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目录

目录 (1)

题目 (2)

摘要 (2)

正文 (3)

一.香港联系汇率的简介 (3)

二.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3)

三.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机制 (5)

四.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7)

五.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争议 (9)

六.结论 (11)

七.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对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动荡之中。到目前为止,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其后果到目前为止影响深远,我们已经看到事态的严重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处于动荡之中,避险资金纷纷涌入香港,实施了25年的联系汇率制面临新的考验。本文通过介绍香港联系汇率的起源,运作机制与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同时探讨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优劣之处,考察金融危机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目前的影响,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最后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下香港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命运

一.联系汇率制度的简介

1.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0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构。与其他固定汇率不同,这是一种

货币发行制度,政府或中央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应与需求来直接影响汇率)。在联系汇率制度内,汇率稳定主要透过香港三间发钞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进行套戥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2. 联系汇率制度成立的背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创立于1983年,其背景是1982年撒切尔到北京与邓小平就香港的前途进行谈判,而市场担心香港的前途不明,连带对港币的信心动摇。从1982年7月1日到1983年6月30日,港币对美元贬值了18%。之后港币一路急泄,到9月24日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最低点。许多商店开始拒绝接受港币。在这种情况下,港府下决心改变浮动汇率制为联系汇率制。

二.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香港实行了不同的货币汇率制度。自1840年英国强占香港后,香港的货币制度依次经历了银本位、英镑汇兑本位、首次与美元挂钩、浮动汇率以及现行的联系汇率等制度。

1、银本位制度

1935年以前,香港一直沿用内地的银本位制度,这与当时香港作为内地贸易转口港是相联系的。因此虽然当时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金本位制,香港仍保持银本位直至635年因银价暴涨而废除。

2、英镑汇兑本位制

1935年11月9日,香港立法局通过《货币条例》后改称《外汇基金条例》规定设立外汇基金用以调整港元汇价,港元和英镑的汇率固定于1英镑合16港元。这种汇率制度实际来源于标准的殖民地货币发行局制度。1972年英国爆发国际支付危机英国政府宣布住由英镑浮动,英镑区瓦解,香港也自动脱离英镑区,放弃英镑汇兑本位制。

3、港元首次与美元挂钓

1972年7月6日港英政府宣布港元与英镑脱钩,改挂美元,按1美元比5.65港元汇兑,波幅为 2.257%这是港元首次与美元挂钩。但是当时国际环境极不稳定,西方的货币体系面临抛售美元和美元贬值的压力,1974年11月下旬,当国际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之风时,港元因此倍受通胀压力。该月24曰,港英

政府不得不让港元自由浮动。

4、浮动汇率制度

香港浮动汇率制度在实行初期运作相当成功,但是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港元发行的外汇储备及缺乏有效的货币管理手段,1977年第二季度以后,浮动汇率的各种弊病开始暴露,直至1983年出现市民争先抢购美元拒收港元的“港元危机”,香港的金融体系近乎崩溃。

5、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1983年10月17日香港政府为挽救“港元危机”而实施的,其核心内容是港元与美元挂钩维持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汇率制,这个汇率只适用于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之间以及发钞行与其他银行之间的港元现钞交易,其他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联汇制确立的固定汇率实际上是国家的发钞汇率,即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须以每1美元向外汇基金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即发每7.8港元的货币储备金。

2005年5月18日,金管局宣布实施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推出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会在7.75的水平向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将当时金管局在7.80水平出售美元予持牌银行的弱方兑换保证移至7.85的水平,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对称地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而运作;在强方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所设定的兑换范围内金管局可选择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原则的市场操作。

三.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机制。

1.货币发行局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意思是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均得到一种外币提供百分百的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增减变动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按固定汇率计算的配合。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三间发钞银行可以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美元向金管局购买负债证明书,或相反,以负债证明书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退回等值美元。即是说,发钞银行要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都必须以等值的美元支持。当中的枢纽就是负债证明书。

(1)香港的外汇储备。

香港的外汇储备由香港外汇基金持有。在香港,外汇储备资产总额达2.727亿美元,在全球排行第九,约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9倍,反观理论上,只要外汇

