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

——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

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

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

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

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当农民使

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

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

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

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

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

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

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但一个在银川地区受到大家欢迎且取得良好结果的政策,到了银南特别是到了西海固地区却遭到了从百姓到一些干部的冷落,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种苜蓿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干部,将干部监督农民完成规定种草面积数,同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年终评奖挂钩。

按理说国家推行种草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农民尽快脱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统称,同时也是西部最干旱贫困地区的代名词。除固原市之外,西吉和海原两个县现在仍然是目前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种植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海拔高(平均海拔2000-2500米)雨水少、气温低、土地土层薄,没有自然河流和人工灌溉。苜蓿种植下去和粮食一样,产量完全靠老天。一旦天气情况恶劣,苜蓿就不能成活或影响产量。而且苜蓿的生长特点是扎根越深,生长越茁壮,在西海固较薄的土层,苜蓿很难扎深根,因此即使当年雨水好,苜蓿也不一定就丰产。农民预期,如果苜蓿低产,就会牧草和粮食两头都没落着,它直接影响的是第二年农民一家能否吃饱肚子的问题,在亩产只有

100公斤的地方,这对农民来讲是灾难性的,因此西海固的许多农民在思想上对种苜蓿有顾虑,在行动上有抵制。

问题:

1、在这项公共政策的执行中,较为突出的是哪种政策执行模型?

2、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1、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五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代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型模型模型模型公共政策的执行中,较为突出的是执行模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舍饲圈养政策苜蓿苜蓿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公共政策报告的撰写步骤与实际案例

公共政策报告的撰写步骤与实际案例引言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并执行的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决策。政策报告的撰写是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报告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报告撰写的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论述。 一、明确问题和目标 在撰写公共政策报告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和目标。政策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来确定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同时,明确报告的目标是为了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报告的受众是谁。 案例:某国家的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问题:城市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目标:提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改善交通状况。 二、收集数据和信息 收集数据和信息是公共政策报告撰写的重要环节。通过搜集相关文献、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见解。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政策分析和建议。 案例:城市交通堵塞问题调研 数据来源:交通部门统计数据、居民出行调查、交通流量监测等。 信息来源:相关研究报告、专家访谈等。

三、政策分析和评估 在收集了数据和信息后,需要进行政策分析和评估。政策分析是对现行政策的 评估和分析,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政策评估是对各种政策选择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政策方案。通过政策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后续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案例: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政策分析和评估 分析现行政策:城市交通限制措施的效果和限制范围。 评估政策选择:巴士优先政策、地铁拓展、交通流量调控等。 四、制定政策建议 在政策分析和评估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政策建议是公共政策报告的核心内容。 政策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此外,还需要考虑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反馈意见,以确保政策建议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案例: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政策建议 建议一:改善公共交通网络,增加车辆运力。 建议二:加强交通流量调控和智能信号灯控制。 建议三:推动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步行和骑行等。 五、报告撰写和组织结构 完成政策分析和建议后,需要进行报告的撰写和组织结构。报告的结构应该清 晰明了,包括引言、问题描述、数据和信息收集、政策分析和评估、政策建议等部分。在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准确、流畅,并使用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进行支持和说明。 案例:撰写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报告

