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砷废水中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从含砷废水中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从含砷废水中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废水中的砷污染是世界范围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个问题。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在矿石、冶金、煤矿、化学工业和农业等生产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砷废水。由于砷污染的毒性和广泛性,研究和发展从含砷废水中除砷的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从含砷废水中除砷的工艺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下将对一些主要的工艺进行介绍和讨论。

1.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最常用的除砷工艺之一。它通过控制溶液的pH 值、加入沉淀剂使砷形成不溶性的团聚体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硫化亚铁等。然而,化学沉淀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沉淀剂的选择和用量、沉淀速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吸附法

吸附法是将废水中的砷通过吸附剂吸附固定,使其与废水分离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吸附法简单易行,可以高效地去除砷。然而,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需要注意。

3. 氧化法

氧化法是指将废水中的砷氧化成无机砷的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氧化法可以将溶解态的砷转化为沉淀态,从而方便后续的除砷处理。然而,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处理仍然是问题。

4.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废水中的砷分离出去的方法。常用的膜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等。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膜的污染和日常维护仍然是一个挑战。

另外,还有电化学法、生物法等技术也被用于从含砷废水中除砷。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工艺可供选择,但从含砷废水中除砷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工艺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考虑到砷的形态、浓度、废水性质等因素,并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因素。

总之,虽然从含砷废水中除砷的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对各种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我们相信可以找到更有效、经济、环保的工艺来解决这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砷污染废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如沉淀法、吸附法、氧化法、膜分离技术、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技术需要考虑砷的形态、浓度、废水性质以及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信可以找到更有效、经济、环保的工艺来解决这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未来的工艺发展应重点关注废液和废气的处理,以及膜的污染和维护等方面的挑战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是一种关键的环境保护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其中,含砷的污水处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一、物理方法 1.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添加沉淀剂,将砷以固体沉淀的形式从污水中去除。常用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此方法适合于砷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但处理效果受到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砷离子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吸附法具有高效去除砷的能力,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成本较高。 二、化学方法 1.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通过氧化反应将砷离子氧化为砷酸根离子,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法具有高效去除砷的能力,但氧化剂的使用量较大,处理成本较高。 2. 还原法:还原法是一种通过还原反应将砷酸根离子还原为砷离子,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亚铁盐等。还原法具有较低的处理成本,但对于高浓度的砷污水处理效果较差。 三、生物方法 1. 微生物还原法:微生物还原法是一种利用特定微生物将砷酸根离子还原为砷离子的方法。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等。微生物还原法具有较低的处理成本和较高的处理效果,但对于高浓度的砷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2. 植物吸收法:植物吸收法是一种利用植物对砷具有吸收能力的特性,将污水中的砷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并固定在植物体内。常用的植物包括水稻、菊花等。植物吸收法具有较低的处理成本和较高的处理效果,但对于高浓度的砷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综上所述,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物理方法适合于砷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化学方法具有高效去除砷的能力,但处理成本较高;生物方法具有较低的处理成本和较高的处理效果,但对于高浓度的砷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砷浓度、处理成本和处理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总结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总结 1化学法处理含砷废水处理含砷废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絮凝沉淀法、铁氧体法、硫化物 沉淀法等,适用于高浓度含砷废水,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化学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很多人曾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中和沉淀法作为工程上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机理主要是往废水中添加碱(一般是氢氧化钙)提高其 pH ,这时可生成亚砷酸钙、砷酸钙和氟化钙沉淀。这种方法能除去大部分砷和氟,且方法简单,但泥渣沉淀缓慢,难以将废水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 [4] 。 絮凝共沉淀法,这是目前处理含砷废水用得最多的方法。它是借助加入(或废水中原有) Fe3+ 、 Fe2+ 、 Al3+ 和 Mg2+ 等离子,并用碱(一般是氢氧化钙)调到适当pH ,使其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吸附并与废水中的砷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而将其除去。其具体方法有,石灰 - 铝盐法、石灰 -高铁法、石灰 -亚铁法等 [4] 。 铁氧体法,在国外,自 70 年代起已有较多报道,工艺过程是在含砷废水中加入一定数 量的硫酸亚铁,然后加碱调pH至8.5-9.0 ,反应温度60-70 C,鼓风氧化20-30分钟,可生成咖啡色的磁性铁氧体渣[5]。 Nakazawa Hiroshi 等研究指出[6],在热的含砷废水中加铁盐 (FeSO4或Fe2(SO4)3),在一定pH下,恒温加热1 h。用这种沉淀法比普通沉淀法效果更好。特别是利用磁铁矿中Fe3+盐处理废水中 AsQII)、As(V),在温度90 C,不仅效果很 好,而且所需要的 Fe3+ 浓度也降到小于 0.05mg/L 。赵宗升曾 [7]从化学热力学和铁砷沉淀物的红外光谱两个方面探讨了氧化铁砷体系沉淀除砷的机理,发现在低 pH 值条件下,废水 中的砷酸根离子与铁离子形成溶解积很小的 FeAsO4 ,并与过量的铁离子形成的 FeOOH 羟基氧化铁生成吸附沉淀物,使砷得到去除。 马伟等报道 [8],采用硫化法与磁场协同处理含砷废水,提高了硫化渣的絮凝沉降速度和过滤速度,并提高了硫化剂的利用率。研究发现经磁场处理后,溶液的电导率增加,电势降低,磁化处理使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水的渗透效果。国外曾[9]有人提出在高度厌 氧的条件下,在硫化物沉淀剂的作用下生成难溶、稳定的硫化砷,从而除去砷。 化学沉淀法作为含砷废水的一种主要处理方法,工程化比较普遍,但并不是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而是几种处理方式的综合处理,如钙盐与铁盐相结合,铁盐与铝盐相结合等等。这种综合处理能提高砷的去除 率。但由于化学法普遍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剂,并成为沉淀物 的形式沉淀出来。这就决定了化学法处理后会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这些废渣 如大量废渣的产生,而 的处理目前尚无较好的处理处置方法,所以对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和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存在巨大的负面作用。

