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测试题_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测试题_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测试题_含解析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一、选择题

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关于这场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中央红军自始至终都由毛泽东指挥

D.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2.“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南昌起义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3.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 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4.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毛泽东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6.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五四运动②黄埔军校的建立③北伐战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文物见证历史,下列建筑文物中见证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 B. C.

D.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

A.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中国共产党进行战略转移的开始

9.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遵义会议

D. 中国七大

10.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握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是()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④解放战争的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A. 平型关大捷

B. 辽沈战役

C. 北伐战争

D. 渡江战役

12.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中共“一大”

13.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看到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此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称赞说:“好,军人应当如此。”对这段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这所学校是黄埔军校 B. 这所学校创建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

C. 这所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 这所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

14.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D.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C. 必须将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D.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6.在“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事件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17.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 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 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18.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指的是()

A.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争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取

19.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A. 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B. 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C. 广州黄埔军校建立

D. 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20.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1.下列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黄埔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是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③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④某影片中出现了“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的镜头,这是再现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⑤第一次合作完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①②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⑤

22.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毛泽东的诗句,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下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23.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24.某纪念馆的二、三层分为“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的手写金匾,上面书写的内容应该是()

A. 五四运动纪念馆

B.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C. 北伐战争纪念馆

D. 百团大战纪念馆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雄狮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节选自《长征组歌》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址在哪?这次大会何时召开?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标志是什么?

(4)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2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7.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国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1)根据材料一,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________。

(2)1936年为了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3)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一著名战例。

(4)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这一和平谈判指的是________,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____。但是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内战。(5)国共两党分分合合20余载,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权,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重点掌握遵义会议(时间、内容和意义)。

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进驻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已建立大大小小几十块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打下了坚实的革命基础,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题干信息中另外四个关键词所对应的事件。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向湘西出发,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后来在毛泽东建议下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长征的起止时间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历史意义。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故排除①;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因此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长征的起止时间、过程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工农革命”“秋收时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信息的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①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符合题意;

③北伐战争,符合题意;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关键词“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解题的关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A

【解析】【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B是南昌起义的意义。CD是长征的意义。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逐项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要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9.【答案】C

【解析】【分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故答案为C。

【点评】重点识记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与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解析】【分析】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是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在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度握手两度分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重要成果是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间是1937年--1945年,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和国共两党合作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因此,题干中的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北伐战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国民革命的重大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历史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遵义会议的内容影响准确分析,其次也要了解到中共其他各次大会的重要意义,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为了培养国民革命需要的新式军队和士兵,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建立了黄埔军校,“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此门。”是黄埔军校的门口的对联,这所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ACD说法都是正确的,B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和作用。本题难度适中。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因此,C项不是关于遵义会议的叙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说明了敌人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党从中得到的最主要的教训是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过程。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5年,周恩来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瑞金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没有涉及到上海、井冈山,B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D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A项武昌辛亥革命爆发和“军旗升起的地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上海中共一大召开和“军旗升起的地方”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广州黄埔军校建立和“军旗升起的地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南昌八一南昌起义和“军旗升起的地方”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识记能力。

20.【答案】C

【解析】【分析】红军长征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红军长征”、“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弃湘西,取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5年10月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注意区分红军长征中的两次会师,不要混淆。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C

【解析】【分析】从选项中看出这五个表述中,有两到三个选项是错误的。①的表述是错误的,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故首先排除A。③表述也是错的,因为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并不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因为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只会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不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故③是错误的。故B、D均是错误的。应选C。⑤也是错误的。因为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完全”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准确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有关事件。2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图1是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战。“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2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八七会议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南昌起义的时间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5.【答案】(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上海;1921年。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的文字“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课本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遭到拒绝。消息传到中国,1919年

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发动五四运动,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⑵依据图二的标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代表。会议期间,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

⑶依据课本所学,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⑷依据课本所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在长征途二万五千里,途中遇到了重重艰难险阻,逃过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称为长征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的关键需熟悉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召开、井冈山道路和红军长征的过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井冈山道路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26.【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主要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一的“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可知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⑵分析材料二的“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

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概括出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⑶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分析材料三的“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的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的重要事件。本题难度适中。

27.【答案】(1)北伐

(2)西安事变。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5)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北伐。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1926年,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北伐。

