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分析

一般认为,密斯设计巴塞罗那德国馆,受了风格派的影响,风格派以蒙德里安为代表,强调只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和黑色,白色以及红黄蓝几种原色创作。先列举风格派的几个例子。

我们可以比较密斯在构图上与风格派的关系。以上三张风格派绘画的第二张,是在通过平面讨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后来反映到建筑上,最著名的作品是乌德勒兹住宅。密斯则引用了他们的平面原则,但看完下面列举的构成派作品以后,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他与风格派的区别。

密斯的风格当然与包豪斯分不开,但包豪斯又受同时期的俄国先锋艺术影响,先放几张俄国构成主义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再看包豪斯的作品

个人以为,包豪斯的东西更理性,清澈。这可能是设计与绘画的区别,但也可能与欧洲和俄罗斯整体的文化精神的差别有关。我们再看密斯的东西。在这个分析里,我仍然从整体入手,先讨论起大的特征。所以,对于被赋予具体材质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我忽略材质的细节,把他们还原成抽象的色块,这样更方便我们发现这个建筑与上述风格的联系。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巴塞罗那展览馆与同时代以及之前的艺术家密不可分。无论色彩,构图,相互的影响都十分深刻,但密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点。他没有像乌德勒支住宅那样全面的引用风格派到建筑中来,而是在风格派的横竖构图和原色运用的基础上强调空间矢量,这一点有点接近构成派,但其理性克制的姿态仍然是包豪斯式的。下面再提供一个包豪斯收藏的为纪念密斯而作的作品,这件作品可能也可以算一种分析的成果,就像我们课堂作业所要求的那样。

这件作品的名字叫mies memory box。

库哈斯别墅设计

VILLA DALL'AVA Rem Koolhaas

一 Rem Koolhaas 生平与成就 1.1 生平简介 1944年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在战后贫瘠的土地上和渴望重建的环境中成长。 1952年 他8岁的时候离开荷兰,随父亲迁居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在此居住了4年。12岁回到荷兰,此时荷兰已经在战后的重建中整饰一新。 1963年 19岁起库哈斯有了第一份工作,他最初的职业是记者而非建筑师。他开始在荷兰的一家周报《海牙邮报》担任记者,并为该杂志的文化专栏撰稿,同时在一个年轻的电影小组从事电影剧本的创作。在这一期间库哈斯访问了当时的苏联,在那看到了一些早期苏联的结构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东西,受到一些政治和建筑上的冲击。 1968年 24岁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他放弃了记者和剧作家的工作,随后赴伦敦在风格激进的建筑协会学院学习建筑。他有两个理论性的建筑方案便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1970年的《作为建筑的柏林墙》与1972年的《放逐,或建筑的自囚》。 1972年 库哈斯奔赴大洋彼岸,留在美国进修。他对纽约这 座城市十分

