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男(~)×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 女(~)×1012/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12/L 新生儿170~200/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 1.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 ②分叶核(sg):50~70 2~7 2.嗜酸性粒细胞(E):~5 ~ 3.嗜碱性粒细胞(B):0~1 0~ 4.淋巴细胞(L): 20~40 ~4

5.单核细胞(M): 3~8 ~ 临床意义: 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⑤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3.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患者。 4.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均称为贫血,其中血红蛋白的降低值对贫血程度判断更重要。 5.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6.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7.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成人为(4.0—10.0)×1012/L。 8.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分叶核)占50%—75%。 9.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急性中毒、组织严重损伤或坏死、恶性肿瘤等疾病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10.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病毒感染和部分格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流感);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电离辐射、使用某些化学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11.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不分叶核粒细胞增多(>5%)即为核左移;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患者。 12.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增多(>3%)即为核右移;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慢性感染、尿毒症等患者。 1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1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感染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15.血小板计数(PC或PLT)正常值:(100—300)×109/L。 16.女性月经期的第1日可引起血小板生理性减少。 17.血小板病理性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患者。 18.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 19.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时,标本中应加入的抗凝剂为3.8%的枸橼酸钠0.4ml。 20.血沉病理性增快见于各种急慢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患者。 [尿液、粪便检查] 21.做尿常规检查尿标本可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ml左右,但以晨尿最好。 22.正常成人每天尿量为1000—2000ml;超过2500ml为多尿;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 为无尿。 23.每升尿内含有血量超过1ml即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为镜下血尿。 24.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等。 25.新鲜尿液若呈白色或黄色混浊为脓尿或菌尿;尿液离心沉淀后每高倍视野平均见到5个以上白细胞为镜下脓尿。 26.脓尿或菌尿、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27.尿液呈深黄色且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为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患者。 28.尿液呈酱油色多见于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溶血的患者。 29.尿液呈乳白色为乳糜尿;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的患者。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5~5% B0~1% L20~40% M3~8% 血小板(100~300 )×109/L 红细胞比容男0.4~0.5 女0.37~0.48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11~13s 网织红细胞0.5%~1.5% 平均1%新生儿2%~6% 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 尿液检查 颜色淡黄色 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 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003~1.030以上 一般变动范围 1.015~1.025 晨尿 1.020左右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 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 白细胞<1000000 /12h 红细胞<500000/12h 管型<5000/12h 1小时尿细胞计数 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

