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林 华1

,王润生1

,丛培信

2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最近几年,许多教练员、运动员把一些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练习作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核心肌群是指围绕在身体重心周围的多块肌肉,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稳定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肩、臂和腿等远端肢体上的肌肉工作效率和身体平衡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更多地模拟实际运动的动态特点,对运动员来说比较符合运动技术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果核心肌群得到良好的锻炼,则可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损伤的几率。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医学的角度解析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核心力量训练。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科学原理;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 80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08)02-0066-03

收稿日期:2007-05-14

作者简介:林华(1959- 

),女,辽宁大连人,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Probe into the principle of core training

LIN Hua 1

,WANG Run -sheng 1

,CONG Pei -xin

2

(1.College o 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 sity ,Dalian 116029,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ommittee ,Dalian Univer sity o 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coaches ,trainers and athletes have im plemented s ome type of core training exercises.The core muscles consists of the ones that surround the center of gravity.The main role of core muscles is stabilizing and balancing the body.C ore training will lead to greater maximal power m ore efficient use of the peripheral muscles of the shoulders ,arms and legs ,better body balance.C ore training with m ore mimic the dynamic m ovements of sport ,especially for athletes ,should be specific to the required sports skill.M oreover ,if the core is well trained ,athletes are less likely to be injured in training or com petition.Based on exercise anatomy ,exercise biomechanics and sports medicine ,this study tries to introduce core training to help people well know core training.

K ey w ords :core training ;scientific principle ;exercise biomechanics ;exercise anatomy

力量训练一直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已经证明,力量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基础,是运动技术掌握和提高的关键,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是运动水平提高的条件[1]。因此,力量训练的研究进展一直深受各国的体能教练的关注。在近几年间的力量训练发展中,发展运动员重心周围肌肉力量的核心力量训练(C ore T raining )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的研究热点。从2003年开始,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 A )的体能训练杂志,每年都有研究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文章。《中国体育教练员》、《游泳》等杂志也常发表介绍使用健身球等器械发展核心力量的论文。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体能训练的一个热点,它对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中枢平衡稳定性非常有效,是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目前,关于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很多,而进行理论研究比较少见。为此,本研究拟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结合运动医学的实践,对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理论研究,以丰富这一新兴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

1 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原理

1.1 重心与核心部位

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肌肉,核心部位的界定决定核心肌肉的数目。人体核心部位是以重心界定的。这里的重心指的是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第1至第5骶椎的某一水平面上,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4~5cm 处,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稍向右偏的骶骨与耻骨之间;取卧姿时,身体总重心向头部偏移。身体重心会随人体的姿势的变化而改变,运动时变化范围更大,有时会移出体外[2]。重心这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特性,是确定核心肌肉的主要依据。国外的一些专家在核心肌肉具体划分上虽略有不同但范围基本一致。Ian Hasegawa 把腹部、

6

6第24卷第2期2008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 ports V ol.24N o.2February 2008

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划为核心肌肉[3]。T ravis Brown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4]。Paul J.G oodman认为LPH(lumbo-pelvic-hip)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29块肌肉都是核心肌肉[5]。总体上,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1.2 运动生物链与不稳定支撑练习

人体可分为头、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足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可动地连接起来构成生物运动链,力作用在生物运动链上,各环节发生相对位置改变,于是产生了人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躯干是人体生物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在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发挥和力(动)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躯干由多块骨骼组成,关节较多且结构复杂,要充分发挥躯干在生物运动链中的作用,躯干的平衡稳定性尤为关键。在运动中,躯干的平衡与稳定影响着各种动作技术发挥和运动环节间力(动)量传递[2]。人体在运动期间,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核心力量训练中的不稳定支撑练习(Unstable T raining)就是为提高躯干的平衡稳定性而进行的身体练习方法。练习者踩、躺或撑在健身球、泡沫脚踏垫、平衡板、半圆球和滚筒等不稳定的支撑物上,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和静力姿势练习。这种在不稳定的支撑面上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创造独特的动态训练环境,练习者进行训练时必须依靠核心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这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训练负荷。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睁眼———闭眼,双脚站立———单脚站立,双手支撑———单手支撑等变化来增加负荷[3]。实践证明,在这种动态不稳定环境中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有明显作用,而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6]。

