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1政治(威尔逊)

是指在重大而且带着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

◆2政治学: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3行政学:

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4政党分赃制

政党分赃制是指,执政党把官职当做战利品分配给本党成员,从而形成的一种,任人唯党,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

◆5第四权力机关

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等公共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不断增强,他们对于政府制定的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也具有重大影响,西方国家因此称其为第四权力机关

◆6传统文官制度:

是指建立在政治行政一体学说基础上之上的,期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一种政党分赃的体制。在这一制度下,官员并非是一种专业的,稳定的职务,而是作为执政党的战利品任意分配给笨本党党徒,政府的行政人员也经常随着执政党的变动而大规模的更替。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7“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

传统管理是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昆斯伯里侯爵,这个词是借用职业拳击的用语,意指管理与工人双方根据比赛规则展开体力和智力竞赛。

◆8工时研究,

&

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于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研究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做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9职能工长

是泰罗将来自一般管理层的权威分全,并将来自工长的权力集中,责权的心新的重点是规划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泰罗将以前有工长干的任务做了划分,将一部分划分给职能工长。泰罗指示,职能工长,要具备九种品质,教育,专门知识和技术知识,体力,机智,充沛的精力,毅力,调解力,判断力和常识,良好的健康状况

◆10工资刺激系统:

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11差别工资:

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

◆12泰罗的组织概念,

在这样的组织中,和谐应当取代不和,合作应当取代冲突,应当强调劳资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

◆13法约尔法则:

法约尔将管理看作是平行于一般技术专业等的另一种特殊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职能专业化"思想的反映,但管理职能并非是只属于管理人员的职能,它是由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到一般工人的各个成员分担的 .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法约尔讨论了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形成了有名的"法约尔法则".

◆14纪律(法约尔)

法约尔看来纪律是一种协定,一种规范在实质上表现为和企业及其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的举止以及尊敬的态度

◆15领导(法约尔)

$

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他的目标,即保证,包括管理在内的六项基本职能的顺利完成!

◆16集中

是指在每个动物机体和社会组织中,感觉集中于大脑和领导部从大脑和领导部门发出命令时组织的各部分运动

◆17跳板法则

一个组织,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办理的事情时,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跳过原有的管理路径,在平行的,两者之间建立以直接联系的渠道,系建立跳板和天桥,若两者无法协调,再报告上级,有由上级协调,这一情况被称作管理过程中的跳板法则

◆18等级制度(法约尔)

即层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级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等级制度原则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核心。

{

◆19管理职能: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20官僚制:

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人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

◆21权力(韦伯)

是指统治者的命令影响着被统治者的行为,被统治者必须接受和屈从于统治者的命令,以统治者的命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2法理型统治(韦伯)

韦伯所说的法理型统治,指的是现代社会的统治形式,这种权力是以合理-合法性或已被提升为统治者的权力为依据的。

◆23传统型统治

韦伯认为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就是传统型的

◆24个人魅力型统治

即卡里斯马,它用来表示统治者的人格特征,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和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模,因此也被视为领袖。

◆25常规化:

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结果是:权力要么转变为一种更为传统的类型,要么开始呈现官僚政治的特征。这些因素都促使产生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过程中的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这就是韦伯所称的“常规化”问题

)

●第五章,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26政治(古立克)

古立克给政治这个词赋予了双重的含义,粗俗的看政治指的是通过对统治者的控制,来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真正来说政治指的是统治者为了控制而采取的行动,两者的区别,实际上在于行事人的动机,而不在于行动的本身

◆27由下而上:

古立克注意组织内部的分工和组合,并称之为“由下而上”的作法,这种作法强调了同一性的原则,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忽视了控制和协调的必要性。

◆28由上而下:

其着眼点在控制和协,实施这种作法,主要靠二条:一是建立一个权威结构;二是突出组织的目的。

◆29正面职业终身制:

:

提拔新人,开诚布公,严格要求,公正对待。换句话说,政府工作人员要从年轻人里面挑选,从基层见习干起,逐步熟悉业务。与此同时,把不称职、不胜任的人员果断淘汰

◆30POSDCORB,

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如今广为流传的八字方针,英语中的八个字母,posdcorb代表着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执行的七项重要功能既,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汇报,预算

●第六章,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理论

◆31群体(福莱特)

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32互相渗透定律

;

