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有两个内容: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小车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重点在于: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所以,本节课我们教研组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组装小车、让小车刚好动起来,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提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最开始出示不同的车,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在力的作用下小车才会动起来。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借助各种力,让自制的小车动起来,接着出示垫圈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借助这些实验材料组装小缆车,多数学生是能够清晰的说出正确方法,这时借势让学生上来试一试,增加他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当学生组装好之后,老师点出:这就是一辆我们的小缆车了,这里就接题了。这样,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同学的示范来说一说注意事项,这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思维,学生观察到的问题很多,回答也有很多种,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更好的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探究多大的力刚好让小车动起来时,我们直接将书上多大的力转化为了垫圈的个数,因为学生是知道垫圈个数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直接将其量化为垫圈个数显得更直接明了。

第二次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先有:推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课堂中学生需要测多组数据,所以要留较多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表格中还设计了实验发现一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除了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还能不能发现其他问题。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仅在科学探索中重要,在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同样重要。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恰好是我们科学探索最需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

实验完成之后请学生上台汇报,这时需要关注的是,上台汇报的同学是否做到了仪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及下面同学是否认真倾听。科学课上,学生倾听的习惯、汇报时的大方端庄,是应该从小培养和特别关注的。这点做好了,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

接着进入总结部分,包括两次重要实验总结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不仅能将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呈现出来,也能训练学生得自我反思能力。

这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的,希望这次的课能较好的体现科学素养中的:1、实证意识,即通过实验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2、有正确的科学概念:如:重力、拉力,3、在试验中体现小组的合作、科学探究的能力,4、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态度,如:在让小车动起来的过程中,怎样体现刚好两个字。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有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提问“是什么力让小车动起来的?”时,有学生说:“牵引力’;这个时候我是直接帮他改成了绳子对小车的拉力,让后引入重力的。如果这个时候再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也能提到垫圈的力,这时再将重力和拉力是怎样转换的。这样课堂显得更从容,也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中重力转化为拉力给小车提供动力的认识。除了让学生说一说重力,还能让学生将凳子掂起来现场感受一下重力,这样能加深对重力的认识。

2、在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时,发现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不严谨,同样的垫圈个数测出来的时间差距超出了正常的误差范围,这时老师应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哦,这样更能体现科学的严谨性,提醒学生学会质疑。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陈辛欣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 ?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通过情景创设、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教学重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一)教室里面有点吵 (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1、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2、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3、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4、教师总结:出示书页下小故事 风声小了…… 雨声小了…… 我们的声音小了……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1、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你想怎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呢?(从自己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我们的小缆车》 教 学 设 计 单位:灵武第一小学 执教者:王学梅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运动和力,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这些都是学生的经验,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因此,在学生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力的大小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等活动,使学生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运动和力的正确的认识。 【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

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接着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一定的拉力才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得越快。 2、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总结拉力和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3、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意识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拉力和小车运动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

