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轨道列车司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

1.2职业编码

4-02-01-01

1.3职业定义从事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的

人员。

1.4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 /初级工、四级 /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 /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5职业环境条件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噪声、磁场、

振动、室内、外、常温。

1.6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和形体感知觉;心理素质好;有较好的语言(普通话)和文字表达、理解能力;听力、视力及辨色力良好;肢体灵活,动作协调性好,反应能力良好。

1.7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8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1.8.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五级 / 初级工:

取得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证书,且驾驶里程不少于

5000km。

安全驾驶满 1 年。

少于 20000km 。

安全驾驶满 4 年。

少于 100000km 。

少于 50000km 。

1)取得本职业二级 / 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从事本职

业安 全驾驶满 2 年。

2)取得本职业二级 / 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驾驶里程

不少 于 50000km 。

1.8.2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的方法和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以笔试、 机考等方式为主, 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 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 技能考核主要采用现场操 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 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 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采取审阅材料、答

具备以下条件之 者, 可申报四级 / 中级工:

1)取得本职业五级 / 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 2)取得本职业五级 / 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驾驶里程不 具备以下条件之 者, 可申报三级 / 高级工:

1)取得本职业四级 /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从事本职业 2)取得本职业四级 /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驾驶里程不 具备以下条件之 者, 可申报二级 / 技师:

(1)取得本职业三级 /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安全驾驶满 2 年。 累计从事本职业

2)取得本职业三级 / 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 累计驾驶里程不 具备以下条件之 者, 可申报一级 / 高级技师:

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含)以上者为合格。

1.8.3监考人员、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15 ,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 1:8 ,且考评人员为 3 人以上单数;综合评审委员为 3 人以上单数。

1.8.4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60min, 技能考试时间不少于60min,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30min。

1.8.5鉴定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场所为标准教室或电子计算机教室;技能考核场所为配备考核必备的电子计算机教室、模拟驾驶室、实训基地或试车线、车辆段 / 停车场并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和消防等各项要求。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2)服从命令,规范操作。

(3)安全正点,钻研业务。

(4)节能降耗,团结协作。

2.2基础知识

2.2.1设备、工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1)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知识。

(2)电路图及常用电气符号。

(3)电磁感应基础知识。

(4)电机的结构、作用以及基本原理。

(5)常用控制电器种类、结构及作用。

(6)机械传动知识。

(7)机械识图知识。

(8)计算机基础知识。

2.2.2行车知识

(1)行车组织规则和作业标准,车辆段 / 停车场功能、运作等知识。

(2)行车线路线网构架基础知识。

(3)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基础知识。

( 4)列车运行控制基础知识。

(5)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

(6)线网密度及规模基础知识。

(7)应急预案知识。

2.2.3车辆知识

(1)车辆结构、组成和功能基础知识。

( 2)车辆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门系统、辅助系统、走行部等基础知识。

(3)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知识。

2.2.4通信信号知识

( 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基础知识。

(2)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知识。

2.2.5供电、轨道线路和站台门知识

(1)供电系统组成基础知识。

(2)轨道线路组成基础知识。

(3)站台门类型及操作基础知识。

2.2.6安全基本知识

(1)消防安全知识。

(2)用电安全知识。

(3)行车安全知识。

( 4)机械结构安全知识。

(5)车辆系统安全知识。

(6)公共安全防范知识。

(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知识。

(8)交通安全知识。

2.2.7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知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知识。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知识。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知识。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知识。

( 9)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相关知识。

(11)《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知识( 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相关知识。

(1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 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3.工作要求本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五级 / 初级工、四级/ 中级工、三级/ 高级工、二级 / 技师和一级 / 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

