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精神障碍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脑外伤精神障碍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脑外伤精神障碍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系指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伤后,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过去又称脑外伤性精神病。精神障碍可在外伤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外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后出现。急性期精神障碍多系脑的弥漫性损伤所致。慢性期精神障碍则与大脑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粘连、囊肿等病变有关。脑组织受损伤越重,产生精神障碍的机会越大。除了器质性因素外,个体素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上也起一定作用。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外伤的原因有许多。在战时,战伤为常见的原因。在和平建设时期,交通事故和各种职业意外事故是脑外伤的常见原因。据美国的一项调查,44%的脑外伤是因车祸所致,21%为跌倒所致,12%是受攻击所致,10%系因体育运动受伤,6%为武器伤。建筑工人、消防人员、执法人员易受脑外伤;拳击、足球、冰球、滑雪、登山等体育运动易造成脑外伤;药瘾、反社会人格等病人易招致脑外伤。颅脑受伤的外力作用方式主要有穿通性直接损伤、非穿通性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等几种。

脑外伤分为开放性脑外伤和闭合性脑外伤。外伤造成头皮裂开、颅骨折断及脑膜撕破,从而使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脑外伤;反之则为闭合性脑外伤。外伤造成的脑损伤既有原发性质的,也有继发性质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及脑裂伤,后两者实际上很难明确划分,常合称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损伤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后者又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脑震荡是脑外伤中程度最轻的类型。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组织轻度充血、水肿,脑内有少数点状出血及小型坏死灶等。经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病理变化可以完全消散、吸收,也可以有小范围的瘢痕或软化灶遗留。程度很轻的脑震荡其脑组织可没有器质性损伤。在较严重的脑外伤,外力的作用可引起脑部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肿胀和坏死、神经纤维的损伤和断裂、髓鞘的裂解与吸收。脑血管损伤后可引起脑内出血与大小不等的梗死区。脑出血可形成脑组织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出血也可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血液在脑池或大脑表面凝聚后可逐渐机化,形成粘连,有时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造成脑积水。

在脑外伤的急性期,脑损伤区及其周围可出现脑水肿,严重时引起颅内压急剧增高,可形成脑疝。脑水肿、脑血循环调节障碍、全身血压降低、呼吸功能失调可引起或加重脑缺氧。脑外伤时脑缺氧最易引起大脑皮质Ammon氏角、基底节及小脑损伤。急性期过后,脑部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坏死脑组织消散、吸收和修复,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可能遗留下脑膜与脑实质粘连、脑实质萎缩、脑内囊肿形成、脑室扩大、脑室憩室等病理改变。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颇为复杂,与脑损伤的程度、部位、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修复期的后遗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脑外伤越严重,损伤的部位越广泛,越容易引起精神障碍。广泛性脑损伤一般引起精神功能的全面障碍,如急性期的昏迷或谵妄、慢性期的痴呆等。颞叶损伤最常出现精神障碍,其次是前额叶及额叶眶部,顶叶及枕叶损伤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机会最少。前额叶、颞叶损伤常引起人格障碍。顶叶损伤易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脑基底部损伤易引起记忆损害。脑外伤的后遗病理改变,如疤痕、粘连、囊肿、脑积水等也是临床上见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病理基础,如癫痫、痴呆等。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除与脑损伤有关外,还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受伤前的人格特征、对外伤的态度、外伤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赔偿动机等。有些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纯属功能性,脑外伤可能只是起了诱发作用,也可能两种情况巧合地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本节主要介绍脑损伤引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临床表现

脑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可分为两大类,即见于脑外伤急性期的精神障碍和脑外伤慢性期的精神后遗症。后者有的是从急性期延续保持下来的精神异常,有的是在急性期过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脑震荡。患者对受伤前后的经历遗忘,其中对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遗忘称为逆行性遗忘,对受伤当时及稍后经历的遗忘称为顺行性遗忘。意识障碍及对外伤前后经历的遗忘是诊断为脑震荡的必备条件。脑震荡之后,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昏、眩晕、恶心或呕吐、对声光线刺激敏感、情绪不稳、易疲劳、注意涣散、记忆力减退、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多梦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没有阳性体征。这些症状通常在1~2周内逐渐消退。若迁延不愈或间隔一段时期后再发生则称脑震荡后综合征。

2.谵妄。发生于较重的脑外伤,患者先有昏迷,在转成清醒过程中,可能发生紧张恐惧、言语错误、失定向,并可伴发多种精神病性症状如恐怖性错觉和幻视及片断的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不能回忆受伤前后的经过。有的患者虽然意识不清,但相对比较安静,显得精神委靡,淡漠无欲,

少言少动,继而意识完全恢复清醒。少数情况下,意识障碍可持续数月之久,然后转为痴呆状态。谵妄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更常见。脑外伤谵妄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药物的副作用、缺血缺氧等因素。

