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4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4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4 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专题4 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题一 天体质量(密度)的估算

求解中心天体质量密度的方法

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求解

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

G

.

2.利用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解

(1)已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 和该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g ,根据GMm r 2=mg ,得M =gr 2

G ;(2)已知卫

星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 ,根据GMm r 2=mv 2r 得M =rv 2

G

;(3)已知卫星运转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由G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r 3

GT 2;(4)已知卫星线速度v 和运转周期T ,根据GMm r 2=mv 2πT 和r =vT 2π

得M =v 3T 2πG

.

3.天体密度的估算一般在质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 =ρ·43

πR 3

进行.

例1 宇宙中有两颗相距无限远的恒星S 1、S 2,半径均为R 0.图1分别是两颗恒星周围行星的公转周期T 2

与半径r 3

的图象,则( )

图1

A.恒星S 1的质量大于恒星S 2的质量

B.恒星S 1的密度小于恒星S 2的密度

C.恒星S 1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恒星S 2的第一宇宙速度

D.距两恒星表面高度相同的行星,S 1的行星向心加速度较大

解析 两颗恒星周围的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

T 2r ,变

形得T 2r 3=4π2

GM

.故图象的斜率越大,质量越小.故恒星S 1的质量小于恒星S 2的质量.故A 错.因

为两颗恒星的半径相等,所以体积相等,故恒星S 1的密度小于恒星S 2的密度,故B 对.由G

Mm

R 2

=m v 2

R 变形后得第一宇宙速度v =

GM

R

,即质量越大,第一宇宙速度越大.故恒星S 1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恒星S 2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行星向心加速度a =GM r

2,行星距两恒星表面高度相同,故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故D 错. 答案 B 变式训练

1.地质勘探发现某地区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怀疑地下有空腔区域.进一步探测发现在地面P 点的正下方有一球形空腔区域储藏有天然气,如图2所示.假设该地区岩石均匀分布且密度为ρ,天然气的密度远小于ρ,可忽略不计.如果没有该空腔,地球表面正常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于空腔的存在,现测得P 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kg (k <1).已知引力常量为G ,球形空腔的球心深度为d ,则此球形空腔的体积是( )

图2

A.

kgd

G ρ B.kgd G ρ

C.(1-k )gd G ρ

D.

(1-k )gd

2

G ρ

答案 D

解析 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ρ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如果将空腔填满,地面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为mg ,没有填满时是kmg ,故空腔填满后

引起的引力为(1-k )mg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1-k )mg =G ρVm d 2,解得:V =(1-k )gd

2

G ρ

,D

对.

2.某行星外围有一圈厚度为d 的发光带(发光的物质),简化为如图3甲所示模型,R 为该行星除发光带以外的半径.现不知发光带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还是环绕该行星的卫星群,某科学家做了精确地观测,发现发光带绕行星中心的运行速度与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所标量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发光带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

B.该行星的质量M =v 2

0R

G

C.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v

20R

D.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ρ=3v 2

R 4πG (R +d )3

答案 BC

解析 若发光带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则其角速度与行星自转角速度相同,应有v =ωr ,v 与r 应成正比,与图不符,因此该发光带不是该行星的组成部分,故A 错误,发光带是环绕

该行星的卫星群,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v 2r 得该行星的质量为:M =v 2r

G

;由

题图知,r =R 时,v =v 0,则有:M =v 20R G .故B 正确.当r =R 时有mg =m v

2

0R ,得行星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g =v 20R ,故C 正确.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ρ=M 43

πR

3=3v

2

04πGR

2,故D 错误,故选B 、

C.

3.“嫦娥二号”绕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新开辟了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再进入距月面约h =1×105

m 的圆形工作轨道,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设月球半径为

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目条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g 月4πGR

B.“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2π R G 月

C.