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3.1五级/ 初级工

3.2四级/ 中级工

3.3三级/ 高级工

3. 非正常行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1 非正常

情况行车

3.1.1 能在非正常情况下采用电

话闭塞法驾驶列车运行,并能识

别其风险点

3.1.2 能在非正常情况下采用调

车方式折返驾驶列车运行,并能

识别其风险点

3.1.3 能在非正常情况下驾驶列

车进行小交路,并能识别其风险

3.1.4 能在非正常情况下驾驶列

车进行单线双向运行,并能识别

其风险点

3.1.1 电话闭塞法流程及风

险点

3.1.2 调车方式折返流程及

风险点

3.1.3 小交路行车组织方

式、流程及风险点

3.1.4 列车反方向运行驾驶

规定及风险点

3.2 突发事

件处理

3.2.1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列

车/ 车站毒气突发事件,并能识

别其风险点

3.2.2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列

车/ 车站发现可疑物品突发事

件,并能识别其风险点

3.2.3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列

车/ 车站发生劫持人质突发事

件,并能识别其风险点

3.2.4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接

触网(轨)停电突发事件,并能

识别其风险点

3.2.5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接

触网(轨)异物突发事件,并能

识别其风险点

3.2.6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区

间疏散突发事件,并能识别其风

险点

3.2.7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线

路积水突发事件,并能识别其风

险点

3.2.8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列

车挤岔突发事件,并能识别其风

险点

3.2.9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列

车脱轨突发事件,并能识别其风

险点

3.2.10 能按应急处置程序处理

列车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并

能识别其风险点

3.2.1 列车/ 车站毒气突发

事件处理方法及风险点

3.2.2 列车/ 车站发现可疑

物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及风

险点

3.2.3 列车/ 车站发生劫持

人质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及风

险点

3.2.4 接触网(轨)停电突

发事件处理方法及风险点

3.2.5 接触网(轨)异物突

发事件处理方法及风险点

3.2.6 区间疏散突发事件处

理方法及风险点

3.2.7 线路积水突发事件处

理方法及风险点

3.2.8 列车挤岔突发事件处

理方法及风险点

3.2.9 列车脱轨突发事件处

理方法及风险点

3.2.10 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

件处理方法及风险点

3.4二级/ 技师

3.5一级/ 高级技师

上海轨道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 【1号线】市域快速地铁 差不多情形 长度:37公里 识不标志色:大红色 站数:28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AC-06型电动客车 ? 制造商:阿尔斯通联合体 ? 时速:80km/h ? 编组:8节编组A型列车(ABCBCBCA) ? 车厢:铝合金贯穿式厢体,宽3米,高3.8米,整列车长186米。整列车最大载客量3280人。 ? 制造年代:2006年-2007年 ? 传动方式:VVVF交流电机传动 ? 总数:16列(编号140-155) ? 国产化率:大于70% ? 备注:阿尔斯通联合体由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组成,其中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1号线上运营的16列AC-06型地铁列车由南京浦镇车辆厂和上海电气各生产其中的8列。 历史回放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1月10日,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上行线建成。 1993年5月28日,南段线路(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漕宝路站以南为地面线路,其余为地下线路)试营运。 1995年4月10日,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试运营,总长16.1公里。 1995年7月,全线正式运营。 1996年12月28日,一号线南延伸段(虹梅路至莘庄)试通车。 1997年7月1日,一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站-莘庄站,为地面路线)贯穿运营,总长21.35 公里; 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为高架路线,长12.43公里)试运营。 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共3站)到富锦路站,长4.3公里。至今1号线总长度达到36.89公里。

20116831周翼(列车定位技术与高速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列车定位技术与高速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分析 学号: 20116831 姓名: 周翼 二零一四年四月

【内容摘要】: 简单介绍了列车定位技术定义和几种列车定位技术的主要方法,并从定位精度、闭塞制式、维护投资成本、抗干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组合定位系统,并根据现高速铁路的要求进行分析。 关键字:列车定位,性能比较,定位方法,高速铁路, 获得列车物理位置信息,即确定车辆在地球表面上的坐标,简称为列车定位。及时准确地获取列车物理位置,才能确保列车安全有效运行。因此,通过列车定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行车的安全和效率,使行车调度与控制实现全新智能化模式成为可能。因此列车定位应提供准确、实时的列车位置信息,并具有以下功能 1)能够为列车控制系统随时随地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实时速度信息,保证前后列车的安全间隔; 2)缩短前后追踪列车的间隔时间,提高区间列车运行速度;3)通过列车定位可获得列车运行状态的基础信息,从而便于实现列控系统的车载及轨旁设备的故障分析;4)依据列车超速防护子系统的速度—模式曲线,实现列车的定点停车及超速防护; 5)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关键的数据,从而使ATC 系统功能实现成为可能。 列车定位的主要方法 轨道电路定位法 传统的轨道电路定位法是利用铁路线路的2 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机械绝缘(或电气绝缘),并接上送电和受电设备所构成的电路。轨道电路就是检测轨道区段是否有列

