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

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一)引入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行政机关的三重身份:

被授权的企事业单位的资格问题:

被委托组织的资格问题:

(二)行政主体的构成条件

1.组织:不能是个人。

2.权:行政主体是享有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3.名: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4.责: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三)与关联概念的关系

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

D.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下列关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关系的选项中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B.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C.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

D.行政主体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地位的法律表述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1.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

2.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3.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的范围

(一)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指依据和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分为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两大部分。

1.中央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一般指国务院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

国务院:

所属的工作部门(共114个):

(1)国务院组成部门:(27)

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国务院直属机构(16)

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

(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直属事业单位(17个)

1、新华社;

2、中科院;

3、社科院;

4、工程院;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6、国家行政学院;

7、中国地震局;

8、中国气象局;

9、银监会;10、证监会;11、保监会;12、电监会;13、社保基金理事会;14、自然科学基金委;15、台办;16、新闻办;17、档案局

(5)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26个)

1、国防动员委员会;

2、边海防委员会;

3、空中管制委员会;

4、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4、绿化委员会;

5、学位委员会;

6、防汛抗旱总指挥部;6、妇儿工委;

7、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领导小组;

8、残疾人工委;9、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0、关税税则委员会;11、减灾委员会;12、科技教育领导小组;13、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14、禁毒委员会;15、老龄工委;16、西部开发领导小组;

17、振兴东北领导小组;18、抗震救灾指挥部;19、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21、能源委员会;22、安全生产委员会;23、防治艾滋病工委;24、森林防火指挥部;25、三峡建设委员会;26、南水北调委员会;26、纠风办

(6)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7)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港澳办、法制办、研究室

(8)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22)

信访局、粮食局、能源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烟草专卖局、外国专家局、公务员局、海洋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邮政局、文物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外汇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保密局、密码管理局、航天局、原子能机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核安全局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除了各部委和国资委之外,都是由国务院设立

关于国家行政机构,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2004年多项选择题):

A.国家粮食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是主管台湾事务的办事机构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关于国务院的下属单位,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国家预防腐败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C.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是国务院工作机构

D.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设立国资委

2.地方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政府,包括:一般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三类。

全国人大决定省级政府的设立,国务院决定地级、县级政府的设立,省级政府决定乡级政府的设立。(2)地方各级政府所属的的工作部门

具体承担事务管理的部门,如公安局、税务局等。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都由上一级政府决定。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是什么关系?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上一级别地方政府的相应工作部门)是什么关系?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横向领导,即受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并且同时受上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业务指导;

第二类是垂直领导,即不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而是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包括:

①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垂直领导的机关

②在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机关,即在省一级,受本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但是,在省级以下只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

第三类是双重领导,即受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且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

(3)政府派出机关

行政公署

区公所

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关既有设立机关,也有批准机关

下列有关派出机关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派出机关均有行政主体资格

B.某区政府经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街道办事处

C.经市政府批准,县政府设立区公所

D.经省政府批准,县政府设立区

派出机关是由地方行政机关所设立的派出组织,在我国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地方人民政府有:( ) A.省级政府

B.县级公安局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部门

关于行政机关和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青浦区政府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C.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批准,该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D.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街道办事处

(二)被授权组织

A.行政授权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授权: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行政授权具有如下特征:

(1)行政授权必须有宪法和组织法之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为依据。

(2)行政授权,是指对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的授权。

(3)被授权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4)被授权组织能够独立承担以自己名义所做出的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5)行政授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授予职权。例如:我国《植物检疫条例》第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工作。

二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授予某个组织以职权。例如《森林法实施细则》(林业部发布的行政规章)规定:对违反森林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决定。

(6)行政授权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

(7)被授权的组织只有在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的身份和地位。

B.行政授权的范围

1、行政机构

2、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是,它们获得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独立行政职权的,则在授权范围内享有相对独立于所属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并在该授权范围内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2)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3)综合执法机构

(1)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在得到法定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①商标评审委员会

②专利复审委员会

③交警大队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8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可以作出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④消防大队

(2)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①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

③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

④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

⑤公安派出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规定,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税收征管法》第74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⑦工商所

《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第8条工商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区、县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一)对个体工商户违法行为的处罚;

(二)对集市贸易中违法行为的处罚;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前款第(一)、(二)项处罚不包括吊销营业执照。

派出机构与前述派出机关是不同的

判断:派出机关既有设立机关,也有批准机关;派出机构只有设立机关。

关于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派出所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1954-12-31,2009-06-27 废止)

第1条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是市、县公安局管理治安工作的派出机关。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国务院2006-11-1)

第6条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的设立、撤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部2007-5-17)

第6条公安派出所的设立、撤销或者变更,由县(市、区、旗)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逐级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审批。

在下列哪些情形下,由公安派出所自己对相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A.公安派出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罚款1000元决定

