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学期职高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2018年下学期职高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2018年下学期职高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2018年下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题卷共6 道大题,20 道小题,共5 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天下第一奇山”张家界被国内外游客誉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境内峰奇岩险,谷深涧幽,水秀林碧。几千座奇峰拔地而起,耸立在原始旷野之上,保持着头角峥嵘的独立,瘦骨嶙峋,巍峨挺拔,危崖崩壁,造型、形态各异,竟然浑然天成,让人不得不()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天机独运。秀美的群山,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副动情的山水画,留下了真实镜头中天然的一笔,装点着张家界无垠的美丽。山溪间潺潺的流水,抖动着清澈.如玉的涟漪,闪烁着淙淙嘻戏的雪浪花啊,用五彩缤纷的音符,弹奏着大自然的心曲,唱响了绿色的恋歌。每一朵浪花,每一滴水,都清澈透明,折射这粼粼波光。飞泻而下的龙泉瀑布,声如雷鸣,视若奔马。()于山峦深谷间的金鞭溪、琵琶溪、花溪等上百条溪水,穿行于莽荡的峡谷之中,汩汩流淌,与天上的白云、两岸的绿树相映成趣。十里画廊山谷两侧,树林葱笼,野花飘香;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像一副巨大的山水画卷,并排悬挂在千仞.绝壁之上,使秀美绝伦的自然奇观融进民师巨匠的水墨丹青之中。张家界奇观、美丽的风貌和神韵,可谓雄、奇、幽、野、秀于一体,融林、洞、湖、瀑于一身,汇峰、谷、壑、水一色。漫步曲径通幽、空气宜人的林间小道,攀登气势磅礴、云雾缭绕的奇峰异石,泛舟山水一色、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飘飘然如入仙境。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涟漪.(yī)头角.峥嵘(jiǎo)

B、潺潺.(cán)危崖.崩壁(yá)

C、清澈.(chè)秀美绝伦.(lún)

D、千仞.(rèn)碧波荡漾.(yàng)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旷野五彩缤纷

B、无垠树林葱笼

C、嘻戏相映成趣

D、一副云雾缭绕

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赞叹蜿蜒

B、赞美蜿蜒

C、赞美盘旋

D、赞叹盘旋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B、巍峨挺拔

C、浑然天成

D、巧夺天工

5、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亘古的烟雨中踏浪而来②带着历史的沧桑③堆垒起千百年的秀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6、“漫步曲径通幽、空气宜人的林间小道,攀登气势磅礴、云雾缭绕的奇峰异石,泛舟

山水一色、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飘飘然如入仙境。”这个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拟人

B、拟人夸张

C、排比比喻

D、排比拟人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1-----12题。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7、对这首诗的词句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的字面意思是说,沧海无比深广,看到沧海之后,别处的水就引不起诗人的注意了。“沧海”,大海。

B.次句的字面意思是说,巫山的云为神女所化,美艳无伦,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C.第三句是说,当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时,就懒于回顾了,表示他对女色没有多少眷恋之心了。“取次”,次第,一个个。

D.末句承上说明之所以“懒回顾”,一半是因为尊佛奉道、修身治学,一半是因为失去了爱妻。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说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像沧海之水一样深广、巫山之云一样美好,在世间是无与伦

比的。

B.前两句写诗人与亡妻的感情很深,后两句却又说他“懒回顾”只是“半缘君”,似乎有点薄情。

C.这首诗先以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以舒缓的语势,抒曲婉深沉之情。

D.这首悼念亡妻之作,抒写了至亲至深的夫妻之爱,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1分。除11题2分外,其余每小题3分)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非常大!”

