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年级 2013级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物理学(师范)

学号 13028078 13028042 13028036

13028069 13028019 13028029 姓名崔琳琳任艺彬陈海波

赵胜男杨衣林张晓北

任课教师刘润

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05日

成绩

(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

年月日

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

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体现。而今,大学生的偶像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明星、商业人士、作家诗人、父母亲人等。偶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然而偶像也有两面性,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敏感的群,偶像崇拜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更好的道路,更加利于他们的发展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人生观价值观

一、大学生日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的背景

生这一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偶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古代人们对所谓妖魔鬼怪的信仰到近代对毛泽东、周恩来伟人的崇拜再到现如今对各类体育明星、电影明星的青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状态也在发生改变。虽说偶像可以激励人上进,可是也有令人担忧的方面。偶像崇拜在高校内普遍存在,因此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从而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需求,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正确引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他们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偶像崇拜在高校广泛存在,且因偶像崇拜有利有弊,因此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动态,审看他们偶像崇拜的担忧和评价,审视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套餐,推进我国中学生阶段的人生辅导和素质教育应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他们的偶像崇拜会呈现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可以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调查方式

采用无名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方式

四、调查对象

沈阳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随机发放问卷;随机访谈10人;通过电话、QQ 对身边同学抽取10人进行随机调查。

五、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9日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的具体结果调查期间,我们选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结果调查到男生21人(大一有6人,大二有10人,大三5人),女生49人(大一有11人,大二有23人,大三15人),调查结束后,经过整理并审核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数量为70份,即男生21份(大一有6份,大二有10份,大三5份),女生49份(大一有11份,大二有23份,大三15份)。及分析如下

(一)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从男生或女生等角度看,还是从统计的整体上去看,有崇拜偶像的学生比没有偶像崇拜的人明显多得多。由于一定的偶然性可能会有些误差存在。但是从表中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看,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此外,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男女生偶像崇拜中,男生达21.42%,女生达64.29%,依据统计检验,男女生崇拜偶像状况基本上一致,并无太大差异。

(二)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对象趋于统一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的偶像崇拜对象主要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以及科学家,女生的偶像崇拜对象主要是娱乐明星、家人朋友,而虚拟人物最不为大学生所追崇。从整体上看明星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大学生的偶像对象趋向统一。(三)大学生选择偶像条件趋于水平化

经过调查统计,有49.1%的大学生选择偶像是因为出众的外表,只是想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20%选择偶像是因为有个性,喜欢偶像的个性;9.98%选择偶像是因为他们才华出众,和谐偶像能够激励大学生奋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11.85%选择偶像是因为他们在其所在领域内有突出成就,这些大学生也想成为他们偶像那样的人;而剩下的9.07%选择偶像是因为其他原因。大学生们追求自己偶像时多数关注的还是表面的东西,追星族依旧占主要;当然也有部分人追求深层次的东西,关注的是偶像的个人经历成就及他们的个人理想追求,都注重精神方面的提升与发展。

(四)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在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两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两方面。很多大学生认为,偶像是自己生活的引航,他们买和偶像同款的包包、鞋帽、饰品等。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偶像对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被大学生一直关注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

(五)大学生对于偶像的态度理化

不同于以往,目前疯狂不理性地崇拜自己的偶像的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通过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理性对待自己的偶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也显示,在购买

偶像产品方面90%的人是无花销,只有10%的人能够在此方面有所花销,每月在50元以下。因此,偶像崇拜在大学中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学生们日渐理性,不易意气用事。

七、问题分析及相应建议

(一)问题分析:

90后大学生选择偶像崇拜更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这体现在两个阶段当中。青少年时期,90后受成长环境影响,与80后不同,接触的文化,接受的信息更广;再加上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90后多身处独身子女家庭,从小个性意识强烈,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在选择偶像时就受自我的意识的影响。在偶像类型和条件上均有表现。