B.公安派出所以县公安局名义作出罚款1000元决定

C.公安派出所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拘留5日决定

D.公安派出所以县公安局名义作出行政拘留5日决定

(3)综合执法机构。

《北京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第9条:人民警察巡察职责:

(一)在道路、广场的巡察范围内,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经济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整洁;

(二)参加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救援工作;

(三)接受公民报警,受理拾遗物品,劝解、制止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民间纠纷;

(四)救助突然受伤、患病、遇险等急需帮助的人;

第11条人民警察巡察机构有权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决定下列行政处罚:(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财物。

《铁路法》第3条第2款:国家铁路运输企业行使法律、行政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

第72条:本法所称国家铁路运输企业是指铁路局和铁路分局。

国务院《人民币管理条例》第35条第2款:对盖有“假币”字样戳记的人民币,经鉴定为真币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按照面额予以兑换;经鉴定为假币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予以没收。

(2)事业单位

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有三类:一是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例如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国家电监委、水利部长江委员会;二是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例如公立高等学校、图书馆;三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例如出版社。前两类事业单位由相关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职能的,则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证券法》第7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按照授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教育法》第28 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3)社会团体

《体育法》第29条: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的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经注册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流动。

第31条第3款: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

《注册会计师法》第7条: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

第9条: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

在下列哪些情形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行为构成行政行为?

A.给学生甲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B.给学生乙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C.开除学生丙的学籍

D.向学生丁收取住宿费800元

四、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含义

行政委托是行政主体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被委托组织)以其(委托组织)名义代行行政职权,该行为效果仍属于委托组织的活动。

(二)行政委托的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方是行政机关。

2.被委托方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或者个人。

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4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行政处罚法》

第18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

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19条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行政许可法》

第24条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3.被委托组织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

4.被委托组织并没有因为委托而获得法定的职权职责。

5.被委托组织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6.由于被委托组织并不拥有行政权,而只是行使行政权,所以就无权进行二次委托。

(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

1.行政权力上的运行不同。

2.行为性质不同。

3.行为名义和效果不同。

4.条件和程序不同。

下面所列组织中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

A.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队

B.县公安局所属的道路交通警察队

C.某区街道办事处

D.法律授权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注册会计师协会

某县公安局为了加强对所辖农村社会治安的管理,决定委托无公安派出所的甲乡人民政府裁决各种治安案件,试问乡人民政府应当以谁的名义实施裁决?( )

A.县人民政府

B.县公安局

C.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D.甲乡人民政府

五、行政职权

(一)行政职权的概念

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所拥有和行使的国家权力。

(二)行政职权的特征

1.国家强制性

2.不可处分性

3.单方性

4.优益性

行政优益权: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依法享有的一定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

(1)先行处置权。

(2)获得社会协助权。

(3)优先使用权。

(4)人身特别保护权

(5)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

行政受益权: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待条件。

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尽管共同构成行政优益权,但两者亦有区别。

5、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的统一性

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的同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统一不可分割。

6、行政职权具有法定性

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和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擅自超越职权范围。这个职权范围实际上也就是行政权限。

行政权限,简言之就是行政职权的限度。具体指行政职权在行使过程中,为法律所不允许逾越的范围、界限。

行政机关必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否则可能构成越权。

行政权限的内容:

第一,事务权限。

第二,时间权限。关于公安派出所的“行政拘留”处罚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17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市、县公安局、公安分局裁决;警告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五日以下拘留,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警告、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委托乡(镇)人民委员会裁决。在农村,公安派出所和乡(镇)人民委员会执行拘留时,用劳动代替。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7年修正)第33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裁决。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第91条: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第三,级别权限。

第四,地域权限。

六、行政主体法定代表人

(一)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组织的活动必须由一定的个人来代表,依法组织从事行政行为和诉讼活动的便是法定代表人。

1.它是个人而不是组织;

2.个人是代表行政主体的,代表它从事行政活动和诉讼活动;

3.这种代表人是“法定”的,不能由人们随意决定。

4.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是行政主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独立于行政主体之外的法律人格,其行为效果归属于其所代表的行政主体而非个人。

(二)在我国,行政主体法定代表人指以下三种:

1.行政主体单位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例如:市政府的市长、公安局的局长。

2.在行政主体单位没有正职行政负责人的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副职行政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例如:市政府在没有市长的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副市长作为法定代表人。

3.在行政主体单位没有正副职情况下,由主持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

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与行政首长实质上是相通的。法定代表人概由行政首长担任。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于诉讼身份,后者侧重于实施行政权的地位。

(三)行政主体法定代表人的作用

行政主体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意义就在于它对行政主体起代表作用。这种代表意义发生在行政活动和诉讼活动两个方面。

1.在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活动过程中,行政主体的正式决定以及签订的行政合同,均须经法定代表人签名,否则将会影响其效力。

