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高中物理--力矩平衡

力矩平衡难点

(1)从实际背景中构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理模型

(2)灵活恰当地选取固定转动轴

(3)将转动模型从相关系统(连结体)中隔离分析等

物体平衡条件注意点:

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平衡,应同时满足F 合=0和M 合=0。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满足F 合=0,同时也就满足了M 合=0,达到了平衡状态; 而转动的物体只满足M 合=0就不一定能达到平衡状态,还应同时满足F 合=0方可。

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OA ,可绕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左端A 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杆上一点B 系一不可伸长的细绳,将绳跨过光滑的钉子C 与弹簧K 连接,弹簧右端固定,这时轻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已知OB =OC =

32L ,弹簧伸长量恰等于BC ,由此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______

解析:

本题中根据给的图确定C 点在O 的正上方,则已知OB =OC ,可以得到BC=OB 2 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力矩M =G ×OA =mgL

已知弹簧伸长量Δx =BC ,则弹簧的弹力F =kΔx =L k 23

2? 光滑钉子C 的效果可以等效为光滑的滑轮,则绳子BC 的拉力就等于弹簧的弹力 绳子BC 的拉力的力臂为O 到BC 的垂直距离,即为L 3

2 则绳子BC 产生的力矩M =L k 232?×L 32=294kL 根据力矩平衡,得到29

4=

kL mgL 则k =9mg /4L

2、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 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 是摩擦制动片,c 是杠杆,O 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A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 时,b 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轮a 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B 、轮a 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F 较小

C 、无论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所需的力F 相同

D 、无法比较F 的大小

解析:

如图所示,若轮子a 逆时针转动,则此时轮子相对手柄b 点是向

上运动,则手柄的b 点会给轮子向下的摩擦力。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轮子会给手柄一个向上的摩擦力f ’。

而手柄b 点还会受到轮子的弹力N 。

分析力矩,则f ’产生顺时针力矩,N 产生逆时针力矩,A 产生顺

时针力矩。

因此此时A 点施加的力F 较小。

反之,若轮a 顺时针转动,则轮a 对手柄b 的摩擦力向下,产生

逆时针力矩,而弹力N 始终产生逆时针力矩,因此此时需要的力F 较大。

故A 正确。

3、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木棒,上端用绞链固定在

物体上,另一端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小车平台上,小车置于光

滑平面上,棒与平台的夹角为θ,当:

(1)小车静止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2)小车向左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3)小车向右运动时,求棒的下端受小车的支持力。

解析:

(1)取棒为研究对象.选绞链处为固定转动轴,除转动轴对棒的作用力外,棒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力矩平衡条件知:

F N 1Lc os θ=mgc os θ/2

得到F N 1=mg

/2

图1 图2

(2)小车向左运动,棒另外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1作用,受力如图2所示,则有

2N F Lc os θ=mg

2L cos θ+μ2N F L sin θ 所以2N F =)

tan -1(2θμmg ,则2N F >1N F (3)小车向右运动时,棒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2作用,受力

如图3所示,有

3N F L cos θ+μ3N F L sin θ=mg

2L cos θ 解得3N F =

)

tan +1(2θμmg 所以3N F <1N F

4、如图所示,一自行车上连接脚踏板的连杆长R 1,由脚踏板带动半径为r 1的大齿盘,通过链条与半径为r 2的后轮齿盘连接,带动半径为R 2的后轮转动。

(1)设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进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 ,人蹬脚踏板的平均作用力为F ,链条中的张力为T ,地面对后轮的静摩擦力为f s 。通过观察,写出传动系统中有几个转动轴,分别写出对应的力矩平衡表达式;

(2)设R 1=20 cm ,R 2=33 cm ,脚踏大齿盘与后轮齿盘的齿数分别为48和24,计算人蹬脚踏板的平均作用力与平均阻力之比;

3

(3)自行车传动系统可简化为一个等效杠杆。以R 1为一力臂,在框中画出这一杠杆示意图,标出支点,力臂尺寸和作用力方向

解析:

