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 微课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   微课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   微课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甲骨文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

化过程。

投影: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讲: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投影: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张旭狂草图》

《文字演变》教案

《文字演变》教案 龙王庄乡中学赵学信 学习目标: 1、、知道汉字的演变,认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能辨认甲骨文、小篆、隶书。 3、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重点:甲骨文及其发现、作用 难点:甲骨文构字四法 学习过程: 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课文 我国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有和两种说法。 我国的文字是由逐渐演变而来的。 我国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是,它主要保存在(朝代)甲骨上用以记载的文字。阅读102页小字内容,说说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构字的四种方法是:、、、。 思考104页“阅读与练习”。 我国文字的字形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 汉字不仅是一种的工具,还是。 学生互动讨论(各自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初步完成以上问题) 师生互动讨论 文字的起源--传说与萌芽 提问问题1和2,教师简单讲授并板书。 文字的发展、演变(板书) 帮助学生完成问题3、4、5。 结合课文102页“甲骨文”插图和103页小字内容讲授甲骨文及构字四法。(通过学习王懿荣、许慎为我国文字发展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提问问题6并简单讲述。 结合课文,让学生叙述文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完成问题8,结合课文104页最后一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巩固练习 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 B.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3.举例说明构字四法。(象形、会意、指示、形声) 五、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本页学习资料上,课题、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分别属于哪种字体吗?(宋体、黑体、楷体) 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汉字的演变过程》教案

《汉字的演变》与《甲骨文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本第九册第五单元《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吧。我们知道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仔细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读通读顺《甲骨文的发现》一文,讲讲这个故事,谈谈感受。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关于汉字的演变 1、猜一猜: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1)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2)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从表格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从古到今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3)我还发现了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二)关于《甲骨文的发现》 1、我会读通、读顺这个故事,并能准确地读准生字词。 2、我了解到了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故事。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

《我爱你,汉字》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甲骨文的发现以及汉字演变过程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学习正确使用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2.进一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3.关心身边的汉字文化生活,吸取优秀文化营养;萌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和传承之心。 教学重点 1.了解甲骨文的发现以及汉字演变过程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学习正确使用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2.进一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难点 关心身边的汉字文化生活,吸取优秀文化营养;萌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和传承之心。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回顾课下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这两周我们一起围绕‘我爱你,汉字’展开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大家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小组,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还通过阅读、上网、咨询等方式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类,有的小组还走进大街小巷去走访和调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为规范文字做实事。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我们有了自己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展汉字的魅力吧。” 2.各小组做介绍。 【设计意图】回顾学生参与活动的历程,了解和借鉴他人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他们汇报的积极性。 二、汇报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收获进行汇报、展示、交流。预设学生展示情况:第一组:揭秘汉字历史。 1.搜集、展示能够体现甲骨文神奇、有趣的相关文字和图片。 引入:我们看到的好像是一幅画,其实这些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2.结合图片、文本资料,分享交流甲骨文以及它的发现者。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甲骨文很感兴趣,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3.交流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不同字体的美。 在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就是由这样的图形演变来的,如此大的变化,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呢? (1)交流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结合课件,以“鱼”字为例,感受字体发生的变化;以“马”字为例,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字体。教师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并说出原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楷书的美。 4.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组:书法作品赏析。 引入: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重要载体,书法就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1.了解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结合图片,介绍、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欣赏其作品,如南朝的智永、明代的文征明、宋代的苏轼、现代的齐白石等。 2.展示我校师生的书法作品,赏析、交流。 3.书法小能手现场展示书法,学生交流评价书法作品。 4.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小组活动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第三组:感受汉字魅力。 引入:汉字就像一个个流淌的音符,尽情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无尽魅力,她令世界称奇!(多媒体展示、交流汉字故事,体会汉字魅力) 1.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学生探讨、交流。

大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汉字的演变》

大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汉字的演变》 活动目标 1.对汉字的来源产生兴趣,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尝试进行图画、象形字、汉字的对应匹配。 3.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汉字产生的规律并对相似性原理进行运用和迁移。 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教学CD《仓颉造字》。 2.汉字演变过程示意图;象形文字、图卡和汉字卡若干套(山、火、水、月、日);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汉字宝宝(山、火、水、月、日)让幼儿认读,导入活动。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汉字吗?汉字有什么用? 小结:很多地方都有汉字,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的汉字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 2.欣赏教学CD《仓颉造字》,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 (1)教师: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知道吗? (2)播放故事后提问:是谁发明了汉字啊?他是怎么发

