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本章主要内容: 1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系统带宽的选择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 ωb 2。Ig ΦO)∣<20?∣ΦQ,0)∣-3 而频率范围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岀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丨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Φ(-0 = -―- 凶为开环系s?j?ι翌,,E 所以20 Igl Φ(J?) = 2Glg 1 / JiT応孑=20Ig-L 二阶系虬的例环传禺为, (】)(,¥,〕= — ~ Λ'+2CΓ?1S +Λ?; 1 圜为I (I I(√,3) =L ∕∣ T此∕?>3+4ζ,T?∕∕? = ?∣2 叫=叫[(1 -2√2) + √(l-2ζ*3)2+l P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岀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b)称为系统带宽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五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要点 在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系统校正的作用和方法,分析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 第一节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校正的概念 当控制系统的稳态、静态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工程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首先可以考虑调整系统中可以调整的参数;若通过调整参数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以在原有系统中增添一些装置和元件,人为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校正。增添的装置和元件称为校正装置和校正元件。系统中除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组成了系统的不可变部分,我们称为固有部分。 二、校正的方式 根据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一般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补偿校正。 1.串联校正 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固有部分的前向通路中,称为串联校正,如图5-1所示。为减小校正装置的功率等级,降低校正装置的复杂程度,串联校正装置通常安排在前向通道中功率等级最低的点上。 图5-1 串联校正 2.反馈校正 校正装置与系统固有部分按反馈联接,形成局部反馈回路,称为反馈校正,如图5-2所示。 3.顺馈补偿校正

顺馈补偿校正是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输入补偿构成的校正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引入给定输入信号补偿,另一种是引入扰动输入信号补偿。校正装 置将直接或间接测出给定输入信号R(s)和扰动输入信号D(s),经过适当变换以后,作为附加校正信号输入系统,使可测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得到补偿。从而控制和抵消扰动对输出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三、校正装置 根据校正装置本身是否有电源,可分为无源校正装置和有源校正装置。 1.无源校正装置 无源校正装置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二端口网络,图5-3是几种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根据它们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又分为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校正和相位滞后—相位超前校正。 无源校正装置线路简单、组合方便、无需外供电源,但本身没有增益,只有衰减;且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因此在应用时要增设放大器或隔离放大器。 2.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调节器。图5-4是几种典型的有源校正装 置。有源校正装置本身有增益,且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所以目前较多采用有源图5-2 反馈校正 图5-3 无源校正装置 a)相位滞后 b)相位超前 c)相位滞后-超前