(1)自行车传动系统中的转动轴个数为2,设脚踏齿轮、后轮齿轮半径分别为r 1、r 2,链条中拉力为T

对脚踏齿盘中心的转动轴可列出:FR 1=Tr 1

对后轮的转动轴可列出:Tr 2=f s R 2

(2)由FR 1=Tr 1,Tr 2=f s R 2 ,及f s =f (平均阻力) 可得24

48==2121

r r R f FR s 所以10

33

=20×2433

×48==1221R r R r f F =3.3

(3)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 ,AO 是质量为m 的均匀细杆,可绕O 轴在竖直

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P 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

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为θ,

AP 长度是杆长的41

,各处的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的

作用力等于____________。

对球和挡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球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

力F 等于细杆对球的作用力T 水平方向的分力。

即F =T sin θ

再对细杆分析,满足力矩平衡方程

θcos 2

1?=43?L mg L T 得到θcos 3

2=mg T 则θθθθ2sin 3

1=cos sin 32=sin =mg mg T F

6、一根木料长5.65 m ,把它左端支在地上,竖直向上抬起它的右端时,用力480 N ,用相似的方法抬起它的左端时,用力650 N ,该木料重___________N

解析:

分别选取木棒的左右两端作为支点排列力矩平衡方程。

设木棒的重力离开左端距离x ,则离开右端距离为5.65-x

用力F 1抬起右端时

Gx =5.65F 1

用力F 2抬起左端时

G (5.65-x )=5.65F 2

两式联立得到G =1130N

7、如图所示,两个等重等长质料均匀直棒AC 和BC ,其各自一端

分别通过转轴与墙壁绞结,其另一端相连于C 点,AC 棒与竖直墙

夹角为45°,BC 棒水平放置,当两棒均处于平衡状态时,则BC 棒

对AC 棒作用力方向可能处于哪一区域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如图所示

A 的重力产生顺时针力矩,

B 的重力

产生逆时针力矩。

对B 分析,则A 对B 的必须产生顺时

针力矩才能够使B 平衡,因此A 对B

的力的范围为B 棒上方。

则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对A 的

力的范围就在B 棒下方。

而对A 分析,要使A 能够保持平衡,

则B 对A 的力必须产生逆时针力矩,因此B 对A 的力的范围如图所示,在A 棒的上方。 那么同时满足B 对A 的作用范围和B 对A 的力产生逆时针力矩的范围的区域,即可以使两棒均处于平衡状态的区域,即丁区域。

8、如图所示,长为l 的均匀横杆BC 重为100 N ,B 端用铰链

与竖直的板MN 连接,在离B 点5

4l 处悬吊一重为50 N 的重物测出细绳AC 上的拉力为150 N ,现将板MN 在△ABC 所在

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倾斜30°,这时AC 绳对MN 板的拉力是

多少?

解析:

如图所示,画出受力分析图。

则最初状态时的力矩平衡方程为 L G L G x T BC

AC 5

4?+21?=?物 当MN 板旋转30°之后,如图所示

写出此时的力矩平衡方程

°30cos ?=°30cos 5

4?+°30cos 21?=?'x T L G L G x T AC BC AC 物 则得到N T T AC AC 130=2

3?

150=°30cos ='

9、如图所示,均匀木板AB 长12 m ,重200 N ,在距A 端3 m 处有一固定转动轴O ,B 端被绳拴住,绳与AB 的夹角为30°,板AB 水平。已知绳能承受

的最大拉力为200 N ,那么重为600 N 的人在该板上安全行走,

离A 端的距离应在什么范围?

解析:

作出AB 板的受力图

人在O 轴左端x 处,绳子拉直拉力为零.由力矩平衡可得:

G 人×x -G ×CO =0

x =人G CO G ?=6003200?=1 m.即离A 端2 m 处. 人在O 轴右端y 处,绳子的拉力T =200 N ,由力矩平衡得:

T sin30°×BO -G 人y -G ×CO =0

y =6003200921200sin30人?-??=?-?G CO G BO T

=0.5 m 即离A 端3.5 m 。

所以人在板上安全行走距A 端的距离范围为2 m≤x≤3.5 m

10、如图所示,梯与墙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梯与地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2,梯子重心在中央,梯长为L 。当梯子靠在墙上而不倾倒时,梯与地面的最小夹角θ由下式决定: tan θ=2

2121μμμ-,试证之。 提示:

分别选取A 点和B 点作为转动轴来排列力矩平衡方程。

11、如图所示,AOB为三角支架,质量M=19.2kg,A端搁在铁块上,支架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支架重心在C点,C点距O点的水平距离d=0.2m,AO=L=0.8m,支架的斜面AD的倾角θ=37°.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支架底

端A处,物体在平行于AD方向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F=85N,物体与AD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0.25,求:

(1)物体运动多长时间,运动到何处时支架开始翻倒?

