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周淑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来源:网络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政党掌握政权或者是参与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国家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是绝大多数国家普遍的政治现象。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政党与社会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结构,构成不同模式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而国家民族差异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多样性,中西方政党制度在历史发展、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把中国政党制度置于世界的背景之中,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中西方政党制度,通过两种政党制度之间的对话,从新的视角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凸显其特色和优势,这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的分析;二是政党制度的形成方式的分析;三是政党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完善。

第一个问题,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

世界各国政党现象错综复杂,政党制度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同另一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政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制度模式和运作方式。

首先我们看看英美两党制的不同模式。我们知道在当代世界比较成功的两党制就是英国的两党制和美国的两党制,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两党制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样一种政党制度有多种模式。英美两国都是两党制,然而,在英国为议会制的两党制,而在美国则是总统制的两党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国家,两党的轮替是由议会下院选举所得的席位决定的。上院也就是贵族院的议员是由贵族世袭或者国王任命的,与选举关系不大。而势均力敌的保守党与工党,谁在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得到第一个多数的席位,或者是绝对多数即半数以上的议席就组成一党的内阁,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就是内阁的首相,内阁成员全都是下院的议员。而在议会中获得次多数席位的另一个政党则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影子内阁与真实的内阁的各个部会是一一对应的,面对和研究

的问题与事项是同样的,因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提出批评或者是建议,尽到反对党的责任。

在英国的两党制之下,反对党成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反对党在监督和批评执政党的政策的时候,必须提出可以替代性的方案,因为选民在下次议会的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和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因而在两党制的模式和运作之中,在英国,是执政党、在野党界限分明、责任清楚,组织政府的模式为责任内阁,即使如目前在英国的两党制中出现的少有的现象,也就是说,在2010年议会下院选举中保守党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联合第三个政党—自由民主党组成执政联盟,他们共同承担第一大党的责任,但是,从它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来看,仍然是议会制的两党制。英国是世界上产生政党最早的国家,也是两党制模式形成最久的国家。300多年前英国议会内产生了托利党和辉格党,即后来发展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在20世纪初,自由党的地位被工党所取代,而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模式和运行机制一直传承下来。

而美国的两党制是通过总统选举实现的,美国政党执政的标志不是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而是取得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统的职位。哪个政党在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中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入住了白宫,这个政党就为执政党。掌握立法权力的是国会的参众两院,而两院是以不同的方式构成的。我们知道,美国的国会的参议院有100名议员,50个州,每个州选两名参议员,众议院是按人口比例,按照地域、按照各个州来选举产生的,而两院议员任期不同,参议院的议员任期六年,众议院的议员任期两年,但是,都必须经过选民的直接选举产生。而掌握行政权力的总统不从国会产生,所以,选民间接选举和选举人团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总统,和国会没有关系。因此,国会的多数党与少数党并不构成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所以,两党的对抗时常演变为总统与国会的严重对立,而且在美国总统制的两党制之下,执政党、反对党责任不清,界限不明,这是美国的两党制区别于英国两党制的一大特点。

这是第一个从两党制来看。

第二个从多党制来看。就是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多党制的不同模式。多党制是一国之内多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它发源于法国大革命,

由于政党众多,因此在议会选举中难以由一个政党占有绝对多数席位,各个政党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妥协,来组成竞选联盟,而竞选联盟在获胜的情况之下必然导致执政联盟,多个政党都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基本立场,因而执政联盟在施政过程中,在内外一些基本政策上有时难以协调,相互关系经常出现一些矛盾。而一般小党撤回对于大党的支持,政府就会倒台,因此,内阁更替频繁。一般说来,政局不稳,是多党制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缺点。

那么,同是多党制,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这些国家运作的方式又各不相同。意大利是典型的议会制的多党制,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是它的突出的特点。从1945年-2000年,意大利55年更替了55届政府,而在法国,自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的是半总统半议会的多党制,这种体制使总统的权限大大扩大,议会的权力削弱,因而导致政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国民会议内基本上是四大政党和左右两翼左右局势。而德国的多党制则实施门槛条款,即规定只有得票数达到有效投票总数的5%以上,或者是直接取得三个议席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这样就克服了政党林立,难以形成有执政能力的多数,从而导致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的弊端。而日本的多党制的特点是多党并存、一党独大。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国占领日本,美国在日本推行英美的宪政制度,企图让日本也走两党制的道路,但是,日本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社会文化,经过1945年-1955年十年小党林立的混乱局面,不仅没有走上两党制的道路,以后反而出现了持续38年的多党并立,自民党一党独大的55年体制的局面。甚至在1993年五五年体制解体之后,接踵而来的依然是小党林立,为了实现两大政党制,90年代后期,日本在众议院选举中引进了小选区与比例代表并立的制度,但是,直到2009年民主党取代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以后,人们渴望的两党制才初露端倪,然而仅仅经过三年,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又被自民党所取代,又恢复了自民党一党独大的这样的局面。所以,日本目前多党林立,主要的政党有九个,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特征依然保持不变。这是从多党制来看。

