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的布局与安装2017.

电气元件的布局与安装2017.
电气元件的布局与安装2017.

电气元件的布局与安装电气元件在安装前应对所选器件进行测量,确认元件完好可用。电气元件应进行合理布局后再进行安装。

1.元器件安装位置要求

拖动、执行、检测器件等应安装在Array生产机械的相应工作部位。控制电器、

保护电器等安装在电器箱(柜)内。控

制按钮、操作开关、经常调节的电位器、

指示灯、指示仪表等安装在控制台面板

上,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柜元器件安装外观图

2.元器件布局的一般原则

1)功能相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外形尺寸或重量相近的元件组合在一起,经常调节的元件组合在一起,经常更换的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强电与弱电要分开。有必要时,将弱电部分屏蔽起来。

3)体积大、重量重的元件安装在下面,发热量较大的元件安装在上面。

4)尽可能减少连线数量和长度,将接线关系密切的元件按顺序组合在一起。

5)电器板、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接线时,主电路与控制电路要分开,电源进线位于左下方。

6)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齐整,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元件的更换。

3.具体安装方法

1)布置好元件,紧贴每个元件底座或导轨画好水平基准线和垂直基准线,测出所需线槽的宽度和长度,并记下来。

2)按住元件,通过元件的安装孔用样冲在安装底板上冲个记号,或用记号

笔做个记号。(网孔板可直接固定)

3)取下元件,用合适的钻头在做好记号的底板打孔,并打好线槽和导轨的安装孔。

4)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匀称,紧固程度适当。在紧固熔断器、接触器等易碎元件时,应用手按住元件一边轻轻摇动,一边用旋具轮换旋紧对角线上的螺钉,