储备等值于货币基础便足够。但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香港前金管局主席任志刚认为捍卫港元稳定实际所需的外汇储备高于理论所需之最低水平好几倍。

(2)外汇基础。

货币基础是货币供应的根基,又称“高能货币”,俗称“银根”,一般以M0表示。在学术上,货币基础一般包括流通法定货币(CU)及银行系统储备(R)。而香港的货币基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政府发行的纸币及硬币

负债证明书(用以支持发钞银行发行纸币)

总结余(指商业银行在金管局所持的结算户口之结余总额,反映银行同业的流动资金水平)

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金管局代政府发行的港元债券,是金管局为外汇基金发行之债务工具)

香港货币基础总额的最新数据是1,051,167百万。

2. 自动调节机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实际上只存在于金管局与三间发钞银行的买卖负债证明书之交易之间,市场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因此或许会有波动。因此可以说,联汇制度下,实际上有两个汇率:一个是7.8港元兑1美元的联系汇率,存在于金管局与三间发钞银行之间;一个是市场汇率。

联汇制度下,维持市场汇率稳定依赖三间发钞银行的套戥活动。因为每当市场汇率有波动,偏离联系汇率,三间发钞银行可透过7.8港元兑1美元的联系汇率向金管局买入或卖出负债证明书图利。举例说,假设港元的市场汇率贬值至8港元兑1美元,发钞银行可以持负债证明书向金管局以7.8港元兑1美元的联系汇率换取美元,每换取1美元便可从中获利0.2港元。而又假设港元的市场汇率升值至7.5港元兑1美元,发钞银行可以持美元向金管局以7.8港元兑1美元的联系汇率购入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元,每退换1美元便可从中获利0.3港元。在三间银行的竞争下,确保了发钞银行会在当港元市场汇价波动时入市干预。

在资金流入时,市场人士买入港元,港元市场汇价面临升值压力,三间银行会以美元向金管局购买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元获利。这使香港的货币基础得以扩张,经过货币扩张的过程,市场上货币供应会增加,逼使利率下调,资金继而流出。

而港元市场汇价回到联系汇率的水平。资金流出时的情况亦相似,三间银行会收回港元,以负债证明书换回美元获利。这使货币基础收缩,利率上升,吸引资金为赚取利息而流入,港元市场汇价回到联系汇率的水平。

此自动调节机制确保了港元的市场汇价不会大幅偏离联系汇率。

3. 监察运作。

货币发行局制度由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的货币发行委员会监察。该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监察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运作,并研究改进措施。委员会成员包括专家学者、市场专业人士,以及金管局高层人员。自1999年3月起,金管局亦每月公布货币发行局帐目。

四.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香港自1983年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股灾、1992年的欧洲汇率机制解体、1997年的香港回归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中巨额国际游资多番炒作等事件。面对股市大跌和银行挤提等市场反映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受到巨大冲击联系汇率制度的存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香港金融管理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联系汇率不仅没有被废除,而且还得到了巩固,充分表现出承受力,其货币市场汇率的波动从未超出1% 的水平,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稳定的作用。美元的贬值和对人民币升值以来,港元始终处在汇兑保证所设定的范围内优化后的联系汇率制度运行良好。实践证明,联系汇率制度保证了香港经济的稳定发展,抵御了多次金融风暴的冲击。

1、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有利之处

长期以来,联系汇率在香港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汇率制度的最有价值之处就是将货币发行制度融于汇率制度,而汇率制度则是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市场汇率作为港元供应量扩张与收缩的晴雨表,完全杜绝了港元的信用发行,货币供给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其最本质特点就是联系汇率制在现代经济金融制度下的创新。

(2)联系汇率具有较大稳定性,保证资本自由流动和避免汇率大起大落。香港是国际资本汇聚之地,香港的金融市场已成为全球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稳定的汇率可以使香港在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吸

引更多的外资的支持本地经济发展。

(3)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唯一性。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币值的稳定。而香港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易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小型市场经济体系,对外贸易总额是本地生产总值的2-3倍,资本市场总值是本地生产总值的3倍对外贸易在香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汇率对香港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汇率的波动将制约香港经济的发展。港元与世界硬通货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达到了稳定币值的目的,可以避免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还可以有效地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

