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32

适用专业: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是一门研究轨道交通服务活动中的法律与法规的学科,是重要是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及轨道交通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熟练地运用其进行客运服务工作以及客运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乘务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据课程的工作领域分类,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紧紧围绕从事客运服务岗位工作需要的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作为设计出发点,力求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及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

业竞争力。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及国家方针政策轨道交通法律关系和轨道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制度及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分清轨道交通运营中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达到运用所学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分析在轨道交通运营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2、提高学生依法分析问题、解决轨道交通客运纠纷的能力,从而为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三)素质目标

本课程将素质将于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表

四、教学条件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主讲教师:

2.团队规模:

3.“双师”结构:

(二)硬件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二)教材及参考书建议

教材建议:

彭扬华等编著《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中国铁道出版社

参考书建议:

金科等编著《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三)教学资源利用

1、注重挂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学校的多媒体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与法房产之争案例分析

房子归谁所有 案例介绍:2009年10月,陈女士与女儿周某同去旅游,由于天在下雨造成路面湿滑发生了交通意外事故导致母女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身亡,留下了一栋价值150万元的房子,市场价300万。丈夫周某和陈女士已离婚十年,房子是在陈女士的两个妹妹支持下买的,户头是陈女士的女儿周某。第二年3月陈女士的两个妹妹商量着把房子卖了,于是在两姐妹的商定下过户给了小妹。可就在这时候陈女士的前夫周某出现了并想要回房子,由于事先周某并不知道妻子和女儿已经离世,而是在遗产处理的时候才知道的。陈女士的小妹想刚把房子弄到手怎么可能在拿出去呢?于是和丈夫商定下达成协议夫妻两假离婚三个月后复婚,则把房子过户到丈夫张某名下而摆脱周某。陈女士把这些告诉了周某房子已经过户给张某了,见甩掉了周某原本精心计划的一切准备回去告诉她的丈夫。可人算不如天算原本老实巴交的丈夫作出了一个惊天的举动“伱是谁啊都离婚了你还来找我做什么,现在房子是我的了”此时陈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最后得了过人财两空的悲剧收场。 案例分析: 1.死者丈夫事先不知道他的妻子及女儿同时出现事故相续离世,而

是在进行财产处理的时候才知道的。虽然已离婚十几年但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周某是第一继承人 2.根据国家最高司法解释:在同一事故中如果有相互继承的几个人 死亡,不能推定死亡先后顺序的,那么就推定年长辈分的先死亡,在本案例中陈女士和女儿一并死亡,在无法断定谁先死亡的情况下故推定为陈女士先死亡遗产由女儿继承,而女儿死后的遗产则有他的父亲周某继承,从继承法分析周某就是第一继承人房屋的所有权也属于周某所有。 3.如果在医院抢救陈女士及其女儿女儿先去世,那么她的这个遗产 继承又有是另一种继承的转变,也就是说如果陈女士的女儿在先去世的情况下那么陈女士就是女儿名下的这栋房子就是有陈女士和周某共同所有各占50%继承,在抢救无效死亡之后陈女士的这50%作为她的个人财产,由于陈女士没有了第一继承人就可以由她的两个妹妹继承 4.由于之前先说了周某之前是不知道他的妻子和女儿出现事故,是 在遗产处理的时候才知道的,根据相关继承法规定:有继承权的人如果放弃继承应该要作出明确的表示,但是在案例里面周某并没有作出表示,所以说他们不能剥夺周某的权利。虽然他们已离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1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堵、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1系列问题,部份城市开始愈来愈重视通过大范围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换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点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所构成的特点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10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益于节俭能源与保护环境,有益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1。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但可以改良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会交换。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突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理功能,对城市形态起侧重要的作用。在某1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1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致使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终究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常常进1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利用范 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 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定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沿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下降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沿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1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1核心,呈带状或环状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会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1个大城市群必须具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力和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 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