(二)慢性期精神障碍

1.脑震荡后综合征和脑外伤后神经症性综合征。多见于程度较轻的脑外伤之后,可从急性直接延续下来,也可间隔一段时间再出现。发生于脑震荡之后者称为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于其他脑外伤后称脑外伤后神经症性综合征,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并无不同。脑震荡后综合征或脑外伤后神经症性综合征的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更长。这类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眩晕、情绪不稳,其他还有头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对声光敏感、失眠、多梦等。有的病人可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神经症样症状,例如,有很多并无器质性根据的躯体性不适,可伴焦虑、抑郁感受等。有些病人在求治过程中产生疑病,有的病人可有癔症样发作。这类病人的躯体检查大多没有异常发现,但眼球震颤常见。有少数病人可有高频听觉障碍。也有些病人可出现一些不恒定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如眼球辐辏运动障碍、瞳孔大小轻度不等、腹壁反射不对称等。外伤后早期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有器质性基础,如长期迁延不愈,往往有社会心理因素参与。

2.癫痫。约5%的闭合性脑外伤病人出现继发性癫痫,约半数复杂性颅骨骨折病人可出现继发性癫痫,开放性脑外伤患者中也高达30%~50%。继发性癫痫多出现在伤后1~3个月内,不少病人出现在伤后5年或10年以上。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都可出现。闭合性脑外伤以精神运动性发作较多,开放性脑外伤则以局限性发作及大发作较多。

3.人格障碍。外伤后人格改变多发生于较严重的脑外伤,患者病前的情感和行为特点和弱点变得明显地突出化。人格改变包括动机减退,判断能力损害和情感波动三方面。病人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常与人争吵,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丧失进取性。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评判缺乏自知力,不讲社会公德,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关心自己的将来,情感肤浅或淡漠。有时可发生冲动攻击行为。

4.智能改变。脑外伤既可引起单个领域的认知功能缺损,也可引起广泛性的智能减退即痴呆。前一类障碍大多是由于局灶性脑损伤而引起的,如优势半球与言语有关部位损伤引起的言语障碍,颞叶内侧部位及间脑损伤引起记忆障碍等。外伤性痴呆则是由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泛的脑损伤所引起。患者的智能可有某种程度的逐步恢复。

5.遗忘综合征。脑外伤性遗忘综合征是指以记忆减退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器质性障碍,系由于与记忆有关的区域如乳头体、海马、穹窿、丘脑背内侧核等受到损伤所致,而不是指脑外伤后的顺行性及逆行性遗忘。患者意识清楚,近事记忆力及远事记忆力都有缺损,近事记忆力减退尤为明显,其他认知活动没有障碍,常有虚构或错构。并非所有脑外伤慢性期记忆障碍都是脑器质性损伤所致。有时,脑外伤可以诱发癔症性遗忘。

6.精神病性障碍和情感障碍。头部外伤意识恢复之后,经过若干时日而出现重性精神病症状者临床屡有所见。左半球损害易发生精神病性障碍,病人出现的分裂样症状很难与真正的精神分裂症鉴别。精神病性症状在认知功能改善后可能仍持续存在。外伤也可诱发精神病。脑外伤本身可导致严重抑郁和躁狂,也可使原有的情感性疾病加剧。对脑外伤病人的情感障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小剂量药物就可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7.慢性硬膜下血肿。头部外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往往不难诊断,然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表现不典型,老年病例尤其如此,以致常发生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前的头部外伤可能很轻,有时患者对此并不在意。在症状明朗化之前,常有为时数日、数周或数月的无症状隐匿期。典型病例有逐渐出现的头痛、迟钝、少动及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常有意识清晰与嗜睡交替出现,意识波动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可有双侧瞳孔不等大、巴宾斯基征阳性、轻偏瘫、强握反射或视乳头水肿等神经系统体征,个别患者有癫痫发作。不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表现不典型,在高龄患者中尤为突出。有些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精神错乱或不安。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可有隐渐发展的智能损害并可发展为痴呆。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全部80例患者经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56例患者治愈,22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无效。结论探讨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让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让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和家庭。 标签:颅脑外伤;精神障碍;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现代化、都市化以及工业化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因为颅脑损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加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让患者的安全得以有效保证,防止二次伤害是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1]。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42例、38例;患者年龄为20~53岁,平均年龄(40.2±1.5)岁;46例患者为交通伤,14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12例患者为打击伤、8例为其他。排除精神障碍家族史和病史患者。 1.2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后全部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昏迷史,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合并伤,经MRI和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41例患者为脑挫裂伤,16例患者为脑干损伤,21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2例患者为颅底骨折。 2 结果 全部80例患者经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56例患者治愈,22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无效。 3 护理对策分析 3.1 认真观察患者的先兆症状,并有效处理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和患者进行密切的接触,对患者的病情发展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了解两者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优缺点。方法:对照分析105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采用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对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效果相近,奥氮平的起效快,镇静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奥氮平更适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不过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奥氮平;奋乃静;脑外伤;精神障碍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Therapy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Huang xiao-fang Kuang wei-ping Lei yan-qing Hua ka Huang yu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In order to realize of both the two drug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reat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Method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105 cases of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第八节 脑外伤后综合征