车占用,来实现列车的定位。目前广泛采用S 型连接棒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即采用电气绝缘实现区段的划分实现列车定位。 地面应答器法 地面应答器也称为信标,地面应答器与车载应答器,轨旁电子单元配合使用来实现列车定位。地面应答器主要分为有源和无源2 种。应答器安装在站内或每个轨道分区等轨道沿线,应答器无需与任何设备相连,其内部寄存器的数据已固定。当列车通过时,地面应答器与车载的相应设备对准,车载设备以电磁感应的原理以一定的频率传递给地面应答器 相应信号,应答器接收到车载设备传送的信号后开始工作通常利用移频键控方式将列车当前的绝对点物理位置信息回传至列车。车载设备会使列车定位信息再次刷新,得到新的列车位置起点。 交叉电缆回线定位法 交叉电缆回线定位是使用电缆按一定间隔绕制成一个环路设于轨道上。其设备的布置方式:在2 根基本轨之间铺设交叉电缆回线,一条线安装在基本轨间的到床上,另一条线安装在钢轨的颈部底端,两条线每隔相应距离作一次交叉。当列车通过每一个电缆交叉点时,车载设备感应接收到交叉电缆回线提供的相应信号变化信息,并由车载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确定列车的物理坐标信息,使车载设备对列车位置信息刷新。 测速定位法 测速定位法是先测得列车运行的即时速度,对其进行积分即得列车运行距离,从而实现列车的定位。 目前测速的方法很多,一类是利用轮轴旋转信息的测速方法,具体主要为测速电机和脉冲转速传感器方式;另一类是利用无线通信方法,直接测出列车运行的速度,具体包括多普勒雷达测速、GPS 测速定位和无线扩频定位。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参考答案(A卷) 课程名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课程编号:50L274Q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出题教师: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虚拟闭塞:是固定闭塞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虚拟方式(设置通信模块和定位信标)将区间划分为若干个虚拟闭塞分区,并设置虚拟信号机进行防护。 2.准移动闭塞:基于固定闭塞的目标—距离控制方式,保留固定闭塞分区,以前方列车占用闭塞分区入口确定目标点,通过地车信息传输系统向列车传送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等信息。这种闭塞方式称为准移动闭塞。 3.最限制速度:综合考虑列车在区域各类限制速度得出的最低值(即最不利限制部分或最严格限制速度),简称最限制速度。 二、填空题(共12题,每空1分,共25分) 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根据前方行车条件为每列车产生行车许可,并通过地面信号和车载信号的方式向司机提供安全运行的凭证。车载设备实施速度监控,当列车速度超过允许速度时控制列车实施制动,防止列车超速颠覆或与前方追尾,保证行车安全。 2.铁路信号安全的广义概念是指铁路信号设备或系统具有维护铁路列车(车列)安全运行的能力。狭义概念是指设备(或系统)应满足故障-安全设计原则的要求,当出现故障或误操作时,能远离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 3.当轨道电路完整并空闲时,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为调整,当轨道电路区段有车占用时,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分路(开路)。 4.目标距离控制方式根据列车制动模型,直接由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线路参数及列车制动参数等信息生成列车的速度—距离模式曲线,并以此实时监控列车和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5.列车安全位置是在高精度定位方法得出列车估计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包络得到,分车头(或列车前端)和车尾安全位置两部分。 级列控系统基于GSM-R实现车---地信息双向传输,RBC生成行车许可,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应答器提供列车定位基准,并具备CTCS-2(或c-2)作为后备。7.CTCS-1级列控系统用于160km/h及以下的区段,由主体机车信号加上安全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组成。 8.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RBC根据从联锁系统获得的进路信息,从车载设备获得的列车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到的股道占用、临时限速等信息生成列车控制命令。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

名词解释 1.什么事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客流: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3.断面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4.车站客流: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 5.基本客流:既有客流加上按正常增长率增加的客流。 6.转移客流: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 7.诱增客流: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 8.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全日)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 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分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9.客流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 制依据。 10.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它能直观的显示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的状态。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 1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同时也是办理运 营业务和设置设施设备的地方。 13.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流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地分流或引导措施来 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14.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 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5.车辆定员数,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额定载客量,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 16.站位面积,指车厢空余面积,为车厢面积减去座位面积。 17.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 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技术装备。 18.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 19.运营成本(元)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 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简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区别 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有自然灾害尤其是火灾,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就难以迁移和变动,不像地面公共交通可以机动地调整路线和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需要,其运输组织工作远比地面公共交通复杂。 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 运营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范围是城市市区及郊区,往往只有几十千米,不像铁路那样纵横数千千米,而且连接城乡。)

上海地铁列车参数

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 (BOMBARDIER) 车辆为铝合金A型车,全部由庞巴迪(BOMBARDIER)公司按照欧洲及相关国际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90公里。每列车6辆编组,4动2拖,每3辆车组成一个控制单元;通信和控制采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车辆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低寿命周期成本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30年。该车外观时尚、美观,车内格调清新淡雅。车辆为流线型车头,“鼓型”车体,连续窗带结构;车体以白色为主色调,两侧各饰以一条红色的腰带。列车额定定员为1860人,最大定员为2592人。据介绍,该车的国产化率达到了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性能参数: 编组 4M+2T 网压 1000-1500V DC 轴式 Bo-Bo 牵引电机额定功率 220 kW 最大速度 80 km/h 重量 M38.3 t,T35.5 t 定员 310 车体长度 M23690, T22100 mm 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 (SIEMENS) 上海地铁二号线电客车辆是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由Adtranz公司总体设计和总负责、Adtranz公司和Siemens公司制造,并由Adtranz负责组装和调试。引进车辆分为AC01和AC02型二种,其中AC01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一号线,AC02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二号线。 车辆总体设计目标按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要达到性能先进、经济有效、可靠安全、低维修、造型美观、乘座舒适,设计寿命为30年。 车辆类型与DC01型电动列车相同,仍分A、B、C三类型车,其中A型车为带司机室的拖车、B车为带受电弓的动车、C车为带空压机的动车,基本列车编组六节形式为:—A ═B * C═B * C═A— 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 *:半永久车钩 车辆的车体结构采用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及板材焊接结构,整体承载、轻量设计、耐腐蚀。车辆之间设有1.5m宽,1.9m高的贯通道。车辆每侧有5扇开度为1.4m、高为1.86m 的内藏式对开风动移门。座椅纵向布置,每辆车客室中心线上设置13根立柱,两边设垂直扶手和水平扶手,与一号线DC01型车辆相比较,AC01/02型车辆在车厢连接棚、灯槽、音箱罩、拉杆等方面都作了更新的设计处理,车厢更宽敞明亮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海轨道交通