90后成功愿望强烈,崇拜偶像的动力类型以自强、主宰型为主

他们,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希望自己是那个影响别人发展的偶像。个人的影响力是他们想事做事的力量,他们自信,偶像能做到的,自己当然要努力学习,向他追赶,并且在追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你做出来的,我要比你做的更好,永远是他们的信条。从追求偶像方面也可以看出90后做事渴望结果,却不愿过程的积累。具体表现为在人生选择或择业倾向时,喜欢社会关注度高且能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工作,轻松自由是他们最重要的心理择业标准。即使能产生重大贡献,但工作繁琐,依然不喜欢。有上进心,却少了份稳重与踏实。他们追求自我,却也易受影响,容易偏

执。自我的发展,应逐步形成理性客观包容的态度。太过于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导致的是人际关系、成长发展的巨大挫折。容易偏执,就不能听到更广更多的声音,让自己在自己的一方领域里困兽自己,得到的也只是事业与人生落后与倒退。

(二)相应建议:

1 要自我也要团队,崇尚自我的同时,也应注意更好的融入集体。

2 重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

3 渴望成功,重在艰定的追寻与努力。

4 有时过程比结果更可爱,踏踏实实才能走好未来。

5 再读传统,对传统的文化我们知道的只是皮毛,用理性的思维考量自己。

6 摆脱由压力带来的理性,做人要有原则,如果是信仰更好。

7 做一个宽容的自己,宽容别人,有时也宽容一下自己,偏执在哪都不好。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张厚粲著:《大学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74页。

[5] 章志光,赵玲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 贾晓明,陶恒著:《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刘红委,牛殿庆主编:《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9]欧居湖、徐建奇主编:《心理学与大学生》,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5年版。

[10]吴继霞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 查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 【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当今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向也越来越多,包括各个行业,涉及多方面的人物。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大学生把明星等社会上的风云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常常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后果,引起家长、老师、社会的忧虑。因此,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了解更多大学生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一条发展道路。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寄托偶像崇拜现象特征负面效应引导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1)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 根据相关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相当普遍,有偶像的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无偶像的人数,且偶像种类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主流。此外,商界名人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对象的新热点。一些社会公认的优秀著名人士已被许多大学生作为其崇拜的对象。同时发现,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存在性别、年龄、城乡等差异性特征。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大都倾向于把歌星影星等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英雄崇拜观历史演变方面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2)大学生崇拜偶像的实质及特征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体现大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他们的价值取向。偶像崇拜具有如下五种主要特征: 1、阶段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随着自身的认识提高而发展变化的, 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深刻融合和高度统一, 是在大学生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在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都要经历由儿童时期的依恋父母和老师,最后到青年时期的依恋以社会成功人士为核心的榜样人物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 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10食品质量与安全 组长:李巧玉学号:201006020045 组员: 学号: 指导老师: 时 时间:年月日

摘要:时代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崇拜偶像也发生了变化,于是本人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的崇拜偶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安阳工学院大一的学生为主,总共调查了50名同学,写出了一下调查报告,剖析了偶像崇拜所带来的问题和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这一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青少年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的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极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及走得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话和鲜明化。 偶像崇拜,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的偶像,以满足自我在不同心理角度的需求;二是偶像崇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近20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迅猛拜呈现时代性。“90后”大学生对政治偶像崇拜略高于“80后”大学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90后”大学生对国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也是一个偶像“汹涌”的际、国内形势的关注,而“80后”大学生对商业和自我创业时代,文化、娱乐、经济领域偶像层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偶像的崇拜略高于“90后”大学生,表明“80后”大学生对经生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生活的理想。鉴于此,本研究力图通济发展的关心高于“90后”大学生;三是偶像崇拜呈现流行过对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化。明星偶像比例最高,占74%以上,说明明星对当代大学像的特点,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偶像观,从生的影响较大,且年龄越小越喜欢明星,尤其“90后”大学而促进大学生养成理性认知和至“尚”的价值目标。

