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特点

蝴蝶特点

蝴蝶特点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比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

一样,成为一种活动,吸引许多人参加。但是,有一部分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

害虫。

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在头部有一对锤状的触角,触角端部加

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蝴蝶,展翅可达26厘米;最小的是灰蝶,展翅只有15毫米。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口器是

下口式;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全变态。

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覆盖。腹部瘦长。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吸食花蜜或腐败液体;多数幼虫为植食性。大多数种类的幼虫以杂草或野

生植物为食。少部分种类的幼虫因取食农作物而成为害虫。还有极少种类的幼虫因吃蚜虫而

成为益虫。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蝴蝶有5种视锥细胞,比人类多两种,也就是可以感受除红光、蓝光、绿光外其他两种我们无法命名的颜色。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果品产业发展报告2015》 自2001年至2015年,我国桃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趋于饱和,桃市场价格由快 速增长(2009至2012)向减速、持平(2013-2014)甚至下降(2015)方向发展,尤其在2015年,桃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面积和产量继续增加,极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相对稳定,部分早熟和中熟桃价格下降明显, 不少地区首次出现“销售难”的现象,晚熟桃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预计2015年桃农收益下降,桃产业 步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阵痛调整期。(一)我国桃产业概况 1.产量与增速 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2014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2013年我国桃种植面积76.59 万公顷,总产量1192.41万吨,总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桃国总产量的61.59%。2014年总产量达到1224.17 万吨(预测值),到2015年末,预计全国桃总产量将达到1261.04万吨(预测值)左右。 peach f}roduction(2001-2015) 2001至2015年,我国桃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63%,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至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2.15%,最高增速17.54%(2003),最低增速7.74%(2006);第二阶段:2008至2013年稳步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07%,最高增速5.33%(2008),

最低增速4.07%(2012);第三阶段2014至2015年缓慢增长或饱和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2.84%。

2.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桃主要生产省份为:山东(10.4万公顷,246.48万吨)、河北(8.56万公顷,166.17万吨)、河南(7.64 万公顷,110.12万吨)、湖北(5.33万公顷,72.49万吨),以上四个省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41.69% 和49.92%(中国农业年鉴2014)。根据2014年对全国13个桃主产省市的问卷调查,306户农户中,有123 户愿意扩大桃面积,约占40.20%,有55.23%的农户选择保持现有桃面积,选择缩小桃面积的农户约占总 农户的4.57%,据此判断,未来两年我国桃面积和产量仍有上升动力,桃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3.经济效益 效益方面,2014年我国桃生产成本约为4139.25元,总收入为每亩9573.96元,净收益为5434.70元 /亩。从不同省份的净收益的差别来看,净收益最高的地区为江苏,达到9946.17元,此外,净收益较高 的地区还有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净收益最低的为云南省,约为879.51元,净收益差距约为9066.66 元。江苏每亩净收益约为云南省的11.31倍,地区间净收益差别较大,此外,净收益较低的地区还有湖北、 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与2012年(桃产业技术体系于2012年做了桃成本效益分析)相比,2014年平均 价格比2012年低3.68%,但每亩产量比2012年(1966.96kg)增加6.91%,效益比2012年增加355.48元,基本与2012年持平。 4.成熟期结构 成熟期结构搭配方面,早、中熟桃品种产量相对过剩价格下降,尤以6月15至30日成熟的品种下 降明显,根据2014年5月31日至7月2日对武汉桃批发市场的跟踪调查,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约为 1.51 元/斤,平均批发价格区间0.5~4.6元/斤,其中6月15日至30日平均价格为1.29元/斤。另外,根据桃 产业体系桃市场行情观测点反馈的信息显示,特早熟桃及晚熟桃价格高于早中熟桃,山东、北京、安徽、 山西、河南、辽宁、江苏、上海等地区早熟桃也出现下降现象,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早熟桃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河北、山西、甘肃早熟桃价格上升,而全国晚熟桃价格均好于去年。从新建桃园面积来看,特早熟桃和晚熟桃均有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应稳定面积和产量、提质增效、挖掘和拓展桃园功能,发展观光休闲自采,增加桃园附加值,引导扩大鲜桃消费。 5.鲜桃与加工品进出口贸易 我国鲜桃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2014年,我国鲜桃出口量约为5万吨左右,出口额约为5600 万美元左右。出口对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越南、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2014年我国 无鲜桃进口,对外鲜桃贸易为净出口。自2008年开始,我国鲜桃贸易停止进口,其中2010年及2011年 有极少量进口(2010年0.5吨,2011年0.06吨),原因是我国桃产量扩大,品质提升,能够满足国内鲜桃需求。2008年比2007年产量增加48.26万吨,其后每年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量为47.57万吨。 加工品方面,从世界主要产桃国看,桃产品主要用于鲜食,加工品较少,贸易量低,我国加工桃产量约占鲜食桃产量的2%左右。与鲜食桃对外贸易相比,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桃加工品(桃罐头、桃汁、制干、果脯蜜饯等)的对外贸易较活跃,产品以桃罐头为主。2013年我国桃罐头出口量 达到15.60万吨,出口额18000万美元,约为2003年的1.84倍。进口量1.23万吨,进口额1520.63万美元,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12.68倍。 (二)今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 1.气候条件 总体上看,2015年上半年天气对桃产业影响较大,是造成部分地区“卖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表现为:3-4月份花期全国多数产区天气条件良好,有助于开花坐果,产量增加,但5~6月份桃果成熟 期频繁阴天或多雨,造成桃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加。产量增加和品质下降导致的需求减少相叠加,明显的增大了市场销售压力。 2.面积和产量 桃年度产量与过去2-3年新增果园面积密切相关,2012~2013年,桃批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2年 平均批发价格2.56元/斤,比2010年增加15.15%,2013年与2012年批发价格基本持平),新增果园面积随之扩