XX轨道交通1号线(R1线) 【1号线】市域快速地铁 基本情况 长度:37公里 识别标志色:大红色 站数:28 XX轨道交通1号线AC-06型电动客车 ? 制造商:阿尔斯通联合体 ? 时速:80km/h ? 编组:8节编组A型列车(ABCBCBCA) ? 车厢:铝合金贯通式厢体,宽3米,高3.8米,整列车长186米。整列车最大载客量3280人。 ? 制造年代:2006年-2007年 ? 传动方式:VVVF交流电机传动 ? 总数:16列(编号140-155) ? 国产化率:大于70% ? 备注:阿尔斯通联合体由XX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XX 浦镇车辆厂组成,其中XX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XX电气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1号线上运营的16列AC-06型地铁列车由XX浦镇车辆厂和XX电气各生产其中的8列。 历史回放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1月10日,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上行线建成。 1993年5月28日,南段线路(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4年12月12日,XX地铁一号线全线(XX火车站-锦江乐园站,漕宝路站以南为地面线路,其余为地下线路)试营运。 1995年4月10日,一号线全线(XX火车站-锦江乐园站)试运营,总长16.1公里。 1995年7月,全线正式运营。 1996年12月28日,一号线南延伸段(虹梅路至莘庄)试通车。 1997年7月1日,一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站-莘庄站,为地面路线)贯通运营,总长21.35 公里; 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为高架路线,长12.43公里)试运营。 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共3站)到富锦路站,长4.3公里。至今1号线总长度达到36.89公里。 1号线现在分大小交路,大交路为莘庄站至富锦路站,小交路为莘庄站至XX火车站。今后可能小交路延伸至通河新村。

列车运行控制有答案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0.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按照车地信息传输方式,分为()、()和()三类;按照速度控制方式,分为()和()两类。 参考答案:连续式列控系统;点式列控系统;点一连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阶梯控制方式;目标—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11.简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各种分类方式。 参考答案: (1)按照地车信息传输方式分类:连续式列控系统、点式列控系统、点一连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2)控制模式分,分为两种类型:阶梯控制方式(包括出口速度检查方式、入口速度检查方式)和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3)按照人机关系来分类,分为两种类型:设备优先控制的方式、司机优先控制方式。(4)按照闭塞方式:固定闭塞、移动闭塞。 (5)按照功能、人机分工和自动化程度: ATS(列车自动停车)、ATP(列车超速防护)、A TC(又称列车自动减速系统)、ATO(又称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12.轨道电路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送电端受电端钢轨线路钢轨绝缘。 13.查询-应答器,按其信息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和()两种。 参考答案:有源无源 14.简述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列车未进入轨道电路,即线路空闲时,电流流过轨道继电器线圈,使继电器保持在吸起状态,接通信号机的绿灯电路,允许列车进入轨道电路。 当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区段内,即线路被占用时,电流同时流过机车车辆轮对和轨道继电器线圈。由于轮对电阻比轨道继电器线圈电阻小的多,送向两根钢轨间的电压降低。为此流经轨道电路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减小到继电器的落下值,使轨道继电器释放衔铁,用继电器的后接点接通信号机的红灯电路,向后续列车发出停车信号,以保证列车在该轨道电路区段内运行的安全。 15.简述查询应答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查询-应答器工作原理较简单,它是靠两者之间通过短距离无线电波传递信息来完成功能。对于无源查询-应答器,则由于应答器平时无能源,它要靠查询器来传递给它足够能源,以便后者有能力发送数据的无线电波。有源查询应答器其工作原理与无源完全相同,地面应答器有固定电源,不再需要从车载查询器送来的载频能源。 16.阐述轨道电路的各种分类方式。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史