第八节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系指病人在脑震荡或脑挫裂伤后数月或数年内仍有头昏头痛、恶心厌食、疲劳耳鸣等自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客观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因在脑的轧度器质性损伤和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加之病人思想和精神因素所致。 根据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学“头部内伤”、“头痛”、“眩晕”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颅脑外伤,疲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颅脑损伤,思虑忧患,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一则气滞更加重血疲,二则肝郁犯脾,脾虚失运,痰浊内生,阻遏清窍而致眩晕头昏;颅脑伤害,痰疲阻闭,新血不生,经久不愈而致气血亏虚,脑神失养而致诸症丛生。 一、辨证论治 (一)痕阻脑络证 【证候】头痛状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甚或痴呆,心悸失眠,多梦易惊,舌质紫黯,或有疲斑、疲点,舌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痕,开窍醒神。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丹参3摊,当归尾12g,川芍lOg,赤芍12g,红花lOg,钩藤(r下)12g,桃仁lOg,川牛膝15g,察香0. OS g,老葱lOg,夜交藤12g,制大黄logo (二)痰浊阻窍证 【证候】头痛昏重,恶心、呕吐,胸闷痰多,失眠多梦,表情淡漠,口腻食少,舌质淡,舌苔腻,脉滑。 【治法】涤痰开窍,佐以活血。 【方药】涤痰汤加减:法半夏lOg,青檬石20g,僵蚕lOg,石营蒲12g,竹茹lOg,丹参30g,白芷lOg,胆南星12g,川芍lOg,赤芍12g,积实lOg,细辛3g,陈皮logo (三)肝阳上亢证 【证候】头目胀痛,目赤眩晕,头重脚轻,行走飘浮,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天麻1摊,石决明(先煎..) 30g,龙胆lOg,钩藤(后下)12g,生地黄15g,桅子lOg,川牛膝12g,泽泻10g,芜蔚子12g,僵蚕lOg,夜交藤12g,黄答lOg,生牡砺(先煎)12go (四)心脾两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神疲倦怠,少气懒言,食少便塘,唇甲不泽,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补血养神。 [方药]人参归脾汤加减:黄茂15g,当归12g,丹参24g,党参12g,白术10g,获神15g,酸枣仁12},桂圆肉lOg,砂仁(后下)Sg,合欢皮12g,菊花lOg,炙甘草Sgo 三、成药选择 可辨证选用以下中成药: 1.脑血康胶囊;1次1粒,1日3次。 2.脉络通颗粒;1次6g,1日3次。 3.脑安颗粒:1次1. 2g,1日2次。 4.脑脉泰胶囊;1次2粒,1日3次。 5.脑得生胶囊;1次4粒,1日3次。 6.脑震宁颗粒:1次20一30g,1日2次。 7.益脑宁片:1次4一5片,1日3次。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定义? 这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构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其诊断除标明主要精神症状属何类综合征外,还应同时作出导致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护士1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较差,脑损伤或血肿压迫脑组织时,脑细胞一过性或长久缺血缺氧,脑干网状结构以及皮层各部位神经突触联接的完整性和彼此之间联系受到破坏等多种因素所致,从而造成相应部位脑功能的障碍,临床上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目前诊断主要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3)第3版》进行[3],包括由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和后遗综合征,即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脑震荡后综合征及脑挫裂伤后综合征等。而陈大普等[4]对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作详细的表述:①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伤前无精神障碍病史;②伤后躁狂不安,狂喊,毁物,欲伤他人,拒绝治疗;③伤后语言紊乱,智能减退,具有远近期健忘症;④易激惹,幻觉,表现正常人际适应差,社会适应差;⑤思维迟缓,淡漠、抑郁、孤僻、爆破性语言伴强迫动作或体位;⑥失眠多梦,易怒、易喜,离奇动作。具有①及②~⑥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精神障碍。张延平等[5]对359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伤后均行CT扫描证实额前区及颞前区(包括双侧)脑实质损伤占70%,其他脑叶占10%,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与脑实质损伤基本一致,无明显脑叶形态损伤者占20%,而无明显脑形态损伤者其精神表现更显著且持续时间长。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护士2答:1.急性精神障碍。(1)意识障碍:严重受创伤者若丧失意识时间超过数小时,完全康复的机会可能降低。(2)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昏迷病人会经过一段意识模糊 和智能下降的阶段,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这类情况亦称外伤后精神混乱状态。(3) 记忆障碍:脑外伤后遗忘是一种顺行性遗忘,病人对脑外伤当时及其后一段时间 的经历发生遗忘。 2.慢性精神障碍。(1)智能障碍:严重的脑外伤可引起智力受损,出现遗忘综合征 甚至痴呆。(2)人格改变:可以是患者对脑外伤及其后果的心理反应的表现。(3) 脑外伤后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头部外伤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精神病性症 状,如精神分裂症样症状与情感症状等。(4)脑震荡后综合症:这是各种脑外伤后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平、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他酮等。 4.某些抗癫痫药物可导致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具有情感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更适用于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治疗,需权衡选择。 5.抗癫痫药、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达到毒性水平或低于治疗水平,应始终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6.对癫痫控制不佳和诊断治疗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神经科会诊共同商讨。 六、疾病管理 癫痫治疗和管理涉及多专业团队的协同工作,包括神经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神经心理学家、电生理及神经影像、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患者监护人等共同完成。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处理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其中精神科医师承担着精神行为症状诊断评估、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指导工作,也承担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宣传的职能,癫痫诊断的病耻感影响深远,理应对此保持足够的敏感性,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和误解,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第九节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又称脑外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统称脑外伤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据估计到2020年,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70万例病例。由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研究所用的方法、诊断和评定工具的不同,国内外研究所得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在颅脑损伤后的12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5.8%~18.3%。有近1/3(29.0%)的患者出现人格改变,反社会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10.5%)。颅脑损伤往往造成严重的神经认知损害,具有持久性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所致的痴呆约占痴呆的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颅脑损伤包括颅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脑实质损害。间接的脑实质损害与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关,其主要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和细胞因子损伤、氧化损伤,最终细胞死亡。颅脑损伤后脑内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损伤,尤其当额叶、海马等区域受损,与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和ApoE?4等位基因是外伤后痴呆的共同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β-Amyloid(42)和分泌型β-APP水平在创伤后均显著增加。此外,颅脑损伤患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急性期5-羟色胺表达增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NMDA)大量释放且摄取降低,导致钙通道异常,细胞外大量的Ca2+内流,致使Ca2+超载,最终将引发神经元的死亡。程度相当的颅脑损伤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差异可能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在神经科就诊,神经科有详尽的分类。精神科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将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分为急性期精神障碍和慢性期精神障碍两大部分。 (一)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震荡和脑外伤性谵妄。前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

