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1]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1]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1]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摘要: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

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

也日趋强烈化和鲜明化。本组在校园进行了调查,共分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1%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8%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9.9%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32.7%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9.6%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0.3%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0.7%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艾里克森(E.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大学生在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因此,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的中间群体,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引导,而偶像(优秀的外形、才艺、品质等等)便向他们提供了参考的模范。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

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

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⑷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式趋向理性化

在回答是否会模仿所崇拜的明星时,66.7%的学生选择不会,41.6%的选择会。模仿自己的偶像,是许多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替代性体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选

择“不会模仿偶像”,有53.5%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支持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例如向杂志社索要偶像的信息或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亲眼目睹偶像一面。现代大学生们对偶像的崇拜方式逐渐理性化,不再盲目崇拜。他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偶像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带着审慎的眼光看待自己崇拜的偶像们。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心需求和精神寄托:有些学生将偶像看成一种精神动力,带来成长的快乐,促进自我健康发展。当然,若把握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这样一部分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如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和自己崇拜的明星联系在一起,将偶像的生日、星座、喜爱颜色、兴趣等如数记录,形成系列档案,而对学习的兴趣却大打折扣。甚至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等都一味地模仿明星们。青少年喜欢幻想,他们通过模仿明星的各种行为,将自己想象成明星的样子,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这也是青少年自居作用的结果。

(2)从众心理:青少年非常喜欢相互比较,在“追星族”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将偶像崇拜看成一种时尚。如果哪位同学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害怕自己被其他同学视为落伍,观念保守,不够时尚;另一方面也可能被同学所排斥,因为不追星的同学和追星的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减少,从心理上缺少了归属感,游离于同学之外的滋味很不好受,于是他们就有意无意地跟随其他同学去追星。

总的来讲,适度的偶像崇拜是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与成熟,大多数成年人都有类似的追星的经历。作为老师或家长,试图完全阻止青少年的追星行动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进行适度、适时、适当的偶像心理定位。社会媒体也应该努力为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向上的可崇拜的“偶像”。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消极效应

偶像崇拜在心理可塑性最大的青年时期,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偶像的成功因素能为崇拜偶像的大学生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偶像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调整崇拜者的意志和行为,丰富和充实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但是,过度的偶像崇拜就会带来相当恶劣的消极效应。

⑴目性。

盲目性就是崇拜者在没有本质上弄清崇拜内容和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选择。大学生如果陷入盲目崇拜,崇拜的结果不但会与其本来愿望相反,而且会加剧自身所处的不利状态。部分大学生确信其偶像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点的,或者虽然看到偶像有不足之处却情绪化的拒绝接受现实,甚至把偶像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也不加分析的认同和效仿。

⑵热性。

狂热性是指将崇拜心理推向极端,导致一种极度的狂热,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一种负向效应。而且,狂热性会带来理智的下降,不顾

崇拜心理的限度,把本来合理和适度的崇拜内容推向其反面,变成消极的崇拜。如,当前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上网热”、“考研热”等狂热的崇拜现象,就是表现出来的一种缺乏科学分析和不能冷静地调控情感的狂热崇拜心理。还有部分学生沉湎于对某些或某个偶像热烈的梦幻和疯狂的追逐之中,在这种自我迷茫状态下,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健康成长。

四、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

⑴尊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最初阶段,崇拜大自然;人在少年时代,崇拜英雄,这是人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大学生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对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印证自己的想象,需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作为参照物来仿效,偶像就应需产生了。因此,我们应承认偶像崇拜是大学生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现。尽管大学生偶像崇拜常常背离一些教育者的良好期望,但我们仍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混乱现象。正如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的“心理社会合理延缓期”现象一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需要有时间去梳理、整合所有的混乱与矛盾。在此期间,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是他们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表现。成人对这些行为过于忧虑、责备和压制都不利于他们“迷途知返”,而要以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借助时间来整合自己、发展自我。同样,对待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我们也应持尊重的态度。

