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基础训练

初二物理基础训练
初二物理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

1、你要听到自己的回声, 应对距离你至少________米的障碍物发声.

2、月球上听不到彼此的说话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电话”能听到对方传来的说话声,表明___________也能传声.

4、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_____(填“快”、“慢”).

5、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_________能够传声.

6、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___________也停止.

7、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8、振幅越大,响度______.

9、正常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赫兹.

10、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应控制噪声不得超过____分贝.

1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除了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还可以在____减弱.

12、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______、______中传播。

13、用纸片刮动梳齿,纸片就振动,发出声音.很快刮动梳齿比慢慢刮动梳

齿,纸片振动得______,快刮时,纸片发出的音调_____.

14、频率越大,音调______.

1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

16、物体的________叫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7、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8、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

19、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0、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拿到0℃的房间里,冰块________继续熔化(选填“能”或“不能”)

21、化雪时天气格外寒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冰和0℃的水放在一起,外界环境温度是0℃,经过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________(填“不变”、“变多”或“变少”)

23、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5、晒湿衣服时,若要衣服干得快,常把衣服晒在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了________,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26、同样湿的衣服挂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这表明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__得越快.

27、夏天游泳,从水中上岸后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冷得打颤,这是由于________的原因.

28、用扫帚把水泥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29、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低.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如图所法,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0、液体汽化有_________和沸腾两种方式.

31、夏天,冰棍周围出现“白气”,这是________现象.

3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3、冬天的早晨,我们常常看到霜,这是空气中的________直接凝华而成的.

34、寒冷的冬季,室内玻璃上结一层冰花是________现象.

35、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会变细,这属于________ 现象。

36、冬天冻冰的衣服放在室外-5℃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 ________ 现象.

37、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体温计比较灵敏,它能准确到________.

38、用体温表测得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6℃和38℃.复测时实习护士另用两个没有甩过的体温表(读数均为37℃)去测量,则复测时两个体温表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9、水银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_ ,它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

40、摄氏温度中是把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把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

4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

4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它把________规定为摄氏温标零度.

43、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

44、冰变成水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45、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

46、冬季,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__现象.夏天,湿衣服变干是属于___现象.

47、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____;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______.

48、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_.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_.

49、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气压增大,沸点_________.

50、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不同于蒸发的主要特点有两条:第一是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

51、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

52、气体液化可以采用________温度,或________体积的方法。

53、花草上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因________而液化形成的.

54、江面上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________时发生的液化现象,而液化石油气则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

55、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量.

56、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过程;放出热量的过程是________过程.

57、电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小,这是钨的__,玻璃泡内蒙了一层深色的物质,这是钨的_____.

58、太阳、月亮、电灯、反光的镜子,其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

59、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________传播的结果.

60、用枪射击,当标尺、准星和目标这“三点一线”时,就能击中目标,这是利用了_______的性质.

61、地球距太阳约1.5×千米,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__________秒.

62、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63、光在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64、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20°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度.

65、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成直角, 入射角应为________度.

66、反射角为0°,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等于________度.

67、一束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 要使反射角是45度, 入射角应是________度.

68、一条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那么反射角将逐渐变

________.

69、物体在平面镜前1米, 像距离镜面_______

米.

70、物体在平面镜前1米, 若物向镜前移近0.5米, 像与物距离______米.

71、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 当人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镜面, 经1.5秒后, 人与他在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

72、有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7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千米/秒,合________米/秒.

74、“光年”是________单位.1光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5、“树在水池中的倒影”是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阳光下的树影”则是由于光的

________形成的.

76、平面镜能成________像,它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78.色光的三原:_______________ ;色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

79、某人立于一平面镜前, 镜里的像离他本人4米远, 此人一定立于镜前________米处.

80、由于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要________.

81、人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比实际的浅,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82、光线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

83、把发光点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发光点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________射出.

84、在游泳池里游泳的人,从水面下看到墙上挂的时钟位置比它实际位置要________些(填高或低)

85、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

86、早晨看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造成的。

8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8、光源发出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9、由于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________弯折.

90、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

91.在光的反射规律中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92、当一条光线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总是________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93、从凸透镜成像实验可知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物距是 u ,像距是 v )

94、现有一凸透镜焦距为 f ,那么要使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物体到透镜中心距离应该________.

95、使用放大镜时,必须将物体放在________以内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96、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97、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用幻灯机应把画片倒插在________二倍焦距的地方.

98、一束光线以3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折射角与入射角相比,较小的角是________.

99、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

100、当光线从水中斜向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于).

10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__法线.(填“靠近”

或“远离”)传播速度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103、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_作用,光通过它时遵守________规律.

