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

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

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

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

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

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

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

罗杰斯的学习观: 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

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

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

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

励。

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

识。

发现法学习的局限:

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②“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

不可能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一般教师

很难掌握。

④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⑤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主要以概念形成方

式获得概念。

㈡、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即强调从一般到具体;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评价

贡献:1、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

学习理论。2、倡导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局限:1、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2、教学思想不符合技能的掌握。3、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㈠、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是生成的(建构的))

2、学生观(学习者是主体)

3、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第四章学习动机

动机:动机是激发、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类型: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照动机的起源分);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按照动机的起因不同分)。

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

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的反馈激

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迁移: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促进幼儿学习迁移的策略: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

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

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第六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和适宜性教学(了解)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社会性: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为积极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和表现的心理特征,如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

依恋:指儿童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依恋的类型:①安全性;②回避性;③放抗性。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母亲)的特点:

安全型依恋:(1)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和需要非常敏感并迅速回应;

(2)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来适应孩子;

(3)积极的情感表达,充满爱抚;

(4)积极鼓励孩子探究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5)喜欢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

回避性依恋:(1)对孩子的信号和需要不敏感;

(2)对孩子不感兴趣,不喜欢与孩子的身体接触,甚至躲避孩子

的接触;

(3)对孩子怒气冲冲,常以生气、发火的方式对待。

反抗型依恋:(1)好像对孩子感兴趣,也愿意接触孩子,甚至亲密的身体接触;

(2)对孩子的信号、需求常常错误理解,或捉摸不透,不能及时、恰当做出反应;

(3)对待孩子的行为、态度多变,随自己的情绪、心境而定;

(4)有时不守信用,哄骗孩子以求脱身。

早期依恋与儿童日后发展的关系:1、依恋对婴儿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2、依恋对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具有广泛影响;3、早年依恋对儿童的影响具

有长期性,可以预测今后依恋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对他人观点的推断。

3-6岁的幼儿: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别人的情感,并且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体验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儿童社会认知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文化差异与

幼儿的社会能力。

促进: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4、教师还要给予

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同伴发展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个体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后盾,归属的需要;

(2)对社交能力、行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有助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儿童的认知、学校适应、学习等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①受欢迎型;②被拒绝型;③被忽略型

幼儿社会性教育原则:1、情感支持原则;2、行为实践原则;3、榜样性作用原则;4、一致性原则;5、随机教育原则。

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

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

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

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

义变换的能力。

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过于重视模仿和知识的灌输;2、限定幼儿的思路;

3、过分苛求秩序

幼儿创造性的教育与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

象力。

第九章幼儿语言学习与教法

一、读写萌发理论

读写萌发:是指幼儿读写能力的获得是一个自然萌发的过程,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的。

主要观点: 1.语言发展包括听、说、读、写,是自然的发展历程,始于婴儿期,重点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文字的使用的意义。

2.根据研究,幼儿不需指导,只要有文字的刺激就能学习。故而

环境中的学习远重于课堂教学。

3.口说和书写都是采用相似的学习策略。

4.尚未接受书写训练的幼儿,平时早已出现涂写乱画的行为。

二、全语言教育

全语言教学观是一种逐渐发展、自然累积的教学观念,而不是单纯根据某一家的学说形成的,它是综合各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所发展出来的一套

完整的教学观。

主要观点:第一,全语言教学观。

第二,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第三,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

第四,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

第五,教师的态度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启示:1.通过有意义的情境

2.提供具探索性的读写教材

3.提供自然情境下的阅读与涂写经验

4.儿童犯读写上的错误时,应温和指导,持鼓励的平常心

5.统整性的语言教学,将听说读写相互配合

6.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真实、自然、完整、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幼儿自发

的发展读写能力。

7.勿太早进行读写训练,当幼儿握笔能力尚未发展时,过早的教导不但达不到

效果,还会影响感官的发展,顺利的握笔写字约在5岁半开始。

8.写字的动机诱发比会写字更重要。

3岁前婴儿语言学习的途径:模仿强化

促进婴儿语言处理的有效策略:1.积极回应;2.运用非语言交流;3.使用儿化语

4.帮助婴儿拓展语言;

5.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要;