早在1958年上海就开始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不宜建设隧道工程。但中方专家并未放弃,1963年在浦东塘桥采用结构法钢筋混凝土管片衬内试挖了直径4.2米的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1964年在衡山公园附近又开挖了代号为“60工程”的地铁试验工程。正当专家们欲进一步试验时,文革开始了,上海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上海地铁建设再次启动,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铁工程新龙华站(今上海南站)至新客站(今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於是历史上的首次,缺乏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龙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车辆试运行。(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上海地铁1号线终于在1995年4月10日,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锦江乐园车站是在试通车后加出来的,原来这一段线路是试车线。由于居住在附近康健新村、梅龙地区的市民在出入市区时感觉非常方便(到徐家汇只有10分钟),并且当时乘车方便、车票便宜(只有1元钱),故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市民移居到梅龙地区,最后才决定正式建造锦江乐园车站并建设成大楼跨越式车站,大楼上部用于商业用房。 【建设发展大事纪】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4月,1号线南段线路(徐家汇—锦江乐园)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5年4月,1号线主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试运营。 1995年12月,1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莘庄)试运营。 1999年9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通车。 2000年6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运营。 2000年12月,3号线(上海南站—江湾镇)试运营。 2003年11月,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列车司机在出乘前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司机手册等要求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找到对应列车后,先做到“库内动车四确认”。 2、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做好列车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并控制作业时间。 3、检车时遇到列车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出库作业时,及时跟车场调度员联系。 4、在车站出乘与交班司机交接时,要清楚列车的技术状态及线路限速与施工情况。 一、投入蓄电池 按下司机操纵台上的蓄电池合按钮,蓄电池即投入使用,通过司机室右侧屏上的蓄电池表可观察到蓄电池电压应该为DC 110 V。 如果蓄电池亏电,即蓄电池电压低于DC 80 V,将司机室继电器柜中的蓄电池欠压强投开关转换到“强制”位,蓄电池即可强制投入使用,当蓄电池电压高于DC 89 V时欠压继电器恢复,蓄电池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二、激活头车 根据实际运行方向,将运行方向前端司控器钥匙开关转换到“开”位,尾端保持在“关”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列车有司机室占用显示,表示4016车司机室被占用。 三、控制受电弓 观察司机操纵台上的风压表,如果总风压力高于450 kPa,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按钮并持续2 s后松开,车顶上受电弓在8 s内升弓到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Mp车受电弓升弓显示,并且电压显示为1 500 V,同时右侧屏的网压表显示为1.5 kV。 如果总风压力低于450 kPa,可以通过控制动车客室下部的受电弓电动气泵来打风。具体操作为: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泵按钮,两个动车的电动气泵开始工作;当风压力高于750 kPa时电动气泵停止工作,这时辅助风缸的压力值

简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作业名:简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技术 姓名:廖格 学号:20116852 年月:2014年4月11日 .

简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技术 摘要实时、精确地确定列车在线路中的位置是保证安全、发挥效率、提供最佳服务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已获得成功应用的各种列车定位方法,并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由于每种定位技术有其本身固有的缺点,没有一种单一的定位技术可以完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的发展需求。因此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定位技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定位技术,取长补短,从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列车定位的需求。在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和指挥系统中,列车定位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准确、及时地获取列车位置信息,是列车安全、有效运行的保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定位, 轨道电路, 测速定位,查询应答器,无线扩频,电缆环线,卫星定位 1 城市轨道交通定位技术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1)列车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按要求确定列车的位置,包括列车行车安全的相关间隔、速度;对轨旁设备和车载设备等资源进行分配和故障诊断;在局部出现故障时,能够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降级运行。列车定位方式按照空间可用性分为离散方式、连续方式和接近连续方式。按照产生定位信息的不同部分分为完全基于轨旁设备的方式、完全基于车载设备的方式和基于轨旁设备和车载设备的方式。

2)列车定位技术在现代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和指挥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保证安全列车间隔提供依据;在某些ATC系统中,提供区段占用/出清信息,作为转换轨道检测信息和速度控制信息发送的依据;为列车自动防护(ATP)子系统提供准确位置信息。作为列车在车站停车后打开车门以及站内屏蔽门的依据;为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提供列车精确位置信息,作为列车计算速度曲线,实施速度自动控制的主要参数;为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提供列车位置信息,作为显示列车运行状态的基础信息;在某些CBTC系统中,作为无线基站接续的依据;在高速磁悬浮交通中。提供位置信息,作为道岔控制、定子绕组供电接续的依据等。 2 国内外轨道交通主要的列车定位技术 1)无绝缘音频轨道电路法 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采用自然衰耗、短路线法等电气方法实现轨道区段的分割。目前广为采用的是S型连接音频轨道电路。S型音频轨道电路确保相邻轨道区段的信号互不干扰,同时平衡两条钢轨的牵引回流。在同一区段的音频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由电容器c与两段钢轨组成调谐于某以轨道信号载频的Lc并联谐振电路,从而使得该载信号能够被加在区段上,并被选择接收。 2)测速定位法 在轨道电路定位法和计轴器定位法中,车在区间的始端还是终端是无法判断的,对列车定位时的最大误差就是一个区段的长度。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位置信息,在计算具体位置信息时通常要引入列车的即时速度信息。引人测速信息后大大减小了定位的误差。目前使用较多的列车测速一般是:通过测量车轮转速,然后将车轮转速换算为列车直线速度。 3}信标定位 信标是安装在线路沿线反映线路绝对位置的物理标志。信标分有源信标和无源信标两种, 有源信标可以实现车地的双向通信, 无源信标类似于非接触式IC 卡, 在列车经过信 标所在位置时, 车载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激励信标工作, 并传递绝对位置信息给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所使用的信标大部分为无源信标, 安装在轨道沿线。信标的作用是为列车提供精确的绝对位置参考点(也可以提供线路的坡度、弯度等其它信息)。由于信标提供的位置精度很高, 达厘米量级, 常用信标作为修正列车实际运行距离的手段。采用信标定位技术的信息传递是间断的, 即当列车从一个信息点获得地面信息后, 要到下一个信息点才能更新信息, 若其间地面情况发生变化, 就无法立即将变化的信息实时传递给列车,