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 【摘要】因交通事故所致的脑震荡常见,其症状特征及发生率没有确切依据,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缺乏可靠性。现就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病理、客观指标、影响因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脑震荡后综合征;发生率;发病机制;客观指标;影响因素 交通事故所致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alsyndrome,PCS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由于当事人常以持久的PCS导致精神残疾为由,要求对方赔偿,增加调解难度。当事人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躯体、认知和行为症状(头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眩晕、焦虑、失眠、抑郁、易激惹、疲乏及对声、光敏感〔1〕。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分歧以及PCS缺乏稳定的检查指标、当事人的个体价值取向、获益心理、个体生活史、伤前人格及性别、年龄、文化背景、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和诚实性等影响,致其症状特点、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难以确定,妨碍了对PCS的客观评定,给司法鉴定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本文对相关问题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PCS发生率 应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及调查方法,PCS发生率相差较大。有人对178例外伤性脑损伤和104例颅脑外伤试验得出结论,用DSM_IV和ICD_10做标准测试PCS发生率分别为11.0%和64.0%〔2〕。有人对1912个轻度脑外伤病人进行研究,最终1425人参与分析,平均年龄24岁,44%是女性。3个月后有53%的人患有PCS,平均里蒙得PCS问卷(RPQ得4分〔3〕。约35%的脑损伤患者出现PCS,所造成的影响可为慢性甚至持续〔4〕。WANG等〔4〕研究发现,健康大学生发生PCS的症状概率较高,而且和神经心理功能无关。其中症状发生率分别为易疲劳(76.9%,思维迟缓(60.3%,注意力不集中(58.7%,睡眠障碍(50.4%,情绪低落(46.3%。健康人群的PCS症状与脑外伤后的PCS症状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症状大致为1躯体症状①头痛:30%~90%的PCS患者有头痛,1年后仍存在(8%~32%。急性头痛,2个月内恢复,而慢性者可开始于伤后2周,持续时间长于2周。②头晕:发生率50.0%(75%的患者,1年患病率19.0%~25.0%。③知觉障碍:14%的患者出现视力模糊(由聚光困难引起。10%的患者对声光耐受性下降。5%的人第一对脑神经损伤导致嗅觉、味觉减退。听力丧失者达50.0%。2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易激惹、焦虑、抑郁。大多数有这些症状的病人伤后3个月内CT 无明显改变。联合性焦虑障碍包括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在创伤后脑外伤病人中发生率为11.0%~70.0%,焦虑症可见于左右半球损伤。情感淡漠,原发者见于10%闭合性脑外伤患者,继发者见于60%的患者。有1%~10%的重度脑外伤患者有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3认知缺损:最常见的认知缺损是言语和非言语记忆缺损。记忆缺损发生率为20.0%~79.0%。4%~25%的PCS患者伤后1年仍存在记忆缺损和分配性注意缺损。研究发现,50%的轻度头颅外伤患者出现PCS,且发现伤后3个月有62%的患者至少存在一项症状,40%达到PCS诊断标准,且RPQ得分与PCS严重性成正比。有人对67例(平均年龄33.2岁患者做了试验,平均创伤后遗忘时间7.8d,1年后73%的患者恢复工作,但仍有84%有不适主诉,最多的是头痛(32%,易激惹(34%,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42%,易疲劳(45%,根据Glasgow结局评分恢复良好82%,中等残废18%;用另外一个更详细的量表(DOS显示更多认知(40%异常和行为问题(48%异常妨碍恢复工作。 2PCS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脑震荡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下部及脑干的轻微病损,使大脑皮层功能弱化,皮层下功能失调,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神经精神症状〔5〕。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轴索旋转和拉伸变形。轴索损伤的范围决定了意识丧失和外伤后遗忘的时间长短。由于神经元损伤会导致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_氨基丁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天冬氨酸的释放,这将导致更进一步神经元损害。还有一些改变导致弥漫性神经损伤如过度钙内流向损伤的神经元,细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造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常见原因为 A.颅内硬化动脉的血栓形成 B.颅内动脉破裂出血 C.颅外动脉的栓子 D.颅外肿瘤转移栓子 E.颅内肿瘤所致 下一题 (2/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2题 由于大脑局部区域损害,导致智能某方面障碍为 A.全面痴呆 B.心因性痴呆 C.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部分痴呆 上一题下一题 (3/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3题 患者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落后于同龄正常人群,社会适应不良 A.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遗忘 D.错构 E.虚构 上一题下一题 (4/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4题 痴呆的主要特征是 A.感知障碍 B.记忆减退 C.判断理解力下降 D.不能自理生活 E.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 上一题下一题 (5/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5题 谵妄的特征是 A.意识障碍 B.感知障碍 C.记忆障碍 D.定向障碍 E.以上都是 上一题下一题 (6/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6题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学特征性诊断依据是 A.脑神经细胞减少 B.脑神经细胞缩小 C.老年斑 D.染色体溶解 E.胶质细胞增生 上一题下一题 (7/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7题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改变大多是由于 A.脑肿瘤 B.脑萎缩和变性 C.脑代谢障碍 D.脑中毒 E.脑外伤 上一题下一题 (8/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8题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于癫痛性精神障碍发作时精神障碍 A.自动症 B.易激惹 C.失眠 D.人格改变 E.极度抑郁 上一题下一题 (9/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9题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是 A.早期全面智能损害 B.常伴错觉

