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攻略

高考地理考前攻略
高考地理考前攻略

高考地理考前攻略

高三地理组

“会考试”是一门技术,和会学习一样重要!这些高考答题技巧一定要掌握!

“考试”是一门技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止会“学习”,更会“考试”。

“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答题技巧”

1.卷面工整

如果你的试卷密密麻麻还十分潦草拥挤,那么阅卷老师很容易因为找不到你的答题点而出现误判、漏判的情况,所以答题时千万要用①、②、③等将每个回答的知识点做以区分,方便老师阅卷,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2. 不要恋战

当你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没有充足时间做答后面的题时,你会慌张或者马虎,导致很多如审题不清、漏掉知识点等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因此不要恋战!不要恋战!合理分配时间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3. 将你认为对的写在最前面

答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你犹豫的知识点,如果不能确定这个知识点是否正确,就将它放在后面,把百分百确定的知识点写在前面。

文综答题时间分配

文综考试是同时考三门,因此相对于其他几门课程,这门考试更加考验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做好文综,最重要的是识大局。不要计较一个点的得失而让你满盘皆输。

首先,你要根据你自己的经验给三个科目估计一个大概的时间。标准是每科不要超过50分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微调。

比如说一般情况下地理可以压缩到40分钟,而政治则需要的更多。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作答考试时不要超过这个范围,到时间了就算差一点没写完也要立刻切换。

其次,一个好的答题顺序很重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一科答完再答一科,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弄乱。也可以按照试卷的顺序作答,这个看个人习惯!

最重要的是平时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的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最后的成绩,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如果对知识掌握足够熟练,也不会出现做不完的情况啦。

地理选择题不再犯难的9大解题方法

文科类的科目,很多学生都会困惑:就是在做客观选择题时,通常情况下排除了两个答案,剩下两个,往往我们最终选择的永远是错误的那个答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想的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缺乏锻炼答题技巧和思维方式。下面拿文综地理选择题来举例。

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套题出现,即在一段文字资料后或辅以图,设计两个以上的题,也有一部分是在综合题目下设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图片中的文字、数字,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车祸现场,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命题规律

1、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套题出题方式(一个材料下包括2个及以上选择题)

3、利用社会热点切入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应对策略

1.第一感觉很重要,沉着冷静

2.认真读题,拿笔勾画,提醒自己注意细节点(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习惯)

3.先易后难,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跳过,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适当勾画,分析并挖掘题干提供信息,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避开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为了防止自己忽视重要信息,建议在平时练习中,就对关键信息和限定词勾画。一方面帮助自己思考,另一方面在有时间检查时,提醒自己不要忽视细节。

通常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 180°经线”。(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 A、B、C、D 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四、解题方法

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选择题上会出现的错误有:因果颠倒、前后矛盾、表述绝对化、概念混淆、表述错误或不完整、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与题干无关。

因此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

①审材料,尤其图像材料,要注意的有图名、图例、指向标等;表格材料,要注意单位、总量与比重等;

②审题干,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限定词;

③审选项,须注意选项的说法正误、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为雷同项等。

1、直选法

直选法比较适合难度较小的题目,其考查的内容大多是地理概念、成因、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类题目共同的特点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知识环节较少,可以通过认真阅读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关键数字等,找出“限定词”,明确选择的方式、内容与

范围,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知识重现和比较分析,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3、代入法

对于计算型选择题或者地理事物关联型选择题,有时解答比较麻烦,就可以采用代入法,将四个选项带入题目或者图中进行逐一验证,最后得出答案。

4、排序法

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按时间组合、空间组合、时空组合的题目,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是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解题时应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自己先试着排序,再按题干要求与备选项进行对照,如果二者相符则为答案。

5、图解法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图解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示显示出来,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6、优选法

解题时,有时会感到提供的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难以取舍。这类试题的题目往往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直接”“间接”“根本”等字眼,在做此类题目时,应抓住其关键词,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7、辅助线法

对于考查等值线图的选择题,解答时采用辅助线法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特别是在等值线图上确定寒流和暖流、低压槽和高压脊、山谷和山脊、海岸线两侧气压和温度的差异、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模糊的图是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