蝴蝶养殖可行性分析报告

蝴蝶人工养殖可行性报告 目录 一蝴蝶养殖产业的发展 (2) 1.1市场需求 (2) 1.2科研技术支撑 (2) 1.3国家政策支持 (3) 二、蝴蝶养殖产业现状 (3) 2.1我国现今主要人工养殖蝶种 (3) 2.2我国蝴蝶人工养殖地域分布 (4) 2.3现今我国蝴蝶养殖数量 (4) 三、观赏蝴蝶人工驯养繁殖的意义 (4) 四、蝴蝶人工养殖效益分析 (5) 五、蝴蝶人工养殖的必要性 (6) 5.1蝴蝶养殖的主要问题 (6) 5.2蝴蝶人工养殖的必要性 (6) 5.3蝴蝶养殖的可行性 (7) 5.4蝴蝶人工养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8) 五、蝴蝶人工养殖技术 (8) 5.1养殖场面积及规划: (8) 5.2栽种的蜜源植物及寄主植物: (8) 5.3种源的采集和购买 (8) 5.4饲养蝴蝶种类的确定 (9) 5.5蝴蝶饲料的选择 (9) 5.6蝴蝶饲养室的建设 (9) 5.7蝴蝶人工饲养管理 (9) 5.8注意事项 (11) 六、蝴蝶的采收与加工 (12) 6.1科研材料 (12) 6.2加工工艺品 (12) 6.3活虫贸易 (12) 6.4加工药材 (12) 6.5婚庆蝴蝶蛹的寄送 (13) 七、成功企业案例 (13) 八、成本核算 (13) 8.1活体蝴蝶价格: (15) 8.2蝴蝶养殖场建设: (13)

蝴蝶人工养殖是建立在对蝴蝶生物学特性了解的基础之上,一般包括种源采集、产卵孵化、幼虫饲养、化蛹和羽化管理以及成虫饲喂等多个阶段。蝴蝶人工养殖,需要使蝴蝶养殖数量、品种、寄主植物面积等都达到一定规模,通过对蝴蝶养殖产品(主要为蝴蝶蛹和成虫)的销售、蝴蝶工艺品制作开发以及为蝴蝶生态园以及蝴蝶喜庆放飞等提供优质蝴蝶等,最终给养殖者和养殖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抑制对野外蝴蝶的滥捕乱捉。因此,蝴蝶养殖是整个蝴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蝴蝶养殖产业的发展 1.1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大陆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为他们创造一种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寓教于乐的有效教育形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的博物馆或少年宫,陆续出现了一批活蝴蝶馆、蝴蝶园,供人们观光游览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90年代以后,活蝴蝶园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为喧闹的城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受广大市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喜爱。有市场需求,就必需有蝴蝶的来源。随着活体蝴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野外蝴蝶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要求,蝴蝶的人工饲养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不知不觉中悄然兴起。 1.2科研技术支撑 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而蝴蝶作为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美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使得蝴蝶的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以及保护学研究相继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另外,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对蝴蝶养殖及其研究越来越重视,对蝴蝶养殖研究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在此期间承担的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支撑项目“珍稀鳞翅目蝶类规模化繁育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分析