9、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传道受业解惑也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京中有善口技者

10、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1、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就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答案(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2、翻译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三)古诗文默写。(3分,每空1分)

13、

(1)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6分,每小题3分)

锌与人体

在人类的食物中,不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几乎都含有锌,但品种不同含锌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较易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物含锌少,且难以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的植酸(6-磷酸肌醇),能与锌结合成难溶性植酸盐,阻碍锌的吸收;?而发酵后的食物中植酸(6-磷酸肌醇)已被破坏,因此鼓励提倡食用发酵食品。另外,食物越是精制,烹调过程越是复杂,锌的丢失也越严重。在天然食品中,含锌的食物源较广,各种瘦肉、动物肝脏、蛋类、花生、核桃、杏仁、可可中锌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0毫克/公斤左右,尤以牡砺肉与鲱鱼中含锌量最高,超过1000毫克/公斤,可称“含锌食品之冠”,请注意选食。

人们已知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伴有维生素的损失,如谷物在精制过程中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现在人们又注意到,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丢失也十分可观。分析表明:将小麦精制成上等面粉后,仅保留了原小麦21%~31%的锌。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不厌精”的观点是片面的。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儿童中微量元素锌及铁缺乏占有相当比例,这是因锌、铁摄入不足以及生物利用度差所致。此外,由于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在机体内可同锌结合面干扰肠道对锌的吸收,所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国家易出现锌缺乏症。Prasad 等人曾经证明,中东、南美、印度等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中,因锌摄入不足,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等患者,病人血清锌浓度仅为正常人的2/3,而在用锌治疗后取得了奇迹般的疗效。

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但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在口服锌剂进行治疗的成人中,也有味觉减退和味觉障碍发生者,患者告知其吃食物的感觉“味同嚼蜡”。此时只有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这说明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

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如烹调中使用醋可明显提高钙、铁、锌等的利用度。多种微量元素的乳酸盐、氨基酸盐较易被人们吸收,因此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也是被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总之,人体缺锌时,对锌的吸收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补锌后疗效显著。待症状改善后,应及时调整口服锌的服用量,最好停药而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

14、对有关“补锌”问题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奶中虽然含锌量不少,但不易吸收,而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却是补锌的良好来源。

B.补锌过量后,吃食物时的感觉会是“味同嚼蜡”,应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

C.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故烹调时可多使用醋来提高钙、铁、锌的利用度。

D.人的机体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当锌含量不足时,会从食物中大量摄取,一旦满足之后,又会自动停止,以保持平衡。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易于吸收利用,所以提倡多吃动物性食物,少吃植物性食物,以免出现锌缺乏症。

B.对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的患者,可通过用锌治疗来取得奇效。

C.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过量摄入锌也有可能损害味觉系统。

D.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有度,要合理补充,儿童生长迅速,对锌的需求量大,但最好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

11、C (“没有多少”就为“绝无”)

12、B (尊佛奉道,修身治学,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因此,“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

道”更觉含意深沉。)

13.A (A中“所有事物都含有锌”与原文“几乎都含有锌”不符)

14.B (A中对原因解释有误,应该是锌、铁摄入不足以及生物利用度差所至)

15.D (原文中无根据,且与事实不符)

16.D (A“少吃植物性食物”无根据;B中所列症状并非都因缺锌引起,?所以用锌治疗未必都有奇效,C“有可能”不当,从第3段看,过量摄入锌损害味系统,已被证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分,每小题4分)

大地上的雕塑

石绍河

我在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时,惊异地发现,封面登载的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宏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竟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我至今没有参观过云南南阳哈尼人的梯田,也没有机会去看湖南新化紫鹊界的梯田。据说,这两处堪称世界梯田奇观,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也没有什么遗憾,在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坡坡岭岭到处都是梯田,我就长期生活在梯田构成的风景里和梯田孕育的文化里。

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哪条梯田有多少步长,哪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