中医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中医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障碍、头晕、失眠、疲劳等症状。 1临床表现 脑外伤 人可能无法回忆或说出某物体的名称(命名性失语),有的命名性失语患者不记得物体正确的名称,而有的人知道这个词却无法表达出来。构音障碍是指不能清晰和准确地发音。 2. 脑外伤失认:失认是一种少见症状,能看见或感知某物体但不能把它与该物体的作用和功能联系起来。失认患者不能辨认熟悉的面孔或一些普通的物体如勺子或铅笔,尽管他能看见也能描述这些物体。 3.脑外伤后癫痫:外伤后癫痫是指脑外伤以后发生的癫痫。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 10 %的严重脑非贯通伤和 40 %脑贯通伤患者发生癫痫,可以在脑外伤后数年才出现。发作类型与异常放电起源的部位有 关。 2辩证论治 中医认为脑外伤后遗症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 2.1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2.2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2.3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2.4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 6克。

5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5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09T11:10:16.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作者:席丽 [导读] 智能障碍:27例,其中记忆损害22例次,理解力下降12例次,计算力受损15例次;意识障碍 席丽(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 117019)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56例因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后易并发精神障碍,大多经治疗后精神障碍可恢复或改善。结论颅脑外伤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精神障碍,及时合理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81-02 颅脑外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其中智能障碍、联想障碍、行为障碍是常见症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为我院从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6~57岁,平均34.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精神障碍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其中交通伤31例、坠落摔伤13例、打架斗殴11例。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伤后昏迷,昏迷时间<30分钟29例,30~60分钟2例;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3-8分钟11例,9~12分钟36例,13~15分钟9例;颅脑外伤行CT检查,脑挫裂伤27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颅内血肿6例,病灶主要位于额叶32例,颞叶10例,顶叶6例,枕叶2例,按照颅脑外伤标准分型[2]:轻型7例,中型26例,重型23例。 1.3 精神症状 智能障碍:27例,其中记忆损害22例次,理解力下降12例次,计算力受损15例次;意识障碍:9例,均为昏迷苏醒后短时间内呈现,同时伴有其他精神症状;人格改变:11例,其中冲动、易激惹6例,幼稚4例,多疑1例;精神病性症状:共44例,其中联想障碍25例次,妄想9例次,行为障碍34例次,情感不协调15例次。情感障碍:躁狂症状15例,抑郁4例。多种类型精神障碍并存2例。 2、治疗方法与疗效 根据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程度,有手术指征者11例,均及时手术治疗,其余45例给予保守。根据不同精神障碍给予药物治疗、辅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等;抗抑郁药:多虑平、阿米替林、盐酸氟西丁、氢溴酸西酞普兰等;抗焦虑及睡眠药: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等;抗躁狂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碳酸锂等。依据PANSS减分率评定标准:痊愈4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3、讨论 急性外伤性精神障碍是颅脑器质性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可能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与外伤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颅脑伤情越重其精神障碍越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与颅脑外伤时脑细胞缺血、缺氧,脑干网状结构及皮层各部突触连接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相应部位脑功能障碍,整合不完善,伤情越重,功能整合越差,出现精神障碍越明显,尤其额中后回后部,颞叶边缘系统及胼胝体等情感部位的损伤。挫裂伤、血肿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水肿、自由基产生,均可加重或诱发精神障碍。[3] 本组病例脑挫裂伤多见,病灶主要位于额叶和颞叶,额叶损伤常伴有行为、人格、情感等异常,右颞底眶额皮层受损易出现躁狂,这可能与海马边缘系统结构功能紊乱有关。[4]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依据症状出现的次数依次为精神病性症状、智能障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神经症样综合症,本组有48.2%病人出现智能障碍,主要由于脑外伤后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加宽或形成疤痕和粘连,破坏脑结构的完整性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在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中也起一定作用。面对颅脑外伤所致后遗症及短期的功能缺失,很多患者无法接受,表现烦躁、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等精神异常,并可在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生精神障碍。 在治疗方面,尽快对颅脑损伤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治疗,并辅以营养神经药物,所有患者给予支持、心理治疗、心理疏导,及时合理的治疗能获得好的疗效。本组病人通过综合治疗,尤其加强心理治疗,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可以提高精神障碍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46.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83-1284. [3]MaxJE. The phenomenology of personality change due to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ruosci ,2001.13(2):161 [4]陈谦学,袁先厚.边缘系统胶质瘤的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28(3):168-170.