8、计算法

在地理选择题中,有的试题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通过计算推导出答案。这种类型的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等值线图中相对高度和气温差的计算,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但地理计算重在考查方法、规律的掌握情况,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9、推理法

所谓推理法就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答案。推理法适用于解答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的题目。根据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推理法:

(1)“由例及类”推理法:根据已经明确的一个或几个选项相同的地理特征,推断出所有选项的共性特征,从而得出答案的推理方法。遇到要求选出所有选项共性特征的选择题时,则往往会有一至两个选项较难判断,可尝试“由例及类”推理。

(2)逆向排除推理法:正向思维要选出正确选项而又无法确定时,可逆向选择,通过排除所有不符合题意的较易判断的选项推出答案。

(3)“大小筛选”推理法:对于地理数据可排序的选择题,按照从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到中间值的顺序进行层层推理,从而逐步筛选出答案。这类试题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值往往是学生

熟知的,而中间的数值一般比较陌生。

(4)数值范围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读出地理事物的准确数据,但可推断其可能存在的数值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5)因果联系推理法: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

当然,解地理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很多,诸如逆向思维法、求同存异法、特殊值法、列举法等等。答题的技巧是需要练习培养的,不是一次两次练习就能形成的。逻辑思维需要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形成做题的惯性,这样才能真真在高考答题中提高答题的速度和精度。提高选择题分数的关键在于细节,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细节中拿高分。

主观题解题攻略

综合题答题原则为“精炼”,在答题上遵循以下四步:

①审题,注意关键字词,分值分配等;

②迁移套用,迁移所学知识,套用课堂归纳的答题模板。;

③对接材料,套用模板表述时要和材料相结合,提取恰当信息,转换表述;

④作答,注意条理、简洁、完整。

一、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1、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2、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3、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4、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5、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还有一个月,如何应对文综地理选择题?

到现阶段,高中地理知识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很多,习题也做过了很多,有没有想过,哪些是高考核心的主干知识?我们不妨看看2017和2016年的全国I卷,你会发现,原来重点都在试卷上。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大型模拟考,成绩总是不稳定,越考越没信心。因为,命题的队伍也是千差万别,命题者的水平也是各不相同,每个人对高考的理解也不同。模拟考带给你的是让你见见题型,见见思维,好的坏的,离奇的,变态的。同学们,不要紧,我想说,高考不是这个样子的!

高考是什么样子呢?首先,题特别正,其次,高考不会像平时那样一下子错了很多,也不会颠覆你的认知,更不会让你怀疑人生。他会让你感觉到学有所用,不考教材,但我们事实上是在用老师教给我们的语言与方法去答题。

接下来,比较重要的是,利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做做高考真题。不是做单题组,要成套地做全国卷,最好做做全国I卷,无论你使用哪套试题,我们要从全国I卷中汲取营养。一

2019届全国高三地理考前60天模拟卷(四)(解析版)

2019届高三地理考前60天模拟卷四 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读“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与世界城镇化水平比较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时期内,表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约为40% B.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超世界 C.我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略慢于世界 D.世界乡村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在增加 5.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比城镇突出,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城乡经济不平衡 B.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村养老负担加重 D.人口迁移的年龄结构 葡萄起源于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沿岸,现在世界多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及南纬30°~45°,海拔400~600米的地区。若葡萄园临近大水面,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升品质。如图示意智利葡萄产区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6.智利产出的葡萄品质极好,其原因是生长季节( )