2.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法定代表人应代表行政主体参加诉讼,其诉讼行为对他所代表的行政主体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七、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有三个构成要件:

一是依法承担国家公职;

二是占有国家行政编制;

三是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负担。

(二)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十八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公务员的奖惩

1、奖励

公务员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等,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2、惩戒

公务员的惩戒是指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务员给予的行政处分。处分分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开除。

(四)权利救济

1、复核和申诉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如处分;辞退或者取消录用;降职)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2、再申诉: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

3、向监察机关申诉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

八、行政公务人员

行政公务人员:是指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且其行为效果归属于行政主体的自然人。行政公务人员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公务人员是自然人

在行政实践中,能够充当行政公务人员的自然人包括以下四类人员: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⑵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工作人员;⑶受委托的组织的工作人员;⑷受委托的个人。

2.行政公务人员是行使行政职权的个人

确定行政公务人员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行使行政职权。上述四类人员只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才属于行政公务人员。

3.行政公务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必须也只能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进行

4.行政公务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所引起的效果由相关行政主体承受

即其行使行政职权所给予相对人的权益约束行政主体;其行使行政职权所引起的赔偿责任由行政主体承担;其行使行政职权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由行政主体作为复议被申请人、诉讼被告。行政公务人员=行政机关公务员?

某县公安局民警甲在一次治安检查中被乙打伤,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据此对乙处以200元罚款。甲认为该处罚决定过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42)

A.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既不能申请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甲可以对乙提起民事诉讼

C.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可以申请复议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D.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

某市为整顿市容成立了由公安、城管和工商三家单位组成的市容整顿联合执法队。在整顿过程中,执法队发现某饭馆在门口摆设桌椅进行营业,执法队认为该饭馆的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市容的整齐和美观效果,随即告知饭馆老板进行清理。次日,该执法队再次巡查时发现该饭馆照旧进行店外经营活动,于是将所摆设的桌椅全部没收,而且处以150元的罚款,并由城管部门开具了没收财物清单和罚款收据。饭店老板对此不服,欲起诉应当以哪个单位或组织为被告?( )

A.以联合执法队为被告

B.以市政府为被告

C.以公安局、城管局和工商局为共同被告

D.城管局为被告

某市辖区公安局民警王某在所辖范围执勤时发现甲乙等人在一录像厅内进行赌博,王某准备将甲乙等人带回派出所时,遭到了甲乙等人的反抗,王某即用随身携带的警棍将甲的头部打伤。事发后,区公安局认定王某“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遂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王某作出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下列关于此案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因为超越职责范围

B.区公安局对王某的行政处罚是合法的

C.王某的行为是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职务行为因为其正在执行职务

D.王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是合法的,区公安局不应当对王某进行处罚

某县政府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事业单位抽调李某等五人组成治安巡逻大队。县公安局为他们发放了工作证,配备了手铐等警械,并规定其职责是负责维持县城集市贸易区的治安。一日,李某等人巡逻至城西区农贸市场时,发现张某等人在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遂作出对张某处以100元的罚款。张某对此不服,欲提起诉讼应以谁为被告?( )

A.李某等所属的事业单位

B.县政府

C.治安巡逻大队

D.县公安局

某镇为维护本区社会稳定,根据镇党委的指示镇政府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综治办),该镇农民贾某与邻居李某因宅基地使用权产生纠纷,贾某用铁棍将李某打伤。值班接报后将贾某带到镇派出所关押了5天并罚款300元,贾某不服欲诉至法院,应以谁为被告?( )

A.综治办

B.镇政府

C.镇派出所

D.镇党委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

A.街道办事处

B.村民委员会

C.区公所

D.税务局所属的税务所

下列选项中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是:( )

A.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

B.国务院办公厅

C.国务院法制办

D.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下列组织中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接受街道办事处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居委会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商标评审委员

C.某区政府所属的街道办事处

D.县政府的信访办公室

行政机关是否是行政主体需要通过一定的标准加以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成为行政主体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 )

A.是否享有法定的行政职权和职责

B.能否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职权

C.能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D.管理的是内部事务还是外部事务

下列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可能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

A.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B.全国烟草总公司

C.中国农业大学

D.八一篮球俱乐部

宋某系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员,某日在上路执勤检查时与货车司机张某发生口角,宋某于是便对张某拳脚相加,致使张某头部、腰部等多处受伤。事后领导对宋某的行为加以严厉批评,并记过一次。宋某对此极为不满,称自己是在执行公务不应当受罚。事后同事告诉他说,被打的司机是队长的一个亲戚。宋某于次日上班时再次找领导反映情况,双方争吵中宋某将队长打伤。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某在值勤时打伤司机张某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

