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一、三峡工程的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二、施工工期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

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下泄。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后就开始了,首先是抢修加高一期时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围堰,并在其保护下修建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同时继续安装左岸电站,将临时船闸改建为泄沙通道。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三、三峡工程的效益

1防洪

今年我国遭遇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最大的洪水,据新华社报道,截止7月23日上午,长江中下游干流仍超警戒线,而三峡大坝却在泄洪,每天4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向下游倾泻。长江流域共180万平方公里,三峡大坝的调节范围在它上游的100万平方公里,而它下游的80万平方公里,三峡大坝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从今年的三峡大坝调度从4月份开始来看,当时上游来水比较少,洞庭湖鄱阳湖水比较大,三峡大坝截水20多亿立方米,6月底7月初时曾经大量下泄,减轻库存,迎接第二场洪水,7月中上旬又拦了20

多亿,目前,三峡大坝共拦蓄了7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如果把这些水全部放到中下游,将引起长江全流域的大洪水,可以说三峡在防洪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是利大于弊的。据国家水利部部长刘宁说,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或者叫防洪效应是三峡工程的效益之首,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三峡工程有211.5亿的防洪库容,在它对防洪功能的设定上,把211.5亿的防洪库容划成了三段,也就是说从现在的汛限水位向上抬高10米,大概145到155米10米范围内有56.5亿的防洪库容,是用于对洞庭湖口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进行补偿调度运用的。在这个之上,一直到171米高程,仍然还有125.6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荆江沙市河段防洪安全而设置的;在171米到175米高程仍然还有32.9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水,或者类似于1870年的大水,对荆江河段进行补偿运用。可见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对人类产生莫大的消息。

2发电

如果说防洪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那发电是三峡当之无愧的第二功能,在三峡修建之初,曾有供大于求的说法,但随着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说法被现实推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功不可没。

将产生巨大发电效益:

1、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发展。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将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kW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3、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8226;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4、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W•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为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5、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可见,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3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的完工,使上游川江的通航能力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对上游重庆市的发展以及整个西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提升,巨大的库容可确保其周边及下游的丘陵地带及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用水。水库将形成1150平方公里的水面,除航道外,仍有近700平方公里的水面,流速变缓、水质变肥、水表层转暖,是适合虾、贝、鱼、鹅、鸭、鳖生长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同时,毛主席描述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景观得以实现,三峡工程坝区开发旅游产业有力拉动了整个长江三峡旅游区的快速发展,有关资料还显示:近年来,全国每接待1万名游客,其中有12人在游览三峡。今年年初,由三峡大坝、巴东神农溪、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和丰都名山等长江三峡核心景区,与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重庆长航江山游船公司一起设坛立盟,成立“长江三峡旅游联合体”。目前,这一国内最大的景区联合体已正式亮相海内外旅游市场,力争将长江三峡旅游推入一个新阶段。

四、三峡的过

灌溉、蓄洪、通航、养殖、发电,随便拈一样,都吸引我们的眼球,牵我们心动。单发电带来的实惠,足以让我们的脸绽开一朵朵菊花;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更让我们一次次翘起大拇指。可我们是人类,倘若只沉溺于受惠得益,那笑脸一定狰狞,那开怀一定自私。曾几何时,我们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记;一面拼命叫喊保护生态环境,一面又悄悄进行新的破坏。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跨过临界,走向正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其利大,其弊也多。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三峡工程如斯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弊。

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白鱀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生活提供了繁殖场、育卵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三峡水库落成后,长江中上游激流变成缓流,使适应激流性鱼类失去生存环境。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效果如何,也有待论证,加之认识不统一,目前我国所修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媒体曾报道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06年六国组成一支长江考察团,经过38天寻觅,也没见到白鳍豚出没的踪迹。而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鲟鱼、鲥鱼已大为减少,中华鲟、白鲟、胭脂鱼,都明显受到冲击,即使连最普通的青鱼、草鱼、鳙鱼、白鲢等具有半回溯性鱼类,由于河流生态变化,也产量锐减。人类在获利于水库工程时,鱼类最先遭殃,对此我们是否应该有点悲悯情怀。再说水库虽有巨大水面,但水深温寒,却不适宜养殖鱼类。

2地质灾害

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在陡坡初,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近几年,三峡库区发生过一些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如2007年夏季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山体滑坡,2007年冬季发生在湖北巴东县野山关镇的岩崩,200年夏季发生在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的山体滑坡,这三起事件都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对通航的影响

库区每天形成的大雾天气,极不利于通航。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

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4对气候的影响

带来气候性影响。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断言,天府之国近几年来冬干春旱的反常气候,与水库有多大关联,但至少不能排除此影响。我们不能不满腹狐疑,向来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何以在水库落成之后,频频遭受气象性灾害。而处于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也连续跌至历史最低,许多渔民无业可做。07年湖北沙市水位也跌至140年来最低,湘江水位也接近历史的枯水期,这些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气候,因为气候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5文化遗产方面

我们生活在三峡地区,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我们却不能在把这些留给我们的子孙。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白帝,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如川江号子几乎绝迹。

