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2月19日在潍坊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潍坊市市长张新起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解决关键问题,全力推进战略重点的实施,圆满实现了“三个确保”目标。

(一)确保了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2.6亿元,分别增长26.7%和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59.6%,超过“九五”期间投资总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突破1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近8年来最高。与

2002年相比,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六个翻番”。“十五”计划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基本完成。

(二)确保了部分经济指标增幅保持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22.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高于全省5.2、8.7和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高于全省6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分别高于全省1.7和10.4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分别高于全省0.7和2.8个百分点,增量均居全省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其他一些指标也都增速加快,在全省位次前移。

(三)确保了比上年发展得更快更好。发展的“四个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观念进一步更新。全市上下思想认识更加统一,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常规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二是机制更加完善。112家企业、168家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完成改制,47家企业破产重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3家企业成功上市,2家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从证券市场融资达45亿元,占全省上市融资总额的37%。以市场化为主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和贷

款偿还机制初步建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全过程纳入政府采购。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了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各级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高效运行,“12345”市长公开电话年受理群众来电110多万个,电子政务建设完成了一期工程。三是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5.5:50.5:34调整为14.5:54.8:30.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6%,提高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3.2%,提高2.9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物流货值突破200亿元,分别增长16%和60%。中心城市经济地位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6、9.2、17.2和12.9个百分点。四是环境不断优化。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市财政用于招商引资、改革改制等方面的奖励、扶持资金达1.4亿元。深入开展整治“三乱”和“双评”活动,处理违规违纪工作人员169人次,受理投诉总量比上年减少了46%。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土地、资金以及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较好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需求。

“六个战略重点”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工业经济实力壮大。完成工业投入583亿元,增长6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11家,比上年增加941家;完成增加值501亿元,销售收入1806亿元,利税170亿元,分别增长31.7%、49.4%和44.9%。新增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海化、潍柴过百亿元。一批

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首批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计划基本完成。北部沿海重化工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二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到位市外资金539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分别增长32.6%和102%。“双十”招商扎实有效,风筝会、鲁台会、菜博会办会方式创新,各类开发园区经过清理整顿发展得更快更好,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4亿美元,其中出口21.3亿美元,分别增长35%和29.8%;新增出口创汇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6家;企业出口退(免)税达11.7亿元。潍坊出口加工区基本达到封关条件。三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业户达到16.7万户,注册资本391亿元,分别增长8.7%和32.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提供税收占到税收总额的65.7%。四是“三农”工作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达到331万吨,增长12.8%,确保了粮食安全。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34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57亿元。主要农产品出口创汇 5.8亿美元,增长27.3%。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46处、14.3万公顷,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潍坊。开工建设了白浪河水系联网及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了15条道路林带建设工程,成片造林3万公顷。取消了除黄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税负4亿元;向150万户种粮农民直接发放补贴6780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全部用于乡村补助。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成功举办

了2004中国农业机械博览会。五是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市建设投资比上年翻了一番。完成了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实施了北部沿海地区重化工基地、工业结构调整、物流发展等重要规划。整顿规范了土地市场,实现了政府土地收益稳定增长。对城区7条主要道路进行了改扩建,高速度、高标准完成了风筝放飞场、国际会展中心、张面河综合治理等一批精品工程。市区新增园林绿地878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1.1个百分点。城市亮化效果明显。新增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开发面积230万平方米。全面实行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新建、改建干线公路279公里,进港一级公路全线开工。潍坊港两个5000吨级泊位竣工运营。潍坊机场开通6条航线,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潍坊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展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荣获2004年度“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各县市城区面貌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六是科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列入国家和省科技项目计划107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各项发明专利200件,是上年的2.6倍。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潍坊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成绩和高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初中生升入高中段学生比例提高了8.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潍坊一中新校一期工程和幼教特教师范学校等新校建设

基本完工。职业教育结构优化,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在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的同时,统筹发展其他各项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分别增长11.8%和13.2%。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企业改革改制、市政公用事业、市区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幼特教学校建设、水系联网和人畜吃水工程建设方面的支出达1.9亿多元。实现城镇就业10万人,其中特困群体就业54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增加157万人。新解决了8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6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市传染病医院和紧急救援中心投入使用。十笏园古建筑群修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我市运动员邢慧娜夺得第28届奥运会女子万米金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1‰。“平安潍坊”建设活动全面推进。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食品、药品和烟、酒、盐等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市政府认真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提出的358件建议、提案全部如期办结。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市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工作、勇于

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潍部队和上属驻潍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工业产业链条不够紧密,中小企业配套能力较低。企业资本国际化程度不高,加工贸易发展不够快。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市政公用事业尚需加快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够适应。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等还不够满意。特困群体帮扶需要加大力度。基层财政还比较困难。行政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行政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坚持和完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着力解决观念更新、机制