着迷,于是开始着力研究都市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力并最终出版了《狂乱的纽约:曼哈顿的回溯宣言》。这个阶段,瑞姆· 库哈斯向往实际发展,于是决定返回欧洲。 1975年 他与伊利亚和左伊·山戈斯夫妇(Elia and ZoeZenghelis )、玛德伦·维森多普(Madelon Vriesendorp )在伦敦创立了“都会建筑事务所”(OMA ),尝试以建筑实践证明书中提出的理论原型。该事务所的目标为重新定位建筑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1978 年之后,他们在荷兰的业务开始扩大,于是在鹿特丹开设了一个分所,专门处理OMA 的工作。同时,他成立了戈罗兹塔特(Grosztstadt )基金会,独立管理鹿特丹分所的文化事物与艺术活动,如博览会和出版刊物等。 1982年 拉维莱特公园 1982~1991年 达而雅瓦别墅 1.2 代表作品(书) ·《狂乱的纽约——曼哈顿的回溯宣言》 (《Delirious New York ,a retroactive manifesto for Manhattan 》) 以感性的文笔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批评分 析。 ·《小、中、大、超大》(《S ,M ,L ,XL 》) 收录了到1993年为止,库哈斯和OMA 的所有作品。是库哈斯及同事运用现象学的种种知识思考建筑概念的纪录。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教学指导书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教学指导书 (一)教学目的 (1)“学大师做设计”; (2)领会大师的建筑思想(包括时代流派、文化内涵);考量大师的建筑作品;临摹大师的建筑技法; (3)为顺利过渡和转换,特设置本次作业:大师建筑名作分析。 (二)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初步阅读“建筑史”,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建筑大师,进而选择这位大师的一个建筑作品——必须“住宅”设计——进行分析。(2)分析并表达的内容的项目,包括: 大师本人简介(生平、主要观点、代表作品,归属流派);大师作品简介(名称、年代、地点、类型、)大师作品特点: ——结构选型(材质、结构体系): ——设计手法(主要:突出流派标志的造型、空间、交通)——重要细部(构造节点、装饰手法) ——其他特别之点(如,对环境的关照、对文化的关照、对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2.作业要求 1)规格: A2-绘图纸;1张。 2)内容:(1)必须有上述四项。其中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底层平面、主立面、纵剖面(建筑纵深方向,经过主入口);1:100; (2)分析评论文字要求:言简意赅,鼓励画分析示意图。 3)工具:尺规;墨线 4)版式:自行设计构图和排版, 5)图名:大标题(建筑名作分析),小标题(例:密斯住宅抄绘分析)3.特别说明 1)慎重选择:一旦选定(某个大师),原则上不容更换。如果更换,申请批准;同时原作业作废;必须按照本规定,重新完成新选大师的“建筑作品分析”一份。 2)可持续性:深入阅读“大师作品分析”,熟悉其他大师作品。 3)终极目标:(1)“学得越像越好、越成功” ——把分析结果运用到设计,设计成果与大师作品“惟妙惟肖” (2)通过作业以及学以致用到课程设计,达到对建筑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参考 1.前现代 1)工艺美术运动——“拉斐尔前派”,建筑师:[英]韦布,建筑作品:[肯特郡]“红屋” 2)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建筑师:[奥地利]路斯,建筑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 2.“现代”大师作品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 2012-11-26 | 所属分类[ 大师 ]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密斯·凡德罗建立了一种当代的建筑学标准。作为钢框架结构的开创者和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密斯提出的‖少即是多‖的理念,不仅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也大大影响了全世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密斯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凡德罗建筑风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带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幕墙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此馆的设计后来在原址被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Villa 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

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一)整体关系 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分支和延续,也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完善、细化和补充;更是对空间环境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空间创造活动。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他们既有相互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的关联性,甚至他们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譬如,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庙和劳伦奇阿纳图书馆两处都是室内建筑,却用了建筑立面的处理方法,壁柱、龛、山花、线脚等起伏很大,突出垂直划分。强烈的光影和体积变化,使它们具有紧张的力量和动态。其中,劳伦奇阿纳图书馆的一个大理石阶梯,形体富于变化,设计中首次将楼梯用于室内的装饰。 室内设计是从属于建筑设计,扮演“装饰”的角色,还是独立于建筑设计,表演着内部空间的“独幕剧”?显然,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都遵循相同的美学,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材料 材料是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的空间划分、形体、风格等,都是通过材料的运用来体现的。对于室内设计 和建筑设计而言,材料都是表达作品思想、效 果重点,材料选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实际 效果。材料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统一的关键因 素,同时,许多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细节都是通 过材料来表达的。例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 德国馆就是通过材料诠释细节。德国馆在建筑 形式处理上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 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 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 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 理和质感的美。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 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材料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首先,建筑材料必须要满足建筑的基本热工及结构要求,而室内材料则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部分材料要满足—些基本性质,如一定强度、耐水性、抗火性、耐侵蚀等,以保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使用而不损坏)。建筑材料还要能在室外环境下保证其不被腐蚀、破坏等,正是这方面的要求,使得有些材料只适用于室内。建筑材料要承担起建筑结构的责任,必须要能满足承载力及抗压、抗弯等要求。只要能达到设计效果,我们甚至可以把钢筋和砖块用于室内设计中,但我们却无法将木材代替钢筋用于墙体中。总体而言,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先例分析