6其他方面的影响

水文环境的大变,致使近年来洞庭湖鼠灾泛滥,农作物几乎绝收。少数脑活乡民,向广东贩卖鼠肉,以减少损失。其中隐患让人想到03年SARS,不寒而栗。库区水面垃圾成岛,水华频增,污染严重,使治理成本加大,已高于世界7%。我国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损失已占GDP15%,远远高于发达或其他发展中国家。

五、总结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三峡工程在为我们服务建设的同时把珍贵的文物埋于江底、周边的人民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这让我们既心痛又无奈啊!综上所述,我还是认为三峡工程利大弊少。如果是弊大于利,我们国家政府又怎么会同意兴建呢?希望我国能好好利用这项伟大工程,让它能更好地发挥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作用。

论三峡大坝的得与失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10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号: 102264017019 学生姓名:吴耀光

指导教师:董强

成绩评定: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三峡工程的简述

论三峡工程引发的工程伦理问题 12级电气2班杜秋晨 摘要:对于三峡工程带来的诸多问题,例如该不该建;三峡带来的环境问题;移民迁徙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等,我们在此只讨论三峡工程伦理问题,主要针对工程师对于工程相关的伦理问题,并引用相关的采访记录,对直接的相关负责人,参与者的谈话,相关的行动来证明工程师的工程伦理问题。通过对三峡工程整体的分析针对工程中体现出的伦理问题总结出三峡工程在起初到运行,从论证到建设,都体现出工程师在工程伦理问题上做到了尽职尽责,对于社会,对于人民都是负责任的。 关键词:三峡工程伦理工程师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工程,由于它对自然环境的巨大改变,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巨

大影响,还因为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让许多国人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然而,三峡工程始终首先是一项科学活动,对于这座已经建好的大坝,首先必须用科学的方式去评判它。并不能想当然认为它会引起什么后果就会引起什么后果。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三峡,就属于胡适先生当年所说的“差不多先生”,什么东西差不多就够了,不求甚解,而且不求甚解也无所谓。这种缺乏认真的态度是远离科学精神的。但是我们在此,并不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及论证。 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对钱正英访谈录 钱正英,从1952年至1988年,历任水电部(或水利部)副部长、部长达36年之久,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有权威的发言人之一。 钱正英通过对于三峡工程的“三起三落”认为自己是“三峡工程的温和派”,不是激进派。我参加三峡研究,大概是在1954年大水以后。我个人对三峡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我认为,三峡工程在长江的长远规划中是完全应当搞的,但当时没有条件,我不主张上马。还有,大坝我们刚开始搞,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 第二阶段就到70年代了,那时事实上华中缺电已经很严重了,要发展水电。一直到那个时候我还是认为上三峡工程不够条件。 首先是长江的防洪,在60年代我们研究了许多方案。那时我已意识到一个问题,江湖的演变决定了三峡工程的必要性。认为长江的治理,根本的一条思路,是洞庭湖要消亡,矛盾是显见的。洞庭湖眼看着在消亡,你怎么办?一定要另找一个地方替代它,最后就找到了三峡。三峡工程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叫它长远地保持库容,从此,不要洞庭湖来调节长江干流的洪水了。这样,把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和泥沙控制起来,既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又解决洞庭湖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三峡工程的本质,根本的防洪效益也在于此。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325211) 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之利三峡工程之弊 1.序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水电站的研究分析三峡水电站的影响。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在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的同时,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2.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案例分析法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3.1建设背景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三峡水利工程争议不断,直到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3.2建设过程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

