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石东来2111312103 专硕2班

摘要: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必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其承担起国家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就难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也就与国家大力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相违背。然而,要想做好其中一件事或者想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也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指导,只有利用科学发展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全面、协调发展自己。本文是在结合本人在学习与部门工作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即从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讲述,具体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期进一步揭示学习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所在。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官者的政事,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等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转变不适合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结合校园日常情况来谈谈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学习与工作上的运用及意义。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吸取新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注重个人的自身发展,努力增加知识的积累和加强品德修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各类学科,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①]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的第一需求,通过加强学习养浩然之气、树高尚人格,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代大学生更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

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大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能力、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考更高的分数,而是为了学习知识,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独

立学习的习惯。而现代大学课程较少,大学生自己的空余时间很多,很多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主动的学习接收新知识,取而代之的却是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同时,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吃准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而开阔视野有助于自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方面,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

大学除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挖掘兴趣,更重要的是健全良好的人格和品质,以及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②]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社会建设的重任。但现在大学里出现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比如,食堂打饭插队,捡到财务自己使用,考试相互抄袭作弊,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习以为常,甚至出现集体打架的情况。这些不仅仅是对他人和老师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生的不尊重。因此,在这里又要必须要强调,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自己树立科学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又显得相当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所以,我们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也有很多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只有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变得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才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使我们更加独立、自信、自强、自知、坚强、宽容、乐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提高性的发展。

大学生们自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只有不断的去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其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和理解。

我们知道大学生有不少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和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能主动承担各种社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能起到骨干和带头作用。而要把学校或老师安排的各项事情做好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要思想品德素质高尚,它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也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重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德有才,是能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首先德要合格,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上要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而这些工作的出色完成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然而,对于与学生干部无缘的大学生,是否不应该学习科学发展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非学生干部更要跨行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非学生干部,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和理解。

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生活。我们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上万册的图书免费提供阅览,同学、老师每天都能一起很愉悦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学术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每天在校园里看到的都是跟自己同龄20几岁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我们迟早要进入社会,而社会上的人群更加现实苛刻,不是青青校园所能比拟的。培根有一句至理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④]不论读什么书,只要是好书,是积极、先进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味。不论将来我们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阅读过的优秀书籍中的思想、哲理都是我们十分受用的宝贵财富。不论是对一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一个社会的发展,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武器。一个人,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加以深入的思考,一点一滴地消化、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除了从书本获取知识,学校里的老师也是我们知识的源泉。多与老师们交流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对于我们的疑问,老师也能够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为我们解惑。

第二,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人才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现代社会一方面强调精神、突出个性,另一方面又很提倡合作。实践表明,人们之间的竞争是暂时的,而合作是长期的、永恒的。同学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氛围。合作的根本在于互惠,这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互惠的精神和积极的姿态处理好集体中人与人的关系,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培养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

第三,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增强体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代学生重视学习胜过锻炼身体,很多人虽然头脑聪明、知识丰富,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又如何为祖国建设奉献。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四,大学生要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我们现在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科学规划我们的人生发展的路上,我们必会遇到挫折,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被困难打垮。所以,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在人生发展的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不仅为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更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多于别人交流、扩大交际圈,多于社会接触。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只埋头读书,也要与社会多加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国家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轰动的大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规划自身的科学发展做起,先做好自己才能为国家的科学

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之路。而读大学不是为了一个文凭,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自身修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仅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还要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07,21:4-17.

[2]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8-10.

[3]李晓路,黄长才.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

半月),2008,12:48-49.

[4]张雷声.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教学与研究,2011,12:5-12.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16页

[②] 孔子.《礼记·学记》.第2节,第1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教学与研究,第69页

[④] 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北京,科学出版社.第39篇,第104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2、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3、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 5、统筹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发展的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内涵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总结实践新创造,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生活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个人生活的指导意义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微观的个人生活层面上,也同样需要培养科学的个人发展观,以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达到幸福的人生目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个人环境 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我认为是充分承认环境的重要性,将国家、社会的发展放在整个环境中看待,而不是过分强调人类的意志。 人类的狭隘和偏激常常导致失败和灾难的发生: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最终导致中国用加倍的努力弥补造成的透支;本世纪八十年代,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对峙,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在经济领域,济南“三株”、沈阳“飞龙”,珠海“巨人”、广东“爱多”、新疆“德隆”等等均如过往烟云,早已成为人们闲时的笑谈。对个人而言,“伤仲永”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当年让全国瞩目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才俊,现在的成就与人们的最初期望何其远也!所有这些事情,在深层次上而言,都是以人类的意志强加施行的结果,也是客观世界对于违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必然惩罚。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新时代表达。 其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同样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科学发展观在个人层面的指导价值进行概念性的论述,以期待能够指导我们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人生。 一、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人类意志无法改变的。人类利用、研究过去的最大意义在于得到前进的启迪,而沉湎于过去拒绝改变或妄图将过去恢复都是可笑和荒唐的。“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是古人发出的无奈!在现实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喜欢生活在过去里,如:走不出失败的阴影;陷于不可挽回的感情旋涡;留恋过去的风光无限……历史上的“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登基”等等这些笑谈,在我们身边常常以另外的形式发生,这些都是拒绝时间流逝的幼稚幻想,可是总有人相信时间还会回来,历史再次重现。 现在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它的成功失败和大程度上决定于三个因素:过去的筹划和准备程度、执行程度,机会成熟程度。所以,一个理智的人对待现在的态度应该是:专心做现在的事情,并适当准备将来的事情,而只在偶然休闲的傍晚看看夕阳,品味过去。 将来是现在的结果,现在就要为将来筹划。现实中,常常有人喜欢考虑得太远,如果作为畅想曲,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与现实条件太脱节,缺少实现的物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和意义 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 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 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视角点拨】 本知识点是目前热点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以材料题、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来阐述,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说明以人为本,还可以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等来进行考查。 [责任编辑:moninfu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个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下面,就是我对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日前,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时代精英,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生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努力学习并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全面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后,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具体谈一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不仅界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还把它定位为重大战略思想。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胡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胡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必须”和“四个要求”: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观点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更加成熟。 二、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本应是一个朝气蓬勃,渴求知识,充满理想,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群体。但现实的状况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处在迷茫与困惑当中,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信心。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前途指明方向。 努力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国内,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开放浪潮而来的,还有一些不健康和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深重,使我们当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冷溶 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 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 本》一书出版了。结合对这 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理论。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这些重要观点,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应该强调,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理论思路、基本概念、丰富内涵和语言表述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 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党全国上下对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具有这样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中国发展成功的第一位原因。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鲜明和坚定态度,我们党才真正牢固树立起了这个认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没有忽视全面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及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着重把握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就是四句话: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三大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本质要求的体现,在新世纪新阶段融进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心个人的合理利益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 ◆尊重保护人权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 以人为本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经济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文化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则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以“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加快发展,到以“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管理科学、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铁路和谐建设,再到实现铁路的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 全面发展,铁路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步伐越来越坚实。 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最基本的经验是:全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从世情、国情和路情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发展战略 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D】 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科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C】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C】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C】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B】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A】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 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 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 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 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 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 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 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