A.凉爽多雨,云雾缭绕 B.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 C.炎热干燥,水源不足 D.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7.与我国新疆相比,同品种的葡萄在智利色泽更好,这是由于该地( ) A.地处山谷 B.海拔较高 C.邻近沙漠 D.临近大洋 8.智利的葡萄很少受到外来疫病的侵袭,造成这种情况的自然条件是( ) A.环境具有封闭性 B.环境具有开放性 C.河流短小,水源更新快 D.地势高,紫外线强烈 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我国首个承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透过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完成9~11题。 9.与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周边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 ①光照充足 ②节约土地 ③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④高速公路网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高三备考]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邢正贤 摘要:高效的考前复习是高考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高考地理考前复习指导的研究,对2016年高考地理的考前复习提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复习建议,对老师们做好2016年高考最后阶段地理学科的考前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建议 高考一天天临近,家长和学生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2014年高考地理复习即将进入最后的考前冲刺阶段。为了提高考前复习效率,笔者在研究往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最后阶段复习中的存在问题,就2014年高考考前地理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师生们参考。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目前全国使用的人教、鲁教、湘教、中图四个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差异明显,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些不属于考试说明要求考核的内容。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只能以考试说明作为命题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对考试说明删减的知识点,初中地理除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外的知识不再复习。最后阶段考试复习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考试说明,复习回归的是考试说明,而不是教材。 二、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高考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因此只要真正掌握好《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知识,就足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事实证明高考中真正使考生拉开差距的是中低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也要从中低档题做起。难题的得分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过分重视难题,忽视基础知识复习,造成中低档题的得分率下降,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因此,作业考试应以中低档题为主,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以原创题(新题)为主,不要一看到新题就觉得没学过,其实新题考的仍然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和原理,解答能力立意的试题,无一例外都要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 基本题和难题所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不会因为难题多得几分而优先录取;基本题和难题所花的代价是不同的,保证基本题尽量少失分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保证难题不失分,只有极个别人能够做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要把啃出一道难题作为成功,要把基本题少失分、不失分当作成功。 三、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由于考试时间和题量的限制,命题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把四套教材的共性部分整理成复习讲义,让学生直接根据讲义复习,提高备考的准确度和效度。为了督促引导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最后阶段教师可对整理的讲义进行系统全面的默写,通过默写进一步明确复习重点,发现复习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确保主干知识掌握到位。 四、突出人文地理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占40~60%,但从新课程高考的实际命题情况看,人文地理的占分比重较高。自然地理考核内容难度大,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中,短期内成绩较难提高,而人文地理占分比重大,且多集中在综合题中,记忆性内容多,强化记忆对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大有益处,因此,最后阶段必须突出对人文地理的复习。 五、注重知识体系建构 高考常以中心问题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形成重点问题的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特征、水文特征的描述,气候成因、工农业区位的分析,通过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分析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得高分、得满分。 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高考试卷中地图数量多,形式新、信息量大且比较隐蔽。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利用经纬

2019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2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 试技巧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试技巧 一、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在近几年全国卷中每年都出现,而对这部分内容考核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而是注重局部和细微处的信息呈现,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面到线和点的变化,主要关注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及这些点的空间运动变化的规律;由光照图到模拟图变化,不再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作为命题背景,而是另辟蹊径由书本抽象出一种变式图式来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图和图文之间的转换,把所给图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利于解题。 遇到光照图的变式要多考虑,记住尽可能缺图补图、变式图还原,努力实现图图转换和图文转化或文图转化,这样变不熟悉为熟悉,许多问题不难解决。 关注气候:气象和气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个钟情点,气象现象和气候要素的变化要善于从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必然事出有因,影响因素要从现象的有无地带性规律性去思考,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多由地面状况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有些现象要从所给的材料中去寻找答题依据,而不是单纯靠记忆来完成的。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一般笼统地说成是“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但要注意这主要指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有的地区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南美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对一些小知识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点,如热力环流、如天气系统等,如果单独考察难度不大,而命题者往往把这类小知识放在大的解题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气环境问题中就可能会把热力环流、反气旋、锋面逆温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发现解题点(或者得分点)。 关注人地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人地矛盾的加剧必然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危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生物等)、对策(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和措施层面——从原因方面找,尤其关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去考虑。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方面去寻求答题的依据(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必背知识精选

考前必背知识精选 必修部分自然地理部分 1.影响温度的因素(11个) ①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②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 ③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 ④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⑤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 ⑥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 ⑦(含水越多,温差越小)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 ⑧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 ⑨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 ⑩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 ?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 2.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11个) ①风:吹海风多雨(如盛行西风、东南季风),吹陆风少雨(如信风、西北季风) ②气压: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下沉气流少雨 ③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④锋面:冷锋峰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⑤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⑥海陆位置:临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⑦山地迎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焚风效应少雨 ⑧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 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 ⑩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