转换、结构调整、环境建设四个关键问题,突出抓好工业强市、扩大开放、民营经济、农业“三化”、城市化和科教兴潍六个战略重点,集中用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现有企业“三大杀手锏”等思路和措施,努力实现“一个高于、六个新突破”,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0%和30%;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7%。工作中,要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5%和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0%和5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加大投入,要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存量结构,培植新的更大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坚信,有前几年连续投入打下的坚实基础,有业已形成的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有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只要我们正确把握形势,站在历

史的高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万众一心,共谋发展,各项任务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努力实现六个方面工作的新突破。第一,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确保引进到位市外资金60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力争突破15亿美元。一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创新完善外商服务机制,体贴入微地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对奋斗在招商引资第一线的干部职工要关心关心再关心、支持支持再支持、保护保护再保护,以更大的气魄抓投资环境,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国际资本进入。二是突出扩大利用外资。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采取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拿出最好的项目面向国外大企业、大集团招商。政府控制的国有资本、公用事业等资源优先与外资合作。全面推进与日、韩、台的经济合作,加大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招商力度,加强与世界500强及欧美跨国公司的资本对接。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创造条件支持已落户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促进以商招商。构建全球代理招商网络,建立客户资源库,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精心组织“双十”招商活动,进一步创新风筝会、鲁台会、菜博会等节会办会方式,搭建高层次招商平台。四是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继续落实潍坊高新区“特区特管”政策,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园区的功能定位,打造专业园区、特色园区,提高投资强度,增强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五是努力扩大对外经贸。深入研究制定促进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潍坊

出口加工区争取上半年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抓住欧美市场配额取消的机遇,努力扩大纺织品出口;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深加工水平,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增加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新增民营出口企业300家以上。鼓励扶持农业种养、机械、建筑、矿产开采等企业到境外投资或承包工程。建立一批劳务输出资源基地,筹建外派劳务培训中心,支持民营劳务公司规范发展。力争完成进出口总值40亿美元,其中出口28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5亿美元,外派劳务1万人次,实现对外经贸工作的新跨越。

第二,加快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实现做强做大现有企业的新突破。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突出抓好50个投资过5亿元的大项目,确保完成工业投入700亿元以上。一是培强做大支柱产业。加快实施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海洋化工、造纸包装、电子信息6大支柱产业、25个产业链发展规划,增强中小企业为主导产业配套的能力,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工业重型化,加快培植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电力等新的支柱产业。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投入1亿元支持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二是壮大强势企业群体。振奋企业家精神,支持大集团、大企业领先发展。面向境内外资本市场培植上市资源,鼓励已上市公司扩大再融资,争取有3-4家企业上市,从证券市场融资20亿元以

上。加快实施名牌战略,集中培育50个知名品牌,提高海化、潍柴、晨鸣等优强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其中海化、潍柴过150亿元,晨鸣纸业过100亿元,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诸城外贸过80亿元,福田重工、钢铁集团、巨能电力等过50亿元。三是全面推进北部沿海地区重化工基地建设。北部沿海开发是加快潍坊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抓紧制定实施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加快交通、电力、水利、防潮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潍坊港3个3000吨级泊位,筹建万吨级码头。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带动规模开发。沿海市区工业园要边建设边招商,实现率先突破。四是搞好生产要素配套供应。努力盘活存量土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提高集约利用水平。搞好潍坊电厂二期工程、青州500千伏变电站和“8+8”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县城第二批电网改造工程。搞活煤、油、钢材、运输市场,为工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发展民营经济的新突破。一是深入开展“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搭建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产权交易等八大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和“百强”民营企业评选活动,奖励一批纳税大户和安置就业大户。继续搞好百强民营企业负责人、千名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和万名管理人员培训,帮助指导一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加快民营化改革进程。年

内完成260家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尽快将市政公用产品价格调整到位,促进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非义务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选择一批医院、文艺团体进行民营化公司制改造。鼓励国有大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加强与民资合作。三是大力发展科技型、知识型民营企业。以潍坊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为载体,促进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力争年内有150家企业进入孵化。积极将部门所属的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推向市场,促进律师、评估、咨询、会计、审计、规划设计等知识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力争民营业户达到17.5万户,民营企业2.5万家,注册资本突破5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比重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

第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一是培强做大龙头企业。采取加大投入、技术改造、重组改制等措施,促进现有龙头企业向大规模、高水平迈进。充分发挥产业和品牌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多上快上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信贷支持和科技信息服务,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完成龙头企业投入80亿元,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达到2400家,销售收入突破550亿元。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畜禽、瓜菜、水产、花卉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发展壮大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非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三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农业标准、质

