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蔡良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蔡良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后习题答案蔡良伟

数字电路答案 第一章习题

1-1

(1)10

108222*86*826=+=

{{82

010110

262610110==

{{2161

6

101100001011016==

(2) 210

1081081*85*84*8154=++=

{{{82001100

101154154

1101100== {{2166

1101100011011006C

C ==

(3)101

10813.1251*85*81*815.1-=++=

{{{82001001

10115.115.1

1101.001==

{{2162

1101.0011101.0010.2D

D ==

(4)2101

108131.6252*80*83*85*8203.5-=+++=

{{{{82010000011101

203.5203.510000011.101==

{{{2168

3

10000011.10110000011.101083.A

A ==

1-2

(1){{285

5

10110110110155==

{{2162

101101001011012D

D ==

10

810555*85*845=+=

(2){{{283

4

5

11100101011100101345==

{{2165

11100101111001015E

E ==

2108103453*84*85*8229=++=

(3){{{285

1

4

101.0011101.001100 5.14==

{{2165

3

101.00110101.0011 5.3==

012

8105.145*81*84*8 5.1875--=++=

(4){{{287

4

4

100111.101100111.10147.4==

{{{2162

7

100111.10100100111.101027.A

A ==

101

018625.398*58*78*45.47=++=-

1-3

(1)10

810161*86*814=+=

{{82001110

16161110==

{21611101110E

E ==

(2)210

8101721*87*82*8122=++=

{{{82001010

111172172

1111010== {{167

2

7101001111111010

A A

==

(3)1012

81061.536*81*85*83*849.672--=+++=

{{{{82001110101011

61.5361.53110001.101011==

{{{{2163

1

110001.10101100110001.1010110031.A

C

AC ==

(4)21012

810126.741*82*86*87*84*886.9375--=++++=

{{{{{82001010100

110111126.74126.74

1010110.1111== {{{2165

6

1010110.111101010110.111156.F

F ==

1-4

(1){{

16200101010

22101010A A ==

{{285

2

10101010101052==

10

810525*82*842=+=

(2){{{

162101100101111

22101100101111B F B F == {{{{287

5

4

5

1011001011111011001011115457==

3210

81054575*84*85*87*82863=+++=

(3){{{

16211011110

00113.3.11010011.111D E D E == {{{{287

3

2

3

11010011.111011010011.111323.7==

2101

810323.73*82*83*87*8211.875-=+++=

(4){{{{{16200011111110000111001

1 3.913.9111000011.11111001C F C F ==

{{{{{{287

7

3

6

2

111000011.11111001111000011.111110010703.762==

210123

810703.7627*80*83*87*86*82*8451.9726---=+++++=

1-5

(1)AC AB C B A +=+)(

左式=右式,得证。

(2)))((C A B A BC A ++=+

左式=右式,得证。 (3)B A B A =+

左式=右式,得证。 (4)B A AB +=

左式=右式,得证。 (5)1=++BC A BC A

左式=右式,得证。 (6)B A AB B A B A +=+

左式=右式,得证。 (7)B A B A ⊕=⊕

左式=右式,得证。

(8)A C C B B A A C C B B A ++=++

左式=右式,得证。 1-6

(1)1A AB B ++=

11A AB B A B B A 证:++=++=+= (2)A B A CD A ++=

证:A CD A CD A A CD A A CD A B A =+=+=+=++)1( (3)AB A C BC AB C ++=+

()AB AC BC AB A B C AB ABC AB C 证:++=++=+=+

(4)()AB A C B D E C AB A C ++++=+

()()AB A C B D E C AB A C BC D E AB A C 证:++++=+++=+

(5)A B AB A B ?=+

A B

AB AB AB AB A AB A B 证:?=++=+=+

(6)AB BC C A ABC ABC ++=+

证:()()()AB BC CA A B B C C A ABC ABC ++=+++=+ (7)ABD BCD AD ABC ABCD AB AD BC ++++=++

证:原式=D C B A C B A D A D C B D C B A D B A +++++(再加一次最后一项)

()()BD A AC BCD AD BC A AD =+++++

()BD A C BCD AD BCAD =++++

()()BD A C B C CD AD =++++ ()ABD B C D C D AD =++++ ()B AD D C B AD =+++ ()AB BD AD CB =+++

AB AD BC =++

(8)A D D C C B B A D C C B B A +++=⊕+⊕+⊕ 证:原式=D C D C C B C B B A B A +++++

=A D D A D C C B B A D C C B B A +++++++

=D A D C C B B A A D D C C B B A +++++++

=A D D C C B B A A D D C C B B A +++++++ =A D D C C B B A +++

1-7

(1)1F ABC ABC =+

()