⑵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正确选择崇拜的偶像

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如何正确地看待偶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如果选择正确,这位偶像便对他的一生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反之,不好的偶像则会伤人神气、误人志向、毁人前程。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涉及自我的认识问题更关心,他们强烈期望能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更希望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他们常常把这种迫切性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关注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现象非常敏感。他们常常自觉参照社会上流行人物或媒介中宣传的名人、伟人、偶像等的品质,力图将他们的品质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品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不论这个偶像是否对其有帮助作用,都有可能被其“照单全收”。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处世态度、生活追求、价值观念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突出这种不同,证明自己的独立,他们常常有意识的做一些长辈或社会所不期望的事情。因而他们在选择偶像时也愿意选择一些并非父母和教师眼里理想的偶像,但却更能接近于他们心理需要和年龄个性等特点的人物,如青春、活力四射、随心所欲、很快成名的影视歌星及体育明星,而对父辈们大加赞赏的、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军人、老师、伟人、名人、英雄、科学家的偶像崇拜就少了。因此,特别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正确地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父母与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偶像评判的角色,用多种声音、从多个角度分析、从不同层面冷静地评价各种偶像,给大学生提供理性思维的广大空间。

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

简介: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我们需要您宝贵的几分钟填写这份问卷,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A 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偶像崇拜”现象调查

3.您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4.您认为值得崇拜的“偶像”,应具备哪些条件呢?(可多选)

A外表亮丽英俊 B才华横溢 C对社会有重大贡献

D有人格魅力 E阅历丰富 F有个性和气质 G不清楚

5.您认为父母或朋友可以称得上偶像吗?

A可以 B不可以 C不清楚

6.如果您有所崇拜的“明星”,您认为他(她)对您的成长会有帮助吗?

A会有很大帮助 B会有一些帮助

C不一定有帮助 D没有帮助

7.有人认为,“追求偶像”就是“追求个性”。对此您怎么看?

A赞成 B不赞成 C有的人是,有的人不是 D不清楚

8.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您认为“追求偶像”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吗?*

A很大影响 B一点影响

C无影响 D不仅不会有影响,还会促进我努力学习

9.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

A大学生需要精神指引 B人们思维多元化 C时代的潮流

个人“偶像崇拜”调查

10.您正在崇拜某个人吗?

说明:注意:此题答“否”者,直接跳到最后一题。

A是 B否

11.如果您有偶像,您的偶像是

A影视明星歌星 B体育明星 C富商巨贾

D政治名人 E作家、诗人,文化超男/女 F其它

12.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认识自己的偶像?

A电视节目 B网络

C报纸 D同学介绍

13.偶像对您的影响表现在?

A职业选择 B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C生活方式 D其它

14.你会不断更新偶像吗?

A会 B不会 C有时会

15.您会经常关注您的偶像吗?

A是 B有时是 C偶尔 D几乎不

16.您对偶像的崇拜程度?

A朝思暮想 B每天关注 C闲时才看几眼

17.您曾经亲眼去看过自己的偶像吗?

A看过很多次 B看过 C 没有

18.您的偶像是(具体人物)_________ (可以填不超过三个)

19.近期有去看偶像的想法 / 行动吗?

A有 B没有

20.您对这份问卷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 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10食品质量与安全 组长:李巧玉学号:201006020045 组员: 学号: 指导老师: 时 时间:年月日