(2)如果这个物体在AD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为使支架

不翻倒,物体距A端的最大距离为多少?(g取10m/s2)

提示:

本题的根本想法为力矩平衡。

根据力矩平衡

Mgd=fh+Nx

得到x=0.36m,则物体离开A点的位置为

x+l=0.36+0.64=1m

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运动的时间t

如果从靠近D的地方放手下滑

Nx=Mgd+fh

得到x=0.6m,离开A点位置为x+l=1.24m

12、均匀球重为G,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球的最高点用水平力F拉住使球静止在斜面上,则F多大?为能使球静止在斜面上,又最省力可将F力施于何处?力F的方向如何?力F的取值为?

解析:

以球和斜面的接触点为转轴,排列力矩平衡方程。

重力G,力臂为y,y=R sin30°

拉力F,力臂为x,x=R+R cos30°

Gy=Fx,就能够求出F了

要使得力最小,那么选择力臂最大的点,也就是经过支点

的直径的最高点。

如图所示。

GR sin30°=F'2R,得到F'=G/4

不需要考虑摩擦力,因为摩擦力过转动轴,不产生力矩。

13、直角三角形轻板ABC,A=37°。质量不计,其上表面AB水平

光滑,B点通过连接物P固定于墙面,板的顶点C与一固定转动轴

0链接,重力为G的小球在AB上离B得距离为d则()

A、B点受到的P的拉力对O的力矩为Gd

B、如果d增大,P对B点作用力增大,但不可能大于G

C、如果d增大,P对B点作用力相对转动轴O的力矩也增大

D、如果d增大,转轴O对C点的作用力也增大

解析:

小球对板的压力产生顺时针力矩,因此P

对板的力需要产生等大的逆时针力矩才能

平衡,则A正确。

A对则C对,顺时针力矩增大,逆时针力

矩相应增大。

本题除了要考虑力矩平衡,还要考虑共点

力平衡。

小球对板的压力、P对板的作用力以及O对板的作用力,三力共点,不然无法保持平衡。那么对着d的增大,小球对板的压力大小等于G方向不变,这三力共点,那么应该会导致另外2个力随之增大。

B错D对。

14、直杆AB和直角弯杆BCD按如图所示连接,A、B、D处均为铰链,杆与

铰链的质量都不计。ABCD构成一长方形,将重力为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放

在图中P处,则

A、AB杆对BCD杆的作用力方向沿BC连线向下

B、B CD杆对AB杆的作用力方向沿DB连线斜向上

C、若AP间距变大,BCD杆对AB杆的作用力变大

D、若AP间距变大,AB杆对BCD干的作用力对转动轴D的力矩不变

解析:

杆和铰链的质量都不计,所以首先很明确的是P产生的力矩是顺时针的。

然后注意,题目中有提到“转动轴D”,其实就在提示,D点也要作为转动轴来考虑。

以A点为转动轴来分析,P产生顺时针力矩,那么BCD对AB的力就要产生逆时针的力。不过这时还不能确定力的方向。

重点是以D为转动轴来分析BCD上的力矩。

因为轻杆不计质量,所以BCD上只有受到2个力,一个是AB对BCD的力,一个是墙壁的弹力。

那么墙的弹力产生的力矩为零,因为过D点,而BCD又平衡,所以AB对BCD的力产生的力矩也要为零。

因此只有可能是AB对BCD的力的作用线也过D点。

因此,这个力的方向就是B选项中说的方向。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力的平衡》常用解题方法【专题概述】 1 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2.一般解题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 (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 3.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 (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精讲】 方法1 直角三角形法 用直角三角法解答平衡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数学知识求解某一个力,若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特点进行求解.