“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g 月(R +h ) D.“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R

R +h

)2

g 月

答案 AD

解析 在月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由G mM R 2=mg 月可得月球质量M =g 月R 2

G ,据密度公式可

得月球密度ρ=M V =g 月R 2G

43

πR 3=3g 月4πGR ,故A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 Mm

(R +h )

2=

m (R +h )4π

2

T 2,可得周期T =

4π2(R +h )

3

GM

4π2(R +h )

3

g 月R 2

,故B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

供圆周运动向心力G mM (R +h )2=m v 2

R +h

可得“嫦娥二号”绕行速度为v = GM

R +h = g 月R 2

R +h

,故C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G mM

(R +h )2=ma 可得“嫦娥二号”在工作轨道上

的向心加速度a =GM (R +h )2=(

R

R +h

)2

g 月,故D 正确. 考题二 人造卫星问题

解答卫星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根据G Mm

r

2=F

向=m v 2r =mr ω2

=mr 4π2

T 2=ma ,推导、记忆v = GM

r 、ω= GM

r 3

、T = 4π2r

3

GM

、a =GM r

2等公式.

2.理解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求法及数值、单位.

3.灵活应用同步卫星的特点,注意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例2 为“照亮”嫦娥四号“驾临”月球背面之路,一颗承载地月中转通信任务的中继卫星将在嫦娥四号发射前半年进入到地月拉格朗日L2点.如图4所示,在该点,地球、月球和中继卫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中继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周期相同,则( )

图4

A.中继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共同提供

B.中继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小于月球的线速度大小

C.中继卫星的加速度大小大于月球的加速度大小

D.在地面发射中继卫星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解析卫星的向心力由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提供,则A正确.卫星与月球绕地球同步运动,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月球的线速度.故B错误;根据a=rω2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向心加速度.故C正确;在地面发射中继卫星的速度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则D错误.

答案AC

变式训练

4.(2016·全国丙卷·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B

解析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找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水星或金星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凌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若将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视为同一平面内的

圆轨道,理论计算得到水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116天,金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584天,则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水星的2倍 B.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金星的1.6倍 C.金星的轨道半径大约是水星的3倍

D.实际上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水星或金星相邻两次凌日的实际时间间隔均大于题干所给数据 答案 BD

解析 水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t =116天,设水星的周期为T 1,则有:2πT 1t -2π

T 2

t

=2π,代入数据解得T 1≈88天,可知地球公转周期大约是水星的4倍,故A 错误;金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584天,设金星的周期为T 3,则有:2πT 3t -2π

T 2

t =2π,代入数据

解得T 3≈225天,可知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金星的1.6倍,故B 正确;根据G Mm r

2=mr (2πT

)2

得r = 3GMT 24π2,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金星的0.4倍,则水星的轨道半径大约是金星

的0.5倍,故C 错误;由所给资料,若运行轨道平面不存在夹角,那么行星凌日间隔时间会与理论时间一致,而实际与理论不同,故运行轨道平面必然存在夹角,故D 正确.

考题三 双星与多星问题

1.双星问题的模型构建

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双星问题,双星的角速度(周期)以及向心力大小相等,基本方程式为

G

M 1M 2L

2=M 1r 1ω2=M 2r 2ω2

,式中L 表示双星间的距离,r 1,r 2分别表示两颗星的轨道半径,L =r 1+r 2.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双星问题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双星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两星轨道半径之和与两星距离相等; (2)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等;

(3)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双星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大小相等; (4)列式时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r 表示双星间的距离,而不是轨道半径(双星系统中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一般不同).抓住以上四个“相等”,即向心力、角速度、周期相等,轨道半径之和与两星距离相等,即可顺利求解此类问题.

