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作者: ————————————————————————————————日期:

?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乃至哲学等都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社会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 F.H.奥尔波特(哥哥)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弟弟)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他人的影响包括:

1) 现实的影响;

2) 想像的影响;

3) 隐含的存在的影响(不包括“虚拟”影响、“宏观”的影响)。

社会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1) 个体的习得行为;

2) 亲社会行为;

3) 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 E)。

其中,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英国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麦独孤。

奖赏是给予喜欢的刺激,属于正强化;取消惩罚,以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1. 家庭;

2. 学校;

3. 大众传播媒体;

4. 参照群体。

社会化的分类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而不是“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三)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包括:

1) 道德观念;

2) 道德情感;

3) 道德行为;

4) 道德判断。

(四)政治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条件、载体和分类

项目内容

社会化4项内容教导成员掌握生活生产知识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2个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社会化4个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家学大参”)

社会化4项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的分类

(一)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1) 先赋角色;(父母)

2) 成就角色。(老师、心理咨询师)

(二)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1) 规定型角色(公务员、军人、警察、心理咨询师)

2) 开放型角色(朋友)

(三)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1) 功利型角色(银行家、企业家、商人)

2) 表现型角色(学者、教授、心理咨询师)

(四)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1) 自觉角色(演员、心理咨询师)

2) 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足球流氓)

角色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角色的分类类型、扮演要素和失调形式

角色分类4类型角色扮演3要素角色失调4形式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2.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1.角色期待

2.角色领悟

3.角色实践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4.角色失败

(注:角色3要素用的都是中性词,角色失调4形式用的都是贬义词——郭勇)

自我的概念

●关于自我,正确的说法是:

1) 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

2)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3) 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不含自我评价)。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年龄段要记住)

心理自我发展阶段大致从青春期到成年。

*自我的结构、自我概念的功能和发展阶段

5-3-3 内容

自我结构5个层面1)物质自我;2)心理自我;3)社会自我;4)理想自我;5)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3个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发展3个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阶段

自尊的定义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

1) 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2) 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

1) 成功;

2) 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不取决于“自信”)。

●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印象形成的效应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1) 首因效应;

2) 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下列人之间:

1) 熟悉的人;

2) 亲密的人。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二)光环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三)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

1) 偏见;

2) 歧视。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

●中国人重视的他人是重要他人。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归因的定义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影响归因的因素

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

1) 社会视角;

2)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3) 观察位置;

4) 时间因素。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

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亲和动机(教材中全部错用为“亲合”,是不规范用字)

●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和。

●亲和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不是最低层次)

●亲和的起源:亲和起源于依恋。

影响亲和的因素

●影响亲和的因素主要有:

1) 情境因素;

2) 情绪因素;

3) 出生顺序(与“智力”无关)。

1.情境因素

2.情绪因素

亲和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

1) 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和倾向;

2) 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不是增强)亲和倾向。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高。

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

3.出生顺序

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抱负水平

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抱负水平。关于一个人的抱负水平,正确的说法是:

1) 个体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2) 以往成败经验影响抱负水平;

3) 个体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是有差异的。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

1) 目标的吸引力;

2)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侵犯的构成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侵犯的构成包括如下因素:

1) 伤害行为;

2) 侵犯动机;

3) 社会评价(不包括“敌意”,不包括“侵犯体验”)。

●侵犯的影响因素

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

1)情绪唤起水平;

2)道德发展水平;

3)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角色与群体;

5)大众传媒的影响。

●●[专栏2-9]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增加。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助人行为。

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越少。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1)心境;2)内疚;3)人格。

3.利他技能

●嫉妒

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1) 针对性;

2) 持续性;

3) 对抗性;

4) 普遍性。

●羞耻与内疚

1.羞耻

羞耻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

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正确的说法是:

1) 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

2)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3)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2.内疚

内疚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一)态度的特点

态度的特点包括:

1) 内在性;

2) 稳定性;