【典例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2 sin αmg B.2 cos αmg C.21 mgtan α D.21 mgcot α 【答案】 A 直角三角形,且∠OCD 为α,则由21mg =F N sin α可得F N =2sin αmg ,故A 正确. 方法2 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 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 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 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定则。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 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F 1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 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 F N 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 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 应用:(M--天体质量 ,m —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 库仑力:F=K 2 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

力矩教案

第10单元: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2:能应用力矩平衡条件处理有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2:进一步熟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力矩平衡条件如何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力矩的平衡 (2)有固定准确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求解问题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在转动平衡状态下的有关问题。 2:进一步提高受力分析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BO 是一根质量均匀的横梁,重量G 1=80N ,BO 的一端安在B 点,可绕通过B 点 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另一端用钢绳AO 拉着横梁保持水平,与钢绳的夹角o 30=θ,在横梁的O 点挂一个重物,重要G 2=240N ,求钢绳对横梁的拉力F 1: a :分析 (1)本题中的横梁是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 (2)分析横梁的受力:拉力F 1,重力G 1,拉力F 2; (3)找到三个力的力臂并写出各自的力矩: F 1的力矩:θsin 1lc F G 1的力矩:2 1l G F 2 的力矩:l G 2 b :指导学生写出解题过程:

c :用投影片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02sin 21 1=--l G l G l F θ 由此得:N G G F 560sin 22211=+=θ d :巩固训练: 如图所示,OAB 是一弯成直角的杠杆,可绕过O 点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杆OA 长30cm , AB 段长为40cm ,杆的质量分布均匀,已知OAB 的总质量为7kg ,现在施加一个外力F ,使杆的AB 段保持水平,则该力作用于杆上哪一点,什么方向可使F 最小 2:用投影片出示例题2: 一辆汽车重×104N ,使它的前轮压在地秤上,测得的结果为×103N ,汽车前后轮之间的 举例是,求汽车重心的位置,(即求前轮或后轮与地面接触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 (1)分析:汽车可看作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若将后轮与地面的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则汽车受到以下力矩的作用:一是重力G 的力矩;二是前轮受到的地秤对它的支持力的力矩;汽车在两个力矩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利用转动平衡条件即可求出重心的位置。 (2)注意向学生交代清: a :地秤的示数指示的是车对地秤压力的大小; b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车前轮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也等于地秤的示数。 (3)学生写出本题的解题步骤,并和课本比较; (4)讨论:为什么不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 将前轮与地秤接触处作为转动轴,将会使已知力的力臂等于0,而另一个力(即后轮与地秤间的作用力)又是未知的,最后无法求解。 (5 )巩固训练 一块均匀木板MN 长L =15cm ,G 1=400N ,搁在相距D =8m 的两个支架A 、B 上,MA =NB ,重G 2=600N 的人从A 向B 走去,如图:问人走过B 点多远时,木板会翘起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力矩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找出每一个力的力臂,分析每一个力矩的转动方向; 3:据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方程[M 合=0或M 顺=M 逆] 4: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四、作业: 练习二③④ 五:板书设计: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人教版考试年级:高一学科:物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的重力加速度g都取10m/s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B.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动的时间 C.研究地球的自转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对于力,只需说明其大小,而不需说明其方向 C.一个力,可能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D.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与作用点的位置无关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D. 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压力4.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这个单位是由质量1kg的物体重力为9.8N规定下来的 B.“牛顿”这个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k取l时定下来的 C.1N就是使质量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 D.质量1kg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到的结果 5.在拨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D.质量大于对方 6.下列各图表示的是某一物体运动情况或所受合外力的情况.其中 (甲)图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某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丙)图表示某一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象;(丁)图表示某一物体所受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幅图的图线都是直线.从图中可以判断这四个一定质量物体的某些运动特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不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B.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来越大;C.丙物体的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丁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7.如图所示,弹簧秤右端用绳子系在墙上,左端一人用力拉,发现弹簧秤读数为100N,

高中物理《力、共点力的平衡》典型题精选(含答案推荐)

