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环境恶化和治理

浅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环境恶化和治理
浅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环境恶化和治理

浅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环境恶化和治理

引言:人类,无论处于发达社会还是发展中社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大自然的子孙而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如果想保持相对于大自然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下面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为实例,浅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环境人类保护治理发展

1.自然地理概况

1.1总况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1] 1.2气候条件

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 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 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 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 600 - 3 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2]

1.3水文条件

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素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二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淖尔(亦称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记分数支,注入苏泊淖尔(亦称东居廷海)、京斯田淖尔(又称古居廷海、天鹅湖)和沙日淖尔。额济纳河在盟境内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lO亿立方米。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牧场。[2]

1.4土壤条件

阿拉善荒漠区处于我国西北的干旱中心,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洼地区有盐碱土和沼泽土。该区四周被喜玛拉雅山运动抬生的中低山地和剥蚀残丘所环绕,内陆成波浪起伏的准平原化特征。高原腹地覆盖着第三纪、第四纪的湖泊沉积物和近代冲洪积、风积物,因而形成巴丹吉林、腾格里以及乌兰布和三大沙漠。[2]

2.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

2.1湖泊干涸,湿地消失,绿洲萎缩。

分布于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境内以东西居延海为主体,面积为2485平方公里,包括湖泊、盐化沼泽和泥碳地、芦苇地等湿地,自1961年开始相继消失。地下水因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水位持续下降,水质逐渐恶化,两湖地区井水含氟量、含砷量普遍超标。东西居延海盐漠广布,湖岸沙丘向湖心逼近;古日乃湖与拐子湖周边已形成重盐土和斑状梭梭残林及流沙地;绿洲面积由6500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3328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13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

2.2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横贯东西800公里的113.3万公顷梭梭林仅剩38.6万公顷残林,并正以每年0.1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贺兰山西麓天然次生林更新困难,目前仅存3.58万公顷;胡杨林面积由解放初的5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2.94万公顷;草场退化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原有的130多种植物种现仅存30多种;植被覆盖度降低了30—80%,大面积的草场已无草可食;180余种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二、三类珍稀动物),或迁栖他乡,或濒临绝迹。[3]

2.3沙漠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

全盟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在风力的作用下,乌兰布和沙漠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前移,巴丹吉林沙漠也以每年20米的速度扩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沙尘暴频次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

2.4土壤盐渍化面积日趋扩大、加重。

人类活动如放牧、樵采,使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牲畜践踏等影响,土壤盐渍化程度增高,地下水矿化度加剧,土壤剖面含盐量加重,地表结皮加厚,土壤变成盐土。[4]

开垦荒地,机井漫灌农田,而又排水不畅。引起盐渍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致使相当一部分农田成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3.环境问题产生根源

3.1人类活动加剧,荒漠草原长期超载过牧。

建国初期,阿盟人口3.41万人,至2000年人口总量达到19.63万人,为建国初期的5.75倍。其增长幅度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周边大量灾民涌入,生育政策失误,安置大量复转军人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牲畜数量也急剧上升。1949年载畜量为80.14万羊单位,1980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为360.01万羊单位,到2001年为227.65万羊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畜群结构也从大小畜同步发展逐步转变为以山羊为主,到2001年山羊占牲畜总量的67.73%。

3.2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很低。

以“山地—戈壁—沙漠—黄土高源”为代表的地表景观结构,不仅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区别于地球上其它地区的显著标志,而且,在空间分布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边缘山地祁连山抬升并发育了巨大的内陆河水系,地表径流携带着山区剥蚀物穿过河西走廊以后,在阿拉善高原沉积下来。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荒漠性的植被与土壤的背景下,由于风力的分选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在“山地—戈壁—沙漠—黄土”系统中,阿拉善地区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因而,阿拉善地区是祁连山以北生态脆弱区的核心区。