07研MPA公管用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2007MPA研究生《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第一组)案例1: 2002年8月12日到8月21日,在京、津、杭、深四个城市里,公安交管部门发放的“二○○二”式机动车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短短的十天中,人们从最初的兴奋、好奇、肯定中,慢慢咂过味来,直至最后,理性的思考占了上风:“个性化”也应该有“法度”!8月21日,新车牌被暂停发放。四城市交管部门发放“个性化”车牌依据的是《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02〕85号),无疑问题就出在这个依据上。按照这一“通知”,纪念日、姓名、公司名称等都有可能“化”为新车车牌号。于是,被称为最具“创意”的号码,如“USA?911”、“FBI?001”、“IBM?001”、“SEX?001”、“CHN?001”等相继出炉,车主们在享受个性张扬带来的巨大精神满足的同时,这一“通知”也开始接受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拷问。依照行政法有关理论,任何行政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依法制定,既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法规、规章相抵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关于注册车牌的法律规定,但问题就出在,“通知”对现行法律条文尽到了应有的注意,却忽略了法律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原则与理念。如,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对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进行了严格规范,如第九条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等等。在个性化车牌政策的整个酝酿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过政策制定者为此召开过听证会。政策叫停之前,并没有任何征兆,车管部门甚至还在叫停几天前通过媒体向人们保证,数分钟之内就可以制作一个车牌,车主们大可不必扎堆儿办照。而叫停之后,相关部门也没有随之给出正式的解释,一纸公告“系统故障”,任凭广大群众云山雾罩。而作为政策的相关者,群众本来是有知情权的。更何况,承诺无法兑现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一项政策的推出应当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酝酿、实施、废止都应当有一个科学论证的前提,否则,其可行性在理论上就会遭受怀疑,在实践中很可能遭受否定。 请结合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政策的出台和终止有何不当之处? 案例2:在田野调查中人们惊异地发现,很多国家的部族和村民对自然资源都曾经具有高度自觉的保护意识,有一套颇为严格的保护规则以及行之有效的“监查”制度。他们对于村寨的自然资源都实行规划,并对开发林产品的方式和进度进行严格的限定。例如,神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由于时代传说擅自进入神林者或者破坏神林者将会蒙受灾难,因而人们既不敢冒险入内,更不敢动其一草一木,所以神林始终能保持原始的面貌;坟山是祖先游弋之所。山地民族对于坟山的保护极为重视,不能在坟山砍树放火;风景林是为了美化村寨环境而加以保护的森林;凡供人们利用的河流、小溪、泉水周围几百米范围内都被划为水源林;此外还有护道林和轮歇地等。如果谁破坏了“保护区”的环境或者不按照限定砍伐“保护区”的竹木,那么村寨的头人便将按习惯法给予惩处。通常的处置办法是罚款罚物,情届轻者罚烟、酒,重者罚猪、牛。但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实行了国有化,原先的护林人变成了盗伐者。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各种问题所制定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在我国,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 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仅仅是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和经济性公共事务的管理。 2. 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社会”是相对的,比如全球、全国、地区、社区。 3. 社会公共事务所指的“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相关的事务。 国内学者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方针、条例等的总称。”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

析的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 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3. 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 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2)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利益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 利益选择:政府把利益分给谁,首先来自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其次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代表的各级政府,也是社会多元利益主体之一,除了全社会的利益之外,也要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整合,除体现在政治行为与普通准则上,还体现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上。 ? 利益分配:对不同的政策对象来说,公共政策所分配的利益,往往对一些人是直接的,而对另一些人是间接的。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门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

公共政策分析 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Public Policy Analysis: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玉坤33271198wuyukun@https://www.360docs.net/doc/a819198035.html, 这些都是公共政策 ?美国攻打伊拉克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力挺香港经济 ?计划生育打击黄、赌、毒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公共政策分析——一个新兴的学科范式 ?20’50从政治学和行政学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 ?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 ?关注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我国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 一、政策的产生与存在 1.产生 ?社会需求>>公共部门支付能力=>公共问题(物质、金钱、时间便成为稀缺性资源) 市场自行调节(自由主义) ?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调配(凯恩斯主义) 2.定义: ?有多少个政策分析家,就有多少种定义。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活行动准则。 3.理解 A 价值安排:公共-个人;效率-公平 B 问题导向:问题界定、识别、解决方式 C 行为主体:政府、个人、NGOs、MNC D 理论实践:理论分析、实际政策(教育、国防) E政策研究(Study of Policy) ?对政策的分析(Analysis of Policy):政策的本质、内容以及政策是如何被制定和执行的。?为政策的分析(Analysis for Policy):政策背景、环境 F 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自由调节 G 作为政策链环的理论过程: 4.政策分析的类型 ?未来分析:事前分析,对被选方案的分析:预见性的和规范性的 ?回溯分析:事后分析,对政策的评估 ?整合的分析: 5.延续性的麻烦: ——“她”解决的问题多,还是产生的问题多? 参考书目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MPA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导论(案例分析报告)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好政策为什么不受欢迎 ——宁夏西海固地区种草政策中遇到的问题 为恢复和保持生态环境,国家于2002年开始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政策,对所有符合国家条件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土地经过验收后给 予粮食和现金的补贴。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此政策相配套,国家进一步 规定了舍饲圈养政策,要求所有养牲畜的农户不得以放牧的形式放养牲畜,而应将牲畜圈养起来,人工喂养。国家的这一政策由东部推向西部,并特 别在西部的一些生态环境恶劣的省份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 西部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养牲畜特别是养羊比种粮食收入高。当农民使 用放牧的方式养羊时,几乎没有投入,养羊的边际成本较低却收益较高。 因而放牧养羊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却给环境带来很高的边际成本;如果让农民用圈养舍饲的方式养羊,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与农民快 速致富的预期和愿望又相违背。用舍饲圈养的方法养牲畜,而且在西部靠 天吃饭、粮食产量低的地方,难免会出现地里产的秸秆不够牲口吃,农民 又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饲料的情况。这样很难保证农民不重新放牧牲畜,环 境和脱贫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面对这一矛盾,国家的总体思路是:让农民用一部分种粮食的田地种草,如果有草,农民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饲料喂饲圈养的牲畜,这样既可 以解决养羊、牛致富的问题,又可以不破坏环境。