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会造成分歧的综合,从而使它们之间的结合出现新的形式,这时群里的成员实际上就成为彼此互相影响的调整力,换句话说这个互相渗透和综合分歧的过程将生出一个新的整体,一个已经脱胎换骨与其组成部分完全不同的整体。

◆33整体学说

是指对一个整体地了解仅仅靠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因为这个整体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接触,有其本身的动力

◆34圆环形的反应(福莱特)

圆环形的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这种结合则是通过我们各自从别人那里唤出某些东西寄即通过所谓的唤起过程来实现的。

◆35情况定律

指的是当周围的变化和反应,互相交织不断出现时,针对这种情况,必然出现的敏感的能力。

◆36权力(福莱特)

权力既成事的能力,权力的真正基础应该是通过圆环形反应而取得的各种经验的交织,故此,权利实际上是合作的产物,是互相推动而不是相互压制的。

◆37个性:

是一种在整体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38自由:

在福莱特看来,自由是社会性的,是“个性的和谐而自在的发挥” .

◆39改造权力

就是变“踞人之上的权力”为“与人共享”的权力。

<

◆40增加权力

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从而使整体获得更多的权力

◆41功能权力:

工人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职功能相关的控制权

●第七章,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42政党

梅奥认为,政党是建立起来教育公众从而产生一种公众舆论的形式,而事实上它们成了一种赢得选举的工具。

(

◆43社会差距

社会差距工业化过程造成的社会反常状态,导致在个人生活和社区生活中的社会解体,并造成了一种个人无能为力,和幻想破灭的普遍感受,用于对付工业变动的社会发明赶不上技术发明

◆44群氓假设

是指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护,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来行事,每一个人都尽力按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

◆45经济人假设

即人类被描述为一群自私自利为争夺稀缺资源和生存机会,而互相残杀的游牧部落民

◆46霍桑

是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厂的名字,这一试验从1927年至1932年,历时五载,这一事件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组织揭示以及对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47霍桑效应

在梅奥及其同仁进入霍桑试验之前,西方电器公司的一些工程师已作了一系列有关照明部对工人效率的影响的试验,这些实验产生了比较混乱的结果,面对这种混乱的,结果公司领导层就寻求梅奥及其在哈佛的同仁的建议。哈弗小组认为,人的反应战胜了光亮度试验的目的,工人是对事件本身做反应,而不是对于光亮度做反应,猜测管理层只关心试验的含义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一反应,后来成了著名的霍桑效应

●第八章,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48协作(巴纳德)

巴纳德看来,协作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49协作体系的效力

协作体系的效率就是她它为成员个人提供满足以维持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成为体系的存在及对个人提供的满足进行平衡的能力。

(

◆50净满足:

是指每个成员在协作体系中所得到的大于所投入的那部分。

◆51均衡理论:

在组织提供的诱因和个人为之作出贡献之间维持一种均衡

◆52非正式组织(巴纳德)

同有意识的形成的正式组织不同,它是由无意识的社会过程产生的。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描述为暂时的,无结构形式的,涉及那些没有任何具体联系而发生的互动,用他的话来说,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53复合性正式组织(巴纳德)

;

是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巴纳德认为这一组织来自简单的正式组织生长需要创立新的单位,但总的目标是作为复合性组织中统一的因素起作用的。沟通上的限制形成了复合性组织的结构,在复合型正式组织中,协调的需要和沟通的需要要求单一的指挥功能作为沟通中心,指挥所有相对自主的单位的活动。这样,尽管相对自主,组织的亚单位必须在更大的组织强加的限制内行动

◆54领导(巴纳德)

巴纳德将领导定义为,一些通过建立信任来激发协作性的个人决定的人的权利或个人行为的质量,以此指导人们及其组织的活动。

◆55特殊的诱因

巴纳德对诱因分类的一种,其中包括物质诱因,个人的非物质机会,良好的物质条件,理想方面的思考。

◆56一般诱因

一般诱因包括,社会上的吸引力,适合于自己习惯的想法和态度的条件,扩大参与的机会,思想感情交流的条件。

·

◆57权威(巴纳德)

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的一种性质,通过它的被接受,组织的贡献者和成员支配自己所贡献的行为,即支配和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是,什么不是对组织要做的事

◆58无关心区(巴纳德)

巴纳德认为这一区域包括,不考虑好处而接受,构成的一个命令自动得到执行的区域,即下属在这种状况下并不停下来检查一下命令,是否满足表明有效行使权利的条件,相反,落入该区域的命令,包括了个人与组织有默契的行动,会得到毫不犹豫的执行