第三个,从中国的政党制度模式来看。在当代中国,也有多个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长期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构成多党合作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与人民民主的国体、政体相适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党。而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也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实行广泛的政治合作,这种合作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主要有:第一,中国共产党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同各个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实行互相监督。第二,各个民主党派成员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占有适当的数量,依法履行职权。第三,各个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和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各级政府通过多种形式与民主党派联系,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第四,各个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参加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第五,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各个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多党合作的一大特色。

第二个问题,政党制度的形成方式的分析。

这里主要是分析政党制度是长成的还是做成的。也就是说,它是内生式的还是移植式的。我们知道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的产生和确立,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环境下,社会思想和政治进程的历史产物。英国19世纪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约翰?密尔,在他的《代议制政府》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国人民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该国人民的特性和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有机的产物,而绝不是故意的目的的产物。如果符合民族的感情和性格,通常是持久的。经过连续不断的凝聚,就构成适合该国人民的政体,因而他的论断是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不是做成的,而是长成的。

当今世界,各类政党制度都有一些大致相同的运行方式和规则,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特点。但是,各国政党制度的形成,都与本国的国情密切相关,都会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性。而政党制度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复杂的体系,这个肌体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传承相互交融,就西方主要国家而言,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各国宪政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宪法作为政治共同体法律秩序的基础,在国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价值基础和依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配置政治权力,支配着政治权力形成和行使的过程,规范社会各个领域的政治体制,影响和决定政党政治的运行方式和机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大多数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在议会或者总统选举的过程中形成并逐步发展成熟的,规范性的表达途径,使政党在一定政治框架内竞争,而不是

暴力相向,导致国家分裂。这样就形成了竞争性的政党政治。可见,凡是由本国社会历史发展而来的政党制度都有不可模仿的特殊性。

这样的政党制度适合于本国的国情,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的、防震荡的能力。因为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英国政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秉持渐进的原则形成和发展的。渐进积累性的即总体的和平政治改革开始于17世纪。随着从国王向议会的权力的转移,政党形成,内阁制确立。随着扩大选举权的1832年和1867年的改革法案的实施,议会制的两党制逐渐形成,到20世纪初影子内阁制度产生,并且渐趋完备。

英国实行内阁制从形式上看,由内阁负责行政,议会负责立法,行政与立法分立,但是从事实上来看,行政立法两权已经由执政党连接起来,不再分立与制衡。也就是说,议会和内阁这两部机器都是用政党这部马达来推动的。所以,议会和内阁只是宪政的表象,而实际运作权力的主体是政党,同时,由于英国政党的组织特性、严格纪律、领导方式与宪政体制的运作相互影响,才使得英国的议会制的两党制得以确立和发展。

在西方国家中,只有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是在没有形成国家特性和国民性格之前按照一定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设计并确立了一套政治制度。根据成文的宪法设计建构的,联邦制、权力制衡和司法审查,是美国宪政体制的根本特征。美国的宪政体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总统制的两党制。美国两大政党组织松散,毫无纪律可言,因此从国家到政党,权力集中的程度远远低于英国。有两种情况在美国总统制下会发生,但是,在英国的内阁制下则决不会发生。一是,行政权和国会两院分别掌握在不同的政党手中的时候,等于在宪政体制的权力对立之外叠加了第二层的政党对立,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因而更加强化。二是,如果行政权与国会中议院的多数党同属一个党,党的分立也会强化。这是宪政中三权分立的特性和制衡精神在政党制度中的体现。政党政治与分权的联邦制的宪政体制互为表里,使得总统制的两党制得益于结构松驰、无纪律可言的政党组织配合,能够顺利地运行。由此可见,美国的政党制度并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而是适合美国的国情和宪政体制运行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对生成论的有力的佐证。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在中国人民争民主、求独立的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与多党制和一党训政制