1.3 流体静压强与腰椎损伤预防

1.3.1 腰椎损伤

腰部是人体躯干的一个薄弱环节,容易发生多种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扭伤、腰部挫伤、锥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椎弓骨折等。腰部损伤在运动员中比较常见,其中腰椎损伤可能使运动员过早结束运动生涯,甚至致残。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使腰椎过度承载机械负荷是导致运动员腰椎损伤的主要因素。当躯干处于扭转或弯曲姿势时,腰椎受到相当大的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等载荷的综合作用,尤其运动时腰椎承载的负荷是安静时的若干倍,这可能导致突发性腰椎损伤或力学过劳。生物力学实验证明腰椎对压缩载荷的承受能力是最强的,而弯曲、剪切和扭转形式的载荷则是造成腰椎损伤的根本原因。

1.3.2 流体静压强对腰椎的保护作用

人体的椎间盘和腹腔脏器产生的流体静压强作用可使椎骨之间的力(动)量基本以压缩载荷的形式传递,并降低弯曲、剪切和扭转载荷对腰椎的影响,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6]。

流体静压强对腰椎的保护作用是建立在椎间盘和腹腔脏器具有流体性质上的。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构成,其中上下软骨板犹如两块挡板,纤维环是坚韧富有弹性的容器壁,而髓核是被密封在内可流动的胶状物质。众所周知,密封在容器内的静止液体,当部分边界上承受外力时就能产生液体静压强,将以不变的压强传递到所有的边界上,即著名的帕斯卡原理。椎间盘的特殊结构也是利用流体静压强来支撑负荷的———椎骨将压力传递到软骨板上,软骨板承受外力对髓核加压,纤维环限制髓核流动从而使压力均匀地分布并传递到另一块软骨板上,然后传递到下一块椎骨上,这样可避免应力集中,对腰椎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损伤发生的几率。腹腔脏器的流体静压强与腹壁肌肉的张力有关,张力越大,腹腔支持和传递体重的作用越显著,能够缓解腰椎负荷并从正面限制腰椎前移。当躯干保持正直的姿势,腰椎处于竖直和相对固定的状态,作用在椎骨上的机械负荷能够通过椎间盘以压缩载荷形式均匀地传递到相邻的椎骨,这使得脊柱能够承受更大的机械负荷,而且可以降低弯曲、剪切和扭转负荷的影响。腹腔的流体静压强、躯干姿势和腰椎稳定性与核心力量呈正相关[6]。

1.3.3 增强流体静压强的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流体静压强对腰椎保护作用的有效手段。核心力量训练有许多针对躯干的动作姿势、腰椎稳定性和腹壁肌肉张力的练习,可增加流体静压强和保护腰椎的功能。核心力量训练中的静力性姿势能够提高核心肌群的本体感觉,有助于运动期间维持躯干合理的动作姿势,而且发达的核心力量可使身体在运动变化中不断调整姿势达到运动的要求[7]。另外,核心力量训练中的许多练习都能发展腹壁肌肉的力量,使肌肉张力增加腹压升高,腹腔脏器产生流体静压强增加,这可以支持并传递一部分机械负荷和缓冲冲击,同时可阻止腰椎过度前屈。发达的核心肌肉犹如“护腰”使腰椎的外源稳定性增加,这能避免腰伤运动员因腰椎失稳而引发新的损伤[8]。总之,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降低腰椎负荷,预防并治疗腰部损伤。

2 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解剖学基础

2.1 创编多维运动练习的客观依据

核心肌群的解剖结构是创编多维运动练习的客观依据。人体的核心肌群大部分是纵向或横向排列的,而另外一少部分则是斜向排列的,如腹外斜肌和腰方肌。核心肌群的这种排列复杂的结构使躯干能够产生屈伸、侧屈和扭转运动的动力。核心肌群的这种复杂排列结构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设计出进行多维运动练习来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力量。

