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39%的面积地下有煤层分布,截至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结果,现有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吨(2000m以浅),自北向南分布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及沁水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平陆、垣曲等煤产地。

山西的煤主要形成在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侏罗纪,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其中焦煤、肥煤、气煤、瘦煤占58%,无烟煤占25%。离石、柳林、乡宁产的主焦煤属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煤种,晋城的白煤(又名兰花煤)和大同的烟煤驰名中外。

煤层主要赋存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中,遍布于6大煤田,主要可采煤层有4~6层,其次为侏罗系大同组,主要分布于大同煤田,可采煤层达14层以上。山西煤田具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向平缓的特点,一般5°~10°,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埋藏浅,有些地方具有露天开采的条件,因而开发山西煤炭还有投资少,见效快,建设周期短的特点。建国以来至2006年,全省共生产原煤80亿t左右,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煤炭资源在逐渐地减少。

1煤田煤层、含水层、隔水层的组合特征

①煤层、含水层与隔水层三者共同赋存于一个

地质体中,一般为同期沉积。

②三者具有独立的成层特征,但又有互层关系。③三者受沉积环境影响,在层厚上有厚薄和尖

灭的变化规律。

④三者都受后期构造的影响,被断层切割成块

状和被褶皱挤压成厚薄不一的特征。

1.1大同组

厚度80~240m,为陆相含煤地层,岩性为砂岩、泥岩和煤互层,煤系地层180m左右,含煤20多层,可采14层以上,煤层总厚16~20m,含煤系数10%左右。含水层为砂岩裂隙水,主要为底部K1砂砾岩

(厚8~20m),3号煤顶部砂岩,厚12~20m,节理裂隙

发育,隔水层为砂质泥岩、泥岩与煤互层。其隔水层多,含水层少,含水性较弱。

1.2山西组

一般厚度为40~60m,以浅水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岩性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色中粗粒砂岩为主,中下部含煤8~9层,可采1~3层,总厚北部

10~15m,南部3~6m。含水层为砂岩裂隙水,主要为

底板K3砂岩,厚3~6m,上覆K4砂岩节理裂隙发育,

胶结疏松,隔水层为砂质泥岩、泥岩和煤互层。其隔水层多于含水层,含水性弱。

1.3太原组

太原组含煤地层,自北而南沉积环境不同,由陆相滨海相过渡到海陆交互相,北部大同煤田为陆相沉积,全厚为90~110m,含煤12层,主要可采2~3层。煤层总厚北部15~20m,南部5~10m。岩性为砂岩、泥岩和煤组成,含水层为上下两组煤间砂岩,含水性弱,宁武煤田北部与大同煤田相同。自轩岗向南逐步过渡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南部沁水、西山和河东煤田大部分均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和煤组成,含水层主要为石灰岩和顶部砂岩,为层间裂隙岩溶水,K2灰岩含水层为下组煤直接顶板,是下组煤主要充水来源。由于隔水层多而厚,又位于含水层上下,含水层少而薄,含水性差,所以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

综合上述特征,可以认为,煤层、含水层、隔水层均为交互相沉积,煤层夹于含水层中,其顶底板均有含水层和隔水层,所以煤层开采时,在采区范围内,

山西省煤矿水害事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杨展

(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在详细论述山西省各时代代煤层、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互组合关系,山西省六大煤田与煤田开采有关的上覆与下伏各含水层的发育特征及水动力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山西省煤矿水害防治的重点是煤层下伏中奥陶统岩溶裂隙水、老空水及老窑水。

关键词:矿井水害;岩溶水;老窑水;形成原因;山西省煤矿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展(1972—),男,水文地质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太原

工业大学水利系地下水专业。

收稿日期:2007-11-29责任编辑:

葛晓云文章编号:1674-1803(2008)01-0037-04

中国煤炭地质

COALGEOLOGYOFCHINA

Vol.20No.1Jan.2008

第20卷1期2008年1月

第20卷中国煤炭地质

含水层要受到影响,地下水天然条件下的补、径、排关系也要发生变化。

2煤田各含水岩组特征

根据煤层与含水层的组合关系和几十年来煤田勘探、生产、研究成果,将与煤田开采有关的含水层组划分为煤系上覆含水组,煤系含水组和煤系底部下伏含水组。平面上又可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2.1北部含水层

主要为大同、宁武煤田、河东煤田北部,即阳曲、孟县、东西构造带以北,按行政区分为雁北、朔州、大同市和忻州广大地区,煤系含水层有大同组、山西组和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其上覆为云岗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下伏为奥陶系岩溶含水层。2.1.1云岗组裂隙含水层