?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3.影响气候的因素(4个)(现在的大题基本都考“气候的非地带性”) ①气压②风带③洋流④地形 4.影响温差的因素(5个) 纬度:高纬>低纬 海拔:年温差:低海拔>高海拔(东北平原>青藏高原)日温差,高海拔>低海拔(等同于山谷风原理) 下垫面:荒地>森林>湖泊 天气情况:晴天>阴天 海陆位置:内陆>临海 5.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4个) 温度:温度高蒸发强 风:大风蒸发强 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 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 6.影响气压的因素(4个)(气压大小实质就是空气的多少) 温度:冷高压、热低压 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 气流运动:下沉气流形成高压 天气系统(冷暖峰、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7.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4个)等同于太阳能 纬度:低纬>高纬,高纬夏季光照时间长(新疆内蒙) 季节:夏季>冬季 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8.天气情况(类似于天气预报)(5个) 温度 晴天(阴天、降水、云雾) 风力风速风向

大题06 区域交通工程建设-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 大题06 区域交通工程建设 1.(赣粤湘三省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三4月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开发备受关注。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俄陆河联运路线(下图所示)被提出,计划从中国大连出发,通过铁路运输及勒拿河水路运输到达北冰洋沿岸的季克西港。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及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 (1)与冰上丝绸之路相比,说出中俄陆河联运路线的优势。 (2)分析开发中俄联运路线中铁路建设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 (3)勒拿河下游通航期主要在7~9月,请说明原因。 (4)请针对中国/俄罗斯(选其一),说出该联运路线建设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运输距离短;运输速度快;不受海洋气象灾害和冰山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时间增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加剧;西伯利亚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3)(7—9月)夏季降水量较多,勒拿河径流量大,利于通航;纬度高,结冰期长,夏季气温高,河道不封冻,可通航。 (4)中国:有利于资源、能源进口;促进对俄罗斯相关产品出口;连通北极航道,新增中欧贸易通道(拓展市场);俄罗斯:推动沿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拓宽客源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解析】(1)读图,相比于冰上丝绸之路而言,中俄陆河联运路线运输距离大大缩短,且海运速度慢,而铁路运输速度更快,连续性更好,受海洋气象灾害和冰山的影响小。

(2)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说明。中俄铁路建设所经路段纬度高,一年中气候严寒时间较长,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同时,冻土发育,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对铁路建设中技术的要求增大(自然条件方面);该铁路沿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足,建设过程中物质供应困难(社会经济方面)。 (3)该题需要注意勒拿河流域的纬度位置和题干的表明的通航时间。首先,该时间段勒拿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多,勒拿河径流量大,航运能力较强,同时,勒拿河流域纬度位置高,河流全年结冰期长,该时间段该区域气温相对较高,河流未封冻,可以通航。 (4)①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通过该联运路线,有利于我国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同时我国也可以通过该联运路线对俄罗斯进行相关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图示,该联运路线西端连接欧洲各港,新增了我国与欧洲的贸易通道,有利于拓展我国在欧洲的市场。②对俄罗斯的影响,同样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了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因此,通过该联运线路,一方面有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开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沿线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5月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由原铁道兵于2007年改制而成,该公司承建的莫斯科地铁项目在2019年12月26日已经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建设中利用了中国的盾构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向前推进对土壤进行挖掘,该圆柱体组件的壳体即护盾,它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的压力,有时还承受地下水压以及将地下水挡在外面。该技术将挖掘、排土、衬砌(包括壁后灌浆)三大程序一次性完成,并且其作业过程是在护盾的保护下进行的。下图为莫斯科地铁线路系统空间分布简图。 (1)简述中国铁建承建莫斯科地铁项目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简述在地铁建设中采用盾构技术的好处。