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小时候,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拖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我听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像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做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梯田不仅仅是养活我们的一块土地,她更是一种天地之大美。梯田的美是流动的,随着季节变换而变换。春天的梯田像少女,爱照镜子,爱哼哼唱唱,爱把身体的曲线裸露给人欣赏。风儿沙沙是她甜甜的蜜语,水波漾动是她柔柔的双眸。夏天的梯田像新娘,带着翡翠,披着绿绸,浓妆重彩,满脸喜气。她躺在新婚的大床上,敞开宽阔的胸怀,任农人尽情宣泄生命力,把一粒粒种子,把一个个希望播进她的体内,无数粒种子在体内发芽、拔节、打苞。秋天的梯田是孕妇。金黄的原野,丰腴、厚实、饱满,让人感到富有和兴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梯田到了秋天,是最让人期许盼望的季节,是乡亲们最隆重最甜蜜的日子。在金黄的色彩里,人们看到了土地对他们的恩赐,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手握镰刀走向梯田,接生那期望已久的金娃娃。冬天的梯田是母亲,肤色虽然有些黝黑,表情尽管有些沉默,但线条还是那么明媚,情思更幽远,幻想更绵延。天上飘起雪花,梯田穿上了暖暖的棉袄,盖上了厚厚的棉被,悄悄地让油菜、小麦和紫云英在她的怀里取暖睡觉,生根长叶。梯田是一座需要静静欣赏的雕塑。

我敢肯定,在有人定居在这里之前,不可能有梯田,是我们的祖先,因为生存的需要,一代代、一辈辈慢慢开垦出来的,经年累月,就有了这规模。这里最老的梯田,恐怕有上千岁了吧。古人是有长远眼光的,他们为子孙留下了可耕种的土地。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想象着当年开垦梯田的壮举,有人披星戴月,有人迎风沐雨,有人夜以继日,有人代代不息,他们用锄头、用木棍,甚至用双手,一点点的雕琢着大地,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他们用生命改造着生存环境,却无意中创造了一种奇异的文化,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梯田把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志高境界。她不是单一的风景,她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更主要的靠自身的出产养育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梯田和人的关系更紧密,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味。梯田不仅生产五谷杂粮,也生长文化,生长民歌,生长爱情。我曾经骄傲地说过:我的乡亲天天生活在文化里,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后来,我离开家乡进了小县城,整天住在水泥楼房里,心里却牵挂着山坡上的梯田。但近年青壮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田地荒芜了好多,祖宗留下的梯田正在慢慢损坏。去年夏天,年过古稀的父亲进城来,说是一场暴雨,把他承包的梯田毁坏了多处。我说赶紧找人修补一下。父亲摇摇头:“我种不动地了,修补好了也无人种。”我还是出钱请人把毁坏的地方修补好了,尽管她荒着,总不能让梯田在我们的手里毁掉。说不定,再过好多年,我为之骄傲的梯田,就会支离破碎,到时,不知见了祖先怎么向他们交代。

梯田是我国七种田制之一。我们的祖先凭着聪明才智,为我们创造了这部大地雕塑。当今的人,应该站在梯田里,好好去阅读这部经典,思考她深沉而永恒的主题。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7年第1期,有删改)

14、第一段写作者阅读梯田的风光照片,有什么作用?

15、文章把梯田称为“大地上的雕塑”,意在表现梯田的哪些“雕塑之美”?

16、阅读第五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梯田“流动之美”的特点。

17、探究思考: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4、⑴梯田的风光照片直接呈现了梯田的壮美,为后文的直接描写梯田做了铺垫;⑵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讴歌了梯田的美丽。

15、⑴农民在梯田的耕耘场景富有生活的诗情画意。⑵梯田具有流动之美(天地之大美),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⑶梯田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具有人情味和文化味。

16、⑴春的柔美⑵夏的浓艳⑶秋的丰饶⑷冬的温暖

17、⑴对祖先创造梯田的由衷赞美。⑵对梯田的被毁坏而无人修补的伤感。(对梯田无人耕种而荒芜的无奈)⑶对乡间诗意生活的追忆和怀念。⑷对梯田命运和梯田文化命运的忧虑。

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背诵《岳阳楼记》,即可免费登楼。正月初一至初十,湖南岳阳楼景区开展“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活动,460字的《岳阳楼记》,要全部背出来才能免费登

楼。这不,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如果背到一半忘记,还可以重新复习完再来背诵。据报道,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

岳阳楼景区这一活动经媒体报道,立刻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好评与肯定。国内不少著名旅游景点的同行都认为岳阳楼景区的这个创意不错。

17、说说这个活动受到社会舆论好评与肯定的理由。(至少写出两点)(4分)

18、请再推荐一处可以采用此种活动形式的著名旅游景点。(4分)