蝴蝶资源的现状与利用保护研究 摘要:蝴蝶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一类在科学文化、经济、艺术、医药等诸多方面均具重要价值的昆虫资源,有巨大的美学、经济和生态价值。被喻为“会飞的鲜花”“大自然的舞姬”,它是大自然的艺术作品。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市场利益的驱动,蝴蝶的种群数量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本文简述了蝴蝶资源的概况,蝴蝶面临的威胁,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蝴蝶资源;威胁;利用与保护 The butterfly resources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use of protection Abstract:The butterfly is part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Is a kind of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economy, art, medicine and so on many aspects all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insect resources,there is a huge aesthetic,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Was known as the "flying flowers", "nature's dancer", it is one of nature's art.But 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rket benefit drive,butterfly species are threatened by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butterfly resources,the threats facing the butterfly,and the method of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Keywords:Butterfly resources;Threats;Use and protection 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对人类和大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生物栖息地退化和碎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大气、土壤及水体污染日益加剧,这都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了灾难性影响,蝴蝶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保护蝴蝶资源势在必行。“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从根本上保护蝴蝶资源,只有深入分析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制订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蝴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措施,才能实现对蝴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蝴蝶资源的概况 1.1 基本类型 在分类学上,蝴蝶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锤角亚目( Rhopalocera)的昆虫。全球鳞翅目昆虫约20万种,蝶类仅占其十分之一[1]。国内外昆虫学家对蝴蝶研究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他们将全球蝴蝶分为2-4总科、5-17科不等。关于蝴蝶的分类,早在1735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e,1707-1778)就进行了研究,他把各种蝴蝶统统归于一属,称“凤蝶属Papilio”。1758年林奈创立了“二名法”的生物命名法,即一个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前一个词为该生物的属名,后一个词为该生物的种名,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学名[2]。《世界蝴蝶邮票》

我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文/马方舟1 徐海根1 丁晖1 周旭1 张彦静1 图/丁晖1 贾凤海2 蝴蝶因其斑纹色彩艳丽、飞行姿态婀娜被誉为“会飞的花朵”,五彩斑斓的蝴蝶不仅颇具观赏价值,而且是最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之一。当前,我国蝴蝶多样性正受到生境破坏、人为干扰、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威胁,开展以保护为目的的蝴蝶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够为有效保护蝴蝶多样性资源、预测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并将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与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蝴蝶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蝴蝶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蝴蝶,以在自然界中容易被观察、监测、标记和鉴定等特性成为陆地节肢动物中最好的观测对象。蝴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又对栖息地环境的专一性强,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在蝴蝶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中,因此,蝴蝶非常适合用来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人力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等,成为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常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等多样性变化的评价指标,其监测数据在许多国家被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制定、教育、科研及公众环境教育等方面。 蝴蝶是宝贵的物种遗传资源。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蝴蝶与蜜源植物形成了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大部分蝴蝶种类具有一定的传粉功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不仅可以为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提供典型材料,更是保护生态系统食物网络中关键一环。蝴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资源,从古代医书《本草纲目》对金凤蝶幼虫“茴香虫”的应用到现代医学对蝴蝶幼虫药用有效成分桂皮醛类物质的