关于中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教育调查 报告

XX年关于中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经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

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当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总支出增长%,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第七课偶像与自我 教学要求: 1、了解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和行为利弊,培养理性和成熟的偶像崇拜态 度,能够正确评价偶像与自我的关系。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选择 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内容分析: 本课由引言及“透视‘追星’”和“超越崇拜”两个部分组成。 引言提出“追星”和偶像崇拜的问题,第一部分“透视‘追星’”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追星’溯源”和“‘追星’利与弊”,分析中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第二部分“超越崇拜”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偶像面面观”“成功的背后”和“确立自我,成就自我”,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根源,认识偶像崇拜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第一部分:透视“追星”(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首先,从一篇学生自述追星的事例出发,引出明星崇拜的问题思考,教科书表述了明星崇拜的原因:第一,中学生进入少年期后,人生理想问题第一次成为 自己的“困惑”,因而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恰恰就寄 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所以产生明星崇拜;第二,在“追星”的过程中,可 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情感共鸣的需要;第三,通过“追星”,可以寻求刺激、 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 其次,阅读相关的事例(如乔丹)和阅读资料(如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分析了“追星”的类型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层次】“追星”利与弊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追星”类型的观点,由此引出对“追星” 现象的利弊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追星”现象本身无是非,关键是“追星”的方式 与程度不同,导致的结果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丧失自我, 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第二部分:超越崇拜(本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偶像面面观 教科书的阅读材料说明偶像(如马拉多纳)并非完人,偶像同样存在缺点。 追星者因为只愿意看其优点,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其缺点,导致了“光环效应” (或称“晕轮效应”),即因为明星的某一优点而夸大其全部。这样做的结果也会 导致当所崇拜偶像的缺点暴露时,难以面对。用“胡兆康”的阅读材料引出了对 待偶像崇拜的理性态度,即正确评价自己所崇拜的偶。 【第二层次】成功的背后 教科书在这一层次中,首先以阅读材料中对李丽珊成功的分析,说明了偶像崇拜中,崇拜者只看到偶像成功的表象或外在的“光环”,没有看到偶像成功背后 的奋斗的艰辛和他们内在的品质,从而表现为盲目性。 【第三层次】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依照教科书,对偶像崇拜问题简要地总结:从对父母、老师的崇拜中走出,意味着青少年逐渐获得了独立和自主;偶像从父母、老师“转换”到明星则并不

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休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家庭教育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家长的家庭观念、教育方法及教育评价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我办对多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以期更好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让家长和学校密切合作,双管齐下,把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及家庭环境等方面。 首先,家庭成员构成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核心家庭(即夫妻一孩)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家庭数的 35%以上,此外,独生子女仍然是当前家庭状况的首要特点。据统计,在接受调查的 220 名学生中,大约有 73 名独生子或独生女,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 33.6 %,这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特点。 其次,家庭居住区域的地理位置及住房和经济条件。学生家庭居住区目前大致为城镇、山区两部分。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中学教育任重道远。近年来,我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50% 以上学生家庭住房是在近十年内兴建的砖房。根据调查统计,本校辖区内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27 户学生家庭为例,家庭月收入不足 300 元的占33% ,月收入在 500-1000 元的占 55% ,所以,对一费制的实施家长普遍持支持态度,对于教育消费心里有底。 第三,父母亲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父母亲是高中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6%;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 81%。其中,父亲的学历比母亲平均高出3个百分比;随着父母年龄的递减,其学历文化程度也在普遍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事业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我们大致将职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 查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关于补浪河乡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中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我对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补浪河乡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和335位学生交谈。我经过同农民、教师、村干部、校领导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当前补浪河乡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经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特别是补浪河乡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与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很大。因为农村的生产力很落后,农民只靠种地来维持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数农民没有文化,不懂的用生产技术赚钱,人口又多,使得农村贫穷落后,现在还住的是很旧的瓦房,总之,人口压力大,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等基本设施缺乏,是补浪河乡农村的基本情形。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补浪河乡农村教育特别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补浪河乡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补浪河乡位处榆阳区最边远的地方,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仅有3所。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补浪河乡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不过唯一的一座中学教学设施还比较齐全。 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位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不过农村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后,大多数家庭勉强可维持供 3 2020年4月19日