度在中国的破产分不开的。中国最早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产生于1905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人们以为向往已久的议会制、多党制、内阁制即可实现,所以几个月内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数百个政党,并且进行着目不暇接的分化组合。所以,这个时期的政党大大小小有300多个,这个时候叫做原子化的多党制。这样的一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推翻专制统治和党禁放开之际,是民主化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而民国初年出现的原子化的多党制并非真正的多党政治,因为没有一个政党能够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而那个时候是军阀政治。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一党训政制度,军事围剿和特务统治是国民党一党统治的突出特征。抗战后期结束一党训政制度、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宪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一致的呼声。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天空出现了议会民主多党政治的一线曙光,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国民党为继续其一党专政不惜发动内战,并且宣布民盟等民主党派为非法组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就成为历史走向的必然。

在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决定了多党合作制度,既区别于一党制又区别于多党制,这种特殊性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政治基础之上的,是不可逆转和假设的。政党制度是否符合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政治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因而也决定了其竞争力的高低。正是由于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沃土之中。所以,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

第三个问题,政党制度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完善。

凡是成功的政党制度都是与时俱进,而不是僵化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在这方面,在德国、法国有成功的案例。我们知道,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多党制是在汲取魏玛共和国多党林立、政治混乱,使纳粹党通过合法途径上台发动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深刻教训后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合作的联邦国家,政党参与形成人民的政治意志,确立了政党的宪法地位,

强调政党的宪政作用,实行以政党政治为运作基础的议会制,把政党看作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中心力量。1967年当时的联邦德国还制定了政党法,政党法规定,政党塑造民意的途径有两个,第一个是执掌政府的大权,另外一个就是参加选举。同时又规定一个政党如果在六年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联邦或者是州的议会的选举,其政党的资格将被取消。在选举制度上,又采取了限制小党参政的两票制和5%条款,也就是说在同一次选举中,选民投票时要同时投出两票,分别选出一名选区的议员和一个政党。其中第二票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就是说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必须获得全部选票的5%才具备按比例代表制分配议席的资格,所以5%条款也叫关门条款,这一选举制度的实行,导致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为主联合自由民主党和绿党执政的两个半党制,为联邦德国的政治稳定创造了条件。而法国一向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也是多党制的发源地,在第四共和国时期,也就是1946年到1958年,它实行的是议会制的宪政体制,多党林立,各个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差距甚大,再加上议会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阻碍了政党间的合作或者合并,因此政局不稳,内阁更替频繁。1958年按照戴高乐的理念制定了1789年革命以来的第16部宪法,纠正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所产生的问题,巩固行政权,限制立法权,将主管国防、外交的权力交给总统,实行总统和议会均由全民直选的半总统半议会制。这种半总统、半议会制,使得各个政党左右政局的能力大大削弱,纠正了多党议会制的弱点和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法国虽然多党并存,但是,政党的政治光谱的色彩鲜明而典型,直到现在能左右法国政局的只有四个党派,也就是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法国社会党和法国共和党,形成左右两翼主导与极右翼等小党并存局面。第五共和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运作机制,并由此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选举制度与权力制衡机制,它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两个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这两种体制折中和妥协的产物,但是,它又不是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简单的混合体。

由此可见,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不能够简单地强行的移植。同时,政党制度又必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的政治智慧可以作用于政党制度,对它进行限制或者是改造。在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虽然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产生的,但是,它经历过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也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候实际上多党合作制度就建立了,但是,在当时,人们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样一个体制制度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执政党和参政党各自的地位和性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个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明确了各自的地位和性质,明确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就是说,逐步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把这些问题从思想上明确,从制度上确立。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在新的历史的起点上,继续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向前进。2000年以后,中共中央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就是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建设,要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发展人民政协,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一个人民政协制度,这样的一系列的文件。中共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又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要求人民政协推动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能。中共十八大则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作用,这些举措使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个态势,也就是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从以上我要讲的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对比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党制度是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基本国情为依据,是在总结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建立,并且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所以,它既能够保障执政党和政府实现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够使民主党派在公共权力的运作、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大展宏图。所以,它既能够避免一党独裁所造成的万马齐喑、扼杀社会健康政治力量的弊端,也能够避免多党制所导致的互相的倾轧,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分裂,这样一种混乱局面的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是在面向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包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些遗产,要学习一些其他国家在政党制度运行特别是在政党建设的经验。

谢谢大家!