11规则___轮机自动化_第七章_船舶机舱辅助控制系统考试题库

第七章船能机舱辅助控制系统 第二节燃油供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1.当控制器接通柴油模式DO时,斜坡函数加温期间温度控制捋示LED灯“TT()? A定发亮B,闪烁C.熄灭D?无法判断 2控制器EPC-5OB包括()o ①操作面板②电源③主控制板 A.GXD B.①<2)③ c. dXD D. 3控制系统能否对“柴油一垂油J/转换阀进行自动控制 A.能B,不能 C.无法判断D,视惜况决定 4如果没有故障、错误或警告,数码管用不闪烁的符号抬示程序状态,如电源开用“()”,正在扔始化硬件用“()"等。 A? ?I +? B* > 9 0> C? +? > 0> D. 0? >*? 5粘度传感器的如果发生多个故障,高级别的故障()改写较低级别的故障。 A,可以B.不可以 C.有时可以D?无法判断是否可以 6黏度信号保持在最大值的原因可能是()。 A.电流接头扭坏 B. EVT-20故C?空气夹杂在燃油系统中 D.起动期间燃油温度太低 7控制器内置具有()控制规律的软件,可以对重油的粘度或温度进行定值控制。 A.比例积分微分 B.比例微分 C.比例积分 D.以上都不对 8在燃油粘度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若采用电加热器EHS,则由2个电加热供电单元分别对2个电加热器的燃油进行加热?原因是:()? A.提供足够的加热量,确保燃油盲6够得到加热 B.可以方便地控制加热速度的快慢,需要快速加热时,两个可同时满额工作. C?两个加热器可互为备用,保障了加热器的安全使用 D.以上都正确 9如果调节过程中出现偏遼过大,燃油黏度控制系统都会给出报警伯号吗()。 A?黏度偏差过大会报警,温度偏差过大不会报警 B?温度偏差过大会报警.黏度偏差过大不会报警 C,黏度.温度偏差过大都不会报警 D,黏度、温度偏筮过大都会报警 10在系统新安装后或工作条件改变时,要对系统运行的()进行重新设定和修改,以适应新的需要.A.系数 B.整数C, 大小D.参数11当控制器接通柴;模式DO时,当燃油温度在达到温度设置PW5的39内后,温升斜坡停止,正常温度控制运行.“TT “ 1^)灯()?A?稳定发亮B?闪烁C.熄灭D.无法判断 12 一旦从D0转换为HFO,则EPC-50的控制器可检测到粘度增加,表明重油已经进入系统,那么重油将被开始加热.当温度已经低于重油温度设置值()?€,控制器自动转到粘度调节控制。 A? 2 B? 3 C, 4 D. 5 1 3在系统投入工作之前,要先()。 A?观察比较测啟值与实际值有无异常情况 B.手动检测各电磁阀或电动切换阀是否正常.灵活 旷检査燃油和加热系统冇没冇漏泄或损坏的情况 D?观察EPC-50主扳和粘度检测电路板指示是否正常 14重油改变时,哪些参数是必须改变的0。 ①密度参数Pr23②重油温度设置点参数Pr30;③HFO低温限制值P”2 A.①<§) B.①②③ C.① D.② 15发生了多个故障后,需要读取历史报警列表,EPO50B中的CPU存储了最后的()次报警。A. 16 B. 32 C. 48 D. 64 16在燃油粘度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若采用电加热器EHS.则由()电加热供电单元分别对2个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个B?2> 1,<> C?3个D, 4个 17如果调寿过'程出现振断则诂要增加参数F&25或Fa27, Fa26或F~28,这些参数的增加会使得系统反映( 消除静養能力(几 A.变慢,减小B,变慢,加强C.加快,减小D?加陕,加强 第三节燃油净油单元自动控制系统 1如果分油机因故障报警,那么在分油机的EPC-50控制爪元土,相应的警报拆示灯就会发出()并不停的闪烁,机舱内同时伴有警报声. A,黄光 B.绿光c红光D,蓝光 2如果中间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止分油时,可通过按下“SEPARATION/STOP”按钮;实现停止控制。分离设备停止序列对应的()LE叫吾开始闪烁?启动排渣,排渣完成后,停止序11LED等变为稳定的绿色,而分离系统运行对应的緑色LED将熄灭。显示Stop (停止)“A?绿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3开启水管的供应阀SV15出现泄漏情况或相应的控制回路故障,造成排渣口打开,应()。A.及时校正该泄漏情况B?检査该阀的控制线路 C.检査补偿水系统D?A或B 4补偿水系统中没有水.应当()“ A.检査补偿水系统B?确保任何供应阀均处于开启状态 C?淸洁濾网D?A + B 5.正常“排渣”后,EPC-50根据有关置换水的参数是否人为修改过,来确定程序是进入水流區枝准Ti59进行参数校正,还是准备再次分油,直接进入分离筒“密封”操作Ti62o至Ti75后,系统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A. Ti59, Ti64, Ti75 B. Ti59, Ti62, Tj73 C. Ti59, Ti62, Ti75 D? Ti59, Ti67 / Ti75 6测童电阻R是测绘电桥的一个桥臂,它是安装在所要检测的管路中,离测绘电桥较远。为补偿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日獺逞误差,在实际测量电路中往往()? A.把“两线制”接法改为“四士虽制”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1)时域响应解析算法――部分分式展开法。 用拉氏变换法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可直接得出输出c(t)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对于高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象函数为: s den num s s G s C 11)()(?=? = (21) 对函数c(s)进行部分分式展开,我们可以用num,[den,0]来表示c(s)的分子和分母。 例 15 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50351024 247)(23423+++++++=s s s s s s s s G 用以下命令对 s s G ) (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 num=[1,7,24,24] den=[1,10,35,50,24] [r,p,k]=residue(num,[den,0]) 输出结果为 r= p= k= -1.0000 -4.0000 [ ] 2.0000 -3.0000 -1.0000 -2.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输出函数c(s)为: 01 11213241)(+++-+-+++-= s s s s s s C 拉氏变换得: 12)(234+--+-=----t t t t e e e e t c (2)单位阶跃响应的求法: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给出了一个函数step()来直接求取线性系统的阶跃响应,如果已知传递函数为: den num s G = )( 则该函数可有以下几种调用格式: step(num,den) (22) step(num,den,t) (23) 或 step(G) (24) step(G,t) (25) 该函数将绘制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图,同时给出稳态值。对于式23和25,t 为图像显示的时间长度,是用户指定的时间向量。式22和24的显示时间由系统根据输出曲线的形状自行设定。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实验报告2 报告名称: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观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 1、典型二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对电路连接图分析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表达式: ;;;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的元件参数可以得到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 的阻值,能够调节闭环传递函数中的阻尼系数,调节系统性能。 因此,调整R x 当时,为过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不超调,响应速度慢,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当时,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恰好不超调,在不发生超调