例3 天体A 和B 组成双星系统,围绕两球心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T .天体A 、B 的半径之比为2∶1,两天体球心之间的距离为R ,且R 远大于两天体的半径.忽略天体的自转,天体A 、B 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4∶1,引力常量为G ,求A 天体的质量. [思维规范流程]

对A 、B 分别列牛顿 第二定律表达式

对A :G M 1M 2R 2=M 14π

2

T 2R 1

① 对B :G M 1M 2R 2=M 24π

2T

2R 2

② 轨道半径与两天体之间关系 R 1+R 2=R

在A 、B 表面:

F B =G

对A :4mg =GM 1m

(2r )2

④ 对B :mg =

GM 2m

r 2

⑤ 结论

得M 1=64π2R 3

17GT

2

每式各2变式训练

6.美国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双星轨道参数的变化来间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GW150914是一个36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2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事件.假设这两个黑洞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若该黑洞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各自质量不变且不受其他星系的影响,则关于这两个黑洞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黑洞运行的线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B.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36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轨道半径比2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轨道半径大

D.随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这两个黑洞运行的周期也在减小 答案 D

解析 这两个黑洞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根据v =ωr 可知,由于不知道两个黑洞的转动半径关系,所以线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故A 错误;根据a =ω2

r 可知,由于不知道两个黑洞的转动半径关系,所以向心加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两个黑洞都是做圆周运动,则

Gm 1m 2r

2=m 1ω2r 1=m 2ω2

r 2,可以得到半径与质量成反比关系,质量大的半径小,故选项C 错

误;根据G m 1m 2r 2=m 14π2r 1T 2可得,m 2=4π2r 2GT 2r 1,根据G m 1m 2r 2=m 24π2r 2T 2可得,m 1=4π2r

2

T

2r 2,所以m 1

+m 2=4π2r 2GT 2(r 1+r 2)=4π2r

3

GT

2,当m 1+m 2不变时,r 减小,则T 减小,即双星系统运行周期会

随间距减小而减小,故D 正确.

7.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叫做三星系统.有这样一种简单的三星系统:质量刚好都相同的三个星体a 、b 、c 在三者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周期的圆周运动,若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B.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2πa a

3Gm

C.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均为

3Gm

a

D.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为3Gm

a

2 答案 B

解析 由几何关系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为r =

a

232=

3

3

a ,故A 错误;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有:2·Gm 2a 2cos 30?=ma ′=m v 2r =mr 4π2

T 2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πa a

3Gm

,线速度为:v =

Gm a ,向心加速度为:a ′=3Gm

a

2,故B 正确,C 、D 错误. 专题规范练

1.有研究表明,目前月球远离地球的速度是每年3.82±0.07cm.则10亿年后月球与现在相比( )

A.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变小

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变大

C.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小

D.地月之间的引力势能变小 答案 C

解析 对月球进行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Mm r 2=m (2πT

)2

r ,则:T =

4π2r

3

GM

由于半径变大,故周期变大,故选项A 错误.根据

GMm r 2=ma ,则:a =GM r 2

,由于半径变大,故加速度变小,故选项B 错误;根据GMm r 2=m v 2

r

,则v =

GM

r

,由于半径变大,故线速度变小,故选项C 正确;由于月球远离地球,万有引力做负功,故引力势能变大,故选项D 错误. 2.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航班MH370失联,MH370失联后多个国家积极投入搜救行动,在搜救过程中卫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 导航系统均参与搜救工作,北斗导航系统包含5颗地球同步卫星,而GPS 导航系统由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圆轨道卫星群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发射速度只要大于7.9 km/s 就可以 B.北斗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与GPS 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31

2

C.北斗同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GPS 卫星的机械能

D.卫星向地面上同一物体拍照时,GPS 卫星的拍摄视角小于北斗同步卫星的拍摄视角 答案 B

解析 发射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要求是不相同的,故A 错;北斗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 h ,GPS 导航系统卫星的周期为12小时,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半径比为3

4,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v =

GM

r ,得线速度之比为312

,B 对;不知道北斗同步卫星和GPS 卫星的质量,无法比较机械能,C 错;GPS 卫星半径小于北斗同步卫星运动半径,得GPS 卫星的拍摄视角大于北斗同步卫星的拍摄视角,D 错.