高中物理《力、共点力的平衡》精选典型题 (高考物理典型题全接触)强烈推荐 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方法 1、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其它场力,考察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然后依次分析各个接触面的弹力和摩擦力 2.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选用整体法。因为不用考虑系统内力,所以这种方法更简便,总之,能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不用隔离法。 3.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选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4.图解法: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此时可用图解法,画出不同状态下力的矢量图,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5.解析法: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进行正交分解,利用解析法,建立平衡方程,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6.相似三角形法: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的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方向都发生变化,可以用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弹力的分析方法 1.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直接判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与绳、接触面、杆的弹力类似,静摩擦力也是“被动力”,要分析其有无、方向及大小,必须了解物体的其他受力和状态. (1)假设法:先假设没有静摩擦力(接触面光滑),看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否发生相对运动.若能发生相对运动,则有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若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则没有静摩擦力. (2)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思路如下. (3)转换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质量相等、材料相同的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相同的粗糙面上滑,其中A 是匀速上滑,B 是加速上滑,C 是减速上滑,而斜面体相对地面均处于静止状态,斜面体甲、乙、丙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1f 、2f 、3f ,该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高中物理知识点规律口诀巧记忆

用口诀的形式将知识点,方法规律甚至解题技巧有机串联,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行,浅显易懂。 1、牛二律,物体平衡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平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最高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3、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4、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最大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5、电场选择 电场选择不头疼,抓住线面不放松,线面越密场越强,场强力强a也强,力的方向看正负,正同负反要记清,场强计算三公式,条件记清用对路。电势高低看走向,沿线越走势越低。电势差计算一公式,正负一定要带入。电势能变化看做功,正减负增一根筋。寄语: 物理世界很奇妙,简记七力四运动,牛顿定律两定理,系统再加两守恒,

希望同学多努力,爱拼之人才会赢 6、原子物理选择 光电效应有条件,频率越大越能成, 电子绕着正核转,轨道能量已不变, 电子上跳又下窜,吸能放能有条件, 四种方程要分清,衰裂聚变人工转变。衰变只有一原料,U裂H聚最常见。 转变需用射线引,一般使用氦核源。 7、电磁感应选择 感应电流有条件,闭合回路磁通变, 楞次定律方向判,你走她留不情愿, 磁通变化有快慢,电流大小由它断, 图像问题很典型,方向大小来判断, 安培力做功生电能,动能定理行的通 8、电学实验 大内小外看电阻,分压限流看要求, 先压后流定量程,正进负出画圈圈。 9、力学综合计算 审题一定讲技巧,对象状态和过程, 单独行动叫单体,碰撞摩擦为系统, 单体状态用牛二律,单体空间动能定理,

高一物理共点力平衡经典习题

第1页 高一物理第(14)次作业卷 时间:2015年 12月 日 任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主备人:常丽丽 1.用推力作用在重力为G 的小球使它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外力通过小球的球心,则 A. 推力最小值为Gtan θ B. 推力最小值为Gsin θ ( ) C. 推力最大值为G/cos θ D. 推力必须沿斜面向上才能使小球静止 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 点,用力F 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75°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 有最小值,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应该是( ) A .90° B .45° C .15° D .0° 3.将三根伸长可不计的轻绳AB 、BC 、CD 如图连接,现在B 点 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BC 绳保持水平且AB 绳、CD 绳与水平天花板夹角分别为60o 与30o ,需在C 点再施加一作用力,则该力的最 小值为( ) A .mg B .mg 21 C .m g 33 D .m g 63 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 A 和m 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不计。如果绳的一端由P 点缓慢向左运动到Q 点,整个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关于绳子拉力大小F 和两滑轮间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变小,a 变小 B .F 变大,a 变小 C .F 不变,a 不变 D .F 不变,a 变大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和档板之间放一个光滑均匀球体,档板与斜面夹 角α。初始时90αθ+<。在档板绕顶端逆时针缓慢旋转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变大 B .档板对球的弹力变大 c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变小 D .档板对球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 6 .如图所示,物体P 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P ,直到把P 拉动.在P 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 的弹力N 的大小和地面对P 的摩擦力f 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N 始终增大,f 始终减小 B .N 先不变后增大,f 先减小后增大 C .N 保持不变,f 始终减小 D .N 保持不变,f 先减小后增大 7.如图所示,物体B 通过动滑轮悬挂在细绳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动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将绳的左端由Q 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 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 和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是 ( ) A .F 变大,θ变大 B .F 变小,θ变小 C .F 不变,θ变小 D .F 不变,θ变大