(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北京大学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报录比

北京大学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党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报录比北大政府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考博下设四个方向: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府与政 治、比较政党以及政治学的经验分析与量化分析。每年报考人数大约18人。录取人数大约6人,报 录比大约是1:3。其中比较政党方向每年的报考人数大约是6人,录取人数根据报考人数和过线人数 而定。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既研究比较政治的基本理论、比较政治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政治发展的一般 规律和特殊性问题,又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具体包括政府理论、政府机构、党政关系、政府运作以 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内容:主要对世界范围内的政党和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对西方政党政治与中国政党政 治差异进行研究,在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在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 特色:该专业方向的比较研究是在掌握大量世界其他政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政党 政治实际,在比较研究中总结中国政党政治发展规律,将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经验总结升华为特色政 党理论,为世界政党理论的研究作出贡献。 意义:对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政党政治的差异和运行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有利于 中国清醒和科学地看待自己的政治发展,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 参考书: 考试科目五: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 1.[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朱曾汶、林铮译,商务印书馆, 1993年 2.[美]奇尔科特(Ronald H.Chilcote)著:《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1年 3.迈耶(Lawrence C.Mayer)等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 年 4.威亚尔达(Howard J.Wiarda)著:《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2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27.布莱克(Cyril E.Black)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31.帕特南(Robert D.Putnam)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古丁(Robert E.Goodin)等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三联书店,2006年版 40.沃勒斯坦(Immanuel M.Wallerstein)著;《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4.薛晓源等编:《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8.陈尧著:《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1.[美]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开课学期: 学时:40学时学分: 教学方式:专题讲授、集中讨论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法学院 一、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课。它以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为内容,着重分析当代中西方国家代议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个性。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具体特点和运行机制有进一步的、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从而对我国具体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形成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与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考核方式:专题讨论+学术论文。 二、课程教学内容: 由于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内容众多,教学时数有限(4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将依据政治学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支柱性内容择其重点组织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 本讲从总体上介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发展、意义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重点: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政治制度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政治制度(1学时) 1、中外学界对政治制度的理解 2、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对中外政治制度进行比较(1学时) 1、制度比较擦亮政治的眼睛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山之石,为我所用 三、怎样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2学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二讲代议制度比较 本讲主要介绍了代议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代议制度在组织结构、功能效应方面的异同点,代议制度比较对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迪作用。 教学时数:10学时。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 教学难点: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中西代议制度比较的启迪作用。 主要内容: 一、代议制度基本理论概述(2学时) 1、代议制度及其相关范畴 2、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 3、代议制度的基本功能 4、代议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2学时) (一)、共同点 1、在议员或代表产生方式上,都有各自认可的条件、按一定法律程序经选举产生,并按一定选民比例加基本数分配议员或代表的名额,而且都是届期制。 2、在议员或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上,都有提案权、讨论表决权、咨询权、言论免责权、人身自由保护权,承担向选民或人民负责的义务。 3、在内部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负责召集和主持会议的指导机构,有一个大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会务服务工作的秘书长,有协助审议的各种委员会和工作机构。 (二)、不同点 1、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履行职责的方式不一样。 2、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资本主义议会设置议长和议会党团,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设置常设机关,这是各自独存的。 3、在权力结构方面,资本主义议会只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机关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权机关。 4、在组织活动原则上,资本主义议会制是“分权制衡”,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是“议行合一”(或民主集中制)。 三、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2学时)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试题: ()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 答案:(c)。 相关阅读: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一样体现了人类礼貌发展的多样性。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一样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构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务必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 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1840年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将近11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效仿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尽管相对于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它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无法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总结的,中国的社会既然和欧美不一样,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实行一党专制,独揽国家一切权力,打击和迫害民主进步力量,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这一历史职责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承担了起来。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其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有着反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 论文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 摘要: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与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美国之间的较量和冲突已不可避免。本文将对中美政治制度的区别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美、政党、不同点 所谓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美国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的两党制。由于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传统、政治性结构、文化传统以及所处地域等情况不同,中美两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政党制度,这两个制度存在着许多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不同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余党派为参政党。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在这样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权力配置与运行中将始终占据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并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与我国一党执政的体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更准确的说是总统制下的两党制。从19 世纪60 年代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相互竞争和轮流执政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显著和最持久的特点之一。与有着科学的理论指导、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中国共产党不同,美国的政党内部组织结构松散,权力分散,意识形态色彩淡薄,原则上只是一部“选举机器”,只在选举各级议会议员和行政首脑,特别是选举总统时才发挥作用,即推举代表各自党派的候选人参加竞选。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还可以随时依法、依程序变换政党。 二、两国政党代表的利益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两大政党被垄断财团所操纵。在竞选总统时,有的财团同时支持两大党,因为不管哪一政党执政,都能获得巨大好处。美国的政党不会也不可能代表社会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美国两党都只代表资本主义利益。 三、两国政党的国家性质不同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从19 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就开始轮流执政,至今已有150多年。美国是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美国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 民主党、共和党& ,操纵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由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织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行使国家权力,这个党叫执政党,也叫在朝党。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党,可以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以显示出中国的优越性