明的?(可视情追问:没有发明文字时,仓颉想了哪些办法记录他管理的工作?这些办法好吗?他后来又想了什么办法?)(3)幼儿发言后教师小结: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工作,仓颉根据事物的外形发明了象形字,后来的人们把这些象形字慢慢地进一步简化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 3.大胆想象与匹配,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1)教师出示人的外形,引导幼儿猜想:看到这张图片后你们会发明什么字?(可视情追问:为什么或根据什么发明人字呢?还有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儿的想法,演示人字的演变过程:你们的想法可真棒!我们来看看仓颉根据人的外形发明的象形字人,和后来人们把它变成的简单的人。古代的人记录下来的字就像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后来,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又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简单,变成现在的汉字,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真了不起。 (2)逐一出示火、月、水、日、山的象形字的图片,提问幼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字呢? (3)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小结:事物的外形--象形字--汉字。汉字是最优秀的文字,日本、朝鲜人用的文字就是根据汉字创造的。现在有很多的人从不同的国家来中国学习汉字。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努力学习汉字,长大后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喜欢中国!

【历史教案】汉字的演变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使用的标准字体(重点): 2、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难点) 二、【自主先学】 1.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并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组交流。 三、【自主归纳、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116—118页,回答: (1)填空:汉字在书写形式的演变 (2) (3)试写几个甲骨文 2、汉字书法作品欣赏

[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课文 2、本课内容归纳: 甲金篆隶草楷行,比较成熟 甲骨文; 汉字演变循序进,源头就在 甲骨文; 青铜器上有金文,汉字发展多体形 四、【巩固积累】 1、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 品 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 D.春秋 3、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4、商朝的金文是指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5、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 于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开始于A、商朝B、西周 C、秦朝 D、汉朝 7、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8、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9、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 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课前预习 一知识准备 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也知道半坡人面网纹盆上的符号,或许还看过贺兰山的岩画,或许还听说鲁迅小说里孔乙已说,回字有五种写法。这些都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汉字或多或少有些联系。当然火星文与此无关! Ⅱ教材助读 一、甲骨文 1.时代:朝, 2.材料:是刻写在上的文字。 3.地位: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4.意义:从朝始我国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金文 盛行于,铸刻上的文字。意义: 三、小篆和隶书 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朝时,隶书广泛使用。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形成于后期,成熟于时期。 Ⅲ预习自测 1.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2. 我国文字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 A.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 B.金文一甲骨文一小篆一楷书一隶书 C.甲骨文一金文一隶书一小篆一楷书 D.甲骨文一小篆一金文一楷书一隶书 3.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隶书 4.下列有关西周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周时期,铸有文字青铜器增多B.这些文字为后人研究西周的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 C.西周的甲骨文比商朝更普遍 D.西周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5.下列各时期所对应的文字不正确的是() A.商朝——甲骨文B.周朝——金文C.秦朝——小篆D.三国——铭文 7.《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8.隶书与小篆相比,能够逐渐流行,主要是因为() A.隶书比小篆美观B.隶书比小篆有观赏价值 C.隶书比小篆书写简便D.国家统一命令使用隶书 9.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行书,追溯其发展渊源,都离不开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如何? 说说汉字的演变历程。 名称 盛行 时代 特点书写材料意义及价值 甲骨文 比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字由它发展而来;从____开始我国的历 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金文为研究商朝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小篆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流行于秦.后发展为隶书,汉时广泛使用. 隶书、 草书、楷书 和行书出现于汉朝后期,三国两晋时趋向成熟. 一学始于疑 二质疑探究 三我的知识网络图课中探究

《汉字的演变》教案(1)