按照人体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面和基本轴,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和垂直轴[9]。

76

林 华,等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N o.22008

人体是在三维的空间内进行多关节的运动,对躯干而言,运动包括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因此,简单地进行躯干一维运动的力量练习是不够的。例如,传统的腰腹肌力量练习一般是在平坦固定的支撑面上进行矢状面上屈伸的一维运动练习,而躯干的侧屈、扭转肌群没有得到锻炼。而且这可导致核心肌群中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的张力不均衡[5,10],会造成躯干不稳定或(和)关节位置偏离,使关节容易受伤并可加重原有的损伤,也会引发运动技术变形和加重肌肉劳损。而且伤痛又会造成肌肉不能正常发力而导致肌力变弱,造成运动员的体能下降,并由此可能进入一个体能下降、伤痛加重的不良循环[11]。

核心力量训练针对核心肌群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功能,引入斜向和旋转运动形式以及屈伸、旋转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运动形式,精心设计出多种独特的多维运动练习。这种多维运动练习可使每块核心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而且各肌肉间的张力也可保持平衡[12]。例如,仰卧起坐、负重背屈伸结合用橡皮筋拉力做伐木式转体收腹动作和“V”字转体动作进行,其训练效果更佳。

2.2 选择功能性练习的必要性

核心力量训练在选择练习时首先要考虑功能性练习。核心力量是人体比较特殊的力量,几乎所有的运动都离不开它的参与。例如游泳,人体在水中游动,身体没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点,核心力量成为稳定身体的唯一力量,它使运动员在水中保持扁平的身体姿势减少了流体阻力,并为双臂和腿部肌肉发力提供稳定的基础,促进技术动作的完成[13]。在田径运动中,核心力量是身体完成摆腿、伸髋、送髋和转髋等动作的主动力,影响着田径运动技术的学习[14]。而在对抗性运动项目[15]中,运动员需要进行直线变速运动和曲线变向运动,核心力量就得克服阻力改变躯干姿势、维持身体平衡来适应运动。核心力量制约着各专项运动技术的发挥。而且,核心力量差或肌肉张力不平衡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为此,核心力量训练在选择练习内容时一般要采用模拟专项运动特点的功能性练习,如发展摔跤运动的核心力量选用与陪练进行对抗阻力练习。功能性练习更符合人体的运动实际条件,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在疾跑、旋转、变向、跳跃和对抗等方面的运动能力。

3 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是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传统力量训练中核心肌肉发展的不足而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从特点上看,核心力量训练具有一般力量训练的性质、专项力量训练的作用和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尽管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有独特的作用,但不能否定传统力量训练的价值。传统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是互为补充的关系,都是现代体能训练的基本训练方法。在体能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值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发展核心力量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需要历经多年长期的训练过程,不能随意地进行。

3.2 在开始阶段,先练习一些简单的内容,避免因难度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之后,可进行模拟专项运动的运动练习。

3.3 选择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考虑肌肉、神经和骨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量。特别是在训练年轻运动员时,增加负荷的过程必须是缓慢而持续的。

3.4 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必须仔细地避免导致姿势改变的肌肉长度的缩短,典型的例子是髂腰肌缩短,它可导致腰椎过度前弯,加重腰椎的负荷。

3.5 经常变换练习的内容与负荷,这将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参考文献:

[1]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2-313.

[2]《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Ian 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 raining for Enhancing S port Per formance[J].NAC A’s Per formance T raining Journal,2005,4(4):15 -17.

[4]T ravis Brown.C ore Flexibility S tatic and Dynamic S tretches for the

C ore[J].NAC A’s Per formance T 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5]Paul J.G oodman.C onnecting the C ore[J].NAC A’s Per formance T 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6]K enneth Anders on,David G.Behm.The Im pact of Instability Resistance T raining on Balance and S tability[J].S ports Med,2005,35 (1):43-53.

