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1.1声现象

红、 橙、黄、绿、蓝、 靛、紫 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同一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

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直线传播

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薄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 像距(V )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fv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初二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靠 介质 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声音的传播:声音 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

1 1

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二 1 S 占二 1 vt 总

2 j 2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

的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跟发声体的

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音色、音调、响度。

(1) ,它与发声体

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

5.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30dB-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 超过_9乞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2.1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 6.

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8

3x 10 m/s o

3X io * 8 * 10 m/s ,而在空气

7. 法

升华

甲溯嬴谭态*化(ft 勒代念

&熔化: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熔化。要 9.

固。要

吸热。

凝固:物质从 液 态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凝 放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 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戲固点。同一晶体的 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 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熔点

1.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上图中AD 是晶体 熔化 曲线图,晶体在AB 段处于固态,在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

变,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 度 不变,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FG 处于 固 态。 1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

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 蒸发 和沸腾。都要 吸 热。

1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

任何 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沸点)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

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3.1温度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 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C ):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 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_C 。

4. 常见的温度计有⑴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⑶寒暑表。

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C 至42 C,每一小格是

01 温度规定为

6.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7.

To

温度计使用: 浸没被测

(3)待温度计示数 无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

凹面 相平。

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K

(非晶体熔化和线图曲线

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 ” 接线柱入,从“一”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量程;

全电压是: 不咼于36伏;⑤工业电压 380伏。 4.2电阻欧姆定律 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 的 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那么电阻就越 丄)

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 Q )、千欧(K Q )。

4. 1电路电流电压 1?电源:能提供

电能 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

集 负电荷。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 正极 流向 负极。

2.

能。如干电池是把 化学能转化为 __ 能转化为电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

电 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 电源、 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正申荷,负极聚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 电能。发电机则由

机械

5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 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接通 的电路叫通路;⑵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 把导线接在 电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 电路图。

7?串联:把用电器 顺次 ____________ 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 有电流通过) &并联:把用电器 并列 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

电流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安培

:常用单位

是:毫安(mA)微安(小)。1安培=103毫安=_io!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 风扇、冰箱、 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 冰箱,电流最小的是 半导体收音机。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 到电源的两极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

串 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

“ + ”接线柱入,从“一”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量程;在

应采用 试触 的方法选择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

11.

示的电流值是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12.

0.1安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 0.6安,每小格表

0.02安;②0?2安,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

13 ?电压U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伏特: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并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 15.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16.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伏;②

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②0? 15伏,

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④安

1兆欧=.10 1千欧;1千欧=过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 )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

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

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5.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

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盐的水溶液。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

炽状态的玻璃是导体。

7.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_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9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 许通

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 正确使用:A 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 ;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 阻值 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的变阻器。 10.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当电阻

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

13.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时,电阻不变。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

)(R=U/I )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I=U/R )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U =IR )

14.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 R i ,艮串联)

① 电流:1=1 I =L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 U=U+L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① 电阻:_R=R+?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

R 总=nR

② 分压作用:U1 : U2 = R : Rg_:③比例关系:电流:I 1 : X 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 Rz 并联) ① 电流:上Li+L?—(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 上U i =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1/R=1/R i +1/R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5.1电功电功率电热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J _。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超

导体,超导体 没有(有、没有)电阻

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50Q 2A ”表示的意义是: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50Q ,允

阻成反比 11 ?公式:

I = U/R

-U =\R;R = U )

式中单位:I T 安培:U T 伏特;R T 欧姆

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

则有R 总=R/n :④分流作用:

丄:_2=fi 2迟丄一;

比例关系:电压:U : U 2=

1 : 1

15.

伏安法测电阻: ⑴测量原理: R=U/I 。⑵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1. 电功(W : ____________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2.