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砷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含有高浓度砷的废水,这种废水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需要进行科学的 研究和有效的实施。 目前,对于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 法等。 一、物理方法: 1.沉淀沉砷法: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废水 中的砷元素沉淀下来。 2.电化学法:通过在废水中加入电极,在电解过程中将废水中的砷元 素电解沉积到电极上。 3.离子交换法:通过在废水中加入特殊的树脂,将废水中的砷离子交 换成无害物质。 二、化学方法: 1.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化学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砷离子发生反应, 使其转化为不溶性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砷的目的。 2.氧化法:通过加入氧化剂,将废水中的砷离子氧化成更易沉淀的形态,然后进行沉淀分离。 3.氯氧化法:通过加入含氯氧化剂,将废水中的砷离子氧化成高价态,然后进行化学沉淀。 三、生物方法:

1.生物吸附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砷离子吸附在微生物体表面,然后通过分离微生物实现废水中砷元素的去除。 2.生物还原法:通过加入一定的有机物和适宜的微生物条件,利用一些微生物对砷化合物具有还原能力,将废水中的砷元素还原为无害物质。 3.细菌富集法:在废水中培养富集砷元素的细菌,利用这些细菌将废水中的砷转化为无机砷形式,然后通过沉淀分离。 四、其他方法: 1.膜分离法:通过渗透压差或电解效应等原理,将废水中的砷离子与其它物质分离,达到去除砷的目的。 2.共沉淀法:将废水中的砷离子与其它金属离子一同沉淀,然后通过沉淀分离。 3.高温煅烧法:将废水中的砷污染物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煅烧,使其转化为无害的氧化物。 以上是目前常用的含砷废水处理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含砷废水。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处理成本、处理效果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硫酸亚铁除砷工艺研究报告