的情况下有最快的响应速度,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对比上下两张图片,可以发现系统最后的稳态误差都比较明显,应该与实验仪器的精密度有关。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这个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其特点是输出曲线转折处之后有轻微的上凸的部分,最后输出十分接近输入。 当时,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超调,响应速度很快,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2、典型三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可以知道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R 的单位为kΩ。系统特征方程为,根据 x 劳斯判据可以知道:系统稳定的条件为012,调节R 可以调节K,从而调节系统的性能。具体实 x 验图像如下: 四、软件仿真 1、典型2阶系统 取,程序为:G=tf(50,[1,5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5s左右。 取,程序为:G=tf(50,[1,1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左右。

第六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教案

Chp.6 系统性能分析与校正 基本要求 (1) 了解系统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的概念;了解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2) 了解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增益校正的特点;熟练掌握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和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模型、频率特性及有关量的概念、求法及意义;掌握各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校正的特点。 (4) 掌握PID 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掌握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5) 掌握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点。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模型、频率特性及有关量的概念、求法及意义;各种校正装置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 (2) PID 校正的基本规律及各种调节器的特点;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 反馈校正、顺馈校正的定义、基本形式、作用和特点。 本章难点 (1) 各种串联无源校正装置的设计。 (2) PID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系统首先应稳定,只有稳定性还不能正常工作,还必须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才能正常工作。 §1 系统性能指标 分类:时域性能指标(瞬态、稳态) 频域指标 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 一、时域指标: 在单位阶跃输入下,对二阶振荡系统给出 1、上升时间t r: 2、峰值时间t p:

3、调整时间t s: 4、最大超调量M P: 5、振荡次数N: 6、稳态指标: (1)误差:e1(t)=x or(t)-x0(t) E1(s)=X or(s)-X0(s) (2)偏差:ε(t)=x i(t)-h(t)x0(t) E(s)=X i(s)-H(s)X0(s) (3)误差和偏差的关系: 控制系统应力图使x0(t) →x or(t),当X0(s)= X or(s)时, 存在E(s)= H(s) E1(s) 结论:求出偏差后即可求出误差E(s); 若单位反馈H(s)=1,则E(s)= E1(s); 闭环系统的误差包括瞬态误差和稳态误差,稳态误差不仅与系统特征有关,也与输入和干扰信号特性有关。 (4) 稳态偏差εss: 因为,E(s)=X i(s)-H(s)X0(s) 即 由终值定理, 阶跃输入下,X i(s)=1/s 位置无偏系数k p: 速度无偏系数k v: 加速度无偏系数k a: 7、G k(s)对稳态偏差的影响: 不同系统结构(G k(s)的“型”号),则无偏系数和稳态偏差亦不同。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一、频率特性四、稳定裕度 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域稳定判据 本章主要内容: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 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ωb 而频率范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出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I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1、尼科尔斯图线 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表明系统的稳定程度,而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 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在正比关系,ωc可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闭环振荡性指标谐振Mr和开环指标相角裕度γ都能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 系统开环相频特性可表示为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一般有时域法、复域法、频域法。时域响应法是一种直接法,它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直接可以求出变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分析时域性能十分有用,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另外系统的阶次不能很高。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未知,或者系统的阶次较高,就需采用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不仅是一种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性能的分析方法,而且当系统的数学模型未知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此外,大量丰富的图形方法使得频域分析法分析高阶系统时,分析的复杂性并不随阶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模型选用最简洁、最合适的方法,从而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在工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t d 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终值h (∞)的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 t r 阶跃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 统,也可定义为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阶跃响应越过终值h (∞)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 t s 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h (∞)的±5%误差带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超调量%σ 峰值h( t p )超出终值h (∞)的百分比,即 %σ= () ()() ∞∞-h h h t p ?100% 二、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时,时域内采用的诸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描述系统性能的指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频域内定义频域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一、频率特性四、稳定裕度 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域稳定判据 本章主要内容: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 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ωb 而频率范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出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I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1、尼科尔斯图线 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表明系统的稳定程度,而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在正比关系,ωc可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闭环振荡性指标谐振Mr和开环指标相角裕度γ都能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 系统开环相频特性可表示为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引言 一、校正的概述 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一般可化为图6-1 (S)是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即被控对象, 的形式,G H(S)为反馈环节。未校正前,系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 的控制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希望的性能要求进行重 新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 (1)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这是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 (2)控制系统结构的选择。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3)控制器或校正装置的选择。校正装置的物理器件可以有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和气动的等形式,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系统本身结构的特点、信号的性质和设计者的经验,并综合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 (4)校正手段或校正方法的选择。究竟采用时域还是频域方法,须根据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表达方式选择。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性能指标用于反应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情况,它一般可用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两个方面: 1)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最大超调量等; 2)频域性能指标:开环指标包括相位裕量、增益裕量;闭环指标包括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带宽度等。 2.校正的几种方式 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其框图如图6-2。 考虑到串联校正比较经济,易于实现,且设计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此校正方法,因此本章只讨论串联校正,典型的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和PID校正等装置。

第六章系统校正资料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1基本概念 2 超前校正 3 滞后校正 4 滞后-超前校正

第一节基本概念 (1)什么是校正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来确定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这些基本部分称为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其余参数均固定不变)。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在已选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必要的元件,使重新组合起来的控制系统能全面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与前面讲解的分析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是在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而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给定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寻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并合理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因此,综合与校正问题不像分析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能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已知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即 A)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B)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根据第一个条件初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校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利用本章将要介绍的理论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2)校正的类型 (a)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联校正 一般情况下,对于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小的校正装置(电器装置居多),常加在系统信号容量不大的地方,即比较靠近输入信号的前向通道中。相反,对于体积、重量、容量较大的校正装置(如无源网络、机械、液压、气动装置等),常串接在容量较大的部位,即比较靠近输出信号的前向通道中。 -G s() R s()C s() c G s()

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DOC)

邢台学院物理系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3 月24 日

邢台学院物理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自动化班级: 2013年3 月24 日

摘要 二阶系统是指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自动控制系统。例如,他励直流电动机﹑RLC电路等都是二阶系统的实例。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在自动控制原理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又可分为随动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稳态过程性能 稳态误差是系统稳定后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 本次课程设计以二阶系统为例,研究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关键词: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调节时间

目录 1.二阶系统性能指标概述 (1) 2. 应用模拟电路来模拟典型二阶系统。 (1) 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4) 3.3.1 二阶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形式及分类 (4) 3.3.2 过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5)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7) 3.3.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14) 4. 二阶系统性能的MATLAB 仿真 (18) 5 总结及体会 (19) 参考文献 (19)

