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教案

2014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教案
2014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教案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课时一

授课教师:郑效仪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圆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八个圆片平均分,每人分2个,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

2、要求仔细观察,老师分的过程,从中得出除法算式。(8÷2=4)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小熊晶晶为了招待好朋友,一大早去挖竹笋,共挖了20个,打算每位朋友分4个,请问小熊共邀请了几位朋友?

2、请同学两人一组用带来的小棒代替竹笋,在桌子上摆摆。(发现每堆4个,可以分成5份)

3、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

20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一份,就是每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成5份就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其中,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分的圆片总数都一样,只是每份数在变化,因而导致份数也在发生变化。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对除法算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了组成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还对它的意义也进行了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它们!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本节课一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演示8个圆片应怎样分时,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我的分的过程只是让参与的同学明白,而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看到或没看明白。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我自己讲授的时间过多,没有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听的很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节的知识点是讲了很多,但学生的收益却很少。下节课,应注意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4课时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份。 每份3个,分成了()份。 每份6个,分成了()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 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前进镇中心学校——明虹 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圆规 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感受圆的曲线特征。老师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活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尝试画圆。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古井镇古井小学赵长结 2017.02.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4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操作平均分的过程中,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能语言描述平均分,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培养初步表述能力,思维能力。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课件出示: 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二、激发兴趣,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连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叔叔也知道了你们很聪明,所以想请你们帮帮他,给小熊猫们分竹笋,你们愿意吗?我们先来数一数,看看今天饲养员叔叔为熊猫们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课件出示竹笋图,学生数。 然后课件出示4个盘子图。 你们能把这20个竹笋,每4个放在一盘,看看每个盘里可以放几个竹笋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例5。 1.动手操作,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小组通过画、连、圈、摆等方式体会平均分。 各组展示操作过程,并表述含义。 师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2.算式表示,深化除法,认识名称。 师:上面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算式表示成? 生展示算式互相说算式含义。(板书:20÷4=5)

师:“÷”表示什么? 生:平均分。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20除以4等于5。 师:我们知道了算式的含义,那么除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一样,各个部分都有一个名字,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展示: 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三、及时巩固,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1)先让学生按要求动手摆一摆。 (2)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 读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师: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第2题,学生独立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小测(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七、教学反思: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 (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 )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014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修正补充教学内容:第57页-第59页。相关例题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 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 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2014年10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主 题图) 生:想看。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平面图形圆的认识。 师:你在生活中能找到这样的圆吗?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 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 师:孩子们,真细心。那么通过找生活中的圆,你发现圆和我们学过 的平面图形有何区别? (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准备的工具换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生:进行反馈。 你的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 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用圆规画圆; 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看老师也利用饮料瓶画了一个圆。那么你知道圆内、圆外、圆上指的是圆的哪部分吗? 师:你们认为自己画的圆怎么样? 生:...... 师:想不想把圆画的更好? 生:...... 师:要想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我们先要知道圆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数学书第58页的部分: 自学要求: 1.什么是圆心?一般用哪一个字母表示? 2.什么是半径?一般用哪一个字母表示? 3.什么是直径?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 学生汇报板书 圆心 o 半径 r 直径 d 练习,是不是半径或直径。 2、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圆规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什么? 2.针尖固定的这一点也就是什么? 3.画圆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Ppt 演示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 、r 、d 标出它的圆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黄金妮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和画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初步认识,加之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缘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体化,同时已经学过了几种常见图形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前学的几种常见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则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故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学验证和知识深化、运用的机会。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回归本质数学课堂,营造高效数学课堂”成了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具体体现在: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数学课堂。数学课,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在课的开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目标明确,学有所向。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获取成功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动手操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上网搜索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圆。 二、教学课题: 圆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圆的认识”是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通过应用,使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延伸,升华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介绍圆,培养主动建构的能力;通过学生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究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想 师:这不,体育课上,老师要组织一次投篮比赛,请愿意参加的同学到前面来? 这时老师请几位同学排成一排,把篮筐放在前面,师:如果让他们这样进行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圆的认识 二、从生活中找圆: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生:说出自己发现的圆。硬币、光盘、圆桌、车轮……师:照这样说下去,咱们能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谁能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师:对,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教师放映课件:生活中的圆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锦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5和练习三的有关练习。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学生喜欢的卡通画面人手,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用“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的实例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把新知的教学置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学情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名部分名称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及各部分名称及关系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除法各部分名称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58=85 82-30=52 8×9=72 2.谈话:这些算式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每一部分也有它们自己的名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圆,学生回答:笔筒、胶条……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但对于让学生做到真正深入认识圆是由之上的若干个点连接而成,以及在学生头脑中充分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对圆规都有一定的了解(平时买作图工具时都是成套的,包含圆规),一般都有画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物品或圆规画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学具:圆规、圆形物体、直尺。教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两张白纸、一个圆片。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圆。 1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出示) 提问:欣赏完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除了感受图片中景物的美,你还发现这

新人教版 公开课 小学数学六年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片、画圆工具。 学具:圆片、画圆工具、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对话。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2、出示平静的水面,丢小石子后寻找圆。 3、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让学生从中找一找圆,感受圆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自己利用手中的工具或身边的物体画圆,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汇报后并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点,定长,一只脚旋转一周。) 教师用绳子示范画圆。 2、通过自学书本58页第一段话,画出关键字词,并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学,画出关键字词,知道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再自己动手画一画加深影象) 出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出示练习:找一找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加深对圆心、半径、直径认识) 4、拿出手中的圆形卡片,四人一组,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寻找圆所蕴藏的奥秘。在讨论的过程中并完成学习卡片。(通过研究,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卡,从中找出圆所蕴藏的奥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同一圆里,圆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生2:我们小组还发现,在同一圆里,圆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生3: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4:我们小组通过动手量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随机口头出题练习:在同一圆里,半径是___,直径是多少?或者同一圆里,直径是___,半径是多少?)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精品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读法、写法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2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滨河路小学于洋 学习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生:说不完! 师:是的,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欣赏圆。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美丽的圆。师:同学们,这里的圆美吗?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平面图形,它能够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圆有哪些了解,它有什么用。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板书: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合作学习,并利用手中圆形卡片,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探索、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满足直径、半径的条件分别有哪些? (2)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吗?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生对对碰:说半径对直径,说直径对半径 3、判断直径和半径并说理由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2.doc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2 水中救援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 (只)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四)、拓展练习 59页自主练习4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2017-09-18 水中救援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