(4)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避免了各种投机行为,容易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联系汇率制度适合香港经济,对香港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香港经济和金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受了多次外来的冲击。联系汇率制度是稳定港元、稳定香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2、联系汇率制度存在的弊处

虽然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为香港经济抵御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容忽视。

(1)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的利率与汇率受制于美元利率和汇率的政策调整。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的利率不能根据内部经济需要主动调节资金供求只能被动地跟随美国的利率变化,香港无法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是联系汇率制的代价。具体地说,当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化时,港元兑美元的市场汇率与联系汇率制规定的官方汇率(1美元=7.8港元)差距加大,进而引发市场套利活动,导致港元供应量和利率基本都与美元趋同,港元被动地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上升或下跌,只能被动接受美元汇价变动的后果。港元与美元挂钩使香港经济过分依存于美国经济,美国的经济波动和商业循环极易波及香港。联系汇率制这种自发的市场调整过程排斥了港府的货币自主调节权,其最明显的负面影响是不能运用利率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运用利率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维持联系汇率制往往以牺牲区内经济发展目标为代价。

(2)香港为维持联系汇率制必须保持大量外汇储备,占用了大量的发展与建设资金。

在一国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选择了联汇制以后,要想保持还必须有足够的外汇

储备。一来在必要时可以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市场干预,以维持同被钉住货币的联系汇率;二来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可以加强公众对维持联系汇率制的信心。汇率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经济变量,公众的心里预期对其影响很大,一旦出现信心缺口,再完善的货币制度也难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香港这样的自由化程度极高的小型外向经济体系中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9月底香港竟拥有官方外汇储备资产1408 亿美元这个外汇储备资产总额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约占港元货币供应量M3的36%,全球排名第九位。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其典型特征包括:经济规模小;开放程度高;资源贫乏;金融国际化程度高;在外来因素占主导的条件下,本地经济的发展受到无法控制的外来因素的严重制约。所以,对于香港这一完全开放的以境外货币资本借贷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来说,由于其货币资产存在着很高的可替换性稳定资本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而稳定汇率即是稳定资本的价格。这样,在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稳定汇率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首要选择。香港的金融当局并不能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

五.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争议

香港经济和金融环境自回归以来出现了重大变化,联系汇率制度存废问题曾有过多次争议。本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界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可能发生改变的议论再次出现,争议主要包括:

1.如何在维持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做出选择。

根据“三元悖论”,任何货币制度只能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者中取其二。香港不可能放弃资金自由港的地位,要维持汇率稳定,意味着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等同直接从美国输入货币政策,利率基本上只能跟随美国。随着内地与香港“个人游”及CEPA的签订和落实,两地联系曰益紧密,加上中国内地资本账户循序开放,香港经济活动与内地经济景气更趋一致。因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美国利率政策已不能针对香港本身的经济状况,尤其在资金回流香港的情况下,跟随美联储执行零利率政策甚至可能加大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另一方面,在1974-1983年香港实行浮动汇率期间,经济表现动荡,也就是说,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否足以让香港

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隔离于外围市场的冲击,香港金管局掌握利率政策主动权究竟有多大的实质作用,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2. 如何在稳定汇率和稳定内部价格之间做出选择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令香港竞争力调整的重任全落于物价变化之上,通胀起伏对投资及消费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香港经济的平稳发展。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香港金管局为保汇率而抽高港元拆息,导致香港其后经历了长达数年的通缩及高失业时期。但是,放弃外在价值(汇率)为政策标的又不会自动带来内在价值(通胀〕的稳定,汇率大起大落反而可能引发投机者聚集并造成推波助澜的破坏力,对香港高度外向型经济体的冲击更大,经济波动又将反过来影响物价稳定,因此,稳定汇率未必可以达到平抑物价波幅的目标。

3. 港元贬值是否会阻碍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将美元对港元汇率固定于7.75-7.85,意味着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波动会直接反映在港元对其他货币汇率上。当港元对人民币贬值,中资企业赴香港集资再调回内地、置业者申请人民币按揭、零售投资者以人民币缴付保单等,都需要承受汇兑损失,削减其参与意欲,阻碍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但是,也有论者认为,香港要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需要众多条件配合,汇率变动只是其中影响相对较轻的一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亦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发展成为离岸美元中心。因此,港元对人民币的有序贬值应不至于成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阻力。