位于大同组煤系顶部,为灰白、黄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组成,局部含砾石、泥质胶结,易风化,表面常见风蚀溶洞,节理裂隙较发育,交错层理明显。底部为含石英鹅卵石粗砂岩,厚度一般为15~20m,为大同组三号煤直接顶板,由于位于侵蚀面以上,含水性极弱。

2.1.2大同组裂隙含水层

全厚80~250m,以砂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互层为其特征,交错层理,裂隙发育,根据煤系岩性特征和煤层关系,含水层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细砂岩,含水层有2层,上层厚度8~25m,位于3号煤以上,下层位于3—7号煤之间,厚8~35m,钻孔单位耗水量为0.01~0.5m3/h,乡镇小煤矿大多开采3号煤,矿井排水量为15~300m3/h。

下段含水层有2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细砂岩。上层厚度7~25m,单位耗水量为0.005~0.62m3/h;下层厚度为5~49m,单位耗水量为0.005~0.02m3/h。

2.1.3永定庄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位于大同组煤系底部,岩性为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全厚140~211m,胶结疏松,节理裂隙发育,含水层可分上、下两层,上层厚度为16m左右,单位涌水量为0.00076L/(s?m),含水性极弱,下层厚度为5~73m,岩性以厚层含砾粗砂岩为主,中砂岩为次,据大同矿区J34孔抽水资料,含水层厚度为44.5m,涌水量为8.3~10L/s。

2.1.4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位于山西组煤层顶部,为煤系上覆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厚度为28~69m,主要为中、粗砂岩,含粗砾砂岩,胶结疏松,节理裂隙较发育,在构造或地形条件有利地段,有小泉出露。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14~0.009L/(s?m)。在平朔平凡城一带,钻孔曾有自流现象,但涌水量小,其它地区,大部位于侵蚀面以上,基本不含水。

2.1.5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底部砂岩,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和含砾砂岩,为4号煤顶板,其间有3~18m砂岩,据大同矿区钻孔抽水含水层厚5~14m,单位涌水量为0.00087L/(s?m),含水性弱,平朔矿区钻孔单位涌水量0.005~0.104L/(s?m),局部水位高出地面,单位涌水量为0.84L/(s?m)。

2.1.6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中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厚度为13~43m,据大同矿区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为0.00019L/(s?m),平朔矿区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34~0.0053L/(s?m)。

2.1.7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大同煤田北部位于沉积边缘,缺失峰峰组,上、下马家沟组也不全,南部沉积较全。由于位于煤系底部,埋藏深,出露少,水位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小,中间又有本溪组隔水层,除边山构造断裂带外,煤层开采没有水力联系。

北部含水性极小,钻孔及泉水流量仅0.29~2.55m3/h,王坪煤矿井筒距井口2000m,掘进O2地层过程中,遇5处裂隙涌水量最大达576m3/h,平均为383m3/h。出水点标高为1170~1172m。

2.2南部煤田含水层特征

以38°断裂带为界即盂县—娄烦—临县一线以南,主要为西山、霍西、沁水煤田、河东煤田南部等,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太原组,上覆含水层为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水,下伏为奥陶系岩溶裂隙水。2.2.1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为山西组煤层上覆含水层,主要为底部(K8)中粗粒砂岩,层位稳定,厚度为4~14m,节理裂隙发育,含水性较弱,在沟谷和构造有利地段有小泉出露,流量小于0.5L/s,局部可达1~4L/s,但季节性变化大。据西山煤田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19~0.087L/(s?m),潞安、晋城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005~0.002L/(s?m),武乡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09~0.017~0.5L/(s?m),霍县矿区单位涌水量达1~6.96L/(s?m)。在构造有利地段,钻孔有自流现象,如太原东山一带,水量小,属弱含水层。

2.2.2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3号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厚10~20m,顶板砂岩层位稳定,厚度1.2~13m,一般6m左右,为上

38

1期

组煤开采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在基岩裸露区有泉出露,流量为0.1~1L/s。据潞安矿区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为0.0022~0.017L/(s?m)。太原西山一带,单位涌水量为0.0013L/(s?m),晋城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004L/(s?m),矿井排水量为83~117万m3/a。霍县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2~0.63L/(s?m),矿井排水量为51~250万m3/a。

