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一)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一)

一、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区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就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规模、速度及实现的步骤、措施等所拟定的较全面、长远的计划。它是一种提高教育效能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管理创新策略,已成为更具前瞻性、综合性,涉及管理行为改变等相关活动和过程的一种谋划或策划的概念。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既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更新,又是通过区域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相关利益群体、社会公众、相关专家等共同制订和实施的区域教育发展综合性方案,是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区域教育的发展策略,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特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管理行动。

(一)教育发展规划的分类

1.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从规划的时间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两种。一般情况下,5年以上的规划为长期规划,4年以下的为中短期规划。

2.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从规划的内容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综合规划,也常被称为总体规划,是教育发展的全方位的规划;专项规划,是与综合规划相对应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专门性规划,例如体育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等。

3.落实性规划和原创性规划。从规划的动因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落实性规划和原创性规划两种。落实性规划,是为贯彻落实上级规划精神,下一级要在上一级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性规划;原创性规划,是与落实性规划相对应的,没有上级明确指令而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制定的规划,例如关于选修课程的发展规划、关于校本课程的发展规划、关于音体美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等。

(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特征

1.教育发展规划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认为,教育发展规划应具有五个特征:应看得更长远;应是综合性的;应与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应成为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应只关注数量的扩张,还应关注教育发展的贡献。

2.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特征。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一种系统的区域教育管理方式;是持续行动的过程;注重主体性、关注内在发展;强调公众参与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一)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

1.上级有关文件。落实性规划,要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划一一分解细化,贯彻落实上级规划精神要不打折扣、一丝不苟。原创性规划,也不能闭门造车,也要寻找上级有关文件的相关政策支持。

2.教育功能。根据教育在区域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可供社会咨询等方面的功能来制定教育规划,使教育在区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使社会的人才供需在数量上和规格上基本平衡。要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做好人才预测;要对本地区的教育培养能力做出客观估计;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调整本地区教育,实行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实现专业比重协调化,使数量规格与要求一致,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比例合理化。

4.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制定规划的人员,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要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5.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好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台,一定是要有群众基础的。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发展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对区域自身所具有的基础、问题等进行全方位梳理,明确在同一省( 或市) 所处的位置,以及重要的特点、特色是什么。

分析的主要角度是区域教育发展机遇,也称社会背景的分析;区域教育优势的分析;区域教育历史传统的分析;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分析等。

2.发展目标展望。陈述在某一时段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要办什么类型及水平的区域教育,要做哪些事情、项目或工程,即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确立大家共同认可的发展目标。

教育规划的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

3.发展要素确定。发展要素确定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即要选择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或领域、重点解决的问题。

4.保障系统设置。保障系统是指为服务于发展目标和发展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必要资源及其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的设置。

5.实施计划。包括年度发展速度,工作指标、方法、程序和步骤以及规划实施中可能会产生的障碍和困难,如何协调工作的进展等。

(三)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步骤

1.设立组织机构。(1)成立起草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担任;组员由教育行政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规划起草专家等组成。

(2)成立起草专家组。组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该方面业务的负责人担任;组员由擅长教育写作的专家若干人担任。

(3)成立检查监督委员会。由政府督学组成,负责检查监督规划执行情况。每年最低检查一次,并写出详细的督察报告报送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同时要不断对总目标、子目标及实施策略进行调整、丰富和完善,以便更好更有创造性地完成各项指标。

(4)明确分工。确定会议召集人,工作协调人;信息反馈联络员;每部分起草及督查报告的主笔人;统稿人;一审、二审、三审人员;最终定稿人等。

2.调查研究。落实性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划。把上级的发展目标一一分解细化,然后把贯彻落实的指标、采取的措施及步骤等问题拿到相关部门去调研和论证。

原创性规划,首先要明确主题、目标、结构等问题,然后再把这种整体写作思路拿到领导、专家、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和论证。并积极寻找上级有关文件、相关政策的依据。

