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袈膅莇蚁羀莀蚆蚀肂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莫霍面或莫氏面:

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

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8.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

12.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

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

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火成岩:

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宁静式喷发型;

(2)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爆烈式喷发型。

20.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3)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产状:

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22.根据火成岩中SiO2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和酸性岩(>65%)四大类。

23.沉积岩:

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生物~)

2.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二)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除风、冰川等外,流水、湖、海等还进行着化学搬运作用)(三)沉积作用(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四)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压固作用

2.脱水作用

3.胶结作用

4.重结晶作用

24.风化壳:

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覆盖于基岩之上

25.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皆以SiO2、Al2O3等为主>

(2).矿物成分(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二)沉积岩的颜色<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

(三)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和生物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流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2).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3).结核(原生结核、后生结核)

(4).生物化石

26.沉积岩的分类:

(一)碎屑岩类(1).沉积碎屑岩亚类(2).火山碎屑岩亚类

(二)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三)特殊沉积岩类(1).风暴岩(2).浊积岩

27.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28.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29.变质岩的特征:

(1).岩石重结晶明显

(2).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30.变质作用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2>接触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4>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31.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

32. 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的含义:

(1)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总之,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2)老构造运动:

在新构造运动之前的构造运动。

33.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地貌方法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常用方法之一

(2)测量数据:对于现在构造运动,在短期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高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34.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沉积区可以形成一定厚度的岩层。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2)岩长相分析: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的三角洲相)三类。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同一岩层的

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的地区的沉积环境

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

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3)构造变形: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4)地层接触关系(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的各种接触关系,也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A.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

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

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a.平行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

过显著的变化;

b.角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

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35.岩层:

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36.岩层的产状: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存在状态。(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7.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8.一、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

二、褶皱的基本形式:

(1)背斜: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2)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39.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40.节理:

几乎所有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

41.断层:

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42.断层的几个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4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

a.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b.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c.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断层)

d.枢纽断层:断层运动具有旋转性质,好像上盘围绕着一个轴作旋转运动的断层

44.地震:

是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它是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的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

45.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a.超微震:震级大于1的地震

b.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

c.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

d.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

e.大地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

46.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只有一个震级。

47.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48.全球岩石圈划分成6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9.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

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

50.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依据:(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2)地层接触关系(3)古生物(化石)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1>沉积相的分类(海相沉积、过渡相沉积、陆相沉积)

<2>岩相分析的主要根据(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和结构、特殊矿物)

<3>岩相分析的原则:现实类比方法<三>构造历史分析

51.世界最古老的大冰期:

震旦纪冰期中国最古老的冰期:南华大冰期

52.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的重大事件:

早古生代初期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华力西运动)”、到中生代末,最突出的生物事件:恐龙全部灭亡、新生代的新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53.最后一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54大陆漂移学说(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和缺陷:

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1).大陆系由较轻的刚性硅铝质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之上。

(2).全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后联结成一体,为泛大陆。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

成为泛大洋。

(3).在潮汐力和地转离心力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向赤道和向西漂移。泛大陆逐渐破

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基本格局。

(4).各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受挤压并褶皱形成山脉,如科迪勒拉

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弧、岛

屿,如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小岛。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

程中形成的,而太平洋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二、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论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轮廓相似

(2).地层相似

(3).地质构造相连

(4).古生物相似

三、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1)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2)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

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3)其他争议问题

例如,如果大陆漂移从中生代开,那么古生代以前的褶皱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四、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

由于对许多问题无法解释,30年代,大陆漂移学说逐渐消沉下去。50年代以来,古地磁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重新得到认识。

(1).很好拼接的大陆轮廓

(2).相似的极移曲线

(3).古气候相似

莅螃袁莆薀虿袀肆莃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最全金融学知识点、概念理解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制度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美元化制度是指放弃本币而用美元代替本币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的制度。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 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 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 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计算机基础自考知识点总结

