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上)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上)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上)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一.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二.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而欧洲封建城市的市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三.古代中国商业中心:

苏州扬州成都广州

四.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第二次:工业革命

五.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六.城镇化的含义:

概念: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换的现象及过程。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七.诺瑟母曲线:PU=U/P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

八.田园城市 P29图

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hm2 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昂温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还要去巴黎解决,一般称为:卧城。沙里宁的方案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城镇。

九.1933年《雅典宪章》 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

十.择租的情形 P105图

1.可达性偏好的

2.公共交通邂逅而私人交通发达的

3.考虑环境变量或社会变量

十一.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年平均人数*100%

十二.机械增长:指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本年迁出人口)/年平均人数*100%

十三.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

1.比较成年人口数和就业人口,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势,是制定托儿·幼儿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设施规划指标的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趋势,分析幼龄妇女人口,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十四.传统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中国古代城市受到儒家思想和理智礼制的影响,产生了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2.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在城市内兴建了大量的寺庙。

3.历代都城的选址大都受风水理论影响。

十五.城市规划编制包含的技术

A.发现和描述

B.预测

C.分析和评估

D.展示与沟通

十六.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现场调查法

十七.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10分)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十八.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十九.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任务(填空):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大题)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二十.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填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年

2.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二十一.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简答)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4.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5.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6.城乡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7.城乡规划的审批

二十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填空: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二十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选择)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二十四.修建性详细规划(选择)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十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概率不大,出选择吧,看一看就行}P178

二十六.试比较200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必考大题)

答:最大的不同是强调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更加突出体现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城乡规划的监督职能,落实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1.由城市规划变为城乡规划,一字之差,调整的对象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2.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新法是强调资源保护

3.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4.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任何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

5.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6.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停止建设,限期改正,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满弹性,才能动态的适应城市的快速变化,为此,新法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市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

二十七.城市风玫瑰图P198,会分清方位。

二十八.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P199

二十九.用地评定的分类(简答,选择)

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成为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合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合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附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十.用地分类标准(选择,记住代码)

分为8大类,35种类,44小类。

1.居住用地(R)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3.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

4.工业用地(M)

5. 物流仓储用地(W)

6.交通设施用地(S)

7.公共设施用地(U) 8.绿地(G)

三十一.区域规划的新类型(填空)

1.国土规划

2.都市区规划

3.城市群规划

三十二.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的特点

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

三十三.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3.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总体规划工作的要求

三十四.城市职能(名词)

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三十五.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对比和联系(必考)

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1.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者方向。

2.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3.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三十六.历史文化名城

82.86.94年批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99座,后增加到110座,并于2003年以后,公布133座文化名镇,108个历史文化名村。

三十七.城市性质(名词)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主要职能。

三十八.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

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3.城市的其它主要职能和特点

三十九.城市规模的构成(名词)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四十.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级(M2/人)

一级:60.1-75.0

二级:75.1-90.0

三级:90.1-105.0

四级:105.0-120.0

四十一.城市总体布局(名词)

1.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3.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四十二.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四十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

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四十四.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简答)

1.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

2.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

3.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

4.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

四十五.总体规划编制

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总体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范围: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城区,建成区。

四十六.市域(名词)

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及外围市(县)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市区则是城市政府直接管辖的范围,不包括外围市(县)

四十七.规划区(名词)

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四十八.中心城区(名词)

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中心城区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范围。

四十九.城市建成区(名词)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五十.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选择)

组织程序: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原则: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工作程序:编制工作的报告,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五十一.总体规划方案修改的法定程序(选择)

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部门报告。涉及到强制性内容的,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修改后的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法定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2.什么情况可以修改:

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

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经评估确需修改的

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它情形。

五十二.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填空)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五十三.总体规划四线(名词)

1.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是未建设的绿地,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规划修编时新增加的绿地。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林地三类。

2.城市紫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3.城市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4.城市蓝线: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五十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由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主体(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镇人民政府)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控详规划编制组织主体。

五十五.控详指标分类(选择)

除了建筑形体,色彩风格是引导性,其它(用地性质,建筑密度,面积,绿地率停车库,出入口等)都是规定性的。

五十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赋值方法(填空)