建筑先例分析 目的先例分析是建筑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取决于正确的设计观和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于经典先例的分析,可以点滴积累对于现代建筑的基本知识,获取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入学习理解优秀建筑的工具,由此为设计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想法。 内容在全面收集所选建筑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研读与分析。以下提供的是一些可供选择的分析角度。需要强调的是,优秀作品固然有着某些共性,但是建筑师在建筑中强调的重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焦点,都会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因素或者建筑师的个人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具体的先例,当然并且也应该去选择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在分析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1.背景 ——建筑师 ——建筑物 2.环境 ——文化环境 ——物质环境 ——乡村 ——都市 3.建筑 ——功能(计划) ——空间 ——结构/ 重力/ 形式 ——光 ——视线(景观) ——交通(Route,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形象 ?形体的体块与体量 ?比例 ?材料 ?色彩 ——细部(细节) ?材料与建造 ?关系(概念) 要求以二人为一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一幢规模、性质合适的建筑实例,并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杂志、书籍、互联网)来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各小组之间发生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终成果要求包括: 1、可揭示模型1:50 或1:100(视建筑物大小而定,并鼓励表达建筑环境)并可以辅以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概念性解读模型。(各)模型的制作方式与材料选择应对揭示、表现、突出建筑师的设计概念或者兴趣重点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由二维图纸向三维实体的演变。 2、分析图纸不少于两张A2单幅图(594ⅹ420);墨线用器,辅以渲染或拼贴,构图自定。并鼓励以不同手段与媒介(如模型照片,内部空间感知的模拟等)来呈现对于该建筑的认识。 3、过程及素材的记录、整理与呈现。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大师作品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摘要: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用钢和玻璃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建筑讲求精美,看起来典雅细致,他就是是密斯·凡·德罗。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本文将分析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密斯的建筑思想和艺术。 关键词: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天际线 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汤姆.沃尔夫 1886年,密斯出生在德国亚琛古城。当他日后被授予这个城市的金钥匙荣誉时被誉为亚琛继查理曼大帝后最伟大的亚琛人,第二个查理曼。密斯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著名的石匠,他从做他父亲的学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从未上过正规的建筑学校,但他的确改变了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 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 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它是一个传奇。巴塞罗那德国馆 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 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 水池、几道围墙组成。除少量桌 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 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 手法。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 月。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 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 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 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 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十字型断面的渡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的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海量建筑设计资料整理(素材、图纸、模型)等 2003

e周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 发现与共享视觉创意和灵感

e周建筑: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arch/ 百度网盘下2.5G的PS素材: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s/1d1dVm 密码:54bu 华为网盘下: 2.83G建筑大师经典建筑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c0cby5hlbw 推荐小站后可以前往e周网参加活动领取20积分(注意保存截图) 活动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2787-1-1.html 另外可加入以下QQ群 e周建筑:229119056 设计e周:202782774、285857729、285851970 资料整理: 人人相册: 优秀建筑设计作品集(附PDF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albumshow-939529175 建筑、景观、规划PSD 素材(附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albumshow-949133643?cid=95867&channelId=95

867 超全的CAD图纸资料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albumshow-948574409?cid=95867&channelId=95 867 设计电子书下载相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albumshow-945610544?cid=95867&channelId=95 867 建筑精品图集(图片下的地址内含有各建筑的详细图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albumshow-953392195?cid=355079&channelId=3 55079 人人日志: 大师作品系列全图(su模型,CAD,详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noteshow-914600339?mid=750891&channelId=35 5077 建筑规划设计后期处理素材大全索引【分析图标+平立面处理+室内+成品图等持续更新】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noteshow-917188614?mid=750891&channelId=35 5077 建筑规划用各种软件的视频或电子书教程合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601067753/channel-noteshow-917201336 普利策建筑学奖获得者专辑1979-2004(含每个建筑师的作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108594-1-1.html 21个著名博物馆建筑(含引见文本和详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227-1-1.html 大师作品系列全图(sketch,CAD,详图)(持续更新————)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6440 注册一级建筑师考试资料集-+考研资料参考(更新中-----)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673-1-1.html [文化建筑] 21个著名博物馆建筑(含介绍文本和详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227-1-2.html 安腾忠雄设计图片集(共37套建筑图片,部分含文字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106599-1-1.html 长城脚下的公社(12名建筑师的作品图以及部分单体的CAD图纸)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12412.html,/thread-103350-1-1.html