针对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 沈家门一小周叶君 一、课题调研的目的、意义: 偶像(idol)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同意这一类人的行为模式、思维适应以至价值观,而且逐渐进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崇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予、有所期望、有所追求。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而形成一种夸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倾向,把崇拜对象看得完美无瑕并导致对崇拜对象的盲目信赖。我们能够发觉,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阻碍着青青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进展。“偶像崇拜”崇拜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的小学生在着装、爱好等许多方面都有模仿偶像的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试图了解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理解小学生

“偶像崇拜”的缘故及家长的看法,探究关心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进展。 二、调研对象: 沈家门第一小学低、中、高年级各一班学生,50名学生家长。 三、调查形式: 学生和家长问卷、个不访谈会等。 四、调研内容及目标: 1、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2、不同性不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3、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缘故。 4、家长对小孩偶像崇拜的看法及态度。 5、探究小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的有效途径。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不同年级段调查数据对比表:

分析: 现在的小孩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电视、书刊、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专门大的重量,这些媒体为小孩认识偶像提供了宽广的渠道。崇拜什么偶像跟学生平常接触的媒体有着专门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小孩接触的电视、书刊、网络比例的不同,还有家庭、社会等,直接阻碍着小孩的偶像崇拜。 (1)偶像崇拜普遍存在 大多数的小孩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近一半的小孩都讲自己曾经有过特不喜爱和崇拜某个偶像的经历,这讲明偶像崇拜现象在小学已普遍存在,并逐渐深入小孩们的生活,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 (2)各年级段小孩崇拜偶像的对象。 低年级要紧是明星、家人、老师、同龄人和知识性偶像、虚构人物如孙悟空等为主,中年级以明星、虚构人物如孙悟空等、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化和鲜明化。本组在校园进行了调查,共分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1%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8%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9.9%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32.7%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9.6%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0.3%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0.7%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艾里克森(E.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大学生在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因此,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的中间群体,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引导,而偶像(优秀的外形、才艺、品质等等)便向他们提供了参考的模范。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 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 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⑷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式趋向理性化 在回答是否会模仿所崇拜的明星时,66.7%的学生选择不会,41.6%的选择会。模仿自己的偶像,是许多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替代性体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模仿偶像”,有53.5%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支持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例如向杂志社索要偶像的信息或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亲眼目睹偶像一面。现代大学生们对偶像的崇拜方式逐渐理性化,不再盲目崇拜。他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偶像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带着审慎的眼

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16.7%,大专学历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XX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

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9.1%,在3000元以上的占 34.3%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61.1%;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32.6%。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71.4%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28.1%,采用物质奖励的占42.7%,引导的占13.4%,进行陪读的占16.8%。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82.7%,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15.3%。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 3.6%,祖父母承担的占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六安市城区市民 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分工:问卷的制作: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整理: 总结: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等,它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子女的发展,对子女的认识发展、品德形成、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教育只有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特作此问卷调查。 我们于2009年5月份将问卷分发给六安市附近居民,我们主要是针对儿女是在中小学的家长,我们分发出去60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根据他(她)们的回答,我们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的经济收入:富裕10%,一般76% ,较低14%。 2、完整家庭80%,单亲家庭20%。 3、家庭里人际关系情况:相处愉快、互相关心95%,矛盾较多、经常争吵5%。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上属中等偏下家庭,