[7]Jeff S tephens on,Ann M.W wank.C ore T raining:Designing a Program for Any one[J].S trength and C onditioning Journal,2004,26 (6):34-37.

[8]弗拉基米尔M.扎齐奥尔斯基,主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9]胡声宇,主编.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0]Skip Allen,G.Alton Dudley,M ike I osia,et al.C ore S trength T raining[J].S ports Science Exchange R oundtable,2002,13(1).

G reg ory J Lehman,T rish G ordon,Jo Langley,et al.Replacing a S wiss ball for an exercise bench causes variable changes in trunk muscle activity during upper limb strength exercise[J].Dynamic Medicine, 2005,4(6).

[11]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10):95-96.

[12]T odd Brown.C ore T raining Progression for Athletes[J].NAC A’s Per formance T raining Journal,2006,5(5):12-18.

[13]赵元.花样游泳腰腹控制力训练[J].游泳,2005,(2):31-32.

[14]陈君霞,代亿.腰髋肌肉力量对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影响及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24-525.

[15]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86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2期2008年2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 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 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 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 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 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 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 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从核心力量的法力部位来说,可分为前部、 侧部和后部;按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两人和多人练习;按球数可分为一球、两球和多球练习;按动作难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还可根据练习中有无器械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等。这些方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1、站立提膝 相关:平衡能力以及腿部力量 站立,双手平举,与肩同宽,尽可能的提高左膝,在最高点保持约三秒钟,然后缓慢放下,换右腿,动作相同,提起时呼气,落下吸气。 2.侧卧剪刀腿 相关:臀部肌肉,腹斜肌 左侧卧,左手支头,右手支撑,尽可能高的抬右腿,身体保持在一个立面上,最高点保持3秒,回落,做到力竭然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3.俄罗斯回转 相关:腹横肌,肋间肌,腹斜肌 坐姿,手交叉,提膝,脚离地,空中回转,左肘部接触右膝,右肘部接触左膝,做到力竭,注意过程中,一直保持脚面离地。 4.侧卧提臀 相关:腹斜肌,肋间肌 右侧卧,右肘支地,左手叉腰,躯干与腿在一个平面,左腿叠加在右腿上,提高

髋部,保持身体平直,然后缓慢落下,单侧做十次,然后换另外一侧。 5.卷腹 相关:腹肌,尤其是上腹肌 屈膝,手交叉在胸前,卷腹,让肘部靠近大腿,注意:腰伤未好的JR,谨慎起见,这个动作做半程就好,保持背部贴着地面! 6.仰卧提腿 相关:臀部肌群,下腹肌 仰卧,手放到臀部下方,头稍微离地,(这样可以锻炼颈部肌肉),腿笔直,脚踝伸直,脚跟离地约15CM,膝盖不要弯曲,缓慢将腿提高,与地面约45度,保持3秒后,将腿放下。 7.仰卧摆动提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开提腿,同时过程中,保持另一只腿在起始位置。 8.仰卧分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面的是提腿,这里是分腿,尽可能打开,然后闭合。原文这个动作的名字叫“hello darlings”,女JR应该好好练习下,效果你们懂得!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日益引起我国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的重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其发现:现有的核心力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和健身领域,为数不多的涉及竞技运动训练的研究以远远不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核心力量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引起从事羽毛球运动者的重视。 【关键词】核心力量;羽毛球;训练;作用 1“核心力量”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1“核心力量”的发展 核心力量的概念源于在早期主要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的核心稳定性研究。自Panjabi在1985年后相继提出了脊柱稳定性及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后,开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当时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运动医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入到运动训练应归功于Kibler的研究[1],他明确提出了身体的核心部位在运动中的3个功能: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在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我国也将之称为“核心力量”,并逐步引起了国内外体育界相关研究者及业内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核心力量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引入我国[2],近些年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引入到竞技运动的一些项目中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预示着它将在体育领域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1.2“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核心力量在当前逐步受到竞技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重视。核心力量在我国发展时间虽然短暂,但已引起体育运动相关人士的关注。目前对于人体核心区域的界定普遍存在一定的分歧,其所涉及争议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核心区域应该包含哪些部位。Ian Hasegawa认为[3],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paul .J. Coochnar,认为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包括的肌群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胸腰筋膜、腰方肌、骼腰肌、臀人肌、臀肌和竖脊肌等。大部分研究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核心部位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2核心力量与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2.1核心力量的特点 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和衔接上下肢力量为主要功能的力量训练能力[1]。相比较一般力量素质而言,核心力量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更加强调小肌群的发展以及大肌群与小肌群之间的协作,更加注重力量与协调之间的联系。核心力量所属区域是人体的中心环节,在运动中对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及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相类似于羽毛球运动的网球运动中,Kibler在运用高速摄像解析的方法对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进行分析指出[1]: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力量有将近一半的力量来源于躯干及下肢。Hodges等人运用肌电图仪对人体做全身运动时的上肢肌、下肢肌和核心肌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核心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多裂肌)肌电的发生早于上、下肢肌肉尤其是腹横肌的肌电明显早