)(1C B A C B A F ++++=

(2)2()()F A B C C B D =+++ ()

)(2D B C C B A F ++=

(3)3()()F A B C D =++

D C B A F +=3

(4)4()()F AB CD B AD =++

()()()D A B D C B A F ++++=4

(5)5F AB A CB D =++

()()

D B C A B A F +++=5

(6)6F A BC B CD =+++

()D C B C B A F ++=6

(7)7F AC BDC A BD =+++

()()D B A C D B C A F ++++=7

(8)8()()()F A D B C A C B AB CD =++++++

()()D C B A B C A C B D A F ++++=8

1-8

(1)1F AB CD =+

'1()()F A B C D =++

(2)2()()F A B C D =++

'2F AB CD =+

(3)3()()F A B D B A C =+++

'3()()F A BD B AC =++

(4)4()()F A BCD ABC D =++

'4()()F A B C D A B C D =+++++

(5)5F A B C D =+++

'5F ABCD =

(6)6()F BC CDB AD C =++

'6()()()F B C C D B A D C =+++++

(7)7F BC ADAC C AB =+++

'7()()F B C A D A CC A B =+++++

(8)8()()F ABC A CD BD C BC A D B A BC =++++++++ '8()()()()()F A B C A C D B D C B C AD BA B C =++++++++

1-9

(1)1F ABC ABC ABC ABC =+++

A B C F 0 0 0 0 0 10 1 00 1 11 0 01 0 11 1 01 1 1

1111

0000

BC

A 0001111001

10100

1

1

(2)2F A BC CD =++

A B C D F 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

A B C D F 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

11111111

11

100000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000011111111

1

1

1

(3)3()F AB B C AD =++

A B C D F 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

A B C D F 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

00011111

11110000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001111

1

11

110000

(4)4()()()F A B C A B C A B C =++++++

A B C F 0 0 0 0 0 10 1 00 1 11 0 01 0 11 1 01 1 1

11

111000

BC

A 0001111001

10

1101

1

(5)5()()F BD C C AD =++

A B C D F 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

A B C D F 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

1

111

111110000000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000011

1

11111

10

(6)6()()()F AB CD BC DA A C BD =+++

A B C D F 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

A B C D F 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

00000000000

0000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00000

000000

000

(7)7F A BC BA C D =++++

A B C D F 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

A B C D F 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

1010001111111

101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110100011111

1

1

1

(8)()()

BD C A D D A C C B D B A F +++++=8 1-10

标准与或式:

D ABC D C B A D C B A BCD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

标准或与式:

()()()()

()()()()()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 1-11

(1)()∑=7,6,5,4,2,01F (2)()∑=15,13,12,5,4,3,2,02F (3)()∑=5,4,2,1,03F

(4)()∑=15,14,7,6,5,4,24F (5)()∑=6,5,4,3,05F

(6)()∑=15,14,13,12,11,10,8,5,4,3,1,06F

(7)()∑=6,5,2,07F (8)()∑=14,11,7,5,4,18F 1-12

(1)()∏=7,01F

(2)()∏=15,13,7,6,5,3,22F (3)()∏=15,14,11,7,63F

(4)()∏=14,12,10,7,6,4,3,2,1,04F (5)()∏=7,5,4,35F

(6)()∏=13,11,10,9,8,5,1,06F

(7)()∏=7,5,3,27F

(8)()∏=15,12,9,7,4,2,08F 1-13

(a) ()∑=12,11,10,6,3,1F ()∏=15,14,13,9,8,7,5,4,2,0F (b) ()∑=15,13,9,8,6,4,3,0F

()∏=14,12,11,10,7,5,2,1F

1-14

(1)A AB BCD A B BCD A B ++=++=+ (2) 1AB BC A C A B C B +++=+++=

(3) ()()A B AB C D AB AB C D A B +++=++=+

(4)

()1AB AC BC A B

AB AC BC AB AB AB AB AC AB BC A A BC +++?=++++=++++=++=

(5)

()BD ABCD A B C

BD ABCD ABC BD AC D B BD AC

++++=++=++=+

(6) ()()()AB A C D A B C D E

AB AD CD ABC CDE

AB AD CD BC E

++++++=++++=++++

(7) ()()

()()C ABCD CD A B CD CD C AB CD CD AB CD CD C CD CD C D

+++++=++++=++=+

(8) 1AB BC C A AB AB BC C A A B A C B C +++=++++=+++= 1-15

(1)AB BC AC ++

A BC 010********

0011

1

1

1

AB BC AC A BC ++=+ (2)ABC BC AD CD +++

AB

0001111000011110

1110111

0010111

1

ABC BC AD CD BC AC D +++=++

(3)ABC ABCD ABCD A C +++

CD

AB

0001111000011110

1111001111

000

00

ABC ABCD ABCD A C AB A C BCD BCD +++=+++

(4)()()B C AD AC B D +++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0011110