分区原则法,人口指标推算法,典型实验法,经济推算法,类比法。

五十七.控详编制内容深度

1.基本要求:A:深化补充完善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

B:土地租让,招标,标底条件和管理依据,建设指导

C:直接指导修详规划和个案建设。

2.内容深度:

A: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界线,确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B: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出入口,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

C:确定交通出入口,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站点位置,其它交通设施。各级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渠化措施。

D: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

E: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F: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五十八.控详成果(填空)

规划文本,图件,附件

五十九.控详控制体系(填空选择)

1.土地使用:用地面积,边界,性质;土地使用兼容

2.环境容量: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

3.建筑建造:建筑限高,后退,间距

4.城市设计引导: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围合,小品

5.配套设施:市政设施,公共设施

6.行为活动:交通:方式,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其它

环境保护:噪声,水污,允许排放浓度,固体废物,废弃物量,其它

六十.用地面积(名词)

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

六十一.用地边界(名词)

规划用地与道路或其它规划用地之间的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的范围边界。界定地块使用权属的法律界线。

六十二.城市设计(名词)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

定义: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要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六十三.防灾规划(填空)

包括消防规划,防洪规划,人防规划和抗灾规划

六十四.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是如何确定的?控详与城市设计如何相衔接?(必考)

控详指标体系的确定通常是以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确定为核心。控规在实践中,强调量的控制,属于预防性和弥补性,具有消极的特征。城市设计强调质的引导,属于期望型和推进性。城市设计对空间的品质的引导可以作为控详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同步进行相互补充的工作内容。

六十五.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六十六.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六十七.城市道路系统分类

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道路分级(三级):1.主干道 2.次干道 3.支路 4.一些大城市的快速路路网间距主干道600-1000米次干路300-500 支路200-300

六十八.道路密度:(填空)

主干道:中心城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公里/平方公里

六十九.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填空)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大于300米;自行车公共服务半径50-100米,不得大于200米。

七十.停车场位置选择

1.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2.大量人流汇集的公共设施附近

七十一.城市客运交通组织(填空)

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方式

七十二.城市道路系统形式(填空)

1.环形放射式(莫斯科,华盛顿)

2.自由式(青岛,遂州)

3.混合式(北京,成都)

4.方格网

七十三.城市道路的衔接原则(填空,简答)

1.低速让高速

2.次要让主要

3.生活性让交通性

4.适当分离

七十四.城市生态分析方法

1.生态适宜性分析法

2.生态敏感性分析法

七十五.城市环境规划的概念

指对一个城市地区进行环境调查,检测,评价,区划以及因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变化预测,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战略性部署

七十六.城市绿地的功能

1.生态功能:城市是由建筑,道路,绿地三大物质空间要素组成人工环境。

2.社会经济功能

七十七.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

1.公园绿地G1

2.生产绿地G2

3.防护绿地G3

4.附属绿地G4

5.其它绿地G5

七十八.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用地面积)*100

七十九.不同层级的公园绿地的规模和服务半径

城市公园划分服务半径(标准)占地面积(标准)小区游园250m 0.25ha

居住区公园500m 2ha

地区公园1000m 4ha

城市公园5000m 10ha

八十.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取水工程

2.净水工程

3.输配水工程

八十一.城市管线的种类

一大类: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

1.给水管道

2.排水沟道

3.电力线路

4.电信线路

5.热力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

7.空气管道

8.灰渣管道

9.城市垃圾输运管道 10液体燃料管道 11.工业生产专业管道

二大类:按工程管线运输方式分类

1.压力管线

2.重力自流管线

3.光电流管线

三大类:按工程敷设方式分类

1.架空敷设管线

2.地铺管线

3.地下敷设管线

四大类:按工程管线弯曲的难易程度分类

1.可弯曲管线

2.不易弯曲管线

五大类:常规需综合的城市管线

城市的七通一平,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场地平整。

八十二.管线交叉避让原则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

3.管径小让管径大

4.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八十三.管线的布置顺序(选择)

1.城市道路上,从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顺序:电力,通信,燃气配气,给水,热力,燃气输气管,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管

2.建筑庭院内,建筑边线向外:电力,通信,污水,燃气,给水,供热

3.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30M是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大于等于50M时,双侧设置排水管。