1.二阶系统性能指标概述 二阶系统是指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自动控制系统。例如,他励直流电动机﹑RLC 电路等都是二阶系统的实例。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在自动控制原理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又可分为随动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稳态过程性能 稳态误差是系统稳定后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 2. 应用模拟电路来模拟典型二阶系统。 1.2—l 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T0=1秒;T1=0.1秒;K1 分别为10;5;2.5;1。 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11 101+=+= S T S K S T S T K S G (2-1) 其中,== 1 T K K 开环增益。 闭环传递函数: 22 22 22 121 21 )(n n nS S S T S T K S S T K S W ωξωωξ++= ++= ++= (2-2) 其中,01111T T K T K T n = == ω (2-3) 110 2 1T K T = ξ (2-4) 图2-1 二阶系统

控制系统的校正

基于MATLAB 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1实验目的 ① 掌握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② 了解使用SISO 系统设计工具(SISO Design Tool )进行系统设计。 2 设计任务 串联校正是指校正元件与系统的原来部分串联,如图1所示。 图1串联校正图 图中,()c G s 表示校正部分的传递函数,()o G s 表示系统原来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111c aTs G s a Ts +=>+,为串联超前校正;当()()111o aTs G s a Ts +=<+,为串联迟后校正。 我们可以使用 SISO 系统设计串联校正环节的参数,SISO 系统设计工具(SISO Design Tool )是用于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补偿器设计的图形设计环境。通过该工具,用户可以快速完成以下工作:利用根轨迹方法计算系统的闭环特性、针对开环系统 Bode 图的系统设计、添加补偿器的零极点、设计超前/滞后网络和滤波器、分析闭环系统响应、调整系统幅值或相位裕度等。 (1)打开 SISO 系统设计工具 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 sisotool 命令, 可以打开一个空的 SISO Design Tool , 也可以在 sisotool 命令的输入参数中指定 SISO Design Tool 启动时缺省打开的模型。注意先在 MATLAB 的当前工作空间中定义好该模型。如图 2 所示。

图2 SISO系统的图形设计环境 (2)将模型载入 SISO设计工具 通过file/import命令,可以将所要研究的模型载入SISO设计工具中。点击该菜单项后,将弹出Import System Data对话框,如图3所示。 图3 Import System Data对话框 (3)当前的补偿器(Current Compensator) 图2中当前的补偿器(Current Compensator)一栏显示的是目前设计的系统补偿器的结构。缺省的补偿器增益是一个没有任何动态属性的单位增益,一旦在跟轨迹图和Bode图中添加零极点或移动曲线,该栏将自动显示补偿器结构。(4)反馈结构 SISO Design Tool 在缺省条件下将补偿器放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用户可以通过“+/-”按钮选择正负反馈,通过“FS”按钮在如下图4几种结构之间进行切换。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第六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本章目录 6.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6.2 串联校正装置的结构与特性 6.3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设计 6.4 基于根轨迹的串联校正设计 小结 本章简介 在本书第一章,曾指出控制理论学习的两大任务是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在第二章到第五章,我们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相对稳定性和及其性能指标。本章考虑如何根据系统的要求或预定的性能指标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一般可分解为被控环节、控制器环节和反馈环节三个部分,其中被控部分和反馈部分一般是根据实际对象而建立的模型,不可变的,因此根据要求对控制器进行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同时需要指出,由于系统设计的目的也是对系统性能的校正,因此控制器(又称补偿器或调节器)的设计有时又称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内容包括了无源控制器设计、有源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两个内容,重点介绍控制器的结构、校正原理和设计方法。 6.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般的控制系统均可表示为如图6-1的形式, 是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即被控对象, 为反馈环节。未校正前,系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控 制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希望的性能要求进行重新设 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这 是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 (2)控制系统结构的选择。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其框图如图6-2。考虑到串联校正比较经 济,易于实现,且设计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此校正方法,因此本章只讨论 串联校正,典型的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和PID校正等 装置。 (3)控制器或校正装置的选择。校正装置的物理器件可以有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和气动的等形式,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系统本身结构的特点、信号的性质和设计 者的经验,并综合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本书我们以电气校正装置作为控 制器,详述有源和无源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其思想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类 型的校正装置设计。 (4)校正手段或校正方法的选择。究竟采用时域还是频域方法,须根据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表达方式选择。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性 能指标用于反应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情况,它一般可用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两 个方面:1)时域性能指标:调整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最大超调量 等;2)频域性能指标:开环指标包括相位裕量、增益裕量;闭环指标包括谐 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带宽度等。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若所使用的指标是时域指标,则一般宜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使闭环系统的极点重新配置;若所使用的指标是频域指标,宜用频率法(如伯德图或极坐标)进行设计。 最后需要指出,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实际系统中大量采用的控制器是有源校正装置,如典型的PID调节器,但正如下文大家将看到的,无源校正与有源校正尽管组成形式有差别,但它们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第6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参考(附答案)