要采取问卷、座谈等方式,号召大家积极参与,鼓励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3.分析总结。结合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系统的对区域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发现优势与不足;与其他区域教育发展做横向比较,查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分析区域内教育布局、学校分布、资源配置、师资队伍状况、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与区域政治、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状况相比较,特别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明确区域教育目前的状况、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区域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未来时期区域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确定应优先解决的问题、需要投入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由此描绘区域教育的发展方案、基本途径、实施进度、主要责任人、时间要求等等;借鉴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4.起草。落实性规划,要以上级有关规划为蓝本,基本思想、结构和要求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对上级规定的发展目标要一一分解细化,明确落实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尽量体现本区域的特色理论和做法,积极推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典型经验;明确落实措

施和责任,列出贯彻落实时间表;明确近几年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关注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等等。

原创性规划,要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目标、结构等,寻找上级有关文件、相关政策的依据,并结合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写作。从结构上说,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一般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组织实施等几大板块。

起草时要注意划分二级标题,如规划背景要分为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两大块,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等。

5.征求意见、修改。分部分起草完毕后,要由统稿人进行统稿,统稿后交审稿人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一审,一审矫正后交予起草委员会征求意见,由统稿人进行二次修改。

6.再征求意见、再修改。统稿人进行二次修改后,交审稿人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二审,二审矫正后交予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收集后进行整理归类,由起草委员会讨论采纳补充修改内容,由起草专家组共同商讨进行三次修改。

7.定稿。起草专家组共同商讨进行三次修改后,交审稿人和统稿人分别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三审,三审矫正后交予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定稿。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审核公布。

8.起草说明。规划完成之后,为便于汇报起草工作,解释有关问题,使阅读者迅速掌握要点,进而进行沟通交流和征求意见,要拟定起草说明。起草说明的内容一般包括:制定规划的依据及原则、总体目标设定、细化分解的目标、解释有关概念、与上级文件比较增删的内容(如果是原创性规划则省略此项内容)、需要补充和说明的问题等等。

(四)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要注意的问题

1.牢记国家意识。党和国家把教育的改革发展、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区域教育发展而言,应该将这一国家战略摆在区域发展的头等位置,从国家发展的高度,谋划区域教育发展大计。

2.抓住现实问题。从实际出发,基于区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的量和质同时增长;并加快教育内部机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构建教育竞争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3.明确自身定位。要全方位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价,清楚区域政治、经济、人口、文化背景等状况。定位不能狭窄,不能仅仅体现上级文件或领导、专家意志;定位也不能过高,不能用意志代替科学;定位要有特色,不要类同化、大一统、无个性。

4.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敢试敢闯、自立自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区域教育的超前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5.具有操作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要有具体的子目标划分、可操作的实施策略、确实可行的方式及方法等,各项规划目标不能刚性不足,弹性有余,要力争可测、可查、可见。要有明确的完成具体工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及社会资源的指标,以及有关的保障制度、奖惩规定设置等等。

6.党委政府护航。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在党委、政府。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能否推进,推进是否顺利,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如一的保驾护航作用是关键。党委、政府要有明确和恰当的角色定位,即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保的保住,该放的放活,该管的管好;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学校的自主权、社会的监督权应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应得到良好的营造。

瓯北第四小学创客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新)