3.(多选)(2016·江西八校联盟模拟)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 500”的模拟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

9.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 ,地球的半径为R ,王跃在地球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h ,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的密度为2g

3πGR

B.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4g 9

D.王跃在火星表面能竖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9h

4

答案 ACD

4.(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

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

答案 D

解析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r2>r3,则a2>a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2

=ma,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

出,r1a2>a3,选项D正确.

5.(2016·天津理综·3)如图1所示,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图1

A.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

B.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答案 C

解析若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所需向心力变大,则飞船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若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所需向心力变小,则空间实验室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要想实现对接,可使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飞船将进入较高的空间实验室轨道,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后,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若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减速,则飞船将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

6.(多选)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有一颗与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

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该卫星两次在同一城市的正上方出现的时间间隔可能是( )

A.T 04

B.3T 04

C.3T 07

D.T 07

答案 CD

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运动周期为T ,因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提供,有:GMm r 2=4π2mr T 2解得:T =2π

r 3

GM

. 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为T 0.已知该人造卫星的运行半径为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所以该人造卫星与同

步卫星的周期之比是:T

T 0=

r 3(4r )3=18,解得T =1

8

T 0.设卫星至少每隔t 时间才在同一地点的正上方出现一次,根据圆周运动角速度与所转过的圆心角的关系θ=ωt 得:2π

T

t =2n π+2π

T 0

t ;解得t =nT 07

,当n =1时t =T 07

,n =3时t =3T 0

7

,故A 、B 错误,C 、D 正确.

7.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2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已在轨工作1 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完成与三艘神舟飞船交会对接和各项试验任务后,由于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其功能已于近日失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根据预测,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将在今后数月内逐步降低,并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若天宫一号服役期间的轨道可视为圆且距地面h (h ≈343 km),运行周期为T ,地球的半径为R ,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天宫一号的轨道距地面很近,其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B.女航天员王亚平曾在天宫一号中漂浮着进行太空授课,那时她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C.天宫一号进入外层稀薄大气一小段时间内,克服气体阻力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

D.由题中信息可知地球的质量为4π2R 3

GT

2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 Mm r 2=m v 2

r ,解得:v =

GM

r

,由于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半径,则其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故A 错误;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地球对她的万有引力提供她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是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故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引力与空气阻力对天宫一号做的总功应为正值,而引力做的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少,即天宫一号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

能的变化,故C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 Mm (R +h )2=m 4π2

(R +h )

T 2

,解得:M =4π2(R +h )

3

GT 2

,故D 错误.

8.宇宙间是否存在暗物质是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物理学的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t 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L ,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θ(弧度),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悟空”的质量为L 3G θt 2

B.“悟空”的环绕周期为2πt

θ

C.“悟空”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 “悟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只能求出地球质量,不能求出“悟空”的质量,故A 错误;“悟空”经过时间t (t 小于“悟空”的周期),它运动的弧长为L ,它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θ(弧度),则“悟空”的角速度为:ω=θ

t

,周期T =2πω=2πt θ

,故B 正确;“悟空”在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 r 2=m v 2

r ,得v =

GM

r

,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速率越小,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故“悟空”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误;由

GMm r 2=ma 得:加速度a =G M

r

2,则知“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D 错误.