10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105、经过光的反射,总能成缩小、正立虚像的镜子是________;经过光的折射,能够成放大、正立虚像的镜子是________.

106、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当物距等于________倍焦距时,像与物等大,当物体位于________时,不能成像.

107、用凸透镜观察细小物体,物体应放在________位置,原因是________.

108、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这时光屏应在________之间移动,在屏上才能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09、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根据观察,可以用光屏接收,并用眼睛看到的像是________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是________像。

110、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________像;通过近视眼镜看到是________像.

111、公路丁字路口处安装的是____镜,医生检查耳道时,常戴一个____镜.

112、太阳炉和太阳灶是利用________镜能把太阳光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13、有色的不透明体________与它颜色相同的光;________其它颜色的光.

11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________10cm(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15、“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________反射造成的.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________.

116、某同学作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架上.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________;(2)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

117、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二倍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利用这个现象可以制成________.(选填“幻灯机”、“照相机”或“放大镜”)

118、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10cm.(填“大于”、“小于”、“等于”)

119、使用幻灯机时,要增大银幕上的画面,幻灯机应________银幕,同时镜头应________幻灯片.

120、老年人用放大镜看书,必须把书放在透镜的________位置,才能观察到________像.121、放大镜实际是一个______.用它来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它的________.

12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现在把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25厘米处,那么在透镜的另一侧就可以看到________立(选填“正”、“倒”)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___像.(选填“实”、“虚”)

123、放幻灯时,要想让屏幕上的影像更大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屏幕(选填移近或远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调

124、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带不带电荷,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由于________而张开.

125、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去靠近一个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球时,两者将相互_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126、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由于________电子也带上了正电.

127、A、B、C三个带电体,如果A排斥B,B吸引C,且A带正电,则C带__电.

128、A、B、C、D四个带电体.如果A吸引B,A推斥C,C吸引D,已知B有多余的电子,则D带________电.

129、两个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带正电,用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两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在金属棒上形成瞬时电流,则电流方向是由________.

130、使用电源时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________连接起来,这样会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13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________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132、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互相推斥,________互相吸引.

13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________电荷,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

134、由物质的原子结构分析摩擦起电的原因可知,玻璃棒跟绸子摩擦,玻璃棒因________而带正电,绸子因________而带等量负电.

135、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荷,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的_____转移到丝绸上去了.136、原子的中心是由带________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核的周围是高速运动的带________的电子.

137、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___库仑;________个电子带的电量为1库仑.

138、给蓄电池充电,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

139、干电池向外供电时,它具有的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40、要在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使用电源时绝对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那样电流________会损坏电源。

142、在①金属,②陶瓷,③空气,④大地,⑤橡胶,⑥油,⑦人体,⑧电解液中,属于导体的有________,其它属于________.

143、马路上各路灯之间连接的方式是________联,教室里各日光灯之间是________联的.145、从电路的工作状况来看,在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路不能工作,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也都________工作;而并联电路的一条分支电路或一个用电器发生断路,________其他用电器正常工作.

146、图中L1和L2串联的是________,并联的是________.

147、如图所示,电路、是________联,与是________联.

148、使用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并且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_.

149、在一个“0~0.6”“0~3”的双量程电流表中,在用0~0.6安量程时,指针在0~3安量程的读数为2.5安处,那么实际电流是________安.

150、0.5安=________毫安=________微安.

151、如图电流表示数分别是,三者大小关系是________.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在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度大;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8、白光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叫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形成的;透明体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三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远视眼镜,照相机、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凹透镜始终成立、缩小的虚像;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的距离。 4、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凸透镜折射后过,凹透镜折射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凹透镜延长线过焦点的光折射后于主光轴。 、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由于晶状体太,像在视网膜面,需戴透镜。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基础知识练习题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基 础知识练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选择(每道3分,可能有多个选 项) 1.下列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 存在 B.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不平衡 D.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2.站在地面上静止的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 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 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 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 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下列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 强的实例是() A.盲道上的凸点 B.大 货车有很多车轮 C.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D.磨刀使刀 刃锋利 4.重力大约为1N的砝码是() 5.匀速行驶的小车内用绳子悬挂的小球 的正确状态是() A.向前摆 B.向后摆 C.自然下垂 D.无法判断 6.力F3是力F1和F2两个力的合力, 那么() A.F3可能大于F1、F2 B.F3可能大于F1,小于F2 C.F3可能小于F1、F2 D.F3可能等于F1、F2 7.下列应用到连通器原理的是() A.微小压强器 B.船闸 C.锅炉于水位计 D.医用针筒