摘要:时代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崇拜偶像也发生了变化,于是本人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的崇拜偶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安阳工学院大一的学生为主,总共调查了50名同学,写出了一下调查报告,剖析了偶像崇拜所带来的问题和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这一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青少年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的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极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及走得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话和鲜明化。 偶像崇拜,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的偶像,以满足自我在不同心理角度的需求;二是偶像崇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近20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迅猛拜呈现时代性。“90后”大学生对政治偶像崇拜略高于“80后”大学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90后”大学生对国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也是一个偶像“汹涌”的际、国内形势的关注,而“80后”大学生对商业和自我创业时代,文化、娱乐、经济领域偶像层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偶像的崇拜略高于“90后”大学生,表明“80后”大学生对经生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生活的理想。鉴于此,本研究力图通济发展的关心高于“90后”大学生;三是偶像崇拜呈现流行过对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化。明星偶像比例最高,占74%以上,说明明星对当代大学像的特点,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偶像观,从生的影响较大,且年龄越小越喜欢明星,尤其“90后”大学而促进大学生养成理性认知和至“尚”的价值目标。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 查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 【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当今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向也越来越多,包括各个行业,涉及多方面的人物。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大学生把明星等社会上的风云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常常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后果,引起家长、老师、社会的忧虑。因此,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了解更多大学生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一条发展道路。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寄托偶像崇拜现象特征负面效应引导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1)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 根据相关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相当普遍,有偶像的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无偶像的人数,且偶像种类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主流。此外,商界名人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对象的新热点。一些社会公认的优秀著名人士已被许多大学生作为其崇拜的对象。同时发现,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存在性别、年龄、城乡等差异性特征。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大都倾向于把歌星影星等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英雄崇拜观历史演变方面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2)大学生崇拜偶像的实质及特征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体现大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他们的价值取向。偶像崇拜具有如下五种主要特征: 1、阶段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随着自身的认识提高而发展变化的, 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深刻融合和高度统一, 是在大学生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在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都要经历由儿童时期的依恋父母和老师,最后到青年时期的依恋以社会成功人士为核心的榜样人物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一族,何去何从? ——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 摘要:网络的发展及普及迅速催生了“御宅族”这个的群体,宅文化在全球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成为当代的“宅男宅女”。校园“宅”现象,引发大众的思考和讨论,于是,我们小组以此为调查主题,在广州各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借此调查更好地了解现今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其影响,进而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更好的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宅现象宅原因出“宅”之道 当代大学生宅现象概述 这次,我们小组主要是对广州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70份,回收率达100%。调查对象涵盖了大一至大四所有的年级,包含了文科、理科、工科的专业。 一.大学生对宅的定义模糊,存在矛盾 “宅男宅女”又被称为“御宅族”,是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 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逾六成的学生对“宅” 是一般了解,只有27.6%的学生对宅是十分了解,55.9%的学生认为不外出 活动,一有空就窝在宿舍就算宅。近一半的学生对宅持否定态度,认为宅 不健康,会让人失去活力和动力,导致社交能力的下降,但同时也有46.5% 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是一个宅男或宅女,14.1%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一 个宅男或宅女,只有3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宅男或宅女,通过交互 分析(见附录),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宅”存在着矛盾的认识。这也就表 明,大学中宅现象还是普遍的,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大学生“宅’现象在性别、专业、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显著 为了验证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城乡差异、是否独生之间的学生是否在“宅” 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样本进行了交互分析(见附录),结果显示, “宅”的行为在性别、专业、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明显。“宅”是一 种普遍的行为,不局限于经济的发展状态,也不是特定的人群的特定行为, 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高校具有普遍 的影响力。 三.生大学“宅”现象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客观原因: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近年来,电脑不断普及, 各高校的校园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宅”生活提供了载体。 通过调查发现,除正常的休息时间外,41.8%的大学生白天呆在宿舍的 时间大约是3小时以上。而在宿舍的时候,92.4%的大学生会选择上网。 网络的发展是大学生“宅”现象繁衍的重要基础。现实的压力,逃避现 实是大学生选择“宅”的另一原因。调查显示,,41.2%的大学生觉得“宅” 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太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学业,就 业,情感方面都容易遇到挫折,重重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宁愿躲在自己 的世界里,在宿舍里尽情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暂时逃避外面世界的 压力。大学宽松的课程设置和充裕的时间为大学生“宅”提供了便利。 在中国的大学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较宽松,课程不多,且没有父母的 管教,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支配自己的时间,行动自 由,不受约束。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在在宿舍,宅在自己的世 界。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

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化和鲜明化。本组在校园进行了调查,共分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1%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8%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9.9%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32.7%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9.6%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0.3%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0.7%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艾里克森(E.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大学生在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因此,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的中间群体,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引导,而偶像(优秀的外形、才艺、品质等等)便向他们提供了参考的模范。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 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 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⑷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式趋向理性化 在回答是否会模仿所崇拜的明星时,66.7%的学生选择不会,41.6%的选择会。模仿自己的偶像,是许多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替代性体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模仿偶像”,有53.5%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支持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例如向杂志社索要偶像的信息或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亲眼目睹偶像一面。现代大学生们对偶像的崇拜方式逐渐理性化,不再盲目崇拜。他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偶像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带着审慎的眼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最新)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针对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 沈家门一小周叶君 一、课题调研的目的、意义: 偶像(idol)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同意这一类人的行为模式、思维适应以至价值观,而且逐渐进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崇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予、有所期望、有所追求。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而形成一种夸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倾向,把崇拜对象看得完美无瑕并导致对崇拜对象的盲目信赖。我们能够发觉,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阻碍着青青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进展。“偶像崇拜”崇拜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的小学生在着装、爱好等许多方面都有模仿偶像的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试图了解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理解小学生