9.(2016·泰安二模)一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自行旋转的行星,其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极地处重力加速度的n 倍(n <1).求该行星的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 (

3

1

1-n

-1)R 解析 设行星的质量为M ,自转的角速度为ω,其极地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对质量为m 1的物体位于极地和赤道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G

Mm 1R 2=m 1g ,G Mm 1R

2-nm 1g =m 1R ω2 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G Mm 2

(R +h )

2=m 2(R +h )ω2

整理得h = (

3

1

1-n

-1)R

10.假设某天你在一个半径为R 的星球上,手拿一只小球从离星球表面高h 处无初速度释放,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地.若忽略星球的自转影响,不计一切阻力,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星球的质量M ;

(2)在该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v . 答案 (1)2hR 2

Gt 2 (2)2hR

t

解析 (1)根据h =12gt 2可知g =2h t

2

由GMm R 2=mg ,可得M =2hR 2

Gt

2 (2)根据GMm R 2=mg =m v 2R ,可得v =2hR t

高一物理新教材新习题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高一物理复习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行星的运动】 1.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作天文单位,用来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这只是个粗略的说法。在天文学中,“天文单位”有严格的定义,用符号AU表示。)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 AU,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个地球日? 2.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如果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近地点)和最远的位置(远地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3. 在力学中,有的问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受的力,有的问题则是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推测它的运动。这一节的讨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你能从过去学过的内容或做过的练习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吗? 4. 对于这三个等式来说,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规律是怎么得到的? 【万有引力定律】 1.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2. 你在读书时,与课桌之间有万有引力吗?如果有,试估算一下这个力的大小,它的方向如何? 3.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见)。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10倍,即2.0×1040 kg,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9倍,两者相距5×104光年,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4.太阳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2.7×107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3.9×102倍,试比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5. 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三颗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4。小华同学打算根据万有引力的知识计算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周期,她收集到了如下一些数据。木卫二的数据:质量4.8×1022 kg、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6.7×108 m。 木星的数据:质量1.9×1027 kg、半径7.1×107 m、自转周期9.8 h。 但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助她完成木卫二运动周期的计算。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据每日邮报2014年4月18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该行星,进行科学观测:该行星自转周期为T ;宇航员在该行星“北极”距该行星地面附近h 处自由释放-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落地时间为.t 已知该行星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2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答案】(()2 31 2?2h Gt R π . 【解析】 【分析】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求出质量与运动的周期,再利用M V ρ=,从而即可求解. 【详解】 ()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求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12 h gt = 解得:22h g t = 则由2 v mg m R = 求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 = ()2由222Mm h G mg m R t == 有:2 2 2hR M Gt = 所以星球的密度232M h V Gt R ρπ == 【点睛】 本题关键是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解. 2.如图所示,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一斜坡上P 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到斜坡上另一点Q ,斜面的倾角为α,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质量。 【答案】(1)02tan v g t θ= ( 2)202tan v R Gt θ 【解析】 【分析】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星球的质量; 【详解】 (1)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可得 2 00 122gt y gt tan x v t v α=== 解得02v tan g t α = (2)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 2 GMm mg R = 解得2202v R tan gR M G Gt α == 3.如图所示是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g 的装置。在某星球上,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管内小球以某一初速度自O 点竖直上抛,经t 时间上升到最高点,OP 间的距离为h ,已知引力常量为G ,星球的半径为R ;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2)该星球的质量M ;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 【答案】(1)22h g t = (2)222hR Gt (32hR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及经典例题练习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重点归纳讲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k T 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4) 推广: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运转。当卫星绕行星旋转时,k T a =2 3 ,但k 值不同,k 与行星有关,与卫星无关。 (5)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 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 R =2 3 ,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成反比。 (2) 公式:2 21r 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 /10 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 ω-=; 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 ;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面上,2 2 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 22)()(h R GM g mg h R Mm G h h +=?=+,所以g h R R g h 2 2 ) (+=,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 1.T 、r 法:2 3 2224)2(GT 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 23 33,34R GT r V M R V πρρπ=?== ,当r=R 时,2 3GT πρ= 2.g 、R 法:G g R M mg R Mm G 22 = ?=,再根据GR g V M R V πρρπ43,3 43=?== 3.v 、r 法:G rv M r v m r Mm G 2 22 =?=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课2变轨问题双星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习题课2 变轨问题双星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赤道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区别.2.会分析卫星(或飞船)的变轨问题.3.掌握双星的运动特点及其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比较 例1如图1所示,A为地面上的待发射卫星,B为近地圆轨道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三颗卫星质量相同,三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ωC,周期分别为T A、T B、T C,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 A、a B、a C,则( ) 图1 A.ωA=ωC<ωB B.T A=T Ca B 答案 A 解析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T A=T C,ωA=ωC,由v=ωr及a=ω2r得 v C>v A,a C>a A 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根据GMm r2 =m v2 r =mω2r=m 4π2 T2 r=ma,知v B>v C,ωB>ωC,T Ba C. 故可知v B>v C>v A,ωB>ωC=ωA,T B