密斯.繁德罗

米斯 米斯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米斯生于1886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米斯?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家,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很少有人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经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当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的l/3 的天际线,并不夸张,从而也显示出米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米斯是对世界现代设计,特别是对世界现代建筑影响最大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米斯对于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决定性影响却是没有办法抹杀的,大约也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太大,很多人集中批判他的消极影响。对于米斯的认识和研究,应该说是对建筑和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从政治上

浅谈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浅谈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关系 姓名:廖思怡 班级:建筑学101班 学号:7011410011 指导老师:陶莉

摘要:本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独特的功能存在形式,以及紧密和谐的联系关系,而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拥有的不仅是自身合理的内部空间,同时也需要与外部环境自然紧密的融合。 关键词:内部空间,外部环境,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绘画”。人们把建筑比喻成音乐和绘画,说明建筑不仅是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是具有艺术价值和人类精神享受的。一个好的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同时自身的内部空间又能将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在其当中变为一种感官享受,这才是成功建筑作品所要诠释的。无论在生产过程或生活中,建筑内部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直接和亲密。正如布鲁诺·赛维斯说:“尽管有其它艺术为建筑增色,但只有内部空间,这个围绕和包围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是它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肯定与否定”。 一建筑内部空间 1 建筑内部空间及其尺度 1.1建筑内部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空间尺度需求,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手段,同时,又从技术中获得新的启示,逐步去完善自己的居住空间。建筑师、室内设计和设计理论家们历来十分关注室内空间的创造和变化,他们既建构了形态迥异、风格多样的空间,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空间理论和学说。一部建筑发展史,无异也是一部室内空间形态不断演变、发展和丰富的历史。从古希腊封闭的空间、古罗马的静态空间、早期基督教具有方向性的动态空间到开敞空间;从罗曼内斯克式幽暗的空间、垂直式高耸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亲切的空间到巴洛克富于动态的空间,以及现代流动连续的空间、生动丰富的共享空间直至当代的着力于人情味的生态空间及富有意趣的层次空间等,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理解正朝着深层次发展。对空间的创造也已冲出传统模式,依照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要求,打破室内外及层次上的界限,而着眼于空间的引伸、穿插、交叉、复合、含混、变换等不同手段的创造。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由封闭向开敞、由静态向动态、由理性向感性转换的趋向,并逐步形成了当代室内空间形态上的一些特点。正如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所说的那样:“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谓空间,就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因此,随着交往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地向更高级、有机化方向发展”。 1.2建筑内部的空间尺度与人的感受 在空间的三个度量中,高度比长宽对尺度具有大的影响。在处理室内空间形态时,按照功能性质合理地确定空间的高度具有特重要的意义。室内空间的高度,一个是绝对高度即实际高度,正确选择合适的尺寸无疑是很重要,过低会使人压抑,过高又会使人感觉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即不单纯着眼于绝对尺寸,而要联系到空间的平面面积来考虑。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 班级:09356101 建筑先例分析 题要: 建筑形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入学习理解优秀建筑的工具,由此而为设计活动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想法。 建筑先例: 1.萨沃伊别墅,1928~1931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 2.巴塞罗那德国馆,1928~1929年,西班牙;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3.流水别墅,1936年,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4.母亲住宅,1962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 内容: 在读懂所提供的建筑先例基础上,选择十个以上的建筑形式要素进行分析。 1.空间2.限定3.功能4.结构5.环境6.流线 7.体量8.外壳9.平面到剖面10.几何关系11.基本形 12.秩序关系 要求: 全班分四组,每组选一个先例,进行分析。每人完成两幅2号图(594*420mm)。 1.建筑先例的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抄绘;一张2号图; 2.分析图一张2号图; 步骤: 1.资料检索:选定先例后,通过查检图书、建筑图集、先例图片、实例分析图样、网络资源等,首先读懂建筑先例。包括建筑师的情况、建筑形成的背景、建筑先例形式美的要素等进行深入理解。 2.选定先例建筑图的抄绘,加深理解先例,完成抄绘图。 3.建筑形式要素及其分析;首先进行草图分析,然后深化调整。 4.确定建筑形式要素的分析图,进行构图,完成分析图。 日程: 3月1日,任务书理解,资料检索; 3月4日,建筑抄绘,先例分析草图; 3月8日,确定建筑分析图; 3月11日,完成分析图。 交图时间地点: 3月11日中午12:30,南校区44号楼314(建筑装饰技术教研室)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1(1)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格。东方风格,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代表作:《红屋》莫里斯。 名词解释:新艺术运动,时间1895年开始持续到1910年前后。地点主要在欧洲从法国开始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其他地区,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代表人物或集团:法国的‘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创办、‘现代之家’、‘六人集团’。这场运动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延续时间长。新艺术运动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场运动。它抛弃所有传统,认为在大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单纯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作业方面不是简单的手工作坊,而是大型设计集团,集设计、制作、展览、推广为一体。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过分装饰风格,反对机械化大生产,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名词解释: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建筑家。代表作有《圣家族教堂》哥特式风格、《米拉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风格:摩尔风格阶段,中年开始,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性。他为之投入43年的圣家族教堂的有机结构和外形,大胆的向当时弥漫世界的工业化风格挑战。在后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期,他的风格一度被新一代设计师作为一种可以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抗衡的符号来借鉴。 名词解释: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装饰主义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装饰动机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它的名称出自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览。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名词解释:德国工业同盟开创者:穆特修斯、贝伦斯等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工业同盟的宗旨: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