2.2.3太原组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

主要有四层石灰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因埋深和所处构造位置不同,含水性差别大,一般是埋深浅,含水性强,愈深愈差。K2灰岩为15号煤直接顶板,厚度一般4~9m,K4灰岩厚1~5.5m,K5灰岩厚一般1~3.5m。K2灰岩为下组煤主要充水来源。此外砂岩中有泉水出露,流量小于1L/(s?m)。据武乡矿区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2L/(s?m),潞安区为0.0026~0.35L/(s?m),阳泉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06~0.41L/(s?m),西山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43~0.0216L/(s?m),东山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03~0.044L/(s?m),晋城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56~3.73L/(s?m),霍县矿区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79~3.16L/(s?m)。2.2.4中奥陶统岩溶裂隙含水组

为煤系基底,主要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灰岩,其次为上马家沟组灰岩,下马家沟组,在大断裂带也可能局部有水力联系。

①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组。岩性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全厚90~170m,一般120m左右。含水层为第二段灰岩,厚为30~50m、岩溶裂隙比较发育,主要为溶孔溶隙和峰窝状溶洞,在河谷及裸露地段可见大溶洞,但顶部由于长期风化溶蚀,裂隙大部被充填,含水性差。

含水层段主要位于二段中下部,特别一、二段接触带。据钻孔统计,西山矿区岩溶裂隙率可达2.1%~18.54%,抽水试验西山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084~1.11L/(s?m),东山矿区为0.024~46L/(s?m),潞安为0.27~37.06L/(s?m)。

阳泉矿区钻孔岩溶发育有呈蜂窝状小溶洞,孔隙率达25%~30%,溶洞率为10%~20%。在径流区和排泄区溶孔溶隙发育,局部地面可见溶洞,洞高为0.5~2m,最大达2.7m。在补给山区可见2~10m的溶洞。钻孔单位涌水量为1~5L/(s?m),在构造有利地段,含水性强,单位涌水量达到22.69L/(s?m)。

霍县矿区钻孔单位涌水量1.69~19.24L/(s?m)。

②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组。岩性以灰黑色厚层石灰岩为主,夹有灰色条纹,故名花斑状灰岩,夹有5~6层白云质薄板状灰岩,层理明显,岩溶节理裂隙发育,多为溶孔,溶隙和蜂窝状溶洞,局部可见大溶洞,全层厚度170~300m,一般230m左右,含水层为2、3段灰岩,厚度为20~40m,据长治地区水源井资料,单井出水量为1000~2000m3/d,水位埋深250~300m;霍县矿区钻孔抽水单位涌水量为3.28~77.63L/(s?m);晋城矿区单位涌水量为6.41L/(s?m),阳泉矿区单位涌水量为1.62~21.03L/(s?m);西山矿区单位涌水量为0.67~2.94L/(s?m);东山矿区单位涌水量为1.29~77.23L/(s?m),一般为2~25L/(s?m)。

③下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组。岩性为灰黑色巨厚层状质纯石灰岩,局部夹薄层泥质灰岩,下部夹有角砾状灰岩,顶部层理明显,中下部岩溶裂隙发育,并有小溶洞裂隙宽2~5mm,一般呈半充填状态,充填物为肉红色粘土和灰岩碎屑、方解石脉。经薄片鉴定为泥质结构,方解石含量90%以上,CaO占51.35%~54.13%,SiO2为2.10%~4.92%,MgO为0.75%~1.25%,具微层理结构,微裂隙较发育,宽0.02~0.08mm,虫迹构造亦较发育,直径0.3~0.5mm,上述微裂隙、微层理和虫穴相互切穿,形成了微观的网络状通道,在地下水的循环溶蚀作用下,裂隙溶洞加宽为地下水的储存与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主要含水层之一。据潞安钻孔抽水试验,辛安泉排泄区单位涌水量为0.46~29.5L/(s?m);霍县郭庄泉排泄区为56L/(s?m);西山矿区兰村单位涌水量为13.74L/(s?m);东山矿区枣沟区单位涌水量为52~277L/(s?m);阳泉娘子关泉单位涌水量为5.03~32.8L/(s?m)。

3煤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

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自然条件的控制影响,煤田地下水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