01

1

1110

()()B C AD AC B D AB AC BD +++=++

(5)()

B C D ACD BCD BCD ?++

AB

0001111000011110

01

11111000

00000

()B C D ACD BCD BCD CD BCD ?++=+

(6)()ABC BCD AD A B CD ++++

CD

AB

0001111000011110

01110

00

11110

000

()ABC BCD AD A B CD ABD ABD AC ++++=++

(7)ABC CD AC BD ACD ++++

11111CD

AB

0001111000011110

1111

1

1

11000

ABC CD AC BD ACD AC BC BC D ++++=+++

(8)()ACD ABCD AB C D D ++++

01111111AB

0001111000011110

1

1

1

1

1111

()ACD ABCD AB C D D A B C D ++++=+++

1-16

(1)1(,,,)(0,1,3,4,5,9,10,14,15)F A B C D m =

?

1CD

AB

0001111000011110

11111

1

1100

00

000

1(,,,)F A B C D AC ABD BCD ABC ACD =++++

(2)2(,,,)(2,3,6,8,913,15)F A B C D m =

?

1CD

AB

0001111000011110

111

1

110

0000000

2(,,,)F A B C D ABC A CD ABD ABC =+++

(3)3(,,,)(0,2,4,6,8,10,13,15)F A B C D m =

?

AB00011110

00 01 11 1011 11

11

11

00

0 0

3(,,,)

F A B C D BD AD ABD

=++

(4)

4(,,,)(0,1,2,3,5,7,9,10,13)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111

1

11

11

1

00

00

4(,,,)

F A B C D AB CD BDC AD

=+++

(5)

5(,,,)(1,3,7,8,9,10,14)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11 111

1

1

11

000

5(,,,)

F A B C D AD BC ACD

=++

(6)

6(,,,)(3,4,7,8,11,12,15)

F A B C D M

=?

AB00011110

00 01 11 10111

11

11

11 0

6(,,,)

F A B C D CD CD ABC

=++

(7)

7(,,,)(2,5,6,10,12,13,14)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111

11

111

1

00

7(,,,)

F A B C D CD BC ACD

=++

(8)

8(,,,)(1,2,3,6,7,13,14,15)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1

11

111

1

1

8(,,,)

F A B C D CD AB ABC

=++

1-17

(1)

1(,,)(0,2,3,7)

F A B C m

=?

BC

A00011110

0 1

1

1

1

1

1

(,,)()() F A B C B C A C

=++

(2)

2(,,,)(0,1,7,8,10,12,13)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

11

1

11

11

2

(,,,)()()()()()

F A B C D A B C A B C B C D A C D A B D

=++++++++++

(3)

3(,,,)(1,2,3,7,8,9,12,14)

F A B C D m

=?

CD

AB00011110

00 01 11 10

11

1

1

11

11 00

00

00

3(,,,)()()()()()

F A B C D A C D A B D B C D A C D A B C

=++++++++++

(4)

4(,,,)(0,2,5,7,8,10,13,15)

F A B C D m

=?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最新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试卷试题加答案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试卷试题加答案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 考试 66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顺德行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的关键在于() (A) 产权改革后政府已彻底转变职 能 (B) 产权改革前政府已转变职能 (C) 产权改革后企业的效率增加 (D) 产权改革给予了企业更多的资金 [分值:1. 2. 思维的深度主要由()代表。 (A) 主动性 (B) 独创性 (C) 探索性 (D) 灵活性 [分值:1.0 3. 邓中翰认为,做核心技术必须开始就要抓住()的突破口。 (A) 人才 (B) 技术 (C) 资金 (D) 市场 [分值:1.0 4.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 (A) 创新思维能力 (B) 创新认识能力 (C) 创新实践能力 (D) 创新观念