力矩与力矩平衡

力矩和力矩平衡 一.内容黄金组. 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 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 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要点大揭秘 1.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明确转轴很重要: 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 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 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 平衡条件。 2.力矩: 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 计算公式:M=FL 单位:Nm 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 (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 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 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 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 (3)力矩的计算: 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 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 F=Lsinθ 力矩M=F?L sinθ 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 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 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 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 =F sinθ?L 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 3.力矩平衡条件: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M=0或∑M 顺=∑M 逆 F F2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 C.不断变大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 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 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 C.质量大的先落地 D.无法判断 4.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18m B.32m C.48m D.50m 5.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B.速度C.位移D.静摩擦力 6.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知识点三:共点力平衡(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法) 1.(单选)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答案B 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 C.F1和F2都一直减小 D.F1和F2都一直增大 2、(单选)(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 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3.(单选)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 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答案B A.F1增大,F2减小B.F1增大,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 4、(单选)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 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答案B A.F cos θB.F sin θ C.Ftan θD.F cot θ 5.(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答案A A.60°B.45° C.30°D.15° 6.(多选)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 过程中().答案:AD A.细线拉力逐渐增大B.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7、(多选)(苏州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答案BCD A.可能为 3 3 mg B.可能为 5 2 mg C.可能为2mg D.可能为mg 8、(单选)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 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 与杆的摩擦力F摩和环对杆的压力F N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逐渐增大,F摩保持不变,F N逐渐增大B.F逐渐增大,F摩逐渐增大,F N保持不变 C.F逐渐减小,F摩逐渐增大,F N逐渐减小D.F逐渐减小,F摩逐渐减小,F N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过关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过关 1、重力:G = mg (g 随高度增大而_______ 、随纬度增大而_________ ) 2、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推导方法)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 :……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 :……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 3、平抛运动 速度偏向角tan a = _______ = ______ 位移偏向角tan 3 = ____________ = ______ 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_______ = ___ = ____ = ____ 角速度:国= ________ =___ = ___ :向心加速度:a = _____ =__ = ___ = _____ = ___ 5、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_________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______ ), 计算公式: 最低点最小速度________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______ )计算公式: (2)“杆”模型: 最高点最小速度(此时杆的支持力为) 计算公式: 最低点最小速度(此时杆的拉力为)计算公式: 6、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向下凹的半圆形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最低点的速度

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则它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2 2 2 3 mv v v A. 3 mg B. R ' C ? 3 m(g+ R) D . 3 m(g—-) 7、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 ①在赤道上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物理公式) ②在一般位置,F万等于mg与Fn的矢量和; ③在两极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物理公式) 故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 . 8、卫星围绕天体做圆周运动,已知R天体半径、h卫星离地高度、度,求卫星以下数据。(只要求写出得分物理关系式和最后结果) (1)求线速度 (2)求角速度 (3)求周期 (4)求加速度 (5)第一宇宙速度 ,另一个是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

高中物理必修一共点力平衡测试题

物理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人站在岸上通过定滑轮用绳牵引小船,若水的阻力恒定 不变,则船在匀速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B .绳的拉力不断变大 C .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D .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2、在广场游玩时,一小孩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水平的风速逐渐增大(设空气密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B .地面受到小石块的压力逐渐减小 C .小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滑动后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小石块有可能连同气球一起被吹离地面 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 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图所示.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 点滑向半球顶点(未到顶点),则此过 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 及细绳的拉力T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 A.N 变大,T 变大 B.N 变小,T 变大 C.N 不变,T 变小 D.N 变大,T 变小 4、如图所 示,绳OA 、OB 等长,A 点固定不动,将B 点沿圆弧向C 点运动的过程中绳OB 中的张力将( )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5、(20XX 年山东卷)如图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二、简答题 1、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 质量为2kg ,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求: (1)A 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多大? (2)若要使A 在斜面上静止,求物体B 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sin37°=0.6;cos37°=0.8;g=10N/kg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C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球用一根轻弹簧悬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关于这四个力的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F1与F4是一对平衡力 B.F2与F3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D.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3.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A.100 N B.20 N C.16 N D.0 N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osθ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D.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g-F sinθ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6.一小孩在地面上用玩具枪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比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球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0 2 v 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小于1 2 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零 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在下降过程中逐渐减小 7.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 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 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 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 8.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如图为影片中登山队员的登山的照片。已知其中一名队员重为G,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绳子拉力也为G,则此时山峰对该队员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大全