煤田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在局部地段有河水渗漏补给,在不同地层、不同地段局部还有侧向补给。垂直方向上一般是浅部含水层补给深部含水层,在一定深度内含水层埋藏愈深,水位愈深,但在构造破坏地带,局部也有深部含水层补给浅部含水层(向斜、断裂构造带),则补给关系可能局部发生不同变化。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排泄有三种情况:①在河流沟谷切割地段形成小泉,排向河谷;②侧向排泄平原区,如大同、西山煤田;③向深层排泄,通过断裂带排泄下伏岩溶含水层成为岩溶泉水的组成部分。如宁武煤田排向下马圈和神头泉,西山煤田排向汾河兰村、晋祠泉等,霍西煤田排向郭庄泉、龙子祠、广胜寺等、沁水煤田排向娘子关泉、辛安泉、三姑泉和延

杨展:山西省煤矿水害事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39

第20卷中国煤炭地质

河泉等,河东煤田排向黄河天桥泉、柳林泉等。

径流区位于补给—排泄区之间,其径流方式为裂隙网络式,主要为层流运动。在煤田范围内为典型的层间裂隙水,但在构造带,特别是大断裂带,则可切穿各含水层,形成较强径流带,导致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

4山西省煤矿水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矿井生产向深部和底层发展,以及大面积的开发,水害威胁将越来越严重,在五大灾害中仅次于瓦斯事故,位居第二。根据山西煤炭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煤矿开采有四种类型的水容易形成矿井水害。

4.1地表水

当采煤活动进行到水体底下且采煤引起的塌陷到达水体底部或煤矿的井口位于河流的最高洪水位线以下,地表水将会进入矿井内形成水害。如2001年忻州市宁武县新堡乡旧堡村周张保私开矿“8.26”洪水淹井事故,2003年临汾市古县古阳镇江水坪煤矿“4.17”特大洪水淹井事故等。

4.2煤层上覆含水层水

根据统计资料,这种来于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中的水,一般是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开采深度在200m以下时,水量逐渐较弱。4.3煤层下伏含水层水

山西六大煤田含煤地层底部均分布有巨厚的碳酸盐岩,在其内储藏有丰富的地下水(岩溶水)。如果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不能抵抗水压与矿山压力或有导水通道时,底部含水层中的水就会进入矿井形成底板出水。这种水害事故一旦发生,很难治理。如太原东山煤矿1982年发生底板突水,当时突水量达12000m3/d,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但未能治理好,目前突水量仍有7000m3/d。今年3月霍州白龙矿由于陷落柱导水发生突水,目前出水量达1200m3/h。

山西目前煤矿的开采深度在逐渐加深,带压开采的面积越来越大,煤层底板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底部岩溶水突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4.4老空、老窑区积水

老空、老窑水积存于生产、开拓水平以上,一旦揭露,迅猛异常,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山西省发生的大多数透水事故多属于该了类。如2002年晋中市寿阳县段王煤化有限公司“12.10”重大透水事故,2003年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2.20”重大透水事故,2006年3月18日临县胜利煤焦有限公司樊家山坑口及5月18日左云新井发生的重大透水事故均属于该类型。山西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古代开采的区域无记录,留下了情况不明的积有大量水的老空区,这些老空区分布无规律,地表无痕迹,积水范围、积水量不清楚,无据可查。现在一些个体煤矿开采也很不规范,越层越界现象严重,给防治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结语

山西省煤矿的水害受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煤系地层与各含水层的组合关系以及地理水文等因素的制约。地表水及煤层上覆含水层水易于防治,重点是防治煤层下伏含水层(岩溶水含水层)水及老空、老窑水。一定要坚持“查明条件、查治结合、预防为主、探、防、堵、截、排”及“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报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要全面规划,把防治水与矿井的长远发展、采掘安排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统筹安排;依靠科技进步,把水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煤炭志[M].山西太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局1985.

[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煤炭统计年鉴(1990-2005)[M].山西太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6.

[3]山西煤田地质局.山西省煤炭资源评价[M].山西太原:山西煤田地质局,1995.

[4]牛仁亮,李振拴,等.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ShanxiCoalmineWaterDisasterCausationandControlMeasures

YangZhan

(ShanxiProvincialCoalHydrogeologicalExplorationResearchInstitute,Taiyuan,Shanxi030006)

Abstract:Basedondetaileddiscussionofcoalseamsofvariousage,aquiferandconfiningbedscompositerelation,overlyingandun-derlyingaquifersdevelopingcharacteristicsandhydrodynamicfeaturesrelatedtocoalminingin6majorcoalfieldsinShanxiProvince,pointedoutShanxicoalminewaterdisastercontrolfocalpointsarecoalseamunderlyingMiddleOrdoviciankarsticfissurewater,gobwaterandabandonedminewateratpresent.