蝴蝶产业的发展趋势

蝴蝶 中文摘要: 全世界现有17000多种蝴蝶,我国是蝴蝶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蝴蝶是一类在科学文化、经济、艺术、医药等领域均有重要价值的昆虫。本文对通过蝴蝶的生态学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等途径综合开发利用蝴蝶资源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正文: 蝴蝶的分类地位 在分类学上,蝴蝶属于昆虫纲、鳞翅目类的昆虫。鳞翅目包括两个亚目:锤角亚目(蝶亚目)和异角亚目(蛾亚目)。它们的通俗名称,前者叫蝶类,后者叫蛾类。全世界鳞翅目昆虫约20万种,蝶类仅占其十分之一。 蝴蝶是鳞翅目Lepidoptera锤角亚目Rhopal ocera昆虫的俗称,全世界现有17000多种,隶属于1855属,大多数分布在南北美洲的热带丛林地区,尤以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最为丰富,种群数最最多。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为各种蝴蝶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和栖息环境。从平原到高山,从温暖地带至寒冷地区,均有蝴蝶的足迹。现已查明的蝴蝶多达1500余种,分属于12科246属。其中,云南、海南和台湾素有“蝴蝶王国”的盛誉,产蝶种数分别达到约700种、500种和410种。丰富的资源优势,使我国的蝴蝶多样性自成一体,独具特色。’ 蝴蝶的研究现状 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是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象征,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蝴蝶的美丽故事。许多蝴蝶色彩艳丽、飞行姿态优雅,具有级高的观赏价值,而在当今又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古往今来,蝴蝶被广泛地作为诗画、装饰和广告题材。许多蝴蝶为显花植物传递花粉,大量的幼虫又为其他昆虫、鸟类和两栖类等提供了食物,因此,可以说蝴蝶对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蝴蝶标本的贸易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到维多利亚时代发展到了顶峰。珍贵的热带蝴蝶标本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蝴蝶正与观赏植物一道,形成一个全新的蝴蝶园艺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城市蝴蝶观赏园,将很快以清新的形象出现在各地,供人们观光休闲和开展美育科普活动。200多年前,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创建了第一座蝴蝶园。自2()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友展,各地景区旅游区纷纷建立大型的蝴蝶生态观赏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当前世界各地以蝴蝶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展览话动深受人们喜爱,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青少年科普和美育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蝴蝶产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在10亿元以上。 如能合理开发利用起来,将对发展农村经济、旅游业以及教育科研和文化事业起到不小的作用。无疑这将需要大量的活体蝴蝶和蝴蝶材料。但野生的蝴蝶在数量和质量上已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大量采集可能严重影响一些种类生存,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由于长时间的滥捕滥采,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目前有些种类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因此,人工养殖蝴蝶,尤其是珍稀种类,既可提供工艺品制作和蝴蝶园放飞所需要的大量蝴蝶,同时也带动了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保护栖息地和增补野生种群,保护了野

蝴蝶形态分析分解

更多黄金投资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goldinvestor 早在1935年有个叫h.m.gartley的人出了一本书,叫《股市利润》(“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这是一本关于形态技术分析的书,其最为精华的部分在第222页讨论了一个最佳时间与价格的形态,这个形态是非常的强大和有效,后来这个形态被命名为gartley222,这是以人的名字做为形态的名称。现在网上一般流行一本电子书名为:价值连城的精确短线交易技术—gartley“222”。这就是根据《股市利润》里面的内容整理的。 之后scott m.carney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叫《和谐的交易》("the harmonic trader")的书,这还是一本形态分析和交易的书, carney在书的第3部分在讨论了gartley222后介绍和详细讨论了蝴蝶形态( butterfly ),蝴蝶形态分为牛市蝴蝶形态和熊市蝴蝶形态,蝴蝶形态的基础就是gartley222,丰富了gartley形态的内涵和内容。到现在为止,scott m.carney,已经出版了三本关于蝴蝶形态的书籍了,我只看过《和谐交易》这本,其中两本想必会更精彩,另两本书名好似为《harmonic trading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volume two》,《harmonic trading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volume one》。 蝴蝶理论的基础与大众所知的波浪理论有着同样的理论基础:黄金分割率,也就是斐波纳奇数例。larry pesavento所写的《 fibonacci ratios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是一本关于黄金分割率介绍和应用的书。在后面我会给出黄金回调位与目标位的关系。 蝴蝶理论与大众所熟悉的波浪理论有着同样的理论基础:黄金分割率,也就是斐波纳奇数。larry pesavento 编写的《 fibonacci ratios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是一本关于黄金分割率的介绍和应用的书,对理解蝴蝶理论有着很大的意义。 蝴蝶理论只要讨论了六种形态,包括:1、crab螃蟹;2、butterfly蝴蝶;3、bat蝙蝠;4、gartly;5、three drives;6、ab=cd。下面是这六种形态的标准图形,每一种都包括牛市(bullish)和熊市(bearish)的划分。 1、crab螃蟹 2、butterfly蝴蝶