我们的小缆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马车电瓶车货车高山缆车 (1)它们是靠什么运动的? (2)今天,我们也来研究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老师给你一辆缆车,一些垫圈,一根带沟的细线,你能让它运动起来吗? 小组讨论怎样安装缆车 汇报交流安装方法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动手安装小缆车 检验小缆车 小车运动起来了没有,是什么让小车能运动起来?(力)没有力水平能运动吗? 小结:小车必须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板书) 二、探究重力概念 刚才你们的小缆车都是在力的作用下才运动的,那是是靠什么力运动的呢? 1、思考 2、汇报:重力垫圈的拉力重力谁发现的?(牛顿)关于牛顿发现重力还有一个故 事,谁会说? 3、现在我们来体验重力:提书包提凳子书本等,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还有见 到哪些重力的作用? 4、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重力? 5、课件出示概念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的关系 1、小车靠垫圈的重力使它前进,你用几个垫圈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谁试过? 那如果我用3、6个垫圈,你说小车运动速度怎样? 2、那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小车的拉力有关系,你们预测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 3、怎样证明?(小组讨论) 我们要注意什么? 汇报计划 动手实践,完成记录表 指导学生比较2秒中内怎么样控制小车的距离。(2秒的时间由教师控制,教师喊——预备、开始、一、停,预备时把小车按在起跑线上,开始时放开车,不能给小车任何动力,手始终在小车上方跟随,教师喊停,学生立刻将小车按住,指导学生测量起跑线到车前端才是小车正真跑的距离。) 汇报交流,总结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那些重力现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 “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通过情景创设、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逐步养成文 明的说话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教学重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一)教室里面有点吵 (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1、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2、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3、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4、教师总结:出示书页下小故事 风声小了…… 雨声小了…… 我们的声音小了……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科学颜萍萍《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拉力大小与运动快慢关系,活动的难点是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这节课我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从安装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而改进小车。接着通过几个小实验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是一个探究实验,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整个探究过程把握了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里,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却连续犯了好几个错误,以致于到后面自己的思路也有些被打乱,上得并不理想。 (1)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很多细节课前没有准备好,如小车没有多准备,上课过程中小车有损坏还得临时去实验准备室拿取。秒表的使用方法没有提前教会学生,公开课上再教会浪费时间。还有就是在学生实验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在实验前考虑那么多,如实验时小车的起点终点的规定是怎样的;车子在运动过程中有不利因素的影响(桌子旁边的袋子等)。如果这些都考虑到效果会更好,更有意思! (2)在课堂上,教师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可是在上课过程中,在实验之前没有教师的演示操作,只有在学生做的时候指导,这样效果不好,应该在学生实验之前先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一些实验中会出现的小问题也能避免,学生做起实验来会更加规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精品教案

《我们小点儿声》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通过情景创设、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在公共场合说话小声,不影响其他人。 【教学重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一)教室里面有点吵 (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1、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2、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3、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 4、教师总结:出示书页下小故事 风声小了…… 雨声小了…… 我们的声音小了……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1、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你想怎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呢?(从自己

五年级科学教案 我们的小缆车

可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五年级学科科学时间 课题 执教人 我们的小缆车第()课时 三维目标科学概念: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了解小车的构造,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 德育渗家园。 透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 来?(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一、直接引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入,方法指二、安装小缆车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 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 二、合作探车。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 究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能力。

( (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 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 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 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 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 巩固所学的知 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识,加深学生的学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习能力。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 三、课外延 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 伸 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 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 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 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 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 71 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 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作业设计 查找资料,如何在不借助外力作用下,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我们的小缆车 板书设计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得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下孔完小贾丽平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4、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学重难点: 1、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小车、一头系有钩子(回形针)的绳子、秒表、记录表、垫圈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知道来听课的老师是怎么来的? (坐小轿车,电瓶车、摩托车,骑自行车等) 2、谁知道古时候都是坐什么车来的?生.马车 3、那么这些工具都是用什么动力运动的呢? 汽车用马达(用发动机的),电瓶车是靠电发力的(那就是电力),自行车靠的是人力,马车靠的是马力。

4、师直接出示一辆小缆车,提问学生“你用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 生:吹、推、拉…… 当学生说“拉”的时候,教师拿出一根带有挂钩的绳子。 师:绑在车子的什么位置呢? 师:为什么这要绑在这里? 师:我们将用绳子拉动的车,叫做缆车。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我们自己的小缆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看看桌子上的实验材料,小车,绳子,还有垫圈,你能安装一个会运动的小缆车吗? 2、提示引导学生解决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 ①“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吗?”将细绳拴在哪里比较好? ②“细绳的长短与小车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有关吗?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③“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你有什么好办法?(防一防,堵一堵) 3、我们的小缆车安装成功了。想一想,怎样使它运动起来? 分析垫圈起到什么作用引导“重力”的认识。 三、认识重力 1、师:请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小缆车运动起来的呢?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第一课。教材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通过图片及文字介绍,让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通过图文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自觉减少噪声;“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减少噪声的标志以及出示应该小点儿声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2)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反面事例,学会做一个讲文明、有公德的人。(2)尝试运用多种途径,从我做起,保持公共场所安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2)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教学难点】 (1)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节,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 位小朋友,他叫军军,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军军,你好!师: 军军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班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师播放音乐:孩子们,音乐会好听吗为什么?生:不好听,太吵了,没听清。二.深入实际,亲身体会师:好可惜,一场优美的音乐会就 被这些声音影响了,看来,欣赏音乐会时我们得安静,孩子们请 打开课本46页。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时候也很吵,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室有点吵?(小组讨论,师测分贝) 生1:讨论声音就很大,我没听清自己的小组。师:你有什么感受?生1:影响心情。 生2:同桌找东西的声音太大,我没能专心听讲。生3:有人大声喊叫。生4:有人追逐打闹,不文明。生5:有人下课后喜欢唱歌,影响同学休息。师:老师也有同感。有一次老师在教室批 改作业,忽然听到有人跑进来大叫一声,吓得老师手一滑,钢笔 掉在了地板上,墨水溅了一地。唉,教室吵闹我们都是受害者 啊!师:同学们,听听健康小博士的提醒。师:刚才讨论的声音 有多少分贝,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老师有件法宝,瞧 刚才我们讨论已经达到90分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小缆车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第1课时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 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教学反思】 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我。在最终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教师在