B.宋某打伤队长的行为是公务行为,因为是在上班期间所为

C.宋某打伤司机的行为是个人行为,因是由于二者的争吵所致,宋的行为超出了职权范围D.宋某打伤队长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因为其行为与行使职权、执行公务无任何关系

根据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包括( )

A.党群专职工作人员

B.公安局工勤人员

C.政府组成人员

D.国务院各部部长

第二讲 行政主体

第二篇 第八章 第一节行政主体概念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教材P138) 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参考 法国,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即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并负担由于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政府组织、地方团体、公务法人) 德国,凡属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能够成为权利义务主体的人,即具有权利能力,在法理上赋予特定行政组织以权利能力。 日本,行政主体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德国行政主体类型 国家 公法社团 公营造物 公法财团 具有部分行政能力的行政单位 结论 行政主体理论与制度的产生立基于公私法划分出上 行政主体理论和制度是与地方分权、公务分权不可 分离的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国内行政主体进一步阐释 1、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 2、承担国家行政权力。 3、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 4、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区分 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被授权组织在依法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则成为行政主体的组成部分; 没有经过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的行政机关内部机构或某些组织,即使它们行使着行政职权,仍然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也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 被授权组织在从事行政职权以外的其他活动时,也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是普通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1、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 外部行政主体——→的行政相对人; 内部行政主体——→本行政主体的组成机构、公务员或隶属于本行政主体的其他主体。 2、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中央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及于全国,行使的职权具有全国性功效的机关或组织 地方行政主体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的机关或组织 3、职权行政主体和授权行政主体 职权行政主体是指行使宪法、法律或法规赋予的固有行政职权例:国务院;市政府;房地局 授权行政主体是指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或有权机关依法转予的非固有行政职权。例:上海市地铁运营公司;高校;残疾人联合会;律师协会。 4、地域性行政主体与公务性行政主体 地域性行政主体是指以行政地域为基础,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对象与行政主体所处的行政地域紧密联系的组织;例如:地方税务局 公务性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从事一定的公务活动,不以地域为设立标准,独立享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主体。例如:海关总署,上海海关 三、行政主体的资格(增加) (一)概念 行政主体的资格是行政机关或有关组织以独立法律地位与管理者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时所应具备的条件。 (二)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的资格取得 1、职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依法成立,拥有法定职权,具有 法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拥有独立的行政经费,拥有必要的办公条件,经过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练习题)精选.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 A.资格 B、行为 C、权利 D、利益 2..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职权 D.经营管理权 3.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 A、公司的设立 B、税务征收 C、确定利率 D、突发洪水 4.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国家检察机关 B、学校 C、厂长 D、学生会 5、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6、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7、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8、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9、经济法律关系() 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B、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C、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10、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物 B.经济行为 C.客观事件 D.专有技术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12.企业的内部组织是() A、民法主体 B、宪法主体 C、经济法主体 D 、行政法主体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为依据 A 、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1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关系 A 、奖励和处罚 B 、管理和服从 C 、权利和义务 D 、市场和计划 15..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标的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生产资料 2.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个体工商户王某 B.西安市国税局 C.在中国居住14年的外国人杰瑞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为购买货物,甲公司的会计张某签发一张汇票交给乙公司的会计李某,该票据关系的主体有()。 A、甲公司 B、张某 C、乙公司 D、李某 4.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可以归结为() A、财 B、物 C、完成一定工作 D、非物质财富 5.无效的经济行为有() A、主体不合格 B、意思表示不真实 C、内容或形式不合法 D、显失公平 6.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是() A、法律规范 B、法律行为 C、法律准则 D、法律事件 7.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货币 B、衬衣 C、修理自行车 D、祖传秘方 8.经济法主体能够享有的经济权利有() A、经济管理权 B、财产权 C、人身自由权 D、专利权 三、判断 1.经济法律关系等同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3.任何组织或公民所为的行为都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4.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章思考练习答案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章思考练习 1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包括、和几种形式。 正确答案是: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2 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 括、、、、、、和。 正确答案是: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是:中央 4 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 正确答案是: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5 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 正确答案:乡镇人民政府 6 以下主体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是()。 选择一项: A. 地区行政公署 B. 街道办事处 C. 派出所 D. 区公所 正确答案:派出所

7 以下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选择一项: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B. 制定规章 C. 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D. 领导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8 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精简原则 B. 依法设置的原则 C. 适应需要原则 D. 高效率原则 正确答案:适应需要原则, 精简原则, 高效率原则, 依法设置的原则9 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概念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