力量训练基本原理

力量训练基本原理 1、专门性原理 2、超负荷原理,负荷——恢复——超量恢复 3、顺序性原理: (1)小负荷次数多——大负荷次数少 ↓↓ 影响肌肉结构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改善 ↓ 初期增值后期 优先发展大肌肉群的力量,后发展小肌肉群力量练习。 (1)负重练习后进行抗阻力及各级跳,有利于恢复肌肉弹性。 (2)力量素质练习后发展耐力素质有利于促进快速恢复。 (3)速度练习后进行爆发力练习 (4)跳跃练习后可进行速度练习 4、量化控制性原理 渐进性原理每次增加的负荷为原负荷的5%—10%左右。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作用 强度% 重复次数主要作用 95以上 1 发展肌内协调能力 85—95 2—3 65—85 4—7 →促进肌肉肥大 40—65 8—12 →提高速度力量 40以下13以上→提高力量耐力 5、周期性原理: 7、经常性原理:隔日练习为好,力量增长后若每周进行一次训练,力量就会保持原有水平。 8、针对性:力量练习要多样,同趣味性,竞争性结合 女子练习的次数可多些,量应少一些,效果好,练习下肢力量时注意背肌的训练 9、合理性原理 10、恢复性原理,力量练习,间隔3—5分,力量耐力的循环训练可采用不充分休息; 一些强度较大的练习,如跳深在赛前两周停止,保证超量恢复; 力量练习后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有利于恢复过程; 大力量练习后进行一下多级跳、跑练习可增加肌肉弹性恢复; 加强恢复(生理与心理) 1、专项速度: 高抬腿、小步跑、缩短步长的间隔跑、下坡跑和快速摆臂。 30m—60m反复跑,负重跑20m、30、50、60、100m 2、弹跳力练习: 向上纵跳、跳深、跳栏架、立定跳、多级跳。 用立定助跑的一级到十级跳,立定助跑的2—4步的单腿二、三级跳,各种负重的跳跃。3、快速力量: (1)关节力量:半蹲跳起、负杠铃的蹲伸、蹲跳起、双脚交换跳及持壶铃跳、跳台阶。(2)绝对力量:抓举、高翻、全蹲、半蹲、坐蹲、壶铃跳、负重跳台、负重蹬摆、持壶铃

北京体育大学核心力量训练讲演稿-王卫星

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 王卫星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 核心力量训练 (Core Training)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竖脊肌(骶棘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在此动作中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适当最佳位置。这里会特别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 1)稳定脊柱、骨盆; 2)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3)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4)提高上下肢和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 5)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6)降低能量消耗; 7)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速度。 练习方法1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力量练习: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的手段。 练习方法2 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在这种练习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平衡 球、平衡板和瑞士球等这类不固定的器械和自由重量器械。使用这一类型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可以有效的动员躯干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从而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躯体的弊端。 非平衡性力量训练 通过自身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的一种练习方式。这种训练操作通常使用健身球、摆动板、泡沫球、平衡盘或单侧支撑训练,以增加核心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利用不稳定训练的运动员其神经-肌肉系统的增强

