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七单元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考点22)

【明确中考要求】

【自主学习考点梳理】

在复习指导上建立知识体系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它的确立是由我国和初级阶段的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地位与作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3、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如何?

4、关注民生的原因:

5、解决民生的措施:

(1)根本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福利和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②意义:

(3)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

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6、列举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措施有哪些?

取消农业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建立健全城乡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就业再就业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廉租房建设等。

【合作交流考点分析】

重点分析考点中问题

要求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自身生活实际,与考点紧密联系起来分析。

命题点一防治腐败,严惩腐败

【热点聚焦】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1、会议时间:2013年11月9日---12日

2、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全会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4、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A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C、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文化体制改

加强社会事业改革

5、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的主要任务

设立两大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点)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内容和地位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十八大

新提法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两个“毫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

活力和创造力。

【考点链接】

【命题解读】

1、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

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什么

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道路》 孙店五中 李岩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听歌曲《越来越好》。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用邓小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4、生设疑,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学生针对刚才在自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2、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一题答案,并有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2)教师深度解读: 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富裕; 从范围看,是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 实现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十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

第十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点 1、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P122第一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什么?P122第一段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P124第一段)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P124第一段)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25第一段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的生活。 6、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23第二段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7、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P126第一段)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原则?P126第二、三段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27第二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0、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P127第一段 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 1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经济上的最终目标P128 12、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措施)详见知识梳理或笔记 我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13、为什么要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原因)P129第一段 为了坚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和改善民生?①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角度P100②国家性质的角度P113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P104。④科学发展观的角度:P105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③和④)⑥P129第三段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讲授新课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思考: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①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②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③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④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⑤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⑥投资分红;⑦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确立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制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稿

思想品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课题) 以下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共安排了4块内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本节课内容属于国情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包括三个框题,依次为: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上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启下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环。而本框在本课中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分配制度明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明确财富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和人才。因此,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理解和谐社会、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也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说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教版】2020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2.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步精练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1) 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基于国情,同时富裕实现不了,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上看,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从实现 (3) 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升,2015年我国实现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2200亿美元以上,在政府“走出去”战略下,拥有海外工程承包、水电开发及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中国水电集团将成为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和主要受益者。这表明( ) A B C D.我国已经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解析】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与理解。海外业务的扩展是因为我 的是B选项。 【答案】 B 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根本原则的是( ) A B.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C.广东省大力实施“9+2 D 【解析】 措,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1世纪初,我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知识点二:走共同富裕道路 3.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D.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穷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这说明( A ) A.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义乌快速发展是因为义乌人最聪明 C.义乌的发展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D.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 3.下列属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的有( A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环境就越恶化 A.①②B.③④

怎样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 同时应看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只能是“空中楼阁”。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实际、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应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 江苏省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11年全村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向国家缴税85亿元,年人均收入达8.5万元。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富民。缩小收入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这一目标会逐步成为现实,全体人民必将共沐公平正义阳光,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蒋巷村的共同富裕之路

他,额头布满皱纹,是岁月里不懈奋斗的印记;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个头不高,身躯瘦小,长年干重活压得腿略有些变形,但有大海一样的博大胸怀。他就是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远近闻名的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春日里,蒋巷村桃红柳绿,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 基地、生态园、蔬菜园、工业园以及村民新家园生机勃勃,一派兴旺景象。村民人人有工作,家家有股份,户户住别墅,蒋巷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很高。昔日的村庄,如今已成为人们游览的花园,国内外游客和学习取经、参观游览的人们络绎不绝。 常德盛书记一边给我们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 一边憧憬着蒋巷村更加美好的未来,说:“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比欧洲乡村还要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一个村党组织书记的心愿。 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等。常德盛说,他一生的追求就是 蒋巷村的共同富裕之路 本刊调研组 点评:在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曾经贫穷落后的蒋巷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共同富裕道路 ,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同志更是以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村民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任和爱戴。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蒋巷村的经验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