5. 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发产业化逐渐在一些 发达国家起步,以新兴()为代表。 (A) 机械制造业 (B) 电子行业 (C) 航天工业 (D) 汽车工业 [分值:1.0] 6.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圆型轨道卫星导航 系统,最少只需要()颗卫星,即能迅速定 位用户端的位置和高度。 (A) 4 (B) 6 (C) 8 (D) 10 [分值:1.0] 7.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工程 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 (A) 飞天工程 (B) 嫦娥工程 (C) 攀登计划 (D) 火炬计划 [分值:1.0] 8. 大成智慧学的灵魂是() (A) 系统科学 (B)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思维科学 [分值:1.0 9. ()是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加强竞争优势和核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专升本《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业练习题6 解析与答案 一、单选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哪种逻辑门“只有在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才是1”? () A.或非门B.与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 答案:A 解析: 或非门 2.设两输入“与非”门的输入为x和y,输出为z,当z=1时,x和y的取值一定是() A. 至少有一个为1 B. 同时为1 C. 同时为0 D. 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D 解析: 与非逻辑 3. 两输入与非门输出为0时,输入应满足()。 A.两个同时为1 B.两个同时为0 C.两个互为相反D.两个中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A 解析:输入全为1 4. 异或门的两个输入为下列哪—种时,其输出为1? A.1,l B.0,1 C.0,0 D.以上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输入不同 5. 下列逻辑门中哪一种门的输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并联使用?()A.具有推拉式输出的TTL与非门B.TTL集电级开路门(OC门) C.普通CMOS与非门D.CMOS三态输出门 答案:B 解析: A,C普通与非门不能并联使用; D三态输出门并联使用是有条件的:它们的使能端(控制端)必须反向,即只能有一个门处于非高阻态

ADABB 二、多选题(选择所有合适的答案) 用TTL 与非门、或非门实现反相器功能时,多余输入端应该( ) A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B.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C.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高电平 D.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高平 答案:BC 解析: 多余输入端对与逻辑要接1,对或逻辑要接0 三、简答题 1. 分析如下两个由或非门、异或门、非门以及与非门构成的逻辑电路,请你:①写出F1和F2的逻辑表达式;②当输入变量A ,B 取何值时,两个电路等效? 答案:{ ① 根据图可写出两个电路的输出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12()F A A B A A B A A B A A B A AB AB A A B F AB A B =⊕+=?++?+=??+++=+==+ = ②列出两个电路的真值表: 可见,无论A,B 取任何值,两个电路都等效。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补) 一. 选择题(从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并将代号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EEPROM 是指( D ) A. 随机读写存储器 B. 一次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C.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D.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下列信号中,( B C )是数字信号。 A .交流电压 B.开关状态 C.交通灯状态 D.无线电载波 3.下列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中,( B D )属于时序逻辑电路. A.多路选择器74153 B.计数器74193 C.并行加法器74283 D.寄存器74194 4.小数“0”的反码形式有( A D )。 A .0.0……0 B .1.0……0 C .0.1……1 D .1.1……1 5.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C )。 A .同时为0 B. 同时为1 C. 同时改变 D. 同时作用 6.由n 个变量构成的最大项,有( D )种取值组合使其值为1。 A. n B. 2n C. n 2 D. 12-n 7.逻辑函数∑= )6,5,3,0(),,(m C B A F 可表示为( B C D ) 。 A.C B A F ⊕⊕= B.C B A F ⊕⊕= C.C B A F ⊕⊕= D.C B A F ⊙⊙= 8.用卡诺图化简包含无关条件的逻辑函数时,对无关最小项( D )。 A .不应考虑 B.令函数值为1 C .令函数值为0 D .根据化简的需要令函数值为0或者1 9.下列逻辑门中,( D )可以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10.设两输入或非门的输入为x 和y ,输出为z ,当z 为低电平时,有( A B C )。 A .x 和y 同为高电平 B . x 为高电平,y 为低电平 C .x 为低电平,y 为高电平 D . x 和y 同为低电平 11.下列电路中,( A D )是数字电路。 A .逻辑门电路 B. 集成运算放大器 C .RC 振荡电路 D. 触发器 12.在下列触发器中,输入没有约束条件的是( C D )。 A.时钟R-S 触发器 B.基本R-S 触发器 C.主从J-K 触发器 D.维持阻塞D 触发器 13.标准与-或表达式是由( B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14.设计一个模10计数器需要( B )个触发器。 A . 3 B. 4 C .6 D .10 15.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至少需要( B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16.4线-16线译码器有( D )输出信号。 A . 1 B. 4 C .8 D .16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河北省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 单选题 (3.0分) 关于7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便面要下楼去取 B. 较好的康乐设施 C. 窗户非常小 D. 房间面积要比同行均值小一些 答案B 2 单选题 (3.0分) 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海之蓝”上市时间是()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答案D 3 单选题 (3.0分) 以下关于长兴教育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教育券,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市场调节关系 B. 教育券的最终流向是取决于政府的导向 C. 只有选择民办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才可以获得教育券 D. 教育经费的主体以政府拨款的形式流向公立学校 答案A 4 单选题 (3.0分) 在全国地铁企业中,首次通过长城质量保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地铁集团是() A. 北京地铁集团 B. 天津地铁集团 C. 上海地铁集团 D. 广州地铁集团 答案B 5 单选题 (3.0分) 权威定势,就是以()为准绳,不假思考地顺从权威 A. 专业 B. 专家 C. 学历 D. 权威 答案D 6 单选题 (3.0分) 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时间是() A. 1941年