“偶像崇拜”的缘故及家长的看法,探究关心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进展。 二、调研对象: 沈家门第一小学低、中、高年级各一班学生,50名学生家长。 三、调查形式: 学生和家长问卷、个不访谈会等。 四、调研内容及目标: 1、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2、不同性不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3、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缘故。 4、家长对小孩偶像崇拜的看法及态度。 5、探究小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的有效途径。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不同年级段调查数据对比表:

分析: 现在的小孩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电视、书刊、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专门大的重量,这些媒体为小孩认识偶像提供了宽广的渠道。崇拜什么偶像跟学生平常接触的媒体有着专门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小孩接触的电视、书刊、网络比例的不同,还有家庭、社会等,直接阻碍着小孩的偶像崇拜。 (1)偶像崇拜普遍存在 大多数的小孩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近一半的小孩都讲自己曾经有过特不喜爱和崇拜某个偶像的经历,这讲明偶像崇拜现象在小学已普遍存在,并逐渐深入小孩们的生活,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 (2)各年级段小孩崇拜偶像的对象。 低年级要紧是明星、家人、老师、同龄人和知识性偶像、虚构人物如孙悟空等为主,中年级以明星、虚构人物如孙悟空等、

大学生宅一族现象

大学生“宅一族”现象 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计算10A董静、杨相晔、王琰、郭双双、李营、于召艳 指导教师:张运君 “宅”是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以“宅男”、“宅女”自居,“宅一族”也成为了继“月光族”、“啃老族”等新鲜族群之后的又一特色群体。“宅”已不仅仅成为了时下青年男女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文化——宅文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自然走在了“宅文化”的前端,并衍生出校园“宅一族”。 我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东院在校大

学生,共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学生年龄在20至 25 岁之间覆盖大一至大四年级段。 一、宅的起源 “宅男”一词来自台湾,是日语“御宅男”的简称。“御宅”在日语里指“你的家”,是一种敬语。到了80年代,人们把那些热衷于动漫和电游戏,足不出户且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称为“御宅族”。“御宅族”中的男性被称为“御宅男”。由于御宅男对虚幻世界的执著和对实世界的排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这个词在日本大多带有负面含义。 如今这里的“宅”用的已不是原义。“宅男”“宅女”是指在家待着不出门的人,随着使用频率增加,“在家待着不出门”这一义素自然地朝“宅”字上归并,这就使得本是名词的“宅”逐渐获得了动词的词性,指待在家里不外出,“宅”已成为典型的流行语词之一,由于其新颖性而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进入台湾后,“御宅男”被简称为“宅男”或昵称为“阿宅”,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义渐趋中性,泛指痴迷于网络、整天待在家中或宿舍上网的男性。近年来,“宅男”一词从台湾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指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不修边幅的男性,成为网络媒体比较时尚的词语。 二、大学生“宅”现象 调查发现,大学里潜伏着为数不少的“宅一族”。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红星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调查地点: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红星小学 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