3) 对象性

(没有“系统性”)。

●(二)态度的成分

态度的成分包括: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A-B-C模型。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认知,“B”是指行为倾向。A(A

ffection)情感;B(Behavior)行为;C(Cognition)认知。

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三)态度的行为

(四)态度的价值观

正确的说法是:

1) 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

2) 价值观不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海德的平衡理论

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P-O-X模型。P-个体;O-他人;X-另一对象。

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他人。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

1)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2) 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

(注:在P-O-X三角模型中,遵循正负数加减运算的规律,即相邻两边遵循“同号得正”(正正得正,负负得正),“异号得负”(正负得负)的规则,再同第三边用运用同样规则,最终结果得“+”号的为平衡状态;得“-”号的为不平衡状态。)

P-O为肯定时:强平衡,强不平衡

P-O为否定时:弱平衡,弱不平衡

态度测量

●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沟通的功能

沟通的功能有:

1) 获取信息;

2) 情感分享;

3) 维持心理平衡;

4)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

5) 协调群体行动,促进效率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人际沟通的分类

人际沟通的分类包括:

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3)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4)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5) 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

1) 平行沟通;

2) 上行沟通;

3) 下行沟通。

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目光与面部表情

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目光难以做到随意控制)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除了目光接触外,面部表情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身体运动和触摸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人际距离

霍尔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12英尺~25英尺。

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个人距离。美国学者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

2)社交距离

3)个人距离

4)亲密距离

记忆口诀:四种人际距离“公交人亲”?

社交距离(4~12英尺或1.22~3.66米)。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1) 直接性;

2) 情感性;

3) 个体性(没有“功利性”,也不包括“角色性”)。

人际关系特点:“体直情”

系统性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水平:

1) 情趣爱好方面;

2) 态度;

3) 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 隐私方面。

记忆口诀:自暴程度的四个水平:“情态自私”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2)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性原则等(不包括“独立性”原则)。

强化原则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

记忆口诀: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交换自保平等”

1.相互性原则

2.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已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3.自我价者保护原则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

人际吸引的定义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爱情。

●影响喜欢的因素

(一)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二)相似性与互补

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1) 需要的互补;

2) 社会角色的互补;

3) 人格特征的互补(没有“情感的互补”)。

(三)外貌

(五)才能

(六)人格品质

记忆口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近似互补貌才品”

影响从众的因素

1. 群体因素

2. 个体人格因素

3. 情境的明确性

4. 其他因素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叫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

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的效应有:

1) 结伴效应;(社会比较压力)

2) 观众效应。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结伴效应。模仿的意义

●模仿的意义主要包括:

1)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 模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3) 模仿可以促进群体形成。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有一点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常常可能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远远少于他人或者事件的认识。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好处是认识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也学会了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

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三个好处是认识社会。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即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是认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是在于: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四是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社会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6*5’=30’) 1、平均模型P37: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平均模型是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采取的最为简单的模型。 2、累加模型P38: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案累加的而非平均。 3、加权平均模型P38:该模型认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4、晕轮效应P38: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5、态度P87: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他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 6、平衡理论P96: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 7、偏见P110: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8、自我展露P130: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9、社会支持P139: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