硫酸亚铁除砷工艺研究报告 硫酸亚铁除砷工艺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硫酸亚铁除砷工艺的研究,探索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砷污染治理方案。研究中以实验室模拟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探讨了硫酸亚铁对砷的去除效果及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具有较好的砷去除效果,且其去除效果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适当的反应温度、pH值和硫酸亚铁投加量能够提高去除效果,从而实现高效砷污染治理。 关键词:硫酸亚铁;砷;除砷工艺;去除效果;环保 1. 引言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毒元素,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因此砷污染治理成为了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常用的砷污染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膜处理等技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废弃物处理难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除砷工艺具有重大意义。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试剂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pH计、恒温搅拌器、离心机等。试剂包括硫酸亚铁、砷酸钠等。 2.2 实验方案 首先,制备一定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砷酸钠溶液。然后,在实验模拟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砷酸钠溶液,调节pH值并控制反应温度。最后,通过离心分离,获得反应后的溶液,测定砷的去除效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硫酸亚铁去除砷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对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随着硫酸亚铁的投加量增加,砷的去除率逐渐提高。然而,在一定范围内,硫酸亚铁的投加量增加并不会显著提高去除率。 3.2 反应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硫酸亚铁去除砷的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去除率提高。然而,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硫酸亚铁的崩解和不确定的副产物生成,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 3.2.2 pH值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pH值对硫酸亚铁去除砷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砷的去除效果较好。当pH值过高时,可能会 发生沉淀和溶解度的变化,影响砷的去除率。 4. 结论 通过对硫酸亚铁除砷工艺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对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适当的反应温度、pH值和硫酸亚铁投加量能够提高硫酸亚铁 去除砷的效果; 酸性条件有利于硫酸亚铁去除砷的效果。 本研究为高效、环保的砷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并为后续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目前的研究仅在实验室模拟体系中进行,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探索。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含砷的污水处理是一 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开发出高效且可持续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含砷污水的来源和特点 含砷污水主要来自于冶金、电镀、制革、农药生产和煤矿等工业过程中的废水 排放,也包括一些地下水和自然水体中的砷污染。含砷污水的特点是砷浓度较高,常常超过环境标准限值,且砷的形态复杂多样,包括无机砷和有机砷。 二、传统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通过加入化学沉淀剂,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使砷形成沉 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砷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沉淀剂成本高、沉淀物处理困难等问题。 2.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氧化铁等材料对砷进行吸附,从而将其从污水中去除。但是,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3. 离子交换法:通过将污水中的砷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实 现砷的去除。然而,该方法存在树脂容易饱和、再生困难等问题。 三、新型含砷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1.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吸附、生物还原和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技术来处理含砷污水。例如,利用某些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和还原能力来去除砷。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更高的砷去除能力。

2. 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过氧化氢氧化等方法,可以将砷转 化为较低毒性的形态或使其沉淀。这些方法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设备成本较高。 3. 膜技术:包括反渗透、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砷隔离出来。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特点,但是膜的污染和堵塞问题需要解决。 四、含砷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1. 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污水的砷浓度和形态、处理效果要求、经济性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有时候,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工艺优化:针对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操作参数、改进设备设计等 方式进行工艺优化,提高砷去除率和处理效果。 3. 副产品利用:在含砷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或其他副产品可能具有 一定的价值。因此,可以探索将这些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处理成本。 五、案例分析:某工业园区含砷污水处理项目 某工业园区的废水中砷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工业园区决定采用生物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 生物吸附:通过将废水流经含有特定微生物的生物滤料,利用微生物的吸附 能力将砷去除。 2. 臭氧氧化:将经过生物吸附的废水注入臭氧反应器中,利用臭氧氧化将砷转 化为较低毒性的形态。 3. 沉淀:经过臭氧氧化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砷沉淀到底部。 4. 过滤:将沉淀后的废水通过过滤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清澈的废水。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应化0801班 200823340130 潘登 [摘要]介绍了含砷废水的危害,处理的现状和前景。阐述了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对用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作了介绍,提出将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相结合处理含砷废水将是很有前途的处理路径。 [关键词]含砷废水;废水处理;生物处理 砷是一种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致癌物质,对人的中毒剂量为0.01~0.052g,致死量为0.06~0.2g。各国对地表水的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一般为50μg/L,而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10μ g/L(1,2)。由于自然释放和人为的大量开采、生产和使用,砷污染的现象愈来愈严重。采矿、冶金、燃煤、化工等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砷废水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有色金属硫化矿的冶金过程及黄金提取过程中往往产生各种含砷废液,如砷黄铁矿型难浸金矿的硝酸催化氧化过程中80%~90% 的砷进入溶液,使氧化浸出溶液中的砷高达15~ 30g/L(3,4)。贵州省曾发生过化肥厂排放含砷废水,导致下游发生大面积砷中毒(5)。因此,含砷废水的有效治理刻不容缓,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含砷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絮凝、过滤、吸附、氧化、膜法和生物法等。

1、沉淀法 自然条件下堆放时较稳定的砷化合物有酸式或碱式金属亚砷酸盐和砷酸盐,包括常见的亚砷酸钙、砷酸钙、砷酸铁等(6)。可溶性的砷能够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此类难溶化合物,利用这一特性,沉淀法常以钙、铁、镁、铝盐及硫化物等做沉淀剂,再经过滤即可除去液相中的砷。常用的钙沉淀剂有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电石渣等。钙盐沉淀法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但是由于钙盐的溶解度较大,必须使钙的浓度远过量,砷浓度才能降至较低水平,需要消耗大量絮凝剂,也使处理后的残渣量增大,易造成二次污染。铁盐除砷也是常用的方法,氯化铁常用作絮凝剂加入水体。高pH 值条件下,在生成砷酸铁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氢氧化铁胶体,溶液中的砷酸根与氢氧化铁还可发生吸附共沉淀,从而可以得到较高的除砷率。 目前,大多数企业含砷废水的处理多采用化学沉淀法,而且往往是2~3种沉淀剂同时使用或分段使用。例如,石灰- 铝盐、石灰- 镁盐、硫酸亚铁-苏打等组合絮凝剂都能获得良好的脱砷效果。多种絮凝剂混合处理方案最有效的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铁混合使用,其除砷效率可达99%(7)。化学沉淀法工艺简单,投资低,但是需要大量的化合物,而且在最终产物的处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产生的大量含砷和多种金属的废渣无法利用,长期堆积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较为成熟且简单易行的废水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量大而浓度较低的水处理体系。用吸附法来处理含砷废水,可将废水中的