高考地理考前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地理考前备考策略 1.注意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中知识重点首先要放在经纬网的应用上,这是确定区域的基础,是时间计算的基础,是确定方位的基础,也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识记的经线主要是:0°、30°E、60°E、90°E、120°E、135°E、50°W、70°W、120°W;识记的纬线主要是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中国范围内的北回归线、30°N、40°N。其次,要加强等高线知识的应用性分析、要与高中必修中的地质构造、地形结合在一起。第三,要注意大江、大河的特点,要与高中的河流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相结合。 2.注重学习回归教材基础 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考查的热点,无论对哪一内容的复习,无论哪位老师出题,都无法脱离开教材。因此,熟悉教材是必须的,特别是到最后阶段,几乎每天都应该拿出教材阅读20分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 3.注意解题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也是最具区分度的,复习备考中要逐渐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这种能力。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的识图;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地形区、地质构造的应用;特定区域农业、工业发展分析;特别要注意培养的是在答题时不能脱离试题而

答题,有些试题如果不是教材中能够找到答案的,答案就一定隐藏在试题的题干中或图表中,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备考中的重点,平时要多训练分析此类试题。 4.注意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 试题中总会有一些备考复习中没有训练过的试题,很多学生碰到这类试题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怎样去分析。如果在考前能够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精神,这类题也可以很轻松地解出。这类题解题都有步骤:首先,要分析这道题的题干--主题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其次,要读图,仔细分析图的横坐标、纵坐标以及曲线变化;第三,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结果。w.w.w.k.s.5.u.c.o.m 5.注意教材中生活化的知识 教学为生活服务是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一些重要的时事新闻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像2019年的长寿村、毛毛雨、传统民居等试题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今年要关注的有:2019年春季南方雪灾问题;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问题;"神七"相关问题;人口迁移问题;铁路建设问题;粮食紧缺与土地流转、黄河流域发展的问题。 6.备考过程中重点把握的问题: 地理时间计算:★★★★★ 气候变暖:★★★★★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前寄语

高三地理——考前寄语 一.考前提示 考前复习紧张而充实,相信同学们做得很好。临上考场我只想问你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1.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亚热带和亚寒带气候的纬度位置不同,自然带位置也不相同。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地峡东侧这些地区远离赤道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着热带雨林。原因何在?(纬度低气温较高;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重点需要注意的地区,高考可能会就这几个地方拿出来局部地区来考察,注意这几个地方的轮廓形状,盛行风和暖流) 4.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集中了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注意复习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环形分布) 5.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为何较冷?(秘鲁寒流);南美大陆西岸热带荒漠为何一直分布到南纬3度附近?(秘鲁寒流,离岸风形成上升流) 6.非洲大陆东岸赤道北侧附近(索马里海域附近)为何形成荒漠?(上升流。) 7.南美大陆东岸有一部分南赤道暖流往北去。(大陆轮廓影响) 8.巴塔哥尼亚高原离大西洋和太平洋都较近,为何形成的荒漠?(地处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9.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 10.雪线的高度既受阳坡阴坡影响,又受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 11.各类气候的典型地区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黑海地区;(3)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地区;(4)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地区; (5)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地区;(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欧大陆北部等,另外注意课本上的一些由于飞地带性因素所形成的的典型气候;具体见必修1课本P39,认真看图,注意图中出现的所有气候特征,要能分析出原因,尤其是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北美洲和中美洲,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红海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气候等。 12.南亚7月份盛行西南季风——由于南半球东北信风带北移偏转形成,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季风——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偏转形成,非洲几内亚湾附近赤道以北地区7月份盛行西南风——成因如南亚地区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指导 知识篇: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分析2014-2017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所涉及的考试内容可发现,高考试题丝毫不回避学科主干知识,近三年江苏高考以教材重点核心内容为主,主要集中在地理圈层、天气与气候、整体性与差异性、工农业、地理区位、交通、能源、环境等内容中。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清晰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教师可先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学生遗忘或易错的高频考点,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进行回顾,巩固强化考点知识。 自然地理重在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回顾时,可以按两类主线为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一是以地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2),通过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各地理现象有机的串联起来,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重要规律。 也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为线索展开,例如下图(图3),以某一地理空间为主线,将这一地区的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一一纳入其中掌握,这也遵循了地理环境具有地域性的规律。 图1 自然地理知识结构图 图2