量检测、认证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体系建设,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质量追溯制度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准入制度。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农产品配送、出口企业。四是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6万公顷,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7座,治理河道310公里。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调动各方面资源参与农民培训,全年完成培训8.5万人,确保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好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和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业机械补贴等政策。支持帮助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优选项目,确保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探索建立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支持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五,以生态市建设为总抓手,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新突破。坚持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统一,突出抓好“百项重点生态工程”,打造中心城市生态圈,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是全民动手建设绿色家园。开展全市性植树造林活动,确保完成植树造林2万公顷。以“四河一渠”和干道绿化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长廊,因地制宜搞好平原和山区绿化,构

筑完善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莱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提高浮烟山、青云山、青云湖等风景区绿化水平。中心城市突出以绿制胜的城市特色,按照生态河道标准完成12公里虞河整治,搞好人民公园改造,新改扩建绿化面积800公顷,基本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广泛开展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环境优美村创建活动,打造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二是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水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制定实施北部沿海地区防止污染、峡山水库及流域和弥河、潍河等主要河流根治污染规划。实行严格规范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做好企业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完成白浪河水系联网及白浪河水库围库绿化带工程建设,开辟市区第二水源地。实施市域中北部河道拦蓄水工程。开工建设北部沿海第二座平原水库。尽快关闭集中供水区域内的城市自备井,争创省级节水型城市。统筹搞好热源建设,中心市区新增供热能力100吨/小时,扩大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科学开发和集约利用土地、矿产等资源。推进无害化企业、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把北部沿海地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

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四区融合,建设连接周边县市的快速通道,打造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支持其他市县和中心镇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构建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围绕强化潍坊作为联系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改造提升大家洼至潍

坊港公路等级,做好青红、津汕、威乌、潍日4条高速公路潍坊段建设的有关工作,抓住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机遇实现与青岛、济南等城市的融汇发展。潍坊机场要积极争取增加新航线。搞好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按时完成潍坊火车站、风筝广场、浮烟山放飞场、进港一级公路、城区8条道路改扩建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搞好背街小巷、城区农贸市场和小市场等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第六,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把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发展,争取投入150亿元以上。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中心城市三大物流基地、六大物流中心和四大配送中心,争取年物流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过10亿元的15家,过40亿元的5家。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邮政物流和现代批发市场建设。搞好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发掘风筝、民俗、人文、生态农业等资源,培育壮大旅游产品体系,建设龙兴寺、民间收藏博物馆、贾思勰国际农业生态博览园等一批新景点。提高涉外酒店建设管理水平。办好全国旅游商品交易会和首届世界风筝都旅游节。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争创“中国民俗旅游标志区”。三是做强做大金融产业。加快银行、保险、证券业发展,支持地方金融业快速成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潍坊。搞活银企合作,扩大信贷总量,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幅高于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四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更新观念,放宽政策,鼓励消费方式多样化。开工建设中心城市商务中心和大型娱乐、餐饮中心,培育特色餐饮、娱乐业。鼓励信息、房地产、会展、社区服务等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全面繁荣。

(三)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潍战略,加快建设以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提高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水平,建设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和各县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力争在校生达到15万人,适应和满足全市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改善市区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百所薄弱小学改造工程”,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膨胀高等教育规模,建设教育强市。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投资机制。发展壮大5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育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争取有120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市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办大型技术成果交易会和中印信息技术贸易洽谈会。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工作。支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抓好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是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和弱势群体救助工作。落实就

业目标责任制,健全市场化为主的就业机制,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其中特困群体就业5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将中心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190元。认真做好部分特困低保户的再救助、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救助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规定,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依法维护城镇拆迁居民和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廉租房、救济房政策,解决城镇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新解决197个村、10万缺水人口吃水问题。支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规划市级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传统历史文化,完成十笏园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打造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完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开工建设新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有效防控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工作机制;做好全国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增加群众健身设施,承办好全国中等城市运动会和全国少年田径比赛。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

务等工作。搞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推动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四是扎实推进“平安潍坊”建设。做好信访工作,形成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反抢劫、反抢夺、反偷盗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暴力、涉黑涉恶犯罪,切实解决部分区域治安混乱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五是努力促进社会公平。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各种影响平等竞争的制度性障碍。增加公共支出,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基层财政困难。加强政府及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破产制度。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商业欺诈、非法传销促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监管,保护公平竞争。

六是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抓好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

市。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深化村务(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爱我潍坊、做文明市民”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扎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行政效能,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促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健全“三个体系”,建设责任政府。各级政府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实行全员目标、全员责任、全员考核。决策目标体系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年度目标,设定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今年还要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执行责任体系建设,要层层分解量化目标责任,建立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考核监

督体系建设,要对政府部门工作实行全面量化考核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务督查、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能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交办工作任务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强化监督约束,建设廉洁政府。完善重大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政府的重要决策、政策规章和工作运行情况要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等全部实行阳光操作。进一步办好各级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强化市长公开电话功能,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政府工作流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机关活动,促进政府工作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不许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许“跑官要官”,不许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不许参与赌博,不许借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违者一律严肃处理。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全力以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

各位代表!潍坊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奋力争先,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