二年级 道德与法治 12.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1、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2、知道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3、能做到在教室、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难点:能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前暖场,和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朋友们,你们唱得可真好听!声音可真响亮!那是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我们声音要洪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2、同学们,你从视频里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视频当中有好多同学都被他吵醒了,假如你就是视频里正在睡觉的同学,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那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过有类似的事情吗?你能说说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吗?( 引导:当你睡觉被吵醒了,你有什么感觉? 3、那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遇到这样吵醒你的同学,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那如果你在午休时想要去上厕所了,你要怎么做了? 看来在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小点儿声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贴标题),看看我们生活中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需要我们小点儿声。 二、教室里面有点吵 1、刚才视频中小男孩重重的脚步声、吵嚷的报告声,吵醒了班上的同学,让很多同学都没睡好午觉,那么你们现在好好想一想,在我们班,我们的教室里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刚才的,那些让你不喜欢,不舒服的吵闹声? 2、小组讨论。 现在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在教室里出现的那些让你不喜欢,不舒服的吵闹声?你还可以说一说这些吵闹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小朋友们你们还要注意了哟!在小组交流时,我们也要小点儿声,不能影响别的组交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案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3.行为与习惯 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4.过程与方法 (1)结合反面事例,学会傲一个讲文明、有公德的人。 (2)尝试运用多种途径,从我做起,保持公共场所安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2.难点 (1)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反面事例。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平时发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班的几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你们想不想看看。(生答:想) 2.课前准备好的几个学生表演节目。(表演内容为教室内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3.师生共同观看节目。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同学的行为吗?你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生答:不喜欢。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 5.师生共同点评刚才表演节目中的几种不文明的行为,指出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6.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想一想:(1)如果你有这些行为,你怎么办?(2)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怎么办? 7.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8.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9.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你们知道有些行为是不文