核心力量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是当代体能训练的新突破,新发展。核心力量由最初应用在医疗和健身领域的康复性训练手段,经在竞技体育训练尝试和实验,发现核心力量训练不仅仅适应于康复训练领域,而且对几乎所有竞技运动项目都很重要。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开启了人们训练新视角,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 核心力量的释义 核心力量是指核心肌群(肌肉)在稳定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和控制能力,整体协调用力和本体感受性能力等为主要目的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是与四肢力量相对应的人体力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发力源”。 核心区的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支持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运动损伤也得到了有效的预防,目前该训练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影响。但国内外关于核心区概念的界定尚存争议。国外学者主要从解剖学上定位,许多研究将核心区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认为顶部是膈肌,底部为骨盆和髋关节。国内关于核心区的认知古已有之,如传统武术中的“丹田”。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体内容即包括核心稳定型性训练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两个训练。 核心稳定性 所谓“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位移提供合理得身体姿势。 核心稳定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脊柱和骨盆好像是衔接上下半身的桥梁,同时由脊柱和骨盆构成的核心区又是完成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动作产生和传递力量的中心区域,是人体各动力链的中间环节。在人体多种形式的运动中,核心区的作用犹如一个稳定的平台,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四肢肌群的用力效果和动作质量,只有改善核心区的稳定性,整体的运动才能更加协调。 核心专门性力量 从神经生理学上看,核心专门性力量是一种在生理结构和神经肌肉等方面均与专项动作结构相适应的力量能力,是神经肌肉协调配合以及多肌群间的协同配合作用下产生的力量,包括功能性力量和协调性力量。核心专门性力量并不是专项力量本身,它是介于稳定性力量和专项力量之间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存在可以使机体的稳定性力量更好的向专项力量转化,在稳定性力量和专项性力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核心力量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链,力的传导是通过这些链条向外传递,链上的任何一点出现问题,或各环节相互不兼容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瘫痪。因此,核心肌群力量担负着稳定重心,保持平衡,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开始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以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 构建运动链,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加大运动时由核心向肢体的能量输出 提高肢体的协调工作能力 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率 预防运动损伤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自修订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自修订版-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

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

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

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四、核心力量训练原则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徒手训练方法 1.屈膝半蹲 2.跪地弓背支撑 3.跪式直背支撑 4.仰卧两头起 5.仰卧屈膝 6.仰卧抬腿 7.俯卧肘支撑后交叉腿8.交叉腿侧身斜起坐 9.团身两头起 10.仰卧屈腿收腹 11.仰卧屈膝交叉腿抱头起12.仰卧屈膝伸腿抱头起13.仰卧交叉蹬腿 14.仰卧交叉打腿 15.仰卧举腿 16.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17.仰卧起坐 18.仰卧起扶膝坐 19.直腿臂上举坐 20.仰卧起手抱膝举腿21.侧卧肘支撑手侧上举22.仰卧起交叉提膝 23.坐式屈腿 24.仰卧举腿肘触膝 25.分腿侧俯身 26.分腿叉腰侧身 27.侧卧举腿 28.侧身手支撑交叉腿29.单肘侧支撑转体 30.俯卧支撑换姿势 31.俯卧直臂抬腿支撑32.侧卧屈腿抱头起 33.跪立侧俯身 34.坐式交叉腿转身 35.仰卧1贝0屈腿 36.仰卧侧摆腿 37.屈臂俯卧内收腿伸手支撑38.直臂俯卧三点支撑