基础知识 1946.2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弹道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一代(电子馆、电子射线管、机器语言、军事研究科学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磁芯、高级语言、数据处理) ●第三代(中小规模、半导体、操作系统、广泛应用) ●第四代(大规模、更高的半导体、应用软件、更广泛) 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制、人工智能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T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冯.诺伊曼思想:计算机由上面五大部件组成、二进制、程序存储 指令的执行过程: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形成新的指令地址 RAM随机存取器,断电后内容丢失;ROM:只读存取器,断电内容不丢失 总线:一组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根据总线上传送的信息不同,一般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标准: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ESA扩展的工业标准体系结构PCI 外围元件互联 软件:计算机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技术文档资料。 系统软件: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并为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一类软件。 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的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编码: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和一定的组合原则来区别和表示信息。 采用二进制编码的原因:物理上容易实现、可靠性强、运算规则简单、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判断 十进制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除R取余法,倒排 二(八、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二、八、十、十六进制=(B 、O 、D 、H)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位、字节、字(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65 ;a 97; 0:48 汉字编码:汉字输入码-机内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 处理速度:cache(高速缓存)-内存-外存 BIOS: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内容被集成在主板的一块特殊芯片中,该芯片被称为BIOS芯片。串口:串行接口COM接口;并口:并行接口LPT接口; 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可以树状连接127个外部设备,规范USB1.1(传输速率可达12Mbps)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学位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即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天气预报)科学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储存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4、运算器:运算器是一个用于信息加工的部件,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二进制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也称为“算术逻辑运算单元”,运算器和控制器常组装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芯片称“中央处理器(CPU)” 5、储存器:内储存器-随机存储器(RAM)既可以从中读出数据又可以写入数据,RAM 是易失型储存器,只要断电,其存储内容将全部丢失。我们常说的内存条即为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出原有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ROM的数据是厂家在生产芯片时,以特殊的方式固化在上面的,用户一般不能修改。即使断电也不会丢失数据。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6、系统软件:常见的指操作系统,包括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和数据管理系统。 7、操作系统:是维持计算机运行的必备软件,是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它具有三大功能:管理计算机硬,软件资源,使之能有效的被应用;组织协调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运行,以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提供各种使用的人机界面,为用户操作提供方便。 8、常见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RTEAN,C,Delphi,Java,C#。 FORTEAN,C采用编译程序的方法。 9、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SQL,Server,Oracle,MySQL,Visual,FoxPro。 10、CPU的主频:CPU是危机硬件系统的核心。目前计算机均以达到64位。 11、数据传输率的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1bps代表每秒传输一位或一比特。 位(bit)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为一个二进制数据,由0和1来表示。 字节(byte)通常将8位二进制数编为一组,称为一个字节,即1B=8b 字(word)字是指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或数据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 K字节1KB=1024B=2^10B M字节1MB=1024KB=2^20B G字节1GB=1024MB=2^30B T字节1TB=1024GB=2^40B BPS(kpb/s)1G=1000M1M=1000K1000=1K数据传输率 常用的数值:利用电脑中科学计算器 12、ASCII是国际上通用的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简称为ASCII码,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字符信息编码方案。 13、字符是计算机处理的主要对象,国际上通用的字符,共有128个,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每一个字符。 14、国际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简称国际码,收入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另外,还包括682个西文字符,图符。

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ac9132667.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进位制进位规则基数所用的数码位权表示符号二进制逢二进一R=2 O,1 2i B(Binary)八进制逢八进一R=8 0,1,…,7 8i O(Octal)十进制逢十进一R=10 0,1,…,9 10i D(Decimal) 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R=16 0,1…,9,A,.F 16i H(Hexadecimal)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6.数据、信息和信息编码的概念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汇编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第一、二章 1.计算机产生:1946年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计算机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以来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通信与网络 1.科学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过程控制(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控制,多用于航空 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5.人工智能(主要是只能机器人方向) 6.通信与网络(上网听歌看电影玩游戏,qq聊天等) 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力强、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1.十进制转二进制:整数部分除以2取余,直至商为0;小数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 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为止。 2.十进制转八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8,小数部分乘以8。 3.十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同上。整数部分除以16,小数部分乘以16。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 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围设备,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 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Chapter 2 Mineral Section 1 Some basic conceptions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元素组成. 2.元素是构成地球的最基本物质,由同种原子所组成. 2.1 元素(element):周期表共有112种,自然界有92种 2.2 同位素:是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物化性质基本相同.总共有300余种. 2.3 可分放射性和稳定两种同位素(radio & 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2.4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其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 Rb87-Sr87 : 500亿年, Th232-Pb208 : 139亿年, U238-Pb20645亿年, K40-Ar40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C14-N14 : 5692年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 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2.5 同位素研究是当代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地化专业主攻。 3.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 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 克拉克值≠克拉值;5克拉=1克。 3.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其中, O,Si,Al,Fe,Ca,Na,K,Mg,Ti,H 10元素占99.96%; 而O, Si, Al, Fe, Ca 5元素占了92.46%。 4.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 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 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人造石英、金刚石等。非晶质体Non-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 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quasicrystal定义: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5 矿物Mineral定义: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 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 体。自然界广泛。 准矿物Mineraloid: 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 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标准结 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84862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它的名字叫ENIAC。 2、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与制造、教育信息化、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 3、计算机按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运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5、计算机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6、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7、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元件。CPU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是Intel公司和AMD公司。 8、衡量CPU档次高低的主要参数有:主频,单位是MH Z;字长,单位是位(bit)、多核心等。 9、字长是指CPU在单位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10、存储器分为存和外存。 11、存分为随机存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2、随机存储器(RAM)中的信息既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即使机器掉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 14、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5、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触摸屏等。 16、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投影仪等。 17、主要的外存设备有: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18、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存(RAM)。

黄达版-金融学-最全最简洁必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以美元为中心,以浮动利率为特征) 2、信用的概念: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结论: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国家信用主要工具:国家债券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借款国际信用分类两类: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 4、对金融范畴的界定:(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 5、利率的含义: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也会发生变动。 7、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r=i+p 我们所能看到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我门所观察不到的.只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观察和计算,才能得到. 8、单利C=Pxrxn S=px(1+rxn) 复利S=Px(1+n)n C=s-p 终值同复利现值P=s/(1+r)n 9、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10、所谓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我国对外汇的界定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3、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影响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理论: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14、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2、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流通市场:已上市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3、按交割时间的不同现货市场:现金交易市场,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迟三日内交割完毕。期货市场:以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4、按交易存在的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5、按交易标的物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6、按活动范围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