《6,5,4,3,加几》教学反思

优化算法不只是优化计算的发法,更是优化思维的过程 —《6,5,4,3,加几》教学反思 6,5,4,3,加几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在之前学过9加几,8,7加几中都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位加法的,初步知道20以内的加法中用大数加小数的计算,而 6.5.4.3.加几这一课除了例题6+5和试一试中的6+6需要用原来的凑十法来计算外, 其余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大数,本节课的难点除了掌握凑十法来计算口算,还要计算时 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因为之前已熟练用凑十法,在选择计算方法时,学生偏向于凑 十法,这个知识点的迁移是今天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节课,在兔子采蘑菇的情景里,求一共采取多少个蘑菇?列出算式:6+5和 5+6,学生利用凑十法很顺利能计算出6+5,我表示满意,学生计算5+6时仍凑十法,没有人从已经算出的6+5=11中推理出5+6=11,我虽然点出这两道题的答案一样都是11,但是学生只注重计算的方法,没有人注意到思维的过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于是我出了一道题,每对两题:一题是大数加小数,一题是小数加大数。如: 9+2和2+9 8+3和3+8 9+4和4+9 8+4和4+8 9+5和5+9 8+5和5+8 终于有学生说:“老师,我看到8+3就知道3+8也等于11,不用计算“。为什么我 会如此安排,就是希望学生会用大数加小数,来计算小数加大数,有利于学生、更好 的掌握如:8+6想6+8,既计算了大大数加小数,又计算了小数加大数,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这节课下来真不容易,好在学生最终掌握了这种优化的思维过程, 由此也丰富了学生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感性认识,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 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但是在学生的起始年级,我们渗透一些这样的 方法,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是 件快乐的事,我们这些教育者也就跟着同样快乐了吗?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我们的小缆车 【整体设计说明】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通过拟从学生爱玩的需要出发,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小车的过程中,感受到力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层层设疑下,经历组装小缆车的过程,并初步感受垫圈下落与小车水平运动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玩小车后,基于探究的需要,教师利用一段两小缆车运动快慢比较的视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需要,引领学生经历“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并力图通过老师的有效的提问、精心的设计及深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探究科学问题,怎样设计科学实验,怎样得出科学规律。具体如下: 第一,有效设疑提问,激发学习需要。 老师从自己熟练地玩小车开始,快驶,慢行,爬坡,装物,直至小车取出动力(电池),然后设疑:不用电池,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已经被小车吸引,活跃地思考发言:放到陡坡上,用手推,用绳子拉……进一步提问:不用手拉,怎样使小车动起来?学生自然想到在绳子上挂重物。老师出示材料:小车、细线、底板、垫圈若干个。学生探究活动,组装一个小缆车。组装后又设疑:垫圈为什么能拉动我们的小缆车?学生自然地引出了重力,再通过重力的演示实验(挂在绳上的物体,剪断绳子,物体竖直下落),构建重力概念。又通过两辆小车比赛的录像提出问题:两辆小车的运动速度为什么会不同?垫圈数量的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出下一个探究实验。一个一个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出现在学生恰到好处的时候,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引导和鼓舞学生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展开探究,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体验探究的乐趣。 第二,精心设计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探究实验“垫圈多少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教材中采用,相同距离,测时间的方法。这样做,虽然也可以得得出结论,但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现实情况,在取舍数据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采用,直接选择多次实验后的其中一个数据,那么数据的选择显得有些主观,如果采用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五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求时间的平均数。于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改变,改用在相同时间内,测量小车的运行距离这一方法。这样做既解决了上述问题,又能让学生经历一次较好的概念完善的过程。于是教师师精心处理,利用大屏幕出示优秀的计时工具——电子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八字要求——发令、控车、观察、记录,发令员始终看电子钟,控车员手跟车动,观察员观察车运行的距离,并监督控车员,记录员表格记录,高效完美的分工合作;发令员的四字令——“预备、放、停。”简短有效,放、停,一字开始,一字结束,减少误差,富有节奏;非常时机的鼓舞——实验时如只听到发令的声音,那所在班就是全校最优秀的班级等等,让学生测出2秒钟内小车的运行距离。有难度的实验,不但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完成从一个垫圈到六个垫圈的对比实验,还养成其认真细心合作的实验习惯。 第三,深刻分析数据,严谨定义概念。 老师把学生实验的记录单现场汇总成一张数据表。并和学生对数据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 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更是心中有爱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 【教授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情境模拟 【教学准备及手段】奖章、课件、儿歌表演、音乐、视频、餐具【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问好:上课,孩子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你们向老师问好的声音真宏亮! 2.师:我们的学校美吗? 生:美。 师: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老师都被你们的精气神感染了!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响亮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公共场所不能大声说话。 生: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师:你们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好。是呀,有的地方需要小声说话。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我们小点儿声。(板书、齐读课题) 二、教室里面有点吵(故事感知) 过渡:你们端正的坐姿吸引了一位小客人。 (录音)大家好,很高兴来到2.X班做客。但是,最近呀,我特别烦恼,小脑袋经常“嗡嗡”响! 1.过渡:郁郁有什么烦恼呢?她画了4幅图,我们来看看她到底怎么了?出示图片,抽生说: ◇同学们进出教室重重地关门,“砰、砰”声不断; ◇上课小组讨论,大家争先恐后大声说着自己观点,结果什么都没听清; ◇课堂上总是听见桌椅“嘎吱、嘎吱”乱想; ◇一下课更是不得了,到处都是高声喧哗,奔跑打闹声…… 2.现在你们知道了郁郁的烦恼吗?(出示:字幕) 生:教室里面有点吵!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我们小点 儿声》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2.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我们小点儿声》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教学内容。本课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小点儿声是一种公共文明习惯,知道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教材呈现了部分公共场所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而认识到在很多场合小点儿声就是文明的体现,就是对共同生活环境的爱护。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予以实践、落实,改变不良说话习惯,改善生活环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公共空间保持安静有一定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自律性不强,行为落实不到位。学生年龄尚小,由于家庭或周边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人员众多的场合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言行,学生到书店、电影院等场所特别高兴,就会喜欢大声说话,跑跳打闹,还有因为周围的人声音大,自己更是提高音量的。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同时明白这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通过反思与实践,让学生养成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 2.在校园生活中,学习自主调音,养成时时处处自主调音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公共场所安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 教学难点: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交流、不影响他人的良好习惯,共同维护公共环境。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由“静”入境 1、出示“静”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2、快来拿出你的田字格写一写,让我们用平静的心态来写一个“静”字。 3、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静”?那里为什么有这个字? 4、学生汇报有“静”的场所。这样的场所我们要说话该怎么做?板书:“我们小点儿声” 小结:带有安静标志的场所,希望这里的人们不被外界打扰,因此,我们去这样的地方要小点儿声,为别人着想。板书:小声点,不打扰。