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10、囚徒困境P149:在合作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信任起了决定性作用。 11、社会影响P152: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这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12、团体P172: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13、归因P53: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这原因的过程。 二、简答题(6*5’=30’)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P17 答:(1)假设是开展一项研究之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想法。 (2)理论是对假设的不断验证。 (3)好理论的特点: a.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合现有的知识。 b.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 c.理论可以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 d.理论具有知道研究方向的作用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P36 答: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的有关对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讲课讲稿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 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 ①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③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③盲目乐观 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5.自我展示 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 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其实背PPT就够了 【导论】 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及如何与他人关系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社会思维、社会关系、社会影响。 重要观点: A.我们构建社会现实 B.我们的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有时也是很危险的 C.社会影响塑造行为 D.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E.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行为 F.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 研究方法: 相关:探寻自然关系 观察研究:自然的、实验室的 调查研究:问卷、访谈 设计的问题:问题措辞、第三变量、社会赞许 实验设计:探寻因果关系——控制、随机分配 问题——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 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需求特征(所谓需求特征就是指受测者在实验中所注意到的线索或暗示,而这些线索会影响到实验或假设。) 解决:单盲/双盲实验 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 现场研究的优点:外部效度、实验真实性高,最小化参与者怀疑最大化自然和自发的行为。实验室研究的优点:可以随机分配和控制变量。 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区别: 社会心理学:个体某个特定时间对他人的看法、个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其关系 社会学:研究团体,从小团体到大团体(社会及其发展趋势) 人格心理学:个体内部功能及个体间的差异 区别: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研究者通过分析即时刺激,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来理解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实验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 是调查。 社会学:关注群体和社会研究者通过分析社会变量,诸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来理解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调查和参与者观察是 主要研究方法。 【自我和他人】 一、自我(泛指个人对自己的总体看法)

(完整word版)我读《社会心理学》的几点感受

我读《社会心理学》的几点感受 要谈读这本书的感觉,就不能不谈一下我是如何与这本书结缘的。2008 年初,我因为工作关系调入一个新的单位,在原来的单位我只是一个小职员,我生于那里,长在那里,然后又工作在那里,一切都非常熟悉,加上我天性乐观,和周围的同志们相处得很融洽。而到了这个新单位之后,一切都变了。虽然前后两个单位的性质完全一样,但在机关的内部风格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个人职务的变化,我的社会角色变了,从一般同志变成了班子成员;工作任务变了,从主要是自己干变成了领着同志干;面对的人也变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被陌生的脸孔取代……而我却是一个不善交际、不喜热闹的人,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我无法适应,总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总害怕他们对我的议论,总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时常感到紧张和焦虑,无所适从,害怕上班,害怕与他们对面沟通交流,甚至造成心理抑郁................... 我有意识的 做出了一些改变——主动接近他们,竭力理解他们——但却是被动的、无力的,也是不成功的: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我仍然没有完全融入到这个新的群体中去,新单位的风格也没有能够成为我身份的符号。这一年多来虽然我备受煎熬,却始终保持了一颗积极的、清醒的头脑,无时不刻在思考着我自己,思考着周围的人,思考着我与他们的关系。同时,我也对我个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到奇怪——并不内向的我我怎么会主动封闭自己,天生自信的我怎么会怀疑

