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

初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4.通过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 ●三、方法步骤 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准备。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 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五、课外活动 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 ●六、收获 1、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学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点击次数:2927 发布日期:2008-5-8 来源:本站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和机械装置三部分。下面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光源系统四个主要部件。其次还包括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 物镜一般都是在物镜转换器上旋着。它是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作用主要由它来担当。其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性能。普通物镜的结构如图10-2-1所示。

为了校正像差和色差(所谓像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物镜都由多块透镜组成,而且放大倍数越高,结构越复杂。 普通物镜所观察到的像面总有些弯曲,即靠中间部分清晰,靠边缘部分比较模糊。要想让边缘清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微调钮。但是边缘部分清楚后,中间部分又变得模糊了。这除了不便观察外,更主要地是无法对其进行摄影。平场物镜可以较好地校正像面弯曲,使视场平坦。但其结构也相应地复杂些。 现在,多数高倍物镜和油镜内都装有弹簧。在物镜前端受压时,镜头可以退缩回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另一方面也不会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压碎。这种物镜称为弹簧物镜。 1、物镜的分类显微镜的物镜虽然细分起来多达数百种,但是一般可采用下述三种分法: (1)按物镜使用空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干燥系物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空气为介质。 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油类为介质。 (2)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放大10倍以下; 中倍物镜:放大10~25倍:

显微镜的组成与结构(大全)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 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被观察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A1B1。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A2B2,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为:显微镜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在用人眼直接观察的显微镜中,可以在实像面A1B1处放置一块薄型平板玻璃片,其上刻有某种图案的线条,例如十字线。当实像A1B1和这些刻线叠合在一起时,利用这些刻线就能对物体进行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这种放置在实像面处的薄型平板玻璃片通称分划板。在新型的以光电元件作为接收器的光学显微镜中,电视摄象管的靶面或其他光电元件的接收面就设置在实像面上。 组成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必修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2.下图是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试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通过上述操作试比较高倍镜与低倍镜的视野差异 【合作探究】放大倍数的相关计算问题 (1)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的是直径范围内有8个细胞连成一行,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央还能看到这行细胞中的几个? (2)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还能看到这些细胞中的几个? 【随堂练习】 A1.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A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阐明了() A.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A3.根据细胞学说,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细胞分裂 D.培养皿培养 A4.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小组成员: 日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临时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法;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3.了解植物细胞中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识别和检验植物细胞中贮藏的主要后含物。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染色是生物显微装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材料:洋葱鳞片叶、红苋菜叶、禾本科植物成熟叶片、藓叶片、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等。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I2-KI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取镜和放镜、对光、观察(先低倍,再高倍)、调换玻片标本、使用后的整理。 2.观察表皮细胞: a)撕下面积小于盖玻片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将撕开的一面朝上放置在盖玻片上;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d)从另一侧用吸水纸析出,使染液浸透材料; e)观察材料。 3.观察花青素: a)撕取红苋菜叶的表皮; b)进行观察;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盐溶液; d)再次观察。 4.观察保卫细胞: a)用镊子撕取成熟叶片下表皮细胞; b)在低倍镜下识别表皮细胞及保卫细胞; c)在高倍镜下观察副卫细胞及其白色体。 5.观察叶绿体: a)用镊子取一片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b)在低倍镜下识别其中的叶绿体。 6.观察淀粉粒: a)用镊子或刀片在马铃薯块茎切口上刮取少量白色浆液; b)制作临时装片; c)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d)之后,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e)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蒸馏水, f)再观察被染色的淀粉。 7.观察贮藏脂肪和蛋白质: a)用刀片将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横切;

初中生物 根的结构2

根的结构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结构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初中七年级: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ructural levels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植物体(绿色开花)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在前面学习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基础上再重点学习器官、系统的概念,进而认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说前面所学知识为本节知识做好了基础;生物体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又是今后学习生物学必备的重要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人体的结构层次。 2、学生观察及教师展示所用的番茄植株,番茄果实足量,杨树叶、甘蔗茎若干 学生准备: 1、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一些常见的蔬菜或水果等。 2、查询书籍或网站,搜集有关器官、系统及生命活动协调统一等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程序: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5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同步测试题(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根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取两粒菜豆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其萌发,等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切去其中株的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另一株幼根却生长得很快这是由于根尖中() A.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C.成熟区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 2.根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 A.成熟区细胞分裂 B.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C.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分生区细胞分裂 3.根的生长主要与根尖的两个区有关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 4.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的增加新细胞 C.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的伸长 5.下列根尖结构中,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A.根冠的生长点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 6.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7.根不断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B.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8.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A.根冠和成熟区 B.根冠和伸长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 9.下列哪种植物的根系与其它三种不同()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10.植物根的生长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①向光性②向水性③向肥性④向地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1.在石榴压条时,埋在土里的纸条上扎出许多根来,生长一段时间可截断枝条移栽,这些根是()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D.支根 12.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叶B.花C.气孔 D.根 13.如图所示,在根尖结构中具有输导组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的是()