推荐景点:(省市+景点)(2分)

推荐古诗文:《》(作者:)(著作+作者)(2分)

五、应用文写作(12分)

按要求写一则启事。

育才职业中学高二财会(1)班张铭同学于2018年4月8日中午在学校篮球场拾到一个钱包,内有82元人民币,三把钥匙,一个手机,随后他将这些物品交到校政教处。当天,校政教处就此事要写一则启事,请你代拟。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玩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上你更是从不迈进……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们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可当时间悄然而逝的时候你想留下些什么?你们有着健康的身体蓬勃的朝气,把希冀放在未来,可当未来也成了现在,你拥有些什么?你想成为“沉睡中的高中生”,总有打不完的呵欠,睡不完的觉,把大好时光在颓废中蹉跎吗?有人说:“青春年少,我们可以做梦,但我们不能在梦中生活。”是的,睡觉只能做梦,努力才能圆梦!

请以“我想对自己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页面整洁,表述清楚,说真话,诉真情。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未 2014-01-10 0832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高三的日子,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被放大了无数倍,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三的月考,尽管你心里清楚这只是高考的练兵,但走进考场,依然忐忑,依然期待通过考试来验证自己的进步。那么,充分的考前准备就是你胜利的第一重保障,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月考之前要准备些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月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是第一步。高三的四次月考,会各有侧重。首先,考试内容会配合复习进度,考查阶段学习重点和难点,其次,四次考试会以变换题型的方式对高考进行“围追堵截”,真正实现高考前预备战的补漏作用。另外,月考的难度系数可能会略高于高考,这样才能起到“带着沙包奔跑”的加码作用。 这样,我们在考前复习时,就应针对以上的内容进行。不管现在复习的内容在高考所占比例有多少,都以阶段学习为界,寻找重点,提前加强训练。前两次月考已经考过的题型可以减少训练,贴近高考却一直没有考查过的题型作为复习重点。中等难度,甚至高难度的习题应该集中练习,以避免出现考试当中措手不及的惶惶然。复习中也不要采取“题海战术”,题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明确考试对象,主攻考试重点,能让你有限的复习时间“事半功倍”。在三中,一些善于思考,对高考有计划、有全局准备的同学,甚至可以推断出下次考试的某些题型和考查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射中靶心。 有些同学不太愿意为了月考放弃自己的高考长期计划,觉得月考没有那么重要,这种全局式的复习值得提倡,但,我要提醒你,如果你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考试中找到全力出击的感觉,到了高考,也许就失去了临场战斗力!月考给你带来的益处并不仅仅是每次考查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你能对每场考试全力以赴的准备,超越自我的发挥。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临时抱佛脚”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很难避免的尴尬局面,所以“不快也光”成了我们挂在嘴边的自我安慰。其实,有时候临阵磨好了枪,还能打个胜仗呢!时间短,任务重,怎么磨才够光呢? 最接近考试状态的就是计时做套题,这是最能模仿考试状态的做法。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合理分配做题时间,核对答案后,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漏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

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quàn饕.餮tāo荫.庇yǐn怙恶不悛.quān B.酗.酒xù戌.时wù踟.躇chī恣.意妄为zǐ C.毗.邻pí纰.漏pī囊.括láng畏葸.不前xǐ D.发轫.rèn窖.藏gào应卯.mǎo卖官鬻.爵y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络里程碑顶顶大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矫健百叶窗戳力同心疾风知劲草 C.词藻实名制仗义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D.融洽众生相融会贯通口惠而实不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与美国都面对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 冻,危如累卵 ....;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B.当祖国60华诞庆典仪式开始时,当我从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庄严的国歌响 起时,不禁心潮澎湃,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被网友认为是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 ....,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 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日期比人们最初认为的要早得多,专家们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该流感已经有很长时间得以广泛扩散。 B.中法两国政府为了加强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磋商与合作,近日,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