⑵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国民族不怕牺牲,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也有著名的战役,如,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⑷依据所学知识抗战,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因此,题干中空白处依次填写: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⑸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国共两党分分合合20余载,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点评】本题考查国民党和共产党历史上的分裂与合作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要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020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有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试试看,一定没问题!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内)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俄国军队B.美国军队C.英法联军D.日本军队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省。他是 A.郑成功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林则徐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

爱国将领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B.威海卫战役C.虎门战役D.黄海大战 7.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C.中共七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 9.“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下面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教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2.通过运用史料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永不灭的丰功伟绩。 重点: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新民主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 一、时代背景 (展示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107~10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

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什么状态?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致使中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教师讲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及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大家想想,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又怎样完成呢?请同学们稍作回忆:在中国近代史上,已经有哪几个阶级起来革命,他们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原因 1.小组探讨: 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 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明确:两党合作的原因:统一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准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生: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四、国共合作的实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吉星文、金振中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D.佟麟阁、赵登禹 5.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是一场全民性的抗战,其中反映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抗日义勇军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 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7.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A.蒋介石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 9. 右图这部著作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在 A. 1937年 B. 1945年 C. 1947年 D. 1949年 10.“红色旅游团”的团员要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城市去。你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吗? A.西安B.延安C.北平D.重庆 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A.锦州B.沈阳C.北平D.南京 1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3.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A、12年 B、22年 C、25年 D、30年 14.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年”是指 A.1931年──1934年B.1937年──1940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阶级力量的一次大组合。它对革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我们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6月发表的《对于时局的主张》和“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开始提出联合国民党的问题。8月,李大钊、陈独秀等先后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的问题。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军问题。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应当同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为了推翻强大的敌人的统治,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组织广泛地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也由于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用国民党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可以吸收更为广大的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发展,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桂林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等问题。1922年初,马林向中共中央提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在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成员达林的谈话中,也表示了他同共产党合作的方式应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共产国际积极疏通国共两党的关系,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提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同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汇报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代表说服了与会的人,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形式问题的重大决策。会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等先后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和5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和《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正确地指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实现工农联盟,“领导权应当归于工人阶级的政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讨论时,多数代表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怀疑国共合作的“左”观点,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经过热烈争论,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大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陈独秀为委员长。中共“三大”确定的以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的改组,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为迎接国民革命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从1922年9月起开始改组国民党。经历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深感“本党分子此刻过于复杂,党内的人格太不齐”,“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欢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帮助进行国民党改组的工作。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改进国民党会议,商讨改组国民党问题,指定丁惟汾、陈独秀等9人为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

八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卷 注意事项:①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部闭卷。 ②考前,考生务必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 ③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用铅笔或红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右图是一枚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中一幅浮雕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这一浮雕再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清军海防空虚 C、鸦片战争后人民不断反抗清朝统治 D、为掠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 3、规定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为收复新疆 B、为平定叛乱 C、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D、为反击阿古柏侵略军 5、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革命党人秋瑾(1877~1907)曾作《宝刀歌》:“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把我江山又赠送”指的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国共首次合作时期报刊