B. 1942年 C. 1943年 D. 1944年 答案A 7 单选题 (3.0分) 以下选项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提出的创新分类方法的是() A. 按照创新应用对象不同 B. SPRU分类 C. 按照创新程度不同 D. 按照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 答案D 8 单选题 (3.0分) 《读者文摘》的诞生属于()创新思维方式 A. 加法思维 B. 减法思维 C. 类比思维 D. 逆向思维 答案A 9 单选题 (3.0分) 以下不属于大连港陆上经济腹地的是() A. 辽宁省 B. 吉林省 C. 黑龙江省 D. 山东省 答案D 10 单选题 (3.0分) 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的会议是() A. 2014年APEC会议 B. 2014年东盟十国会议 C.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D. 2014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会 答案C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 多选题 (4.0分) 陈锡康教授之所以能够取得自主创新的成功,除了个人才华和勤奋之外,原因还包括() A. 社会需要驱动 B. 不迷信国际权威,另辟蹊径、自主创新 C. 注重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 D. 兢兢业业,仔细认真 答案A,B,C,D 12 多选题 (4.0分) 为了快速发展,振兴民族重卡产业,中国重汽提出了创新的管理思路,包括() A. 工艺创新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常州市创新案例继续教育 题库答案 L

考试时间: 2011 22:00-23:30 当前时间: 2011 22:42:56 星 期一 考生:CL 离考试结束还有45分钟 <<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堪称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构筑了一个以境界为中心的文艺理论体系。 A (A) 人间词话 (B) 宋元戏曲考 (C) 殷周制度论 (D) 殷礼征义 2. 等级权力控制是以()为特征。A (A) 等级 (B) 金钱 (C) 权力 (D) 制度+控制 3. 创新型国家创新投入与产出都比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低于()C (A) 10% (B) 20% (C) 30% (D) 40% 4. 下列关于基线风险评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经济有效 (B) 准确细致 (C) 周期较短 (D) 操作简单 5. 下列不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B (A) 金融业 (B) 餐饮业 (C) 物流业 (D) 交通运输业 6. 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为主线的。 A (A) 问题 (B) 经验 (C) 权威的意见 (D) 知识 7. 智力激励会的人数以()为宜。B (A) 2~4人 (B) 5~10人 (C) 8~12人 (D) 20人以上 8. 科技特派员制度宁夏模式实行的“三线推进”不包括:()D (A) 政府一条线 (B) 社会一条线 (C) 市场一条线 (D) 农户一条线 9. 网络经济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许多新难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C (A) 本土化的咨询服务理论 (B) 规模化的咨询服务组织 (C) 职业性的思维能力 (D)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 10. 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A (A) 合作创新 (B) 原始性创新 (C) 再次创新 (D) 整合创新 11. 1976年丁肇中因为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D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四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题目:译码显示电路

附: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18 完成日期:2020年7月05日学号:182018010 姓名:叶健行成绩: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一)数码显示译码器 1、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 LED数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字显示器,图1 (a)、(b)为共阴管和共阳管的电路,(c)为两种不同出线形式的引出脚功能图。 一个LED数码管可用来显示一位0~9十进制数和一个小数点。小型数码管(0.5寸和0.36寸)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显示光(通常为红、绿、黄、橙色)的颜色不同略有差别,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5~10mA。LED数码管要显示BCD码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译码器,该译码器不但要完成译码功能,还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 (a) 共阴连接(“1”电平驱动)(b) 共阳连接(“0”电平驱动)