3.3气温升高,潜在蒸发能力增强。

20世纪9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较60年代上升了0.4—0.5℃,阿拉善地区观测显示,同期8个气象站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29℃。其中拐子湖地区上升了2.20℃。若以温度最高的1998年与相对较低的1967年比较,平均上升幅度为3.63℃,其中额济纳和拐子湖气象站上升幅度达4.20℃,与其它地区相比,阿拉善地区的增温幅度是非常惊人的。尽管有专家指出,西北干旱区的多数地区随着气温升高降水有所增加。然而,在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干旱或极端干旱区,降水量的微弱增加,本身不具备太大的意义,而且,因气温升高造成的蒸发能力增强,尤其是冬春季节气温升高,土壤水分散失加快,土壤干燥疏松,是造成沙尘暴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4黑河流域中游大量引水,向下游输水量大幅度减少。

额济纳旗处于阿拉善高原与北山荒漠的交接带。气候极端干旱,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幸赖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在穿越河西走廊以后有余水下泄,形成了面积为3.19万平方公里的额济纳干三角洲,并滋润着面积约0.33万平方公里的现代荒漠河岸绿洲,构成了额济纳旗唯一可适合于人类居住的荒漠绿洲。从黑河中下游分界断面的水文观测显示,20世纪50年代过水流量为12.24亿立方米/年,到90年代为7.58亿立方米,进入额济纳旗径流量(狼心山断面)分别为5.0—6.0亿立方米/年和3.46亿立方米/年,其中1992年只有1.83亿立方米/年。[4]

4.治理方案及取得成果

4.1积极迁移人口,减少人畜活动,禁牧还草。

通过对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适度收缩、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全盟生态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目前已成功搬迁转移牧区人口2800多户11000多人。在搬迁转移的实践中,各级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基本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特别是孪井滩移民开发建设,已经开始发挥整体效益,共吸纳生态恶化区牧民7400人,其中阿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塔拉图嘎查整体搬迁137户441人,退出荒漠化草场面积3700平方公里,实现了迁出区大面积保护、迁入区农牧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双赢效益。

[5]

4.2积极植树,封山育林。

贺兰山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育草取得了成功。1999年至2000年迁出牧民856户3520人,退出牲畜15万头(只),实现了彻底的退牧还林草,保护区面积扩大到8.85万公顷,林区植被覆盖率由退牧前的32%提高到现在的42%,古树繁茂,绿草丛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彻底解决了贺兰山林区长期过牧、林牧矛盾突出的历史难题。

4.3力开发生态水利工程。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抢救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多年的人工抚育,复壮更新胡杨林0.67万公顷,增加幼苗约800万株,使衰退的胡杨林开始恢复生机。特别是随着黑河分水工程的顺利实施,今年7月东居延海进水面积已达23.6平方公里。[4]随着黑河下游水利工程的开工实施,为顺利实现3年内再现东居延海碧波荡漾、天水一色美景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全面恢复带来了新的希望。[6]

4.5加强科学成果的应用及推广。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人工种植梭梭林并接种肉苁蓉的成功技术和经验,形成了干旱区生态治理过程中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技术体系。以天然梭梭林为主的林草围封面积达到73万公顷,退化草场的恢复取得明显成效。[7]天然梭梭林封育三年后,枝条长度增加2—3.6倍,平均株高增长121厘米,冠幅年均增大3.1%,覆盖度由封育前的9.13%增加到21.61%,生物量提高4.7—8.9倍,每亩平均新生幼树70株以上。草牧场围封保护三年后,生物量提高3—5倍,植被覆盖度由8—12%提高到15—32%。

5.总结

自人类文明伊始,人类就依赖于大自然,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屡次遭到破坏,以致进入环境破坏再到人类受灾的反复循环中,人类从中得到无数深刻的惨痛的教训。但是灾难总是促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时至今日,人们认识到只有与充分认识大自然,遵循大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阿拉善计划委员会,1991年《阿拉善国土资源》,内蒙古出版社

[2]阿拉善农牧业区规划委员会,1991年《阿拉善农牧业区划》,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刘魁中等,《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内蒙古出版社

[4]刘钟龄、朱宗元《黑河下游绿洲生态受损与生态保育对策2001,干旱资源与环境 15卷 3期

[5]阿左旗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6]王根绪,程国栋《近50年以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1998,中国沙漠 18卷 3期

[7]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协会,《关于阿拉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建设新牧区相关政策的建议》

