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资料,或则是一组综合资料。

其中,统计表与统计图是现代行政管理中用来表达资料的数量关系的主要方式。在资料之后相应的有1~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

下面我根据题目的类型做一个分类汇总:

1.统计表

1.1 举例

1.2 统计表的解题思路及要点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

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

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关于统计表,他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字运算能力,特别是快速计算的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在日常就开始掌握。

一般来说,涉及到的计算涉及到几种:几种类型比例的相加,不同基数按比例增

加的个数。

在计算的同时,还涉及到判断。考生应该先从判断出发,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这样才会是高效率的。

另外,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同类运算中加法比减法更经济,乘法比除法更省事;不同类运算中,做3次加法可能比做1次乘法还要快。这需要考生尽量注意,在日常的训练中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速度。

2.统计图

2.1 介绍

统计图资料与文字资料、统计表资料不同的是,其数据都蕴藏在图形之中,应试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才能获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从而解答后面的问题。但相对与文字资料和统计表来说,统计图资料的分析解答更简单多一些,但也需要考生注意看懂图形所代表的意义,不能似是而非。

统计图的形主要有条形图、饼形图、曲线图、网格图等。

这种图形在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大学毕业生考试中首次出现,2000年仍然作为考题出现。客观地说,这类题没有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只需要你对一个由众多小三角形组合成的大三角形进行综合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不难只是对“会者”而言的,因为这类图题型新,图形复杂,对那些整天只知处理数据的考生来说,遇上这种题根本无从下手。而且,题中决不明确给出数据,那些善于猜答案的考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此,无论应试能力多高的考生,都必须首先对这种题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弄明白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曲线图

条形图

2.2 解题技巧

对这类题目要会看题,弄清楚题目都给了你哪些信息,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就可以较顺手地去应对。另外,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有题外,在正式答题之前你必须把这些图形各自代表的意义弄清,因为以后的具体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会脱离字母,你一旦稍一粗心把它们搞混,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造成失分。

3.文字资料

3.1 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4.综合类

4.1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南乐县福堪中学杨青兰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 a、经济、政治、文化 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 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7、为什么类: 主要讲出原因,要从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现状)和意义(有利于什么)等方面作答。 8、活动类: 常见的活动类题型有:设计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某一具体活动的步骤;设计板报栏目;指明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有的还要求写出活动中的发言提纲,谈活动后的感受、启示等。 这类题要求围绕主题作答,注重发散思维和开放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一) 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的最重要一部分,这部分试题的难度并不高,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多,但是通过红麒麟公考专家与考生的交流发现,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么没有时间解答这部分,要么在考场上面解答的时候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还直接放弃这部分试题,在此红麒麟资深老师提醒你,一定要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全面的准备。 资料分析考试用到的解题技巧比较多,在此我们主要讲解分数模型。所谓分数模型指的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乘法运算转化为除法,简化计算,或者是将整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中: 1、计算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值 这种情况指的是给出整体的值以及部分的百分数,求解部分的数值,此时,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同时将乘法转化为除法运算,简化计算, 百分数分数转化模型表 1=1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6% 1/16=6.25% 1/17≈5.9% 1/18≈5.6%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记住11之前的数据即可,但是后面的有时候也会用到,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来看个例题。 【例题1】(2012年浙江真题) 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214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1%,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3.9%,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41%。 例: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A.7675亿元B.7705亿元C.7745亿元D.7765亿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分数。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一产业多21463×(41%-5.1%)=21463×36.9%亿元。选项中的数值比较接近,对数值进行估算时容易造成误差,此时考虑对其中的某些数进行拆分。 36.9%最容易联想到的是33.3%,而33.3%≈1/3,36.9%-33.3%=2.6%,2.6%可以近似认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 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一般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联系,作答。 1.审题 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后,有个别能得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无奈又得回头再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论从史出”,切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二是“课本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种设问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三是“结合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制。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以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39题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由“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条件:蒸汽机的创制,直接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分析的是蒸汽机的创制而非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而非深远影响。如此一来,要回答什么,心里就十分有数了。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教师资格证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教 师资格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的基本题型主要是以下两种题型: 1.教学片断型 案例材料是某一数学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让考生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评析。对于这种类型的案例分析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答题:首先,泛读材料; 其次,浏览问题(一般是“分析上述老师的教学片断”等); 第三,仔细研读教学片断,不放过每个细节。按照教学片断的教学过程顺序分析,如导入(主要分析导入方法以及作用)、主题探究(主要分析采用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提问是否符合提问的启发性、目的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教师以及学生的身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是否符合新理念,课堂氛围如何)、小结等步骤; 第四,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五,切记分条答题,先列出答题点,再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注意:分条的点中可以先写它符合了新理念的哪一条,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怎么符合的,也可发反过来,最后再写这样对学生对教学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好处) 如:

2.问题待定型 这类题型主要是给出某个学生的解题过程,让考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同时分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考生的专业知识够扎实,相对来说这类题目比较简单。 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注意先根据题中的题目自己做一遍,然后再找题目中的学生的做题错误,以免让题中的错误误导。对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通常会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转化与化归等。 如:

案例分析中新理念语言集锦: 1.教学过程: 1)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键词: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键词: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之后有各抒已见,进行交流互动)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了什么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这些方法的优点)。 2.教学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不看你会后悔的)

㈠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数字比较多,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一起来看看吧!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 教育专家教大家乘法速算技巧。 一、技巧精讲 1、A×9 例1.3579×9= A.32211 B.31211 C.32111 D.33211 【解析】A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9的乘法列式,我们采用拆分法快速计算,即把乘数9拆分成(10-1),因为任意数字乘以10或乘以1的计算都非常简单,所以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了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减法运算。如:3579×9=3579×(10-1)=35790-3579,即32211,选择A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减,即A×9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减。 2、A×11

例2.3456×11= A.32026 B.36066 C.38016 D.40006 【解析】C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11的乘法计算,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有了思路,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把11拆分成(10+1)的形式,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简单加法运算。如:3456×11=3456×(10+1)=34560+3456,即38016,选择C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加,即A×11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加。 3、A×X5 例3.56×25= A.1250 B.1320 C.1400 D.1500 【解析】C 对于任何偶数乘以X5的运算,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但拆分的不是X5,而是前面的偶数。如:56×25=28×2×25=28×50=1400,即A×X5列式计算时,可以把前面数字拆分出因数2乘到后数,把 X5变成整十的数据,计算就可以口算得出了。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今天介绍一种除法速算技巧——一步除法速算。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一)命题方式案例设计题的命题方式是:提供一个具体的背景资料,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所提供的资料,针对案例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二)命题趋势考纲中给出的样题,对案例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案主的困境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是什么?实际考题题干越来越灵活,如完善题、填空题等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重要性、普适性和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1/4)来看,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的六大阶段是考核重点。实际的考试应该通过题型的多样性来测试考生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全面性。所以:案例分析题的考试范围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1、熟悉掌握通用过程模式的六大阶段: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步骤和技巧是可能考核的重点(过程型)。2、能够评估背景材料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领域型)。至于案例的背景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社会工作领域中服务人群的问题与需要。此外,我们认为考题内容的选取还有两个重要原则:第一,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为都市问题的社会工作回应,例如: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校园暴力、长期病患照顾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将会成为命题的首选。第二,案例凸现民政工作特色,民政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又是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部门之一,需要考生予以关注(尤其是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领域)。一、案例分析题范例(过程型)接案(一)接案阶段案例十四岁的初二男生小强,母亲是日常生活起居需依赖他人协助的残疾人,父亲平日忙着打零工赚钱养家,而这照顾母亲和