(c) 符号及引脚功能 图1 LED 数码管 2、BCD 码七段译码驱动器 此类译码器型号有74LS47(共阳),74LS48(共阴),CC4511(共阴)等,本实验系采用74LS48 BCD 码锁存/七段译码/驱动器。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图2为74LS48引脚排列。 其中 A 、B 、C 、D — BCD 码输入端 a 、 b 、 c 、 d 、 e 、 f 、 g — 译码输出端,输出“1”有效,用来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 LT — 灯 测试输入端,LT =“0”时,译码输出全为“1” BI R — 灭 零 输入端,BI R =“0”时,不显示多余的零。 RBO /BI — 作为输入使用时,灭灯输入控制端; 作为输出端使用时,灭零输出端。 (二)扫描式显示 对多位数字显示采用扫描式显示可以节电,这一点在某些场合很重要。对于某些系统输出的的数据,应用扫描式译码显示,可使电路大为简化。有些系统,比如计算机,某些A/D 转换器,是以这样的形式输出数据的:由选通信号控制多路开关,先后送出(由高位到低位或由低位到高位)一位十进制的BCD 码,如图(三)所示。图中的Ds 称为选通信号,并假定系统按先高位后低位的顺序送出数据,当Ds1高电平送出千位数,Ds2高电平送出百位数,……一般Ds 的高电平相邻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选通信号可用节拍发生器产生。 如图(四)所示,为这种系统的译码扫描显示的原理图。图中各片 LED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创新案例 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郎咸平 B、熊彼得 C、德鲁克 D、马克思 00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A、人才 B、科技 C、整个社会 D、自然 003、自主创新是指() A、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4、合作创新是指() A、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5、合作创新通常以()为基础 A、共享成果 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C、资源共享 D、优势互补 00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 A、合作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00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 A、领土和主权完整 B、和谐的社会环境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国家创新体系 00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A、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 B、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大力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009、项目管理是一种以()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 A、成果 B、技术 C、人员 D、项目 0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 A、对权力的追求 B、对现有制度的不满 C、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 D、权力的分配 01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管理创新 C、教育创新 D、国家创新 0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 A、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C、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D、加大改革的力度 0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 A、创新思维能力 B、艰苦奋斗的毅力 C、掌握足够的知识 D、思维创新 0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B、开创新的经验 C、指导新的行为 D、自由发展 0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经验 B、观点 C、解放思想 D、新的角度 0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 A、实践认知 B、经验 C、背景知识 D、理论基础 0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表现为逻辑上的() A、连续 B、跳跃 C、严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单选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以及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全、12020 B: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到(年)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年夏季达沃斯论坛:2、2014C)上致开幕辞,提出要掀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新局面。人人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3、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了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总理说,企业要焕发2015年4月9:工艺创新A)也会使产品更具竞生机,就需要创新。创新不仅指技术开发创新,( 争力。MakerE4、:),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来源于英文单词(“创客”为现实的人。、5:专业技术人才D)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和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最为密切。6、:熊彼特C)。概念的人是(最早提出“创新”、A:加法思维7)。、华莱士的(美国《读者文摘》的诞生,就来自于创始人德惠特?:迂回思维B8、)。曹冲称象的故事,充分体现了(9、:奥斯本D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的第一部创1941 )是美国创新方法和创新过程之父,(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10:无优势E)理论的束缚,大胆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杂年,袁隆平冲破了(1964交水稻培育研究。11、:专业技B是指(”天津地铁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点两翼七条线”模式,其中的“一点术人才队伍建设)。12、角度来看问题,有“丛林法则”“狼文化”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从适者生存角度,是从:袋鼠理论A)。些偏激。比亚迪借鉴了狼文化,发展成为(、13:较好的康乐设施B)。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关于714、: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关于大连港五项转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5、D:舒适年,洋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调查,提出了1999度)的概念。;..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题与答案(试卷D)

《数字集成电路基础》试题D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共30分) 1. 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PN 结中的多子______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 2. NPN 型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其发射结和集电结的外加电压分别处于 ______偏置和_______偏置。 3. 逻辑变量的异或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4. 二进制数A=1011010;B=10111,则A-B=_______。 5. 组合电路没有______功能,因此,它是由______组成。 6. 同步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Q n+1=______,其约束方程为:_____ _。 7. 将BCD 码翻译成十个对应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________,它有___ 个输入端,____输出端。 8. 下图所示电路中,Y 1 =______;Y =______;Y 3 =_____ 二、选择题(共 20分) 1. 四个触发器组成的环行计数器最多有____个有效状态。 A.4 B. 6 C. 8 D. 16 2. 逻辑函数D C B A F +=,其对偶函数F *为________。 A .()()D C B A ++ B. ()()D C B A ++ C. ()() D C B A ++ 1 A B 3

3. 用8421码表示的十进制数65,可以写成______。 A .65 B. [1000001]BCD C. [01100101]BCD D. [1000001]2 4.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时,若每个方格群尽可能选大,则在化简后的最简表达式 中 。 A .与项的个数少 B. 每个与项中含有的变量个数少 C. 化简结果具有唯一性 5. 已知某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为 。 A .C Y = B. A B C Y = C .C AB Y += D .C C B Y += 三、化简下列逻辑函数,写出最简与或表达式:(共20分) 1. 证明等式:AB B A B A B A +?=+ 2. Y 2=Σm (0,1,2,3,4,5,8,10,11,12) 3. Y 3=ABC C AB C B A C B A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 2 - 一、选择题 1. 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法则的是 D 。 A.C ·C=C 2 B.1+1=10 C.0<1 D.A+1=1 2. 一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 C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 1 B. 2 C. 4 D. 16 3. 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 D 个变量取值组合? A. n B. 2n C. n 2 D. 2n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是 A 。 A .真值表 B.表达式 C.逻辑图 D.状态图 5. 在一个8位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无符号整数是 D 。 A.(256)10 B.(127)10 C.(128)10 D.(255)10 6.逻辑函数F=B A A ⊕⊕)( = A 。 A.B B.A C.B A ⊕ D. B A ⊕ 7.求一个逻辑函数F 的对偶式,不可将F 中的 B 。 A .“·”换成“+”,“+”换成“·” B.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C.变量不变 D.常数中“0”换成“1”,“1”换成“0” 8.A+BC= C 。