●第九章,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59满意人模式

即决策者,由于受知识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因而总是接受一些就其向往的程度来说只是满意或者充分的选择。

◆60权威(西蒙)

}

西蒙将权威定义为一种与指示和命令形式出现,并指导另一人的权利。

◆61效率(西蒙)

西蒙将效率界定为机会成本的净收入比率最大化,换言之,以最少的可能的机会成本取得最大可能的结果。

◆62理性(西蒙)

西蒙将理性定义为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

◆63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在指出人为何参加组织时,西蒙采用了巴纳德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组织被看做是一个包含引诱和贡献的交换系统,只要个人感到它的净所得超过他的贡献,他就会参加组织,并继续留在组织内。当他感到两者平衡时,组织就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对于组织参加者来说,

关键问题在于组织目标是否与他的个人目标充分接近,接近程度是否足以使他做出参加这个组织的选择,西蒙将这一感受到的引诱,贡献的功利性程度称作是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64程序性决策

当角色刺激重复出现组织已确定了一种对付这一状况的确定的程序后,程序性决策就发生了。这一程序体现在西蒙所说的决定对一个任务的反应次序的"运作程序"中。运作程序因其程度不同而异。组织惯例对运作程序来说是最具体的,决定是参照已通过的实践而非对可供方案的优点的考虑而作出的。

◆65非程序性决策

是对新的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存在结构性,因而,非程序性决策需要一些搜索活动,这一搜索将遵循可预测的和规定的形式

◆66目标转移

就组织决策的理性而言,西蒙认为目标转移,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具性价值和目标和被用来取代组织最终目标,和因具有最初未意料到的理想结果而变得有价值

◆67形式推动的搜索(西蒙)

在问题领域搜索时,决策者可能采取任何这样一个新的战略,只要有一个标准的反应,搜索就很少或不存在,决策者只需简单的使用惯例即可,如果惯例不能使用,搜索就会被标准化,并建立在记忆中储存的计算相关行动的形式和规则上,西蒙称之为形式推动的搜索

>

◆68最佳压力(西蒙)

运作差距的大小,一般决定搜索努力的程度,如果差距太小,可能导致漠不关心,如果太大,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运作差距不会刺激搜索活动,西蒙将处于这两人中间的状况成为最佳压力。

●第十章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69行政生态学

可看做是行政学与生态学的一个边缘学科,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结果。它借助生态学研究生命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即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生态系统

◆70融合型行政

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分的,没有明确,细致的分工,与之想适应,行政行为与立法,司法,战争,经济等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更谈不上有专业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极其低下,里格斯把这种类型的行政成为融合型行政

}

◆71衍射型行政

现代工业化社会,整个社会有着明确的,细致的分工,政府职能也是明确的,有着分工极细的行政机构,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行政职能,各司其职,互补混杂,讲求的是行政效率与科学,里格斯称为衍射型行政

◆72形式主义(里格斯)

是指规定与描述之间,正式的权利与生效的权利之间,宪法,法律条例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组织,统计资料,与政府和社会的实际,事实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

◆73同化性(里格斯)

同化性指全社会的人口与优异分子分享同一的符号,认同与于统一的基本价值与目标的程度。

◆74中间均衡模型

即代表着转变中的社会的过度形态,过度形代表了农业化形态和工业化形态的过渡阶段,并且有农业化形态和工业化形态的特征

.

◆75棱柱型社会

里格斯认为在一个融合的社会里,一个单一的结构执行多种功能,与此相反色一个衍射的社会里,建立了单独的结构以执行特殊的功能。在这两个社会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社会,融合社会和衍射社会的特征,在这些社会中间同时并存,这些社会就被称为棱柱型社会

◆76一元化社会(里格斯)

一元化社会,指整个社会容易取得一致,上下融为一体。该社会的动员性和同化性都很高,在这种社会民众与政府之间有着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双方容易沟通,因而比较易于相互信任,相互了解,里格斯称此种社会为一元化社会。

◆77政治神话

政治神话是指用于表达主权的最后源泉,人之天性与命运,人之权利和义务,以及主要的关系等等的信念。

◆78多元化社会

如果一个社会的沟通渠道不畅通,人们之间语言不能互通,传播媒介落后,交通闭塞,人们之间的情感思想信念,价值观无法沟通,社会动员性和同化性极低,则该社会为多元化社会,整个社会分散零乱,,各自为政,互相阻隔