家庭收基本能够满足子女的学习需要。完整家庭占绝大多数,非独生子女占多数。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 1、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讲道理64%,严厉批评32%,通过老师4%。 2、与孩子的交流:经常16% ,很少66%、几乎没有18%。 3、关注自己孩子的:品德42%,个性 20%,脾气10%,学习25%,其他:3%。 4、随着孩子的成长,您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有效:80%,无效:20%。 家长对女子的期望很高,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孩子的功课非常关心。不少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置,而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又把分数看得头等重要。一些家长也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但多有限制。大部分家庭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备至,甚至有些溺爱,一些家长不太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总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对现代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 三、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 您会通过那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与老师间的:85%,家长于子女间的:15%。 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对子女的交往持支持和不干涉的态度。这反映了大多数家长对现代社会适应性的认识,体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偶像崇拜的因素

一、时代因素 1、大众文化的滋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及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融合十分频繁。大量的港台文化及海外的舶来品,千方百计地取悦公众,引发人们的好奇。与兴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然对此十分关注。大众文化的兴起则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最大的现实可能。大众文化是市场化发展打破政府垄断文化资源的产物,其从诞生之日起,即以商业,经济利益为显在或隐含的目的。它不仅赋予音乐、影视、体育文化等与以往不同的新内涵,即商业性。而且尽最大可能迎合乃至引导一代中国人的文化消费心理,经过文化商人精心包装的歌星、影视星、体育文化名星纷纷闪亮登台。新奇另类的文化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与名人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琳琅满目,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为他们偶像崇拜心理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媒介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 媒介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制造偶像创造了客观技术条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承载的信息,已构成当今人们必不可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博客、播客、标签、社会网络,即时通信、图片分享、视频分享等新媒体手段的应用,我们正步入以传播双向性,传播角色多重性,传播主体中心化为基本特征的“第二媒介时代”。”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传播平台成为可能,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制造偶像创造了技术条件:2004年底到2005年初,“芙蓉姐姐”在北京大学的BBS上将自己炮制为众多人士的超级偶像;2009年名不经传的关泽楠凭借一曲网络歌曲《这一生回忆有你就足够》一夜间家喻户晓;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作为产业本身具有逐利性。为了争取受众,增加广告收入,众多传媒利用播出资源垄断,不惜花大量篇幅、栏目、时间炒作文化娱乐圈人物、事件。不断强化偶像的符号价值来迎合甚至引导人们的文化口味和审美情趣。传媒的大肆渲染,“明星效应”的效果下,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的广告产品对于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的形成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统计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是从媒体上获得自己的偶像资讯。新千年以来,网络的极速发展与异常繁荣,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丰富、深入,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促进了全球一体化文化的形成,导致了偶像的多元化。 3、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偶像崇拜作为时代的缩影,是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直接反映。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时代的主导价值极大地影响着该时代青少年的偶像选择和偶像崇拜趋势。社会物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必然与社会文明同步,导致偶像具有时代烙印;另外,物质基础决定了人的认知取向,国内多数人对成功的界定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他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经济利益,他能为社会和国家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于,他们的地位和财富有多少。明星偶像正是从“贫民”到“富民”转换的范例,明星不仅有靓丽的外貌而且财富收入十分可观,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光鲜亮丽、引人注目,这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理想或是奋斗目标。这种经济至上的思维模式,极大的左右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取向。 二、大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小学美术教育调研报告