芯片制造厂含砷废水处理工艺

芯片制造厂含砷废水处理工艺 一、引言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芯片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基础元件。然而,芯片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的微量砷元素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含砷废水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芯片制造厂含砷废水的处理工艺,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含砷废水的危害 含砷废水主要来源于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清洗、蚀刻和显影等环节。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长期接触含砷废水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皮肤癌、肺癌以及其它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外,含砷废水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也有着显著影响,可造成水生态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三、处理含砷废水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处理含砷废水已经成为芯片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有效的含砷废水处理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态破坏的风险,而且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芯片制造企业而言,合规处理含砷废水也是遵守法律法规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 四、含砷废水处理工艺 1.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离心分离等。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对含砷废水进行吸附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砷。吸附后的废水和吸附剂可进一步处理或再生利用。 3.化学沉淀法: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沉淀剂,使砷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再通过沉淀、分离等方法去除。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铁盐、铝盐等。 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砷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生物处理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处理时间较长,对某些特殊类型的砷去除效果有限。 5.高级氧化法:通过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砷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常见的强氧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高级氧化法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运行成本较高。 6.电化学法:利用电解原理去除废水中的砷。在电场作用下,废水中的砷离子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去除。电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芯片制造厂的具体情况和含砷废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 五、结论与建议 含砷废水处理是芯片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含砷废水,应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为提高含砷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建议芯片制造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现有处理工艺,提高处理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芯片制造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管力度,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技术研究进展

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技术研究进展 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技术研究进展 砷是一种非常有毒的元素,其存在于地壳中的含量较高。由于人类活动,如矿山开采、农药使用、工业生产等,导致砷的大量释放到环境中,其中之一就是污水。含砷污水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含砷污水的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絮凝法是一种有效的含砷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电解原理和化学絮凝作用将污水中的砷污染物去除。本文将从电絮凝法的原理、优势以及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该技术在处理含砷污水中的应用。 首先,电絮凝法的原理是基于电解作用和化学絮凝作用。该方法将含砷污水通过电解槽,利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离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气体的电解过程,并使污水中的砷污染物发生电化学沉淀。此外,电解还会生成多种化学剂,如铁、铝等离子,这些离子将与污水中的砷离子发生化学絮凝反应,形成固体砷沉积物,从而实现砷污染物的去除。 其次,电絮凝法在处理含砷污水方面具有许多优势。首先,该方法的适用性广泛,能够有效处理各种类型的含砷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农村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其次,电絮凝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技术人员,降低了资源投入和运行成本。此外,该方法对砷以外的其他污染物也具有去除效果,实现了综合治理。最重要的是,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处理效果高,处理时间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最后,目前关于电絮凝法处理含砷污水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一方面,针对电絮凝法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