[8]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5年

[9]中共阿拉善盟委、阿拉善行政公署1996年《跨世界宏伟蓝图》

[10]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阿拉善地名

阿拉善:名称来自贺兰山,史上英雄在此相会失败,今日又玩英雄会 中国真有那么多突厥语地名?至少“贺兰山”不是,“阿拉善”不是 提到阿拉善,我不能不说英雄会。 近年来,有很多玩越野的朋友都喜欢聚集在那里,这个活动首次举办于2006年,后来,声势越来越浩大,还吸引了一些不玩越野的人,把那里当成了一个好玩的地方。 是不是真好玩,我没参加,所以,不便多说,只说一下阿拉善,这里的历史上的英雄会。 先说地名。有一种说法是:“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还有一种说法,“阿拉善”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突厥语,是“贺兰”的另一种音译,意思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驳”。《山海经》中曾经提过:“中曲之山……有兽焉,其壮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似乎类似西方传说的独角兽。 那么,“阿拉善”到底是个啥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当地的一段史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时,和硕特部首领和罗里,因避准噶尔部之乱率部来到贺兰山地区,上表清廷愿乞归顺,并请指拨牧地以便驻牧。清廷将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划为和硕特部牧地,并按编制蒙古四十九旗之例,将和硕特部编为阿拉善和(霍)硕特旗。按阿拉善系贺兰山的音转,阿拉善和硕特之定名则系地方名与部落名的合一。 在这段文字里,人们读到的是“阿拉善”就是“贺兰山”,把它们放在一起读上几遍,正确与否就显而易见了。一片洪荒的大漠戈壁在这里被一座山命名,就像阿拉善如今的宣传标语一样——有着苍天般的辽阔而神奇。一片戈壁地,在这里成山,与山同名,虽然四平八稳地躺着,没有耸立感可言,但却给人一种激烈壮怀的感觉,像是戈壁大地上的一颗小小的石头,胸怀大志地想要成为一条巍峨山脉。 是为我对“阿拉善”之名的一种理解。 再说贺兰山。有人说,它是蒙古语,意思是骏马,或者奔腾的骏马,但是,很可笑,唐朝有个叫韦蟾的诗人却写了一首这样的诗: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今天,人们叫银川塞北江南当然和这首诗也有一定的关系,而“贺兰山下果园成”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唐朝距13世纪才崛起蒙古人差了好几个世纪。对此,专家们说,“贺兰山”源自蒙古语的说法有误,但是通用,也就是说错了也要用。这可能有些将错就错、自以为是的意思。 还有当地学者教授们的一种说法是,“贺兰山”来自古代突厥语,但是很遗憾,“贺兰”早在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史册出现就已经出现了。《隋书·地理志》记载:灵武郡统六县,并在弘静县下中说,开皇十一年置,有贺兰山。而比这更早的是匈奴,其部族之中有呼衍氏、兰氏和须卜氏三大姓部落。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郑州市概况 (2) 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 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 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 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 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 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 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 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 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 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 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 引言 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生态城市是郑州的发展方向。郑州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森林生态体系亟待完善、生态水系建设需要加强,应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做好郑州城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阿拉善盟概况