自己的能力,一向与人为善的我又怎么会妖魔化我的同事……对这些问题我一直懵懵懂懂,百思不得其解……而正当其时,我在当当网上看到了戴维?迈尔斯教授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仅仅是从书名来看,似乎可以解决我的难题,回答我的困惑,我便毫不犹豫就下单买入了。 从4 月初收到书之后,我就一直在认真的读,甚至连注解都不放过,用咀嚼来形容一点也不算夸张,可以说,这是我有史以来读得最细、最深的一本书,虽然还远未得其真味,但我对很多东西已经如醍醐灌顶一般,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写下来: 第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全新视角。老子说自知者明,说自胜者强,国外一个先贤更是把本身形容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可以说一个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直接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认识自己,从而决定自己的人生定位,明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成为人生一世最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的第一编里详细解释了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控制自我,如何展示自我,又是如何解释这个世界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种现象,我都对照自己的亲身体会来验证正确与否,我为自己的自我服务偏见感到羞愧,也为秉持正确的自我判断感到自豪,更令人惊讶的是,书中分析的现象真的在我身上全部存在,而且分毫不差!通过阅读,我竭力来摆脱自我中心的窠臼,让自己的思想游离于我的躯壳之外来反观自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讲体验社会心理学 1、无名效应 2、皮革马里翁效应 3、如何识别部属的谎话(言语表情动作)(眼睛)(细节与情节梗概) 4、如何识别部属的性格(坐车奇遇) 5、如何识别部属的气质(看电影受挫后的不同反应) 第二讲导论心理学面面观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psychology )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心理的实质——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心理的结构 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 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 (2)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是个体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A、愤怒:包含生气、微愠、愤恨、暴怒、敌意..等。 B、悲伤:包含忧伤、抑郁、寂寞、沮丧、绝望..等。 C、恐惧:包含焦虑、惊恐、恐慌、紧X、忧心…等。 D、快乐:包含高兴、喜悦、满足、幸福、兴奋、狂喜…等。 E、厌恶:包含轻视、轻蔑、讥讽、不屑、排拒…等。 F、惊讶:包含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G、羞愧:包含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3)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三个方面的差异特征。 A、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B、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灵 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思维活动的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境或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社会心思学是古代心思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思学、实验心思学和认知心思学一同造成了古代心思学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心思学是一门并不陈旧但却十分奥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他人的心坎世界,控制他人的思维。我也是怀着异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思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思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思学很虚幻,但是经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懂得社会心思学的根本成绩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成绩,人的本质成绩是人存在的根据成绩,人的发展成绩是人存在的价值成绩。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思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成绩, 如今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普通都是这样,不会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一切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任何一个中央,他们都是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要找中央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他们只会在他人的身下来找缘由甚至动手,所以往往这种人不会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咱们大先生都觉得本人最了解本人,但是随着对社会心思学课程的学习,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咱们思考过本人的心思瘦弱吗?咱们思考过本人的追求和动机与心思学的关系吗?咱们认真地总结过本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吗?咱们关注过本人的逆商吗?没有,素来都没有过,咱们只关怀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通过对社会心思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其实社会心思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思学课程与咱们是严密相干的,对咱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协助。此外想要了解本人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事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本人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本人,自我认同才可能失去别人的认同;其主要学会善待本人,在气愤时心疼一下本人,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本人,找一些本人可以信任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操劳时,要心疼一下本人,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本人,打败疾病的力量还是在本人坚强的意志。 咱们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只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大事思考的很复杂。把一些小成绩看得太重,但是如今社会心思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受,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能够使人了解不人的内心世界,操纵不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办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往常,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非常虚幻,然而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明白得社会心理学的全然咨询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进展的咨询题,人的本质咨询题是人存在的依据咨询题,人的进展咨询题是人存在的价值咨询题。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理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进展的咨询题, 现在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一般差不多上如此,可不能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依旧任何一个地点,他(她)们差不多上如此,遇到不顺心的情况,总要寻地点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行的行为。他(她)们只会在不人的身上去寻缘故甚至动手,因此往往这种人可不能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我们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然而随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发觉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我们考虑过自己的追求和动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吗?我们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个性与社会性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逆商吗?没有,从来都没有过,我们只关怀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觉事实上社会心理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与我们是紧密相关的,对我们的个人进展非常有关心。此外想要了解自己事实上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平复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观赏自己,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寻一个偏僻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寻一些自己能够信赖的朋友,诉讲诉讲,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只是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依旧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们往常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小事考虑的非常复杂。把一些小咨询题看得太重,然而现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怀他人,处理情况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看、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咨询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能够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阻碍。能够毫不夸张的讲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不管从文化知识上,依旧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非常多,在那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非常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明白得了许多许多 尽管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不多,然而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明白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寻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一) 社会思维 1. 自我 (1) 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2)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 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4) 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模仿(玩耍) 、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 与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 自我关联效应; 巴纳姆效应; 自我增强( 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2. 归因 (1) 归因的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 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 归因的理论: ①海德的朴素心理学:个体行为原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 进行对应推断。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需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 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在具体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4) 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 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解释; 自我贬损; 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天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容易记忆得多。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识记)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社会行为 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要点:社会行为(领会)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知识点:社会心理 3.宏观的社会层面学的研究范围 1.微观的个体层面 2.中观的群体层面情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知识点:哲学思辨阶段 知识点:经验描述阶段 知识点:实证分析阶段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XX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XX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虞积生教授讲的。几年前听过一次。老人70岁了,精神还那么朗硕。他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不乏知识性,让我们听得精神大振,没有课间休息,没有睡觉的、看闲书的。可见教授的不一般。 有几点内容我印象深刻。 他谈到中国人的婚姻状况分四种:第一种:可心;第二种:可过;第三种:可忍;第四种:可弃(不可过)。实际上每个人认真思量一下自己的婚姻都能够对上号。我想更多的是在可心和可过之间更多。 另:有人请他去座谈,谈“署”。“署”是什么意思呢?教授仔细思量原来是“第四者”。什么是第四者呢?大家都知道人的感情分“亲情”、“友情”、“爱情”。第三者出现在“爱情”里,而第四者则出现在“友情”和“爱情”之间,应该说属于那种“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并没有发生过关系的人。细想想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个人存在,我们是否想把这种第