简析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一)

简析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休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休闲产业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产业在我国也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此同时,我国休闲产业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制定促进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体育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业而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是一种产业群或产业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步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发达国家休闲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对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休闲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还处于初始阶段,休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与此相关的机构、设施、休闲产品等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一、研究休闲产业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消费结构的转变,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开始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休闲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将越来越高。休闲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长期的和可持续的,并且会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休闲产业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的产业在2015年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在美国的GDP中将占有一半的份额。新技术和其它一些趋势可以让人把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英国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认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首先是在美国休闲经济产值将占CNP的50%以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预测,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国外学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及其现实依据充分说明,在未来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满足人们休闲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业,将在全球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休闲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阶段时,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休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凸现。现在各类休闲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经济生活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如休闲产业可增加就业,休闲产业能够缓解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扩大内需,调节财富,创造就业。因为休闲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所需投入的资本不大,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多;促进公平分配。相对于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说,休闲是富人的消费活动,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从而鼓励富人的休闲消费,能给一部分相对较为贫困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给一些贫困但旅游和娱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带来致富的机遇,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合理转移,有利于降低贫富分化、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休闲的社会意义在于有利于实现我国现提出的人口和谐社会的目标。休闲能够产生巨大的休息功能和良好的社交功能,如现在很多商务谈判可通过打高尔夫等来实现。休闲可完善人的本能,很多伟大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休闲中产生的。

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果品产业发展报告 2 0 1 5 》 自2001 年至2015 年,我国桃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趋于饱和,桃市场价格由快 速增长(2009 至2012)向减速、持平(2013-2014)甚至下降(2015)方向发展,尤其在2015 年,桃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面积和产量继续增加,极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相对稳定,部分早熟和中熟桃价格下降明显,不少地区首次出现“销售难”的现象,晚熟桃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预计2015 年桃农收益下降,桃产业步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阵痛调整期。(一)我国桃产业概况 1. 产量与增速 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2014 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2013 年我国桃种植面积76.59 万公顷,总产量1192.41 万吨,总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桃国总产量的61.59%。2014 年总产量达到1224.17 万吨(预测值),到2015年末,预计全国桃总产量将达到1261.04 万吨(预测值)左右。 2001 至2015 年,我国桃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63%,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至2007 年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2.15%,最高增速17.54%(2003),最低增 速7.74%(2006);第二阶段:2008至2013 年稳步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07%,最高增速 5.33%(2008),

