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课程改革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分析了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并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能力;构成;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实践者、实施者,应正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科学构建教学能力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特征

教学能力是最能展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部分,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它强调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组织及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高职教师除应具备普高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职业能力与教研能力。

(一)教学的基础能力

1.专业建设能力

主要体现在:实施校企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根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归纳起来,我系主要采取以下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提升系领导素质,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系主任作为系部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引领者,首先着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系主任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氛围,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引领教师创新改革,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充分鼓励和尊重教师在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造性劳动,引领教师成为课改和教改的。系领导不仅特别关注教师的教,更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1.师德培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首先是开展了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其次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包括多媒体,影像制作等培训;第三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着力提高教师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能力。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了解著名高校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改革方案和效果,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领会和吸收,同时,鼓励老师出去参加学科会议和相关课

程教学的培训。 3.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强教师自身的教研意识,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确定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术水平,用教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 三、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增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听评课和优质课评选,是系部和各教研室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教研室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院上观摩课,学院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和奖励,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和观摩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和践行者。 四、坚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注重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并且将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上公开,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 五、以老带新,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且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脱节的现象,教师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师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还要接受相应的教育,这样阶段性的提升可以满足时代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1完善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且综合教学能力较弱,所以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要对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理论、素养、技能等。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适当进行培训内容,例如可以带领教师去教育成果较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要对青年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有改变的,所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钻研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且要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进行探讨,做到共同进步。3举办教学大赛。举办教学大赛可以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展现青年教师风采的平台,也是锻炼与检验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的方法。最主要的是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交流,达到共同进步与提升。4说课。说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教学理论与备课的基础上,对其他教师与领导述说教学目标、教案设计思路、教学成果的评估等内容,从而达到互相交流经验的效果。说课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具体的

教学内容,还要向其他教师讲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以及理论依据。说课已经将教学设计转化为实际课堂前的一次演习,其他教师与听众一方面可以肯定说课人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指出瑕疵,从而避免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出现差错。5进行公开课展示。在许多的学校,公开课已经成为一项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标准。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它的示范性强,通过公开课的示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展开。6促进教师培训法制化。针对目前我国的青年教师教学现状来说,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严苛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其中对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时限的设置应更趋于合理化,以激励青年教师勇敢参与教育实践。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各个高职院校应以提高青年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主要工作任务,而对于青年教师自身来说,要自己体会并探索优质的教学方法与途径,积极汲取丰富的知识,为实际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冷芳苗百春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摘要近些年,我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支持力度正逐步加大,这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绝对有利的契机。学校发展的主趋势主要还是由学校的教学质量决定,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正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与普通高校教学相比较而言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存在,本文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有关提升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高专教师转变旧有思想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一些指导。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质1高职高专教学特点1.1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教学目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院校一样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具有差异。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的人才,这对高职高专教学提出了必须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要求,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和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高职高专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其中包括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完成职业任务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岗位变动时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四个要素。1.2具有必须够用性的教学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在近些年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其学制逐步从以往的3年改成了2年,这些都促使着高职高专院校在必须够用性这一教学要求上下功夫。必须够用的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三是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四是应变能力和岗位基本素质;五是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1.3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必须够用性出发,严格做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切实达到必须够用的教学要求;一方面院校要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一方面还要对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加以关注,并将基础知识、通用技能、具体岗位所需技能这三个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最后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4存在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都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而且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类型十分复杂,既有中职毕业的学生,也有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这些情况都造成了高职高专学生在起点、文化、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性。面对这样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选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本校教学质量的提升。2如何提升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能力根据前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的描述,笔者从创新、教师自身素质、职业精神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教学能力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2.1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人生存的法宝,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中的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任。高职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我校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规范化管理,扎实办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在继续贯彻原有教学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训练及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范围及政策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以点带面”的原则,首先拿出几门课程进行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最终全面铺开。本次参与课程改革的科目为《实用英语》、《经济数学》、《财务会计》、《数据库》四门课程,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申报。 三、内容及要求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教案规范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两个部分。 (一)教案规范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和要求。 1、课程教案基本要素 (1)授课时间 (2)授课方式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4)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5)教学重点及难点 (6)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步骤 (7)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8)课后小结 (9)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2、教案基本要素说明