政府在宁夏推广的草的品种是苜蓿。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牲畜食两年生植物,播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两年,如果长势好的话,一年还可以收获两次。苜蓿还具有抗旱、抗寒、高产、低投入、少投工的特点,很适合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免费向农民提供苜蓿的种子,但要求农民必须将其耕地的1/5到1/10(根据每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和条件确定种草面积的差异)用来种草,且种苜蓿因为不属于退耕还草的部分,政府并不给予农民粮食补贴。这一政策在宁夏南部地区(以下简称银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现农民种草致富、生态环境改善、政府投入逐年递减等多赢的局面。 但一个在银川地区受到大家欢迎且取得良好结果的政策,到了银南特别是到了西海固地区却遭到了从百姓到一些干部的冷落,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将种苜蓿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干部,将干部监督农民完成规定种草面积数,同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年终评奖挂钩。 按理说国家推行种草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农民尽快脱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统称,同时也是西部最干旱贫困地区的代名词。除固原市之外,西吉和海原两个县现在仍然是目前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种植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海拔高(平均海拔2000-2500米)雨水少、气温低、土地土层薄,没有自然河流和人工灌溉。苜蓿种植下去和粮食一样,产量完全靠老天。一旦天气情况恶劣,苜蓿就不能成活或影响产量。而且苜蓿的生长特点是扎根越深,生长越茁壮,在西海固较薄的土层,苜蓿很难扎深根,因此即使当年雨水好,苜蓿也不一定就丰产。农民预期,如果苜蓿低产,就会牧草和粮食两头都没落着,它直接影响的是第二年农民一家能否吃饱肚子的问题,在亩产只有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制定过程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创造知识的活动。有效地阐明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方法论是指一整套创造、批判、评估和交流政策相关知识的标准、规则和程序。 批判性复合主义:可信性(而非确定性),相关性 议程建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管理拙劣的木料加工厂------政策分析、材料引用、互动交流、知识利用(政策交流过程) 第一部分:2--4章 政策分析的历史发展过程 政策分析的含义和形式 政策论证的功能、结构和模式 第二部分:5--9章(政策分析方法在政策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构建政策问题 预测前景问题 建议政策行动 监测执行结果 评价政策绩效

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 政策问题可以分为三类: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决策者、选择方案、效用、结果和结果的概率) 构建问题的步骤:感知问题、搜索问题、定义问题、问题具体化 构建政策问题的方法有:边界分析、类别分析、层级分析、综摄法、头脑风暴、多角度分析、假设分析、争议图形化等 预测未来的方法:推测、预言、猜想 未来的三种社会状态:可能的未来、合理的未来、规范的未来 预测的四个对象:现行政策结果、新政策结果、新政策内容、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预测的根据:趋势外推、理论假设、有见地的判断 外推预测的三个基本假设:持续性、规律性、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理论预测的方法:理论图形化(四种因果推论:收敛的、发散的、序列的、循环的)、因果模型、回归分析、点和区间估计、相关分析 德尔菲法的五个原则:匿名、巡回、反馈控制、统计学意义的小组反馈、专家达成一致意见 政策德尔菲法的原则:选择性匿名、有见地的多种倡议、两极分化、构建冲突、使用计算机召开会议 几种比较重要的判断预测技术:常规德尔菲法、政策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可行性评价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试论述公共政策的本质P10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4、增进社会利益; 5、公共政策的本质。 二、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核心要素?P6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表现为: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每一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构成的。” 三、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 1、社会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社会利益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能是经济利益,也可能是包括教育、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2、社会利益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概念,具有不可穷尽性,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类型繁多,常常与国家政策和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如何理解公正政策的调控功能?P15 1、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3、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 4、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对中央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都直接起到了调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间接调控作用。 5、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同时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五、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P16 1、政策所起到的利益分配作用:为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摩擦,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一旦某项政策付诸实践,必然是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另一部分人未获得利益;或者是一部分人获得较多的利益,另一部分人非但未获利益,甚至失去原有的利益。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 2、利益分配: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管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六、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P73 1、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双向沟通。大众传媒可以将政府的政策意图自上而下地及时、迅速、广泛、有效的告知公众,同时也可以把民情民意自下而上地告知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它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公众双向性信息沟通的重要媒介,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途径。 2、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自己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和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解释,引导和控制公共舆论的焦点和走向,使人们按照大众传媒给每个问题确定的重要性次序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大众传媒通过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 七、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P75-76 1、公共政策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况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2、公共政策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所谓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政策客体: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 八、分析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P78-80 1、经济环境: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系统制约和影响的表现: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