脑外伤精神障碍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系指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外伤后,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过去又称脑外伤性精神病。精神障碍可在外伤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外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后出现。急性期精神障碍多系脑的弥漫性损伤所致。慢性期精神障碍则与大脑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粘连、囊肿等病变有关。脑组织受损伤越重,产生精神障碍的机会越大。除了器质性因素外,个体素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上也起一定作用。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外伤的原因有许多。在战时,战伤为常见的原因。在和平建设时期,交通事故和各种职业意外事故是脑外伤的常见原因。据美国的一项调查,44%的脑外伤是因车祸所致,21%为跌倒所致,12%是受攻击所致,10%系因体育运动受伤,6%为武器伤。建筑工人、消防人员、执法人员易受脑外伤;拳击、足球、冰球、滑雪、登山等体育运动易造成脑外伤;药瘾、反社会人格等病人易招致脑外伤。颅脑受伤的外力作用方式主要有穿通性直接损伤、非穿通性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等几种。 脑外伤分为开放性脑外伤和闭合性脑外伤。外伤造成头皮裂开、颅骨折断及脑膜撕破,从而使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脑外伤;反之则为闭合性脑外伤。外伤造成的脑损伤既有原发性质的,也有继发性质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及脑裂伤,后两者实际上很难明确划分,常合称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损伤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后者又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等。 脑震荡是脑外伤中程度最轻的类型。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组织轻度充血、水肿,脑内有少数点状出血及小型坏死灶等。经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病理变化可以完全消散、吸收,也可以有小范围的瘢痕或软化灶遗留。程度很轻的脑震荡其脑组织可没有器质性损伤。在较严重的脑外伤,外力的作用可引起脑部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肿胀和坏死、神经纤维的损伤和断裂、髓鞘的裂解与吸收。脑血管损伤后可引起脑内出血与大小不等的梗死区。脑出血可形成脑组织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出血也可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血液在脑池或大脑表面凝聚后可逐渐机化,形成粘连,有时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造成脑积水。 在脑外伤的急性期,脑损伤区及其周围可出现脑水肿,严重时引起颅内压急剧增高,可形成脑疝。脑水肿、脑血循环调节障碍、全身血压降低、呼吸功能失调可引起或加重脑缺氧。脑外伤时脑缺氧最易引起大脑皮质Ammon氏角、基底节及小脑损伤。急性期过后,脑部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坏死脑组织消散、吸收和修复,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可能遗留下脑膜与脑实质粘连、脑实质萎缩、脑内囊肿形成、脑室扩大、脑室憩室等病理改变。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颇为复杂,与脑损伤的程度、部位、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修复期的后遗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脑外伤越严重,损伤的部位越广泛,越容易引起精神障碍。广泛性脑损伤一般引起精神功能的全面障碍,如急性期的昏迷或谵妄、慢性期的痴呆等。颞叶损伤最常出现精神障碍,其次是前额叶及额叶眶部,顶叶及枕叶损伤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机会最少。前额叶、颞叶损伤常引起人格障碍。顶叶损伤易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脑基底部损伤易引起记忆损害。脑外伤的后遗病理改变,如疤痕、粘连、囊肿、脑积水等也是临床上见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病理基础,如癫痫、痴呆等。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除与脑损伤有关外,还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受伤前的人格特征、对外伤的态度、外伤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赔偿动机等。有些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纯属功能性,脑外伤可能只是起了诱发作用,也可能两种情况巧合地出现在同一病人身上。本节主要介绍脑损伤引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临床表现 脑外伤引起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可分为两大类,即见于脑外伤急性期的精神障碍和脑外伤慢性期的精神后遗症。后者有的是从急性期延续保持下来的精神异常,有的是在急性期过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脑震荡。患者对受伤前后的经历遗忘,其中对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遗忘称为逆行性遗忘,对受伤当时及稍后经历的遗忘称为顺行性遗忘。意识障碍及对外伤前后经历的遗忘是诊断为脑震荡的必备条件。脑震荡之后,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昏、眩晕、恶心或呕吐、对声光线刺激敏感、情绪不稳、易疲劳、注意涣散、记忆力减退、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多梦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没有阳性体征。这些症状通常在1~2周内逐渐消退。若迁延不愈或间隔一段时期后再发生则称脑震荡后综合征。 2.谵妄。发生于较重的脑外伤,患者先有昏迷,在转成清醒过程中,可能发生紧张恐惧、言语错误、失定向,并可伴发多种精神病性症状如恐怖性错觉和幻视及片断的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不能回忆受伤前后的经过。有的患者虽然意识不清,但相对比较安静,显得精神委靡,淡漠无欲,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经验交流】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治 王振华1,崔国华2 (1.