39.屈臂俯卧两点支撑40.直臂俯卧两点支撑41.直臂跪式单腿支撑42.俯卧肘关节斜支撑43.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44.侧卧踢腿 46.仰卧提臀 47.仰卧提臀抬腿 48.仰卧勾腿提臀 49.燕式平衡 (二)瑞士球训练方法 1.仰卧屈膝扶球 2.两腿压球仰卧起 3.大小腿夹球仰卧起 4.仰卧直腿夹球起 5.仰卧屈腿夹球起转髋6.俯卧瑞士球转腰 7.侧卧夹瑞士球起 8.瑞士球上转腰 9.单膝跪瑞士球转腰10.单膝跪瑞士球上体侧屈11.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12.仰卧瑞士球转身 13.仰卧两脚拉瑞士球14.坐瑞士球转身 15.侧卧单肘支撑夹球16.俯卧瑞士球抬两腿17.坐瑞士球抓哑铃斜提拉18.肘撑瑞士球俯卧 19.持哑铃俯卧瑞士球20.俯卧瑞士球单臂单腿支撑21.两腿压球单臂支撑22.屈肘压球单脚支撑23.前推瑞士球下腰 24.仰卧夹球上举 25.手撑瑞士球下腰 26.瑞士球背桥 27.两腿夹瑞士球转髋28.仰卧肩压球顶髋 29.单腿压球两手支撑30.两腿拉球两手支撑31.仰卧夹球屈膝 (三)实心球训练方法 1.仰卧单腿起坐

核心力量文献综述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研究文献综述 韩诗琪 2013211473 体育与健康学院体教131班 摘要: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关键词:运动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 目前在体能训练中,随着对人体自身认知的逐步深化以及训练理念由以发展力量为主,到向如何使用力量为主的转变,使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功效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我们在秉承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思想,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与方法在备战2008 年和2012 年周期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的竞走、皮划艇、跳水、短道速滑、跆拳道、击剑、摔跤、网球等20 多个项目上进行了多年持续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当前体能训练理论界及训练一线的工作者,仍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与重点存在诸多误解与分歧,对训练本质理解的不准确,则必然导致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并使其最终成为制约体能水平与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厘清其概念、探究其本质、梳理其脉络、阐明其要义、归纳其思路、总结其方法,为当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人体核心区的研究 关于核心区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观点基本相似。国外学者们大都把“核心”定位于“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1];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核心”存在于人体的重心的周围,如我国传统武术中所谓的“丹田”,也有学者认为“核心”是指膈肌以下和盆底肌以上的中间区域。研究认为,核心是指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具体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及骨骼和呼吸系统,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2],底部是盆底肌群作为“缸底”,顶部是横膈肌作为盖板,前后部分别由腹部、背部及臀髋部肌群围成“缸”壁,如此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封闭的“汽缸”,当躯体发力瞬间,核心肌群同时收缩,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稳固的“缸体”,为肢体的发力提供稳固的支撑,并使核心肌群的能量顺畅地从核心向四周辐射。由此,核心区成了上下肢连接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肢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它的稳固支撑与力的始动直接影响到身体运动 的效率及整体性。随着多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核心区的概念随之也被扩大至整个躯干部位,于是“核心柱”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泛指整个躯干部位,具体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胸廓、骨盆、髋关节及整个脊柱在内的广大区域[3]。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把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起止点位于核心区域内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类[4]。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如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和骶棘肌等;而整体原动肌则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如竖脊肌、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_自修订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举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探析

