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

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2分钟)

生一:咏,就是歌咏。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大家都用心去想了。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那我们在鉴赏这类诗歌时理解情感就要先干什么?”

生一:找到歌咏的对象。

生二:对。还要找到物的特点。

“不错,什么样的词能体现物的特点?”

生一:形容词。

生二:动词和叠字叠词。

生三:表颜色的词。

生四:表颜色的词也是形容词,还有,副词。

“大家探讨得很激烈,那就给大家几首诗进行鉴赏,实际体悟一下诗中咏了何物?作者是用什么词表现其特点的?其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同时请大家注意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表现手法。”

展示课堂探究题

要求:先审下面的四首诗(『自主学习』8分钟)

题一: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题二: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题三: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四: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分组讨论:展示小组讨论题目和要求(『合作探究』时间5分钟)

(题一1组和5组;题二2组和6组;题三3组和7组;题四4组和8组)

要求: 1.所咏之物:

2.特点:

3.表达的情感:

4.所用的手法;

“好了,来大家展示一下成果。”写在黑板上(时间5分钟)

生:题一:

1组1.所咏之物:蝉

2.特点:饮清露;声自远

3.表达的情感:赞扬蝉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4.所用的手法;借物抒情

5组 1.所咏之物:蝉

2.特点:饮清露;声自远不是借秋风

3.表达的情感: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所用的手法;托物言志

题二

2组 1.所咏之物:白云泉

2.特点:白云随风舒卷,无牵无挂和“自闲”体现悠闲

3.表达的情感:胸怀淡泊、精神闲适

4.所用的手法;以物自况

6组 1.所咏之物:白云泉

2.特点:“自闲”体现悠闲

3.表达的情感:“何必”一句体现作者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

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

4.所用的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题三

3组 1.所咏之物:梅

2.特点:花色淡,气味清新

3.表达的情感:保持高洁的品质

4.所用的手法;托物言志

7组 1.所咏之物:梅

2.特点:淡淡的墨色,不需要人们的夸赞,却要留下香味

3.表达的情感: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4.所用的手法;托物言志

题四

4组 1.所咏之物:小松

2.特点:刺头,长在蓬蒿之中,别人不能正确对待它

3.表达的情感:不甘被埋没,有凌云壮志

4.所用的手法;象征

8组 1.所咏之物:小松

2.特点:生长在蓬蒿之地,虽开始不被赏识,但最终得到认同

3.表达的情感:不被赏识却不悲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终究会

被认同的心境同时,对眼光短浅的“时人”进行批判

4.所用的手法;托物抒情

“好,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各组的理解,看看,谁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共同探讨(时间3分钟)。

生一:同意题一组同学的观点。作者在诗中写出了蝉“饮清露”,居高“声自远”的特点,作者借蝉咏怀,托物言志,蝉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诗人借“蝉”的形象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的信念。

学生鼓掌。

“好,在这里还应注意刚才我们同学提了一个观点‘蝉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这句话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术语表达,是什么术语?”沉默一会儿:“以蝉自况。”“没问题。真棒。”

生二:题二组两个小组的答案合在一起更合适,诗人写白云泉的云和泉的自由自在和悠闲的特点,表现诗人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的出世归

隐思想。同样,手法是托物言志。

生三:还有就是诗人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

学生鼓掌。

“很好。”

生四:题三组,诗人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花开淡淡的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墨梅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气质高洁端庄、超凡清逸,诗人

在这里表现了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手法同意两个小组的

观点。

学生鼓掌。

生五:小诗借松写人,托物抒情。

生六:还有对当时世俗人不识人才的的一种批判。

生七:对,欣赏小松的性格。有“刺头”,勇于向上钻,小松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

生八: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而且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诗人正是在这里感叹:眼光短浅的“时人”,没有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可叹之举。

『小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咏物诗常用什么表现手法。”

“我知道,托物言志,以物自况。”生十说。

“还有,有时是托物抒情,”

板书结论: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以物自况或托物抒情

“回答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时应注意什么?”

“联系所写之景物的特点,结合手法分析。”生十一。

“好。”

板书结论:咏物诗的思想:手法+手法作用及分析诗句+情感主旨。

四、链接高考10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五、创作尝试

听《小草》,尝试咏物诗创作,要求不写题目,力求通过描述使别人能够读懂你吟咏的对象。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莫,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呀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创作示例:

蜡烛:站的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锚:即使一生不露面,也会感到它的存在。

星星:不要以为是月亮的臣民,其实,它是太阳的伙伴。

火车:循规蹈矩往来频,不慕他乡景色新。脚下行程虽有定,怀中纳尽四方云。

创作交流与点评(10分钟)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设计方案13

附件2 《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影可为学生带来一泓可以触摸的诗意清泉,毫不夸张地说,看得见松间明月影,听得到石上清泉声。 诗歌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常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增长心智,提高文化品味。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均选取了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优秀诗歌。但往往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往往讲台上的天花乱坠,在学生往往还是略知皮毛,隔靴搔痒,故而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信息技术与之整合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为诗歌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有的甚至是带有视频的朗诵,还有优美的视频图片以及flash制作的诗歌改编的歌曲等等。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我认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歌得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得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得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得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得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得思路,和咏物诗歌得创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得对象。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得同时,寄托自己得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我们今天学习得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 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得例子或身边得例子。(2分钟) 生一:咏,就是歌咏。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比如,贺知章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比如骆宾王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大家都用心去想了。不难看出,诗人笔下得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得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得对象。”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得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得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得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得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得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得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好得。那我们在鉴赏这类诗歌时理解情感就要先干什么?” 生一:找到歌咏得对象。 生二:对。还要找到物得特点。 “不错,什么样得词能体现物得特点?” 生一:形容词。 生二:动词和叠字叠词。

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2、尝试咏物诗歌的仿写训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鸟虫鱼,都会成为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诗人在描绘事物的时候,要求做到: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又要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妙的是全诗不点破所咏之物,却可以曲尽其妙。 1、赏诗猜谜。 2、小结咏物诗特点: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二、初步感知。 1、例题讲解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2、小结。 咏物诗的特点: (1)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其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常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4)从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公开课-高三总复习-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 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 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 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 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2002—2009年的高考中共考查了13首咏物诗,它是我们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的鉴赏。请同学们拿出《高中语文备考工

程》,翻开第199页。 二、阅读积累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一层次“阅读积累”,并动笔将诗歌大意、思想感情、艺术特点的要点划了出来,在这13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或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把你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些都是咏物诗,请同学们根据这13首诗和过去接触过的咏物诗试着归纳咏物诗常通过哪些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了解咏物诗常见的意象对提高同学们解读咏物诗的能力很有帮助,请同学们一起读。(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预备读)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其它 风(自由、奉献) 莎衣(脱俗、高洁) 老师要补充一点: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诗人的处境、性格、思想也各不相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因此即便同咏一“物”,也常常情各有别。现在同题诗的比较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同学们要抓住物的具体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育星教育网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

了咏物诗。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 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 子。(2分钟) 生一:咏,就是歌咏。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 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大家都用心去想了。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