【精品】95后就业观调查报告

95后就业观调查报告 导语:一年胜过一年的毕业人数,将毕业季的就业问题一次次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在这个大学生有七百多万毕业生、还有中专技校等等同时踏入社会的大量人才市场,是不是又将造成一次即将到来的恐慌?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5后就业观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图1 图1所示,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52%的95后选择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奋战到底,让人颇为意外的是,有48%的95后走上了“不就业”的道路。这些选择“不就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可谓五花八门,学习深造、创业、间隔年、当网红上直播、回家结婚生子。 新的经济环境下,随着新模式、新机制、新平台爆发式不断增长,新的就业资源和方式不断被开发,就业选择也更加灵活,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衍生出的新的就业机会,为95后毕业生选择去向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95后毕业生的眼中,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其和庞大的“就业大军”争相挤“独木桥”,或许不当上班族,“不就业”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图2 图2所示,在“不就业”的95后中,除了读书外,有超过15%的人向往创业当老板。而在选择创业领域方面,互联网依然是95后创业的首选,其中高达46%的人会选择海淘、020、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用自己学习到的先进知识反哺家乡,摸索起农业创业的门道。 图3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孩子,对于互联网当然不陌生,而接受了宅文化的熏陶后,网红经济暴力,越来越成为95后心中向往职业,在如今的时间,拿起手机、电脑、平板做主播,分分钟月入过万。 在目前经济表现不景气的当下,互联网经济却一枝独秀的开的正好。对于互联网兴起的当下,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跟互联网一样年轻的年轻人:聪明,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当然,还有一个互联网独有的特性:放在某个地方便能伴随企业野蛮生产的环境适应力。 存在于互联网+的小企业数不胜数,工作压力大,环境差,疯狂加班,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都非常有可能。大学生可以选择冒险创业,也可选择冒险加入其中。不管成败

大学生偶像崇拜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偶像崇拜消费行为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偶像崇拜消费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中消费群体由小学生到上班族不等,但主要消费群体是集中在85到00出生的群体。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消费心理、消费原因及消费形式,最后针对这样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提出有关营销方面的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偶像崇拜消费行为市场营销 从古至今,偶像崇拜一直都存在,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偶像崇拜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而粉丝的崇拜程度也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有所不同。现在大学生的崇拜的偶像从距离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身边真实存在的,如著名人士、教授、教师、领导等;另一种则是距离实际生活较远的“消费型偶像”,如影视歌明星、运动员等。从消费占比上看,后者的消费占比更大,针对后者的实际消费支出也占据更大的比例。通过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消费原因、消费心理及消费形式分析,可以整体得知大学生对偶像崇拜消费的情况,由此可以针对其实际消费情况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 1.偶像崇拜的消费心理 通过相关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粉丝的崇拜消费心理主要可以由符号学来解释。符号学相关研究认为,商品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外,还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即物品在其客观功能领域及其外延领域之中是占有不可替代地位的。也就是说当粉丝在进行偶像崇拜消费行为后,除了获得了实物外,同时也获得了该商品的价值符号。粉丝在购买物品时,不再仅仅视之为纯粹的商品,而是将其视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这时粉丝不仅在消费商品同时也在消费符号。因为明星本身也是一种符号,而粉丝们购买明星的球衣、CD、海报、写真等实质上是在通过这些物品获得其偶像的价值符号,这些单纯的商品在他们的消费中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明星的崇拜消费,对于粉丝们而言是通过商品赋予的象征意义与偶像取得了间接联系,实现了该商品的“替代性拥有”。例如购买CD是获得了明星声音的再现,观看明星演唱会获得了明星动态的再现,购买明星代言产品获得了“这是被自己偶像认可的品牌”而产生的信奈感,通过种种的消费主要可以让自己与偶像的生活产生情感联系。除此之外,购买和明星相关的商品和观看演唱会在粉丝看来也是对明星的一种支持。因此,在偶像崇拜消费群体中的这种商品象征价值的力量和支持理论驱动他们去消费。 2.偶像崇拜的消费原因及消费形式