瓯北第四小学创客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6-2019) 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要求,进一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根据温教电〔2015〕109号《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瓯北第四小学创客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切入点,从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活动、创客师资、创客文化等维度全面推进创客教育,形成良好的创客教育生态环境,为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教育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理念,建设智慧教育学习环境,大力推动创客教育探索。以创客活动为平台,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到2019年我校基本实现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即每校开出一门创客课程、建设一个创客空间、聘任一位创客指导师、每年组织一次创客教育活动和每生每年完成一个创客作品。 围绕“新梦想教育”这一我校课程核心理念,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创客教育特色项目,由“新梦想教育”理念出发,学校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努力点燃所有学生的梦想。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拓展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去更好的进行创客教育。改革后的课程包罗万象,多样中展现个性,千变万化中呈现无限精彩。而创客教育将是这种变化中抢眼的亮点,我校将通过以创客教育为基点,坚持“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项目式学习、挑战性学习等深度学习方式。以综合实践课、拓展课及社团活动为载体,创建汇聚欢乐的儿童创客基地,以课程整合与融合方式开展创客课程体系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创客教育团队 我校创客教育团队由郑胡校长为组长,徐一流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处主任戴小亮老师牵头,以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及科学教师为主要参与力量,统整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项目组骨干教师力量比较强。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 目前学校以拓展课及社团课程为载体开设了以下主要课程: 中国文化与汉字、趣味数学、思维训练、趣味实验、戏剧、陶笛、剪纸、设计、花样编制、十字绣、手工、七巧板、美画板、车模、小实践、3D打印等课程。 (二)接下去的作方向 1.打造我校特色创客空间——“多彩小创客”,并建立日常开放机制; 2.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小创客,实现我校“新梦想教育”这一核心办学理念; 3.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由固定场所固定模式化学习转向泛在学习; 4.探索适应本校的创客教育新型教学模式,融入智慧教育; 5.形成一批创客学习课程资源,在区级互动平台上汇聚资源,建设自有资源. 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6.2~2016.9 完成瓯北四小创客空间的外部环境设计及理念的制定;初步实行课程改革,利用课程的多样化去宣传创客教育。 第二阶段2016.9-2017.2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共10篇)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共10篇) 第1篇: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育人,力求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促进全县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学校重点工作和具体目标: (一)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服务意识、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完成学校规划。 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教学制,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努力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做好每年的民主评议工作。 (二)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培训,强化为人师表,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有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1、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 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教改意识,不断提高新形势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努力达到教有特色,为教师们学习创造一切机会、提供条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研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2、加强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一)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一) 一、区域教育发展规划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区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就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规模、速度及实现的步骤、措施等所拟定的较全面、长远的计划。它是一种提高教育效能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管理创新策略,已成为更具前瞻性、综合性,涉及管理行为改变等相关活动和过程的一种谋划或策划的概念。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既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更新,又是通过区域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相关利益群体、社会公众、相关专家等共同制订和实施的区域教育发展综合性方案,是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区域教育的发展策略,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特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管理行动。 (一)教育发展规划的分类 1.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从规划的时间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规划两种。一般情况下,5年以上的规划为长期规划,4年以下的为中短期规划。 2.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从规划的内容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综合规划,也常被称为总体规划,是教育发展的全方位的规划;专项规划,是与综合规划相对应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专门性规划,例如体育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等。 3.落实性规划和原创性规划。从规划的动因来划分,教育发展规划可分为落实性规划和原创性规划两种。落实性规划,是为贯彻落实上级规划精神,下一级要在上一级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性规划;原创性规划,是与落实性规划相对应的,没有上级明确指令而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制定的规划,例如关于选修课程的发展规划、关于校本课程的发展规划、关于音体美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等。 (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特征 1.教育发展规划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认为,教育发展规划应具有五个特征:应看得更长远;应是综合性的;应与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应成为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应只关注数量的扩张,还应关注教育发展的贡献。