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摘要结合国内外有关案例,从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利用类型以及沿线地区活力等三个角度,重点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用地,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两种基本活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城市土地利用活动刺激了人和货物交通需求的产生,并不断增加交通系统的负荷,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功能和效率的下降。而城市交通系统不仅用以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同时会影响用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变和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中,不可能单纯以土地利用或交通系统为本位主义,而需要注重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整合效应,协调其间的空间和时序关系,以促进良性循环的实现。 1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城市中的交通形式同土地开发模式紧密相联。密集的城市结构促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分散的住宅布局促使小汽车的普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渐增多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成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和旧城改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法国里昂市政府规划部门曾在旧城东侧开辟了一个新区,由于第一条地铁只通过新区,于是出现了新区健康发展、旧城日渐萧条的局面;而当经过旧城的第二条地铁建成后,旧城又焕发了生机,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运量越大,所形成的城市内聚力就越强,城市常常呈紧凑的形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 2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为人们提供快速出入市中心的交通手段,从而能使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在地域上分开,使居住地疏散出市中心。这样,住宅和商业等设施更容易向轨道交通沿线影响区域范围内高度集聚,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住宅和商业等设施的用地需求量增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土地的使用类型,也将按照市场规律发生改变,不仅可以强化市中心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等功能,而且也将为城市新城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 以东京武藏野线新浦安站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为案例进行分析:图1~3 分别列出了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1 km 圈、2 km 圈) 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3 ]。从图1 可以看出,在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范围内,1974 年仅仅完成土地平整性质的用地(相当于熟地) 占了总用地的80 % 以上,随后这些用地渐渐被开发成住宅用地和道路等公共设施;到了1984 年,住宅用地和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达到了总用地的80 % 以上。另从图2~ 3 也可以看出,在新浦安站周边1 km 圈与2 km 圈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状况也有上述同样的趋势。但是离开车站越远,仅仅完成土地平整性质的用地的比例就越高。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给周边地区开发及土地利用类型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些看法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些看法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 的惟一途径。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说明,轨道交通的发展无不和与之发展相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政策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制定有关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特点及政策分析 1.改革开放以前,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比较单一,轨道交通建设以满足人防战备要求为基本原则,同时 兼顾部分城市交通的功能。 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城市交通消费需求一直被压抑在低的水平,表现为交通需求总量增长幅度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占国民经济比重低,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就更是微乎其微,使得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小,所担负的城市居民出行比例偏低。例如,北京在这一时期只建成了42公里地铁,平均每年修建轨道交通线路仅1.6公里,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发展迟缓,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相当落后。 这一时期城市交通实行的是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的财政补贴政策,轨道交通建设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未出台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政策。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也是以人防标准为基础,同时还兼顾 解决部分居民出行的问题。 2.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城市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比较突出,发展大 容量轨道交通方式的理念开始显现,轨道交通发展政策也在逐渐完善。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部分计划经济时期长期潜在社会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促使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出行次数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我国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并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方式的理念开始显现。加快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建设以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这一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轨道交通发展开始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实践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环境质量、调整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拉动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突出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解决了远距离上下班空间距离与时间的矛盾,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项目。

丁婕: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涵化理论分析

丁婕: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涵化理论分析丁婕: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涵化理论分析 2009-01-06 20:44:40 来自: 小象 [摘要] 二十年来,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发展迅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良趋势:题材选择和处理手法的刺激性倾向。涵化理论在问世的四十年来也不断被质询、批评。本文试图从涵化理论及其发展入手,将涵化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电视法制节目,对其进行效果分析,引起对电视法制节目的不良趋势——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过多地进行“犯罪展示”——及其可能对观众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深入认识。本文首先对涵化理论和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史简单回顾,肯定了电视法制节目的积极作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目前比较成熟的法制节目形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目前电视法制节目可能给观众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文章的最后对电视法制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涵化理论犯罪案例 美国的大众传媒理论很多都论述或涉及了三个“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媒介反映的“符号现实”,以及传媒受众所理解和阐释的“观念现实”。在过去的大约30年中,涵化理论主导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关于电视对受众所产生的效果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分析研究,是基于以下的设想,即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描绘了一个充满威胁的世界,比我们大部分人实际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威胁要多[1]。然而,涵化理论自问世以不断被质询、批评,八十年代后期,国际学术界对涵化理论曾经一度冷落,但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集于涵化理论的检验和发展。 涵化理论是美国教授Gerbner和他的合作者在1969年开始实施的名为“文化指标”的大型研究项目的核心部分。这一理论产生于美国举国上下对60年代和70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分析