改变阳极材料、调整电压和电流等操作参数,优化了处理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影响电絮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例如溶解氧、pH值、温度等,进一步提高了电絮凝法的处理效率。同时,还研究了电絮凝法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应用,如电吸附、生物吸附等,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总之,电絮凝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含砷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含砷污水方面具有许多优势。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电絮凝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参数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絮凝法的处理效果。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新型电絮凝电极材料、提高电絮凝效率以及将电絮凝法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应用等,以期进一步推动电絮凝法在含砷污水治理方面的应用。 1038 综合来看,电絮凝法作为一种处理含砷污水的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除了去除砷之外,电絮凝法还能有效去除其他污染物,实现了综合治理。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优化处理参数和探究影响效果的因素,进一步提高了电絮凝法的处理效率。此外,还研究了电絮凝法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探索新型电絮凝电极材料、提高电絮凝效率以及进一步推动电絮凝法在含砷污水治理方面的应用。综上所述,电絮凝法在处理含砷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一、引言 砷是一种有毒物质,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中。由于其对人体健康和 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砷的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旨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砷,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含砷污水处理方法 1. 预处理阶段 在处理含砷的污水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 杂质和悬浮物,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干扰。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筛网、沉淀、过滤等。通过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去除,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清洁的水体。 2.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砷离子转 化为固体沉淀物,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在处理过程中,将适量的沉淀剂加入污水中,通过与砷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经过沉淀后,将沉淀物与污水分离,即可得到去除砷的污水。 3. 吸附法 吸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砷 离子,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在处理过程中,将吸附剂加入污水中,砷离子会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吸附剂中的砷离子会达到饱和,此时将吸附剂与污水分离,即可得到去除砷的污水。 4.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高效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污水 中的砷离子与其他物质分离。常用的膜材料包括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在处理过程中,将污水通过膜分离装置,砷离子会被膜材料截留在一侧,而清洁的水则通过膜材料流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砷的高效去除。 5.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环保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作用, 将污水中的砷离子吸附在微生物表面,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微生物包括藻类、细菌等。在处理过程中,将含砷污水与适量的微生物接触,微生物会吸附砷离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微生物中的砷离子会达到饱和,此时将微生物与污水分离,即可得到去除砷的污水。 三、总结 含砷的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含砷污水 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吸附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砷,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结合其他工艺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含砷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含砷废水中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从含砷废水中除砷工艺研究进展 含砷废水是指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砷化物的废水。砷是一种非常有毒的 元素,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从含砷废水中除砷是一项重 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工艺研究, 以寻求高效、经济、环保的除砷技术。本文将介绍目前含砷废水中除砷工 艺的研究进展。 一、物理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以除去废水中的砷。常见的 物理法除砷技术有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等。 1.吸附 吸附是将砷化物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上,从而达到除砷的目的。常用的 吸附剂有活性炭、矾土和金属氧化物等。其中,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 之一,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有效吸附砷化物。矾土和金属氧化 物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此外,纳米材料如纳米铁和纳米氧化铁等也是 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2.膜分离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废水中的砷分离出来。常见的膜分 离技术有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这些膜具有不同的孔径大小,可以选择 性地除去砷化物。其中,反渗透膜具有最高的分离效率,但操作成本较高。 3.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是利用一些具有交换基团的树脂或纤维素材料,将废水中的 砷离子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目前,离子交换树脂是应用最广泛 的除砷材料,具有高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再生性能。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除去废水中的砷。常用的化学法除砷技术有 氧化法、沉淀法和还原法等。 1.氧化法 氧化法通过氧化剂将废水中的砷离子氧化成沉淀物,实现除砷的目的。常见的氧化剂有氯化铁、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这些氧化剂可以将砷离 子氧化成固体砷酸盐,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将其分离出来。 2.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砷离子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 而除去砷。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硫化氢和硝酸铅等。这些沉淀剂与 砷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将其分离 出来。 3.还原法 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将废水中的砷离子还原成砷化物,从而实现除砷 的目的。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氢钠和亚硝酸钾等。这些还原剂与 砷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砷化物沉淀,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将其 分离出来。 三、生物法

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研究

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研究 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研究 摘要: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砷废水和废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本文对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砷的来源、危害以及废水和废渣的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文章指出,在治理砷污染问题上,应通过加强科研创新、完善环境监管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途径,全面提高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引言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砷废水和废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因此,治理有色金属冶炼中的砷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行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有色金属冶炼中砷的来源和危害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砷来自原料、燃料、助剂、冶炼矿渣等多个方面。大量砷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砷对水体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水生生物的直接毒杀效应和对水生生物的长期积累效应。同时,在土壤中,砷的积累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三、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方法 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废水和废渣治理的基础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

吸附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处理效果有限,难以将砷元素从水体和固体废物中完全去除。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有色金属冶炼废水和废渣治理的重要手段,包括氧化、沉淀、中和、螯合等。例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沉淀剂来沉淀砷。化学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但存在成本较高、废气排放等问题。 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砷进行还原、氧化、吸附等反应来实现废水和废渣的治理。这种方法具有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受到温度、pH值和废水成分等因素的影 响较大。 四、治理砷污染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 加强科研创新 在治理砷污染问题上,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新的废水和废渣治理方法。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提供更加有效、环保的治理技术。 2. 完善环境监管 加强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大对不合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废水和废渣治理的监测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推广应用新技术 积极推广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治理技术,采用综合治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砷污染物。同时,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治理砷污染问题。 结论: 有色金属冶炼生产中含砷废水和废渣的治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含砷的污水处理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 的任务。砷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开辟出有效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 一、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入适当的化学试剂,使砷离子与试剂中的某些成份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砷的目的。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成本较高、产生大量的污泥等缺点。 二、吸附法 吸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砷离 子进行吸附,使其从溶液中转移到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吸附剂的成本等问题。 三、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常见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污水 中的砷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从而实现砷的去除。离子交换法具有去除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树脂寿命有限、再生和处理树脂的问题。 四、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 污水中的砷进行生物转化和去除,从而实现砷的去除。生物处理法具有去除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微生物的培养和维护、操作复杂等问题。