国共首次合作时期报刊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和一次合作实现后,革命和进步报刊再次蓬勃发展。首先,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空前活跃,到北伐前夕,分布全国14个省市的国民党报刊计有66家(北京和广东未计入),其中相当一批是用国民党机关报名义出版实际由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人主持编务。主要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机关报《政治周报》(广州),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身份负责筹办和主编;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出版的武汉《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从经理、总编辑至编辑工作人员全系共产党人;上海《新建设》,恽代英主编;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有不少共产党人参与工作。其次,工、农、学、兵、妇各界群众团体纷纷出版的报刊有:《中国工人》等工报刊10余种;《中国农民》等农民报刊30余种;《中国学生》等学生报刊50余种;《中国妇女》等妇女报刊18种。此外,还出有进步文化刊物,如北京的《语丝》、《莽原》、《猛进》和上海的《洪水》等。总计至少150种以上。这些报刊在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北伐战争中,在宣传上结成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为推进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张之华) 《创造》 中国文学团体创造社出版的毓机关刊物。1922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初名《创造季刊》,创造社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等主办,泰东书局出版发行。以刊发文学创作和译著为主,亦发表文艺评论。1924年2月出版第三卷2期后停刊,共出6期。1923年5月13日出版综合性文化刊物《创造周报》,刊登政论、文艺评论、散文、杂感和文学作品,主持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1924年5月中旬出版52期后停刊。该刊初期发行3000份,很快增至6000份,并一再增印,深受欢迎。1923年7月21日在上海《中华新报》上出版文学副刊《创造日》,共出100期。郭沫若执笔写《〈创造日〉停刊布告》称:"凤凰虽已化成灰,凤凰不曾死。秋菊虽已凋残尽,花已成种子",坚信创造的精神永在。1927 年3月创造社将这百期编为《创造日汇刊》,由光华书局出版发行。1926年3月16日出版《创造月刊》,大32开本杂志,郭沫若等联名发表《创造周报复活宣言》,1929年1月10日出版第二卷6期后停刊,共出18期。(张之华) 《努力周报》 中国现代政治评论刊物。1922年5月7日创刊于北京。由胡适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发起创办。胡适任主编,高一涵曾任代主编。主要撰稿人有丁文江、陶孟和、罗家伦、张慰慈等。胡适在创刊号和第4号撰写的《努力歌》、《后努力歌》,为刊物定下了鼓吹"好政府主义"的改良基调。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 选择题 1.(2018河南,7,1分)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2.(2017河南,6,1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 3.(2016河南,4,1分)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4.(2015河南,5,1分)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5.(2013河南,4,1分)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6.(2013河南,6,1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种形势下面临的的历史任务是有关系的; (2)理解合作的双方共产党和国民党需要合作的原因; (3)明白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在合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懂得宏观把握 2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问:同学们看过书了,知道此图代表的是那次事件呢?这次事件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他的 背景是什么呢? 3总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四大原因 ?一、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在此面临的历史任务 ?二、国共两党对合作的需求 ?三、孙中山的作用 ?四、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第一次国共合作 ?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 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 ?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5原因一分析 ?请学生大声朗读“国内革命形势和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段 ?请学生先试着自己整理下本段的关键内容,提问: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什么?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又是什么? 6原因一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具体来分析下吧 7/1)列强操纵 ?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他们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并联合起来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在其策动下的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战火弥漫全国大多数省份,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力量强大而且残暴。“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之后,“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名虽为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目的未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孙中山继续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但中国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受了一次最痛心的失败。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严重缺陷。孙中山痛感这个当有彻底改造之必要。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和列宁与苏俄政府开始函电来往。从1919年起,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魏金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先后与孙中山举行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孙中山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和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深切感到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1922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遭到陈炯明袭击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赞扬国民党在中国现存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申明“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 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的主张。这时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内)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俄国军队 B.美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日本军队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x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x疆省。他是 A.郑成功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林则徐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爱国将领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7.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C.中共七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 9.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4分) (2)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下一页分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

题目: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失败原因简析姓名:李江 学号:201232010109 年级:历史1201班

第一次国共合作 提要: 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 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共合作对中国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为什么最终走向了破裂,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 关键词:不同利益需求国共合作分裂原因 国共合作的原因简析 要想得出为什么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灭,我们首先还得从国共合作的原因出发。明白了这两个不同的党派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找到了一个利益切合点走道儿一起,当现实的条件或者这种利益切合的力量不足以维系各自对利益的追求时,那么合作就只有走向破灭了。国共合作的主体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牵线人是共产国际;所以我们就将从这三面来分析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对于共产国际,长久以来我们提到他都会想到其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确,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是他的作为都是有他的显示的目的追求的。苏联建立的当时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面对的国际形势是他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共产国际极力的促成国共合作,是他继承了列林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列林认为:“由于要对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漫长而持久的斗争,所以应该把东方各国的一切革命因素动员起来”,通过联合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加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宗主国革命力量的共同 行动实现与帝国主义的抗争。中国当时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收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在苏联团结的范围之内的,当然他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从自身的安全上讲,苏联当时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等半殖民地第国家,为的就是使我们成为他的一个战争缓冲地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日本大力扩张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这对于苏联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他需要支持中国。 既然苏联想支持中国,那么当时中国正处于北京政府时期,最大,最有实力的一个政党是国民党。那么为什么苏联他不选择直接支持国民党,而要支持国共合作,以这样的形式来支持中国,达到自己国家安全的目的呢。当然这还得追溯的政党的性质上来,国民党之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得彼此在纲领上有诸多的分歧。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先建立的一个政党,不管是在党纲还是当的追求上都更合苏联的口味。所以他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这样的一个跳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国民党方面来说,他也是基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并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孙中山却表示,尽管他对苏俄的革命经验非常感兴趣,但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模仿苏联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却毫无用处,婉言拒绝了马林关 于国共合作的建议。陈炯明叛变革命之后,尽管孙中山当时还没有改变对共产党