城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第2次作业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共10道小题) 1、ATS在ATP与ATO系统的支持下,根据运行时刻表完成对全线列车运行的自动监控, 可自动或由人工监督与控制正线(车辆段、停车场、试车线除外)列车进路,并向行车调度员与外部系统提供信息。( )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2、A TS工作方式为分散管理,集中控制。( )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3、列车发车计时器(TDT)就是A TS车次识别及车辆管理的辅助设备,其由地面查询环路与车载查询器组成。( )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4、列车识别系统(PTI)设于各站,为列车运行提供车站发车时机、列车到站晚点情况的时间指示,提示列车按计划时刻表运行。( )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5、运行图工作站用于运行计划的编制与修改,通过人机对话可以实现对运行时刻表的编辑、修改及管理。( )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6、调度员不能通过人工命令调整列车停站时间来调整列车运行。( )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7、旅客信息显示就是用来通知侯车乘客下一列车的目的地与到达时间。( )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8、基于车-地双向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被称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就是目前全球轨道交通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列车控制技术。( )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9、 根据应用设计,CBTC系统在紧急情况时能够进行紧急刹车,但不能在条件不满足时制止紧急刹车程序的施行。( )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解答参考: 10、CBTC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记录功能,即不仅在车载设备上,而且还应在地面设备有记录。( )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二、主观题(共10道小题) 11、简述ATP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答:ATP车载设备能连续检测列车的位置、监督速度限制、防护点与根据列车在站台区域的精确停车控制列车车门与站台安全门。联锁就是底层的基本防护系统。ATP轨旁设备连续监视与检查联锁条件,比如道岔的监督、紧急停车按钮监督、侧面防护与其她进路的情况。这些信息就是轨旁设备计算移动授权的基础。 (1)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 轨旁设备从联锁与轨道空闲检测系统获得驾驶指令,整理为相应格式的数据后传输至ATP车载设备。驾驶指令通常包括目标速度、目标距离、最大允许线路速度与线路坡度等。ATP车载设备通过此数据计算当前位置的列车允许速度。最终将列车运行所需的数据由驾驶室显示器指示给司机。实际的列车速度与驶过的距离由测速装置连续进行测量。ATP车载设备将列车实际速度与列车允许速度进行比较。当列车速度超过列车允许速度时,ATP的车载设备就会发出制动命令,发出报警后控制列车进行常用全制动或实施紧急制动,使列车自动地制动。 (2)测速与测距 列车运行速度的测量就是速度控制的依据。速度值的准确与精度直接影响列车控制的效果。 在目标距离模式中,列车位置对于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列车无法掌握它在线路中的准确位置,那么它就无法保证在障碍物或限制区范围内减速或停下。ATP车载设备通过连续测量列车行驶的距离,可以随时査找列车的精确位置。 (3)车门与站台安全门的控制 在通常的情况下,在车辆没有停稳在站台或就是车辆段转换轨上时,A TP不允许车门开启。当列车在车站的预定停车区域内停稳且停车点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地面定位天线会收到车载定位天线发送的停稳信号,列车从A TP轨旁设备收到车门开启命令,A TP才会允许车门操作,车载对位天线与地面对位天线才能很好地感应耦合并进行车门开关操作。有了车门开启命令后,使ATP轨旁设备发送打开站台安全门,当站台定位接收器收到此信号,便打开与列车车门相对的站台安全门。 列车停站时间结束(或人工终止),地面停站控制单元启动ATP轨旁设备,停发开门信号,由司机关闭车门,同时站台安全门关闭。 车门的左右侧选择通过轨旁ATP系统取得,由车门开启命令来执行。ATP不断监视车门安全关闭且锁闭,以确保车门没有被异常打开。轨旁设备还将列车停稳、停准的信息送至控制中心作为列车到站的依据。车门关闭后,车载ATP设备才具备安全发车的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列车交路方案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列车交路方案研究由于城市范围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逐渐变大,乘客的出行需求变得更加分散,Y型线路随之产生。如何优化Y型线路的交路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主、支线乘客的出行需求,降低主、支线乘客的出行时间,优化区间断面满载率,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了 Y型轨道交通的线路的发展和特点,介绍了 Y型线路交路的几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影响Y型线路交路的因素。得到结论:客流分布特征和线路行车条件对Y型线路的列车运行交路的影响相对较大,应在研究中进行重点探讨。 (2)以乘客出行时间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最大满载率、最小追踪间隔、折返间隔、最小发车频率和运用车数量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列车开行交路的优化模型,并通过运营指标来评估模型的优化效果。(3)以S市的Y型线路A 的早高峰小时客流为例,运用建立的列车交路方案优化模型,求解得到不同乘客出行时间权重下的三种最优方案。 得到结论:对于线路A的早高峰客流而言,当权重由0到1时,选取的最优方案列车走行公里数逐渐增大,主线乘客候车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其他如乘客出行时间、乘客候车时间、乘客换乘时间、全线平均满载率等评价指标的取值均在逐渐减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4)将解得的最优列车运行交路方案与支线独立运营方案比较,得到结论:最优列车开行交路方案的列车走行公里、支线乘客候车时间、乘客换乘时间、平均满载率等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优化效果较好。 (5)将求解所得最优列车运行交路方案与支线全直通运营方案对比,得到结论:本文求解得到的最优列车开行交路方案的列车走行公里和支线乘客候车时间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报告 每天清晨,数以百万计的上海人搭乘地铁,短短数小时内完成了从居住到工作的大规模迁徙。每张票的刷卡进出都是一个数据点,汇聚成为亿万数据的背后,是城市人口的流动和城市运转的机理。复旦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选取了上海轨交早高峰7-9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大数据清晰呈现上海 轨交通勤的全貌。 一、上海轨交早高峰通勤概况 可以看出,在工作日早高峰(7-9点),两个小时内上海轨交进站达110万人次,出站达95 万人次,进站人次比出站人次多出15万,表明早高峰期间的进站压力略大于出站。在早高峰同一时间段内(7-9点),工作日进站人次110万,周末进站人次40万,工作日进站人次是周末的2.7 倍。对比整个上午(6-12点)的数据,工作日早高峰进站人次占整个上午的60%而周末早高峰进 站人次仅占整个上午的40%这表明在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量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集中程度均远远高于周末。 二、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工作日的进站人次从上午6:00起逐渐攀升,至7:30-7:59、8:00-8:29达到顶峰, 半小时内分别进站32万人次及35万人次,8:30之后进站人数逐渐回落。而出站人数在上午8:30 之前始终低于进站人数,7:30-7:59进站出站净流入达到最大为14万人次,8:00-8:29进站出站差距缩小。8:30-9:00出站人次达到顶峰,半小内出站高达39万人次,出站人次首度超过进站,净 流出达到14万人次。9:00之后出站人数急剧下降,表明大多数人通勤到达时间在9点以前。出站 顶峰8:30-9:00比进站顶峰7:30-7:59和8:00-8:29延后0.5-1小时,表明大多数人日常地铁通勤时间在单程0.5-1小时之间。 上图为周末上午(6-12点)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对比。与工作日相比,周末进出站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进出站人次从上午6:00起缓步攀升,进站人次至8:00-8:29达到顶峰为11.8 万人次,出站人次至8:30至8:59达到顶峰为12万人次,仅相当于工作日同时间段的1/3不到。9:00之后,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趋缓,维持在每半小时11万人次的水平上。 上图为上海-昆山跨省轨交位于昆山段的三个轨交站点的数据分析。11号线昆山段于2013年通车,作为首条跨省运营的轨交、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也为“昆山买房、上海上班”带来更多的可行性。从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看,昆山三站的进站人数从6:00起攀升,至7:00-7:29达到顶峰 为985人次,这表明已经出现了依赖轨交从昆山向上海市区通勤上班的人群,但规模非常小。同时,到达进站顶峰的时间段为7:00-7:29,相比上海日均进站的顶峰时间段8:00-8:29,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这表明居住在昆山要比上海市区多承受一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另外,从出站人次变化来看,昆山三站并没有向上海日均出站那样在8:30-8:59形成一个顶峰,而是变化十分平缓,到 10:00之后出站人数才有较多增幅。 三、各区县轨交通勤人次分析 可以看出,上海各区县早高峰进站人次前三名依次为浦东新区、徐汇区、闵行区,出站人次前三名依次为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其中,浦东新区早高峰进站、出站人次均排名第一,进站人次25.5万,占上海总进站人次22.7%,出站人次22万,占上海总出站人次22.9%,这一比例与浦东新区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21.9%十分接近,表明该区的轨交设施使用在全市居于均衡地位。进出站排名第二的徐汇区,进站人次12.9万,占上海总进站人次 11.5%,出站人次16.5万,占上海总出站人次17.2%,这一比例远高于徐汇区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 4.7%,表明该区的轨交设施使用在全市居于优势地位。 可以看到,在上海各区县中,早高峰进出站为净流入的仅有四个区,分别是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和长宁区。其中,黄浦区早高峰进站人次4.6万,出站人次13.8万,出站人次高达出站人次3倍之多,净流入为9.1万人次,位列全市首位,表明该区在上海城市功能中牢牢占据了核心地位。此外,早高峰进出站净流出位居全市首位的是宝山区。宝山区早高峰进站人次11.8万,出站人次 仅2.7万,进站人次高达出站人次4.3倍,净流出为9万人次,表明该区主要承载了城市大型居住区的功能,商务配套相对匮乏。

