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优质课导学案(附课件)

《方山子传》优质课导学案(附课件)
《方山子传》优质课导学案(附课件)

《方山子传》导学案

编写:张洁王琳琳审核:刘德智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苏轼早年任凤翔答判时与陈慥交游,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他与老友陈慥相遇于岐亭,二人流连诗酒,互相酬和,往来甚密。随后苏轼为陈慥作传,写下了《方山子传》。

预习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闾.()里谪.()居陈慥.()

著.()帽矍.()然岐.()亭

勋.( )阀.( ) 傥.

( )见之与 二、注解下列加点字。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

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

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

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

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 三、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译文: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4、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合作探究

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2、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练习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井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扣其乡及姓字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不冠不袜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客奋棰左右击

故仇我

则不快吾意

3、找出古今异义词。

子灿见窗户皆闭

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4、指出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5、某电视台将举行“侠客行”的大型比赛,请为这场特殊比赛的一位参赛者大铁椎填写一份推荐表。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方山子传复习学案 .6.14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一轮复习检测学案 《方山子传》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3.拓展文言阅读,概括与分析文意,准确判断句读和翻译文言句子 【自学质疑】 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解读 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学案导学》P87“识记”部分 【训练展示】 1.重点词语 ⑴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⑵闾里之侠皆宗.之 ⑶稍壮,折节..读书 ⑷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⑸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⑹过岐亭,适.见焉 ⑺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⑻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⑼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⑽①使.酒好剑②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 ③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⑾方山子傥.见之与 2.通假字 ⑴往往阳狂污垢 ⑵方山子倘见之与 ⑶前十有九年 ⑷犹见于眉间 3.古今异义 ⑴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⑵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⑷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4.词类活用(先指出活用,再解释) ⑴岁.得帛千匹 ⑵见方山子从.两骑 ⑶余既耸然异.之

5.特殊句式 ⑴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⑵亦足以富乐 ⑶鹊起于前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⑸何为而在此? 6.一词多义 因:小结:“因”的意义和用法 (1)因谓之方山子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不如因而厚遇之 (5)因击沛公于坐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蒙故业,因遗策 (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而:小结:“而”的意义和用法 (1)俯而不答,仰而笑 (2)使骑逐而射之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9)某所,而母立于兹 7.重点语句翻译(先划出得分点,再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8.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古人的“名”和“字”的关系)

方山子传导学案及练习

《方山子传》练习学案苏轼 1.“①弃车马,毁冠服②见其所著帽”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guàn帽子②zhù戴 B.①guān帽子②zhuó戴 C.①guàn戴着帽子②zhù穿的衣服 D.①g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 2.“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庵居蔬食”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 A.①祖宗②食物 B.①尊崇②吃 C.①同宗②粮食 D.①宗族②给……吃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 书 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因酒使性)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推崇)之 B.稍壮,折节(改变志节、行为)读书 C.方山子傥(或许)见之欤 D.欲以此驰骋(纵马奔跑)当世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庵(在小草屋)居蔬食 B.余既耸然异(感到惊奇)之 C.见方山子从(跟随)两骑 D.岁(每年)得帛千匹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①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②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D.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亦足以富贵 9.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D .②③⑤⑥ 10.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 (1)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3)传记 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 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预习课文] 1、字音 闾( )里折( )节岐( )亭陈慥( ) 矍( )然勋( )阀阳狂垢( )污傥( ) 2、重点字词 稍壮,折节读书 然终不遇 庵居蔬食 方山子亦矍然 适见焉 问余所以至其家 环堵萧然 前十有九年 然方山子世 当得官 往往阳狂垢污 方山子傥见之与 [问题探究]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 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4、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达标检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 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2、下列每组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准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方山子传》(导学案).doc1

《方山子传》导学案(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 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 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的疑问】知人论世初读课文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 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见教材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 二、写作背景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有,通“又”) ②前十有九年(见,通“现”,显现) ③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 ..当世(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今义:指纵马奔跑) ②方屋.而高(古义:帽顶。今义:指房屋) ③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至此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尊奉)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第1课时 【旧知检测】 传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和世系、生平行事。 【考点呈现】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尝试练】 (一)作者及思想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相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 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三)课文解读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lǘ乡里)之侠皆宗(尊奉)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乃遁(归隐)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方山子传》自主探究学案 一、趣味链接 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自学目标 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三、自学任务 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要求:不参考资料,利用推断法) 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 稍壮.驰骋 ..当世弃车 马,毁冠服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独来穷.山中 而.其家在洛阳庵.居蔬.食所著.帽 方山子怒.马独出环堵萧然 .. 总结归纳在上面的题目中,你运用了什么推断法: 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一、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字词正音 闾()里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污()傥()见之与

三、课文重点字词解释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古时)方山冠之()遗像()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单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遭遇困难与挫折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