《汉字的演变》教案 龙珊 (一)走进汉字 1.有一样东西,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猜猜是什么?(指名说: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板:汉字)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字谜,好吗?(出示课件) 3.现在你们想说什么?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吧! (二)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起源有诸多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刻契说、八卦说、原始图画说、仓颉造字说、众人造字说等。这节课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两种 结绳说:结绳是神农或神农以前上古时期的一种记事方法,以绳结的大小约定事的大小,以绳结的多少约定物的多少。如: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说到汉字的雏形,就要介绍他——仓颉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一、(1)、甲骨文的来源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 2、甲骨文的定义 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其文字称甲骨文。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来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故事介绍: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4、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因此对于研究商朝

汉字的演变 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设计者:杨荇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 【教学安排】 2011年10月底——第七次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二、甲骨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汉字的起源。在屏幕上,有4幅不同的图片,它们给我们展现了汉字的起源信息。在没有出现图画文字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人们普遍流传汉字是一个叫仓吉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仓吉造字的说法。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在古代的陶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图画符号,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天汉字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文字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神奇的要数甲骨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3)、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12生肖,与我们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大家不妨写一些自己属相的甲骨文字,看谁写的最象。(活动结束:展示1-2位同学的作品)再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二、金文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重点;1、甲骨文;2、小篆。 难点:1、甲骨文评价;2、草书、楷书、行书的形成。 课前收集有关刻画符号与甲骨文(十二生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 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饶有趣味地听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悬念留给学生。 二、甲骨文 1、出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都刻了些什么?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识读(表格)、仿写甲骨文(十二生肖),认识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仔细研究,学生阅读,积极发言,积极参与。 三、金文 1、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鼎呢? 2、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大篆”。)

讨论,阅读,得出结论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四、小篆和隶书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2、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联系已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 五、草书、楷书和行书 1、学生阅读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草书”、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后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 【教学安排】2014年11月20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二、甲骨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汉字的起源。在屏幕上,有4幅不同的图片,它们给我们展现了汉字的起源信息。在没有出现图画文字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人们普遍流传汉字是一个叫仓吉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仓吉造字的说法。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在古代的陶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图画符号,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天汉字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文字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神奇的要数甲骨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3)、甲骨文: 投影: 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12生肖,与我们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大家不妨写一些自己属相的甲骨文字,看谁写的最象。(活动结束:展示1-2位同学的作品)再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二、金文(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解: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产品经理大会网络营 销大会交互体验大会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鼎上铸写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字。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金文的主要特点是: 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可以研究商周历史的文字。青铜器的衰落,金文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大篆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四、小篆 教师讲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开始统一文字,并把小篆作为通用字体。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汉字发展的演变

汉字发展的演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几乎天天写字,你知道我们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我们先观看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视频,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汉字的发展演变 二、甲骨文 通过我们的历史课,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那么甲骨文是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了解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在甲骨文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之后又出现了刻画符号来记事,传说中还有仓颉造字。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才出现了成熟的文的甲骨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甲骨文,是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大家看图片,教师给予讲解。给出十二生肖以及一些常用字的甲骨文,看学生能否猜出相应的汉字。 最后总结: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商朝历史的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的历史从此时开始有了可靠的文章记载。 二、金文 教师讲: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铜器——毛公鼎。鼎上铸写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字。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金文的主要特点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可以研究商周历史的文字。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器的衰落,金文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方面观察金文,并让学生思考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三、大篆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大篆的字体。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精选篇)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精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 【教学安排】 20xx年10月底——第七次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二、甲骨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汉字的起源。在屏幕上,有4幅不同的图片,它们给我们展现了汉字的起源信息。在没有出现图画文字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人们普遍流传汉字是一个叫仓吉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仓吉造字的说法。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在古代的陶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图画符号,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天汉字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文字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神奇的要数甲骨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3)、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12生肖,与我们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大家不妨写一些自己属相的甲骨文字,看谁写的最象。(活动结束:展示1-2位同学的作品)再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二、金文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鼎上铸写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字。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金文的主要特点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可以研究商周历史的文字。青铜器的衰落,金文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大篆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四、小篆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课汉字的演变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识别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过程方法与能力 《 通过了解甲骨文和其他文字的演变,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认识历史事物,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搜集各种汉字字体的资料,概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特点,制作“汉字演变简表”,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通过对汉字的演变及汉字造字方法的了解,真切感受到汉字是美丽的文字,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发展和团结,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汉字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要点 重点:甲骨文和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在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所以应重点掌握。汉字的演变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应作为重点。学生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能识别几种主要字体。 难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几种字体离我们很久远,识别比较困难,所以把汉字的演变作为本课一个难点。可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结合通俗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汉字,阅读汉语报刊杂志,你们知道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的字体吗知道商朝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公文吗要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教学——汉字的演变。 二、讲授新课(学生看书后交流) (一)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他们行事以前往往先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文上刻记所占卜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 . ()甲骨文的发现:看书页红色字体部分了解。 ()甲骨文的意义:第一,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第二,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基本具备汉字的结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甲骨文的四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字体多为细长体或扁长体,主要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这也是汉字的四种基本造字方法。 、金文(板书)(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含义: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 ()字体特点: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进步、规范、简化,内容也更丰富。其字体特点是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式雍容。 ()内容和意义: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与文字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周宣王时铸造的“毛公鼎”上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有行,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弛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的佼佼者。(即课本插图“刻有金文的周鼎”)· ()大篆:西周后期出现。唐朝在今陕西发现的石鼓文是大篆保留至今的唯一真迹。 (二)小篆隶书和楷书(板书) 、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汉字的故事》课程教案