怎样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课程研究 ——关于课题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讨论: 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两种倾向性 1、在目标价值取向上,是刻意追求遵循某种“模式”,构建或印证某种理论,还是关注学校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取得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实际成效? 2、在方法取向上,是刻追求科学性、技术性,使研究成果成为“理论剪贴”或案例之上套论点,成为教师难以读懂的“大论文”,还是从实际出发,推介中小学教师运用的研究方式方法,使研究成果成为中小学教师喜闻乐见的作品? 前言 我国走向素质教育的教育科研的产物,也正在依靠广泛的群众性教育科研深入推进。国家以政府行为将这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为国家的重大项目,以课题研究方式运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各级教研机构更充分地发挥了指导作用。至前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方式仍在沿用。 新课程实验启动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制度重建:教育科研重心下移,突出以校为本 1、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使校本教学研究合法化和合理化,促进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1)教研组织制度:教科室职能和工作流程; (2)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 (3)调查本校教师实际的教科研需求; (4)确定本校学期或学年教科研的重点方向; (5)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 (6)定期组织学校的教科研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7)对学校学期或年度教科研工作提出总结报告:主要教务与科研合一。 2、教研启动制度 (1)教师教研需求调查制度; (2)学期或年度教研课题申报制度。 3、教研指导制度 (1)校内(或“联合校”)学科带头人制度; (2)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4、教研交流制度 (1)日常学科教研活动制度; (2)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3)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5、教研服务制度 (1)图书资料服务; (2)网上信息平台;

【调查报告】关于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育指儿童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本文将介绍关于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1) 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常发现有的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相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怎样才能使幼儿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一致呢?为此,我们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在全区调查了区属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调查对象:中班4-5岁幼儿200名。调查以____(省、市、区、县)品德教育评估标准以及我区中心教研组制定的评估标准为依据。调查方法是采取随机抽样,以问卷为主,兼听、查、看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幼儿回答是令人满意的,回答问题正确的占幼儿总数90%以上。如回答跟爸妈上街要不要买东西?为什么? 如果不买怎么办?正确率高达98%。由此可见幼儿对道德行为的好坏是能正确分辨的,说明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为了弄清孩子的真实表现,我们又对其中50名幼儿进行了家庭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是很不理想的,幼儿的道德认识与行为是严重脱节的。如对幼儿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客人来了怎么办?客人走时怎么说?有一位幼儿这样回答: 客人来我把他请进屋,然后给他倒水,再给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时我对他说再见,欢迎你下次再到我家来玩!这样的回答,谁听了都会满意。可是,这位幼

儿的妈妈却说:这孩子,家里来客人他什么也不说,有时让他说他也不说。如再问一幼儿: 跟爸妈上街时要不要买东西?这位幼儿说:不要他们买。 为什么不要买呀?老师说不要乱花零钱。街上有些东西不卫生。可我们在问她奶奶时,奶奶说:我们这孩子真没办法,只要带她上街,看见什么要什么。如果不买她就哭。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10%的教师家庭中,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占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干部家庭中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占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占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儿的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更少。总之,从对50名幼儿调查中,认识与行为相统一的只占3%左右三、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相互脱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品德教育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使这些认识转化成他们的行为。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时,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在使幼儿明白道理的同时,着重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儿懂得: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光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规范。同时,及时纠正幼儿从自己的感情出发,不自觉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时,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响他们,要以情育情,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