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学生偶像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偶像崇拜心理。 1 、需要一股精神力量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他们的行为比较随性,不懂得自我节制,在这个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通过对不同的偶像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在不断壮大,一般会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要进行这个挑战就需要有力量来支撑,不管这个力量是什么,于是四处寻找可以认同和效仿的对象,学习他们的各个方面,过去父辈的年代有可能是科学家,雷锋,毛主席,那么现在就可能是代表了主流文化潮流方向的明星们,年轻偶像的风光和功成名就,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方向及生命的指标,孩子借助追星或对偶像的崇拜,促使他们精神的成长,也促进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从众的心理。 初一的年龄段需要从自我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现今媒体不断大肆宣传青春偶像,所以青少年容易受大众传媒的渗透和强化。调查问卷中第一、二题就体现了这一点,也是我们想调查的关于是否人人都有偶像。只有3.8%的人崇拜自己,没有偶像,其他61.7%的学生崇拜青春偶像,16.2%崇拜体育明星,9.7%崇拜成功人士……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是偶像的类型不一样而已。从现状来看,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名“粉丝”。难道只有今天的青少年才崇拜偶像吗?其实不同的年代,都会有年轻人崇拜的偶像,都会有追星的人。只是现今的通讯手段迅猛发展,一个偶像出来,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借助网络、电视、手机等等迅速走红。视乎谈论明星是个时尚的话题,试着想想看,如果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在谈论自己的偶像或者明星的八卦,而你自己却全然不知,当同学们都听着最流行的音乐,看最火爆的选秀节目,而你自己却岿然不动,这是多么的不合群多么的尴尬。所以同学朋友对青少年的认知影响是巨大的。 3、压力需要宣泄 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课业的竞争,孩子也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一些压力,而孩子的抗压能力又不高,所以许多孩子容易借助追星忘却烦恼。本问卷没有问及有关青少年有感压力时的宣泄方式,是这次问卷的败笔。是

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调查和思考 2稿

当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调查和思考 ——以惠州学院为例 12信管1班组长:方伟彬(1205110102112);成员:李思城(1205110102118)、巫迪(1205110102133) 指导教师:李延静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动态,言行举止会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偶像崇拜是大学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关注当代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价值观念;思想教育 前言: 1.1 调查时间 2014-05-11 1.2 调查地点惠州市 1.3调查问卷参加者惠州学院学生 1. 4调查背景 现如今,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步入小康,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偶像崇拜状况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大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今天,作为国家人才摇篮的大学生们,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心理需求值得我们去探讨。偶像崇拜在高校内广泛存在,因此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从而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并从中发现大学生偶像崇拜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方向,进而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的有效途径。 调查与分析: 问卷调查——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 四月底,小组成员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向在校惠大学生发放问卷。本次调查的对象以惠州学院的学生为主。本次问卷有限卷数为100。男生52人(大一占30.77%,大二占65.38%,大四占3.85%),女生48人(大一占20.83%,大二占66.67%,大三占12.5%)。 问卷调查数据图例及分析如下: 问题3、您有崇拜的偶像吗?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社会调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 社会调查 作者:孙 权 11广告 实务 2012/9/ 10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研究【摘要】: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认

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社会与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情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产物。偶像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模仿崇拜的对象,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中,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明星偶像的作用开始突起,关于榜样与偶像崇拜的错位的现象令人关注。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关注主流,最后针对追星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引导正确的追星文化价值观念。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问卷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问卷通过抽取不同年级学生(大一249人,占73%,大二78人,占23%,大三15人,占4%,)进行随机发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分布状况如下:男生112人,占33%。女生229人,占67%。视环数类106人,占31%;工装服类113人,占33%;艺术体育类123人,占36%;独生子女274人,占80.25%;非独生子女68人,占19.75%。出生在县级以上城市的占41.27%,出生在乡镇和农村占58.73%。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总结和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喜欢偶像的原因与特点如下: 1.当代大学生喜欢偶像的原因。调查中,有47%的大学生表示

崇拜偶像是以偶像为榜样,学习或是模仿偶像。偶像人物有三个方面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一是精神与才华。当代大学生喜欢偶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偶像具有值得学习的可贵精神和出众的才华;二是个性与相貌。大学生更喜欢有个性的偶像,同时相貌漂亮也是大学生喜欢偶像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成就与贡献。在某个领域有突出成就或贡献杰出人物,已成为大学生喜欢偶像的重要原因。此外,有33%的大学生表示崇拜偶像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且课余时间充裕,拥有自己的偶像是填补学习以外心理空间的有效方式。 2.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一是偶像崇拜呈现多样性。当代大学生中至少60%的喜欢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偶像,以满足自我在不同心理角度的需求;二是偶像崇拜呈现时代性。“90后”大学生对政治偶像崇拜略高于“80后”大学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90后”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而“80后”大学生对商业和自我创业偶像的崇拜略高于“90后”大学生,表明“80后”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关心高于“90后”大学生;三是偶像崇拜呈现流行化。明星偶像比例最高,占74%以上,说明明星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且年龄越小越喜欢明星,尤其“90后”大学生有“哈韩”的倾向,喜欢青春靓丽且时尚另类的俊男倩女,而且有将虚拟人物作为偶像的迹象;四是偶像崇拜呈现感性化。在调查中,对成为偶像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分别有14%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是外形打扮,37%的认为是才艺,23%的认为是个性气质。这些都是个人感性层面上的即外在型,而只有8%认为是社会贡献,14%的认为是品德情操。不难看出道德层