4. 港元贬值是否助长炒风

港元持续贬值,令本来无心参与炒卖活动的本地居民须为储蓄保值而行动,更多资金投入资产市场,间接助长了股市、楼市炒风。不过,环视其他本币升值的地区,如新加坡及中国内地,其本地投资气氛亦未因币值上升而冷却下来。汇兑收益会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香港,改变汇率制度能否有效抑制炒风还存在争议。

5.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否为改变香港汇率制度的必要条件

部分学者建议,假定香港将汇率制度改为与美元和人民币的双挂钩安排,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香港金管局可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安排,让金管局持有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以保证金管局有足够的人民币储备捍卫汇率,保持汇率制度运作稳定。不过,此建议亦有技术难处需要克服,包括如何厘

定货币互换金额规模,以确保外汇储备足以抵御冲击等。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可能难以保证香港政府能够兑换到足够的人民币捍卫汇率;而如果人民银行可权宜调整兑换比率,在得到人行背书后,香港政府不需再遵守审慎的公共理财原则,又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引发恶性循环。

6. 人民币存款规模扩大会否影响港元地位

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香港居民以港元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日减。若今后人民币崛起成为香港的主要流动货币之一,稳定港元对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汇率制度的诱因也可能因此提高。但另一方面,非港元存款自1999 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3%-50%。的水平,目前人民币存款额提高主要是因为市民减持其他外币存款,而并不是减持港元存款,故有意见认为,因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扩大而改变汇率制度还是言之尚早的。

六. 结论

汇率一般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汇率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与其他新兴市场一起成为全球资金避险地,资金大量流入香港,对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据香港金管局统计,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共有约6,500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导致香港股市、房市暴涨,港元对美元急剧升值。为稳定联系汇率,香港金管局不得不动用外汇资金以买美元、沽港元的方式干预汇市。2011 年初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部分国际资金流出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市场的迹象,衡量新兴市场股市表现的MSCI指数在年初至2月中旬期间累计跌幅超过5%。香港利率虽然因联系汇率追随美国保持在超低水平,但由于内地加息和外围市场的扰动,香港市场也出现了资金流出的迹象,港元对美元汇率开始呈现持续偏软的趋势。至此,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表现的不一致、香港低利率与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矛盾、周边国家与新兴市场加息对香港资本流动的影响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再次集中反映在香港联系汇率上。尽管不断面对冲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仍能保持十分稳健,说明在目前阶段,联系汇率制度还是能够适应香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汇率制度,虽然并不尽善尽美,但它对于香港这个细小开放的经济体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仍然是权衡利弊以后的一种较好的选择。没有一个汇率政策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联系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鈎,或者是

自由浮动汇率,皆有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实施将近30年的联系汇率制仍然是香港的最佳选择。联系汇率制伴随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坚持到现在,说明它的存在利大于弊,而联系汇率制所建立的公信力也是其它任何一种新的汇率制度难以替代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命运必定是会坚持下去。正如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近日重申的,联系汇率制度行之有效,香港无意及无计划改变联汇制度。

总的来说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对稳定香港经济,巩固加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是有好处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元还是世界货币,港元与美元挂钩有利于维护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中短期内应该不会放弃联系汇率制度。

七. 政策建议

1. 香港汇率制度的选择,取决于香港经济结构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

作为一个细小的开放经济体,香港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周期性波动方面受发达国家影响较大,目前香港与内地并不具备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因此,联系汇率制度仍然是目前香港应坚持的汇率制度。任何过早让港元与美元脱钩,或人为加快港元与人民币融合的意图都不利于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的发展,更有可能危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为此,香港政府应一如既往地争取得到中国大陆在行动上对香港金管局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给予必要的支持。

2. 港元与人民币在功能上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一方面港元的运作巳深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港元日益成为投资替代品,这就要求内地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及货币改革中充分考虑可能对香港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两地应共同协商,相互配合,积极协调两种货币的平稳运作和未来发展。