富民强村,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一个村党组织书记,凭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对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渴求,与村民长期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同甘共苦,完成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三次重大转型,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村党组织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信,成为引领全村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 1966年,常德盛当上大队长的时候,蒋巷村是有名的光棍村、贫困村。“插队青年,宁可到新疆,不愿到蒋巷。”村民蒋阿毛回忆说。面对蒋巷村民有朝一日能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常德盛坚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誓言,带着大家实施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肩挑背扛,硬是将千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多。低洼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蒋巷村从此再也不为吃不饱而发愁。直到今天,蒋巷村仍然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村之一。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苏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时常德盛已不满足于“农业样板村”的现状,决心抓住大好机遇发展工业。常德盛起早摸黑,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支塘镇人大主席徐永明回忆说,那时候去南京做生意,他凌晨2点就起来了,为的就是在别人8点上班前赶到,能找到办事的人。靠着热忱和诚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常德盛把常盛集团一步步“拉扯大”,如今,蒋巷村的企业稳步发展,吸纳了全村80%的青壮劳动力,每年还主动上交给村集体600万元,这些钱大部分都用于村民的福利,成为村民致富的经济保障。 蒋巷村民的米袋子、钱袋子鼓起来后,常德盛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旺家”的新思路。借助沙家浜红色旅游的辐射效应,蒋巷村近年来积极开发“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达10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动共赢。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蒋巷村的净资产有1.8亿,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800万。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适合什么就干什么。“常德盛为每个村民都想好了出路。一方面常盛集团为村民提供了就业了机会,另一方面村里积极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人走创业路,一批农田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和个体户随之成长起来,走上了致富路。”支塘镇党委书记丁琪介绍说。除此之外,蒋巷村民还有可观的保障性收入:男年满58岁、女55岁,每月都可领取400至1000元养老金;身患重病者,每月补贴400元;全村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大专生年补助1500元,本科生2000元,研究生5000元;今年,村里股份分红还将提高到每人7000元。 蒋巷村人人有事做,户户有盈余,少有所学,老有所养,但不吃“大锅饭”。对于懂经营、有能力、会发展的,支持他们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先富、更富。对于能力一般,或家庭困难,或老弱病残,实行劳务内包的形式,村集体安排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使其基本生活有保障。村党委副书记陈建中的话道出了蒋巷村共同富裕的经验:“蒋巷村人人有工作,家家有股份,户户住别墅,但不是搞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大家的干劲儿更高了。” 二、村里的事,听村民的,民主管理实现集体当家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经济社会生活的开放,使村民有了表达意见的冲动。眼界的扩大,使村民有了参与管理的能力。自觉地让村民参与民主管理,这是蒋巷村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蒋巷村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相反,村党委善于调动每一个村民参与管理,用集体的智慧谋划村里的发展。每年雷打不动的村民代表大会、每家每户的村民笔记本,都成为村民提意见、村“两委”制定规划

《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 《走共同富裕道路》 孙店五中 李岩

2.1《走共同富裕道路》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听歌曲《越来越好》。这首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此时用邓小平语录,引出共同富裕的课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知道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能够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意义 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设疑自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4、生设疑,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2) 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3)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请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教材40页知识,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学生针对刚才在自探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 2、由学生口头展示第一题答案,并有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出示答案 (1)共同富裕的内涵: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2)教师深度解读: 从内容看,它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富裕; 从范围看,是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普遍富裕; 实现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学 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编写人:赵淑萍审稿人:同轨教师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2、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预习导学】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2、 3、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_____。在分配中,既要提倡______又要落 实;既要反对_______又要防止_________。 5、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6、个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探究】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活动一】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析: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曾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①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活动二】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指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到底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到底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共同富裕 形势与政策

走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 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①基尼系数反应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基尼系数的高低与国际认可的等级线进行比较,可以观测出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状况。 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收入比较平均 0.3-0.4 收入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中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4],2010年为0.481。。和其他国家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主要是城乡差距过大),而且产生了所谓“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马太效应。 ②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差距逐渐拉大。 2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但这个结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如果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③地区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 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 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尤其是近年来 东西部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

复习教案:第4单元情系祖国 主备教师:蔡守立总第 10 课时 复习内容: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课标解读: (三)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二、网络构建: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走进经济生活 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原因 国有经济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纵观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地位 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体现 了解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分配制度:具体内容;实行原因;重要意义 谈谈家庭收入按劳分配原则:含义与因素 其它分配方式:本质与形式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富民政策的制度因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感受富民政策 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部分先富 产生收入悬殊、先富后负的差别的原因 手拉手献爱心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主要原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的内容 共享经济关注社会保障 繁荣成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心系西部发展 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具体要求 三、经典回眸: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 1、(06苏州)我国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 ) A、它们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B、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 D、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06遵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宏观调控的管理机制 C、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6长春)现阶段,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 )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资分配 [二]、体验探究关注生活 材料链接:(06泰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亿万农民和广大农村大地 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 二十字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十一 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 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请你探究: (1)“三农”指的是什么?(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中央为什么要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3)结合材料一:请你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中的“乡风文明”提几条好的建议。 (至少两条)(2分) 附录答案:(1)农业、农村和农民。 (2)①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②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分)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即可得1分),答具体方面也可以:加强农村的文化设 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开展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四、拓展训练: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6分) 1、(06株洲)在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 ( ) A、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B、由我国的人口状况决定的 C、由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决定的 D、由按劳分配原则决定的 2、(06绍兴)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 速,尤其是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民营经济近年来实力不断增强,以拥有全国500强民营企 业41家,全省100强中占了37家,由此带来了全市经济的起飞。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A、民营经济已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应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应毫不动摇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自由发展 3、(04黑龙江)2004年1—4月份,黑龙江省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合计 5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达457.4亿元。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在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长远意义,同时,对理解和谐社会、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也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 2、水平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促动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理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同时,懂得走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而做到这些,就要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历炼,在生活中成长。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四个尊重”的内容本身就是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必须了解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水平,形成觉悟的基础。 2、(难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共同富裕的过程和内容”,这两个知识教学点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理解有难度,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当前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我将其定为难点。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国策有不同水准、不同侧面的了解。但这种理解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学生正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但对我国的分配制度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理解不清楚,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动力和精神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很有必要对学生实行这方面的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强理解性。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⒈事实引入法。