一个妹妹的主要责任落在小强身上。小强每日疲于处理家庭的家务,无 暇认真顾及学业,所以成绩表现平平,对此小强亦有怨言。加之家庭经 济收入情况欠佳,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小强感到低人一等。如果你是 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被要求为小强提供服务。考核方式一:在和 小强见面之前,社工要做好哪些准备?答题要点:接案是社会工作助 人的开端,是社工与潜在的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的过程。在 社工和小强见面前,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1、资料准备 1 社工在和小强见面之前要做好接案的资料准备工作,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研读小强的有关资料,记下不清楚的地方,以便面谈时进一步了解情况。(2)了解小强是否接受过相关的社工服务,如果有的话,需要了解先前的服务情况。(3)了解小强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小心处理。(4)走访社区或学校,通过小强的社会网络了解其社会功能及社会处境方面的情况。2、拟定面谈纲要。为了在和小强面谈时有充分准备,社工可以事先拟定好初次面谈的纲要,其内容大致包括:(1)社工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的专长。(2)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彼此的角色;(3)向小强说明机构的相关政策和基本规则,如:服务内容、保密原则、工作过程等;(4)征求小强的反馈,即对上述内容是否理解,有没有什么问题;(5)询问小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1、做题技巧 做题技巧其实也可以称为做题时的注意事项。在做资料分析这个模块时,很多学生觉得进展十分缓慢,可能一道题目就需要计算好几分钟,一次考试共有20-25道题目,根本无法完成。其实这是由于考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所造成的。 做题技巧一:从不需要大量计算的地方着手。 资料分析题,并不是要求考生精确的把题目要求的答案算出来,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选对尽可能多的题目。 【例】关于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辆以上 B.SUV意外车型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比上月有所下降 C.MPV车型当时不受市场追捧 D。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交叉型乘用车二、 【解析】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而其余三项都能直接从资料中得到直接验证,因此A项实际上无需计算,都可以将正确答案选出来。但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在A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一次考试中,资料分析模块大致有40%的题目是不需要计算的,所以,一定紧紧抓住一点。资料分析的出发点是“分析”而不是计算。 做题技巧二: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做题“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行测试题的“思想”。行测考试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所有题目全部做对,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尽可能多的正确选项。因此,“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部分着手便是完成整个行测试卷的一种“灵魂思想”。这一点,在资料分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于资料分析题中的难易程度,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1)题干短的题优先于题干长的题;(2)不需要计算的题优先于需要计算的题;(3)单个计算题优先于多个计算题,单个表述判定题优先于多个表述判定题;(4)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优先于不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 2、速算技巧 做资料分析时,主要目的是将正确选项选出来,而不是把最终结果计算出来,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而不是一味地计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根据选项的要求,要注意观察选项设置的特征,有些选项设置只要求算出第一位的数字,选项设置如A1.6,B2.6,C3.6,D4.6则只需要求第一位数字。 通常来说,在资料分析的考试中,经常用到的速算技巧包括估算法、直除法、倒除法、差分法、化同法、凑整法,等等。 对于上述的做题技巧和速算技巧,考生要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步提高,最重要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四、材料解析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基本题型之一,大都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水平、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实行整合加工的水平、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实行说明和论证的水平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题型类别】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题](2009年安徽省中考试题)近来,朝核问题引发世界注重。 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为了纪念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物理学界展开了名为“物理改变世界”的系列活动。 (1)爱因斯坦提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是__________,这个理论在科学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认为“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希望科学研究用于什么目的? 材料三: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宣布于5月25日实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声明中称,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实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3)请你谈谈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参考答案](1)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是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之一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2分)造福人类,而不是用于战争。(2分) (3)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在联合国框架内和平解决;停止核试验;朝鲜半岛无核化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以朝核实验这个时政作为命题的背景,考查学生相关发明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历史核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爱因斯坦对研制核武器的态度、以及对当前朝核问题的立场等,文字材料的选择比较典型,答题时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材料的意思,提取关键词和限制条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体现了材料表现与教材内容的相结合的特点。