阿拉善盟概况 阿拉善盟(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东与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相连,南与宁夏毗邻,西与甘肃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5万人,有蒙、汉、回、藏等28个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和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4个苏木(镇)、191个嘎查(村)。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阿拉善神奇、美丽而富饶,被誉为“中国秘境”。 ——自然风光绮丽多彩。金色的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金秋胡杨枝叶婆娑、流光溢彩,褐色戈壁广袤无垠尤以额济纳旗马鬃山戈壁撼人心魄,绿色的贺兰山天然次森林和荒漠草原景色迷人、如诗如画,银色的吉兰泰、雅布赖等盐湖波光粼粼、银光闪烁,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风蚀岩石簇群形态万千、栩栩如生,阿拉善奇石质朴硕然、千奇百怪,最为珍贵的葡萄玛瑙流珠挂玉、硕果累累。苍茫戈壁,瀚海天域,大漠风光,使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元代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途经黑城朝觐元帝忽必烈。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康熙36年(1697年)设阿拉善和硕特旗,雍正9年(1731年)设定远营(今巴彦浩特),乾隆18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因稳定西部边疆屡建战功,两旗旗王被晋爵亲王,并且清皇室与阿拉善和硕特旗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关系。清朝和民国时期,两旗直属清政府理藩院和民国蒙藏委员会管辖。1949年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此后曾五次变更隶属关系,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1日成立阿拉善盟。 ——文化底蕴深厚。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居延遗址出土的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四大发现。黑城是“丝绸北道”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在这里从事宗教活动,写下了许多经典诗文。阿旺丹德尔是阿拉善土生土长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蒙藏语法家、辞学家、翻译家、文学家和宗教哲学家,一生著有《详解蒙藏文文法通讲》等40余部著作。阿拉善长调、呼麦、民歌、蒙古族婚礼以及和硕特、土尔扈特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浓郁厚重。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论,城市,环境问题]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空气污染加剧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大使用能源,它广泛出现在我国生活生产之中,沾到我国整个能源结构的绝大部分。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煤中含有较高的硫,如果没有经过脱硫处理,那么燃烧时则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烟尘的污染。但是因为进行脱硫成本较高,许多的厂家经常使用未经脱硫处理的煤炭,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城市的上空看到一条条“黑龙”在张牙舞爪。长此以往,使用煤炭给我国大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使用电动机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2、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一直是我国短缺的资源,特别是在城市中。不仅仅是因为水资源的人均量少,更因为在城市中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峻。 (1)水污染严重 在城市中,工厂和居民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城市居民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在城市污水排放中有一半为居民污水排放。更为揪心的是,我国每日排放的污水,有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之中。这样就直接造成我国许多江河领域的水源受到污染。 (2)水资源严重短缺 水资源的短缺在城市中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用水越来越集中,而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到位,用水量也十分巨大。客观来看,在我国所有的城市当中,有超过一半的城市是常年处于缺水之中的,而重点缺水的城市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量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的量也在日益剧增。我国产生的垃圾,主要是来自居民丢弃的垃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等,并且产生的垃圾量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然而,在我国,垃圾的重复利用率相当低,并且居民没有很好的垃圾分类的观念,导致许多能够重复利用的垃圾被直接忽略。这些垃圾直接影响了大气、水源,并且影响城市美观,同时造成人们生活安全隐患。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 (初稿)

阿拉善盟是全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五”期间,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盟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阿拉善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是我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阿拉善的重要时期,为了推动我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在《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生态保护与建设回顾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盟深居内陆,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少雨、超载过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全盟荒漠化土地占到全盟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1998年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我盟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实施转移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旗、退耕环林、

水土保持、天然草场恢复和建设、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抢救与生态保护、澳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范围覆盖全盟所有期限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及城镇等所有生态区,五年间,国家、自治区共投入资金10元(其中建设资金近7亿元,各类补贴3亿元以上)。这些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我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使我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我盟已在孪井滩、腰坝滩、查哈尔滩、巴音毛道、陈家井、额济纳沿河地区形成人工生态绿洲,植被覆盖度已由过去的1-8%提高到目前10-30%,天然草场严重超载严重退化的势头得到遏制;黄河、黑河流域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以飞播林草为主的防沙、阻沙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三大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得到重建:贺兰山保护区荒山荒坡及丘陵植被覆盖度增加到42%,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植被生长繁茂,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增强;横贯中部的800公里天然灌草绿色植被带开始恢复建设;额济纳胡杨林面积达到42万亩;横贯中部的800公里天然灌草绿色植被开始恢复。 一是生态建设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十五”期间,我盟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68万亩、飞播造林65.5万亩、封山(沙)育林57.96万亩,森林及灌木林面积达到1653万亩,比2000年增加10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8%。 ——“十五”期间,我盟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了5540.2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57.18万亩(其中人工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现代城市中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日益提高。因此,发展现代城市建设,首先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怎样可以调控好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进行 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have already realized deeply: city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healt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ity,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people’s life, the level of health and work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to well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control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worth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dam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及区划地图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及区划地图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面积11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376万(2000年)。 总 计7地级市 5盟 19市辖区 13县级市 17县 49旗 3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玉泉区 新城区 赛罕区 托克托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和林格尔县 土默特左旗 包 头 市昆都仑区 青山区 东河区九原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固阳县 土默特右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 海 市海勃湾区 乌达区 海南区 赤 峰 市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宁城县 林西县 喀喇沁旗巴林左旗 敖汉旗 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 克什克腾旗 巴林右旗 通 辽 市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开鲁县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准格尔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 鄂托克前旗 杭锦旗达拉特旗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根河市 额尔古纳市 陈巴尔虎旗 阿荣旗 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 乌兰察布盟(集宁市) 集宁市 丰镇市 兴和县 卓资县 商都县凉城县 化德县 四子王旗 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多伦县 阿巴嘎旗 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太仆寺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镶黄旗 巴彦淖尔盟(临河市) 临河市 五原县 磴口县 杭锦后旗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后旗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兴 安 盟(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突泉县 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浅谈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