B. 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C. 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D. 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 正确答案: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 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 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10 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具有较强的执行性 B. 具有国家强制性 C. 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 D.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正确答案:具有国家强制性, 具有较强的执行性, 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 11 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是: 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3.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二章行政主体 1.登陆中国知网,查找相关材料,分析评述行政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沿革; (1)创立之前: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多年间,前苏联的行政法学提领着我国的行政组织研究,其中对前苏联国家管理组织的白描式论述[1]强烈影响了我国的同类研究。例如,1983 年出版的《行政法概要》[2]只简单提及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并把其界定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此后十几年间,此类观点成了主流的“国家行政机关”说。 (2)初创期:在国内最早提出“行政主体”一词的应当是王名扬先生,他在1988 年1 月出版的《法国行政法》中明确写道:“行政主体是一个法律概念。就法律意义而言,行政主体是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即享有实施行政职务的权力, 并负担由于实施行政职务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主体。 (3)发展期: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继续被译介过来,国内学者著书立说论述行政主体理论的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的理论环境下,1991 年5 月出版的《中国行政法通论》从法律的角度把“行政主体”界定为享有实施行政活动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并因此而承担实施行政活动产生的责任的组织。这一时期, 行政主体概念也逐渐在行政法学的领域中得到确认。 (4)成熟期:从1996 年开始,大同小异的行政主体理论成为各类行政法论著的组成部分。国内著名高校的知名行政法专家对行政主体理论的公认,标志着行政主体理论在国内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5)转型期:20 世纪90 年代未以来,大陆学者译介的国外行政法学著作大量增加,学者们在面对我国现实难题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国产”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批判。 2.分析评述行政主体概念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1)行政主体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双重不确定性。 行政主体概念内涵,从学理上归纳为组织要素、职权要素、名义要素和责任要素, 但其作用的还是职权要素,但在现行理论下,判断某一组织是否具有行政职权, 没有一个明确有力的客观标准。最高法关于行诉法解释第20 条,21 条表明,“规章”授权的组织也视为行政主体,使行政主体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2)行政主体概念难以有效回应公共行政改革的挑战。某些社会组织实际上没有法律法规的授权,但的确行使着公共管理权力。例如“证监会”既不是正式的行政机关,也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然而证监会却享有调查处罚的权力的执法权、还享有制定规章、创设行政处罚的立法权。 3)行政主体概念在行政诉讼被告确认方面的负面影响按照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解释,行政诉讼的被告必须是行政主体。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否则驳回起诉。硬性的将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捆绑在一起,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且阻碍了相对人行政诉权的实际行使。 3.阅读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中的相关材料,分析评述该案中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行政主体资格; (1)授予学位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的外延具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根据教育部职能设置规定第15 项规定:负责全国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国家的学位制度,负责国际间学位对等、学位互认等工作。由此可以得知,授予学位应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教育部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此可以得出,授予学位的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劳动关系协调师第二讲课件

第三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考点一、集体协商 一、关键概念: 1.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一方的代表(工会)与用人单位(企业方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2.集体协商机制:是指职工一方的法币与企业方就涉及职工权利的事项,为达到一致意见而建立的沟通和协商解决机制。包括集体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 3.集体协商制度: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的制度。 4.集体合同制度: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企业方代表),就劳动关系有关利益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书面协议,以及履行和处理集体合同争议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办事章程和行动准则。 5.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工会代表职工方与企业方就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形成双方共同参与的工资共决机制。【提示1】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且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 可以委托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担任本方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1/3,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 【提示2】职工一方的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或由职工民主推荐且经半数以上 职工同意。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单位不得无正当理由调整其岗位,且劳动合同期限应延续至完成协商代表职责之时。 【提示3】用人单位的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 【提示4】协商代表因更换等情形造成空缺的,应在空缺之日起15日内产生新代表。

(五)各国集体谈判的模式 1.美国:1935年《全国劳动关系法》正式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条件。 2.德国:雇主和雇员的关系为“社会伙伴关系”,其特征是利益集团高度组织化,参与谈判程度较高。 3.法国:1950《劳资协议法》确立了“集体谈判原则”; 1982《奥罗法》确立了“强制集体谈判原则”;只要有一家有代表性的工会与资方签字,集体协议即行生效,其余工会都必须遵守;其集体谈判适用于所有企业和所有职工。 4.瑞典:瑞典工会是最强大的。 5.意大利:没有关于集体谈判内容的法律规定,关于集体谈判的法规甚少。 6.日本:集体谈判达成的协议,其效力大于劳动合同。 (六)集体协商的策略(重点)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四章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行政行为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行政法学中,但作为一个涵义明确的、特定的理论概念,最早却是由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图?梅叶尔(Otto Mayer)运用概念法学的方法而提炼、概括出来的。 对行政行为,理论上有不同的学说: 行为主体说: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形式界定说。 行政权说: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权的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实质界定说。 公法行为说: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公法)意义或效果的行为;认为应将私法行为和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行为范围之外。又可分全部公法行为说、行政立法行为除外说、具体行为说、合法行为说。 行政行为定义: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行为。 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主体区分)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没有行使权力的行为不是行政行为。(权力区分) 行政行为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公行为区分) 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区别于事实行为和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活动。(法律效果区分)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教材归纳: 1、时代特征 服务性、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介绍新概括: 1、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2、是行政主体行使你行政职权与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3、是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的行为 4、是一种意思表示 5、具有公法上的强制力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的分类是认识各类行政行为的具体特征,分析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确定行政救济机制的现实需要。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划分标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章思考练习答案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章思考练习 1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包括、和几种形式。 正确答案是: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2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和。 正确答案是: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是:中央 4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 正确答案是: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5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 正确答案:乡镇人民政府 6以下主体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是()。 选择一项: A.地区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派出所 D.区公所 正确答案:派出所 7以下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选择一项: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B.制定规章