毛概复习题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选题 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 B.毛泽东 C.胡锦涛 D.邓小平 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 B. 举办世博会 C.汶川地震 D.举办奥运会 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 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 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 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外交问题 D.发展问题 4.2004年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 十七大 B. 十六大 C. 十四大 D. 十八大 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 B. 国际金融危机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 经济升级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改善投资 D.发展金融 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 科技进步和创新 B.加大投入 C. 科技人才 D.经济环境 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 B. 综合国力增强 C. 文化繁荣 D.保障和改善民生 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 经济增长型 B.文化繁荣型 C. 政治昌明型 D.环境友好型 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 改革开放 B.社会建设 C. 文化建设 D. 政治建设 12.()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 D 建设美丽中国 13.()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A 以物为本 B 以人为本 C 以自然界文本 D 以经济为本 14.()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A 经济全面增长 B 统筹兼顾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党的领导 15.()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A 良好生态环境 B 良好文化氛围 C 坚实经济基础 D 人口素质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一个具体问题白雪媒介经营与管理1班32012060034 距离二零零三年十月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距离胡锦涛主席在那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战略思想也过去了十个年头。在我看来,这个重大的理论在这十年间里不仅在慢慢渗透和传播到每家每户,而且无论是从国家上级的领导干部还是基层的老百姓都已无不知晓并不断在根据党和政府的领导落实到实际。它总结了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二十多年的实际经验,到如今可以说是我国在发展道路上可依据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前进的一条主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理论的提出和改革总会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也不例外。在国际环境中,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西方国家为了能够独揽国际事务、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独裁,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策略,这就使我国必须要与敌对势力作斗。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和配比形成了蜘蛛网似的复杂局面。不过这一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主导和左右着,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迫跟从,压力巨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在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此我国必须需要一个可以支撑的理论来更好的容身于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要想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被外国侵染,就必须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综合国力。在国内背景中,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我国地区之间依然存在民主不公平的问题,依法治国仍要继续深入。社会中的人员流动性大,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亟待解决。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全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品不高。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思想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提升等等。总之,综合以上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它的迫切性、及时性和必须性。 胡锦涛主席在那次大会上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点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就有发展,发展也是我国这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真理。从毛泽东的“一化三改”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跟随时代在发展,实践也随着理论在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就是始终要坚持发展,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优秀文化,这些不仅要在理论上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实践上也要有所创新。“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尊重人民地位,肯定人民价值,支持人们发展。我国古代就有这样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朱熹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等,都在说“以人为本”的内在道理。现当下社会的党和政府也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所以人是国家中最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使城市乡镇的经济共同进步,民主政治基本覆盖,大小城市的文化相互融合,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发展要反对片面追求经济,而忽略了政治和文化,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物质和精神文明要实现双赢。协调发展就是让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不能出现“短板效应”而拉低了整体进程。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当今的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促进和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 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11、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2、中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总体目标。 13、我们讲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联系的观点。 17、从政治学角度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反映出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20、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正文]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它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应包括有如下几方面内容: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规律性;发展中的人性问题等。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实,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是邓小平同志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词来表述而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今日的现状,这个无可辨驭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发展的规律性。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是符合规律的发展,绝不是随意地或无序地发展,发展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又是一条不抗拒的事实,自然中的事物发展是如此,社会中的事物发展也同样如此。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总的规律,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应是历史的发展。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实际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某事物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这是这个事物要继续发展不可否定,或者说不可离开的事实,换言之,也就是说不能割断历史。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带动事物的全面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内部事物都有一个主次先后的问题,要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注意发展中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事物发展的其它方方面面的发展关系,这里面不仅有个先后主次问题,同时还有一个轻重比例,相互协调的关系问题。 3、发展中的人性问题。人是目的、是关键、是主体,这是社会中一切事物发展都会关联到的事实。因为社会中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它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它都需要人去认识,去实践,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也是为了人去享用。 单从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发展要靠人去认识,发展的规律要靠人去掌握。而且人由认识发展到实践行为,中间又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靠人去努力克服,才能使规律为人驾驭、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