论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沧三 热点分柝 峨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_周淑清三峡学院 [摘要]三峡工程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当制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开发性移民方针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和秽民方式与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规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长江流域“绿色产业”制度. [关键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对策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程举措本质上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第一.三峡工程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态效益。 长江下游分洪能力的提高同时能有效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减缓这些湖泊的萎缩,延长洞庭湖的使用寿命并能对湖区支流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减轻湖区洪水威胁。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提高坝下游河道污水稀释化.改善水质减轻污染。 第二,三峡工程利用清洁的水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以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轻酸雨、温室效应等大气危害以及燃煤开采,洗选运输、废渣处理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 第三.三峡工程能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同时水库将改善库区气候,有利于拓展夜业.扩大和改善鱼类和水生物生栖环境。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口向综合三峡工程修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地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设施的复建.还要占用7万亩耕园地。这就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如果不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八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 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尝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人长江.有的将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已经有所增多,虽然大于二级的地震极少。 第四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长江三峡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峡谷近景景观受到~定影响由于水位上升.。峡’感将减弱.雄”,”险”气势降低.还将使淹没区内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没。 第五.三峡大坝会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主要鱼类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防治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为了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三峡工程真正成为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笔者认为应当制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 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 法制轨道在该《条例》中应当规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规定开发’陛移民方针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坚持开发 性移民方针.使库区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要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采取同等有力的措施。在库区一 些生态环境脆弱.或者生态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则应当 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控制污染放在优先的位置。此外,应着重发展市场 导向型的新的特色经济.加快库区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第二.坚持移民方式与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三峡水库的移民方式.经历了后靠为主到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安 置方式的转化,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对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但要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安全移民 目标和维护库区的生态环境规定“外迁移民为主”才是真正有效的 途径。外迁移民可以改变库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减轻耕地压力.真正 实现库区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垦殖带来的水土流失,改变长江中上游 的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利。 第三,规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长江流域的环 境污染防治制度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在环 境污染防治法中必须扬弃末端治理的做法加强环境污染的总体 控制.应在政策.规划和管理各个层次上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 决策。加强源头控制制度,废物资源化制度建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的制度,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 第四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 瞩目的特大型工程.工程本身和移民开发项目以及三峡库区和长江流 域的规划设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减轻三峡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 +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实施长江流域绿色产业’制度。从生态学观点看.我们从 注重单个的消费者,发展为注重食物链进而发展到注重食物网,乃至区域 生态系统。这就要求人们注重并建立7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产业性 要求有新的上层建筑包括新一代环境法律制度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 在《条例》中规定长江流域’绿色产业的法律制度.除了贯彻《清 洁生产促进法》外.还要制定生态工业园区.绿色设计.区域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产业化、循环型社会基本.生态农业促进.绿色贸易. 绿色消费生态旅游.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枣孝文献: [1]王尧:三峡蓄水前后长江水质无明显变化库区地震增多人民 日报[N],2004{0I8 [2】潘锋:hstp://wwwyellow,rivergovUI黄河网,聚焦三峡工程生 态与环境保护,2005-{I一5 “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中旬刊】总第515期毓  万方数据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前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之一。在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就将就此进行一些简要叙述及思考。 一、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 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 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二、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的负面 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三峡工程蓄水后对库区附近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还有另外以下几点: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电子版本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 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 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 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 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一.三峡工程概况 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 2.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2.2.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2.3.水淹范围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学设计【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 三防洪 峡三防治血吸虫病 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 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 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 生的淹没土地、耕地 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 和境加重泥沙淤积 名效影响物种生存 胜应增加蚊虫孳生 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 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 【学习策略】 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 (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2、不利影响及措施 (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学习资料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 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 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 年到2005 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 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 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 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 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 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 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 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 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 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 次。进入20 世纪,1931 年和1935 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 万和150 万公顷,死亡人口14.5 万和14.2 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 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 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

工程与环境的关系

工程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工程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各学科的总称。“工程”是科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在生产生活中,在工程的进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工程环境工程学三峡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 工程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各学科的总称。 “工程”是科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可以建造出比单一产品更大、更复杂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再是结构或功能单一的东西,而是各种各样的所谓“人造系统”(比如建筑物、轮船、飞机等等),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工程定义为“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或某些)

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就广义而言,工程则定义为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 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尽管对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环境工程学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几个方面。 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区域性特点。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整体的系统分析,以求取得最优化方案,是环境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环境系统工程方法还可应用于不同的规模、等级、剖面的系统,如大气系统(大气污染模型、大气扩散等)、地面水系统(河流污染、湖泊污染的分析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系统、海洋系统以及某一环境工程单元过程系统等。 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下面我将具体就最近的焦点话题三峡问题对环境与工程的关系展开进一步的阐诉。 据国家防总新的最新统计,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50年来最低水平;当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5月20日,国家防总决定,三峡库区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秒左右控泄,将日均下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

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期工程任务,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35米水位,双线五级船闸已于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成功,左岸4台发电机组已于8月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令人情不自禁地会回忆起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情况。 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等产生巨大效益。显然,如此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例如,会不会使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在库区安置大量移民,环境容量能否承受?以及水库泥沙问题等。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 首先,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广大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避免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与疾病流行等。其次,水电清洁无污染。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如用火电,年需要5000万吨原煤,势必造成燃煤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部分耕地和一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实际上三峡两岸壁高崖陡,随着三峡水位的抬高,还会出现新的景观,何况有些文物可以搬迁。水库形成的人工湖还可以为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其它影响如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沿江低洼地区枯水季因水位抬高而引起盐碱化问题,以及对河口盐水入侵问题也都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并不明显,有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能得到控制。 三、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 泥沙淤积是否会影响水库寿命?对航运会形成障碍吗?因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水位上升是否会威胁两岸,特别是重庆市的防洪安全?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曾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100年后水库仍可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调节库容,回水区淤积导致的对航运影响,可以通过航道整治、疏浚和水库调度得到改善。 总之,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特别是防洪与发电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更是影响广泛而深远。长江中下游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势必造成毁灭性灾难,其所引起的生态与环境破坏将十分严重,绝不能掉以轻心。荷兰三角洲工程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见人民日报1992年1月15日《从生态与环境角度看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和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确保如期完成。鉴于二期工程已发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在蓄水后必须加强监测,包括坝内温度、裂缝变化和排水孔渗水情况等。现三期工程已经全面施工,有些需要深入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问题,仍应抓紧组织试验研究,早日提出成果,以利工程实施。 摘自:三峡热线·三峡宽频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