高中物理基本规律及公式 一、力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3)速度-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2t v v v v =+= (5)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 aT x =? 2、胡克定律: 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3、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 4、摩擦力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F N 为正压力) (2) 静摩擦力: O <f 静≤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5、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 x x ma F = y y ma F = 7、平抛运动: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速度求解:???==gt v v v y x 0 t 秒末的合速度2 2y x v v v += 速度的方向0 tan v gt v v x y = = β 平抛运动的位移:?? ? ??==2021gt y t v x t 秒末位移: 位移方向:0 2tan v gt x y == α 8、圆周运动:①线速度大小 T r t l v π2=??= ,方向在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T t πθω2=??= ,(单位:rad/s ) ③ ωωr v v =的关系:与 ④周期T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1/f ⑤向心加速度:r T r v r a n 2 22 2?? ? ??===πω,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 方向)垂直. 0=合F 0=x F 0 =y F 4 22 20224 1t g t v y x S + =+=

高考物理常见难题大盘点力矩有固定转动轴

2013高考物理常见难题大盘点: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1.如图1-50所示是单臂斜拉桥的示意图,均匀桥板ao 重为G ,三根平行钢索与桥面成30°,间距ab =bc =cd =do ,若每根钢索受力相同,左侧桥墩对桥板无作用力,则每根钢索的拉力大小是()。 (A)G (B)3G ∕6 (C)G ∕3(D)2G ∕3 解答设aO 长为4L ,每根钢索受力为T ,以O 点为转轴,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23sin302sin30sin30G L T L T L T L ????=?+?+?, 解得2 3 T G = 。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 2.图1-51为人手臂骨骼与肌肉的生理结构示意图,手上托着重量为G 的物体,(1)在方框中画出前臂受力示意图(手、手腕、尺骨和挠骨看成一个整体,所受重力不计,图中O 点看作固定转动轴,O 点受力可以不画).(2)根据图中标尺估算出二头肌此时的收缩力约为 . 解答前臂的受力如图1-52所示,以O 点为转轴,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18F N ?=?, 其中N =G ,可得F =8G 。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8G ”。 3.如图1-53所示,直杆OA 可绕O 轴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的A 端分别受到F 1、F 2、F 3、F 4四个力作用,它们与OA 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则它们对O 点的力矩M 1、M 2、M 3、M 4的大小关系是()。 (A)M 1=M 2>M 3=M 4 (B)M 1>M 2>M 3>M 4 (C)M 2>M 1=M 3>M 4 (D)M 1<M 2<M 3<M 4 解答把四个力都分解为垂直于OA 方向和沿OA 方向的两个分力,其中沿OA 方向的力对O 点的力矩都为零,而垂直于OA 方向的力臂都相等,所以四个力的力矩比较等效为垂直 图1-50 图1-51 1 图1-53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 2.下面列出的单位,均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N、J B.m、kg、J C.m、kg、s D.kg、m/s、N 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 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4.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A.路程是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路程是0,位移0是0 5.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 学中的加速度不同 ..的是 A.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Array D.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 6.如图1所示,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 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抽去里面的空气后,再把玻璃筒倒立 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抽去玻璃筒里的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经典习题及答案【复习准备】

力的平衡经典习题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重物挂在滑轮下,绳A端固定,将B端绳由B移到C或D(绳长不变)其绳上张力分别为T B,T C,T D,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分别为θB, θC, θD则 A. T B>T C>T D θB<θC<θD B. T B

A.F B.F + mg C.F -mg D.mg -F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为零 B.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sin C.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D.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cos 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 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而静止,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 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 m/s2),则下述正确的是 A.斜面受的压力减少量等于5 N B.斜面受的压力减少量小于5 N C.地面受的压力减少量等于5 N D.地面受的压力减少量小于5 N 7、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右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 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 2) ('h R GM r GM g +== 23 24GT r M π= r GM v = 3 r GM = ωGM r T 324π= 3 2 24πGMT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