浅谈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简要探讨了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发展;环境;防治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1 城市水体污染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使得城市中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 致使水体遭到严峻的破坏。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 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城市大气质量严峻恶化 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炭, 中国是世界煤炭消费最大的国家, 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状况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成。 1.3 固体废弃物成灾 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约为6亿t,其中有害废物为4 000万t 左右,累积量超过64亿t,侵占近5亿多平方米土地; 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 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弃物四周堆放,不仅有碍视觉景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本身严峻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此外,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有毒有害废弃物也随之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1.4 噪声污染现象严重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国控网络城市监测, 全国2/3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超过规定要求。

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意见 根据水利部、原国家计委《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和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0〕483号)的有关规定,2018年2月8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进行了审查。与会专家听取了《报告书》编制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汇报,通过评审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会后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复审,基本同意该《报告书》结论,审查意见如下: 一、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包括葡萄墩工业园区和腾格里工业园区,分别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镇和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南部。2011年5月和2012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以“内政字〔2011〕146号”“内政字〔2012〕415号”批复葡萄墩工业园区、腾格里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3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以“内政字〔2013〕228号”批准葡萄墩工业园区和腾格里工业园区进行整合,设立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腾格里南片区、腾格里北片区及葡萄墩片区)。开发区现入住项目20个,2016年开发区实际用水量为171.17万m3/a,其中生产用水量162.98万m3/a,生活用水量8.20万m3/a。生产取水水源为黄河地表 1

水和企业自备井地下水,生活取水水源为企业自备井。 二、在规划与水资源相关的内容识别与分析和开发区所在区域水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报告书》对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应性、规划对水资源的需求、规划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规划实施水资源供用耗排平衡、规划实施的取水和退水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规划实施取水和退水影响的缓减对策。《报告书》编写基本符合《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 三、《报告书》根据开发区位置及周边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水资源配置。开发区生产供水水源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黄河地表水;生活供水水源为开发区自来水。 四、《报告书》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供需水预测,提出2020年规划水平年开发区需水量为617.46万m3/a,其中生产需水量584.19万m3/a、生活需水量33.28万m3/a。考虑损失后,取水量为684.97万m3/a,其中生产取水量651.69万m3/a、生活取水量33.28万m3/a;2030年规划水平年,开发区需水量为675.41万m3/a,其中生产需水量为600.38万m3/a、生活需水量为75.03万m3/a。考虑损失后,取水量为742.91万m3/a,其中生产取水量为667.88万m3/a、生活取水量为75.03万m3/a。 五、《报告书》提出开发区拟选的生产水源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黄河地表水;生活水源为开发区自来水。根据《报告书》分析,开发区2020年的可供水量为684.97万m3/a,其中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21.69万m3/a,黄河地表水630.00万m3/a、自来水供水量为33.28万m3/a。开发区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04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要点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专业: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杨清玲 准考证号: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 2016年 09 月 07 日

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摘要:由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有效防治城市环境污染,改进城市环境的对策和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目录 前言 (4) 一、我国城市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一)城市大气污染:看不见的污染 (4) (二)城市污水污染:腐水难收 (6) (三)城市声污染:六根难静 (9) (四)城市光污染:人工昼夜 (10) (五)城市固体垃圾污染:扔不掉的扔 (10) 二、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11) (二)城市缺少合理的布局规划,功能区混乱 (11) (三)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12) (四)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管制薄弱 (12) 三、改善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13)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13)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物排放监控 (13) (三)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14) 参考文献 (14)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