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 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 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 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 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1~0.9g/d 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 尿蛋原 稀释试验<1∶20 定量 0~5.9mol/L(0~3.5mg/d) 尿酮体试验定性(—) 尿胆红素试验定性(—) 尿妊娠试验定性乳胶法(—) 粪便检查 颜色:黄褐色量100~300g/日细胞(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食物残渣、大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隐血试验阴性。 血清蛋白测定 总蛋白60~80g /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 1.5:1~2.5:1 甲胎蛋白(α-FP,AFP)0~25μg/L (0~25ng/ml)血清C反应蛋白(CRP) 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 尿素氮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尿酸119~238μmol/L 肌酐全血88.4~176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糖(空腹) 全血(Folin-吴法)4.4~6.7(80~120 血清(邻甲苯胺法)3.9~6.4 mmol/L(70~110 mg/dl) 血钾(K+)4.1~5.6 mmol/L(4.1~5.6 mEq/L) 血钠(Na+)135~144 mmol/L(135~144 mEq/L) 血钙(Ca2+) 2.2~2.7 mmol/L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2011-11-08 18:50 发表者:韩呈武 一、尿液化验 包括尿常规化验、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白细胞分类等检查。 (一)尿常规化验 现在尿常规检查,此法局限性很大,尿比重及pH值结果常不准,尿红、白细胞检测常呈假阳性,只有尿蛋白及糖检测结果可靠。对该检查法的上述局限性必须有清楚认识,而且,该法无法判断有无管型。尿红、白细胞及管型检查对肾内科极重要,所以,我们认为在做试纸浸尿机读检查同时,必须配合做尿沉渣及做尿沉渣镜检,而且尿标本一定要先离心再留沉渣,否则又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观察沉渣时也应注意各种尿路上皮细胞,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能提示肾小管坏死等疾病,女性病人尿白细胞增多同时伴随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即应注意有无白带污染, 不要轻易下尿路感染诊断。 (二)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化验是半定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受尿量等因素影响,而且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时无论尿蛋白量增减,其结果均为4+,临床意义有限,因此肾内科必须做尿蛋白定量检查。 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性疾病(主要指高血压肾病及老年缺血性肾病等)尿蛋白量仅呈轻、中度增加,而肾小球疾病却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对疾病鉴别有意义。而且,对肾脏病(尤其肾小球疾病)进行治疗时,尿蛋白定量 增减也能帮助判断疗效。 (三)尿红细胞形态 用相差显微镜(有经验者完全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代替)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可以鉴别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及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内科性疾病的血尿均应为变形红细胞性血尿,而外科性疾病的血尿却为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可资 鉴别。 鉴别血尿性质除上叙红细胞形态检查外,还可作尿红细胞容积曲线检查及尿红细胞被覆Tamm-Horsfall蛋白检查。前者用容积微粒自动分析仪检测,内科性血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而外科性血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大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后者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内科性血尿红细胞表面被覆Tamm-Horsfall蛋白,而外科性血尿红 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阴性。 (四)尿白细胞分类 离心后尿沉渣涂片做瑞特染色,用显微镜进行尿白细胞分类,可帮助肾脏病鉴别诊断。尿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除泌尿系感染外,也可见于某些肾小球疾病(此时尿细菌培养阴性),如急性肾炎早期、急进性肾炎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提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功能,下列化验均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一)肌酐清除率 肌酐(分子量113d )能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正常时也不从肾小管排泌,故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CCr)来表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肾小球功能损伤早期CCr变化最敏感,只有CCr下降超过正常值1/2时,SCr才上升,但是,严重肾衰竭时,CCr值的变化(下降)却不如SCr值变化(上升)敏感。所以,肾小球功能损伤时,早期应着重对CCr进行观察,而后期观察SCr变化更重要;肾小球功能恢复时,单化验SCr不行,必须追踪至CCr正常。另外,还要注意肾功能损害对CCr化验值的影响。肾小球功能正常时,肌酐并不从肾小管排泌,所以CCr值能很好反映ARF。可是肾小球功能严重损害时,部分血清肌酐即能从肾小管排泌至尿中,致使CCr值比实际ARF高,其值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此时若要准确测定ARF, 需用99m Tc-DTPA(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核素检查。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精修订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 现实验室诊断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一、肾病综合征: 二、1、定义:“肾变病综合征”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 小球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 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血症血清白蛋 白小于30g/L;③;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继 发性综合征。 三、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 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 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由于低蛋 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 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3、实验室检查: (1)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血浆蛋白测定 (4)血脂测定 (5)肾功能检查 (6)血液流变学检查 (7)电解质及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 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 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 化。 2.临床表现:(1)水肿: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实验诊断学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诊断学第四章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学习要求】 1、掌握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功能检查的各项正常值。 2、掌握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临床意义。 3、熟悉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检查的原理和采样方法。 4、了解肾脏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5、了解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的意义。 【内容精要】 一、基本概念 1、肾脏是一个重要的生命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 2、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三种:①尿液检查;②肾活检的病理检查;③肾功能检查。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1、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四种方式:①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②全部由肾小球滤出,又全部由肾小管重吸收;③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排泌;④除肾小球滤出外,大部由肾小管分泌后排出体外。 2、菊粉清除率测定。 3、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4、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测定:正常值及意义。 三、肾小管功能试验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又叫昼夜尿比重试验或莫氏试验。正常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少尿<400mL/24h;无尿<100mL/24h;多尿>2500mL/24h;12h夜尿量<750mL;最高一次比重>1.020;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0.009。 2、尿渗量(渗透压):正常人:600~1000mOsm(当血渗透压为275~305 mOsm时)。 3、肾小管功能试验的其他方法:①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②尿液酸化功能测定等。 四、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1、放射性核素法:SPECT。 2、对氨马尿酸盐清除试验。 五、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1、氯化铵负荷试验。 2、碱负荷试验。 六、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1、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种方法。2、肾活检10种病理类型的临床意义。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特选借鉴)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ghritis)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伴一过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上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为主要表现。补体IgG、C3在毛细血管袢和/或系膜区颗粒状沉积,肾小球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为特征。多见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也可见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本节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为例,制定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d左右)起病,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血清C3异常),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大多预后良好,常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几乎全部患者均有尿,肉眼血尿出现率约30%-40%,血尿可持续存在数月,大多于一年内痊愈。 (2)蛋白尿:大部分患者尿蛋白阳性,在0.5-3.5g/d之间,仅约不到20%的患者蛋白在3.5g/d以上,长期不愈的蛋白尿、血尿提示病变持续发展或为其他肾小球疾病。