第二课《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展示,学生了解汉字起源与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特点; 2.了解汉字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吸引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教学重难点: 甲骨文产生的原因,不是神话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甲骨文的特点,和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的不同;在学生心中形成甲骨文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师:老师知道在以前的语文课和美术课中,你们对汉字已经有过一些了解,那谁知道在汉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记事的呢? 生:结绳记事,(出示课件) 师:你知道这种记事方法是怎样使用的吗? 生:古人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 师: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生:物语。(出示课件) 师:古人有很多方法来记事,除了结绳记事和物语外,还有刻木记事和画图记事,(出示课件)从“刻木”和“画图”的名称上你能想象出前人是怎样记事的?生:刻木记事是每发生一件事就拿刀在木板上刻一道。画图记事是用画画的方法把发生的事情的记录下来。 师:现在让你用这些方法来记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结绳记事方法简单但不可靠,绳子的结打多了,事情多了会记不住。 刻木记事,只能起个提醒的作用,但不能对事情本身作记录。 画图记事,画一样东西太慢了。 师:为了能将事情清楚,准确记录下来,人类就开始尝试用更简捷,又能让所有人明白的符号来表达意思,这就是字。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仓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仓颉造字”的故事。 生:学生讲述。 师:同学们讲得真不错!汉字是不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呢? 生: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那么多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很多人参与才能完成。

热门-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篇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篇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精选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 【教学安排】 20xx年10月底――第七次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

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二、甲骨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汉字的起源。在屏幕上,有4幅不同的图片,它们给我们展现了汉字的起源信息。在没有出现图画文字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人们普遍流传汉字是一个叫仓吉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仓吉造字的说法。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在古代的陶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图画符号,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天汉字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文字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神奇的要数甲骨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1 了解中国汉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历程。下面请参考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 【教学安排】 20xx年10月底——第七次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二、甲骨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汉字的起源。在屏幕上,有4幅不同的图片,它们给我们展现了汉字的起源信息。在没有出现图画文字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人们普遍流传汉字是一个叫仓吉的人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仓吉造字的说法。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在古代的陶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图画符号,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天汉字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文字发展历史进程中,最神奇的要数甲骨文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3)、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学生活动:12生肖,与我们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大家不妨写一些自己属相的甲骨文字,看谁写的最象。(活动结束:展示1-2位同学的作品)再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狗猪兔羊猴龙蛇马 二、金文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鼎上铸写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字。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金文的主要特点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可以研究商周历史的文字。青铜器的衰落,金文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大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文字演变教学实录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实录第19课文字演变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订正上周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的第三单元) 引导学生看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导言,知道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阅读课文。 第19课文字演变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 萌芽:刻画符号六书(假借、转注) 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汉字的作用智慧的创造和结晶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说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文字时,形声表意的方块字,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因此,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前面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学生在述点时,汉字的作用讲的不够,我在总结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讲了)〔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师:引导学生看“结绳记事示意图”及小字内容:“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其“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