巴塞罗那德国馆 (2)

巴塞罗那德国馆 简介 巴塞罗那德国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是一座展示 德国文化和艺术的建筑物。该建筑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设计,于1929年建成。德国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也是巴塞罗那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建筑风格 德国馆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以简洁、流线型的建 筑风格著称。建筑主体由钢结构和玻璃构成,外墙覆盖着石膏,呈白色。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外观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德国馆是典型的“凡德罗建筑”,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形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 建筑功能 德国馆在建成初期是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展馆 之一,展示了德国的科技、工业和艺术成就。如今,德国馆已经成为巴塞罗那市的地标建筑,承接了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和活动空间,用于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和

会议等活动。同时,德国馆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建筑内部 德国馆内部的设计同样简洁而富有现代感。主要展厅采用明亮的白色调,配以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出开放、宽阔的空间感。建筑中还设有大量的窗户和天窗,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增强了室内的明亮度。馆内展示了德国的艺术品、手工艺品和科技产品,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观众。 独特之处 德国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设计。它是展示德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德国与巴塞罗那之间的文化交流桥梁。凡德罗的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馆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吸引了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前来参观学习。 结语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以其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吸引了无数观众。作为巴塞罗那市的地标建筑,德国馆展示了德国的艺术和文化成就,也反映了现代主义建筑