四者变成第三者,或者由第四者成为第三者?很悬。就像教 授说的一样,做这样一个人需要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并且要具备法律道德意识。这个人做起来要比第三者做 起来更难、更累。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身边能有这样一 位忠于自己但又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人存在。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 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 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 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 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 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 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 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 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 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 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 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20题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20题 1. 首因效应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 社会印象答: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3.印象整饰答:在日常互动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便给人留下印象,互动的双方有能力运用某种互动的技 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和整饰,这就是印象整饰。 4.晕轮效应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 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5.镜中我. 答:此概念为库利所提出,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无非是他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映。也正是通过理 解自己在他人那里造成的反映,才完成了社会化。 6.自我意象 答:“自我意象”是我们对自己在不同情境或不同场合的角色身份的反映。 7.角色丛答:与行动者的各种身份中的某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8.侵犯线索答:一种与侵犯行为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只有当个体所面临的情境中存在激发侵犯行为的这种那种侵犯的 “准备状态”才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 侵犯线索”时,其内在的9.亲社会的侵犯答:是为了达到群体的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为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侵犯行为。10.“宝宝玩偶”实验答:班杜拉做的一项经典实验,三个组的儿童共同目睹了一成人踢打一可以伸缩的冲气玩具。以 说明儿童在观察成人的示范行为时,不仅极易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他们的模仿还受到他们对行为的后果的预测的影 响。 11.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老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12.初级群体 答:初级群体又叫“首属群体”,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13.参照群体答:参照群体是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对比的人类群体。 14.差序格局 答:差序格局时费孝通提出的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模式。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己”是中心,就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 子;而“己”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 薄。 15.同辈群体答: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灵、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 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16.对称性社会互动答:互动双方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互动方式。 17.“民意领袖” 答:“民意领袖”是群体或组织内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可能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也可能是某一非正式群体 的代言人。 18. 文化反哺指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19.社会判断是在社 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至今才有百年的历史。 2、J.H.戈尔茨坦认为:对于社会心理学,“我们的暂时定义是,一个人的行为怎 样影响其他人行为的研究”。J.L.弗里德曼等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它探讨我们怎样感知其他人和各种社会情境。A.J洛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某种文化结构的范围内的其他人的行为或集团的行为所影响的个体的行为。D.O德尔斯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 3、安德烈耶娃在她的《社会心理学》中指出方法论不等同于具体研究方法。她 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 <1>第一级水平是一般哲学观点,成为一般方法论。 <2>第二级水平是专门学科的一般理论观点。 <3>第三级水平是适合于一般哲学观点和专门学科一般理论观点的具体研究 方法。 4、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介于观察法和实验法之间的一种方法,所以人们 把它列入观察法。既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又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5、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 同的科学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从促使其诞生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诞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6、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节。 7、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心理学理论中的格式塔学派和温勒的场论。 8、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儿童的国家意识以三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1>国家象征期。<2>抽象国家观念期<3>国家组织系统期。 9、环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0、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较早的把“角色”这个概念引入了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角色理论也就成了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1、男女两性的智商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的差别。 12、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3、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中成分。 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 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 15、凯利的理论通常被称作是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 能用到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景或关系。 16、加量总表:利克特在1932年创制。 17、寂寞;指当人们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关 系可能是数量上的也可能是质量上的。 18、得失原则:阿伦森发现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人们对于一直否定自己最终肯 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交往对象。反之亦然。 19 熟悉性:仅仅只是经常看到某人就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这就是曝光效应。20六度间隔理论:米尔格拉姆提出六度间隔理论又称为小世界现象,即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通过六个人。 21、文化障碍:美国老师——中国学生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1# 教师工作是一项研究人、教育人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其中情绪管理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发展时期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但是在中学教育的现实中,与教学相比,情绪管理教育却相对缺乏。与浸润着理想教育和理性思考的父辈相比,今天的中学生身处文化和价值多元、知识和信息空前开放、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很少接受关于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教育。中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歌曲、QQ聊天、网络游戏,一方面对情绪起到一定的疏导宣泄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加重了负面情绪的“泛滥”。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管理情绪,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显著增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更倾向于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成“成熟”的标志。实际上他们尚不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性还较强。他们自以为能够圆满地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结果却可能走很多弯路。因此,应该让学生知道,与长者一起分析讨论自己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并非是丢人的事情,也不是“不成熟”的表现。相反,教师、家长参与其问题解决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控,而是一种“协助”。这个道理也许学生自己