乡村振兴战略知识要点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知识梳理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 2、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3、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 4、城乡之间基础服务设施差距大,乡村落后于城市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1、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2、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3、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4、是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5、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政治保障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出发点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根本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是目标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方向 6、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是基础 五、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难点 1、农民增收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短板 2、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薄弱环节 3、农业生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绿色发展任务艰巨 4、各类人才短缺,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关键 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 5、传承农耕文明,走文化兴盛之路 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七、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1、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 八、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之处 1、内容不同:新农村发展理念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为产业兴旺、共同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 2、时间不同:新农村提出时间为 2005年10.18-10.11 十六届五中全会 乡村振兴战略时间为:2017年10月18日-10.24 党的十九

农村共同富裕之路

农村共同富裕之路 学院:理学院 班级:11级电科四班 姓名:于冬冬

农村共同富裕之路 摘要: 【分类】【经济】>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经济> 地方农业经济 【关键词】河南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共同富裕模式 【出处】《经济经纬》 【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如何化解拆迁征地难,如何拉近农村里贫富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和谐,都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 “三农”问题是时下的一个难题。 此次为研究农村共同富裕之路,以河南省刘庄,南街,竹林共同富裕模式为调研主题。 刘庄、南暂、竹林的制度特征体现于“基车经验”的各个方面。若进一步高度概括可借用南舒村总结的内方外圆四字。它既是读懂南街经营管理奥妙的总纲目.亦是把握荆庄、竹林经营管理翻度的关键词。南衡人对这三个典型的了解,“内方外圆”的内滔至少有以下几点: 从两个文明的角度讲.它是精神文明和钧质文明的结合。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加强思想文

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索养。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讲,它是社会主义崩虞和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结合。既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活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讲,它是市场营销观念和传境管理方式的结合。经营上非常注重与市场经挤接。采购原材料、推销商品、广告公关荨方面敢于采取乡镇企业通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内部管理上.叉始终坚持计量管理的传统.人、物高度集权统一调配。 从改革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看,“内方主要体现毛泽东时期的主导思想、时代精神和管理教育方式方法:“外圆则主要适应邓小平时期改革开放的特色,故而有人认为这是结合了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优点的制度创新。有人称南街为:“毛邓村”。就目的与手段而言,它把“方”视作目的和原则, 将“圆”视作手段和繁略。始终要坚持的就是集体所有和共同富裕。 至于“内方外圆”到什么程度,最具代表性的南街村党委书记王洪彬如是说:“咱们把当年的日本人脚到南箭了。短短三年就与日本合资了三十企业。为了使他们工作好,生活好,娱乐好,给他们建了个小别墅,设了小酒吧,小歌舞厅,买了高档麻将,班子成员轮漉陪他们打,有时还专门辅给他,南街村提出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用政治来管理企业,每天早晚都可以听到16只高音喇叭播放“大海航行雉舵手”等革命歌曲。 “内方外圆”既是对划庄、南街、竹林制度特征的概括,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七单元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考点22) 【明确中考要求】 【自主学习考点梳理】 在复习指导上建立知识体系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它的确立是由我国和初级阶段的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地位与作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3、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如何? 4、关注民生的原因: 5、解决民生的措施: (1)根本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福利和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②意义: (3)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 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6、列举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措施有哪些? 取消农业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建立健全城乡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安排就业再就业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廉租房建设等。 【合作交流考点分析】 重点分析考点中问题 要求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自身生活实际,与考点紧密联系起来分析。 命题点一防治腐败,严惩腐败 【热点聚焦】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1、会议时间:2013年11月9日---12日 2、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全会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4、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A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C、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走共同富裕之路综合创新测试卷及答案

第10课综合创新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国有经济为主导,集体经济为补充 ()2.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①②③④ D.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实施“联结南北、启动东西”的战略格局,目的是为了实现 A同步富裕 B.共同富裕 C依法治国 D.对外开放 ()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这将 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B、走向共同富裕 C.不再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小陈在某国有控股公司工作,每月领取一份工资。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决定他的收入的分配方式有①按劳分配②按需分配③平均分配④按生产要素分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面漫画说明( 咱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 ) A、我国已实现了共同富裕 B、我国已消除了城乡差距 C、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D.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8.2006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1.1亿多人。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个体经济的作用是 A 有利于人们的就业 B.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增加国家公共财产 D.增强人们对自己所有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9.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是由党的领导决定的②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④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A、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B.国有经济增强经济活力 C、国有经济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D.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11.《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制度,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 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 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我们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①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地位同样重要②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