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调查报告之教育现状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中学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总结后写下这篇中学调查报告范文,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指出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想要采取的措施说明,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之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中学调查报告范文的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中学调查报告范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大学里的宅文化

大学里的宅文化 姓名:李亚兴学号:2009418001 摘要:宅文化目前已经十分流行,而且这也在人们中引起了热议。现在的很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多的时间也是宅在宿舍,大学生被养成了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危害。究其原因,这主要和现在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及建议将会对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以及大学的文化建设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宅宅文化大学生宅男宅女 一、宅男宅女的理解及大学生被养成宅男宅女的现状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一个词, 又被称为“御宅族”, 顾名思义, 就是困在房子里的人, 指痴迷于某事物, 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 厌恶上班或上学的人。这一新名词的出现生动地反映了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或者自己特定生活圈子的这样一群人的生活。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 例如动漫、游戏、影碟、音乐等, 几乎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与陌生人接触, 不爱结识新朋友, 不喜欢社交生活, 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 是网络技术 的衍生品。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 却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居简出。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们的行为不可思议, 但宅男宅女们从不觉得自己是矛盾体, 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8年8月2日, 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 4610人参与)显示, 56. 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1]由此可见, “御宅族”已在中国渐成气候, 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大学是一个云集高素质人才,人才济济的地方,大学生应是朝气蓬勃、热爱生活、乐于参加社会活动的群体,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发展自我的最好时间。但是目前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被养成了宅男宅女。人们就是用毕加索(整天闭门在家)、居里夫人(蜗居在家里)这样的称呼来特指整天呆在宿舍上网、足不出户的大学男生和女生们。 大学生宅男宅女的特点是: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即使没事做也要挂在网上。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特别是大四生和研究生,经常没课,自我要求低一些,很容易宅。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尤其在离市区较远的大学城,大部分学生没课时都是呆在宿舍。这种宅的状态不仅在学校,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不用上课、写作业,不用担心吃饭,宅的心安理得。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大学里“宅文化”已经成风。 二、大学生被养成“宅男宅女”带来的影响 大学里的宅男宅女,主要依靠电脑。而长时间的“宅”,极易造成网络成瘾,这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危害。 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宅男宅女长时间操作电脑,玩网络游戏、看网络电视、网上购物、QQ聊天等,这些活动动作僵硬,容易造成腰、颈、肩、腕等部位的疾患;宅男宅女生活无规律,睡眠和饮食失调会使他们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身体虚弱;而且长时间窝在宿舍,做“被窝人”

2019年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

2019年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篇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校本革命”行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发展阶段。“”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3721所、在校生173.2万人、教职工10.77万人。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幼儿园达1034所,在园幼儿21.36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迈入了优质均衡新台阶,深入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探索实施了“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等“九方略”,积极打造无择校的城市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农村义务教育和特色化的区域义务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教育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市共2134所小学和381所初中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了79.2万人和32.37万人,初中三年巩固率94.48%,小学六年巩固率99.47%。初中辍学率2.85%,小学辍学率1.1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深入实施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02%,普通高中学校达72所,在校生16.69万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达24所,在

校生10.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达75所,在校生16.7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所。特殊教育基本普及,有特教学校20所,在校生1813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93.52%。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共有高等教育院校5所,在校生6.71万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达标率分别从年的62.49%、36.72%、83.31%提高到77.94%、59.7%、95.12%,市级骨干教师增加了423人,省级骨干教师增加了276人,市特级教师从22人增加到139人,省特级教师从16人增加到106人。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31894人,比年增加了7794人。 “”,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xx”,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1、教育投入不足。年,我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连续多年处于全省下游位次。 2、发展水平不高。全市教育发展水平虽然整体攀升,但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均问题依然存在;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高、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在规模上得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