a B >a C >a A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 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都满足GMm r 2=m v 2r =mω2 r =m 4π2 T 2r =ma n . 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r 越大,v 、ω、a n 越小,T 越大. 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 相同点:周期和角速度相同 不同点:向心力来源不同 对于同步卫星,有 GMm r 2=ma n =mω2 r 对于赤道上物体,有 GMm r 2=mg +mω2 r , 因此要通过v =ωr ,a n =ω2 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针对训练1 (多选)关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B.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C.赤道上的物体和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周期不同 D.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 答案 CD 解析 赤道上的物体是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A 项错误;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有相同周期和角速度,但线速度不同,B 项错误;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有相同的中心天 体,根据GMm r 2=m v 2r =m 4π2 T 2r 得v = GM r ,T =2π r 3 GM ,由于r 同>r 近,故v 同T 近,D 项正确;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三者间的周期关系为T 赤=T 同>T 近,根据v =ωr 可知v 赤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完整版)高考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考专题-万有引力与航天 1.题型特点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知识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主要考查对万有引力定律、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2)人造卫星的运行及变轨:主要是结合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 律,考查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计算,考查卫星变轨运行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以及有关能量的变化.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题,更是受专家的青睐.高考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命题趋势 从命题趋势上看,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将延续与生产、生活以及航天科技相结合,形成新情景的物理题.

1.(多选)(2015·新课标全国Ⅰ·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2.(2015·江苏单科·3)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

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1 10 B .1 C .5 D .10 3.(2015·四川理综·5)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火星和地球相比( ) 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 .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4.(2015·安徽理综·24)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为A 、B 、C 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 星体质量为2m 、B 、C 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求: (1)A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A ; (2)B 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B ; (3)C 星体的轨道半径R C ;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 考题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2015·安康二模)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 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 ,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蛟龙”下潜深度为d ,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宫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 ) A.R -d R +h B.(R -d )2(R +h )2 C.(R -d )(R +h )2R 3 D.(R -d )(R +h )R 2 行星 半径/m 质量/kg 轨道半径/m 地球 6.4×106 6.0×1024 1.5×1011 火星 3.4×106 6.4×1023 2.3×1011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 一.三种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 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 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 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 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 1.开普勒定律: 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 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 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 23 π GM K K T R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 定值与行星无关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⑵.数学表达式: r F Mm G 2 =万 ⑶.适用条件: 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 ⑷.对定律的理解 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 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 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 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 (5)引力常数G :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1 行星的运动 [要点导学]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轨道定律,它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远日点是指__________,近日点是指_________。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以行星在离太阳比较近时,运动速度________。行星在离太阳较远时,运动速度_________。 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内容是: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4.对于多数大行星来说,它们的运动轨道很接近圆,因此在中学阶段,可以把开普勒定律简化,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行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样做使处理问题的方法大为简化,而得到的结果与行星的实际运动情况相差并不大。 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它卫星的运动。研究行星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________有关,研究月球、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k与____________有关。 6.地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心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地心说与日心说不过是参考系的改变,但这是一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产生不仅仅是人们追求描绘自然的简洁美,更是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曾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两种观点的斗争反映了科学与反科学意识形态及宗教神学的角逐。也能反映科学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基础巩固 1.揭示行星运动规律的天文学家是( ) A.第谷B.哥白尼C.牛顿D.开普勒 2.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C.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 D.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4.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3 2 R k T ,理解正确的是( )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B.R是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C.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T代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 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铁锤从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二者几乎同时落地.若羽毛和铁锤是从高度为h 处下落,经时间t 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 (1)求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g 月; (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月球的质量M 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v . 【答案】(1)22h g t =月 (2)2 2 2hR M Gt =;2hR v t = 【解析】 【分析】 (1)根据自由落体的位移时间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根据月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利用求出的重力加速度和月球半径可以求出月球的质量M ; 飞行器近月飞行时,飞行器所受月球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的向心力,从而求出“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详解】 (1)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 2 g 月t 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 g 月=2 2h t (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G 2 Mm R =mg 月 月球的质量 2 2 2hR M Gt = 质量为m'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m ′g 月=m ′2 v R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2hR v g R t 月== 【点睛】 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相等和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求解中心天体质量和近月飞行的速度v . 2.一艘宇宙飞船绕着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行星半径为求: (1)行星的质量M ; (2)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3)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