习题六 1. 在题图6.1(a )(b)中,实线分别为两个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图中虚线部分表示采用串联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改变后的部分,试问: 1)串联校正有哪几种形式: 2)试指出图(a )、(b)分别采取了什么串联校正方法? 3)图(a )、(b)所采取的校正方法分别改善了系统的什么性能? L (ωL (ω 题图6.1 习题1图 答案:1)、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2)、图(a)串联相位滞后校正,图(b)串联相位超前校正。 3)、相位滞后校正提高了低频段的增益,可减少系统的误差。相位超前校正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剪切频率变大,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2.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0ωL 如题图6.2所示,采用串联校正,校正装置 的传递函数)1100 )(13.0() 110)(13()(++++=s s s s s G c 题图6.2 习题2图 (1)写出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0s G ; (2)在图中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 (3)求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 ω和γ。 解:(1))1100 )(110(100 )0++=s s s s G (2)20)1100 )(13.0() 13(100))()(+++==s s s s s G s G s G c ,)(ωL 曲线见答案图。

(3)10=c ω,?=?--?-+?=6.63100 10arctan 23.010arctan 90310arctan 180γ 题2解图 3.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0ωL 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ωc L 如题图6.3所示。 (1)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s G ,并求其相角裕度; (2)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3)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ωL ,并求其相角裕度。 1 题图6.3 习题3图 解:(1))105.0)(1.0(100 )(0+= s s s s G ?-=4.33γ (2)1 1001 125.3)(++=s s s G c (3)) 1100)(105.0)(11.0() 1125.3(100)()()(0++++==s s s s s s G s G s G c 125.3=c ω ?=9.57γ

3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汇总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 ⒈跟随性能指标 ⒉抗扰性能指标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项性能指标。 O ±5%(或±2%) ) (t C ∞C ∞ -C C max max C ∞ C 0 t t r t s 图1 典型阶跃响应曲线和跟随性能指标 1. 跟随性能指标: 在给定信号或参考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输出量的变化情况可用跟随性能指标来描述。常用的阶跃响应跟随性能指标有 — 上升时间tr 从系统图加阶跃给定信号开始到响应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经过

的时间,它表征动态响应的快速性。 — 超调量 与峰值时间p t 在阶跃响应过程中,时间超过r t 以后,输出量有可能继续升高,到达最大值m ax C 以后回落。m ax C 和稳态值∞C 之间的差与稳态值的比称为超调量,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100max ?-= ∞ ∞ C C C σ 超调量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超调量越小,相对稳定性越好。 系统阶跃响应从零开始,到达最大值m ax C 所经历的时间p t ,称为峰值时间p t 。 — 调节时间ts 调节时间又称为过渡过程时间,它衡量整个输出量调节过程的快慢。理论上线性系统的输出过渡过程要到∞=t 时才结束,但实际上由于存在各种非线性因素,过渡过程到一定时间就终止了。为了在线性系统阶跃响应曲线上表示调节时间,认为响应进入稳态值附近一个小的误差带内(可取%5±或%2±)并不再出来时,系统的过渡过程就结束了。将响应进入并不再超出该误差带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既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也能反映系统的稳定性。

max C ?1 ∞C 2 ∞C ±5%(或±2%)C N N O t t m t v C b 图2 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 2. 突加阶跃扰动时抗扰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稳定运行中,突然施加一个使输出量降低的阶跃扰动量以后,输出量由降低到恢复到新的稳态的过渡过程是系统典型的抗扰动过程,如图2所示。抗扰性能指标标志着控制系统抵抗扰动的能力。常用的抗扰性能指标有 ⑴动态降落 C max 系统稳定运行时,突加一个约定的标准阶跃扰动量,所引起的输出量的最大降落值max C ?称作动态降落。一般用max C ?和原稳态值1∞C 之比的百分数 %1001max ??∞C C 来表示(或用某基准值的百分数%100max ??b C C

