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一、各环节主要防控措施

(一)行政部门

组织领导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向政府汇报疫情和工作情况,加强与综治办、教育、宣传、街道、社区等沟通,实行联防联控,打击无证幼儿园,强化露天厕所、粪便和污水等生石灰消毒措施的落实。

(二)疾控机构

1.制定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开展检查指导,业务培训和社会整体宣传,提出学校和托幼机构停班、停课建议。完成实验室月监测任务。

2.提出防控意见和建议。实行疫情日报告和周分析,密切衔接防控链条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对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发现的情况,组织专家及时、准确分析疫情和研判疫情发展趋势,站在全局角度,全面地向行政部门提出疫情防控的意见和建议。

3.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重症、死亡病例要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处臵,对所有病例全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托幼机构、学校及患者家庭开展技术指导。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增加督导频次,严防发

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卫生监督机构

1.对辖区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2.负责学校、托幼机构采取关停和解除措施,要履行工作手续。

(四)定点医院

1.首诊负责,就地治疗。基层医院发现的病例要直接转运到当地定点医院治疗,除重症病例外各地不得向市级定点医院转诊。

2.疫情报告。当天确诊的病例当天进行网络直报,晚间确诊的病例次日上午报告,为及时流调争取时间,缩短患者暴露过程。

3.病原学监测。对所有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采样送检。对托幼机构及学校符合聚集性发病的病例均应采样送检。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采集5份病例便样送检。

4.协助开展流调。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调,落实疾控中心流调过程中提出的防控措施。

5.通报出院信息。在患者出院当天及时将患者出院及相关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再分解给基层医院开展随访管理。

6.明确诊断。对所有病例全部实行院内专家会诊,每个

确诊病例要有会诊记录,确诊病例必须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有关要求,既不漏诊,也要避免“过度”诊断。

7.实验室检测。定点医院要开展EV71型和Cox A16型血清学检测,用于辅助诊断,并早期发现可能引起重症病例的病毒类型。

8.管理传染病源。确诊病例要动员住院治疗,医院按照肠道传染病治疗原则进行管理。尽量避免门诊治疗,门诊治疗要实行专室管理。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要根据不同病毒感染类型分室收治,严防交叉感染。

9.严防院内感染。门诊及病房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医院感染科人员要深入相关科室对医护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逐一查找并解决院感问题。

10.规范诊疗记录。门诊日志内容及项目填写齐全,出入院登记有详细家庭地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便于追踪患者。

11.开展健康教育。悬挂宣传板,发放宣传单。

(五)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负责对居家治疗患儿开展随访,掌握患儿病情进展,发现异常立即送定点医院就诊,严防出现重症病例,严防与其他儿童接触。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

后1周。

(2)负责辖区出院患儿居家隔离的管理。管理时限为出院次日起1周。

2.开展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或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单位发放宣传单,留有发放记录,在乡镇、社区、村屯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广播等开展宣传。

3.落实专车运送患儿到定点医院诊治。对运送车辆彻底消毒。

4.指导患家对厕所、粪便等进行消毒、掩埋处理。

(六)工作衔接流程

1.住院患者的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由医院负责看管,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2.出院患者的管理。定点医院在患儿出院当天尽快将患儿出院信息通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及时将患者信息分派到患者所在基层医院。

基层医务人员当天与患儿监护人取得联系,督促监护人落实疾控中心在对患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发放给监护人“隔离告知书”中提出的要求,每天到患者家中随访,落实居家隔离措施,每次随访后填写“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随访时限为患儿出院次日起连续1周。隔离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解除后由基层医院随访医生给予开据“解除隔离证明”,学校或托幼机构凭此证明方可同意患者

复托或复学。基层医院随访结束当天要将“手足口病病例居家医学观察记录表”报疾控中心审核、备案。

3.居家治疗患者的管理。基层医院接到信息后,管理上与出院患者的管理方法相同。随访时限为患者症状消失后1周。

4.随访效果评价。疾控中心对基层医院的随访效果实施监督检查,

5.关停学校和托幼机构。符合关停班或关停园及学校要求时,疾控、监督双方派人同步到达关停学校或托幼机构执行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所定期对关停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关停期满后,被关停单位要向市卫生监督所提交“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复课申请”,同时递交“隔离告知书送达记录表”和“随访记录表”,经审核后,卫生监督所通知疾控中心同步到达关停单位,现场检查合议合格后,卫生监督所出据相关证明后方可复课。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将关停园或关停班的指导意见和执法文书报卫生局,再通报教育局。

6.密切接触者的随访。学校或托幼机构对市疾控中心通知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遇有不适症状,立即督促和指引患者家长到定点医院就诊。随访效果由疾控中心实施监督检查。

二、共性防控措施

一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防控措施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机构要上下沟通,各地在总体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再具体安排,各个环节要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措施明确后关键在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这三个疫情防控关键点,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医疗机构交叉感染风险高,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差。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强化内部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疫情处臵和卫生监督质量,疾控中心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医疗单位和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培训,医疗单位要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开展二步培训,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侧重培训内容,对托幼机构侧重培训《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全员培训。