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二、课内知识梳理 1.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2.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词类活用: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 闾(lǘ)里遁(dùn)庵居(ān)谪(zhé)居矍(jué)然 著(zhuó)帽奴婢(bì)岐(qí)亭挟( xié)二矢(shǐ) 勋(xūn)阀(fá)垢污 (gòu) 傥(tǎng)见之与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 【学习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字词正音 闾()遁()庵()居谪()居矍()然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二课时,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任务形象的塑造方法,掌握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赏析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自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方山子前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 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自主学习指导】 温故知新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骑逐而射之() (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 答案提示: 练习1 【参考答案】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 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世有勋阀,今已 显闻。弃不取,无得而然 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 2(1)【参考答案】(见,通“现”显现;有,通“又”;阳,通“佯”假装,与通“欤” 语气词吧) (2)【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今义:指纵马奔跑 ③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⑤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 词) (3)【参考答案】①宗,名词动用,尊奉。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使动用法,使……富 足快乐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参考答案】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5)【参考答案】①和,并列连词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④并、接着,表 承接连词 (6)【参考答案】①判断句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省略 句⑤宾语前置句 【我的疑问】 重在掌握 探究案 [问题1]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 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 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 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 [问题2]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 【探究指导】 注意探究总结方 法规律。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 含答案解析

第8课 方山子传 1.一词多义 (1)谓????? 因谓.之方山子:叫、称呼,动词自谓.一世豪士:认为,动词 (2)而????? 俯而.不答:连词,表承接使骑逐而.射之:连词,表修饰方屋而.高:连词,表并列 (3)之????? 而岂山中之.人哉:的,结构助词余既耸然异之.:他,代词故为之. 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指示代词 2.词类活用 (1)余既耸然异. 之: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 (2)见方山子从. 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 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3.文言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也。 (2)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 (3)呼余宿其家:省略句,“呼余宿(于)其家”。 4.翻译下列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他家四壁萧然无一物,但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都带着自足的神色。(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但)他都舍弃不取,独独到这荒僻的山里隐居,这难道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一、结构图解

异????? 1.少年侠义,晚年隐逸2.安于贫困,乐于隐逸 3.少年意气,精悍犹存 4.足以富乐,皆弃不取 5.光、黄异人,傥见之与 二、中心主旨 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段写道:“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三段写道:“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这一次邂逅,表现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真是豪气冲天,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与第二次邂逅所见深谙时世的方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作者为方山子写传出于什么动机?请结合作者的遭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悲叹自己的遭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方山子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练习 二、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页 1 第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骑逐而射之() (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 五、达标分层训练 A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理解方山子之“异”的内涵,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理解方山子的个性及其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因势利导 1.同学们看过香港电影《河东狮吼》吗?影片讲述了风流才子陈季常和他的妻子柳氏之间的故事。传说苏东坡与陈季常是好朋友,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饮酒聊天。他们在饮酒时,喜欢请来美女歌舞助兴,可陈季常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常常用木杖敲家里的墙壁,宾客面面相觑,只能尴尬离场。为此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这个成语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由此陈季常成为了怕老婆的典型代表。那么,在苏东坡的文章里,陈季常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今天我们走进《方山子传》,一起来了解了解他。 2.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3.传:文体的一种。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等,一般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 二、循序渐进 要求: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 1.通假字。 ①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②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 ③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2.词类活用。 ①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②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④庵居蔬食:名词作动词;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⑤鹊起于前:名词作状语,像鹊一样。 3.一词多义。 之:①而岂山中之人哉( 的,结构助词) ②余既耸然异之(他,代词) ③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鹊,代词) 闻: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相闻,此指往来) 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名声,名望,名词) 使:①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假使,连词) ②使骑逐而射之(派,让,动词)

《方山子传》备课教案

[原创] 方山子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校读。学生互读、齐读。(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 二、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参考答案】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世有勋阀,今已显闻。弃不取,无得而然师:边让学生填词,边落实翻译,老师对每一句的所写内容做简洁概括。 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 师:通过这种填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基本梳理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是整理文言基础知识。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②前十有九年() ③往往阳狂垢污()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师版)

5、《方山子传》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胡雪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强和学习传记的特点和写法;积累文言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学习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的构思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把握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理解文中隐约折射出的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一、课前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2、标题注解 (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出色的别传。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羡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 ..(乡里)之(的)侠皆宗(尊崇)之(他,代方山子)。稍壮,折节(改变志趣)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晚年)乃(才)遁(隐居)于光、黄间,曰(叫)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1)弃(放弃)车马,毁(毁坏)冠服,徒步(步行)往来山中,人莫(不)识(认识)也。见其所著(戴)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难道,表反问语气)古(古时)方山冠之(的)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乎?”因(于是)谓(称呼)之方山子。▲(1)翻译:在茅屋里住,把蔬菜当作食物,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诵读后思考: 1、本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谪(贬官)居于(在)黄,过(经过)岐亭,适(碰巧)见焉(代词,他,指方山子),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1)方山子亦矍然(惊讶相看的样子),问余所以(…………的原因)至此者,余告之故。(2)俯(低下头)而不答,仰(抬起头)而笑,呼(叫)余宿(住宿)其家。环堵(四壁)萧然(萧条的样子),而妻子(妻儿子女)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怡然自得的样子);余既(已经)耸然(惊奇的样子)异(意动用法,以……为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