吉林省延边社会精神病院,吉林 延吉 133000;2.吉林省延边脑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对50例住院的颅脑损伤所致的急性精神障碍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选择精神科常用的一些抗精神药物治疗1~6个月,出院时和出院1~2年后各观察其疗效。结果:5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每个病例对相应的抗精神药物的治疗反应良好且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通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急性精神障碍;抗精神药物 [中图分类号] R749.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369(2008)03-0233-0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脑部有组织形态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1],我院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50例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4~65岁,平均34岁。车祸伤30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1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 1.2 损伤类型 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单侧额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25例,单纯一侧额叶脑挫裂伤1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9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伴对侧硬膜外血肿5例,颅内无明显挫裂伤灶1例,仅以弥漫性脑肿胀为主。1.3 临床表现 50例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时间半小时至半个月不等;出现注意力涣散、对周围事物理解困难以及感知、记忆和思维受损等,之后出现单纯焦虑有10例,易激惹有35例,其中20例同时伴有幻觉,单纯抑郁有2例,单纯幻觉有3例。 1.4 治疗 对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感知觉和思维障碍以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对于情感障碍,行为障碍根据其表现不同,使用不同的药物,如抑郁者使用抗抑郁剂,焦虑者使用抗焦虑剂,易激惹、有冲动行为的使用锂盐治疗,有明显的幻觉并在其支配下出现异常行为使用氯氮平、维思通等抗精神病药物,随病情变化增减药物。每个病例对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良好且持续较长时间。疗程1个月至半年不等,随访1至2年,患者均恢复良好。 2讨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每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相关,但三者在不同的疾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主要有如下症状。 3.1 意识障碍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和病理变化所造成,它们普遍都出现意识活动的障碍,这类障碍在临床上不仅最早出现,而且也是一项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因此,意识障碍就构成为一般判定急性大脑功能紊乱及其严重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客观现象常做出错误的解释和判断,与此同时,还常出现错觉、幻觉,而情感活动和意识行为也可产生变化。 3 记忆障碍 早期记忆障碍也相当突出,尤以近记忆的受损更为严重,远记忆则常可保存良好,在即刻记忆中,以数字及类似的事物首先受到损害。有时病人的正确定向能力和不正确的定向障碍可以并存,以致病人坚信他既在医院又在家里。在记忆障碍中,偶尔可以看到错构和虚构,当病人恢复后,常可出现遗忘。 3.3 感知觉和思维障碍 病人对形状和位置的歪曲感知,有时还不断出现错觉和幻觉,其中以原始性幻视更有特征性意义。在思维活动方面,早期思维迟缓,加上注意力不易集中,推理困难,逻辑性又差,很难形成复杂的概念。有时关系妄想或其他的妄想观念也很突出。这可能与其病前人格的某些特征有关。 3.4 情感障碍 早期病人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还可出现焦虑、惊吓和恐惧,有时对周围莫不关心、兴趣减退,当疾病进展时,这种情感淡漠可以非常显著,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由于妄想的影响,可出现怀疑和敌对情绪,这与病人的性格特征也有相当的关系。 3.5 行为障碍 在急性脑器质性病变时,病人活动一般有所减少,其程度往往与意识水平相平行。病人多缺乏主动性,一般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和动作也很少见,行动缓慢,犹豫不决。有时却可出现相反的现象,病人活动过多,甚至吵闹不休,但其缺乏明显目的性,往往很快转变为前者。3.6 有些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也出现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记忆缺损;智能障碍从轻度缺损到痴呆;人格改变。 本结果中,以易激惹为主要表现者为35例,占整个病例的70%,这可能与患者额叶的挫裂伤有关。但关于焦虑、伴有幻觉或单纯幻觉、抑郁等其他症状的出现难以用“脑功能定位学说”[3]去理解,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只是在神经递质系统水平被解释的各种抗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待于在脑功能整体水平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1] 翟书涛.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M]//沈渔村.精神病学 (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7-311.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61. [3] 汪凯.脑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说[M]//汪凯,何金彩.生理 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1. (收稿日期6) 33 2008年2月 第20卷 上半月 第3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 l of Chinese Peop l e’s Hea lth Feb,2008 Vol.20 FH M No.3 .2 :2007-09-0 2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试卷