直到手摇不动后再适当旋紧些即可。

控制柜电气元器件布局总结20141105

控制柜元器件布局设计总结 2014 年11月5日主题控制柜电气元器件如何合理布局 目的:1、方便车间配线、美观工艺等; 2、方便客户现场操作、检修、更换器件等; 内容: 一、各元器件排布原则(以下的空间均为安装时上下线槽的间距) 1、小端子台(10A-30A)空间100-120mm,最小空间100mm 最后一排端子台需要离底部150mm以上,最小100mm,或改用斜撑支架安装,以防现场接线不便 2、中间继电器(2P、4P)空间120-140mm,最小空间110mm 3、小型断路器空间140-160mm,最小120mm;40A-63A一般需要空间160mm 4、士林、三菱、S7-200等小型PLC 空间160-180mm 5、S7-300、400等PLC 空间 180-200mm 6、接触器(40A以下)空间140-160mm;接触器(40-95A)空间180-200mm 接触器摆放时需要距离PLC间距50mm以上,以防接触器动作时对PLC产生干扰 7、有一排接触器其中有个别带热继的,可以选择热继独立安装底座把热继放在接触器同一排以节省空间,或者把热继放在下一排 8、塑壳断路器上下端分别距离上下线槽间距60-80mm,用到16mm2以上的电线需要预留空间80mm 9、开关电源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水平放置为佳,方便接线及散热 二、箱柜设计原则 1、小箱子的安装板最大宽度,箱体两边各扣除35mm 2、仿威图柜的安装板最大宽度,柜体两边各扣除54-60mm 3、焊接柜的安装板最大宽度,柜体两边各扣除60mm 4、线槽一般不贴边安装,距离安装板边缘5mm为宜,以免线槽深度大,安装板不能进箱 三、箱柜散热、风扇位置设计原则 1、普通小箱子用12038的风扇居多 2、普通立柜用17250的风扇居多 3、散热量大的机柜需要安装顶部轴流风扇抽风 4、关于金属网和防尘罩的选用原则为:金属网+过滤棉更利于散热,防尘罩更美观,需根据现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环境与布置图设计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环境与布置图设计 电气柜、操纵台(包括分线盒、走线槽、电缆夹等加工件)的设计以机械图为主,其总体 设计要求与应贯彻的有关标准与其他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此外,在设计电气柜、操纵 台时,应根据PLC对安装环境的要求进行,并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密封与隔离 当系统中使用高压设备、强干扰设备(如大功率晶闸管、高频感应加热器、高频焊接设备等)时,PLC原则上不应与以上设备安装在同一电气柜内。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通过高压防护、电磁屏蔽等措施,在电气柜内部进行隔离。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原则上应进行密封,并需要同时考虑到密封后的散热空间要求。电气 控制柜、操纵台的内部空间,不仅要保证电器元件的安装需要,同时还需要保证有足够的 散热面积,在工作环境较恶劣的场合,最好安装空调或热交换器,以帮助散热。 (2)安装空间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的安装高度、操纵高度、内部电器元件的绝缘间距、电气防护措施等 必须执行国际、国家以及行业的有关标准,并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设计首先应保证内部有足够的安装与维修空间,确保PLC与其他电器间的空间距离,保证安装部位通风良好。 (3)安装位置 PLC电气柜的安装,要尽量避免振动,对于必须安装在设备上的电气柜、操纵台,应选择远离设备振动源(如大功率电动机、液压站)的位置进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振动时,需采 取减振措施。 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设计 设备、电气控制柜、操纵台上的各电器元件的布置、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法,应在电器元 件的布置图上予以明确,其总体设计要求与应贯彻的有关标准与其他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相同。在设计布置、安装电器元件时,应参照PLC对安装环境的要求进行。电器元件的布置图应标明所有电器元件的具体安装位置、安装尺寸与安装要求,应能完整、清晰地反映系 统中全部电器元件的实际安装情况。图纸可以指导、规范现场生产与施工,并为今后系统 的安装、调试、维修提供帮助。 电气连接图设计 在设计电气接线图时,应参照PLC对电气连接的要求进行,并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接线图的要求 电气接线图要逐一标明设备上每一走线管、走线槽内的连接线(包括备用线)的数量、规格、长度,所采用的外部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金属软管型号、规格、长度等),需要的标 准件(如软管接头、管夹的数量、型号、规格等),连接件(如采用插头的型号、规格)等,以便指导施工。 电气接线图应能准确、完整、清晰地反映系统中全部电器元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应能正 确指导、规范现场生产与施工,为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提供帮助。 电气接线图不仅要与原理图相符,而且出各电器元件的实际连接位置与连接要求,如线号、线径、导线的颜色等。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气原理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q 符号位置的索引用图号、负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 q 图号是指当某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按功能多册装订时,每册的编号,一般用数字表示。 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不同图号的图纸上,而当每个图号仅有一页图纸时,索引代号中可省略“页号”及分隔符“·”。 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同一图号的图纸上,而该图号有几张图纸时,可省略“图号”和分隔符“/”q 当某一元件相关的各符号元素出现在只有一张图纸的不同图区时,索引代号只用“图区”表示。 q 如图2-1图区9中的KA常开触点下面的“8”即为最简单的索引代号。它指出了继电器KA的线圈位置在图区民 q 图2-1中接触器KM线圈及继电器KA线圈下方的文字是接触器KM和继电器KA相应触点的索引。 q 电气原理图中,接触器和继电器线圈与触点的从属关系使用右图表示。即在原理图中相应的线圈的下方,给出触点的图形符号,并在下面标

电气元件符号-常用电气图形符号

序号元件名称新符号旧符号 1 继电器K J 2 电流继电器 KA LJ 3 负序电流继电器KAN FLJ 4 零序电流继电器KAZ LLJ 5 电压继电器 KV YJ 6 正序电压继电器KVP ZYJ 7 负序电压继电器KVN FYJ 8 零序电压继电器KVZ LYJ 9 时间继电器 KT SJ 10 功率继电器KP GJ 11 差动继电器KD CJ 12 信号继电器KS XJ 13 信号冲击继电器 KAI XMJ 14 继电器 KC ZJ 15 热继电器 KR RJ 16 阻抗继电器KI ZKJ 17 温度继电器KTP WJ 18 瓦斯继电器KG WSJ 19 合闸继电器KCR或KON HJ 20 跳闸继电器KTR TJ