轨道交通商业的规划布局分析 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这140多年间,世界上共有100多座城市建成了里程超过7000公里的地铁。最近30年发展尤为迅速,地铁已经成为各国繁荣大城市市区公共交通的最佳选择。 至2005年,已有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多座城市建成地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元,至2008年已经完成了1000亿元的投资。未来数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有大 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座城市进入大轨道地铁建设阶段,各地政府积极探讨地铁投融资政策、规划政策、综合开发政策、设备制造政策、运营管理政策等。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快速公共运输方式,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规的作用。不此同时,商业建筑的多样化与复合化,使得商业空间正在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而演发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积极介入城市交通系统,商业不交通空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从而出现了一种轨道交通与商业建筑相连接癿新空间类型。 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轨道交通线路仅局限于缓览城市交通压力,但商业与轨道交通联合开发的前景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収利用的需要,更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趋势。 轨道交通商业规划的相连节点因素分析 轨道交通节点类型分析 由于轨道交通途经沿线的不同区位、城市功能、既有用地格局的影响,站点地区开发强度会呈现出差异性。因此有必要依据不同功能、区位,对轨道交通节点近行分类探讨。目前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包括节点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节点导向的分类依据主要是车站的交通功能,例如分为大型换乘枢纽站、换乘站、一般车站等,功能导向主要是按照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及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其优点在于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商业规模和业态分析 一个城市商业的繁荣繁华程度直接与这个城市的商业业态的发展程度相关。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城市区位等不同因素,可以将城市商业规模和业态分为市中心级、区域级、居住区级和小型商业。 消费人群心理特征分析 无论商业建筑还是轨道交通,两者都是依赖客流而存在,所以探讨两者连接空间的关键在于对客流的分流、引导和疏导。 大型商业建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顾客,其设计的核心是为顾客营造良好的购物交通环境,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乘客,重在使乘客在各功能分区间活动应方便、快捷,交通流线应清晰易辨。 两者客流有交集部分——乘坐轨道交通过程中伴随有一定消费行为癿人群;也有完全不相干的部分(仅仅需要提供交通服务的人群)。合理的建筑设计是让不同需求的客流自然分流的同时,引导游离于两者之间人群激发消费的冲动,同时尽快疏导过境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区中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出行需求总量剧增。固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安全、快捷、舒适、准时、运量大、耗能小、污染轻、占地少等特点,成为各个城市建设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系统的首选。结合世界范围内已有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有显著效果。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一项规模庞大的市政基础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和成本回收慢的特点,对资金的需求压力大。据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未来5年中,我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可达30个以上,新建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2000~3000公里,总投资将达到9886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仅靠轨道交通集团自身进行融资,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政府财政的补贴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但其庞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结合香港、深圳等地地铁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物业进行联合开发,将是一条通途。 一、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是相互制约、相互反馈的一个整体。一方面,交通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会作用于土地利用的模式,引起土地利用的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模式也会影响交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轨道交通塑造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支撑城市的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优化土地的使用功能;高强度、

混合用途的土地开发有利于轨道交通的运营。根据TOD理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理想发展模式应该是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的建设。 二、地铁建设与沿线物业进行联合开发的意义 由于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视其规划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协调问题。其效果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城市土地规划的结合与衔接。这是因为轨道交通具有一次性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较长,点一轴,结合大量集聚人口等众多特殊性,与一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不同;同时作为牵涉面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强有力的开发主体来保证其顺利完成。而其带来的土地开发与再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具有导向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规划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促使我们要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开发一体化。 地铁资源开发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广告、通迅、商贸等,其中房地产又是地铁资源开发的龙头。地铁沿线物业开发所带来的收益有助于平衡新地铁建设的大额资本性投资以及所产生额外折旧和利息支出。 总结起来,地铁建设与沿线物业进行联合开发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收益,解决轨道建设资金问题,降低投资风险;二、加大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升级城市的功能结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活力。 三、需要克服的政策障碍 地铁及沿线物业联合开发的流程:地铁总体规划、建设---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4日经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5月21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基础要求 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车站开通运营的出入口数量、站台面积、通道宽度、换乘条件、站厅容纳能力等设施、设备能力与服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 (二)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与线