(1)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教学手段: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注:教学手段含: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 (5)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五个因素中,教学内容进程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3、要求及格式 教案分为教案封面、教案首页、教案要求书写规范,基本要素齐全,具体格式请参见附表1(请认真按照填表要求填写),另附教案检查考核标准,见附表2 附表1说明: 第一张表为教案合订本的封面。 第二张表为教案合订本首页,请参照大纲编写,放在教案合订本第二页。 第三张表按每2课时编写,此表可按授课内容增加页数。 (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除理论课教学外,还含实验课、实训课等 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理论阐述准确。做到思路清晰、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29T16:48:00.31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陶勇[导读]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陶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0 引言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结构相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重任。跨入21 世纪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 1 立足课程理念, “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课程理念的范围很宽泛,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题,已不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无法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要在满足课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思想,确立“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活动,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做人;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实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坚持课程教学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实践“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2 立足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想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的结果,包括受教育者完成一定专业课后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时最终确定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性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狭窄地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只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鉴此,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课程目标以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应对岗位和职业的转换。具体操作时,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束缚,向课程受教育者传授通用性的、可迁移的、工具性的技能,并能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地结合。 3 立足课程内容,将职业性与学术性整合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可是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融合。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高职教育课程实施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用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来组织和促进学术课程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将更多的学术内容整合到职业课程中,使受教育者拥有核心的学术能力;一方面,在职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本专业最基本的核心原则,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受教育者就具备了较为宽泛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巧,能自如地应对未来就业时的频繁变化。 4 立足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 课程模式需要在课程观指导下确立,既包括对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的原则规定,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分类说法不一,但“人格素质本位”模式在国内外正逐步得到重视。 借鉴已有课程模式的成功经验,汲取我国传统课程模式的精华,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理所当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宽基础”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工具类课程、社会能力类课程及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程四部分组成,不但侧重于“能力本位”模式强调的职业能力本位,还强调要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拓宽受教育者就业面和转岗的可能;“活模块”则强调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特别注重上岗能力的训练。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考核评估标准等;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操作时实行“单元学分+ 累积学分”制,能适应各种形式的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最终提高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 立足课程实施,注重教学多样化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高职教育的课程实施就是要选择一些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一系列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实施课程时要做相应的调整,使受教育者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场所等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要一改过去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呆滞方式为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灵活方式;教学手段的““黑板+粉笔”要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代;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转换。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与证书融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教师与师傅混合,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和社会要求。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有赖于教师的角色从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6 立足课程评价,构建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师教学成长的过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面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在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教学视频、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如果在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视频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现代教学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上,应有自身的特色,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专研各类教学方法。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才能像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潜下心来育人。 要给学生灌输广博的知识,老师自己首先要博学多思。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虽然短短几十分钟,可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书本上仅有的一点知识,远远不够,新教材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作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呢?只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师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二)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验证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评价教师能否掌控课堂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成熟成长需长期的艰苦训练.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加强理论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多读一些教育名人名著,与名人同行,与名著同行。 二、潜心备课,研究教学方法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可以说,不备课就不能上课.备不好课也上不好课.其实,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应从提高备课水平和备课能力入手。多研究学情、生情,多注意教育教学方法、方略;同时多向同行学习也不失一种好方法。 三、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爱学习某科其实就是爱某个老师。所以我们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关心、呵护、爱护学生,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善意,就会对学习感兴趣,最起码不讨厌学习。

四、精心设计,活跃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序、不同类型的问题。 五、提炼教学语言,凝聚教学思维 教学语言是教师施教、传输教学信息的最基本的形式。可谓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课堂驾驭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教学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无论备课,还是在课堂上都要精心地选择、推敲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成长中不断地走向成熟。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摘要]案例教学如何在高职教学中实施,已经成为众多高职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文章综合分析了学术界对案例内涵的诠释,根据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职中案例的具体内涵、建设原则及其结构形式,并结合“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的建设,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而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定物化到教材建设上。文章从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联系,并对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其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也必须以社会职业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障学生就业为价值取向。 一、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尽管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是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 1.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根深蒂固。调查发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并不大,尽管他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认识,但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还缺乏了解,也就导致了其对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甚至担心课程改革对已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冲击。因此,课程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有着一定的距离。 2.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热,实践推广难。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推广。目前围绕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论,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即使形成了一些成果,也未能在教学一线中得以推广应用,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习总结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学习总结 机电工程系朱中仕 一、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认识 当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学院课程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学院的内涵建设,如何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已经成为高职教改的最紧迫问题。国内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正在快速推进,新的理论与经验不断涌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启动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一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从转变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入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要求对课程进行教学整天设计和单元设计的培训,已经初具成效。 随着我院示范性建设工作的开展,大家都对教师职教能力培训测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项工作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中具有普遍意义。怎样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这对于学院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前高职课程教改的现状和指导思想 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以抽象的知识概念问题引入。教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回答、习题和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 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和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入。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项目、