德国馆分析

巴塞罗那德国馆空间分析 一、少就是多 德国馆的少表现为它简洁的空间几何特征:基面通过简单的矩形大理石基面进行抬升、基面周边以条形玛瑙石墙和大理石墙进行围合,通过一面乌檀木墙和一面大理石墙分割空间,加以玻璃幕墙稍加围合,各个空间以及墙面都表现为干净利落的矩形。 德国馆的多表现为多处巧妙的平衡:在巧妙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得空间相互流通一体;在以统一的矩形形式表现空间以及以矩形墙面分隔空间的同时,又使用从石墙到玻璃幕墙再到木墙、从大理石地面的同向矩形空间到异向矩形水池的变化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表现得跳动多变;抬高的基面表现了这一建筑空间相对周围空间的外向型与重要性,同时在这一基面上下沉的水池以及U型的垂直基面的外部墙体又表现出内向性与围合感;两个U型垂直面一个有顶、一个无顶,形成一个倾向外部空间,另一个倾向于内部空间的对比与均衡 二、流通空间 建筑本身:各个空间存在透视、通行、共有、包含等多种位置关系使得各个空间并未完全分离,这得益于密斯在使用了钢柱支撑之后解放了墙体的功能,使其能更自由地被安置,从而形成纵横交错、隔而不断的室内空间布局,各个空间衔接、穿插,以便引导人流;两端的U 型垂直面开口端相对,中间有一大理石墙面部分阻断,这样使得大的两个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把基面相对延伸从而连成一体,在视觉上使得两个相邻空间相互流通、联系加强。

建筑与周围环境;在这个建筑的设计中,密斯并未如传统建筑设计一般以墙作为支撑,而改用十字形断面镀镍钢柱支撑钢筋混凝土屋顶,又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在视觉上建立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但并未打断穿越这一界限的空间流,这也使馆体在室外环境形成的负环境中作为正形体存在的同时通过玻璃幕墙以及茶色外墙使得房体与外部花园在由内到外的渐变中连为一体;基面虽然被抬高,使得整体室内室外空间连续性被打断,但视觉连续性尚存。 三、全面空间 从整体结构层面来看,密斯运用原形切割的统合方法,将一个大的矩形空间分割为几个小空间,可以看出他分割的几个空间都是简洁实用的矩形空间,但这几个空间之间存在一个主次的地位关系,因其功能由走廊厅到安放椅子的主厅再到设有水池的小空间不一而同同时又以主厅为主,这体现出他所谓“一统空间”即“全面空间”的思想,即空间形式是可以相对固定不变的,但其内部布置以及衍生出的功能可以有诸多变化。 四、深层思想 抬高的大理石基面、大片的透明玻璃幕墙、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以及其宽阔的内部空间内简单的布置、光影交错的情景都让人不免感到与现实的脱离以及空洞,仿佛密斯想让人们想让人们忘记些关于现实的东西:当魏玛德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经渐渐坠入法西斯专政的漩涡中,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渐渐席卷了德国,当民众对一战战败条约的不满和对现有生活状况的不满

对现代主义建筑巴罗塞纳德国馆进行简要的美学分析

对现代主义建筑巴罗塞纳德国馆进行简要的美学分析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一般简称巴塞罗那德国馆,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世界博览会德国国家馆的一部分。它也是世界博览会的德国展区开幕式的举办场所。德国馆因其纯粹的空间、简洁的建筑语言和丰富的材质而在现代主义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今天看这座建筑,你可能对它的线条、形式和设计很熟悉。但是,当它在1929年第一次建成时,人们试图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它——这是一座完全独特的建筑,这是一次开启了一场信现代建筑的运动。 如果你参观过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时,你看到的并不是原来的建筑,而是原址上重建的建筑,在1930年博览会结束时,由于是临时性建筑,它于世博会结束后之后即被拆除,其部件被运回德国,用于其他建筑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界开始意识到展馆的影响力。因此,1980年巴塞罗那市议会决定重建它。在几个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师大量研究的帮助下建了德国馆,1983年开始重建工作,并于1986年完成。他们非常谨慎地确保材料来自与原始建筑相同的位置,不同的大理石来自罗马、希腊和阿特拉斯山脉,由此可见这该建筑对于建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地位。