控制系统时域及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一般有时域法、复域法、频域法。时域响应法是一种直接法,它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直接可以求出变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分析时域性能十分有用,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另外系统的阶次不能很高。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未知,或者系统的阶次较高,就需采用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不仅是一种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性能的分析方法,而且当系统的数学模型未知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此外,大量丰富的图形方法使得频域分析法分析高阶系统时,分析的复杂性并不随阶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模型选用最简洁、最合适的方法,从而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在工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一、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t d 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终值h(∞)的 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 t r 阶跃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统, 也可定义为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阶跃响应越过终值h(∞)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 t s 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h(∞)的±5%误差带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超调量%σ 峰值h( t p )超出终值h(∞)的百分比,即 %σ= () ()() ∞∞-h h h t p ?100% 二、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时,时域内采用的诸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描述系统性能的指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频域内定义频域性能指标。 1、零频振幅比M(0):即ω为0时闭环幅频特性值。它反映了系统 的稳态精度, M(0)越接近于1,系统的精度越高。M(0)≠1时,表明系统有稳态误差。 2、谐振峰值Mr :为幅频特性曲线的A(ω)的最大值。一般说来,Mr 的大小表明闭环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好坏。Mr 越大,表明系统对某个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强烈,有共振倾向,系统的平稳性较差,相应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越大。对应的ωr 为谐振频率。 3、谐振频率ωr :出现最大值Mmax 时对应的频率。 4、带宽 b ω 幅频特性下降至零频幅比的70.7﹪,或下降3dB 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也成为闭环 截止频率)。带宽用于衡量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带宽越宽,表明系统复现快速变化信号的能力越强,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就越短。带宽是控制系统及控制元件的重要性能指标。 三、闭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1、二阶系统的相互联系

过程控制性能指标12

1.2.1 过程控制的性能指标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由组成系统的结构、被控过程与过程仪表(测量变送、执行器和控制器)各环节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1.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 ?一个性能良好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受到外来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后,应能迅速 (快)、平稳(稳)、准确(准)地达到或趋近给定值。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可概括为: a)系统必须是稳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 b)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稳态调节(静态指标); c)系统应提供尽可能优良的过渡过程(动态指标)。 2. 决定过程控制系统性能的因素 ?控制系统结构(单回路、串级、前馈-反馈控制等); ?各组成环节特性: a)被控过程特性(滞后、非线性、时变性和耦合特性); b)检测环节特性(非线性、间接测量); c)执行环节特性(非线性); d)控制器特性。当系统结构和上述三个环节都确定后,控制器特性是决定控制系 统性能指标的唯一因素。这就是参数整定(Tuning)。 稳定是系统性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只有在系统是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讨论静态和动态指标。 3. 性能指标的确定和分析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需同时注意静态和动态 性能指标。 ?分析方法: (1).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系统工程整定时采用;(重点介绍) (2).偏差积分性能指标,计算机仿真或理论分析时采用。

①阶跃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a)发散振荡程 (b)非振荡发散过程 (c)等幅振荡过程 (d) 衰减振荡过程 (e) 非振荡衰减过程 在阶跃振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有以上几种典型形式:发散振荡过程、非振荡发散过程、等幅振荡过程、 衰减振荡过程、 非振荡衰减过程 前三者属于不稳定过程→性能指标无从谈起,后两种过程为稳定过程,重点讨论衰减振荡过程的常用性能指标。 ②给定值阶跃变化时过渡过程的典型曲线 ③静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是描述系统静态性能的唯一指标。 定义:指系统过渡过程终了时给定值与被控参数稳态值之差: 一般要求稳态误差为零或越小越好。 (但不可能为零) 动态性能指标 意义:生产过程中干扰无时不在,控制系统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频繁的、不间断的 动态调节过程中。所以,在过程控制中, 了解或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比其静态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