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噁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塑政策研究NGO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比较乐观。在本次调查中,北京和杭州等地区的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最好,基本都能够做到向顾客有偿提供厚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兰州,广州,成都等地区的限塑执行率也都达到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目标达成情况和潜在问题,提供决策者制定政策和调整措施的参考。以下将从定义、重要性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识别问题或需求,探讨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政策选择方案,以及阐释其准备方案的思维过程的文件。 二、重要性 政策分析对于协调复杂的公共议程和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至关重要。政治氛围、经济环境和公众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政策实施的结果。政策分析利用数据、考虑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的交集、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能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更准确地识别利害关系与影响,并设计出达到目标的最佳政策。 三、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发现,使用市政设施(如冰球场和图书馆)的人口和种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使用公共政策分析,根据不同社区群体的需求,将资源分配方式优化。对新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后,多伦多市政府发现,优化的策略显着提高了不同人口群体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和利用率。

2.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儿童保障法案被制定出来的原因是该州的无保险儿童比例高达 18 %。此类计划只有在定期评估后才能 有效地实施,以确认政策实现目标的整体效果以及改进政策所需的领域。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也需要更改原有的政策,包括因近期天气状况而增加的特定疾病负担,或者人口普查数据的变化。 3. 日本东京都政府制造业支持政策。该政策用于支持东京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提高勘探效率,增强交易等。通过公共政策分析,东京都政府确定了合适的政策流程,并设计完成后的有效成果评估方法,以评估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 总之,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项助力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各国政府机构、公共服务、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深入分析和评价当前和未来政策影响的长远影响,才能制定出公共机构需要的高效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报告不仅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识别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政策的效率和透明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政策分析确保决策者充分了解各种政策选择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考虑到政策对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影响。 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政策后果,发现政策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这就要求制度的建立、收集和分析数据技能的训练,以及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技能。这些将是今后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关键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1. 引言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政府制定政策 的过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实现社会发展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份导论笔记中,我们将探讨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 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制定的政策进行全面、客观和系 统的研究和评估。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公共政策分析通常涉及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并注重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公众利益的影响。 3.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3.1 政策制定分析 政策制定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它主要涉及到确 定问题、设定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评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内容。在政策制定分析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

括政策的目标、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可行性等。常用的方法包括决策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SWOT分析等。 3.2 政策实施分析 政策实施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二步,它主要关注政策 在实施阶段的效果和影响。政策实施分析需要考察政策实施的具体步骤、相关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 3.3 政策评估分析 政策评估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三步,它主要用于评估 政策的效果和成效。政策评估分析需要考虑到政策的目标是否实现、政策的效率和公正性等指标。常用的方法包括指标评估、回顾性评估和前瞻性评估等。 4. 公共政策分析的应用 公共政策分析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解决 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政策,并提供决策支持与依据。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可以应用于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和社会责任。

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

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 一、案例分析方法沿革 案例分析方法最早源于美国,它于1870年由哈佛大学的兰德尔教授首创。1919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在课堂上开始使用,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到了1944年,该校的公共行政研究生院潘德顿教授把这种方法又运用到了行政管理学中。自诞生以来,案例分析方法在西方的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分析方法被引入中国以来,在经济分析与工商管理教学与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 1、公共政策案例的含义 公共政策案例就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2、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 (1)公共性; (2)管理性。 3、公共政策案例的类型 (1)完全公共政策案例。即记录了某个公共问题政策全过程的案例。 (2)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即描述记录正在进行着的公共政策的案例。 (3)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即公共政策过程即将开始,案例是对目前正在进行政策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论证与情报工作的记录。 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 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与其它案例分析方法相比,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内容以公共政策实践为重点,其目的是促进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提高和进步,具有较强的公共性。 2、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1)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