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离开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生搬硬套某国的政治发展经验或政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制度注定是没有活力或没有前途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

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团结合作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资源整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国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长期执政;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依法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l8万多人,各级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35万多人,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中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在工作中享有充分的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下,中国共产党与各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研究生课程论文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课程名称政府体制比较 任课教师马秀玲副教授 班级2010级土地资源管理姓名瑜措珍嘎 时间2011年6月29日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瑜措珍嘎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摘要: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西方国家政党之间以竞争和相互倾轧为主。中国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西方国家执政党与在野党轮流执政。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利益整合,资源兼容、凝聚民意、稳定政局、民主监督、互利双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特点优势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一般采用多党制或两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但不论哪种政党制度,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应该是每个执政党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政党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有成功的经验供借鉴,也有失败的教训供吸取。 在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不同的国家政党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本文试图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放到世界政党制度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从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客观的分析。 一、国外政党制度 西方的政治文化源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其核心精神是法治。中世纪宗教神权的专横、腐败和对人性的扼杀导致了宗教改革,继而推动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杰出的思想家们揭露教会黑暗和教皇专权,抨击世俗专制,使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近代从伏尔泰,到卢梭、康德,形成了系统的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从博丹、洛克到孟德斯鸠、杰佛逊逐步确立起三权分立思想。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政治上要求“民主立宪”,宣布废除封建特权,明确提出“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摆

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61  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郭 丹 〔摘要〕 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 比较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本文分别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 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领导党;执政党;多党合作制;西方政党制度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6-0063-04 一、政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转型 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作用。政党政治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可以说,民主政治的时代就是政党政治的时代。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上相当普遍的政治现象,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晨星。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或在具体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和程序,包括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历史所形成的。具体来说,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的程度、政府体制、选举制度、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党的“十六大”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等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种政党政治实践模式,西方政党制 度包含了民主政治的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而区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是探讨如何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前提。 从理论上分析,执政党是产生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概念,意为“统治的党,或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世界范围内的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途径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也有通过政变、暴力革命等方式获得执政地位的。领导党则是我国特有的政治概念,指中国共产党有权领导我国全部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和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论依据,印证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共中央对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的认识,经过了如下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前夕,并没有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将成为一个 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领导党”。①“八大”对中国 ① 参见毛泽东有关文章《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作者简介〕郭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四川成都 610071。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美英政治制度比较 李晓东 摘要:英美两国同属西方文明体系,两国政治制度是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方政治文明,不断借鉴西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加快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 关键词: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英国曾雄霸世界一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它已经雄风不再。但二战后,英国重振雄风的努力从未停止过,英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也未丧失殆尽,及至今日,它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这些同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在行政、立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起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政治制度有极大关系,可以说,适应英国社会需要的政治制度是它雄霸世界的重要基础。美国自1789年成立联邦政府以来虽然只有短短200 多年的历史,但己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与此同时,在继承西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英美两国同是西方大国,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政治文明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设颇具影响。今天,中国在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并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英美两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经验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能够加深对政治文明的理解,更加有针对性的加于借鉴。 一、英美两国国家形式比较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国家一经建立,统治阶级势必要随之建立起适应自身利益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相应的国家结构。这种与统治阶级利益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及相应的国家结构就是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另一方面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结构,即国家结构。 1、英美两国政体比较。 政体指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各国政体在形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主体的设置、产生、组织、运行方式等方面。比如、在当代西方国家,有以议会立法机构作为权力主体的政体形式,也有以国家元首作为权力主体形成的政体。 当代西方国家的政体主要分为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英国是西方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经历了从 1 7世纪末到1 8世纪上半叶数十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通过与封建专制统治进行长期斗争,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和1701 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其后,历经演变,直到18 世纪,行政权才开始从国王手里转到责任内阁手中。此后,英国议会、内阁、国王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才最终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这一体制的特点是:第一,总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直接任命并领导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中可不设总理职位。第二,在总统制政体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权力分离,并相互制约。 2、英美两国国家结构比较。 西方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单一制和复合制。 英国是单一制国家。它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国内各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实行独立的权力,对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有用。中国的政党制度 目录 前言 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四、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 五、多党合作制度与国家政权建设 六、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协 七、多党合作制度与现代化建设 结束语范文写作 附录: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北京 前言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中国,中国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1840年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将近11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0XX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效仿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尽管相对于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它很快