五、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先进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氧化剂对污水中的砷 进行氧化,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从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高级氧化法具有去除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氧化剂的成本较高、氧化剂的再生和处理等问题。 综上所述,含砷污水处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不 同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砷,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目的。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法和高级氧化法是常见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合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工艺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

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除砷研究

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除砷研究 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除砷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的除砷方法,分别采用空气氧化法和微生物还原法进行除砷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氧化法或微生物还原法均能有效地除去砷,其中空气氧化法较为适合处理小型工业废水,微生物还原法可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处理。对比不同工艺对砷还原的速率、还原率、最终砷含量等指标发现,微生物还原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空气氧化法和微生物还原法的除砷新工艺。 关键词:含砷硫铁矿,制酸烧渣,除砷,空气氧化法,微生物还原法,工艺综合 1 引言 砷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也是一种有毒物质,它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包括皮肤癌、肺癌等。我国是一个含砷矿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因此,在矿山和冶炼等工业领域中,砷的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目前,砷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在砷的治理中,除砷技术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技术。针对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等含砷废水的治理,本文分别采用了空气氧化法和微生物还原法进行试验,探索出一种包容性强且高效的除砷工艺。

2 空气氧化法除砷 一般而言,采用空气氧化法来除去废水中的砷,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氧气氧化砷(III)氧化物成为砷(V)氧化物、并将其沉淀为氢氧化物。在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对含砷废水进去预处理,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去除。实验表明,通过进行减压蒸发和饱和氯化钾沉淀,可以有效地去除硫酸根离子。在砷的氧化反应中,空气流量、砷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砷的去除效果,在调整这些参数后,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氧化法能够实现较高的除砷效果。 3 微生物还原法除砷 微生物还原法是一种将无机物还原为有机物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能够将砷(V)氧化物还原成砷(III)氧化物,从而实现砷的除去。相对于空气氧化法,微生物还原法更为适合处理大型工业的含砷废水。对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可采用保护接种法或层流塔接种法等方式,定期检测各项指标,确保实验效果。 4 工艺综合应用 通过以上试验和研究可以发现,采用空气氧化法和微生物还原法均能有效地除去含砷废水中的砷。空气氧化法速度较快、易操作适合中小型污染源处理,而微生物还原法适合处理大型含砷废水、效率稳定且效果良好。因此,建议将两种工艺进行综合应用,在治理含砷硫铁矿及制酸烧渣等大型工业废水时,更

论述砷在碱性废水的存在及处理工艺

论述砷在碱性废水的存在及处理工艺 在自然界中,砷的存在量较高,且因为其本身具有类金属的特性,所以被较多地运用于农药合成、饲料合成、合金材料制备等较多工艺之中。但是,大自然中的砷的存在形式一般以与矿物伴生为主,由于人类对于矿物的大量开采,导致大量的砷进入了自然环境之中。同时,金属冶炼、饲料合成、农药制备等工业合成中也会排放大量砷的含有量较高的废水,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 一、砷污染简介及其在碱性废水中的存在形式 砷是有毒物质,可以与人体内的蛋白和酶的琉基的相互作用而对人体的血红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产生毒性,是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第一类致癌物质。与此同时,砷还具有遗传毒性,会对人类的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1]。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都发生过砷中毒事件。并且,如果饮用了少量含有砷物质的水,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砷会在体内累积,直至达到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分量。至此,砷对于自然环境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砷在饮用水中的标准含量受到了直接各地的严格控制。我国相关法例也对饮用水中砷的含量标准作出过更改,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但随着砷在饮用水中含量标准的大大减小,给砷在水中的处理工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2]。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废水中砷的处理常常采用离子交换法、膜法、絮凝共沉淀法、微生物法等。 目前,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能源工业、汽车制造业、工具与模具等领域。但是,在钨的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碱性废水中含有少量的砷,浓度通常在几十毫克,远高于排放标准(0.5mg/l)。钨冶炼工厂通常采用酸中和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砷,再通过加入石灰的方式进行二级处理,虽然该处理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废水中的砷含量,但还是难以达到国家的废水排放标准。所以,如何处理碱性废水中的砷和钾,使砷含量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使钾可以再次被利用而不造成浪费,成为了当下迫在眉睫的技术问题所在。 二、含砷废水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1.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机理是利用树脂的选择性,使其上面与废水中带相同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离子交换法具有操作便捷、处理量大等优点,但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废水中的砷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砷在废水