21 合闸继电器 KCP HWJ 22 跳闸继电器 KTP TWJ 23 电源监视继电器 KVS JJ 24 压力监视继电器 KVP YJJ 25 电压继电器 KVM YZJ 26 事故信号继电器 KCA SXJ 27 继电保护跳闸出口继电器 KOU BCJ 28 手动合闸继电器 KCRM SHJ 29 手动跳闸继电器 KTPM STJ 30 加速继电器KAC或KCL JSJ 31 复归继电器KPE FJ 32 闭锁继电器KLA或KCB BSJ 33 同期检查继电器 KSY TJJ 34 自动准同期装置 ASA ZZQ 35 自动重合闸装置 ARE ZCJ 36 自动励磁调节装置AVR或AAVR ZTL 37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AATS或RSAD BZT 38 按扭 SB AN 39 合闸按扭 SBC HA 40 跳闸按扭 SBT TA 41 复归按扭 SBre或SBR FA

一次元件布置原则与技巧

一次元件布置原则与技巧 一.一次元件布置确认内容 元件布置注意要点:满足元件自身性能和操作维护及接线方便。 布件人员接到技术图纸后应仔细阅读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深化理解设计思路。根据技术图纸、电装说明确定箱柜的安装方式、进出线方式、连接电缆截面。 1.根据材料表,原理图整体核对有无缺少元件,电气系统回路有无问题,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技术部设计人员,进行协商解决确认。 2.确定箱、柜的安装位置:是靠墙安装、还是离墙安装,是独立安装、还是并柜安装,是悬挂式、还是嵌入式,可以确定进出电缆连接的方式和空间及铜排的加工方式,柜间母线系统和导线有无联系,在靠墙安装时元器件都应具备单面拆装条件。 3.确定箱柜体进、出线方式和连接形式: ---进出线方式分为:上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下进下出。 ---进出线连接形式分为:母线连接和电缆连接。 ---确定进、出线方式和连接形式后,可以确定箱柜内上、下部的元件安装高度和预留用户接线空间。4.根据进、出线连接电缆截面确定是否需要加装过渡铜排和接线端子: ---技术图纸有标注进出线电缆截面的根据元器件接线端子形式确定空间,元件接线端子为卡笼式,电缆能直接压接,预留空间可以适当减少;元器件接线端子为螺钉式,一般用户采用DT电缆接线片连接。根据连接DT电缆接线片的宽度和电器元件接线点的接线能力确定是否需要做过渡铜排,以保证用户电缆在满足载流量的前提下连接方便可靠。 ---塑壳开关在连接电缆时需要制作过渡铜排的: ?西门子塑壳开关:3VL17同3VL27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95mm2(包括95mm2),3VL37连接电缆截面超过70 mm2(包括70 mm2),3VL47系列以上型号开关,都需要加装л接铜排。 ?施耐德塑壳开关:NS160、NS250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95mm2(包括95mm2),NS400系列以上型号开关,都需要加装л接铜排。 ? ABB塑壳开关:S1、S2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50mm2(包括50mm2),S3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70 mm2(包括70 mm2),S4系列以上开关,都需要做л接铜排。 ----微断开关进出线连接状况:

一次元件布置原则

一.一次元件布置确认内容 元件布置注意要点:满足元件自身性能和操作维护及接线方便。 布件人员接到技术图纸后应仔细阅读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深化理解设计思路。根据技术图纸、电装说明确定箱柜的安装方式、进出线方式、连接电缆截面。 1.根据材料表,原理图整体核对有无缺少元件,电气系统回路有无问题,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技术部设计人员,进行协商解决确认。 2.确定箱、柜的安装位置:是靠墙安装、还是离墙安装,是独立安装、还是并柜安装,是悬挂式、还是嵌入式,可以确定进出电缆连接的方式和空间及铜排的加工方式,柜间母线系统和导线有无联系,在靠墙安装时元器件都应具备单面拆装条件。 3.确定箱柜体进、出线方式和连接形式: ---进出线方式分为:上进上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下进下出。 ---进出线连接形式分为:母线连接和电缆连接。 ---确定进、出线方式和连接形式后,可以确定箱柜内上、下部的元件安装高度和预留用户接线空间。 4.根据进、出线连接电缆截面确定是否需要加装过渡铜排和接线端子: ---技术图纸有标注进出线电缆截面的根据元器件接线端子形式确定空间,元件接线端子为卡笼式,电缆能直接压接,预留空间可以适当减少;元器件接线端子为螺钉式,一般用户采用DT电缆接线片连接。根据连接DT电缆接线片的宽度和电器元件接线点的接线能力确定是否需要做过渡铜排,以保证用户电缆在满足载流量的前提下连接方便可靠。 ---塑壳开关在连接电缆时需要制作过渡铜排的: ?西门子塑壳开关:3VL17同3VL27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95mm2(包括95mm2),3VL37连接电缆截面超过70 mm2(包括70 mm2),3VL47系列以上型号开关,都需要加装л接铜排。 ?施耐德塑壳开关:NS160、NS250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95mm2(包括95mm2),NS400系列以上型号开关,都需要加装л接铜排。 ? ABB塑壳开关:S1、S2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50mm2(包括50mm2),S3系列开关连接电缆截面超过70 mm2(包括70 mm2),S4系列以上开关,都需要做л接铜排。 ----微断开关进出线连接状况: ?对于梅兰日兰C65系列微断开关进、出线截面单根超过35 mm2,西门子5SX2系列开关进、出线截面超过25 mm2,ABB公司S250、S260、S270、GS250系列开关进、出线电缆截面超过 25 mm2在以但又小于50 mm2(不包括50 mm2)电缆情况下采用配带IT接线片满足连接要求, 连接大于50 mm2电缆需要增加接线端子或过渡铜排满足连接。 ---图纸无标注电缆截面的根据开关容量在现行公司选线表中查找出相对应的YJV电缆截面,依据电缆选用的DT电缆接线片宽度和元器件接点确定是否加装л接铜排。 ---根据图纸确定连接主开关上口是否有分支过渡电缆连接,连接导线截面在6mm2及以下可以采用电缆直接连接,超过6mm2的电缆采用铜排过渡或接线端子过渡方式连接。 ---分支开关出线截面超过两根以上10mm2导线(包括两根)需要做过渡铜排。 ---星角启动回路连接电缆超过10mm2以上(包括10mm2)应将出线引到接线端子或出线过渡铜排上。 ---根据过渡铜排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支撑,一般长度不超过130mm的铜排可以不加固定点(如绝缘子)支撑。 二.元件布置考虑因素 根据电气原理图、元件布置图进行最终确定元器件的排布位置,考虑元器件自身因素等: 1.元器件的飞弧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须符合样本要求和工艺要求(在元器件的的飞弧距离内禁止安装元器件)。 2.手动操作元件的操作高度和操作空间具备符合操作方便,操作空间不防碍原则(断路器、刀熔开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doc

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文件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 文件编号 DTKJ/CX-0*** 版本号 A/0 编 制 何涛 审 核 批 准 2011-x-x 发布 2011-x-x 实施 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DTKJ

前言 本规范由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试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何涛 本规范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参考标准 CB*/Z8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 CB394-88冷压电线电缆接头 GB/T6988.3-1997电器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三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 GB/T6988.6-93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 GB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GB17196-199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GB17464-1998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GB4884-85绝缘导线的标记 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 GB7251.1-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实验成套设备 JB/T5876.3-91电器传动装置制图接线图和接线表 JB/T9660-1999行线槽 JB/T2436.1-199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一部分:0.5-0.6MM2导线用铜压接头JB/T2436.2-1994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二部分:10-300MM2导线用铜压接头JB/T5875-9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接线图和接线表的绘制方法 JB5877-91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 JB6525-92电器安装导轨 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及验收规范 GB4728电气图形用符号