和普通的展馆不同,巴塞罗那德国馆充分体现了在1928年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德国馆除了一座雕塑和几件专门设计的家具(巴塞罗那椅)之外,展馆内没有任何展品。这样一来,密斯可以将展馆设计为连续的空间,使得展馆内外没有明确的界限。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希望德国馆能够作为路途中的参观者“理想的休息之所”。它本身并不是展览馆,反而更像是一件展品或者艺术品。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展馆的设计使得游客无法径直穿过展馆,从进入到走出的过程需要迂回走过整座建筑。在划分空间的同时,隔断或互相连接,或互相平行,组成了宽窄不一的空间,以达到引导客流的目的。 德国馆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材料十分特殊。隔断的石材采用了类似提诺斯(Tinos)大理石的饰面材料和金色的缟玛瑙,而玻璃则有灰色、绿色、白色和半透明的材质。 德国馆不但表达了对空间的全新理解,也是一个展示自由艺术和建筑设计交融的平台。密斯将格奥尔格·科尔贝的雕塑“黎明”安放在了较小的水池中,使得水池显得更加空旷。这座雕塑因为周边材料和水面的反射而使参观者可以同时获得更多的视觉体验。

建筑初步_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建筑初步_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师是谁?() 答案: 密斯·凡·德·罗 2.当比例为1:50时,图上量得长度为30mm,实际长度为()m。 答案: 1.5 3.空间限定的基本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答案: 划分 4.()于1964年落成,被认为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标志,建筑以 混凝土建造,并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 答案: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5.()于1976年建成,位于大阪,凝聚了安藤忠雄惯用的清水混凝土、金属、 玻璃、木材和石材。 答案: 住吉的长屋 6.天然砂根据产地特征分为河砂、湖砂、山砂和海砂,其中作为骨料质地最差 的是()。 答案: 山砂 7.采用硅胶材料所浇筑模具的主要缺点不包括()。 答案: 接痕较明显 8.模型浇筑所需砂浆在搅拌时力求动作敏捷,从开始加水时算起,全部操作在 ()内完成为宜。

答案: 30分钟 9.木材作为一种具有各向异性属性的生物质材料,其力学性能最高的指标为 ()。 答案: 顺纹抗拉强度 10.常用于作为建筑结构材料使用的木材种类为()。 答案: 针叶木 11.现代工程木材料中,CLT通常指()。 答案: 正交层板胶合木 12.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布置,直接固定椽 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的水平构件为()。

答案: 檩 13.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构件间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为()。 答案: 榫卯连接 14.建筑密度是指()。 答案: 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15.容积率是指()。 答案: 总建筑面积/居住小区用地总面积 16.影响场所的因素有三方面,分别是()。