在回答第(2)小题时,应在材料中抓住“二战后期”这个时间限制,根据美国投放原子弹这个史实回答问题(人类至今唯一的一次核战),否则,所回答的内容会缺乏准确性核针对性。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往往是围绕一定的历史主题,展示表格、实物图片、地图、漫画、图示等图表资料,同时也能够结合一定的文字材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它不但融阅读、判断、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一)命题方式 案例设计题的命题方式是:提供一个具体的背景资料,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所提供的资料,针对案例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命题趋势 考纲中给出的样题,对案例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案主的困境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是什么? 实际考题题干越来越灵活,如完善题、填空题等 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重要性、普适性和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 (1/4)来看,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的六大阶段是考核重点。 实际的考试应该通过题型的多样性来测试考生知识的综合性、能力的全面性。 所以:案例分析题的考试范围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1、熟悉掌握通用过程模式的六大阶段: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步骤和技巧是可能考核的重点(过程型)。 2、能够评估背景材料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领域型)。 至于案例的背景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社会工作领域中服务人群的问题与需要。此外,我们认为考题内容的选取还有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为都市问题的社会工作回应,例如: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独生子女、校园暴力、长期病患照顾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将会成为命题的首选。 第二,案例凸现民政工作特色,民政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又是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的组织部门之一,需要考生予以关注(尤其是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领域)。 一、案例分析题范例(过程型)接案 (一)接案阶段案例 十四岁的初二男生小强,母亲是日常生活起居需依赖他人协助的残疾人,父亲平日忙着打零工赚钱养家,而这照顾母亲和一个妹妹的主要责任落在小强身上。小强每日疲于处理家庭的家务,无暇认真顾及学业,所以成绩表现平平,对此小强亦有怨言。加之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欠佳,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小强感到低人一等。如果你是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被要求为小强提供服务。 考核方式一: 在和小强见面之前,社工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题要点: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的开端,是社工与潜在的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的过程。在社工和小强见面前,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1、资料准备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题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兼容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材料 分析题题目的设计有大有小,综合性强,答案要求多样和多元,学 生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是很高,所以应予以特别重视。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如果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均能迎刃而解。 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的时候, 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一)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问题:审问题时首先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跟课本中有关的'知识点,然后看问题是怎么问的,最后看问题 前面有没有特别的限定词。 第二步:审材料:结合问题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抓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主语、所做或所发生的事情、如有数据还 要注意它的变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现象),看看这些信息跟我们课本 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二)几类需要防范的常见问法: 第一类:材料说明了什么或材料反映了什么这类题目怎么 答?(what) 1、解题技巧: (1)审材料:全面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或者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如有数据还要注意它的变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 现象。)

(2)要概括:注意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在概括时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主语注意与材料保持一致,措辞要严谨,切忌照抄材料;同 时答案要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如反映的是存在的问题,请简单加 上相应的对策。 第二类:重要性、重要作用、必要性、依据、意义类题目怎么答?(why) 1、解题技巧 (1)首先要审清问题的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回答“为什么”。 (2)如果是意义类题目,重要性+有利于、、、、,写有利于时可以遵循由小到大、由个人再到社会、由课本理论再到课外时政语言 的原则。 第三类:建议类(献计献策、金点子)、打算类题目怎么答?(how) 1、解题技巧: (1)联系:建议类和打算类题目都是回答怎样做, (2)区别:建议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建议的对象,有针对性的提 做法。打算是自己作为学生在某方面应怎样做。 第四类:启示(启发)和警示类题目怎么答?(why+how) 1、解题技巧: (1)联系:启示(启发)和警示类题目都是用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来回答,如分值小的话就直接回答怎样做。 (2)区别:启示(启发)类是意义(道理)+怎么做;而警示类是危害(影响)+怎么做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