3. 增加港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功能交往或接触面

人民币改革,走向自由兑换,以及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分步渐进的过程,每一步变革都会对香港经济和金融带来影响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都需及时做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及抓住机遇,扩大两币的交往,润滑两币的价值关系,为处理未来两币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做好技术准备。4.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应适当保持香港人民币市场和港元市场的相对独立

重点加强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现钞的管理,防止人民币现钞对港元汇率带来的过度冲击。必要时可利用内地与香港货币互换安排,为香港提供人民币资金支持,并解决两个市场利差过大的问题。

5. 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

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功能,如争取早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交易的股票,在香港开发新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市场,扩大人民币在香港贸易和金融活动中的用途,为港元与人民币未来的自然融合提供成熟的条件。近日香港交易所在其业绩发布会上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为香港人民币证券交易设立备用设施,即人民币资金池,令市场期待香港人民币IPO将进入倒计时。相信两地监管机构和市场在此方面的密切合作,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也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王普德.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利弊分析及前景[J].特区经济,1998,(8):45-46

[2]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EB/OL].:香港金融管理局网站,2011-12-07

[3]潘大财经专题站.香港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EB/OL].:潘大财经专题站,2011-12-07

[4]维基百科

[5]刘静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坚守还是放弃?上海发展改革信息网,2009-7-6

[6]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的最新外汇储备资产数字, 新闻稿. 2011年3月7日(中文).

[7]中证网. 香港财政司司长:无意改变联系汇率制度,新闻稿 2012-6-13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 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 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 - 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 - 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和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其实是两者一体的,密不可分。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一、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金融管理局并不控制而且也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 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 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三)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成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同其他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 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香港回归过程中,联系汇率制度就起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分析如下: 首先,港币的发行是以1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而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M0)。现钞之外,加上各种存款,共同构成广义货币(M3)。目前,香港流通中的现钞为820多亿港币,香港的广义货币(M3)为28000亿港币左右(1997年三季度数字),其中有16000多亿港币存款(约占广义货币的60%)和相当于11000多亿港币的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40%)。所以,香港虽然有超过7000 亿港币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有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从而有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第二,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 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1993年4月以来的香港货币当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譬如,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第三,且不谈港币利率高对香港经济的抽紧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港币的影响也有两重性。一般说来,港币利率高有利于稳定港币。但是仔细想一想,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对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题——对真实浮动汇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高,联系汇率制下的港币所面临的累积的贬值压力越大。所以提高港币利率一方面对港币有稳定作用(揽存港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关于港币风险累积程度的预警指标(Indicator)。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利差过大,港币利率偏高不但不能稳定港币,反而会动摇公众对港币的信心。 浮动经济的优缺点: 优点 防止外汇储备太量流失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当本币汇率下跌时,不必动用外汇储备去购进被抛售的本币,这样可以避免这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 节省国际储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的涨落而自动达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支配,减少干预行动,国家需要的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自然可以减少。这就有助于节省国际储备,使更多的外汇能用于本国的经济建设。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根据市场供求,汇率不断调整,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从而免除长期不平衡的严重后果。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本国通货就会开始贬值,这种情况对出口有回将同时分布在盈余国和赤字国身上。 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思考题: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从案例可知: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 它的发展历程:有利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金管局于 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为美元;另一项是调整贴现窗机制,贴现窗指银行向金管局买出证券,以借出金管局隔夜港元的机制,过程中双方协定将由银行按照协定价格及日期回购该证券。这些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利率过度波动及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2003年底到2005年期间,由于美元疲弱,同时市场估计人民币升值及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港元利息均低于同期美元利息,仍无明显的资金流出。为了加强利率调节功能,金管局于2005年推出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包括:推出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强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的汇率把美元兑换为港元;将弱方兑换保证的汇率定为7.85港元;金管局可在兑换范围内(即 7.75~7.85之间)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原则的市场操作。 香港属于小规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约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情况下,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于美国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和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汇集,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主要概括为: (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案例01: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阅读以下资料,并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货币与美元挂钩,按照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进行港币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港币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根据香港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将美元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发行等值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港币。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反方向操作。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正式实施,迅速地稳定了港币对内价值,十多年来更接受过多次挑战,其中最著名的应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不过,联系汇率制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 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的港币兑美元汇率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2.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港币利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3.要保证联系汇率制度顺利实施,必须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4.提示:可以考虑美元储备规模、市场主体信心、金管局货币政策自主权等方面 5.请了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冲击情况。试分析香港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怎样的联动机制?危机中国际炒家是如何利用这一联动机制实施攻 击的?香港政府最终如何渡过难关? 6.请比较香港联系汇率制与货币委员会制(或称货币局制,比如新加坡、阿根廷等国)有什么异同?在你看来,联系汇率制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7.有人认为联系汇率制度可以有效平抑国内通货膨胀,提高货币当局的权威性,因而可以在发展中国家范围内广泛提倡。你认为中国大陆能否采用联系汇率制?为什么?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