①公共政策案例的素材来自于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往往能反映公共政策的本质。 ②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者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具体的公共政策实践。 (2)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3)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 1、公共政策案例研究现状 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随着MPA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方法将在我国有飞速的发展。但目前而言,我国公共政策案例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 (1)典型案例缺乏,案例分析理论研究不足; (2)相关资料搜集与实际案例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独特优势 (1)公共政策案例本身并不一定要完全的信息搜集,只要搜集到关键信息,就不会影响案例的价值; (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研究机构与公共部门相互开展合作可以互利。 五、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 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 (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政策本身的水平和质量,解决公共问题,有效地增进或公平分配公共利益;改善公共政策质量、提高公共政策服务效率。这是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核心价值与目标。 (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经常要分析公共决策的结果──公共政策。这也可以认为是政策评估的过程。 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 公共政策研究本身已构成一个系统,需要研究或深入的地方确实很多,而且一个案例通常能够反映的公共政策问题也很多,选择好角度往往成为案例分析是否成功的关键。公共管理是一个连续公共決策的过程,进行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时要把这个独特的方面体现出来,这也是案例本身的价值所在。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简称PPA)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论述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 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的宏观层面包括政策的形成,特别是政策的讨论、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讨论、立法、执行等过程,其中包括国家的各级政府、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 此外,国家机构、民间组织等也会进行政策的形成,但是政府对于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政府机构会首先被卷入讨论、立法和执行。政府机构会根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战略,结合各级行政机关的权限及能力,设计出适应当前国情及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并制定出实施细则和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构可能会收集各方的意见,拟定出政策的方向,安排政策的实施,以及监督政策实施的效果等。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后,如何分析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效果如何。这部分主要涉及到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等。 其中,公共政策的效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政策影响的主要社会目标和其他受政策影响的方面,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结果,从而评估政策的效用。效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政策选择,以便选择效用

最大的政策选项。 紧接着,成本-收益分析是分析政策效果时最常用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经济收益和不同用于政策 实施的成本,以便选择最经济适当的政策。同时,成本-收益分析也可以在预测性的分析中用于评估政策的经济权衡。 最后,宏观审慎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宏观审慎分析是以企业的视角来检视政策的整体效果,对于政策的实施,要考虑国家的政策和行业的影响。既要考虑政策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政策的社会效益,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结论 公共政策分析是分析政策形成、设计和实施的学科,其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形成,微观层面主要涉及政策的分析和评估,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效用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和宏观审慎分析。由于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前沿和复杂,因此,政府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制定出最适合国情的政策,以确保其实施效果最大化。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篇一:《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 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Analysis 课程编号:C04 二、总学时:54学时 三、学分:3学分 四、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政策活动的理论指导,是政策实践的分析框架。本课程以公共决策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公共政策在现代___中的基本理论体系。在教学课程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政府公共政策形成的缘由,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手段,公共政策形成和执行的过程与环境等,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建立分析框架,提出政策方案。 五、教材: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复旦高校出版社,2021年版. 六、教学目的:本课程既重视学理讨论和学术功底的培育,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学术讨论的力量和专业水平,又重视当代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以加强和提高同学

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感应力量、领悟力量、分析力量以及应对力量。通过本课程的修习,选课同学应当进一步熟识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进一步把握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主要的讨论方法,留意追踪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进展动态,进而能够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绽开有价值的研讨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实行课堂讲授、课堂商量和读书并重,集中面授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讲授与个人阅读并重,穿插课堂商量;课堂教学将按讲座的形式进行,老师主讲,同学参加;每一讲座设置相关主题,并设有相关参考书目。本课程提倡“启发式”教学,鼓舞主动的、活跃的、严谨的、具有创意的思索和争辩;提倡“参加式”学习,主见课上与课下、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参加;提倡“网络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与学、读书与写作、课堂内与课堂外、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广泛地连接起来。 八、考试方式:根据《山东高校公共管理硕士(MPA)讨论生考试管理方法》的规定,实行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加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加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70%、20%、10%。其中,试卷按70分(满分)命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分析