万有引力与航天 -典型例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例题 考点一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 G Mm r 2=ma n =m v 2r =m ω2 r =m 4π2 r T 2 (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 Mm R 2=mg (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 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 G , 天体密度ρ=M V =M 43 πR 3=3g 4πGR .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Mm r 2=m 4π2T 2r ,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 GT 2 ; 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 ρ=M V =M 43 πR 3=3πr 3 GT 2R 3 ; 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 密度ρ=3π GT 2.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例1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地球半径R ,地球上一

个昼夜的时间T 1(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 2(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 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L 2.你能计算出( ) A .地球的质量m 地=gR 2 G B .太阳的质量m 太=4π2L 3 2 GT 22 C .月球的质量m 月=4π2L 3 1GT 21 D .可求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1.[天体质量的估算]“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 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 =×10-11 N·m 2/kg 2 ,月球的半径 为×103 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 A .×1010 kg B .×1013 kg C .×1019 kg D .×1022 kg 2.[天体密度的计算]“嫦娥三号”探测器已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携带“玉免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已知月球半径为R 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 g 0,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R R 0=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g g 0=6,则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 ρρ0 为( ) C .4 D .6 估算天体质量和密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时,估算的只是中心天体的质量,并非环绕天体的质量. (2)区别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R ;计算天体密度 时,V =43 πR 3 中的R 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

2020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7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物体的异同点分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0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物体的异同点分析 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 万有引力 和航天 会分析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的物体 的动力学和运行上的区别和联系 选择题6分 一、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运行轨道半径相同。 不同点 ①受力情况不同,近地卫星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引力等于卫星做圆 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和地面支持力 的作用,其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②运行情况不同,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等均不同。如近地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g,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为 2 2 2 4 0.034/ a r m s T π =≈。 相同点都是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不同点 由于近地卫星轨道半径较小,由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可知,近地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比同步卫星大。 相同点角速度都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不同点 ①轨道半径不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比赤道物体的轨道半径大得多。 ②受力情况不同:赤道上物体受万有引力和支持力的共同作用,同步卫星 只受地球引力作用。 ③运动情况不同:由2 v r a r ωω == 、可知,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比赤道物体大。 二、求解此类题的关键 1. 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应依据二者角速 度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a=ω2r而不能运用公式a= 2 r GM 。 2. 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线速度比例关系时,仍要依据二者角速度

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v =ωr 而不能运用公式GM v r =。 3. 在求解“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因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故要运用公式GM v r =,而不能运用公式v =ωr 或v =gr 。 例题1 (广东高考)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232 4GMT π B.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2 Mm G R 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思路分析: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的引力使卫星绕地球做匀 速圆周运动,即F 引=F 向=m 2224T mr r v π=。当卫星在地表运行时,F 引=2R GMm =mg (此时R 为地球半径),设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 ,则F 引=2 )(h R GMm +=F 向=ma 向