西方政党制度探究

西方政党制度探究 提要现代政治被称为政党政治,这说明政党在现代尤其是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最普遍、最常见、最活跃的社会现象,而且政党是当代西方国家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 ,它对一个国家 政治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晨星。西方政党制度是 西方民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各国政党产生和发展的 具体历史环境不同 ,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政党。 关键词政党政党制度西方政党制度 一、政党及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概念的涵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在西方,政党一词的英文为Party,法文为parti,德文为partei,西班牙文为partido,全都源于拉丁文的Pars,其本来含义是“一部分”,另有同伴、不对、聚合等意。欧美于17—18世纪开始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这一词汇。后引申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但后来由于各国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的千差万别,各国学者关于政党的概念也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科斯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指出了共产党的特性,而且指出了政党的一般特征。 列宁后来就政党的本质进一步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重、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党的斗争。” 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科学的揭示了政党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的阐述,结合政党政治的历史与现实,我们认为,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纲领,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格局、政党制度存在的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与之相关联的工会力量日益增长,英国工党由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选区党组织构成,成了英国左派力量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不同的国家政体。国家政体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不同的政体,往往决定了该国政党活动方式和程序。如议会制的政体中,执政与否关键是看获得议会席位的多少,政党的活动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143 2007年? 12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现代企业教育 Allen通过对125名获得本科学位青年员工的调查发现,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动机呈显著相关(r=0.58),接受过职业辅导后职业自我效能增加的青年员工比没有接受过职业辅导的个体有更大的职业动机。 职业情境。这个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研究者大多认为职业情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对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动机具有很大影响。Noe和Bachhuber发现当管理者给予员工更多的积极支持、提供赞赏的行为反馈并帮助其制定职业目标时有助于员工提高职业动机的水平。那些较多的与下属进行交流,善于激发员工兴趣的管理者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动机,上级领导的领导方式也会影响管理者的职业动机水平 [6]。 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情况、职位和薪水等因素对职业动机的影响也有研究涉及,但是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四、职业动机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职业动机的理论框架将个体特征与情境特征及职业决策和行为整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别于已往只针对工作或岗位本身的动机研究。这种整合观点能够在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和更精确的职业情境中发现和总结职业动机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近年来,随着职业承诺研究的日趋广泛,很多研究者直接将职业动机看成是职业承诺的动机理论,并经常互换或代替。Carson和Bedeian还根据London的理论编制了《职业承诺问卷》。但是应该注意到,二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职业承诺重在测量个人是否愿意留在某个组织,而职业动机则重在测量青年是否能够将 情境与自身特征结合起来发展职业生涯,理论结构更具整合性。 当然,职业动机的实证研究大部分表明其三维度之间的相关过高,这也成为其理论结构始终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一。符合职业动机整合理论结构的测量工具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职业动机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主题和相关研究在中国尚未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在组织体系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性职业系统转变的过程中,职业动机将会逐渐显示出独特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6] London M. Organizational Support for Employees' CareerMotivation: A Guide to Human Resource Strategies in Changing BusinessCondition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988, Vol.11,NO.1, 23-32 [2] London M. 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Motivation.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3, Vol.8, No.4, 620-630 [3]King A. Crescendo Model of Career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Identity, Insight, and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Management , 1999, 12:29-49 [4]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李晔. 职业承诺的理论与测量. 心理学动态, 2000, 8(4):45 [5] Day R, Allen T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andself-efficacy with Protégé career succes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 64: 72-91 □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有根本区别。认识这些区别对我们立足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层面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土壤中的政党制度,与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正如周恩来指出的:“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它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二、经济层面 1.依靠的经济基础不同 西方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特征在国家政治上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代表各自垄断财团利益的政党的互相竞争、互相制约来调节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进行利益的再分配,以共同维护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之上的,不存在私有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 2.代表的利益不同 在西方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虽然采取的政党制度各有特点,但资产阶级政党都是由本国垄断财团操纵的,其实质维护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则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一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她向来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除了全体人民的利益之外,自身决无私利可图。而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治代表和这部分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他们“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可见,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代表的利益是迥然不同的。 三、政治层面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邱 峰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有根本性区别,认清这些区别对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及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政治层面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中国政党制度有着西方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关键词:中西方政党制度 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