什么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什么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香港,纸币是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的。根据香港的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以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发行等值的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则可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的港币。反过来,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由此不难看出,以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基础和依据,并使二者保持固定的汇率,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点。 自1935年以来,香港共实行过六种汇率制度,每次变动的原因都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关。但联系汇率制的实施,却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由于最初谈判进展缓慢,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贬值。其间,香港各阶层人士多次呼吁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当局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诿。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据说,当时有人提议将汇率固定在1:8的水平,因为它有着象征"发"的吉利谐音。但此建议被当时的财政司长彭励治否定,而将汇率定为1:7.8。 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二十多年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其问,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集系,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 当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②联系汇率制度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3)由于实行了联系汇率,也无法通过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等等。但是,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刻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历史也肯定了其稳定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同时,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这一制度本身也日趋完善。

香港联系汇率制

专栏: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 港元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比较成功的地区。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确定了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发钞银行新发行的港元要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的美元作为保证,以获取外汇基金无息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是债权人)。而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同样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当港元回笼时(回给货币局),发钞银行可以同样的汇率获得美元,同时交回外汇基金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向持牌银行回笼港币时的做法与外汇基金同发钞银行之间回笼港币的做法相同。同时,外汇基金与发钞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市场的汇率以2%的幅度在官定汇率水平上下浮动(别忘了,公开市场汇率或现实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①美元流动均衡机制。即当港元被市场抛售或资本流出导致市场美元减少时,由于美元减少,发钞银行不仅不能增发货币,还需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赎回美元,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又导致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港元汇率趋于稳定。

②套利机制。香港的发钞银行由三家商业银行组成,必然具有逐利动机。假设市场上美元汇率上升到1:7.9港元,则所有发钞银行都会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以1:7.8港元的汇率赎回美元,再以1:7.9港元的汇率向市场抛售,结果是美元供应增加,港元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趋同。 港元联系汇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有两大弊端: 请想想? 1.损害了香港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2.汇率长期固定不变可能带来港元汇率高估,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 发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自 1983年至今,这项制度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联系汇率制度符合香港的经 济状况,且简单、一致、易于理解,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的 需要。联系汇率制度是最为强健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固若金汤、刀枪不入,资 本流入流出的影响百分之百的转移反映在利率层面。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联 系汇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且必须对包 括大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持港元和有意兑换港元者一视同仁,否则将损害货币当 局的公信力并带来严重后果。潘大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这些特点,都是港股 投资者有必要了解的,本文将对此作权威论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 香港在30年代放弃银本位后,长期与英镑汇率挂钩。70年代初由于英镑 改为浮动汇率,港元曾短暂的与美元挂钩。 由于70年代的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大幅贬值,港元在1974年11 月25日与美元脱钩并改为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制度实施的最初两年,港元运作曾一度非常顺利。但港元大好的形势并未能长期维持,香港于80年代初爆发港元危机。1983年港元危机最紧迫时,港元曾于两天内大幅贬值了13%,港元 汇率最低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前后的港元汇率走势 为应对港元危机并拯救香港银行系统,港英当局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港元与美元按1美元兑7.80港元挂钩,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这项安排标志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诞生,成为之后30年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修订

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1983年10月17日,香港开始推行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这制度规定向发钞银行发行及赎回为银行纸币提供支持的负债证明书时,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交易。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背景 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港英政府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直到1935年11月,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直到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做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的内容与调节机制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称为美元汇兑本位制。从理论上分析,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是货币的通货发行局制度的衍生制度。而通货发行局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必须有完全的保证,即必须与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一个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职能由指定的、合格的商业银行(发钞行)来担当,目前香港发钞行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由此确定的港元与美