A .A+ B B.A+ C C.(A+B)(A+C) D.B+C 9.在何种输入情况下,“与非”运算的结果是 逻辑0。 D A.全部输入是0 B.任一输入是0 C. 仅一输入是0 D.全部输入是1 10.在何种输入情况下,“或非”运算的结果 是逻辑1。 A A.全部输入是0 B.全部输入是1 C.任一输入为0,其他输入为1 D.任一输入为 1 11.十进制数25用8421BCD码表示为 B 。 A.10 101 B.0010 0101 C.100101 D.10101 12.不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 为 C 。 A.(0101 0011.0101)8421BCD B.(35.8)16 C.(110101.11)2 D.(65.4)8 13.以下参数不是矩形脉冲信号的参数 D 。 A.周期 B.占空比 C.脉宽 D.扫 描期 14.与八进制数(47.3)8等值的数为: B A. (100111.0101)2 B.(27.6)16 C.(27.3 )16 D. (100111.101)2 15. 常用的BCD码有 D 。 A.奇偶校验码 B.格雷码 C.ASCII码 D.余三码 - 3 -

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创新技法答案

一、单选 1. 检核表中有75个问题,归纳整理后成为六类问题,()组提问。 B:9 2. 奥氏智力激励法传人德国后,根据德意志民族爱沉思的性格,德国人()提出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A:鲁尔巴赫 3. ()是指为了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妨针对某些现有的事物,想一想能否借鉴移植为别的用途、思路或技术等的创新思维方式。 C:能否借用 二、多选 1. 改进型智力激励法,主要有()。 B: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C: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D:亚奥式智力激励法 E:卡片整理法 F:函询智力激励法 2.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可分为()和()。 C:CBS法 D:NBS法 3. 检核表法,又称为()、()、()等,是创造学之父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重要的设问检查型技法。 A:稽核表法 B:对照表法 C:分项检查法 三、判断 错误1. NBS法是由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根据奥氏智力激励法改良而成。()正确2. 检核表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场合的创新活动,所以被称为创新计划之母。() 错误3. 卡片整理法借助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正确4. 创新技法是创新学家把创新思维规律与创新的经验成果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规律的创新技术与方法。()