氧化还原法在砷去除中的应用技术与装置研究

氧化还原法在砷去除中的应用技术与装置研 究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有毒物质,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砷的去除成为了水处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氧化还原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砷去除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氧化还原法在砷去除中的应用技术与装置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氧化还原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法是指通过氧化剂使砷 从可溶性的三价砷离子(As(III))转化为不溶性的五价砷酸根离子(As(V)),从 而实现砷的去除。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酸铁、高锰酸钾等。在水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pH值、氧化剂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参数来优化氧化还原法的去除 效果。 在氧化还原法的砷去除装置方面,常见的有气体吸附法、吸附滤池法和化学沉 淀法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装置的原理和特点。 首先是气体吸附法。该装置通过将氧化剂喷入含砷水体中,使砷转化为As(V),并通过气流将砷气体吸附固定在吸附剂上,然后再将干燥的吸附剂进行处理,将吸附的砷物质彻底去除。这种方法具有体积小、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对于水中砷含量较高的情况可能需要更大的吸附剂容器。 其次是吸附滤池法。该装置主要由滤池和吸附剂组成,水通过滤池时,在滤材 中的活性炭或其它吸附剂表面进行吸附,从而实现砷的去除。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砷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和进行后续处理。 最后是化学沉淀法。该装置通过投加化学沉淀剂将砷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并 通过沉淀处理的方式将砷彻底去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砷含量较高的水体,但需要特定的沉淀槽和沉淀剂,同时也需要对处理后的沉淀物进行妥善处置。

除了以上介绍的装置,还有一些新型的氧化还原法砷去除装置正在被研究和开发。例如,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实现砷的转化和去除,具有高效、资源可再生等特点;纳米材料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吸附砷物质,并进行后续处理,具有高吸附效率和可再生利用的优势。这些新型装置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显示出潜力和前景。 综上所述,氧化还原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砷去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调节工艺参数和选用适合的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经济和安全的砷去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氧化还原法在砷去除领域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砷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

砷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元素,也是一种有强毒性的物质,极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煤矿、矿产、烟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砷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这些砷污染物,成为环保领域热议的话题。 一、砷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现阶段,砷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都存在这一问题。由于砷浸泡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工业废水等因素,砷被释放到环境中,其危害也随之产生。 砷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肝脏病、心脏病、癌症和皮肤病等多种疾病。而对于生态环境来说,砷有可能引起植物死亡、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同时还会引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砷污染处理技术 为了有效处理和管理砷污染,有效的砷污染处理技术变得至关重要。目前,砷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 1、物理法 物理法是将污水或土壤中的砷离子通过物理过程分离出来并去除。物理法的处理方式包括饱和吸附、反渗透、活性碳、微滤等,但是物理法存在能量和耗费的问题。 2、化学法 化学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将砷离子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材料,从而达到对污水中的砷离子去除的目的。化学法的处理方式包括氧化、沉淀、还原等,但是存在化学品残留的问题。

3、生物法 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将砷离子还原或者进入微生物体内,达到去除砷离子的目的。生物法的处理方式包括生物还原和生物吸附等,但是存在生物体积需要控制的问题。 三、砷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 目前,针对砷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推进中。有关环保领域的研究人员始终关注着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近年来,利用功能型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自组装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令砷污染治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和产品进展。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开发了一些高效、低成本的生物处理技术。例如采用新菌株对砷进行生物还原和生物吸附的过程,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结: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砷污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未来,我们需要积极推广现有的砷污染处理技术,并加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水体中砷的去除方法