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三台县芦溪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地理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 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下图为11月盐城同学手机查询天气时的截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周一相比,周六温差小的原因是 A.白天云层反射强,夜晚地面辐射弱 B.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受高压控制,气温高 D.受低压控制,气温低 4.据天气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周白天气温一直在下降 B.明日小雨,夜晚气温降低 C.周六适合登山欣赏日出美景 D.建议今日不洗车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5~6题。 5.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6.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读成都某月热岛(城市高温区域)现象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城市( ) A.气温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 B.气温从城市四周向市中心逐渐递减 C.四环以外没有任何热岛现象 D.二环到三环之间甲处热岛现象不明显 8.城市热岛区形成主要因为( ) ①热岛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逆辐射 强②热岛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地面辐射弱③ 热岛区域生产生活废热排放量大④城市建筑规 模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月沿12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月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0.该月(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B.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 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的半 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2.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若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 上依然存在,则下列有关该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含沙量大 B.径流年际变化大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着.迷/穿着.参.差/疑信参.半扁.担/一叶扁.舟 B.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髀.骨/筚.路蓝缕 C.沮.丧/矩.形踽.踽/越俎.代庖龃.龉/含英咀.华 D.薄.弱/薄.暮分.量/分.外妖娆便.装/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安金鹏的母亲卖了家中唯一值钱的牛给儿子凑学费,真是心劳日拙 ....。 B.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 慰藉,让那些不肖子孙 ....汗颜无地。 C.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的经验结集,也是 他长期惨淡经营 ....的成果。 D.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 方宝剑 ...,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分)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2008年我国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属历史罕见。灾害天气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持续了近一月的时间;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受灾,范围遍及中国南方各省;此次灾害给电力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 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今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包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6字)

2018—2019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教学内容

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①为保证书写效果,请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答题。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包括标点),字迹清楚。 ③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④违反以上①或②规定者均酌情扣3至5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①失其所与.,不知亲附,结交②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愿②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C.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逮.奉圣朝及、至D.①不如因善遇.之对待②虞常果引.张胜延请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君为.我呼入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余船以.次俱进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D.①不知老之.将至②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病: 疲惫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C.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经过 D.樊哙从良坐。从: 跟随 4.下列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当:应当 B.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去:离开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形容词,仔细,周详 D.从郦山下,道芝阳间行。道:道路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以其无礼于晋 B.此亡秦之续耳 C.为击破沛公军

D.举孝廉不行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C.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D. 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7.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 ..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其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到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 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 ..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右.正言。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 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 ...,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有删改)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端午节就是例子。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

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14页,第Ⅱ卷第15至第1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does the man like his new room? A. It is near the friends’ flats. B. It is close to the school. C. It is larger than the old one. 2.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wo general tickets and two student tickets? A. $30. B. $40. C. $20. 3. What do we learn about Jack? A. He worked there as a boss. B. He spoke to the boss. C. He gave orders like a boss. 4.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 The radio batteries have been replaced. B. They should get a new radio. C. They don’t really need to hear the radio. 5.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should plan for a good dictionary. B. She can’t afford any dictionary. C. She has a better dictionary. 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kind of color TV was the man going to buy? A. A small one. B. A big one. C. A cheap one. 7. What kind of color TV se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should buy? A. A cheap one. B. A small one. C. A big one.

2020.2021河北衡水高三语文一模模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2020(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1A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1B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 3B。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九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九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M ={x|x ≥0,x ∈R},N ={x|x2<1,x ∈R},则M ∩N =( ) A .[0,1] B .[0,1) C .(0,1] D .(0,1) 2.函数y = 1ln x -1 的定义域为( ) A .(1,+∞) B .[1,+∞) C .(1,2)∪(2,+∞) D .(1,2)∪[3,+∞) 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y =ex B .y =sinx C .y =x D .y =lnx2 4.设全集U ={x ∈N|x ≥2},集合A ={x ∈N|x2≥5},则?UA =( ) A .? B .{2} C .{5} D .{2,5} 5.“x>0”是“3 x2>0”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充要条件 6.函数f(x)=1 x -6+2x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 A .(3,4) B .(2,3) C .(1,2) D .(5,6) 7.已知f(x)=??? ?? f x -5,x ≥0, log2-x ,x<0, 则f(2 016)等于( ) A .-1 B .0 C .1 D .2 8.若命题“?x0∈R ,使得x20+mx0+2m -3<0”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6,-2] C .(2,6) D .(-6,-2) 9.函数f(x)=1+log2x 与g(x)=21-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大致是( ) 10.函数f(x)=x2+|x -2|-1(x ∈R)的值域是( ) A .[3 4,+∞) B .(3 4,+∞) C .[-13 4 ,+∞) D .[3,+∞) 11.设M 为实数区间,a>0且a ≠1,若“a ∈M ”是“函数f(x)=loga|x -1|在(0,1)上单调递增”的一