5.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好题严选精练 1.(2020原创)毛泽东曾说:“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 A. 召开了中共一大 B. 召开了中共二大 C. 参加了国民党一大 D. 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2.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2020原创)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4.(2020原创)德国某位学者评价毛泽东时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一条路”的初步探索是()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召开八七会议

C.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红军进行长征 5.(2019日照)“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A. 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 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 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3分)100多年前,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组成联军,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D.陈胜吴广起义 2.(3分)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3分)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黄海海战 4.(3分)下列选项中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经商 B.1891年,日本占领台湾 C.1902年,英国派兵驻扎山海关 D.1903年,中国人不能居住在东交民巷 5.(3分)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A.孙中山B.李鸿章C.洪秀全D.谭嗣同 6.(3分)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7.(3分)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 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 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 8.(3分)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当时苏俄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国民党三方争执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能否最终建立的关键所在。 1.早在国共合作酝酿时期,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曾向孙中山提出国共实现两党平行合作的“党外合作”建议,但被孙中山拒绝。 首先,“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拒绝两党平行合作的思想根源。“以党治国”,其实质是一党治国,即要以他创建的中华革命党或中国国民党来治国。另外,担心领导权旁落,也是孙中山拒绝两党平行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孙中山对外联合苏俄,对内改组国民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力量基础,不希望看到共产党在苏俄的支持下强大起来,与其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孙中山坚持认为,国共合作必须以国民党为主体核心,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国民党。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及其领导权归属问题的基本立场。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而拒绝两党平行联合,正是该立场的集中体现。 2.苏俄及共产国际竭力促使中共接受“两党合并”的方式。孙中山拒绝了国共两党平行合作的建议之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达林又提出实行“两党合并”的新方案就是指“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加入国民党”,中共清楚:两党如此“合并”,将使共产党的独立性荡然无存,最终党的组织也将被无形取消。苏俄及共产国际代表自然深知这种严重后果,之所以还执意作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实际了解不甚清楚,有明显的轻视共产党而重视国民党的倾向。其次,苏俄及共产国际在促使国共合作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它在远东地区的安全。勿庸置疑,列宁及苏维埃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帮助是真诚的。但是不可否认,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急于和孙中山国民党实行合作,关键是出于对其新政权安全所作的考虑。 3.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从实际出发探寻出“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经过进一步协商,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党内合作”。这一方式与马林提出的“两党合并”相似,但二者间有本质区别。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自己的组织机构和一部分党员独立于国民党组织之外,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实践证明,这一合作方式对国共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进程也是有利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具体方式问题的解决,表明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尝试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当然这种合作方式短期性、策略性很强,这也为双方合作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检测 历 史 试 卷 (答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晓静参加开心辞典的节目,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哪一个?”如果她向你求助,你会选择(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2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 .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 .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抗击洋枪队 3.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于( )设立行省。 A.1871年 B.1874年 C.1881年 D.1884年 4.在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曾国藩 D.李鸿章 5.《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 三民主义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6.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称号,延续两千多年,使主宰天下的“皇帝”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 A. 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国民党

8.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三大主义的合称,这三大主义是() ①.民族主义②.民主主义③.民权主义④.民生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小陈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是发现某文物上标有“民国18年”的字样。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的地点是在() A.长沙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1.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地主阶级的利益 12.如果你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该去() A.广东 B.江西 C.湖南 D.上海 13.在红军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 A.飞夺泸定桥 B.强渡大渡河 C.四渡赤水 D.遵义会议 14.1935年10月,党中央、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是在() A.遵义 B. 会宁 C.瑞金 D.吴起镇 15.右图是影片《西安事变》的宣传画。画 中两位人物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他们是 () ①张学良②彭德怀 ③周恩来④杨虎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与判断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帝国主义的炮卢惊醍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3、“人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关天培抗英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 5、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吕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 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 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比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进 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2、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火解放运动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实现 中共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当时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国民党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 【同步练习题】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B.民主科学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科学社会主义 2.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马克斯主义》D.《再论问题与主义》 3.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在 A.上海 B.北京c.广州D.长沙 5.对北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c.吴廷康D.董必武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党成立后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