八十四.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

1.等高线法

2.高程箭头法

八十五.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1.图底理论

2.连接理论

3.场所理论

八十六.城市设计的方法

1.调查法

2.评价法

3.空间设计法

4.反馈法

八十七.城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

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八十八.广场分类

市民广场,市场广场,建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

八十九.按功能划分街道类型:

1.交通街道(主干,次,支,TRD)

2.社会交往街道

3.商业型街道

4.兼容的街道

九十.街道的规划设计(简答)(必考)

1.满足交通和可达性

2.步行优先的原则

3.物质环境的舒适

4.空间范围的界定

九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

1.历史文化名城

2.文物保护单位

3.历史文化街区

九十二.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

再开发--整治改善--保护

写给城规一班的同学们:

这份考试重点是从老师给的范围中整理的,里面包含了书上的重点以及课堂整理的笔记还有上课老师的PPT。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管你整理《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与否,都忠心的希望你能参照这份笔记和自己的考试重点大纲,优中选优的进行合理复习。

这份笔记共九十二个重点知识,为了能及时整理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整理过程中难免过于疏漏,如果有不足或者尚需完善的知识点,希望大家提出,完善这份笔记,为更多的同学进行复习。

如果觉得复习时间不够,可以先重点背有(填空,选择,简答,大题,必考)标示的知识点,忠心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优异成绩,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

考试前应熟背必考重点,以及填空选择题,放松心情,理解记忆,没事就拿笔写几遍,相信自己不会挂科,闲的时候多扶老爷爷过马路,增加下自己人品值,碰巧就遇上自己背的那几道题!多注意休息,尤其是眼睛,保持好视力,你懂得!

考中先即会的写,先通读一遍试卷,有时大题能从选择填空中得到提示。实在不会的,看看自己有没有打小抄(不建议作弊),再不行看看周围的,还不行只好交卷了。

希望大家能有个愉快的心情去面对23号的考试,忠心祝愿城规12-1班全体同学都能取得优异的好成绩。

赵子路

2014.12.14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 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 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 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 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 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 -- 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 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 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 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

梳理 一、城镇与城市化 1、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1)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 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3)建筑方面 4)城市环境方面 2、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对城市定义的基本理解应该基于三个前提: 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 2)城市的概念和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 3)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 4、城市的起源(血缘制和宗教中心说、权利维系与防御说、交换集市中心说) 5、城市的产生: 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职能有限、缓慢 工业社会:规模大、发展迅速 后工业社会:多中心、弹性化、分散化(信息社会) 6、城镇化(城市化)定义: 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名词解释:城镇化水平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减少。 9.城镇化水平三阶段(S型曲线) 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左右,生产力水平尚低 加速阶段,超过30%,60%+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发展 1、城市田园理论 1)提出者: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明日的田园城市》) 2)中心思想:以分散城市功能的角度解决人口聚集问题,在城市外围建设卫星城。 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1)提出者:昂温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3)形成过程:三代卫星城:卫星城,多功能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4)特点:单一功能---多功能,半独立----完全独立 3、《雅典宪章》 1)提出时间:1933 2)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CIAM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泛城市化:在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同时,非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生活环境与质量甚至生活方式都与城市没有本质差别,城乡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这种现象称为“泛城市化”。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是…人口集中,以从事…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中心,是其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根据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进行的评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既是指已经建设使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管线综合:搜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项目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1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2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布局;3城市用地类型增加;4城市的类型增多;5引发环境问题,产生现代城市问题; 6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城市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可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形成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2.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昂温提出了卫星城市;美国人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康帕内拉提出了太阳城 3.城市适用性评定是在城市用地规划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 4.城市规模界定: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万到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5.城市人口: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机场选址要求:无电波干扰;用地坡度不大;净空限制区内无障碍物 7.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快慢车分流、客货车分流(主要措施;发展快速交通;开辟公共交通专用线;增加必要的停车站场 8.小区规划理论是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0.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2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6个层次组成,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协调统一的内容: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和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非重点的统一 12.城市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公共设施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13.城市用地规划的方法及其原因?