C.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D.领导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8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精简原则 B.依法设置的原则 C.适应需要原则 D.高效率原则 正确答案:适应需要原则,精简原则,高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的原则 9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概念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 B.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D.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 正确答案: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10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税收相关法律_第二章 行政主体_2010年版

1、按照行政法理论,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B:区公所 C:街道办事处内设立的办事机构 D:行政公署的职能机关 E: 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行政主体的资格。按照行政法理论,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内设立的办事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在我国,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是()。 A: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B: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 C:行政审判组织 D:行政机关 E: 答案:D 解析:行政机关是我国最主要的行政主体,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行政立法主体包括()。 A:国务院

B:国家税务总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E: 答案: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行政立法主体的掌握程度。根据法律规定,行政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公职,与国家之间形成()。 A: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B:平等主体关系 C:职务代表关系 D:外部行政管理关系 答案:C 5、根据行政法理论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有()。 A:市国税局 B:市地税局发票管理所 C:税务所 D:市国税局稽查局 E:

答案:A,C,D 6、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职权大致包括()。A:行政检查权 B:行政强制权 C:行政处罚权 D:行政受益权 E: 答案:A,B,C 7、行政职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A:优益权 B:可处分权 C:支配性 D:公益性 E: 答案:A,C,D 8、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主体()。 A:是社会组织 B: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C: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第二讲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 第一章行政法主体概述 行政法主体的定义: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可能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但它仅仅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严格的说,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才具有真正的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区别: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主体中除了行政机关,还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但其比重非常小,以至于现实中,人们经常将“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的代名词。 ★★第二章行政机关 一、定义: 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特点: 首先,行政机是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相关职能?a?a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团体。 其次,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a?a区别于立法、司法机关。 再次,行政机关是依照宪法或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机关?a?a区别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三、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主体 四、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从属制领导; 3、行政机关决策上采取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经常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广泛、最直接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五、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和管理手段 (一)一般职责(书P124-126)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进步、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二)主要职权(书P127-128) 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监督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 (三)主要管理手段 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 2、编制和执行计划、规划 3、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 4、征收税费、财政资助和征收、征用财产 5、调查统计和发布经济、社会信息 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 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8、实施行政制裁 9、缔结行政合同 10、提供行政指导 六、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职能 一、关键术语 1.权力与行政权力 答:(1)权力 指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权力具有如下四层内涵: ①权力是一种意志的强力,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②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发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③权力是一种社会职位的标志。 ④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和资源控制,权力的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 (2)行政权力 指以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执行国家意志为目的,以强制性政令为手段,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公共权力。行政权力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②行政权力的职能是执行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命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是全社会。行政权力具有普遍性,它的作用对象是全体公民、全部社会组织。

2.职能与行政职能 答:(1)职能 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职责和功能。 (2)行政职能 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它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①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在政府活动范围方面,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在政府活动性质方面,包括统治性职能、保卫性职能等。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性质,实质上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的反映。 ②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行政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亦即政府必须通过多个管理环节来完成其所承担的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 二、复习思考题 1.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政府的基本内涵 政府的一般内涵,大致上有两种分类: ①广义上的政府 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比如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英国《大众百科全书》的将政府定义为:“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第二章练习 (2)

课堂练习 第一节 1.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正赶赴火场的消防队消防车消防器材和装备要铁路运输或轮渡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行政主体享有() A 行政特权 B 行政受益权 C 获得社会协助权D先行处置权 3.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是()。(多选) A.行政机关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C.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D.公务员 4.属行政司法权的是( ) 。(多选) A.行政调解权B.行政仲裁权C.行政审判权D.行政复议权 第二节 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2.某县技术监督局委托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贩卖加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形式处罚权,技术推广站行使处罚权的名义应该是()。 A. 技术监督局 B. 农业技术推广站 C.农业推广执法队 D. 县人民政府 3.街道办事处属于地方人民政府的()。 A、办事机构 B、职能部门 C、派出机构 D、派出机关 4、下列组织中,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的是()。(多选) A、乡人民政府 B、街道办事处 C、村民委员会 D、居民委员会 第三节 1、下列行政处罚权授出和委托的做法正确的有:() A.国务院《铁路运输企业安全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为保证运输安全,铁路车站和列车工作人员可以对旅客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据此,某市铁路局没收了李某在车上携带的酒精。 B.经国务院授权的某省政府决定,由省商贸公司行使省工商局的有关打击私盐的行政处罚权。 C.某县人民政府委托护林员甲巡护某片山林,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 D.某市技术监督局将电表的质量监督工作委托给某市电力研究所,由于电力研究所最近任