第一部分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定位、性质和作用,学时学分,开课对象,学情分析等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材、方法和手段,考核办法等。 第三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包括师资力量,集体备课,教学效果、成绩和反馈等。 第一部分课程概况课程定位:《公共政策分析》是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性质和作用:本课程立足于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政策理论与政策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政策过程的理论教育与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政策问题,做到科学决策。该课程的建设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时学分本课程共51学时,3 学分。 开课对象开课对象为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学情分析1、本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由于本课程是围绕问题产生知识,因而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运用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2、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学科产生于“二战”之后,是因应当时社会诸多问题急需解决的情况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工具理性色彩。3、本课程架起了知识和公共权力的一座桥梁。知识不和公共权力结合,很难发挥作用,公共权力不和知识相结合,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而《公共政策学》就起到了这么一个桥梁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教学目标: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应用型”主要指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融通性”一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专业之间、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通;二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才,更是实践和运用的通才,具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发散型知识结构。“开放式”一是指学校对内对外的开放,实行开放式办学;二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创造力强,发展潜力大。《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包含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许多知识精华,在培养公共管理类人才方面具有核心专业课的地位,它能够让学生具有认知政策问题,拟订解决方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在当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门新兴的学术研究,而且也是政策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共政策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其定义、方法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 首先,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行为,旨在检验和评估政策的效果。它是以财政、统计和社会学的数据为基础的综合性的分析过程,其结果是一种可控制的结论,为政策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和分析社会结构、宏观经济状况、上下文环境等因素,了解政策的适应能力、对政策的可控性、政策的实施效果等问题。 其次,实施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结构性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增量分析法、模拟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评估政策的目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对政策进行分析。例如,结构性分析法是政策影响的一种综合研究,以社会结构、政策条件、政策目的等为正反面分析的视角;财务分析法通过财政分析,对政策的效果进行估计,从而比较不同政策的财务代价;增量分析法是识别政策对公众影响的一种方法,它对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估;模拟分析法则是将政策分析的结果和模型结合起来,以模拟政策的影响,决定政策的成效。 最后,公共政策分析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已经日益广泛,在行政决策和政策实施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综合分析政策的代价和效果,以便于作出最

佳的决策;从政策实施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确定政策实施的具体目标,更好地评价政策实施的成效,进而指导政策的修正和改进。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行为,旨在检验和评估政策的效果;方法有结构性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增量分析法和模拟分析法等;在当代社会中,它在行政决策、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政策分析的实施需要有效的分析方法,因此,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5章_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幻灯片1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主编 幻灯片2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第5章政策系统: 政策工具 幻灯片3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5.1 政策工具概述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政府能否达成既定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幻灯片4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5.1 政策工具概述 5.1.1 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工具研究的盛行的原因: 首先,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其次,这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最后,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因此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 幻灯片5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5.1 政策工具概述 5.1.2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1.政策工具的内涵 政策工具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 我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 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幻灯片6

公共政策导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阐述了公共政策的概念,通过学习应该明确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理解公共物品、公共问题、公共权力、公共秩序这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了解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 【核心知识点】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如何从科学、专业和政策的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2011年简答)]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换言之,政策分析能够产生专业性建议,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描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3)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供公共政策质量。 2.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3. 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政治与政策——从政治的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吉利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概念) 它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最好的定义是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政治解释) 2)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a.18世纪,以亚当斯密(古典学派)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向人们传达的信息:利己动机是社会齿轮运转的润滑剂,放任主义是政府经济政策的最佳选择,经济领域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出于良好动机的干预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通向地狱的道路可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b.20世纪初,新古典学派从古典学派手中结果了自由主义的大旗,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他倡导自由竞争,认为市场竞争机制是客服经济危机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使社会各阶层获取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市场机制具有自发的调节功能,因而经济自由应是社会的必然选择,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起破坏作用。“均衡价格”是市场竞争机制的核心所在,它是在供求关系变化的基础上,经过买卖双发的反复协商得以实现的,均衡价格会使生产者拿到自己的最大利润,使消费者得到自己的最大满足,从而使社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c.1929年10月,世界范围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了,由“看不见的手”所创造的神话开始破灭,一股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潮悄然而起,1933年,罗斯福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凯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