2020年秋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及教学反思)

2020年秋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 计(含板书及教学反思)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周周日期日期内内容容9397始业教育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 (一)种子发芽实验 (一)机动机动1910914种子发芽实验 (二)种子发芽实验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3917921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4924928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机动机动5101105国庆节假期国庆节假期61081012机动机动光和影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阳光下的影子710151019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与热光与热8102210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机动91029112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机动10115119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坚硬的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111121116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对

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易被侵蚀1211191123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机动1311261130机动机动14123127我们的小缆车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512101214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1612171221运动与设计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机动1712241228机动机动18123114复习复习1917111复习复习20214118复习复习21121125期末检测期末检测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21 1.种子发芽实验 (一).种子发芽实验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例谈小学科学我们的小缆车一课部分活动的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猜测与假设 例谈教科版小学科学《我们的小缆车》一课部分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课应该体现科学的本质,即“实证、质疑、逻辑”。在我们小学科学课题教学中,“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科学理念的重要活动,这个活动的合理设计与落实,是能更好的向学生渗透说明科学本质、落实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结合教科版5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来谈谈对此的看法。 【案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初步发现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并能设计、操作对比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激发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设计: ……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安装了一辆小缆车,我们一起来研究,大小不同的拉力怎样影响着小车的运动? 2.讲述实验要求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4.汇报、交流 谈话: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 小结(板书):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活动分析●

教学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设计的活动方案,本课其中的教学目标有: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活动设计。 在上述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方式去组装小缆车后直接要求学生实验“大小不同的拉力是怎样影响着小车运动的?”,然后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操作实验、填写记录。整个过程中,按部就班,没有困难。学生没有思考、没有讨论、没有自己的分析,只是一味的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动手做。虽然学生动手操作了,但动手操作并不意味着学生学经历了探究,没有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在活动设计上还需要修改或补充。 ●解决对策● (一)设计“积累感性基础”的活动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展开。特别是设计学生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活动,一定要设计能够使学生充足感知的基础活动。如在小缆车这一课中,设计让学生自主“玩”小车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发现有关怎样调整小缆车缆绳的问题,具体思考的问题有: (1)绳子栓在小车的哪里?为什么? (2)绳子的长度可以随意长吗?为什么?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 (4)垫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会不断的引领学生反复尝试,并且“为什么”会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会有意无意的增加或减少垫圈,学生在有意与无意中发现或感知小车运动速度的变化,甚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如“用多少垫圈小车刚好运动起来?”、“没有垫圈小车为什么不会运动?”、“垫圈的多少与小车的运动快慢有关吗?”这样的感知活动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思考,为学生的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学生表达猜测和说明”的活动 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还会不断的增加垫圈的数量,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尝试中还很容易发现:拉力越大,小缆车运动越快。但这个发现是学生们在没有经过严格实验获得的,还需要大家进一步控制变量认真研究。如果将学生问题出的问题再次抛给学生,并留有思考、交流、操作的时间,学生们是有能力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