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偶像崇拜心理。 1 、需要一股精神力量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他们的行为比较随性,不懂得自我节制,在这个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通过对不同的偶像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在不断壮大,一般会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要进行这个挑战就需要有力量来支撑,不管这个力量是什么,于是四处寻找可以认同和效仿的对象,学习他们的各个方面,过去父辈的年代有可能是科学家,雷锋,毛主席,那么现在就可能是代表了主流文化潮流方向的明星们,年轻偶像的风光和功成名就,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方向及生命的指标,孩子借助追星或对偶像的崇拜,促使他们精神的成长,也促进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从众的心理。 初一的年龄段需要从自我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现今媒体不断大肆宣传青春偶像,所以青少年容易受大众传媒的渗透和强化。调查问卷中第一、二题就体现了这一点,也是我们想调查的关于是否人人都有偶像。只有3.8%的人崇拜自己,没有偶像,其他61.7%的学生崇拜青春偶像,16.2%崇拜体育明星,9.7%崇拜成功人士……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是偶像的类型不一样而已。从现状来看,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名“粉丝”。难道只有今天的青少年才崇拜偶像吗?其实不同的年代,都会有年轻人崇拜的偶像,都会有追星的人。只是现今的通讯手段迅猛发展,一个偶像出来,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借助网络、电视、手机等等迅速走红。视乎谈论明星是个时尚的话题,试着想想看,如果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在谈论自己的偶像或者明星的八卦,而你自己却全然不知,当同学们都听着最流行的音乐,看最火爆的选秀节目,而你自己却岿然不动,这是多么的不合群多么的尴尬。所以同学朋友对青少年的认知影响是巨大的。 3、压力需要宣泄 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课业的竞争,孩子也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一些压力,而孩子的抗压能力又不高,所以许多孩子容易借助追星忘却烦恼。本问卷没有问及有关青少年有感压力时的宣泄方式,是这次问卷的败笔。是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精神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精神分析 商学院-会计121099179 杨梦雅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精神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热议的社会话题。平民偶像的兴起带来了追星的热潮,偶像崇拜也因此褒贬不一。近几年,由于一些所谓“脑残粉”带来的大范围网络暴力,这一议题更是吸引众多人的目光。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放置于当代年轻人身上,则更多地表现为对偶像明星的狂热向往、模仿。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心理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作为青少年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的完美形式,是他们能够接受,同时又能充分表现自我与独立意识的情感依托形式。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发展阶段,有着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和内容。在认知、情感、能力、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心理行为反应。而偶像崇拜只是这一系列心理行为过程的一个特殊的副产品。但是,不正确的偶像崇拜往往会带来拜金主义、过分重视外表甚者丧失自我。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深刻分析其内在的心理学因素,然后才能加以正确引导。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意识、人格、本能和防御机制的学说,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其中的一些观点或可对这一现象加以说明。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大多在潜意识中进行,而潜意识又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包含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和动机,通常被意识很好地驾驭,深藏于内。在儿童时期,我们被来自社会和父母的教导所束缚,严格遵守长辈的要求,潜意识中一些欲望诉求一旦被我们所受的道德教育判定为错误,就会被死死压制。或者可以说,父母长辈就是我们的标杆。而当成长为青少年时,我们有了自己认定的道德评判标准,但又不够完善,潜意识中追求独立,摆脱束缚的强烈渴望时不时冲破了意识的压制。青少年通常在此时与父母的感情出现裂隙。为了弥补因此带来的情感依赖的空缺,他们就很容易把目光投向社会上的偶像明星,认为他们完成了自己潜意识中所不能及的事,从而把他们视作代替亲情的一个情感寄托。 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即

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调查和思考 2稿

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调查和思考 ——以惠州学院为例 12信管1班组长:方伟彬(1205110102112);成员:李思城(1205110102118)、巫迪(1205110102133) 指导教师:李延静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动态,言行举止会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偶像崇拜是大学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关注当代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价值观念;思想教育 前言: 1.1 调查时间 2014-05-11 1.2 调查地点惠州市 1.3调查问卷参加者惠州学院学生 1. 4调查背景 现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步入小康,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偶像崇拜状况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大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今天,作为国家人才摇篮的大学生们,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心理需求值得我们去探讨。偶像崇拜在高校内广泛存在,因此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从而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并从中发现大学生偶像崇拜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方向,进而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的有效途径。 调查与分析: 问卷调查——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 四月底,小组成员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向在校惠大学生发放问卷。本次调查的对象以惠州学院的学生为主。本次问卷有限卷数为100。男生52人(大一占30.77%,大二占65.38%,大四占3.85%),女生48人(大一占20.83%,大二占66.67%,大三占12.5%)。 问卷调查数据图例及分析如下: 问题3、您有崇拜的偶像吗?

中学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

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完整版)_1

报告编号:YT-FS-4865-78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 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 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 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 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 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 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 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 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

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