联系汇率制度的前世今生

联系汇率制度的前世今生 2012-11-09 热钱流入给香港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而在香港已经实施近30年的联系汇率制度也再度遭到质疑。为了一探究竟,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历史,看看香港地区的汇率形成机制是如何演变的。 联汇制度多次被阻击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行以来,经历了多次考验,包括1987年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1年国商集团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4/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然而,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香港虽然有超过2万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导致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对联系汇率制度造成巨大冲击。港元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但香港楼市、股市全盘崩溃。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汇率机制经多次演变 从历史上看,香港的汇率形成机制也经过了多次演变,总体上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银本位时期 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分两个层面实施:红铜、青铜或铸铁钱币——制钱用于小额交易;银锭用于大额商业交易、缴税及储存财富。香港是贸易中心,银元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曾经试图推广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并不普及而且供应短缺,无法以英镑收税,港英政府遂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 与英镑挂钩时期 1935年11月,由于美国及其他地方银价飙升,后来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用于支持该银行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浮动汇率时期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由1972年6月开始,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

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 一、联系汇率制度简介 (一)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在发展为贸易和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货币和汇率制度。 1.银本位时期。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分两个层面实施:红铜、青铜或铸铁钱币-制钱用于小额交易;银锭用于大额商业交易、交税及储存财富。此外,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银元也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交易媒介。香港是贸易中心,银元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曾经试图推广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并不普及而且供应短缺,无法以英镑收税,,港英政府遂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 2.与英镑挂钩时期。1935年11月,由于美国及其它地方银价飙升,后来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用于支持该银行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受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3.浮动汇率时期。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由1972年6月开始,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做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二)联系汇率的运作 1.货币发行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支持,透过严谨和稳健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得以实施。 香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发行局,纸币大部分由3家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发行。法例规定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帐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钞纸币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纸币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

汇率制度 习题与答案

汇率制度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被称为________。 2、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比价________,其波动的界限________的一种汇率制度。与此相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________的变化而自由涨落,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 3、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1994年1月l日开始,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汇率制。 5、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并且要扩大开放,逐步使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以最终达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属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有( )。 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D.以上都是 2、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 )。 A.自动调节国际收支B.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C.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D.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传播 3、按照政府对汇率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 )。 A.单独浮动B.清洁浮动 C.联合浮动D.肮脏浮动 4、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则实行同升同降的浮动汇率制度是()。 A.联系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5、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

干预,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的汇率制度是( )。 A.管理浮动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6、各国执行外汇管理的机构通常包括( )。 A.外汇银行B.外贸管理机构 C.海关D.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 7、外汇管制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 A.对外汇资金的管制B.对货币兑换的管制 C.对黄金、现钞的管制D.对汇率的管制 8、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1994年我国又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从这一年起( )。 A.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B.实行统一的银行结售汇制 C.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D.停止发行外汇券 9、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该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种类主要包括( )。 A.美元B.日元 C.欧元D.韩元 10、我国香港使用的汇率制度是( )。 A.货币局制度B.联系汇率制度 C.管理浮动汇率制D.爬行钉住汇率制 1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A. 联系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浮动汇率制 D. 联合浮动 12、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开始规定成员国汇率波动幅度为()。 A. ±10% B. ±2.25% C. ±1% D. ±10%~±20% 13、1973年春以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性质是()。 A.固定汇率制度 B.钉住汇率制度 C.联系汇率制度 D.浮动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概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主要支柱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香港在1983年10月17日开始推行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这制度规定向发钞银行发行及赎回为银行纸币提供支持的负债证明书时,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交易。 金管局 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内负责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于1993年4月1日合并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而成立,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银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领导为金融管理专员(总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委任,金融管理员依据《外汇基金条理》、《银行业条例》、《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结算及交收系统条例》及其它有关条例及法规行使职能和权力。在金融管理专员所获转授或赋予的法定权力下,金管局的日常运作高度自主。 制度实行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行以来,经历了多次考验,包括1987年股灾、1989年中国六月事件、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1年国商集团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4/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面对这些冲击,联系汇率仍然稳如盘石。联系汇率制度是本港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基石,香港政府致力推行联系汇率制度,以维持汇率稳定。 发展历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金管局于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 析与思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 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 - 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 - 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香