《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 行动计划的通知》政策解读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文号:青教通字〔2018〕71号发布日期:2018-11-05 一、我市开展“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战略,国家绘制了2035年教育现代化发展蓝图。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进一步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育人,全面开发人的潜能,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适合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成为良好公民和有用之才,为幸福生活奠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此,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我市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开启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通过“十个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学生中心观、全面成才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才艺广泛、崇尚劳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一位学生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养成习惯,受益终身。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和完善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统领的德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通用五篇 (模板)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验收评估工作。根据 [2023]XX号关于做好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会议精神,特制订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以办好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为目标,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力争在两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年打基础,两年搞提升,三年创规范。力争在三年内把农场小学办成一所充分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和谐成长,教学质量优异,学校建设标准”的儿童乐园。 三、主要任务 达到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学校设置。实现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生能就近入学。 (1)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单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2)班数班额全部符合要求。 2、校园校舍。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实现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低于5.2平方米。 3、装备条件 (1)学生课桌椅。达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课桌椅。再添置部分常用教学设备,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根据学校现有规模和办学条件,按照上级有关方案,我校将争取在两年内,使学校的各项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配备齐各功能室和整修运动场,使生均校园面积、体育活动用地、绿化用地、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达到省定标准。各种教育实验仪器、图书等达到省定标准,并得到有效使用。 4、师资队伍 (1)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我校按编制配齐配足各类教师,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原则与方法引言 区域发展规划是指为了促进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 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对于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原则与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整体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具有整体性,即要考虑到区域内各个方面的发展 需求和相互关系。这意味着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各项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例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制定方案时要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以便做出准确的决策。例如,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以科学确定道路建设和交通网络布局。三、可持续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即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提升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因素,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能源规划方案中,需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四、参与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需求,实现多方参 与和协商决策。参与性原则要求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要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协商。例如,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需要邀请市民、专家、企业等各方参与,共同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和期望的规划方案。 五、灵活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时期和情况下的 发展需求和变化。灵活性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有一定的调整和修订机制,能够及时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化。例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实施性原则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实施性,即要考虑到规划方案的可行 性和实施条件。实施性原则要求规划方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能够通过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例如,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 结论 区域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和利 益的平衡。本文介绍了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与方法,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实施性原则。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以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从2013年到现在,教育部相继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文件,对校长的要求都有“规划学校(幼儿园)发展”这一内容,阐释的标准大致是:掌握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诊断学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和研究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指导教职工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并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监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学校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作为校长,如何达到国家提出的这一专业标准?如下内容可供参考。 一、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历史背景 学校发展规划,又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设计等。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于英国,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以实现学校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政府间接管理学校的方式。 英国哈格里夫((D. H.Hargreaves)和霍普金斯(Hopkins)是较早明确而又系统提出“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简称SDP)这一概念的学者。目前,国外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主要集中于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 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 系统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引进“学校发展计划”的概念。1999 年,上海市与美国合作打造高效能学校:用测量改进管理的后续研究。同年,市教委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引进“学校发展计划”项目,

小学区域教育规划实施方案

小学区域教育规划实施方案 小学区域教育规划实施方案 一、方案背景 教育是国家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对孩子们的习惯培养、人格塑造和学术成就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小学阶段获得优质、公平的教育,实施小学区域教育规划势在必行。 二、规划目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完善小学学区划分、控制学生入学比例、优化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建立起小学区域教育规划体系,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 提高教育公平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3. 通过控制学生入学比例,减轻各学校的负荷,保证教学质量。

4. 建立健全的学生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测。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规划实施 为了实现小学区域教育规划,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划分学区 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口情况和教育资源分配情况,制定合理的小学学区划分方案。要求每个学区内的学生数量不超过一定的上限,确保学校教育质量。 2. 控制入学比例 为了确保各校的教学质量,制定控制学生入学比例的方案,根据小学学区内的人口密度、就近入学原则、学校对学生的招生规定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入学比例。 3. 优化学校布局

对各学校的建设计划和校舍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校舍调整和建设,确保每个小学学区内至少有一所教育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强大而且学科齐全的学校,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师,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 5. 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制度,实行分类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参考学校的师资配置和科目教学特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方案实施效果 小学区域教育规划的实施将会取得以下效果: 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提高教育公平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优质教育。 3. 控制学生入学比例,让每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保障。

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国家公民接受基 本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合理发展,我国制定了 《义务教育法》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二、规划制定的背景与目的 2.1 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教育资 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城乡教育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2.2 目的 为了提高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制定本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推动全国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总体目标与任务 3.1 总体目标 (1)普及率目标: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九 年义务教育;

(2)教育质量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质; (3)教师队伍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 供优质教育资源; (4)教育经费目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5)教育公平目标:减少地区、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 公平。 3.2 任务 (1)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加强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 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3)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荣誉 感和归属感。提供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 资金足够、用于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 (5)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治理效能。 (6)加强教育公平。减少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 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