2.84%。最低增速4.07%(2012);第三阶段2014 至2015 年缓慢增长或饱和阶段,平均增长速 度约为

2.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桃主要生产省份为:山东(10.4 万公顷,246.48万吨)、河北(8.56万公顷,166.17 万吨)、河南(7.64 万公顷,110.12 万吨)、湖北(5.33 万公顷,72.49 万吨),以上四个省份桃种植 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41.69% 和49.92%(中国农业年鉴2014)。根据2014 年对全国13 个桃主产省市的问卷调查,306 户农户中,有123 户愿意扩大桃面积,约占40.20%,有55.23%的农户选择保持现有桃面积,选择缩小桃面积的农户约占总农户的4.57%,据此判断,未来两年我国桃面积和产量仍有上升动力,桃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进一 步增大,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3.经济效益 效益方面,2014 年我国桃生产成本约为4139.25 元,总收入为每亩9573.96 元,净收益为 5434.70 元/ 亩。从不同省份的净收益的差别来看,净收益最高的地区为江苏,达到9946.17 元,此 外,净收益较高 的地区还有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净收益最低的为云南省,约为879.51 元,净收益差距约为9066.66 元。江苏每亩净收益约为云南省的11.31 倍,地区间净收益差别较大,此外,净收益较低的地区还有湖北、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与2012 年(桃产业技术体系于2012年做了桃成本效益分析)相比,2014 年平均价格比2012 年低3.68%,但每亩产量比2012 年(1966.96kg)增加6.91%,效益比2012 年增加355.48 元,基本与2012 年持平。 4.成熟期结构 成熟期结构搭配方面,早、中熟桃品种产量相对过剩价格下降,尤以6 月15 至30 日成熟的品种下 降明显,根据2014 年5 月31 日至7 月2 日对武汉桃批发市场的跟踪调查,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约为1.51 元/斤,平均批发价格区间0.5~4.6 元/斤,其中6 月15日至30日平均价格为1.29 元/斤。另外,根据桃产业体系桃市场行情观测点反馈的信息显示,特早熟桃及晚熟桃价格高于早中熟桃,山东、北京、安徽、山西、河南、辽宁、江苏、上海等地区早熟桃也出现下降现象,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早熟桃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河北、山西、甘肃早熟桃价格上升,而全国晚熟桃价格均好于去年。从新建桃园面积 来看,特早熟桃和晚熟桃均有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应稳定面积和产量、提质增效、挖掘和拓展桃园功能,发展观光休闲自采,增加桃园附 加值,引导扩大鲜桃消费。 5.鲜桃与加工品进出口贸易 我国鲜桃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2014 年,我国鲜桃出口量约为5 万吨左右,出口额约为5600 万美元左右。出口对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越南、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2014 年我国无鲜桃进口,对外鲜桃贸易为净出口。自2008 年开始,我国鲜桃贸易停止进口,其中2010 年及2011 年有极少量进口(2010 年0.5 吨,2011 年0.06 吨),原因是我国桃产量扩大,品质提升,能够满足国内鲜桃需求。2008 年比2007 年产量增加48.26 万吨,其后每年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量为47.57 万 吨。 加工品方面,从世界主要产桃国看,桃产品主要用于鲜食,加工品较少,贸易量低,我国加工桃产量约 占鲜食桃产量的2%左右。与鲜食桃对外贸易相比,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桃加工品(桃罐头、桃汁、制干、果脯蜜饯等)的对外贸易较活跃,产品以桃罐头为主。2013 年我国桃罐头出口量 达到15.60 万吨,出口额18000 万美元,约为2003 年的1.84 倍。进口量1.23 万吨,进口额1520.63 万美元,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12.68 倍。 (二)今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 1.气候条件 总体上看,2015 年上半年天气对桃产业影响较大,是造成部分地区“卖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表现为:3-4月份花期全国多数产区天气条件良好,有助于开花坐果,产量增加,但5~6 月份桃果成熟 期频繁阴天或多雨,造成桃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加。产量增加和品质下降导致的需求减少相叠加,明显 的增大了市场销售压力。 2.面积和产量

中国产业发展趋势3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产业发展趋势3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00601 【文献出处】国际商报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1077字) 【副标题】一丁 【正文】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五”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400亿元。 “十五”后,我国环保产业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其中环保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根据我国“九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从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及各类监测设备,及其相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环保服务市场和环保资本市场。 水污染治理方面,急需草浆造纸黑液全套治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 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大型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简易实用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高新技术、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优选.)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 一、武汉1+8城市经济圈战略 1.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 大陆的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2.武汉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 彩蝶。 3.武汉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 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 4.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拥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 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5.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交汇于 武汉,它更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便利对外交通,给予了以武汉为中心建立“8+1”武汉城市圈的 必要条件。 7.市场对接,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与以往的“地方割据”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锁、 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方面,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 8.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 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9.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等八个周边城市。 总面积约2.45万公里,人口3050.87万人。 10.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框架,利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 快速铁路等缩短以武汉为中心的各地的时间距离,加强各地联系紧密度。不断提高武汉的首位度,以武汉为龙头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 指标金额全省占比 规模工业增加值4643.01 亿元5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4.01 亿元63.5% 武汉城市圈规划 1.近期规划: ◆做大做强武汉,是实现城市圈经济起飞的关键; ◆全面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内生型”和“外向型”齐头并进,探索各自最优发展路径; 2.远期规划: ◆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武汉城市 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2020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08,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 A. 东一西 B. 南一北 C. 东北一西南 D. 西北一东南 2.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下列的 A. 3月19日 B. 6月19日 C. 9月19日 D. 12月19日 3. 成都蜀都大道“悬日”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期间 A. 地球沿黄道向东移动大约4° B. 太阳直射点向东移动大约4° C. 地球向东自转大约4° D. 太阳高度升高大约4°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2019年12月19日成都正值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北京时间8:08能够看到太阳悬挂在蜀都大道的正上方,说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3月19日和9月19日,太阳基本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A、C错误。若天气晴朗,12月19日,还能够看到“悬日”现象,但仅有一次;6月19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其运动轨迹经东南天空和西北天空,故而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应为6月19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大约每日前进1°,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西移动大约4°,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每15分钟约4°,C正确。15分钟内太阳高度角升高不到4°,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下图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单位:°C)等温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图示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地表形态 5. 图示地区常见的小尺度环流是 A. 锋面气旋 B. 山谷风 C. 湖陆风 D. 暖性高压 6. 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大气逆温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中部气温高,北部和南部气温低。由此推断,影响图示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主导因素是地表形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气温与地形的关系、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地区北、南为山地,中部为盆地与山谷,常见的小尺度环流应是山谷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③地为年平均气温的高温中心,由此可知这里为一地势较低,被山地包围的山谷,冬季的夜晚山风沿山坡而下,冷空气堆积在山谷,易在山谷中形成逆温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9年5月海南省农业厅在一次媒体座谈会上称,2019年将投资800万元支持省内常年蔬菜基地建设中高档蔬莱大棚设施。计划5年内实现蔬菜设施大棚占海南常年蔬菜基基地面积的比例从10%提高到30%。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