经济与法

毕业论文 一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从法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 二、从法的角度看经济的双重性 (2) 三、作为法治经济的市场经济 (3) (一)“法治经济”与“权力经济” (3)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法治的融合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5)

论经济与法 摘要: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法治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经济法治,把法律作为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种手段也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围,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确立一整套完备的市场规则,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本文,首先从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双重性两个方面简述了经济与法的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作为法治经济的市场经济”这一核心命题;最后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法治;法治经济;权力经济 一、从法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就有了市场。然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市场经济则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并在出现了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法人制度等重要的法权关系和法治状态的情况下才正式形成的。从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义务本位进展到权利本位,重视人权、自由、民主、平等,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进步。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利本位实质是私权本位,即主张绝对私有权和私有财产神圣,把私权和私利作为推动人们从事一切活动和交往的原动力。这既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又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渊源。 由于权利本位的确立,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实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重大转换,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平等权利。特别是契约自由原则又促进了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彼此有利的交往和交易,这意味着可以凭靠契约规范来约束交易行为乃至全部经济行为,从而形成所谓私法自治的原则,即所谓协议即法律。 发达的市场经济经由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发展,虽然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私权本位被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所谓社会本位或团体本位所补充,绝对私有权也受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PPP项目捆绑经营性用地操作难点分析和解决思路探讨

轨道交通PPP项目捆绑经营性用地 操作难点分析和解决思路探讨 轨道交通对站点及周边物业价值提升具有明显作用,而站点和周边的物业开发也吸引人口向新开发地区流动,为轨道交通提供了客流保障。无论轨道交通项目采用以PPP还是其他投融资模式实施,TOD都是城市发展的必选项。因目前缺乏以TOD为导则的规划审批和管理制度,轨道交通和土地开发工作难以全面统筹,PPP模式下结合土地资源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TOD模式,本文暂以捆绑经营性用地的方式进行表述。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项目捆绑经营性用地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实操中也遇到很多政策上的限制,造成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合并实施难以推进和落地。本文将对相关政策、操作难点和解决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统筹规划问题 1、操作难点: TOD模式的核心要点就是将城市发展与轨道建设整合考虑,通过规划将轨道与物业地块进行综合设计,形成一加一远大于二的增值效益。实践中面临的操作难点一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综合开发的主管部门不同,协调统筹难度大;二是二者推进路径不同,城市规划往往先于轨道交通规划,有可能遭遇前期规划已经明确了土地开发指标,PPP项目捆绑地块综合统筹设计时很难突破调规,或者可利用土地存量不足,没有相应的土地资源等情形,失去了TOD模式开发的最佳时机。 2、解决路径: 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和沿线土地开发同步实施是保证TOD模式运营成功的重要条件,建议将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特别是站点周边土地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如沿线土地开发已完成规划设计但尚未实施的,可协调规划等部门按照TOD模式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同时建议加强财政、规划、国土、交通等部门统筹沟通,有条件的城市可设立TOD轨道办,有利于发挥对轨道建设及TOD 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决策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精编版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 及发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KJJH大学UIUHUH学院JGJJ4-2班MM)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 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 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 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 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 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 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 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 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 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 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 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着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本规范不适用于高速磁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1.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满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并应做到以人为本、技术成熟、经济适用。 1.0.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 1.0.5 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 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 建设constru 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制造。 2.0.3 运营opera 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0.1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0.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发展模式和不同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提出网络规划布局以及线路和设施等用地的规划控制要 求。 3.0.3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应以乘客需求为目标,应做到资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 3.0.4 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确保正常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的要求。 3.0.5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用质量合格并符合要求的材料与设备。 3.0.6 城市轨道交通应具有消防安全性能,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应具备乘客和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条件。 3.0.7 城市轨道交通应采取有效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风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灾害侵害的措施。 3.0.8 车辆和机电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应经过电磁兼容测试并验收