任务和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导向。问题初步解决后,对知识进行归纳,包括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有任务完成后,才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归纳,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 这种课的特点是:领学生做事—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反复实训,课程教学要一体化设计。 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收获 1.更新了职教的基本观念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深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是可以传授,而能力只能靠训练。所以,课程的能力目标问题是职业教育教改的核心问题。因此,课程评价必须满足三原则:课程可以有多重目标,我们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标;课程要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三原则始终都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 2.如何改造传统的课程教学—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始的。 ①课程实施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有直观的案例引入,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②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准备大量的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 成绩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 文/顺心jiuhao 学生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准绳。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教学成绩却每年落在别人之后;有的教师课上得好,教学水平高,而教学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有人说,教学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生源、基础、班风、学风、管理以及家长不重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走教现象严重等等,这些因素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从纵向比较的角度看,一个教师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高教学成绩的话,就是教学的失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呢 一、抓课堂管理: 1)学生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说,习惯出成绩,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让学习养成扎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变成学生一生发展的财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每周、每天、每节课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完不成任务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等。如要求学生课前三分钟准备好上课用的文具,课本及练习本,笔记本等;全体学生安静下来等老师上课.课中, 要求学生不睡觉,不讲话. 习惯的培养开始的时候有强制性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学生就会由他律变成自律。同时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丰富习惯培养的内容,把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变成习惯培养的一个方面,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些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像魏书生老师,教给了学生阅读和写作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即使他出差一年半载,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 2)教师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学知识”,“会学知识”。我在英语教学中一般采取这种方法:“预习——听讲——质疑——练习——拓展”。也就是:“读——听——说——再读——写”。第一步读,初读,将自己不会的记录下来,做好下一步听课的准备。第二步听,听明白。第三步,课上发言,说自己的见解,体会看法,质疑交流。第三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

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

浅谈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11-09-27T09:29:53.2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毅[导读] 数学中大量的概念、定理、理论、公式、演算、推理等抽象严密。 李毅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50008 摘要经济管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本文针对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到考核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数学课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已经出台实施,其核心内容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模式,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例,而高职经管类毕业生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岗位工作,如何贯彻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工学结合的途径,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就几年来如何对经管类数学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实践归纳如下; 一、数学与经管类学科的关系 经济管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数学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来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不可少的工具,只有结合数学,才能使经济学从一个仅仅对表面现象进行肤浅的常识推理,流于表面化的学科,变为一个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再结合各社会学科的丰富知识,从而分析出深层次,更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结论学科。 二、结合职业岗位,经管类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阶段的高等数学分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大部分。它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中的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保险学、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管理等学科密切相关。为了使教学设计切实可行,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情景。为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设计的调研 首先进行联系实际的企业调研。采用请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头脑风暴”法,请他们来谈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老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调研,分析各岗位工作中数学知识点和怎样运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去思考问题,解决相关问题。再次,去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具体掌握情况。通过几个方面的调研,确定工作领域,然后再进行分析。 2、学习领域的设计 在进行调研确定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聘请课程专家和企业专家再次进行分析,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要点是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一是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体现数学的基础地位;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为职业岗位服务,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三是提升文化素养,教学的思路、思维的严谨、逻辑的严密是高职学生必经的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必须树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意识,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学习领域。在设计上注重高职教育的同时,应力求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课程工具性和应用性的需要。 3、学习情景的设计 学习情景设计可以从模块化教学中展开,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是各专业的必修模块。专业模块是根据各专业特点的建立,其特点是针对专业而立,为专业服务,为职业岗位工作服务,拓展模块是选修模块,其特点是对部分学生将来的深造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主要是数学的建模能力的培养。 基础模块: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微分及应用、一元积分及应用。 专业模块: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 拓展模块:线性代数的线性规划、数理统计、数据处理、数学建模。 各模块学习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数学实验课学习,其目的是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通过现代化工具,使数学运行变得轻松愉快,高校便捷。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实验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4、评价方式 在设计上贯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原则,传统的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在实际中有许多弊端。为了适应高职数学可的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可的考核内容及方式必须改革。为此,将考核方成:平时成绩(包括上课情况、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占40%),期末考试(包括开卷和闭卷,开卷考试是给出一个具体应用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可以借助软件上机操作占40%;闭卷考试主要是基础性的知识占20%)考核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上。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有能提高教学效果,缓解学习压力,避免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厌烦学习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改革后的教学设计完成后,怎样去实施?用什么方法手段去达到目标,改革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中大量的概念、定理、理论、公式、演算、推理等抽象严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易掌握,而且普遍存在惧怕心理。但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很强的应用工具类学科。传统的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使学生陷入大量的繁琐的证明、演算等习题中,去应付考试,而忽略其应用性,学生很茫然,也泯灭了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兴趣,学生经常会问老师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毕业工作后能帮助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选择性地挑选内容,结合其岗位能力需求,用足够的课时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际的专业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变抽象为直观,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有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