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

=3.6 X 106焦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中物理功和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能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有能量,如果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了,就说这个物体对外界做了功,即作用的力有了成效。 1功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并且同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显示了力的成效(即使物体的能量发生了转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2 功的计算:W=FS ※其中F可以是重力G、拉力F拉、推力F推、摩擦力F f、浮力F浮… ※其中S是物体在对应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例一重100N的物体被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前进了3m,在竖直方向下降了4m,则此过程中重力做功多少J?推力做功多少?(400J 无法确定) 3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 (一)相关概念: 有用功 实际生活中,使用杠杆、滑轮、斜面、起重机、水泵等机械做功时, 有一部分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所必须做的功,我们称其为有用功 常见的有用功有:1、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W有=Gh 2、使物体前移时,克服物体与地面的摩擦所做的功W有=F f L 额外功 有一部分是人们不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我们称其为额外功。 常见的额外功有: 1、克服机械自重所做的功;W额=G动h 2、克服机械自身摩擦所做的功。斜面上W额=fs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常见的总功有:使用杠杆时动力所做的功。 使用滑轮、斜面时拉力所做的功。W总=Fs 使用起重机、水泵时电动机所做的功。W总=Pt 人直接作用时,人的拉力及克服人重力所做的功。 2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做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说明:1、η为没有单位的物理量 2、η为小于1的数 3、η是描述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使用机械时效率越高越好。 不使用任何机械时做功的效率为100o/o 理想机械的效率也为1,有用功等于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 竖直方向η=Gh/Fs 水平方向η= F f l/Fs 5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η=G物/nF动滑轮重、机械自身摩擦、物重 η=G物/(G物+G动)(不考虑机械自身摩擦) 斜面:斜面的粗糙程度、倾斜程度η=Gh/Fs 杠杆:杠杆自重、摩擦、物重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方法一减小额外功: 改善结构,更合理、更轻巧;(即减轻自重) 经常保养,加润滑油。(即减小自身摩擦) 方法二增加有用功 尽量提拉最多的物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kg/dm3)单位换算关系是:1 g/cm3=103 kg/m3 1 g/cm3=1 kg/dm3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m3 =1.0g/cm 3 其物理意义:1米3水的质量为103千克。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答: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是定值(但温度、物态、压强等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变化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比。13、密度有哪些应用?答:(1)ρ=m/V测量和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2)m=ρV计算质量(3)V= m/ρ计算体积。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读数?答:量筒(量杯)用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测量前应观察(1)分度值(2)最大测量值。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视时读数值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15、量筒(量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1、能使固体全部浸没,2、放入固体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的水V1;(2)用细线系住固体沿量筒壁轻轻下落到量筒底部,读数为V2;(3)则固体的体积为V固= V2- V1。上述方法为排水法。若固体溶于水则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用针压法或捆绑法。16、体积、面积、长度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有哪些?答:体积物理量符号:V,国际单位:米3(m3)。体积其它单位及换算关系为:1 m3=103 dm3,1 dm3=103 cm3,1 m3=106 cm3 1 dm3=1升(L),1 L=103毫升(mL), 1 cm3=1 mL 面积的物理量符号:S,国际单位:米2(m2)。其它单位及换算:1 m2=102 dm2, 1

初一、初二物理基础知识点

初二、初三物理基本知识分类汇编 1、物理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牛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色散实验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焦耳焦耳定律功能 关系 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欧姆欧姆定律I=U/R 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贝尔发明电话 沈括发现磁偏角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的猜想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 存在 赫兹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 托勒玫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墨翟(子)发现小孔成像安培提出安培定则 多普勒发现多普勒效 应 莫尔斯发明电报和莫尔斯码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现 象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伏特发明伏打电池奥托?格里克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 帕斯卡发现液体压强 规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2、常用物理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研究方法内容实例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 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 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 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 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 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 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 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 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

的问题的研究方法。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 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 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 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 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 的物理模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 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 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研究连通器 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 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 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 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 物理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 法。 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 到力的作用。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奥斯 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 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温度计把温度的测 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 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 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 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 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 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 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 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 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 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浮力;合力。串 联电路总电阻。 类比法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 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 的东西。 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 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 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 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 质。 研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比较法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 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 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属性。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 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

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电功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焦,J)。电功的常 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kW·h=3.6×106J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能的过程。 3.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电功率与通电时 间的乘积,还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的计算公式为:UIt Pt = W= 4.电能表: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 下图是一种电能表的表盘。 ●表盘上的数字表示已经消耗的电能,单位是千瓦 时,该数的前四位是整数,第五位是小数部分,即1234.5kW·h。 ●“220V”表示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 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 “50Hz ”表示这个电能表在50Hz 的交流电中使用; ● “600revs/kW ·h ”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表盘转过600转。 ● 根据转盘转数计算电能或根据电能计算转盘转数时,可以列比例式: 列出的比例式类似于 h 600revs/kW h 1kW 电表转数消耗电耗??= ● 用电能表月底的读数减去月初的读数,就表示这个 月所消耗的电能。 第二节 电功率 1. 电功率: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 电功率符号是P ,单位是瓦特(瓦,W ),常用单位为千瓦(kW )。 ● 1kW =103W 2. 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3. 电功率的定义式:t W P = 第一种单位:P ——电功率——瓦特(W );W ——电功——焦耳(J );t ——通电时间——秒(s )。 第二种单位:P ——电功率——千瓦(kW );W ——电功——千瓦时(kW ·h );t ——通电时间——小时(h )。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太阳光的色散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 一、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作图: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应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行探究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焦度(Φ):Φ=1/f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测量工 具应用 实验室:天平(放、调、调、称、收) 生产生活: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 一、质量 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记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 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⑤收: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刻线处。 天平使用时注意:①左盘放物体,右盘砝码; ②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里加砝码; ③加砝码时先增大的;减砝码时先减小的; ④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侧为准(读示数小的那一侧)。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 3、密度的单位: 1g /cm 3=1×103Kg /m 3. 4、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 (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V m 2、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 用公式ρ=V m 求出密度 3、量筒的使用: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保持相平. 4、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 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则固体和 体积为V= V 2- V 1); ④:根据ρ=V m 算出固体的密度(ρ固=12V V m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 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 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 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