6.运用

图画书和讲故事;7.使用语言游戏;8.创设良好环境

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1)、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2)、防止幼儿养成使用不良阅读方式的习惯;5、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给予儿童们相应的帮助指导。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与中职教育类专业相结合的一门理论课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思考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境来看,教学情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怕学的学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学生对课程对象―幼儿缺乏实际的研究,造成了教学内容毫无根据可言。学生缺乏与幼儿接触和相处的经历,对幼儿身心变化规律了解不甚了解,对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拓展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储备量;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实效等方面,浅析了中职幼儿教学心理学课程教学。 一、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师生双向活动过程。因而,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必须研究学生如何学。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即学生能否以主体角色参与学习,把自身蕴藏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这在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个项目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实施方案、评估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教师要随着对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针对儿童行为的偏差进行矫正,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六人一组。 2、第二步,拟定实施项目的方案,分配成员任务,制定任务计划表。实施者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动的总目标和层次目标,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品质作为总目标,层次目标可以有单元目标、动机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活动的步骤,可以使用主体单元等系列方式;选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戏法,游戏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学论文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教师的每一 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 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 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幼儿充满 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三、自尊的需要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 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 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 果的发生。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 中摆脱出来。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那样容易 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 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 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 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 胜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 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培训讲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 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 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 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 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 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 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 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天津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层次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 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 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 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 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 衣食方面。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 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 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 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因此,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状态受多种交叉、渗透、影响的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可以 笼统分为环境、生物学、保健措施的易得性以及生活方式这4种类型。我们应从这4个方 面的心理加以教育渗透。 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 康的普遍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心理是否健康可参考以下标准:1乐于学习,发展智力;2 适应生活,学习自理;3悦纳自我,具有自信;4乐于交往融入群体;5调节情绪,初学自控。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成人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不但要从以上五个标准出发,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 三、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据和根本教育方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 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 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 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 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陈鹤琴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的论文 导读: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 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 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

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

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2)作品分析法: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2.幼儿教师的角色 (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 (1)广泛而浓厚的求职兴趣 (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3)坚强的意志 (4)健全的性格 4.踢猫效应:当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或合理宣泄时,就很容易波及或迁怒他人,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5.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简答或填空) (1)观察能力 (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6.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7.心理发展的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 8.对于幼儿来说辨别左右是相当困难的 9.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0.幼儿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11.气质的类型(名词解释) (1)胆汁质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 (3)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12.按学习方式来划分学习的种类,可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1)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

幼儿园早教:《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 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校代码: 学号:武汉大学学位论文 题目 姓名张三 系别XX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XXX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12月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er Dissertation The Effects of Properties Name xxx Department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rmal Engineering Research Direction Technology of Energy Economizing Supervisor Professor xxx Complete Data December 2013

幼儿心理学论文范文 本团队专业从事心理学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等。 心理学论文题目: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心理小说 【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横跨中西文学传统、纵贯整个20世纪,把中国心理小说置于世界文学、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世纪回望”是对以往研究的批判性总结评述,凸现宏观研究的重要性,阐明个案选择和专题分析的思路原则。“源流谱系”从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起梳理中世纪宗教对灵魂救赎的强调、文艺复兴人文传统的理性光辉、19世纪以来的理性、非理性哲学的人性探索,认为心理小说与心理分析同是人类“认识自我”古老智慧的双生子,其定义随创作的流变有广义狭义之别。随后分析20世纪中国心理小说“三生三灭”(三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形和影响因素。“至深深处”典出奥斯卡·王尔德,以专题的形式量化比较中西心理小说在心理挖掘上的不同成就。比较之后痛感中国心理小说的先天不足与一再夭折,“忧愁忧思”从民族文化心理入手追问深层原因,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为中国小说的未来稍尽绵薄。 【论文提纲】: 引言 一、世纪回望:研究概述与个案选择 二、源流谱系:定义背景与发展流脉 三、至深深处:小说丛林与心理含量 1 个体与世界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选择)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也必然涉及一下三大变量? 1.幼儿学习者 2.幼儿教育者 3.环境与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①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②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元有效控制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二、初创期三、发展期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划时代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选择填空) 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为此,他强调幼儿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蒙台梭利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北京研究幼儿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儿童发展:吸收率敏感率 幼儿教育初创期有哪些教育方案? 1.直接教学方案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来的三条主要原则? ①能动性原则②充实性远侧③结构化原则 对幼儿学习特点有哪些新发现? ⑴什么样的学习者(Who)⑵学习的方式(Way)⑶学习的条件(Condition) ⑷学习的环境(Where) 第二章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并发表了以该讲稿为基础的一系列违章,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事诞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 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着作 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究中专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现如今,鉴于早期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幼儿教学心理学是中专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所以,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让学生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含义,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发展历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关于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互相交叉的学科,不仅强调较高的理论知识,还注重理论知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手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陈帼眉 姜勇(1-7章)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