所有培训都要突出抓好培训质量,被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培训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培训单位要针对性地制作培训考卷,培训后要进行考试,要让接受培训所有人员一一过关。

三要实行定点收治,严防交叉感染。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对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转送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诊断。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巡诊,用专车将发现的患者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对不典型患儿,要收入留观隔离病房,一旦病情变化较快或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转诊,没有车辆的单位转运工作由属地行政部门协调解决。除定点医院外,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不得收治。

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有关要求,重点加强急诊留观室、输液室、手足口病病区和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卫生意识,医护人员要告知陪护人员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接诊医生要规范接诊行为,要一患一洗手,工作服和口罩要认真消毒或销毁,严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四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疾控机构牵头开展社会宣传,定点医院、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本单位,基层医院家庭宣传。

五要强化督导检查,严肃追究责任。要成立联合督导组,持续、巡回开展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追踪整改落实。要强化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属地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对发现的问题督导组要及时向督导单位领导反馈,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手足口病疫情扩散的要依据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追究责任。

六要及时调度情况,切实解决问题。建议各地实行周调度会议制度,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定点医院、被督导单位等参加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议频次,扩大参会单位,邀请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会议通报督导检查情况,听取落实情况,制定有关对策,研究解决办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田敏华 副组长:钟爱萍 组员:各班老师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田敏华: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钟爱萍: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

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南京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幼儿园。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 1、2、3、4、5 型等;肠道病毒 71 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其中以 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C 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 4C可存活1年,-20 C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 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3. 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一、认识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 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三、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1、设立疫情报告员,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开展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3、疫情报告 4、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5、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 ●疫情报告员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开展晨检、午检、全日观察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下迪小学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人传染病疫情时,在我们学校可以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猪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马杰 副组长:梁赛泽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注意教室内通风。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杜绝学生在校吃零食,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 出冷汗;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 病原学检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参考文本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 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 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 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 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 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 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 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

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最常见。 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和。 5、潜伏期一般是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7、手足口病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时,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广泛的血管周围和实质细胞炎症。() 8、严重手足口病伴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含量下降。() 9、严重手足口病中晚期胸片可出现双肺大片浸润影及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进一步发展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四、简答题(共28分) 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分) 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9分) 3 、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0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保护全园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根据市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防控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包芬(园长)副组长:张颖(副园长)成员:韩凤琴(保健医)组员:各班班长 工作小组职责:负责领导全园传染病如:手足口病、麻疹、流感、流脑、肝炎、禽流感、水痘等防范工作,制定防范传染病应急预案,并统一指挥、协调应急防控工作。幼儿园防范传染疾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报送组、应急处置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监督检查组。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麻疹、流感、流脑、肝炎、禽流

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 3、各班教师每天认真对幼儿用具、桌椅、墙裙、窗台、玩具进行消毒。保洁员每天用消毒灵对室外墙壁、楼梯扶手、大型玩具、地面、厕所等进行消毒。教室、午睡室保持清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每月清洗幼儿被褥,星期六、星期天利用太阳光紫外线对被褥进行消毒,要求每一个小时翻晒一次。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儿保医师每天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总务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5、按规定有计划地协作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师认真组织幼儿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鼓励幼儿多饮水,为幼儿搭配平衡营养膳食,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不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7、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

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

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

附件:1、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集体单位工作指引 2、水痘防治工作指南 3、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 4、学校、托幼机构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5、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6、风疹的防控知识 7、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预防指引 附件1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集体单位工作指 引 一、基本情况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二、临床特点 诺如病毒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发热、呕吐、腹泻等,

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可通过水源、食物、物品甚至空气传播。通常在社区、学校、人口密集的地方暴发。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为72小时。秋冬季节是感染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应尽量避免生食水产,诺如病毒主要是由污染的水和食品传播,而贝壳类、鱼类、蔬菜沙拉都是常见的被污染食品。 三、预防措施 (一)学校、托儿机构、敬老院、工矿企业等集体单位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二)各单位企业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 (三)学校、托儿机构要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工作,家长要密切留意儿女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儿童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四)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 (五)出现暴发疫情的单位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当地其他幼儿园或学校加强晨检,对出现呕吐、腹泻的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

学校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 针对近阶段手足口病(EV71)的迅速传播,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EV71)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手足口病(EV71)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学校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EV71)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EV71)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EV71)不在学校内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经常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进行消毒,并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通风。认真落实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记录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教室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县教育局。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EV71)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预防手足口病(EV71)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实行每天零报告制度,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成立手足口病(EV71)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手足口病应急处理指挥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高峰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袁建雄 副组长:吴平喜胡华荣黄占结 成员: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二)主要职责: 1、制订手足口病(EV71)预防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篇二: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第 2 页共 2 页

陈集乡曹屯幼儿园 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xx——xx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学校、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东阿县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以及陈集乡联合校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各班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制度 幼儿在校期间内如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乡总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①班主任应该马上告知园长和校领导,②戴口罩到隔离室,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马上上报联校。④并由班任教师家长立即带学生到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医治。⑤根据诊断结果按照程序进行处理。 3、加强晨午检工作 第 2 页共 2 页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 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5 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 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 应急预案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应急预案

济宁市北湖小学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 预防方案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

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