8.重力150N、体积立方米的物体漂浮 在水面上(g=10N/kg)所受浮力大小为() A.0N B.150N C.5000N D.500N 9.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放在桌面 上,用刀竖直切下一半,剩余的部分 对桌面的压强与压力分别是()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强不变,压力是之前的1/2 C.压力不变,压强是之前的1/2 D.压强、压力都是之前的1/2 10.如图所示,桌面光滑,物块在木板上 匀速滑动,木块重力G=30N,拉力 F=10N,求绳子的拉力() A.30N B.10N C.20N D.无法确定二、作图(每个5分) (1)重5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 在10N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做出物体的图示。 (2)做出下列各图的示意图。三、填空(每空1分) 1.F1方程式赛车底盘很低是为了_______,使车身稳定。赛车 尾翼通常都是上平下凸,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车身稳定。 2.钳子夹东西的地方通常会有纹路,这是通过______来增加 摩擦力。夹东西时越用力夹得越 稳,这是通过______来增加摩擦 力。 3.破窗锤的锤头很尖是通过______增加压强。破窗时用力捶 会更容易碎是通过______增加压 强。

初一、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点

初二、初三物理基本知识分类汇编 1、物理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牛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色散实验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焦耳焦耳定律功能 关系 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欧姆欧姆定律I=U/R 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贝尔发明电话 沈括发现磁偏角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的猜想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 存在 赫兹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 托勒玫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墨翟(子)发现小孔成像安培提出安培定则 多普勒发现多普勒效 应 莫尔斯发明电报和莫尔斯码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现 象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伏特发明伏打电池奥托?格里克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 帕斯卡发现液体压强 规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2、常用物理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研究方法内容实例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 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 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 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 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 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 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 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 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

的问题的研究方法。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 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 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 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 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 的物理模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 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 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研究连通器 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 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 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 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 物理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 法。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 到力的作用。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奥斯 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 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温度计把温度的测 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 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 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 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 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 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 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 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 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 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浮力;合力。串 联电路总电阻。 类比法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 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 的东西。 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 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 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 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 质。 研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比较法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 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 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属性。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 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太阳光的色散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 一、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作图: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应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行探究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焦度(Φ):Φ=1/f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测量工 具应用 实验室:天平(放、调、调、称、收) 生产生活: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 一、质量 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记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 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⑤收: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刻线处。 天平使用时注意:①左盘放物体,右盘砝码; ②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里加砝码; ③加砝码时先增大的;减砝码时先减小的; ④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侧为准(读示数小的那一侧)。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 3、密度的单位: 1g /cm 3=1×103Kg /m 3. 4、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 (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V m 2、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 用公式ρ=V m 求出密度 3、量筒的使用: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保持相平. 4、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 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则固体和 体积为V= V 2- V 1); ④:根据ρ=V m 算出固体的密度(ρ固=12V V m -)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第七章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注意: 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2.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 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缩短量)成正 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其中 g=10N/kg。 ★4.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二力平衡: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最新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第1节力P2 ⒈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F—牛顿(牛)—N 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带箭头的线段】 第2节弹力P6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③调零④轻拉 3.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第3节重力P9 1.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2.公式:G=mg m=G/g g=9.8N/kg——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重心——①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力。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P16 1.阻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木板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阻力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不同接触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地匀速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5.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6.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形状、物体是否受力等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惯性实例:①汽车突然刹车,起步②热气球与地球相对静止一起运动; 8.利用惯性:跳远助跑,锤头变松撞击锤柄,撤去力后物体还能继续运动,拍打窗帘,抛铅球,洗衣机甩干衣服,鸭子抖动翅膀去水; 9.防范惯性:安全带,安全气囊; 第2节二力平衡P20 1.二力平衡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两个力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同物】———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二力平衡,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4.★属于一对平衡力(一个物体上):①重力和支持力②拉力和摩擦力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3节摩擦力P23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B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产生与“接触面上”,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题中若出现“光滑”二字,则此题中无“摩擦力” 4.【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拉力”即为摩擦力大小) ③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④分析比较XX两组实验,可得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⑤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 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 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要点背诵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背诵要点 序言:只有记住了知识点,才能更好的应用知识点,而最有效最快捷的记 忆方法就是背诵知识点。背诵要求:英文符号按英文读,数学符号按数学读 法读,希腊字母按希腊字母的读法读(如Ω、℃、λ、ρ、η)。 一、 声学部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的传播需 要物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 声速是340m/s 。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速 度(v )=) 时间()路程(t s 速度的常用单位是:km/h m/s 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 就听到了声音。 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 不同,它使双耳能准确判定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 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 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 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 音叫次声波。 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 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 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噪声 的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 5、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二、 光学部分 1、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日食、月食、小孔成 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是 3.0×108 m/s 。 光年是指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记:三 线共面,两线分恻,两角相等。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 线与法线 第1页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 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 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