Keywords:minewaterdisaster;karsticwater;formingcausation;controlmeasures;ShanxiProvincecoalmine

40

煤炭分布五大特点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 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 垩纪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 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占2.8%,江南九省占1.6%。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1997年超过5000万t的有9个省区。其中,山西居第一,达338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4;以下依次为:河南(10520万t)、山东(9090万t),黑龙江(8520万t)、内蒙古(8300万t)、河北(7880万t)、贵州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9.9%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0.7~26.89m,单层最大厚度为12.5m。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3.5%;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61.7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15.47m。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28.7%;累计探明储量58.3亿吨,已利用4.5亿吨,尚未利用53.8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18.1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0.4%;累计探明储量17.4亿吨,已利用5.3亿吨,尚未利用12.1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 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 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 “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 )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 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 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 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量为5.0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65%以上。专家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2010年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60%左右,到2050年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因此,我国将实行“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实行油气并举,稳步发展石油替代产品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补充”的国家能源战略。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1、煤炭资源量 (1)煤炭资源总量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普查结果,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等18个省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吨(排名前四位分别为新疆16210亿吨、内蒙古12053亿吨,山西6830亿吨、陕西292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只有0.32万亿吨,仅占全国的6.4%。 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2)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截至2008年,我国煤炭保有探明储量为12464.03亿吨。内蒙1、山西、新疆、陕西、贵州五省保有探明储量10148.25亿吨,占全国的81.4%。如果再加上宁夏、青海、甘肃,七省探明储量占全国的比重接近85%。这些省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2、煤资源分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质量差异较大,烟煤、无烟煤比例较大,其中烟煤储量最高占总量的75%。 我国虽然煤炭齐全,但真正具有潜力的是低变质烟煤,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都不多,属于稀缺煤种。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 三、我国煤炭行业主要特点 资源、产能和消费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1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2008年全国保有煤炭探明储量比2007年增加659.58 亿吨,其中内蒙古和新疆增加545.04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6%。截至2010年,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已 经增加到7323亿吨。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 为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是“2002年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 a、甲 B. b、乙 C. d、丁 D. b、甲 2.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C.我国应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迅速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一致 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山西能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省也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的是( ) ①黄河②汾河③秦岭④太行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为进一步增加山西能源外运能力,除铁路建设外国家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引黄入晋工程 D.黄河整治工程 (2011·济宁质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 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

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 ??? (一)、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 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 ??? 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 (二)、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 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 1、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 2、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 ??? (三)、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 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二是煤层中的高岭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三是我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 (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耗煤炭,发展煤炭生产。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维持在12-13亿以上,其中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五大特点 来源:收录时间:2006年09月02日| 字号:大中小 (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据初步统计,我国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量总量,每年为6 008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2 865亿m3,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2%左右。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据山西井坪气象站资料,晋北平朔矿区一带,1957~1992年平均降雨量为426.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 239.0mm;据陕西神木气象站资料,陕北神府矿区一带,枯水年降雨量仅有108.6mm(1965年),丰水年降雨量为819.1mm(196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35.7mm(1957~199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774.1mm(1978~1990年);据内蒙古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和内蒙古东胜气象站1981~1993年资料,东胜矿区一带,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 044~3 186h,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81.2~401.6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2.2~2 535.0mm。年蒸发量均大于年降雨量的4~5倍以上,而且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属于典型的干旱或半干旱严重缺水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 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三部分第十四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XX省为例 一、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4题。 1.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92.17%,故该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答案:D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铝土矿 D.非金属矿产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应是能源矿产。 答案:A 3.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解析:由表可知,表中的92.17%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能源矿产的潜在价值比重大,应把该区建成全国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答案:A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5~7题。 5.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解析: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答案:C 6.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地位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将我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资源相比,探明的资源储量折算为标准煤,煤炭占85%以上。我国能源禀赋并不乐观,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的一次能源禀赋结构被称为是“富煤,贫油、少气”,但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造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情况差别显著。 表1 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单位 2006年底 占全球比例(%)

储采比 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2.45 1.3 41.8 63.3 石油 10亿桶

16.3 1.3 12.1 40.5 煤炭 亿吨 1145 12.6 48 147 图1 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表2

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 (一)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 表3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排名 国家 探明储量(百万吨) 所占份额(%)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都赋存有煤炭资源,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煤炭品种齐全,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一、我国煤炭品种齐全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质量特征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

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一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中国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15%-30%,流分在1.5%-5%之间。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课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 (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2)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2)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如: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思考 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点拨: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