幼儿园未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幼儿园未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刻领会“全教会”精神,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贯彻幼教《规程》为主线,以学前教育《纲要》为依据,全面落实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队伍为重点,以服务于家长、社会为宗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二、奋斗目标 在继承本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坚持全面发展,倡导个性发展,实现持续发展;以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宗旨;把XX幼儿园办成一所具有浓厚道德礼仪教育氛围、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与社会相匹配的现代化学前教育精品园。管理目标:尊重教育规律,致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开拓教育创新,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环境,创办品牌名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本园的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目标:高质量保持市级幼儿园的光荣称号。 三、具体任务与实施 (一)加强管理,依法办园:认真学习有关办学的法律、法规,把学前教育的《规程》、《纲要》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大法贯彻执行; 把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作为稳定队伍、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法规贯彻执行。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层次: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职、责、权、利到位; 管理程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

职责,修改教职工评价标准,用高标准规范教职工的教育行为。坚持人 事制度改革,做好“聘用合同制”工作,调整和完善改革方案、细则、 岗位等级工资标准等,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尝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用规律,探索幼儿园发展的新路。结合本园实际进行办园体制、投资方式、 课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出思路、出经验、出成绩。研究和掌握新时 期、新形势下家长对教育的心理、需求和要求,坚持为不同需求的家长 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园同步教育。充分 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育人十法:以良好的师德塑造人;以先进的观念引导人;以常规的工作规范人;以骨干的力量带动人;以教育的科研提高人;以制度的改革激励人;以本园的特色成就人;以人文的环境稳定人;以名园的品牌树立人;以XX的精神发展人。推进基础工程和名师工程。基础工程: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干部、教职工培训活动,从提高教育认识人手,升华为教育观念,形成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思想内涵,转化为教育行为,达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名师工程:在教师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园骨干教师,创造条件促拔尖子教师脱颖而出,力争名园出名师。文化水平目标:干部: 5年内园领导百分之百达到学前或管理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教师:每年培养1 —5名学前大专生,5年内在岗教师百分之百达到学前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业务水平目标:干部:不断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5年内培养中层干部2 —3名,班、组长以上干部达园级管理人员标准。教师:5年内培养园级骨干教师3—6名。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社会聘任教师职称评定 工作。其它:各岗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本岗位工作标准。全体教职工的师德修养要全部达到“幼教工作者师德规范”的标准。全体教师努力完成继续教育内容,以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本园工作可持继发展。 (三)保持市级幼儿园标准的保教质量1、保教工作一一教育理念:幼

广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广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财政厅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残联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区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学段服务拓展力度不够、融合教育质量不高、特殊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促进公平、实现共享,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原则,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各阶段适龄残疾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特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融合教育全面推进。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待遇保障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1.全面落实“一人一案”。研究制定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安置规范。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依托各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提出入学建议。按照普通学校特教班或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为骨干、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落实“一人一案”,“全覆盖、零拒绝”做好教育安置。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确保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不失学辍学。保障儿童福利机构内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中小学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 2.扩大随班就读规模。研究制定随班就读工作指南,建立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主体责任,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8.04 •【字号】宛政办〔2022〕53号 •【施行日期】2022.08.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宛政办〔2022〕5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8月4日

南阳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地一策”实 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新时代南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豫政〔2021〕2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新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优化类型定位,完善体系,推进融合,增强适应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为我市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起规模结构更加合理、类型特色更加鲜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更加成熟、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职业院校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人才供给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匹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明显提升,技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任务 瞄准“一个建设目标”: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示范区。推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3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3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下面是我分享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3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以供参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1 旦马乡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校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确保我县2023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依据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年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23-202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23-2023),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提升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重点;以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努力缩