异同因素;主要与主导;有利与不利…… 人文地理重在方法思路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人口到交通,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 区域地理重在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的思维能力。 图3 图4 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图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在高三的地理考试之前,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进行指导,才能引领自己走向正轨。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一 考前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会产生焦虑和不放心的情绪,因此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要重视心理、生理等的调适: 1.重视心态的调整,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要把其它的烦心事抛在一边,不让烦恼和焦虑干扰自己的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垂体会影响血液中肾上腺素,使代谢加速,兴奋提高,此时学习效率会相应提高,而如果情绪低落、消沉苦闷、厌烦急噪时,神经系统转向抑制,学习效率低下,还极易疲劳,因此轻松的情绪、良好的心态的调整不容忽视。 2.重视信心的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成功的学生与失败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信程度 的不同,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会有收获,要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处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之下,会使情绪处于消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上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思维活动也显得呆板迟钝,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

下,因此充满乐观的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3.重视精力的调适,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千万不要让体力透支,进行无节制的加班加点,这种拼体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会得不偿失,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重视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认为,长期沿着一条单调的思路去思考,特别容易造成疲劳与紧张,大脑运转就会失灵。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适当地活动,放松自己,反而对学习有好处。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二 复习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率。一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复习策略的科学性,还是追求大而全的复习,面面俱到,网撒得过大,反而重点不突出,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应该对自己的缺漏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应试心理、答题规范、审题习惯等方面进行回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解决知识易错点、概念易混点、思维卡脖点、解题障碍点。同时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文综地理试题,突出抓好重点内容的复习,如经纬网图、区域图和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的判

高考地理考前 热点问题梳理

高考地理考前 热点问题梳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河流径流量小;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 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是学校命题,分值为100分,,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16个小题。11题单项选择题,共44分,5题综合题共56分。试题特点:1、以地理学主干知识考查为主,本套试题以考察地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突出地学的核心知识,都是学生最常见的知识,本次考试都有涉及,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2、注重能力考查(图像形式多样),地理学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读图、析图的能力,图是地理学的载体,本套考题中图像形式多样,有示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地图等,体现了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3、试题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考生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沉淀严重不足,导致概念不清。 (2)读图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差。 (3)答题不规范,阐述能力差。 (4)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审题不准,不会用思维和方法答题,二卷失分严重。 (5)综合能力不足。 2、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不重视教材,只重视教辅资料,盲目地、大量地、“认真地”做题。 (2)平时学习只在乎结论的得出,不思考(或不重视)得出的过程和方法。 (3)太爱记文字(死记笔记,越记越死),不关注图表。导致图文结合能力差。 (4)只做题,不反思。 三、复习建议及实施措施 1、进一步夯实“双基”,完整学科知识结构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下阶段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或掌握情况不理想的知识点进行专题式强化教学。要进一步做好地理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强化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指导学生纲举目张,通过思维导图扎实掌握地理“双基”。并且指导学生整理小专题,使理论体系化。 2、强化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各种统计图,也是承载地理信息的载体,就必须进行各种统计图的讲解和专练。常见的有直角坐标系统计图,三角形坐标系统计图,多轴坐标系统计图,