癫痫和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A、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B、脑病的病史 C、精神症状 D、提示脑部疾病的物理化验异常 E、明确的躯体疾病 2、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的有无在于【】 A、左侧大脑半球受累 B、右侧大脑半球受累 C、双侧大脑半球受累 D、大脑局部受累 E、以上各项均可 3、下列哪项不属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A、脑炎伴发精神障碍 B、老年痴呆 C、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D、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E、癫痫伴发精神障碍 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阶段是【】 A、老年 B、壮年 C、青年 D、少年 E、儿童 5、患者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落后于同龄正常人群,社会适应不良【】 A、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遗忘 D、错构 E、虚构 6、病人18岁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能减退,称为【】 A、痴呆 B、遗忘 C、精神发育迟滞 D、虚构 E、记忆减退 7、由于大脑弥漫性器质性损害,导致的智能各个方面障碍为【】 A、心因性痴呆 B、部分性痴呆 C、全面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假性痴呆 8、由于大脑局部区域损害,导致智能某方面障碍为【】 A、全面痴呆 B、心因性痴呆 C、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部分痴呆 9、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学特征性诊断依据是【】 A、脑神经细胞减少 B、脑神经细胞缩小 C、老年斑 D、染色体溶解 E、胶质细胞增生 1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是由于【】 A、脑肿瘤 B、脑萎缩和变性 C、脑代谢障碍 D、脑中毒 E、脑外伤 11、32岁男性,17岁时起病,走路不稳,偏向一侧,双手震颤,眼睛看不清字,成绩下降,25岁时出现癫痫大发作,27岁逐渐出现精神异常,吵闹不休,打人骂人砸东西,时有自言自语,随地大小便,吐字不清,流口水,患者妹妹有相同病史。查:意识清楚,兴奋躁动,傻笑,思维贫乏,智力低下,行为紊乱,血清铜氧化酶低于正常,有KˉF环,肝脏B超呈轻度结节性硬化,该患者诊断为【】 A、精神分裂症 B、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C、早老性痴呆 D、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 E、匹克病 12、36岁男性,病人23岁结婚后半年开始怀疑爱人作风不正,常争吵,打爱人,过后又同爱人说:“我也不信,就是耳朵里有人说你和别人有两性关系”,一次在田间劳动时突然看到全家人被一起埋在一个大坑里,当天突然将农场一台拖拉机砸毁,过后解释说是听到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又称脑外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统称脑外伤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据估计到 2020 年,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 三大致死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 170 万例病例。由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研究所用的方法、诊断和评定工具的不同,国内外研究所得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在颅脑损伤后的 12 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15.8%~18.3%。有近 1/3(29.0%)的患者出现 人格改变,反社会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10.5%)。颅脑损 伤往往造成严重的神经认知损害,具有持久性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 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所致的痴呆约占痴呆的 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颅脑损伤包括颅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脑实质损害。间接的脑实质损害与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关,其主要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和细胞因子损伤、氧化损伤,最终细胞死亡。颅 脑损伤后脑内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损伤,尤其当额叶、海马等区域受损,与神经 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和 ApoE?4 等位基因是外伤 后痴呆的共同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β-Amyloid(42)和 分泌型β-APP 水平在创伤后均显著增加。此外,颅脑损伤患者的胆 碱能系统功能下降,急性期 5-羟色胺表达增强,兴奋性氨基酸(谷 氨酸、天冬氨酸和 NMDA)大量释放且摄取降低,导致钙通道异常,细胞外大量的Ca2+内流,致使Ca2+超载,最终将引发神经元的死亡。程度相当的颅脑损伤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差异可能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因 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在神经科就诊,神经科有详尽的分类。精神科从临 床实用角度出发,将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分为急性期精神障碍和 慢性期精神障碍两大部分。 (一)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震荡和脑外伤性谵妄。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