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正处于充满着矛盾和相对闭锁的青春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从行动上向学生展示这些道理。 1、双向沟通 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就像交往中你不但要经常帮助别人,为了维持这种交往,需要互动,即你也要适当地、“艺术化”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尽管有时你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不然,交往就无法很好地继续。有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示弱,这样对于教师跟学生的交往或许很有好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闲聊过程中,向他讲述自己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向他诉说烦恼,把自己碰到的麻烦和盘托出,告诉学生你的体会、你的想法、你分析这件事的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阻碍、你的情绪等等,只要是你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教师应该知道,与学生分享你的感受,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展示你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崇尚沟通的氛围。 2、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接纳、被鼓励,无论是独立性很强的学生还是习惯依赖的学生;无论是自信的学生还是容易畏缩的学生,无一例外。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呢?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对待学生向你抱怨的每个问

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说实话,选这门课确实是机遇巧合,身边的同学基本上没有选过这门课的,也比较少人跟我推荐这门课。之所以选这门课实在是因为自己对心理学还是存在很大的兴趣,抱着满腔的热情也就义无反顾了。事实上,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完了全套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觉得自己还是获益匪浅的,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还是都产生了比较多的改变的,越来越觉得心理学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通过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学习,对很多事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看法,思想也相对成熟了很多。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的这学期的成果。 1、通过课程的学习,我理解和掌握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首先,我掌握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理论等,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等内容,了解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的,但是平时却不一定能理解的现象和专业名词,比如“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等等。这些专业名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但是却从没有试图系统的了解一下。现如今当面对一些相对应的现象时,自然而然我也就会想到这些名词。

2、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开始学会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现今社会现象,开始学会将社会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虽然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由于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所以也不会想到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系统全面地剖析问题。比如说,现在当我遇到推销员时,我便会常常开始分析这个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所用到的心理技巧。又或者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或是推销员的解说时,总是会忍不住偷偷开始分析,究竟这又是用到了哪一种心理学技巧、哪一种模式,由此想制造错觉欺骗我们呢?我会意识到这是与我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有关的,我会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于是我会学会克制一些对明星的盲目信任,开始分析这个物品的真实价值,能够跳脱广告的诱惑,看清推销员布下的陷阱,可以说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的收获。 同时对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大量群众围观落水儿童,却无人搭救”“老太太在街跌倒却无人搀扶”等类似现象,我也有了更理性的分析。虽然无可置疑,这样的行为是理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的,但是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这种行为却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这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并不是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再比如对于我们中国人所谓的“面子”“人情味”类似问题,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