CCTV2《经济与法》报道文字实录

CCTV2《经济与法》2010年5月6日报道文字实录: 家中固定电话莫名奇妙生出费用,究竟何人消费?一起刑事案件牵出电信服务漏洞到底如何堵住,偷天换日经济与法正在播出。 主持人小雨: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欢迎收看《经济与法》。节目一开始,我就要给每一个家里有固定电话的观众提个醒,假如你从来不仔细看你的电话费账单就缴费的话,你很有可能被人盗取了电话费还不知道。春节前夕,四川省江油市的居民王先生来到家附近的电信营业厅,缴纳自家上月的固定电话费,可是,拿到柜台工作人员打印出的缴费单,王先生却皱起了眉头。 王先生:我交电话费,就发现多一个项目,多40块钱。 旁白:平时,王先生家里每月固定电话只产生两项费用,电话费和宽带费,而这次却多出了一项莫名其妙的费用——96160信息费,共40元。 王先生:我就问营业员,这个96160信息费是什么? 旁白:工作人员接过单子,看了看,又在电脑中查了查,随后又递给了王先生。 王先生:营业员说肯定是玩了Q币了,我当时说,我搞不懂啥叫Q币。 主持人小雨:见王先生满脸疑惑,工作人员解释说,Q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用Q币可以购买到一些网络游戏中的道具。充值Q币,是电信的一项增值服务,江油市的固定电话用户,可以通过拨打专线96160,用话费充值Q币。柜台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话费明细中显示,多出来的40元,是通过96160购买Q币了。 王先生:营业员就反问我家里有没有小孩,我说有个小孩,她说那就回去问你小孩吧。 旁白:王先生家里除了老伴,还有一个上小学6年级的孙子,工作人员说,小孩背着大人买Q币的事情他们经常碰到,回去问问自家的孩子就清楚了。既然费用已经产生了,王先生交了全部费用回了家,恰巧孙子放假在家,一见面他便质问孩子,为什么背着大人买什么Q币,可是孩子却一脸无辜似的不承认。 王先生:我说你要诚实,几十块钱,反正钱都给了,你就是要玩Q币,你给我说一声,打声招呼,有啥子不可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小孙子依然死不松口,还故作委屈状掉了几滴眼泪。 主持人小雨:因为40块钱信息费,这爷俩弄得很不愉快,王先生决定明天再把儿子叫来,一起教育教育孙子,王先生这边生着气呢,无独有偶,与王先生住在同一小区的赵大爷,此时也在家里生闷气呢。 赵大爷:营业员给我话单,我看了一个96160的信息,有个信息费。 旁白:那天早上赵大爷也去交电话费,碰到了和王先生同样的问题。 赵大爷:因为我网费88元,电话费一般10块钱以内,一共不会超过一百的。交话费时,营业员一说130、140元,我就感觉不对头。 旁白:话费单上显示,赵大爷家的电话在十几秒内,连续拨打了两次96160这个号码,两次收费一共40元。 赵大爷:我问营业员了,他说是你小孩上网可能乱打的,我说小孩来都没来。 旁白:孙子上个月根本就没来过,肯定是电信局弄错了,可是任凭赵大爷怎么解释,窗口的工作人员还是听不进去,说电脑系统是不会错的。说来也巧,赵大爷在这边窗口和里面的工作人员争辩着,就在相临窗口,周女士也因为同样的问题和工作人员辩解着。 周女士:我们家里安电脑,只是为了上网,都不用电话了,因为每个人都有手机,就不用电话了,电话线头是给包了的。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国内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1.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复兴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诞生(1863-1924) 第一条地下式铁路运营路线于1863年在伦敦通车,此后欧美城市纷纷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有13个城市建设了地铁,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展有轨电车。 停滞(1924-1949) 战争的爆发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因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导致了停滞和萎缩。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地铁,有轨电车也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还被拆除。 逐步发展(1949-1969) 二战后,各国小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影响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这一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又得到了重视,从欧美扩充到南美和亚洲,如巴西、日本、中国等,二十年间共有17个国家新建了地铁。

高速发展(1970年至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又扩展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1.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2建轨道交通城市特征比较 2.1国内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