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一. 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 和2m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其中G =6. 67×10 -11N ·m 2/kg 2 ②适用条件 (Ⅰ)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r 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略地球自转可得: 二. 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 1. 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两个效果: (1)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F 向=m ·R ·(2π/T 0)2,很小。 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 在赤道处:mg F F +=向,所以R m R GMm F F mg 22自向ω-=-=,因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R m R GMm 22自ω>>,所以2R GM g =。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向心力f 的大小不超过重力的0. 35%,因此在计算中可以认为万有引力和重 力大小相等。如果有些星球的自转角速度非常大,那么万有引力的向心力分力就会很大,重力就相应减小, 就不能再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了。如果星球自转速度相当大,使得在它赤道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恰 好等于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那么这个星球就处于自行崩溃的临界状态了。 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21)('h R Gm g += 。 强调:g =G ·M /R 2不仅适用于地球表面,还适用于其它星球表面。 2. 绕地球运动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三力合一。 即:G ·M ·m /R 2=m ·a 向=mg ∴g =a 向=G ·M /R 2 122 m m F G r =2 R Mm G mg =

2018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4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应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应用 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拓展,并会证明 会利用割补法的思想计算空腔中的万有引力问题 选择题6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会用割补法转换研究对象解决疑难问题。 难点:匀质球层对球内任意位置的物体的引力为0。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2 Mm F G R =求物体间的引力时,因注意其适用条件,只有当两物体可视为质点时,才能认为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对于球壳类则不能视为质点,则必须采取其他的解决办法。 这里我们给出结论:一质点在均匀球壳空腔内任意一点受到球壳的万有引力为零。 如图所示,一个匀质球层可以等效为由许多厚度足够小的匀质球壳组成,任取一个球壳,设球壳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某时刻质点在P位置(任意位置)处,以质点(m)所在位置P为顶点,作两个底面面积足够小的对顶圆锥,这时,两个圆锥底面不仅可以视为平面,还可以视为质点。 设空腔内质点m到两圆锥底面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2 r r 、,两圆锥底面的半径为 12 R R 、,底面面密度为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圆锥点面对质点的引力可以表示为: 2 11 122 11 m m R m F G G r r πρ ? ?==, 2 22 222 22 m m R m F G G r r πρ ?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有12 12 R R r r =, 则两个万有引力之比 2 1 2 11 2 2 2 2 2 1 R F r R F r ? == ? ,因为两万有引力方向相反,所以引力的合力 1 F ? 2 F ? 1 r 2 r P m 2 11 m R πρ ?= 22

120F F ?+ ?=。依此类推,球壳上其他任意两对应部分对质点的合引力为零,整个球壳对 质点的合力为零,故由多个球壳组成的球层对质点的合引力为零,即 0F =∑ 例题1 证明:在匀质实心球体内部距离球心r 处,质点受到该球体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 的球体对其的引力,即2M m F G r ''=,其中M '表示同样材质、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质量。 O R r M' M 思路分析:如图所示,设匀质球体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其内部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质量为M ',与球心相距r 处的质点m 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视为厚度为(R -r )的匀质球层和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引力的合力,根据匀质球层对质点的引力为零,所以质点受到 的万有引力就等于半径为r 的匀质球体的引力,即2M m F G r ''=。 若已知匀质球体的总质量为M ,则33M r M R '=,3 3r M M R '=, 故23M m Mm F G G r r R ''== 当r =0时,有0M '=,0F '=;当r =R 时,有2Mm F G R '=。 答案:见思路分析。 点拨:本题得到的结论为万有引力定律拓展的推论,可作为结论使用。 例题2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d R - B. 1d R + C. 2()R d R - D. 2 ()R R d - 思路分析: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有2 M g G R = 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ρ?3 3 4R π,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 g=2 3 234R R G R GM πρ?==34πGρR。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