一、单选 1. 特性列举法是()布拉斯加大学教授R·克劳福特发明的一种创造技法。他认为每个事物都是从另外的事物中产生发展而来的。 A:美国 2. 5WlH法的内容中,“1H”是指()的问题提示。 D:何法 3. ()是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创造发明和上海和田小学创造教学的实际,与和田小学共同提出来的。 D:和田十二法 二、多选 1. 5WlH法的内容中,“5w”是指()。 A:为什么(Why) B:做什么(What) C:何人(Who) D:何时(When) E:何地(Where) 2. 特性列举法,选择一个目标较为明确的发明或改进课题,课题宜小不宜大,把事物的特性分为()三大类,并把各种特性详细列举出来。 A:名词特性 B:形容词特性 D:动词特性 3. 列举分析型技法,主要类型有()。 A:特性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缺点列举法 D:成对列举法 三、判断 错误1. 5WlH法是俄罗斯陆军首创的。 正确2. 目前,5WlH法已广泛应用于改进工作、改善管理、技术开发、价值分析等方面。()错误3. 一般来说,要解决的问题很难、越大,特性列举法就越容易获得成功。() 正确4. 列举分析型技法是通过对事物特性的分析,以列举的方式把问题展开并列出其各方面的特性特征,从而找到有助于选择和确定创造发明题目的创新技法。()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判断题 1:[3分]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趋势。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2:[3分]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学者和田在奥斯本检核表的基础上,在他原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提出的一种方法。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3:[3分]“神舟飞船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功能上的创新,这体现在对轨道舱的使用上”。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避免资源浪费而采取的方案。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4:[3分]苹果公司每周都有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创新方法,第一次是头脑风暴法,第二次是黑帽子思维方法。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5:[3分]医学上“叩诊法”和听诊器的发明,就是类比思维的结果。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6:[3分]法伯的毛毛虫实验,验证了权威定势。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7:[3分]南方电网开展“三讲”活动。即:局领导“每月一讲”,中层干部“每周一讲”,各部门、班组“双周一讲”,促使每位员工都要走上讲台进行授课。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8:[3分]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工作规律和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所决定的。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9:[3分]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思维的参照系太大。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X 10:[3分]天津地铁公司创立了“三通道”发展模式:设立管理通道、专业通道和技能通道共三个通道。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单选题 11:[3分]关于7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便面要下楼去取 B :较好的康乐设施 C :窗户非常小 D :房间面积要比同行均值小一些 E :吹头要走到走廊的公共区域 我的答案:C 12:[3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致开幕辞,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 A :2014年APEC会议 B :2014年东盟十国会议 C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D :2014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会 E :2014年东亚经济圈高峰会 我的答案:C 13:[3分]天津地铁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点两翼七条线”模式,其中的“一点”是指()。 A :企业管理 B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C :企业文化 D :研究发展 E :新线规划 我的答案:B 14:[3分]()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和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最为密切。 A :党政领导人才 B :能人 C :企业家 D :专业技术人才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第二次实验是Quartus11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由于是第一次使用Quartus11软 件,实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创建工程并且编译通过之后得不到仿真波形 解决方法: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在创建符号文件时,未对其重新命名,使得符号文件名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一样。在改变符号文件名之后成功的得到了仿真波形。 (2)得到的仿真波形过于紧密不便于观察 解决方法:重新对仿真域的时间进行设定,并且对输入信号的周期做相应的调整,最终得到了疏密有致的仿真波形。 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Quartus11的使用方法,并且熟悉了电路板的使用。在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半加器和全加器)也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真正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实验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点: (1)刚开始创建工程时选择的目标芯片一定要与实验板上的芯片相对应。 (2)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保证线与端口连接好,并且注意不要画到器件图形符号的虚线框里面。 (3)顶层文件的实体名只能有一个,而且注意符号文件不能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相同。 (4)保存波形文件时,注意文件名必须与工程名一致,因为在多次为一个工程建立波形文件时,一定要注意保存时文件名要与工程名一致,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5)仿真时间区域的设定与输入波形周期的设定一定要协调,否则得到波形可能不便于观察或发生错误。 心得体会:刚接触使用一个新的软件,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如在引脚设定时一定要做到“对号入座”,曾经自己由于这一点没做好耗费了很多时间。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基本都是自己独立排查解决的,这对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地提高和锻炼,总之这次实验我获益匪浅。 第三次实验是用VHDL语言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由于Quartus11软件在之前已经使用过,所以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与实验要求相对应的VHDL程序。 总体来说此次实验比较顺利,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区分实体名称和结构体名,这一点是程序编写的关键。其次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中时钟的设置很关键,设置不当的话仿真波形可能不正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学会用VHDL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Quartus11软件的使用。 实验八彩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第1题:以下哪一个不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d) A:创新活动的执行 B:创新资源的配置 C:保持社会稳定 D:创新制度的建立 第2题: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除了综合的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具备(a) A:实践的经历 B:艰苦朴素的做风 C:吃苦耐劳的精神 D:相关的科学知识 第3题: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 A:基础知识 B:背景知识 C:广博的知识 D:专业的知识 第4题: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B:开创新的经验 C:指导新的行为 D:自由发展 第5题:问题的求解发生在(b)阶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第6题:实践基础上的(a)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管理创新 C:教育创新 D:国家创新 第7题:希望点列举法是以(d)为基石进行的。 A:借助于信息反馈 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C:为美国陆军首创 D:创新者的主观愿望 第8题:循环经济是指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a)来发展经济

A:生态型资源驯悍 B:物质消耗 C:污染环境 D:一次性消耗 第9题: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a) A: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B:能够进行语言通话 C:多了数据传输功能 D:能够自由移动上网 第10题:特许经营,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允许被特许经营者(a)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A:有偿使用 B:无偿使用 C:租借 D:部分收购 第11题:服务经济是对称平衡的,服务经济发展能够与(d)同步 A:人口资源 B:劳动要素 C:人口素质 D:环境改善 第12题:右脑支配(d) A:植物性神经 B:动物性神经 C: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D: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第13题:生态建设部署下的部门是(c) A:最高人民法院 B:民政部 C:环境资源与能源部 D:监察部 第14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对(b)进行控制和掌握 A:信息 B:资源 C:经济 D:科技 第15题: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b)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A:李四光 B:钱学森 C:杨振宁 D:钱三强 第16题:等级权力控制强调(d),使人“更勤奋地工作” A:等级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