(3)水肿:常为起病早期症状及主要表现,见于60%以上的病例。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严重时可延及全身。 (4)高血压:见于80%左右病例,主要与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有关,多为中等度的血压增高,随着利尿而恢复正常,偶可见严重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5)尿量减少:大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减少,可由少尿引起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 (6)肾功能损伤:常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血肌酐及尿素氮轻度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竭。 辅助检查 1、尿检异常。 2、肾功能异常。 3、肾脏病理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多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也可见其他病原体感染)1-3周(平均10-14d)后发病,起病急。 2、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即尿异常、水肿及高血压,部分病人尚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尿异常包括:血尿(肾小球性血尿)、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白细胞尿(尿微生物培养阴性)及管型尿(常见颗粒管型及红细胞管型)。 3、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并于8周内恢复正常。

临床常用试验室检查

第五章临床常用试验室检查(各项医学指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新生儿和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细胞0.01~~0.05(1%~~5%)嗜碱性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三、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范围:男性(4.09—5.74)*1012∕L ,女性(3.68—5.74)*1012∕L 新生儿(6.0—7.0)*1012∕L,儿童(4.0—4.5)*1012∕L 四、血红蛋白HB 参考范围:男性131—172g∕L,女性113—151g∕L 儿童120—140g∕L,新生儿180—190g∕L 五、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范围:儿童、新生儿、男性(100—300)*109∕L 女性(101—320)*109∕L 六、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范围:Westergren 男0~~15mm∕h ,女0~~20mm∕h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一、尿液酸碱度Ph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晨尿pH5.5~~6.5 ,随机尿pH4.5~~8.0 二、尿比重SG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成人晨尿1.015~~1.025 成人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 三、尿蛋白PRO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定量:﹤100mg∕L;﹤150mg∕24h 四、尿葡萄糖GLU 人尿糖值:0.1~~0.3g∕24h 或 50~~150 mg∕L 五、尿胆红素BIL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 六、尿隐血BLD 参考范围:尿血红蛋白(urine hemoglobin)试管法:阴性 尿肌红蛋白(urine hemoglobin)试管法:阴性 七、尿中白细胞LEU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阴性 镜检法:正常人混匀一滴尿WBC 0~~3∕HP 离心尿:WBC 0~~5∕HP 混匀尿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法:男性WBC 0~~12∕ul, 女性WBC 0~~26∕ul 八、尿成渣管型参考范围:镜检法:0或偶见(0~~1∕HP) 九、尿成渣结晶 十、尿酮体KET 十一、尿肌酐参考范围:碱性苦味酸法男性8.8~~17.6mmol∕24h 女性7.0~~15.8mmol∕24h,新生儿8.8~~13.2mmol∕24h 十二、尿尿酸参考范围:磷钨酸还原法 2.4~~5.4 mmol∕24h 十三、尿淀粉酶参考范围:碘—淀粉比色法 100~~1200U

常见病实验室检查

常见病的辅助检查 一、呼吸系统: Lab辅检: 1、普通感冒: ⑴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⑵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⑵X线胸片: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肺炎: 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⑴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⑵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⑶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消散期:炎症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肺脓肿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在90%以上,慢性病人可稍增高或正常。 ⑵胸片: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可检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需要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和发现病因,还可行肺泡灌洗术,协助局部引流。 5、肺结核 ⑴胸片:可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典型的浸润型病灶,纤维钙化病灶及空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