行政主体

第四章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理论引入的背景 二、行政主体理论的内容 (一)涵义 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相对人互有权利义务关系 的另一方当事人,是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注意: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如行政机关、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涿鹿县赵家蓬区公所]、街道办)、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二)类型 固有职权型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注意: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区别(4个要点)延伸:行政授权 《行政处罚法》 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法》 第十五条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三)资格 (四)职权与职责 (五)职务关系 领导与被领导;双重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公务协助 三、行政主体理论的现实困境 (一)行政主体概念自身内涵与外延的双重不确定性

第二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一、定义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3.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研究的主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财政选择理论认为,虽然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而决不是像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因此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中将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 2、交易的政治市场 除了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基本要素是关于交易的政治市场的看法。布坎南接受哈耶克的观点,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交易的学科,主要研究交易的过程及交易过程中次序的产生,研究独立的个体在自由交易中自发产生的秩序。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易。经济学是关于契约的学科。政治领域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公共选择理论的第三个基本出发点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个人是分析的基础。社会被看作一种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总量效果,国家被当作个人得以通过它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机构。集体行动是一些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并承诺遵守相应的规则的活动,集体行动不过是个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三、基本思路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

行政主体练习题

行政主体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并有权制定规章的是 A .国务院法制办 B .省人大常委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司法部 2 .行政权由国家()行使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 D .检察机关 3 .下列关于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 .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并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B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被委托的职权并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C .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D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4.下列主体中,不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A .行政机关 B .税务机关 C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D .行政相对方 5 .在行政法理论上,(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A .国务院各部委

B .国务院办事机构 C .国务院直属机构 D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6 .下列主体中,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 .行政机关 B .司法机关 C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D .行政相对方 7 .行政主体包括() . A .国家立法机关 B .地方政府派出机关 c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 D .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 8.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行政主体跟行政机关是等同的 B .行政主体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C .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D .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 9.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 .各级权力机关 C .国家有权行政机关 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1-2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二版) 主编:叶毕丰 授课方式:讲授,课堂案例讨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绪论是对本课程的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因此,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使学生熟悉该课程的一些基础性概念,为今后各章的学习作基础性铺垫工作。 教学内容要点: 行政法;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空间效力;行政法的时间效力;行政法律关系重点难点: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叶必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行政法案例分析(第二版)》胡锦光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堂教学: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导入:案例1(具体参见《行政法案例分析(第二版)》胡锦光主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行政的概念 2、分类: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以宪政为基础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行政法具有法的属性。(结合法的本质理解) 2、行政法具有特殊属性。(与民法、刑法比较理解) 3、行政法具有民主性。(行政法是民主的产物,是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 4、行政法具有集合性。(没有行政法法典) 二、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特点:(几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要灵活,所以必须形式多样,规模庞大,也就导致了没有统一的法典) 1. 对社会适应性强

2.表现形式多样 3.数量规模庞大 4.缺乏统一的法典 内容特点: 1.行政权的支配性(不平等性) 2.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模糊性 3.效力的多元性(结合法的本质,常识的地域性来理解) 4.与行政诉讼关系的紧密性(因诉讼而生) 三、行政法的地位 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部门有种类的意思。 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部门法。 (行政法的独立地位是由其调整对象的独立性所决定的。) 2、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是法治的标志。 是民主的标志。 (为何是法治、民主的标志?因为是民主的产物,规范国家行为,是对权力的制约。)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 渊源即表现形式。行政法的渊源即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一、宪法和条约 1.宪法(是母法) 2.条约(我国缔结的或加入,批准在国内实施) 二、制定法 1.法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法律的本质理解。) 2.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 3.地方性法规(为何必须设地方性规范?结合常识的地域性理解) 4.规章 三、法律解释

行政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D )。 A. 《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导论》 2.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C )。 A. 信息社会 B.原始社会 C. 工业社会 D.农业社会 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C )上。 A. 公平性 B.平等性 C. 非赢利性 D. 普遍性 4.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屈于( B )的行政区。 A. 现代型 B.特殊型 C. 传统型 D.发展型 5.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 )。 A.考任制 B.委任制 C. 聘任制 D.选任制 6、运用行政指令方法进行管理,起主要作用的是其( C ) A、权威性 B垂直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 7、办公室工作最基本的特征是( B ) A、政策性 B综合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 D )调查处理。 A.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B.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C.检察机关 D. 行政监察机关 9、使用最普遍、富有生命力的任用形式是( D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用制 D、考任制 1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A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孙中山 B.康有为 c. 梁启超 D.张金鉴 11、不管行政的主体是谁,只要是对国家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就都属于行政活动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B )