小校际间差距,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工作目标: 依托“全面改薄”计划的实施和盘活现有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校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及师资配备相对均衡,学校办学具有特色,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择校现象,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二)工作重点: 1、全力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在教育局和辅导站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并实施标准化建设方案和“全面改薄”计划,争取完成我校的运动场硬化;依据教育局配备及时完善、优化学生宿舍、食堂、饮水、采暖设施及实验、电教、音体美器材和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努力使我校教学仪器设备全面达标,使我校实现”班班通”。 2、均衡教育机会。完善留守儿童、随迁子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做好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的填报,加强对异动学生的监控,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年巩固率达100%以,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年巩固率达95%以上,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保证。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桂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2.28 •【字号】市政〔2022〕5号 •【施行日期】2022.02.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临桂新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桂林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8日桂林市推进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 2023年) 为适应新时代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教育提质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桂政发〔2021〕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改革导向、效果导向原则,着力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实施“八大计划”,新建69所公办幼儿园、47所义务教育学校、13所普通高中,迁建1所中等职业学校,筹建1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所高等职业学校,建设25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21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14所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支持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到2023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10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2.4%,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计划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市县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及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思政课教师工作制度;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履行主要责任,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和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确保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加大中小学专职思政教师配备、培训、激励力度,建立思政课名师(教研员)工作室,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创建15所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教育进步示范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力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不少于1小时,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推广中华传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常用版(8篇)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常用版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动态掌握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园建设、教育装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等状态信息。对新建学校,要严格按照省定办学标准设计建设;对现有学校,要____全面核查,逐一建立台账,列出区域内未达标学校的具体指标,坚持一校一策、综合施策,使其尽快达标。加大力度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提升送教上门服务质量。每年做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工作,并将年度监测报告及时报送市教育局。确保到____年____%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到____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责任单位:各辖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6.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按照省定办学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____—____年),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校园校舍,推进中小学更新改造加固工程,加强城乡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严格控制因择校产生的大班额现象。要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班额严重超标的学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从严限制招生人数。到____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国家规定的____人以上大班额现象;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常用版(二)

15.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持续推动市教育局《____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____》(镇教发〔____〕____号)的落实,全面提升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公开学生文化学科成绩及其排名,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和作业量。重视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教育培养孩子。各辖市、区政府建立由教育、工商(市场监督)、法治、公安、民政、人社、物价、税务、文广新、体育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管理属地内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各地统一部署专项执法行动,工商(市场监督)部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审批部门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依法取缔非法办学机构。切断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关联,规范各类媒体和平台对教育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发布行为。(责任单位:各辖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地税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16.加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各中小学体育与艺术教育配备达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____五版)i类要求,卫生室(保健室)建设符合相关要求。体卫艺师资配备满足课程实施需求。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常用版(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力度,扎实做好迎检工作,确保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方案

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方案 为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积极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根据国家《“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强化政府责任,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强化公益普惠,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和普及水平。坚持巩固提高,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科学保教,坚持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材施教、科学保教,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提升治理能力,加强规范监管,推进依法治教、依规办园,健全治理体系,强化安全保障,提升学前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新增各级示范性幼儿园100所左右,学前教育乡村办学点100%达到标准化要求。70%左右的县(区)接受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进一步理顺,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分担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的机制普遍建立,教师队伍逐步加强,办园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普惠资源建设。 统筹城镇化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地方实际,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做好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县域内普惠性幼儿园布局,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统筹实施好国家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2025年前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0所左右。推动城市居住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

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精选6篇)

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精选6篇) 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篇1 为了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根据《江西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靖安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 年)》、《靖安县“”教育工作意见》,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标准、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原则,大力缩小义务第一范文网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发展目标 X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X年前,学校师资、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配套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三、主要任务 (一)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80%以上的完全小学、初级中学的校园、校舍、体育运动场馆、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寄宿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和班额等达到省定标准,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所有学校和教学点无D级危房,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和达到学历要求,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学校按照省定标准配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学科的各类教师,学校之间教师学历水平、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无明显差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秀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校长、教师培训经费得到保障;校本研修制度全面落实,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三)经费投入基本均衡。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省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和财务公开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完善农村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四)办学水平基本均衡。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无任意增减课时、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行为,无以考试成绩公开排队、办重点校(班)现象,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办法,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学校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能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学习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扶;校园安全卫生责任、措施落实到位,无重大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形成优良的班风、校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 (五)教育机会基本均衡。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得到切实保障,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在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得到保证,残疾儿童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全县中小学网点规划,到X年,完成好4所寄宿制初中,4所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寄宿制小学的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