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3年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 参考答案) 2013年颍上一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 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 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 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俗文化 刘志琴 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 ②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这是古人用以定亲疏,别尊卑,辨是 非的准则,是起源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社会制度和规范。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 服志”、“舆服志”等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 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意购买不该享用 的消费品。权力通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 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五常为道德 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规范 各阶层的行为和需求。礼治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所以朱熹在注解《论语.为政》中说:“礼,谓制度品节也。”这是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 ③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俗”,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习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具有习惯性、自发性。俗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造反式脂肪酸 在日常生活中,人造反式脂肪酸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金黄色的炸薯条,诱人的起酥面包,爽口的冰淇淋,乃至饼干、咖啡伴侣、爆米花……这些受人欢迎的食品中,都可见到反式脂肪酸的身影。 然而就在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一项法规,将在3年内逐步清除加工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最终彻底禁用。FDA法案委员斯蒂芬·奥斯托弗说:“此项法规表明当局承担起了保护所有美国人心脏健康的责任。希望能减少冠心病,预防每年上千例的心脏病突发。” 自19世纪末开始,猪油等动物脂肪变得越来越昂贵而稀缺,当时的化学家们开始寻找将液体油固化的方法来替代固体油脂。1901年,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将氢化技术创造性地用于液体棉籽油,得到了像黄油一样的氢化植物油,即人造反式脂肪酸。几年之后,氢化植物油的年产量达到了几千吨并且开始产业化。用氢化植物油做起酥油烘焙和煎炸食物往往会更好吃,口感也不会太油腻。关键是,氢化植物油比动物油脂性质更稳定,不用冷藏,常温贮存即可,也不容易腐坏。 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在总热量中的比例上升2%,会显著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基于这种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来自于反式脂肪的不宜超过1%,也就是说每天的反式脂肪摄入量不超过2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同时也提醒道,由于多种原因,反式脂肪并不会完全消失。“首先,反式脂肪是指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天然食物中脂肪酸的结构相反,但天然食物本身也含有一定的反式脂肪。比如在牛羊肉、乳制品,水果蔬菜当中均有反式脂肪。” “其次,反式脂肪在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的饱和程度高,不容易被氧化。在现代食品工艺当中,如果完全抛弃反式脂肪,这在现代饮食方式,尤其是西式饮食方式当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炸薯条、沙拉酱、烘焙食物等等当中都广泛存在反式脂肪。” 朱毅认为,美国FDA的公报中提及限制反式脂肪使用的总量,这是由于美国的饮食方式导致了反式脂肪对美国很大一部分人群的健康危害。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平均的反式脂肪摄入量目前还不至于引起担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发布的风险评估显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方式摄入的反式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0.16%,其中,城市居民为0.25% ,即使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97%的居民其反式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也不超过0.72% ,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朱毅认为,这得益于我们的饮食结构和方式,“含氢化油很多的糕点、披萨、三明治等食物都不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的主要食物。不过在大城市和年轻一代中,随着饮食方式的西化,很多氢化油和反式脂肪过量的食物还是成为这一人群的选择。这说明对于他们,反式脂肪的风险仍然存在。氢化油和反式脂肪过量的食物都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我们应该减少其总的摄入量。 如前所述,天然食品中也存在少量的反式脂肪,所以零摄入可能是无法做到的。不过朱毅表示,主动使用的反式脂肪肯定是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将会在在食品工艺当中被逐渐淘汰、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秦皇岛一中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1届上海市高三11月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①二十四桥仍在,、。(《扬州慢》) ②,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③《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风气并明确指出从师的标准是:“,。”(韩愈《师说》)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 C.今日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 D.今日多有叨扰,老师您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为什么“数据生而平等” 方可成 ①“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句出自美国《独立宣言》的名言,已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 ②在今天这个以数据、比特为基础的信息社会,我们需要理解和普及的一个新理念是:“数据生而平等(All data are created equal)。” ③这里说的平等,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被传递的数据,需要被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信公司、宽带公司)平等对待。宽带公司不能随意让一些数据跑得更快,另一些数据跑得更慢,更不能随意堵截、屏蔽一些数据。 ④如果没有“数据生而平等”的理念约束,宽带公司很可能会出于逐利的目的,给在自己的光缆里奔跑的数据划分三六九等。这就好像,宽带公司是修路的,它为了挣钱,可以辟出一条快速车道,只有交了钱的网站、App才能上去跑,不交钱的话就只能去挤慢车道。甚至更狠一点,要是不交“保护费”,就压根不让你上路。 ⑤宽带公司究竟有没有权力这样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数据之间制造不平等的传输速度,这是合理和可接受的吗? ⑥在美国,宽带公司的这种做法一度非常流行—AT&T曾经完全屏蔽丁苹果的FaceTime和谷歌的 Hangouts视频聊天,另一家公司 Comcast曾经给网络视频网站 Netflix