2019年高考地理考前适应性试卷一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地理(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上有三大番茄主产区分别是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中国番茄80%来自新疆,生产的大部分番茄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新疆番茄生产主要有露地和棚内种植两种方式,露地种植主要是以大面积的露天土地种植为主,棚内种植则是以靠近城市的近郊大棚种植为主,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番茄类型有薄皮和厚皮之分,目前新疆薄皮番茄产量较低,以种植厚皮番茄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番茄棚内种植成本高于露地种植,但靠近城市的近郊以棚内种植为主,主要原因是棚内种植()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可以延长供应时间 C.品质好口感佳 D.靠近市场方便运输 2.目前新疆生产的番茄以厚皮类型为主,主要原因是() A.适合大规模种植 B.利于棚内种植 C.耐运输耐储存 D.方便机械化生产 3.下列关于新疆番茄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力成本低②原料价格低廉③原料品质优④品牌知名度高⑤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下图为北美西部示意图,回答4~5题。 4.本区受太平洋高气压位置南北移动影响,温哥华的冬季、夏季风向有所不同,冬、夏季主导风向为() A.西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北风、东南风 5.温哥华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主要原因为() A.中纬西风南移 B.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C.中纬西风冬季强于夏季 D.夏季副高北移至此 读2018年我国部分省区发电量及其构成表,回答下面6~8题。(单位:亿度) 6.A省最可能是() A.山西 B.广东 C.河北 D.贵州 7.江苏总发电量大,但水力发电量却远小于四川,主要影响因素是()A.径流量 B.地形 C.市场 D.政策 8.有关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力发电量将会大幅增加 B.火力发电站很多建在煤矿附近 C.电力大量供应京津唐地区 D.其它发电量的主体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读图,完成9~11题。 9.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10.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A.距今2.34-1.93万年 B.距今1.93-1.9万年 C.距今1.9-1.45万年 D.距今1.45-1.0万年 11.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A.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C.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河陆风影响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1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科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各校正在进行的二轮复习就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知识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此,搞好高三后期的地理复习是高考地理学科成功的关键一环。纵观近三年各地的地理高考试题来看,地理实际应用的试题明显增多,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要求较高,题目不难但富有新意。而这恰恰又是我们学生最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在高三地理最后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以“注重基础,提高能力”为导向,除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复习外,还应紧扣现实生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习。以下就在高三地理最后复习迎考阶段应注重的复习策略略谈一二。 一、抓主干、理脉络。 临近考试,地理知识点有比较多,过多、过细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记住要点。要注意帮学生梳理整合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复习中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重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然后再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方法有:(1)列表比较——突破难点。利用表格将有关的原理、规律、现象和易混淆的概念列表比较,有助于准确辨析概念,发现变化规律,理清知识脉络。(2)构建框架——知识系统化。将不同章节的内容通过某些重要的知识点,由点到线到面连接起来,建立框架,将分散在不同部分的内容有机整合。(3)核心概念——发散引申。复习时可以建立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知识线索,通过概念的发散与引申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这样会使书本内容由厚到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复习效率。 二、抓读图能力培养,构建心理地图。 图表的应用作为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纵观历年高考、会考,地理试题有图的题目占到了近70%,后面的大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运用地图和示意图等手段分析、得出结论。要加强图表的训练,如绘图、读图、填图、图文转换等。 地理学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即由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在自然地理的研究中,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姿态成为影响地球表面自然地理

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大题精做 专题03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学生版)

【题型特点】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思维建模】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 地理要素 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 等温线走向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 气温日较差 天气状况、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季节变化等 降水 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 盐场形成 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 干湿度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雾、霜 湿度、地形(低洼地、山坳里)和尘埃 雪线高低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山地垂直带谱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例1】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图和等高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简述30°S 经过的东西两岸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及其原因。(12分) (2)分析图中P 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其主要原因。(6分) (3)开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城市。简要分析促进该港口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开普敦 洋流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详细计划具体方案.doc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计划方案 在高考来临之前做好备考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效率得到提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复习计划方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三地理复习计划方案一 一、备考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韶关市和县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适当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

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一是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二是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一是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二是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三是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四是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

实验学校高三地理考前指导 一、答题思维三大环节 分析解答试题的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1.拿到题目后,先看情境设置,了解命题意图,知道考查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看提供 的信息材料,做出综合性的判读。 2.审题获取信息后,调集头脑中储备的信息,进行构思;解题思路的确定是答题的关键,思路正确扣准答案,就能获得好成绩。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编制答案。 二、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同学拿到试卷往往匆匆浏览题目后便下笔解答,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大量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把题目设问看错,是方向性的错误;把材料和信息看错或者看漏,则失去了解题的必要 条件,这种情况下试题做对的可能性极小。 由此可见,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审题是解答题目的“钥匙”,必须首先持有这把钥匙,才能有效提升解题能力,为决胜高考奠定基础。 三、审题能力提升技巧点拨 审题的过程,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所谓地理信息,就是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审题要细审题干、细审设问、细审题分,还要关注细节。 (一)细审题干背景材料 试题材料信息呈现方式:文字信息、图像材料、表格材料 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 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二)细审设问: 地理综合题的设问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设问动词,即提(引)出问题的关键性词语。根据设问动词词可以明确答题的要 2.问题中心词,它是题目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内容的核心,整

2018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电子教案

2018高三地理二轮复 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18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联系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