231061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在线作业二 15秋答案要点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9 道试题,共 36 分。) 1. 阶梯式分级速度控制可以分为超前式和滞后式,超前式采用( )优先的方法,滞后式采用( )优先的方法。( ) . 人控优先,设备优先 . 设备优先,人控优先 . 人控优先,人控优先 . 设备优先,设备优先 正确答案: 2. 关于故障-安全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TP子系统是安全系统,其系统设计以及所有的软硬件均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 TO为故障-安全系统,其控制列车自动运行 . TS系统为非故障-安全系统,它的全部或任何一个部分的故障或不正确操作,不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 轨道电路中的继电器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正确答案: 3. 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超速检测与防护功能是由其哪个子系统实现的?( ) . TP . TO . TS . 以上三种均不是 正确答案: 4.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 )行车制。 . 两侧均可 . 左侧 . 右侧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5. 站台安全门按其规模和功能可以分为半高式安全门、全高式安全门( ) . 滑动门 . 固定门 . 端门 . 屏蔽门 正确答案: 6. 下列表示禁止越过该信号机调车的是( ) . 红色

. 蓝色 . 双黄色 . 红色+黄色 正确答案: 7. 关于故障-安全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TP子系统是安全系统,其系统设计以及所有的软硬件均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 TO为故障-安全系统,其控制列车自动运行 . TS系统为非故障-安全系统,它的全部或任何一个部分的故障或不正确操作,不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 轨道电路中的继电器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正确答案: 8. 城市轨道交通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一般采用( )的运用方式,列车的运行速度不取决于地面信号机的显示,地面信号系统只起辅助作用。 . 地面信号显示与车载信号系统相结合,以地面信号系统为主 . 地面信号显示与车载信号系统相结合,以车载信号系统为主 . 车载信号系统 . 地面信号系统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TO功能的是( ) . 将列车速度自动调整在允许速度带内,尽可能减少牵引、惰行和制动之间的转换 . 实现列车自动通过车站和自动折返 . 保证列车的停位精度 . 超速检测与防护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 1. TS系统在自动调整过程中,TS主要通过( )来调整列车。 . 停站时间 . 站间运行时间 正确答案: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故障主要包括信号系统故障、线路故障、道岔故障以及( )等各种故障。. 临时停电 . 通信中断 正确答案: 3. 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综合利用3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轨道电路技术,3技术是( )未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 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 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 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 起点 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 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 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 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 -2019 - - - - - - - - - 终点 车总投站数资(亿元) 工期 5号线轻轨 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 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 号线 17号线 18号线

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 在建项目 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 龙阳路站 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 拟建项目 外高桥保税 高速铁路客 区站临港新城2 城北路 站 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二、设备现状及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 先水平。 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信号采用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保护)、A TO (列车自动运行)、ATS (列车自动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全自动驾驶,并可监测列车位置,调整续行列车的车速,按照预定要求完成列车调度。 轨道交通各线均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有多功能的自动售票机,使用的票卡主要有公共交通“一卡通”和单程票,实现了“一票换乘”。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设施也大幅增加。 199 6 96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定位技术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定位技术分析 【摘要】阐述了列车定位技术的重要性,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几种常用的列车定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定位;组合定位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准时舒适等优点,己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列车的定位技术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运行,影响着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几乎每个子系统的实现都需要列车的位置信息作为参数之一,列车定位的引入使得调度指挥和行车控制一体化新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实时、准确地获取列车速度和位置信息是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2.列车定位技术 列车定位的任务是获取列车在铁路网络中的位置,目前在国内外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的列车定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4]: 2.1 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定位 轨道电路定位法是最普遍的列车定位技术。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并用引接线连接信号发送、接收设备所构成的电气回路。当轨道区段无车占用时,接收端可以接收到发送端所发送的信息,接收端的轨道继电器励磁吸起;当列车进入轨道区段时,车轮将两根钢轨短路,接收端接收不到发送端所发送的信息,接收端继电器失磁落下,达到检测列车定位的目的。列车在线路中运行时,其所在的轨道电路会给出占用指示,对轨道电路占用状态进行连续跟踪,就能获取列车在线路中所处的位置。 2.2 基于电子计轴的列车定位 电子计轴定位是通过在轨道区段的分界点安装计轴点来检测轮对通过瞬间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信号,从而判断列车的轮轴数量和运行方向。当车轮驶过计轴点时,在会计轴点中形成脉冲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控制中心,然后由控制中心的计数装置根据脉冲对车轮进行计数,最后由中央处理单元根据计数情况判断列车占用/出清,实现列车检测和定位功能。 2.3 基于信标的列车定位 地面信标通常安装在两根钢轨中间,分为有源信标和无源信标两种,每个信标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并带有特定的位置信息。在车载上安装具有无线发射和接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