◆79重叠性

是指衍射社会形式上分化的结构与融合社会未分化的结构和平共处的程度

◆80外生性变革

在棱柱社会中,变革这压力来自于,国内外两个方面,假如变革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外,他就可被称为外生性变革

◆81内生性变革

在棱柱社会,变革的压力来自于国内外两个方面。假如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它就可以被成为(“内生性”变革)。而且,假如这种变革是同时来自国外和国内的压力的结果,它就可以被称为(“共生性”变革)。

★第十一章、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

◆82需要层次论

是指马斯洛提出的一个金字塔形结构的假设,该结构分做五层,自下而上的代表人的需求的逐步发展,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就产生了高一层的需求

◆83社交需求

指的是人对归属感的渴望,渴望能交朋结友,渴望为周围的同伴所接受,渴望有机会给别人友情和爱慕,也有机会享受别人给与的友情和爱慕

◆84自我实现需求

就是对实现自己权利的需求,对继续进行自我开发的需求,以及对,敢想,敢做,敢与发明创造的需求

◆85X理论

按照常规的概念,管理阶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组织的要求来利用人的能力,麦格雷戈把这一概念,简称为x理论。

◆86x理论

所谓x理论,实质上就是那些主张权利至上作风专制的领导的指导思想

◆8Y理论

理论认为,工作就像休息和娱乐一样自然,人懂得自我导向自我控制,以达到他们承诺要达

到的目标,人愿意承诺,是因为知道做出来成绩就会获奖,只要环境合适人就会主动承担责任,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创意的办法

●第十二章林德布洛姆的公共决策的渐进理论

◆88渐进主义方法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在政治上要解决社会问题作出决策有两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各方互动的基础上,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来做决定,并最终为各方所接受,林德布洛姆称之为渐进主义方法

◆89纲要式方法

纲要式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理性模式,既全面研究可能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根据自己的价值来评价这些可能的结果,并最终在各种选择中选出一种最佳决定

●第十三章威尔达夫斯基的机构与行政预算理论

◆90层级集体主义

威尔达夫斯基认为层级结构有许多的类型,所以官僚结构也不会千篇一律,层级集体主义推崇中央领导,主要内部各组分界鲜明,成员受数量众多规定详尽的约束。

◆91预算

就是设法把预算文件上说的话,标的数字和人们今后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一一的具体化

●第十四章沃尔多的折中的行政观

◆92公共行政(沃尔多)

沃尔多把公共行政定义为应用于国家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93民主(古典学派)

所谓民主,指的是实质上,而不是程序上的民主,要实现民主就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为人民的需要服务的,想人民所想,坚强有力,敢挑担子的政府。

◆94美国使命

说的是先于其他民族看到民主,并将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和物质的祝福传遍全世界各个民族.

◆95三人条例

指每招聘一个新人必须先邀请三个有资格的申请人面试,再做决定

●第十五章卡斯特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

◆96权变理论

这种理论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随机应变

◆97系统(卡斯特)

指能与其环境超系统划分明确界限的一个有组织的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的部分成分和分系统所组成的整个单位。

◆98组织结构(卡斯特)

组织结构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经过筹划的组织,并且体现了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建立各组成不分关系形态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意图,非正式组织指的是系统中那些未经明确地筹划,但却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相互间的作用中,自发产生的东西

◆99技术分析系统,

是指组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设施方法手段等

◆100指示型协调机制

又称等级协调性,是指各种各样的活动,置于一个权力中心之下,通过权力中心的指示,使各个部分协调统一

●第十六章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理论

(

◆101凯恩斯主义,

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特别是通过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经济活动,挽救资本主义经济与危难中

◆102公共选择(布坎南)

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即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各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和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3理性而无知

由于选民作出决策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收集有关候选人的信息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在权衡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时,如果成本太大,选民将不去投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选民往往也会出于打便车心理,而寄希望别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这被称为全民的理性和而无知。

◆104短见效应

由于政策效果的复杂性,大多数选民难以预测期对未来的影响,因而只着眼于眼前的影响。.