《建构文化研究》读书报告

《建构文化研究》读书报告 最近要写一些读书报告,对上个学期的读书做一个总结,第一篇,我就写《建构文化研究》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开学时读的,当时浏览较为粗略,不够细致,但是对我影响颇深,《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是肯尼思·弗兰 姆普敦(Kenneth Frarnptorl)继他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之后又一部令人翘首以待的宏篇巨著,必将对现代建筑发展的讨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建构文化研究》是对整个现代建筑传统的重新思考。弗兰姆普敦探讨的建构观念将建筑视为一种建造的技艺,它向迷恋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流思想提出有力的挑战,并且展现了一条令人信服的别开生面的建筑道路。确实,弗兰姆普敦据理力争的观点就是,现代建筑不仅与空间和抽象形式息息相关,而且也在同样至关重要的程度上与结构和建造血肉相连。 组成《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十个章节 和-篇后记追根溯源,努力挖掘当代建筑形式作为一种结构和建造诗学的发展历史。弗兰姆 普敦对18世纪以来法兰西、日耳曼和不列颠建筑史料的近距离解读为《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修订版)》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清晰地阐述 了结构工程与建构想象是以何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佩雷、赖特、康、斯卡帕和密斯的建筑之中,以及建造形式和材料特征是如何在这几位建筑师的建筑表现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的。此外,弗兰姆普敦的分析还表明,这些元素贯穿在某位建筑师作品中的方式也就构成了评判该建筑师整体建筑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弗兰姆普敦对佩雷、密斯和康的建筑作品和思想态度的历史威份的分析之中。 在弗兰姆普敦看来,积极主动地挖掘建构传统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性和“先锋派”历史地位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批判性视角。 建构文化旨在重新建立一个建筑审美学体系,将我们从18世界以来温克尔曼建立的风格学进行一个重新审视,长久以来,我们对建筑分类以风格进行划分,而建构文化研究提出来结构与建筑美学的关系,这样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设计问题,会有一个更好的全面地认识。 在其中论述中,一个章节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书中提到的密斯及其作品的思想,作者对密斯的评价非常高,但是文中在对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通常我们在讨论密斯的时候,都会认为其作品简洁,深刻,有纪念意义,而密斯的建筑以建构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德国馆的设计,钢柱与屋顶的设计链接却是是一种装饰性的设计,看起来很理性,其实内部结构并非理性。 密斯为了得到一个薄雾顶的形式,在结构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个梯面设计,使人仰视屋顶的时候还是可以 把屋顶看的比较薄,但是其内部结构并非如 此,所以这点在设计上不能说完全建构的, 而是一种非建构的行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密斯德国馆屋顶的设 计构造细部,从具体的设计构造对一个建筑 师的设计理念进行解读,能更全面地去了解 这个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住宅精细化设计》读书报告 因为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住宅建筑设计的较为多,所以在今年寒假我看了《住宅精细化设计》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以及住宅设计的粗旷不够精细。 目前我国正在处于一个住宅建筑设计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每年竣工的城镇住宅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从下一代人来看,当今年代将是留给他们最多住宅建筑遗产的年代。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的住宅设计的有优差,由于其量大而广而实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就是目前住宅设计的现状而言,其情形不能不说是令人担忧的。大量的住宅设计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各个方面还缺乏仔细的推敲,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住宅建筑设计要实行精细化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这本书中,讲述老年客户群居住需求调研及设计建议这一块的文章对我印象颇深,如今,随着我国人口年龄老年化的到来,老年人在居住上的问题也明显增加起来,为了保证老年人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其居住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老年人的现有居所多为普通住宅,没有考虑老年人的居住特点和需求,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隐患。因此,文中在通过大量的调研对老年人现有住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总结出了系列的生活习惯上的共性,并进一步的提出了适合于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建议。 文中提到了一些老年人的非常细致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年人喜欢在墙上钉挂东西,并喜欢在床前放置写字台等等,这些现象貌似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但是笔者对其进行的分析思考,的确体贴细心,随着记忆力的下降,老人喜欢在每间屋子的墙上都钉挂闹钟或者日历来提示时间,然而住宅的墙面上比较坚硬难以钉挂,常常只能钉在木制的柜子或者门上,或者借挂在其他设备上。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可以适当的考虑挂镜线的设置或者预留钉挂点,并且必须保证钉挂物品的牢固性。而比起床头柜等比较矮的家具,老人更喜欢在床边放置诸如写字台之类稍高一点的家具,以便起身时可以承付,较大的桌面也便于放一些药品,茶杯,照片,收音机等常用物品,在为老人选购家具时,应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老年人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其每年递增的增长率均为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个相对弱势并且正在迅速壮大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不断满足他们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切从老年人出发,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中,是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目标。文章其中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研究老年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公用设计原则,即是对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概括,是对居住建筑所设计到的各个功能空间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普适原则的总结和归纳。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有相应的提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中对此也作了很详细的分析,文中通过分析老年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得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往往都是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住宅室内布局和装修设计是真正便于日常的生活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有老年成员的家庭纷纷购房和装修住宅,但是在选择住宅和装修设计中却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而犯一些错误,为以后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文中对这些现象都进行了足够的分析调研,并从中得出结论。 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均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一般的住宅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就可能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意向不到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住宅装修时针对性的改造和设计,使其更加方便于老年人的生活,从而减轻老年人以及护理者的生活,工作负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 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 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 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 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 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 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 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 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 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 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 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 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 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 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 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 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