香港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案例内容: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换取负债证明书的资产,先后是白银、银元、英镑、美元和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则再次规定必须以美元换取。在香港历史上,无论以何种资产换取负债证明书,都必须是十足的,这是港币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联系汇率真正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在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和1987年股灾之后的事情。主要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完善这一汇率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有效的管理环境,如与汇丰银行的新会计安排,发展香港式的贴现窗,建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开辟政府债券市场,推出即时结算措施等;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短期利率受控于美息的变动范围,以保障港元兑美元的稳定。而对于联系汇率制最有力的一种调节机制,还在于由历史形成的,约束范围广泛的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利率协议”,其中还包括了举世罕见的“负利率”规则,它通过调整银行的存、贷利率,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因此至今仍然是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一项政策手段。 思考题: (1)香港为何要实行货币局制度? (2)货币局制度有何缺陷? (3)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分析要点: 1、由于香港地区人口相对较少,面积不大,只有1000多KM2,无力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而且也无力稳定本地区币值的稳定,所以才建立货币局制度。 2、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不稳定的时候,可能影响到本地区币值的稳定,即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走强的时候,可能暂时影响到本地区产品的出口;而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走弱的时候,本地区的币值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相比也会存在贬值的现象,可能由此引起通货膨胀。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目录 目录 (1) 题目 (2) 摘要 (2) 正文 (3) 一.香港联系汇率的简介 (3) 二.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3) 三.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机制 (5) 四.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7) 五.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争议 (9) 六.结论 (11) 七.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对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思考 摘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动荡之中。到目前为止,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其后果到目前为止影响深远,我们已经看到事态的严重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处于动荡之中,避险资金纷纷涌入香港,实施了25年的联系汇率制面临新的考验。本文通过介绍香港联系汇率的起源,运作机制与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同时探讨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优劣之处,考察金融危机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目前的影响,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最后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下香港汇率制度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命运

一.联系汇率制度的简介 1.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0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构。与其他固定汇率不同,这是一种

货币发行制度,政府或中央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应与需求来直接影响汇率)。在联系汇率制度内,汇率稳定主要透过香港三间发钞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进行套戥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2. 联系汇率制度成立的背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创立于1983年,其背景是1982年撒切尔到北京与邓小平就香港的前途进行谈判,而市场担心香港的前途不明,连带对港币的信心动摇。从1982年7月1日到1983年6月30日,港币对美元贬值了18%。之后港币一路急泄,到9月24日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最低点。许多商店开始拒绝接受港币。在这种情况下,港府下决心改变浮动汇率制为联系汇率制。 二.香港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香港实行了不同的货币汇率制度。自1840年英国强占香港后,香港的货币制度依次经历了银本位、英镑汇兑本位、首次与美元挂钩、浮动汇率以及现行的联系汇率等制度。 1、银本位制度 1935年以前,香港一直沿用内地的银本位制度,这与当时香港作为内地贸易转口港是相联系的。因此虽然当时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金本位制,香港仍保持银本位直至635年因银价暴涨而废除。 2、英镑汇兑本位制 1935年11月9日,香港立法局通过《货币条例》后改称《外汇基金条例》规定设立外汇基金用以调整港元汇价,港元和英镑的汇率固定于1英镑合16港元。这种汇率制度实际来源于标准的殖民地货币发行局制度。1972年英国爆发国际支付危机英国政府宣布住由英镑浮动,英镑区瓦解,香港也自动脱离英镑区,放弃英镑汇兑本位制。 3、港元首次与美元挂钓 1972年7月6日港英政府宣布港元与英镑脱钩,改挂美元,按1美元比5.65港元汇兑,波幅为 2.257%这是港元首次与美元挂钩。但是当时国际环境极不稳定,西方的货币体系面临抛售美元和美元贬值的压力,1974年11月下旬,当国际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之风时,港元因此倍受通胀压力。该月24曰,港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