◆105政府失败

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在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这是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和向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106政治创租

政府官员为了获得经济租金,想方设法的去利用种种特权寻求租金,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创租和抽租问题

◆107现代社会的寻租,

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赚取既得利益

◆108寻租活动,

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是指那些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第十七章,诺思的制度,国家与政府职能理论

◆109路径闭锁,

有时政府追求自身报酬的结果是企业的大量破产和经济的严重衰退,也就是说政治组织的报酬递增以经济组织的报酬递减为代价,这时制度变迁的陷入路径闭锁,而政府官僚机构成为经济不发展的重要根源

◆110诺思悖论

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看来,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111暴力潜能

暴力潜能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他即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权等无形资产,国家的暴力潜能类似于企业拥有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后所具备

的生产能力

●第十八章凯登的行政理论

◆112改革的实质

凯登认为,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迫使某些人做他们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对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组织对改革三心二意的,和对改革公然抗拒的组织

◆113不平等的竞争

随着大型政府的来临,大量的政府组织在各自领域里建立了高度的垄断,包括人才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垄断。因为大权在握,有谁略表不满说个不字他们,就给予拉拢,和于孤立,甚至时期身败名裂,和任何其他的组织一样,万一受到威胁,他们必定奋起抗争无所不用其极,面对强敌,没有多少人胆敢与之据理力争!一绝胜负。这种和官僚的对抗凯登称之为不平等的竞争

◆114重塑

是政府部门,或者私人企业,自己采取主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重新检查,预定目标,组织结构改善本单位本部门和周围环境关系,重新认识对组织成员,对服务对象责任的工作◆115波纹效应

由于每一项新政策,都必然和其他政策有关,出乎意料的后果越来越在所难免,一批新政策的出台,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却往往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凯登称之为波纹效应

◆116选民外交

即为自己选区选民的特殊利益而进行的外事活动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汇总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春秋三传”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论语》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楚辞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8.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 篇。9.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15.《史记》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7.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17.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服鸟赋》等。 18.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9.“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0.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1.苏李诗《文选》中题为苏武、李陵的五诗共七首,一般称之为“苏李诗”。这几首诗并不是苏武、李陵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这些诗的写作年代与《古诗十九首》接近。这几首诗都是为送行赠别而作,有送朋友远游的,有送丈夫从军的,大抵缠绵悱饲,表现了亲友深厚的感情。 22.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3.《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 24.《陌上桑》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 2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6.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7.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8.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一、秦汉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副阶:宋代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身、殿身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塔柱的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的卷杀:柱的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挑尖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 罗锅椽: 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举折(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指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北魏宁懋石室已见。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 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斗口制: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补间铺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踩:翘、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一踩计 材分制:材和契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计量标准,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歇山收山法: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庑殿推山法: 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悬山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或1/3 檐柱高的做法。 隔扇:隔扇可作对外地门、窗,也可作内部的隔断。 支摘窗:支摘窗多用于住宅。窗下为槛墙,高一般可按3/10 檐柱高定,铺首:门扉上的 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教育学专业名词解释收集汇总大全

