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2)

种子萌发(2)
种子萌发(2)

姓名李雪单位E-mail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四节种子的萌发第 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 年 10 月 10 日,星期三,第 2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②开展种子发芽率的测试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观察图片、课件演示和课本插图,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

一、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二、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 设计的基本原则。 2. 运用对照实验法先让学生展示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再进一步掌握多组对照实验的设计。通过知识梯度由简到难的自然过渡,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能有效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萌发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它是对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一提到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图片完成“你说我说”。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推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并结合我们种植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种子的萌发(二)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种子的萌发(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是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的第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种子的结构的理论基础。此时,安排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萌发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亲自体验中,探究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知识的结构上看,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尝试和感悟。 初一学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喜爱动手操作,但由于自身实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散乱,肤浅单一,不能触及问题实质。所以教师要做到组织

引导,建议本课时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第2环节:课上展示交流实验方案,分析得出结论。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沟通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激发培养善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种子萌发需一定的自身条件与外界条件,树立内因与外因辩证观点。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习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并将设计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第一环节课前探究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除了自身结构的内部条件,还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学生自主结合成2-4人探究小组,组织引导他们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确定探究主题,制订探究方案 探究小组根据猜想,设计对比实验,指导学生从实验内容、探究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方面完成实验报告。 实施探究方案 学生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实验,

种子萌发实验 (2)

种子萌发实验 探究课题: 1、同类种子(玉米),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状况 2、不同种子在同一温度(15摄氏度左右),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萌发时间、发芽率及子叶出土留土状况。 成员:王苏、王萍、王秋彤、王倩瑜、王翌佳、谢丹、邹蓉 实验一:同类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状况 资料:大多数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休眠期,种子内部各种生理活动都很微弱,处于休眠伏态。但当种子获得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时,胚便由休眠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发芽长成幼苗,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摘自森林植物学教研组编《森林植物学》,1977.03.)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两方面:一为种子本身内部的生理条件,二是种子萌发的外部生态环境。种子萌发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供应,适宜的温度和氧气供应。另外,光照、化学物质、土壤、生物等因素对萌发亦有一定的影响。(摘自《全国畜牧总站编.草种检验员培训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种子是一个生命体,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过程。处于干藏状态下的种子,因其生命活动处于很低的水平,故所能耐受的极端温度范围较宽。当种子吸水后开始萌发时,正常的代谢活动开始恢复,种子对极端温度的耐受力下降。温度因子除对种子

萌发时正常的代谢活动有影响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对启动种子的萌发,也即打破休眠有重要作用。大多数植物在15~30℃范围内均可良好发芽,一般来讲,温度越低发芽速度就越慢。 (摘自《草种检验员培训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 实验设计:为探究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状况,选取发芽率和发芽时间2个衡量标准。首先将玉米种子温水浸泡24小时,选取2个花盆,编号为1号2号,随机把种子种在花盆中,每盆5粒。每隔1天浇相同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1号盆放在室内(约15摄氏度),2号盆放在室外阳台上(室外温度约5摄氏度)其他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实验过程:10月29日泡种子,10月30日把种子种在花盆里 ①11月1日,室内的玉米种子有3粒开始发芽,室外的种子没有发芽 室内室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