水体中砷的去除方法 去除水体中砷的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3类。其中,吸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和化学除砷技术,适用于大规模水体的处理。常使用的吸附材料有氧化铁、活性氧化铝、沸石、活性炭、锰矿、粉煤灰等。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独特的化学官能团,是环境友好型优良吸附剂。但普通活性炭比表面积小、孔径分布宽和吸附选择性差,需通过改性使其表面微孔结构或化学官能团改变,从而具有特殊的吸附和催化性能而应用于实际。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超强的吸附砷的能力,但直接应用纳米二氧化钛作为污染水体中砷的吸附剂,一方面实际操作和回收极为困难,另一方面高纯度的纳米二氧化钛产品价格高昂。为此笔者研究了一种让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用于吸附废水中的砷,可大大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砷的去除率。 1、试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材料:颗粒活性炭(GAC)粒径0.55~1.70mm,粉末活性炭(PAC)粒径0.15mm,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纳米二氧化钛,纯度99.8%,粒径5~10nm,锐钛亲水型,上海市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000mg/LAs(Ⅴ)储备液:符合《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1000mg/LAs(Ⅲ)储备液:准确称取1.3203g分析纯As2O3于烧杯中,溶于5mL2mol/L的NaOH溶液中,溶解后加入10mL2mol/L的硫酸溶液,转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将1000mg/L的As(Ⅴ)或As(Ⅲ)储备液稀释1万倍,制得100μg/L的模拟含砷废水。 仪器: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D8-ADVANCEX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公司。 1.2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实验 制备:称取10.00gGAC和PAC各5份,分别加入0.05~1.00g不等的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向样品中分别加入20mL超纯水,用超声波在40℃、150W的条件下混匀0.5h,室温下静止老化24h,用超纯水清洗多次至流出液呈中性,115℃烘干12h至恒重,再置于马弗炉中400℃焙烧4h,冷却,干燥保存。制得系列载钛GAC和载钛PAC。 吸附实验:分别称取0.50gGAC、PAC、载钛GAC、载钛PAC置于25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100mL模拟含砷废水,台式恒温振荡器振荡2h,180r/min,20℃,过滤。取滤液测砷含量。 光照实验:分别称取0.05g纳米二氧化钛、载钛GAC、载钛PAC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黑色保鲜膜将三角瓶包裹2层以避光。加入100mL模拟含砷废水,台式恒温振荡器振荡2h,180r/min,20℃,过滤。取滤液测砷含量。

含砷废渣处理技术进展

含砷废渣处理技术进展 王丹朱义年 (桂林工学院)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砷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此,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越 来越重视对砷污染的治理,本文就是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含砷废渣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简单综 述。 关键词含砷废渣处理方法稳定化固化 砷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毒性比较严重;砷也是累积性中毒的毒物,近年来还发现砷还是致癌物质。环境中的砷污染主要是工业三废造成的,包括含砷金属矿石的开采、焙烧、冶炼、化工、炼焦、火电、造纸、皮革等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砷烟尘、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污染,其中以冶金、化工排放砷量最高,是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约有30%左右的砷进入废水、废气中,因此对从废水中除砷形成的含砷废渣的最终处理一直是冶金和环保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几来国内外含砷废渣的处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一、稳定化技术 稳定化过程是一种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例如渗透性、可压缩性和强度等)的过程,即使废物转变成不可流动的固体的过程[1]。此过程可将有害的污染物变成低溶解性、低毒性和低移动性的物质,以减少废弃物的危害。国内外在处理有毒砷渣和污泥时,大都采用化学方法将其稳定,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相对难溶的、自然条件下时较稳定的金属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包括常见的亚砷酸钙、砷酸钙、砷酸铁等[2-3]。因可溶性的砷能够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此类化合物,利用这一特性,沉淀法常以钙、铁、镁、铝盐及硫化物等做沉淀剂,再经过滤即可除去液相中的砷。根据这一点,在处理含砷废渣和污泥时要对其进行预处理,用热水或酸碱等溶液将砷浸出,然后对浸出液进行稳定化处理。近几年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是钙盐和铁盐沉淀法。 (一)钙盐沉淀法 钙盐沉淀法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稳定化方法。金哲男等人在处理炼锑砷碱渣时就采用了钙盐沉淀法,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式为: 4Ca2++2AsO43-+2OH-=Ca 3(AsO4)2•Ca(OH)2 4CaOH ++2AsO43-=Ca 3(AsO4)2•Ca(OH)2 工艺流程为:炼锑砷碱渣的热水浸出──氧化钙沉砷。该试验通过热水浸出,使96%以上的锑进入浸出渣,97%以上的砷进入浸出液中,很好地实现了砷和锑的分离,然后采用石灰乳沉砷法对浸出液沉砷,当钙砷当量比超过1.85、试验温度为85℃时,沉砷率达到95%以上。经过沉砷试验,得到含砷较高的砷钙渣。李明华在含砷废渣的沉砷处置技术研究中对含砷废渣的处理也采用了钙盐沉淀法,处理的结果与金哲男的结果一样。 王蓉颜在处理黑钨精矿制取钨酸铵和氧化钨时产生的大量磷砷渣时也采用钙盐沉淀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