电子元器件的布局

电子元器件的布局 6.1.1 元器件的布局原则 电子设备、组件中元器件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元器件布局应保证电性能指标的实现。 (2)元器件布局要有利于布线。 (3) 元器件布局要有利于结构安装。 (4)元器件布局应有利于散热和耐冲击振动。 6.1.2布局时的排列方法和要求 1. 元器件布局时排列方法和要求: ⑴按电路图顺序成直线排列是较好的排列方式 按电路图中各级电路的顺序,将各级电路排列成直线是常见也是较好的排列方式。 电路元器件成直线排列的优点是: ①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距离较远,减少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寄生反馈(寄生耦合); ②各级电路的地电流主要在本级范围内流动,减少了级 间的地电流窜扰; ③便于各级电路的屏蔽和隔离。 当电路受到安装空间限制,不能作直线布置时,可采用角尺形(L形)或两排平行布置。 ⑵注意各级电路、元器件、导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各级电路之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并根据元器件尺寸合理安排,要注意前一级输出与后一级输入的衔接,尽量将小型元器件直接跨接在电路之间,较重较大的元器件可以从电路中拉出来另行安装,并用导线连入电路。 具有磁场的铁芯器件、热敏元件,高压元件,应正确放置,最好远离其他元件,以免元器件之间产生干扰。 对高频电路为了减少分布参数的影响,相近元器件最好不要平行排列,其引线也不要平行,可互相交错排列(如一个直立,另一个卧倒)。 ⑶排列元器件时,应注意其接地方法和接地点 如果用金属底座安装元器件,最好在底下表面敷设几根粗铜线作地线,地线应热浸锡后焊在底座中央(注意每根粗铜线必须与底座焊牢)。要接地元器件接地时,应选取最短的路径就近焊在粗铜地线上。如果大型元器件安装在其他金属构件上,应单独敷设地线,不能利用金属构件做地线。 在金属底座和金属构件上安装元器件时,应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便装拆。 如采用印制电路板安装元器件,各接地元器件要就近布置在地线附近,可根据情况采用一点接地和就近接地。 ⑷在元器件布局时应满足电路元器件的特殊要求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docx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器安装布线图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全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符号位置的索引

项目4 电气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与识图电子教案

4.1 电气平面布置图的类别 4.1.1 电气平面图 电气平面图是用来表示电气设备、装置与线路平面布置的图纸,是进行电气安装的主要 依据。电气平面图以建筑平面图为依据,在图上绘出电气设备、装置及线路的安装位置、敷 设方法等,常用的电气平面图有变配电所平面图、室外供电线路平面图、动力平面图、照明 平面图、防雷平面图、接地平面图、弱电平面图等,如图4-2、图4-4所示。 。 图4-4动力平面图 图纸上的电气平面图与实际接线图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必须掌握识图与实际布线 知识,否则不能完成安装与放线工作,甚至还会浪费导线及费工费时。表4-2列出了常用的 电气平面图与实际接线图的对比。 表4-2电气平面图与实际接线图的对比 电气平面图实际接线图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 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 灯中加插座 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盏灯 分别在两地控制开关控制 一盏灯 在两地分别由一个开关控 制两盏灯 在三处控制同一盏灯 4.1.2 电气布置图 电气布置图是表现各种电气设备和器件的平面与空间的位置、安装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图纸,通常由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各种构件详图组成。一般来说,电气布置图是按三视图原理绘制的。电气元件布置图中绘出机械设备上所有电气设备和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是生产、机械、电气控制、设备制造、安装和维修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电气元件布置图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可集中绘制在一张图纸上,控制柜、操作台的电气元件布置图也可以分别绘出,如图4-3所示。 电气平面布置图也遵循简图规则,即图中所示的电气设备或器件并非真实的外形,而是反映该设备元器件占地情况的简单图形,如矩形、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平面图形。另外,图中表示设备连接情况的导线用单直线或双直线表示,提供的是走线方向、连接方式等信息,而非真实导线数,具体导线类型、规格、数量等信息一般在附近标注。 常用的电气平面布置图有变配电所电气平面图、室外供电平面图、照明平面图、弱电平面图等,图中除了提供设备安装位置、线路敷设方法的详细信息之外,还经常对所用导线型号、规格、数量、管径等施工数据进行标注。 4.2 AutoCAD阵列指令 在AutoCAD中,阵列指令是用来快速、准确地复制一个对象的命令工具,可以根据对行数、列数、中心点的设定来将这个物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摆放和排布。 1.使用阵列的方法 使用阵列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 (1)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阵列”按钮。