A.管理角度上的行政B.实质与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C.政治角度上的行政 D.主体意义上的行政 12、行政职能的发挥,必须通过一定的( A )来实现。 A.行政机构 B.行政领导 C.公务员 D.监督部门 13、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D ) A.行政权力 B.行政管理者 C.行政领导 D.行政组织 14、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是( C ) A.民间组织 B.股 C.职位 D.法人 15、行政实施过程中增强透明度,是体现行政实施原则中的( B ) A.忠实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高效性原则 D.控制性原则 16、对国家基本原则问题作出规定的法律是( C ) A.基本法 B.党章 C.宪法 D.综合法 17、公民申诉一般由( C )处理。 A.检察院 B.领导人 C.行政机关 D.法院 18、人们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行为所应有的一种行政责任感是指( D )A.责任感 B.权力感 C.政治性 D.内心信念 19、管理过程的中心是( A ) A.决策 B.监督 C.实施 D.改革 20、在我国,( B )是国家权力关系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A.人民代表大会 B.执政党 C.军队 D.国务院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行政法第四章

第四章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 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 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 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内涵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有着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行政行为的特征 从属法律性 单方意志性 效力先定性 强制性 案例:宜宾“终身禁驾”第一人 请思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 出行政行为的哪些特征? 行政行为的分类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 案例:刘某诉县教育局违法行政案 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中师招收中小学民办教师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招生对象为1990年底以前从事中小学教 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任用证书的,现仍在岗的中小学民办教师;以省辖市为单位,在师范院校单独办班,学制两年;学员成绩合格,颁发中师毕业证书,纳入国家分配计划,回原单位工作;其审核录取权为某省教育厅,具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的,不得录取。刘某于2001年5月以小学民办教师身份参加考试,其文化成绩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在成绩公布和公示期间,有人举报刘某存在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后经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出具刘某无计划外生育行为的证明,县教育局将刘某列入录取名单。2001年10月,某教育厅批准刘某为录取对象。2001年12月,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又有人举报刘某存在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县教育局对举报情况再次组织调查,致使刘某被推缓入学。为此,刘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认为县教育局违法行政,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县教育局立即同意其入学就读,并为其办理教师进编手续。县教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练习题)doc资料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练习题)

学习—————好资料 精品资料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 A.资格 B 、行为 C 、权利 D 、利益 2..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 )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职权 D.经营管理权 3.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 ) A 、公司的设立 B 、税务征收 C 、确定利率 D 、突发洪水 4.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 A 、国家检察机关 B 、学校 C 、厂长 D 、学生会 5、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 ) A 、国家机关 B 、 企业 C 、 企业的内部组织 D 、 公民 6、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 ) A 、国家机关 B 、 企业 C 、 企业的内部组织 D 、 公民 7、 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 A 、国家机关 B 、企业 C 、社会团体 D 、事业单位 8、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 ) A 、国家机关 B 、企业 C 、社会团体 D 、事业单位 9、经济法律关系( ) 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B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C 、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 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10、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物 B.经济行为 C.客观事件 D.专有技术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 、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 、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12.企业的内部组织是( ) A 、民法主体 B 、宪法主体 C 、经济法主体 D 、行政法主体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 )为依据 A 、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 、法律关系内容 D 、法律事实 1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 )关系 A 、奖励和处罚 B 、管理和服从 C 、权利和义务 D 、市场和计划

第四章:行政行为

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行政主体所有行为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 任何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成立: 1、主体要件。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 规授权的组织。 应当注意: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是行政主体,有些行政机关并不行使行政管理权。 2、权力要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如果行为者具备行政主体 资格,但是没有行使行政权力,作出的行为也不是行政行为。如:行政机关购买 办公用品的行为。 3、法律要件。行政行为必然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例如,行政认可赋予相对人某种资格;行政处罚剥夺相对人的权利等。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因此,行政行为的特征如下: 1、行政行为的从属性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即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 (1)、行政行为的权限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没有法律规定,行政行为即为超越权限的行为; (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行政行为不具有最终性,应当受到法律的监督。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这种效力并非最终效力,相对人不服的,可以通过法定的途径寻求救济; 2、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3、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4、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 5、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1、赋予权利或者免除义务; 例如,颁发许可证、发放抚恤金和社会生活保障金等;减免税收、出口退税等。 2、设定义务或者剥夺权利; 例如,责令排除污染、责令拆除违章建筑、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没收财产等。 3、确认法律事实或者法律地位; 前者如结婚登记,后者如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等。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