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适用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土地,共分为9大类、29中类和57小类 15.城市总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17.总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做出人防、抗震、防灾规划。 18.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和崩塌、冲沟、地震、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和地形条件 19.地震烈度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20.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 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三类 21.地下水作为作为城市用水来源,若盲目过量的抽用,将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长期大量地抽用地下水还可能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将海水倒灌或地面积水。 22.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分为8个或16个方位观测 23.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24.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5.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 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1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17.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 18.“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 19.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1.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2.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 间现象。 2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4.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5.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6.“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27.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 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重点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分为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空间地域的变化. 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照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这一城市的统一结构..指出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 填空 1.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 2.不论卧城还是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3.第三代的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4.法国人勒.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城市规划设计》.将工业化思想大胆的带入城市规划. 5.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解决居住..工作.游戏.交通四大方面. 6.20世纪50年代.人居生态环境. 7.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长远发展的有限资源支撑问题. 8.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9.1976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10.197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简答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型的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单向型的封闭思维方法包含了两层含义:①思维的单向性.这与现代的思想方法的双向联系和多环联系的思想方法相违.是一种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否定了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成果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②封闭型.就是指思想过程中单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否定了该系统外的环境系统对系统的作用.通俗的说.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 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 2.由最终的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就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思想方法 所谓的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城市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构成的多样性.发展时间上的摆动决定了其服务的城市规划必须是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即弹性的规划思想方法.弹性规划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等.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指导性的思想方法 指令性的思想方法首先假设了城市诸系统的发展是由某一个中心的枢纽控制的.而城市规划编制及管理就是这个伟大的枢纽.他控制了整个城市中的任何系统的发展. 二.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最新整理篇--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1)

1997 城市规划原理(30+10+5+55=100) 一、名词解释(5×6=30) 城市规划纲要 净空限制区 Suburbanization (城市发展的)economic base theory Build-up area f) Accessibility 二、用图示表示以下规划内容(2×5=10) 公路及站场在大城市中的布置方案 一个理想的沿江城市的组团式结构 三、 从下游到上游写出10 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5) 四、问答题 论述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10) 论述造成我国城镇工业布局极其分散的原因和弊端。(15)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20) 城镇化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0) 1998 一、名词解释(4×5=20) 卧城 分区规划 城市用地选择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劳动构成 二、作图题(10×2=20) 用图表示我国九十年代一个典型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 一个典型矿业城市的布局结构。 三、问答题(20×2=40) 举例说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何要确定城市规模?当前推断城市人口规模的最常用的有哪些办法?它与传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城市规划对房地产产业和例健康发展有何作用? 四、读图分析题用文字简要描述下图某城市的布局特征;假定该是进一步扩大规模,请你在原图的基础上为其补充新的部分。 1999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5 分): 1。低度城市化 2。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 3。邻里单位 4。带眷系数法 5。都市连绵区 6。港口岸线分配规则 7。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8。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与分类) 二、必答题(每题15 分): 1.我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论述城市规划为什么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规划? 三、选择回答题(在以下4 题中任选2 题,每题15 分): 1.试论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 2.分别阐述在以下气候条件下: (1)全年有两个风向相反的盛行风向; (2)以静风为主; (3)盛行风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城市工业如何布置才能有效减轻对居住区的污染? 3.你认为当前对我国城市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规划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4.目前长江沿岸有不下30 个设市城市,请你从上游到下游写出其中15 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 200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内涵:(5 X 8 = 40) 1。邻里单位 2。容积率 3。建成区 4。城市用地选择 5。切块设市 6。过度城市化 7。B/N比 8。World City 二、问答题(每题20 分,任选3 题,多选无效) 1。在确定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10 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10 分) 2。在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的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 3.航空港(大型机场)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0 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10 分)4.请你评述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 北京大学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铁路编组站 三块板的道路断面(用图表示) 布置工业区与居住区的最小风频原则(用图表示)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二、选择正确答案 关于城市郊区化,下面的几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 城市郊区 l) 交通运输业化就是郊区城市化。 c) 城市郊区化是整个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 d) 我国正处在集中型的城市化阶段,与离心性的郊区化相矛盾。 e) 我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在郊区建设卫星城,所以郊区化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了。 f) 和西方自发的郊区化不一样,我国的郊区化基本上是被动的。 g) 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的离心发展,城市化水平要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