电气识图,电气图的常用符号

第二章电气识图 本章要点 ●电气图的分类 ●详细介绍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详细介绍电气原理图的识读。 本章难点 ●电气图的绘制特点。 ●电气原理图的识读。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动机和若干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组成,以便完成生产过程控制特定功能的系统。为了表达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同时也便于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而将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连接关系用一定的图样反映出来,在图样上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各电气元件,并用文字符号说明各电气元件,这样的图样叫做电气图。 第一节电气图的常用符号 电气图,也称电气控制系统图。图中必须根据国家标准,用统一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及画法,以便于设计人员的绘图与现场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的识读。在电气图中,代表电动机、各种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应按照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有关国家标准绘制。如 GB4728—85 《电气图常用图形符号》 GB6988—86 《电气制图》 GB7159—87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GB5094—85 《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 GB5226—85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规定从1990年1月1日起,电气图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必须符合最新国家标准。表2—1给出了部分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因为目前有些技术资料仍使用旧国标,所以表中给出了新、旧国标对照,以供参考。若需更详细的资料,请查阅最新国家标准。

表2—1 部分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的新旧对照表

一、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通常用于图样或其他文件,用以表示一个设备或概念的图形、标记或字符。图形符号含有符号要素、一般符号和限定符号。常用图形符号见表2—1。 1.符号要素 它是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简单图形,必须同其他图形结合才构成一个设备或概 念的完整符号。如接触器常开主触电的符号就由接触器触点功能符号和常开触点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控制电路基础 电气控制系统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这里重点介绍电气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目的是便于阅读和分析控制线路,应根据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清晰的原则,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器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一般由组合开关、主熔断器、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的热元件和电动机等组成。 辅助电路是控制线路中除主电路以外的电路,其流过的电流比较小和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其中控制电路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及辅助触点、热继电器触点、保护电器触点等组成。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置,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电气原理图中,当同一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线圈、触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器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加数字序号来区别。如两个接触器,可用KMI、KMZ文字符号区别。 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对于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时的状态画出,控制器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电气原理图中,应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各导线之间有电联系时,在导线交点处画实心圆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制,一般逆时针方向旋转90o,但文字符号不可倒置。 图面区域的划分 图纸上方的1、2、3…等数字是图区的编号,它是为了便于检索电气线路,方便阅读分析从而避免遗漏设置的。图区编号也可设置在图的下方。 图区编号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对应的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

最新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

精品系列文档 DTKJ 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文件 走线及电气部件布局规范 文件编号DTKJ/CX-0*** 版本号A/0 编制何涛 审核 批准 2011-x-x 发布 2011-x-x 实施 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精品系列文档 前言 本规范由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试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何涛 本规范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参考标准 CB*/Z89-88电线电缆冷压连接技术条件 CB394-88冷压电线电缆接头 GB/T6988.3-1997电器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三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 GB/T6988.6-93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 GB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GB17196-199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GB17464-1998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GB4884-85绝缘导线的标记 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 GB7251.1-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实验成套设备 JB/T5876.3-91电器传动装置制图接线图和接线表 JB/T9660-1999行线槽 JB/T2436.1-199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一部分:0.5-0.6MM2导线用铜压接头JB/T2436.2-1994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二部分:10-300MM2导线用铜压接头JB/T5875-9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接线图和接线表的绘制方法 JB5877-91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 JB6525-92电器安装导轨 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及验收规范 GB4728电气图形用符号

PCB板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PCB板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PCB板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PCB板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 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9. 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所有IC 元件单边对齐,有极性元件极性标示明确,同一印制板上极性标示不得多于两个方向出现两个方向时,两个方向互相垂直。 10、板面布线应疏密得当,当疏密差别太大时应以网状铜箔填充,网格大于8mil(或0.2mm)。

11、贴片焊盘上不能有通孔,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 12、贴片单边对齐,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 13、有极性的器件在以同一板上的极性标示方向尽量保持一致 元件布线规则 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 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模拟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 (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 3、正常过孔的焊盘不低于30mil,孔径不低于14Mil 4、双列直插:焊盘60mil,孔径40mil 1/4W电阻: 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62mil,孔径42mil 无极电容: 51*55mil(0805表贴);直插时焊盘50mil,孔径28mil 5、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