2006中国产业进展形势分析及预测 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于2006年7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进展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国研网·国研大讲堂承办。邀请国内外各界权威专家及政府官员共同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趋向及进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并放眼国际,聚焦金融与资本市场、能源与资源及消费等领域的热点问题。 以下是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演讲实录: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伙儿早上好!专门快乐今天来参加那个会,咱们那个会昨天差不多开了一天了,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因此今天我们接着讨论那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

我今天要紧是想从产业增长格局的演变和宏观经济走势,从如此的角度谈一些看法。首先我想声明一点,我个人今天发表的观点,完全是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研究方面的成果,与我本人的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我想谈如此一个问题,有些同志往常都进行过交流,一点历史一点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当前问题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专门好的增长成绩,三个数据能够讲明中国改革开放20几年以来取得的成绩,13亿人口在28年的时刻里边保持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如此的成绩特不不容易。13亿人口在如此一段时刻里边,取得如此的成绩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什么缘故能够如此持续、快速的增长?这本身是一个理论问题,关于那个问题我能够有专门多种解释,理论上能够有10到20种解释,产业的角度我们能够给出差不多的解释,经济的持久的快速的增长,是因为存在着主导产业,一组又一组的主导

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形势和发展

第二产业 中文名称:第二产业 英文名称:secondary industry 定义: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世界工业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 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目前,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二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 (二)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 中国工业发展状况 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家底” ●制造业居工业主导地位 制造业占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公布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已居我国工业的主导地位。 ●东部工业发展远高于中西部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2.5%、16.8%和10.7%。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 2011年,中国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 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在未来依然是面对发达国家,和现在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我国能够保持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 对策 1.在全球产业转移当中,利用优势: 1)市场 中国有必要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的主要国家当中是最大的。 2)资源 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业基础,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虽然过去几年我们的劳工成 本上涨很快,原材料成本上涨很快。但是从工业制造的成本和效率来讲,中国在大 部分领域依然保持优势。 3)政策 中国劳动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等)是比较高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科技创新的能力的提升的阶段了。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探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的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笔者认为战略发展选择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其最佳的途径是如何让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自由理性选择从事经济活动的产业,逐利的众多经济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将内生地决定各阶段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对中国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的反思 林毅夫教授等提出的中国现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在经济学界颇有影响。其主要思想是:当前中国的各种投入要素中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则相对比较稀缺。按照市场自由定价原则,稀缺程度高的资本、技术的市场价格将比劳动力价格高得多。在技术水平、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多使用劳动,少使

用资本将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增强企业的自生存能力。一个产业的企业如果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那么这个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能力将增强,资本日渐丰裕,资本的机会成本将降低,那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自动地得到发展。 表面看来,上述观点的论证比较严谨,结论也令人信服。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不能推出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决定一个企业选择产业技术水平的根本动力是能否盈利,而决定利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多少。在技术水平、总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当然是进入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当技术条件发生变化,选择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能导致企业的净收益增加(增产导致的收益增加减去由于使资本密集技术导致的成本增加),那么企业选择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将是理性的,符合经济效率。上述表述也可以用下述函数表示:π=P×Q-TC (1) Q=AF(K,L)(2) TC=f(K,L,r,w)(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