初一生物显微镜习题和答案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A、→ B、↑ C、← D、↓ 5、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 A、擦片→滴水→取材→入水→观察 B、擦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 C、擦片→滴水→取材→入水→盖片 D、擦片→取材→入水→盖片→观察 6、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7、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8、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镜臂 9、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二、填空题 1、观察右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在[ ]内填标号,在_______上填名称)

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 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反射光线的是[ ]____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的使用。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三、连线题 把显微镜的相应功能与相应结构名称用线连起来。 ①安装目镜的地方a遮光器 ②调节光线强弱b反光镜 ③安装物镜的地方c镜筒 ④反射光线d转换器

七年级生物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专题课标要求和复习建议 精题解析 例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 ⑴目镜15×,物镜10× ⑵目镜10×,物镜10× ⑶ 目镜15×,物镜25× ⑷ 目镜10×,物镜25× A ⑴⑵ B ⑷⑴ C ⑶⑵ D ⑶⑷ [解析] 选C ,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⑵放大100倍,倍数最小,⑶放大375倍,倍数最大。 例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甲、乙、丙、丁、戊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将细胞甲进行重点观察,下列A 、B 、C 、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玻片。 A .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 C .戊→甲→丁→丙→ 乙 。D .丁→戊→甲→丙

[解析]:应选C。将图1转换为图2,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且放大了,像变暗了。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细胞甲看上去是在左上方,实际观察的实物却是在玻片的右下方。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要小,应将细胞甲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心,才能再放大观察到,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正确操作是先移动玻片,使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中心,再调节光圈使光线暗些,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晰。 例3、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D 系统 [解析]选C,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在肌腹中还有血管和神经等,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具有收缩的功能,所以属于器官。 例4、下列结构中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洋葱叶B虎克观察到的细胞C肺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解析]选D,植物的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上述选项中,A是植物的器官,B是不具有生命的细胞壁;C是动物细胞;D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保护内部幼嫩部分的功能,所以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典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要进行对光,首先要使几个结构成一条直线,这几个结构是()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物镜、光圈、目镜、镜座 D、物镜、目镜、转换器、平光镜 2、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微调细准焦螺旋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3、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 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4、观察临时装片是,视野里出现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时,污点不能移动,那 么污点很可能在() 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C装片上D物镜上 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缓慢地盖上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在口腔测壁上轻轻地刮取少量的细胞;④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⑤将所取材料均匀涂抹在一滴生理盐水的中央;⑥染色 A ④②①③⑤⑥B④②③⑤①⑥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④①②③⑤⑥

七年级上册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植物细胞》练习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学案(五)主备人:刘莉审核人:高超时间:2009-10-6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填空 1、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若要使视野亮一些,应该用、;要使视野暗一些,则应该用、。 2、目镜安装在上,物镜安装在上;观察时要选用(“低倍”或“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从目镜内看到的像 是。 3、左图中,是目镜的有:、,其 中放大倍数较低的是;是物镜的有: 、,其中放大倍数较低的 是;要想观察的细胞数目多,应选 和组合观察。 4、对光时,先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然后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使光线射入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视野。 5、比较填表: 二、选择题 1.某同学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Ⅱ一3所示, 玻片上写的字母应该是() A.P B. d C.q D.b 2.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动,可断定黑点最可能在 (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3.使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 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4.在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过弱,可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 A.平面镜、小光圈B.凹面镜、大光圈C平面镜、大光圈D.凹面镜、小光圈 5. 进行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野,应该使下列哪些部件成一条直线 ( ) A.物镜、目镜、转换器、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生物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 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

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 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 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板书: 课堂巩固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 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 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 第6题上。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七年级上册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腹前面,且不能过于倾斜。 2、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的偏左方,距实验桌边缘7~10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遮光器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一白亮的视野。 4、剪一个汉字或一个英文字母,蘸少量水使纸湿润,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5、移动载玻片,使汉字或英文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为止。(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损坏物镜镜头和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作图。) 8、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9、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玻片,观察物像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 10、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小结: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般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包括准备、制作和观察。(或:包括净片、滴水、取材、浸材、展材、盖片、观察。) 盖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这样才能观察清楚。(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相关资料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 B .草履虫 C.变形虫 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 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 B .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 .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 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立方形 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 D .细胞壁 C.细胞质 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七年级生物《根的结构》教案

根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结构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课前利用小麦或其他植物,使其萌发并长出数条幼根。在课上先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根尖,教师要指出从根的尖端到长有绒毛的一段根就是根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根尖以上的部位,弄清根尖在一条幼根上所占比例的大小。帮助学生从根尖的外形上区分各部分的形态、色泽等特点,如: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结构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 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

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从目镜内看不到明亮的视野?反光镜的两面有什么差异?起什么作用?(可以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赞赏,然后说到:对光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想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就必须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光圈——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不能遮光;反光镜不仅在起反光的作用,他的凹面还有聚光的作用。 (3)放置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中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从侧面注视目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3mm为止;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框架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2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2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玻片标本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的种类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 第四章 & 第五章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由形态相识,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 细胞群叫做组织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单细胞生物: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 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 活动;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认 识生物 生 物圈是 所有生 物的家 植物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 和动物细胞 细胞的 结 构和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 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 信息库 细胞通过分裂 产生新细胞 细胞 怎 样构成 生 物体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动物体的 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