高三英语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 08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 答案无效。 2.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 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听力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的阅读时间。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5秒钟内从题中所给的A、B、C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三个小题。 1. Where does Jane ask Tom to meet her at first? 2. When and where do they agree to meet finally? 3. What does Jane have to do before going out to meet Tom?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6三个小题。 4. According to Peter, 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the building? A. The air-conditioning is too strong. B. The air-conditioning is out of order. C. The air-conditioning stops working sometimes. 5. Why did Peter miss the breakfast yesterday morning? A. He overslept. B. He couldn't fall asleep the night before. C. He talked with his roommates late into the night. 6. How many students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room? A. Two. B. Three. C. Four.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7~9三个小题。 7. Which subject (s) does David find particularly difficult? A. Math. B. English. C. The sciences. 8. What does David do to help his uncle with the cows? A. He milks the cows on Sundays and cleans the cowshed sometimes. B. He drives the tractor on Sundays and does the milking sometimes. C. He cleans the cowshed on Sundays and drives the tractor sometimes. 9. 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now? A. He is going to work on his own farm. B. He is preparing to attend an agricultural college. C. He is going to study hard to pass the exams.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0~12三个小题。 10.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n and woman? A. A research student and a stranger. B. A social worker and a businessman. C. A businessman and a research student. 11. What made the woman begin to smoke at the age of 17? A. Her boyfriend offered her a cigarette. B. She often went to parties with her friends. C. She wanted to follow her friends’ example. 12.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woman's first attempt to stop smoking? A. She stopped smoking for a while. B. She managed to give up smoking completely. C. She began to smoke fewer cigarettes than befor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15三个小题。 13. What do the students come to the school for?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

江西省昌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昌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 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 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is the man looking for? A. His classmate. B. His teacher. C. His brother. 2. What is difficult for the speakers? A. Finding the professor’s office. B. Solving the problem on their own. C. Asking the professor for help. 3. Why can’t Henry go to the game with the woman? A. He is sick. B. He has to finish a paper. C. He is going out with someone else. 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A. Take a taxi. B. Take Bus No.10. C. Keep waiting for the bus.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thinks the man is joking. B. She will have to miss the barbecue. C. She will definitely come to the barbecu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y is the woman making the purchase? A. For an interview. B. For a conference. C. For a wedding. 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suit? A. It’s a real bargain. B. The price is still high. C. It makes her look you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will the woman do first on Saturday? A. Attend a presentation. B. Have a lunch meeting. C. Go to a basketball game. 9. Who is Larry? A. Aclient from Malaysia. B. The woman’s son. C. The woman’s co-worker. 10. How does the man sound in the end? A. Annoyed. B. Surprised. C. Satisfi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