名词解释收集汇总大全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 中的地理知识为主, 兼及民俗、物产、医 药、巫术、祭祀等, 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 古神话传说,如精卫 填海、夸父逐日、黄 帝杀蚩尤、鲧禹治水 等,是我国先秦保存 神话最多的古籍,具 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 经》。《诗经》在先秦 时不称“经”,而是称 “诗”或“诗三百”, 如《论语》引《诗》 评《诗》即是如此。《诗 经》本有305篇,举 其整数,故称“诗三 百”。西汉初成为官 学,被尊为经,始称 《诗经》,后世也有沿 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 的三个组成部分,也 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 不同对《诗经》的分 类。风也叫国风,是 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 色的乐歌,共有十五 国风,160篇,多是民 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 的乐歌,分大雅、小 雅。大雅31篇,多朝 会宴享之作;小雅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 歌。颂是王室宗庙祭 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 的乐歌,分周颂、鲁 颂、商颂三颂,共40 篇。3、四家诗:指汉 初出现的传授《诗经》 的齐、鲁、韩、毛四 家诗。前三家属“今 文诗”,西汉时立于学 官,分别亡于三国、 西晋和宋时。《毛诗》 属“古文诗”,东汉时 立于学官,训诂多用 《尔雅》,事实多本 《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 亨、毛苌为《诗经》 所作的注解名为《毛 诗故训传》,简称“毛 诗”。东汉郑玄又为 “毛诗”作笺注,名 为《毛诗传笺》,简称 “郑笺”。5、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 艺术表现手法。赋指 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 方法。比即比喻或比 拟。兴即托物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辞。1、今古文《尚 书》:汉代,《尚书》 始有今古文之分。西 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 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 《尚书》,用汉代通行 的隶书写定,称《今 文尚书》。汉武帝时, 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 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 的本子,称《古文尚 书》,它比《今文尚书》 多16篇。此书到西晋 末因战乱丢失。东晋 初,豫章内史梅赜所 献《古文尚书》,经唐 宋明清以来学者考 证,实为伪书。2、春 秋三传:解释《春秋》 的《左传》、《公羊传》 和《谷梁传》三部书 的合称。1、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 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 利益的各种学术派 别。当时,各派纷纷 著书立说,招徒授学, 宣扬自己的主张,互 相辩难,形成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据《汉 书?艺文志》记载,诸 子百家主要有儒、道、 阴阳、法、名、墨、 纵横、农、杂、小说 十家,影响较大的为 儒、道、墨、法四家, 尤以儒、墨为显学。2、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 合称。孔子是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后人称 为“至圣”,《论语》 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 主的语录体著作。孟 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 重要代表,后世称为 “亚圣”,《孟子》是 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 的语录体散文。3、老 庄:老子和庄子的合 称。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老子》是 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 记载和发挥。庄子是 战国中期道家的代 表,《庄子》是他与其 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 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 学文集,今存55篇, 少数篇章为后人窜 入。其书融合并发展 前人之说,建立了以 法为本,法、术、势 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 的法制学说体系。其 文多为说理文,逻辑 严密,分析透彻,深 刻明切,辞锋犀利, 风格峻峭,善于分析 类比,归纳总结,善 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 故事阐明事理。1、楚 辞:“楚辞”的名称, 始见于《史记?酷吏列 传》。其本义是指楚地 的言辞,后来逐渐固 定为两种含义:一是 诗歌的体裁,一是诗 歌总集的名称。从诗 歌体裁来说,它是战 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 的诗人,在楚国民歌 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 诗体。从总集名称来 说,它是西汉刘向在 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 部“楚辞”体的诗歌 总集,收入战国楚人 屈原、宋玉的作品以 及汉代贾谊、淮南小 山、庄忌、东方朔、 王褒、刘向诸人的仿 骚作品。2、《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 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 加工而成的一组祭 歌,共十一篇。所祭 之神,分天神、地祗、 人鬼三类。天神有东 皇太一、东君、云中 君、大司命、小司命。 有关的五首歌词,多 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 赞颂,写得庄严肃穆。 地祗有湘君、湘夫人、 河伯、山鬼,有关的 四首诗歌全是恋歌, 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 描写,表现人类对纯 洁爱情的赞颂,大都 清新凄艳,幽渺情深。 写人鬼的只有《国殇》 一篇,是对卫国战争 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 赞,激昂悲壮,刚健 质朴。3、《天问》:屈 原所作的仅次于《离 骚》的长诗。它以反 诘的形式,一连提出 170多个问题,内容涉 及天文地理、神话传 说、古史传闻、社会 政治、个人生活等, 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 象力和广博的知识, 表现了诗人大胆怀 疑、敢于批判旧观念 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 神。全诗以四言为主, 四句一节,通篇用反 诘,参差错落,圆转 活脱,被认为是“千 古奇文”。4、屈宋: 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 宋玉的合称。屈原是 楚辞的开创者,宋玉 略晚于屈原,也以楚 辞著称,并对赋的形 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后世因以屈宋 合称。 1、三曹:汉魏间曹操、 曹丕、曹植三父子的 并称。他们以显赫的 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 学才能著称于世。他 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 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 社会场景,悲歌慷慨, 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 人,在五言诗歌发展 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 重要地位。曹植被誉 为“建安之杰”。2、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 安年间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 应瑒、刘桢等七位文 学家的并称。他们均 以诗文显赫当世,是 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 员,与三曹同为建安 时代的重要作家。其 中以王粲、刘桢成就 最高。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 形象概括。建安是汉 献帝的年号。当时有 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 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 理想生活的追求。其 诗歌情调慷慨悲凉, 语言刚健爽朗。后人 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 为“建安风骨”。4、《悲 愤诗》:诗歌篇名。汉 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 的代表作品,相传有 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 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 幸遭遇,反映了整个 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 民,特别是妇女的共 同命运,具有典型意 义。全诗叙事波澜曲 折,抒情如泣如诉, 有强烈的感染力。 1、正始文学:魏曹芳 正始年间的文学。当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