举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探析 【摘要】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技术动作的速度、幅度,甚至运动耐力,因此对运动成绩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力量训练构成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 1 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 1.1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式。 1.1.1 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练习时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关节角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1.1.2 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实验表明,肌肉做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缩时所承受负荷的两倍。由此,人们利用离心收缩的原理创造了“退让训练法”。如用杠铃做的两臂弯举中,当臂部积极用力将杠铃往上举起后,再用手抵抗回降动作慢慢地将杠铃放下就属于此种性质工作。 1.2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中断,因而工作不能持久。 运动员完成静力练习时常常憋气,憋气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如运动员背肌力量在吸气时可达到119公斤,呼气时为127公斤,憋气时,可达到133公斤。但是运动员憋气时间过长,会使胸内压升高,肺的血液循环恶化,从而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所以在练习前应做几次深呼吸,并注意控制憋气的时间。憋气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如负荷强度为100%时,憋气时间为2~3秒;负荷强度为90~80%时,憋气时间为4~8秒;负荷强度为70~60%,憋气时间为6~10秒。 一次训练课的静力练习时间不应过长,冬季训练中高水平运动员可达半个小时。夏季比赛期,为保持已有力量水平,每次训练5~10分钟即可。静力练习应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练习。 1.3 等动收缩练习。等动收缩训练是由美国李斯特尔等人与1967年创立。等动力量训练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 核心力量训练 (Core Training)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 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竖脊肌(骶棘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在此动作中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适当最佳位置。这里会特别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释义 对于核心区域的概念,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仅是叙述上存在一些差别。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相关专家,得出在核心区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核心(Core )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1]。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J.H Pilates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this.id)" style="border-bottom: #fa891b 1px solid; cursor: pointer">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迈向型男的第一步 高尔夫运动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核心”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在高尔夫运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核心”既创造力量,也为肢体肌肉的力量传递提供稳定的支点。 “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又相互依赖,互相作用。核心的稳定能力来源于神经肌肉控制下的核心力量,而核心力量的有效发挥又需要核心稳定性作为基础,因此两者无法独立于对方存在。 在高尔夫运动中,正确的挥杆力量来自于身体核心强大的旋转扭力,球杆是手臂的延伸,而手臂又是身体核心的延伸。核心稳定能力为上下肢力量传递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之达到最佳化。高尔夫挥杆动作只是短短的一瞬,在这短短的一瞬间要完成理想的力量的产生、控制和传递过程,强大的动

态核心稳定性就必不可少。身体核心肌群的软弱,往往使身体在急速旋转中无法对抗强大的扭转力,不但不利于运动表现,而且容易造成下背部肌群或肩部的扭伤或慢性劳损。 高尔夫是一个讲究精准的运动,而身体本身就是一件很精密的仪器,我们一定要用很精密的方法来做训练。 “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更加强调运动的精细控制,更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和控制,强调深层核心的小肌群的发展,以及提高小肌群和大肌群之间的协作能力,帮助达到高尔夫控制和精准的要求。 核心稳定性的主要作用: 1)提高上下肢在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 2)提高身体对于精细动作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3)增加力的转递速度,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4)提高技术动作的功效,降低能量消耗; 5)预防高尔夫运动损伤。 Test测试你的核心稳定性: 平板支撑 Plank 俯撑,用肘关节支撑身体,保持大臂垂直于地面,保持身体成一直线,脊椎处于脊椎中立位。避免塌腰和撅臀,保持尽可能长的时间。不要闭气,维持正常呼吸。

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技术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运动员和教练员己认识到核心肌群对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作用,但在训练中又忽略了对该部位整体力量的训练,如深层的小肌群和腰髋的衔接处,或苦于方法与手段的匾乏,加强核心部位的肌肉群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及全身姿势的正确性,还可以稳定和强化髋部及躯干在力量转换时提供能量输出,有利于提高速度,整合与传递整体用力,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整体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肌群的收缩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骨盆、髓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它们稳定性的收缩可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创建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 核心区域就像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与桥梁,该环节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四肢 动作用力的支点是否牢固,还控制着全身动作的正确与否。 例如,游泳运动员要减少在水中的阻力,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减小身体在水 中占用的空间,保持身体在水中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流线性。 而核心力量的薄弱会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下肢下沉或身体左右过度摆 动,由此,加大了形状阻力,影响了运动成绩。 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单足提踵站立是一种不稳定平衡状态,若要使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就要尽可能地使人体转动轴始终通过人体总重心,那么只有通过加强核心控制力的训练,竖脊肌稳定住躯干,才能确保运动员肢体绕纵轴旋转能力的增强,从而保证完美技术动作的完成。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

就力量训练而言,最好先从大肌肉群开始,例如胸部、腿部和背部。较大的组合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更大且能稳定肌肉。胸部和背部练习应在腿部练习后进行。 对抗肌肉群应按次序进行,例如,胸部、背部、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样对身体动作和姿势不会产生副面影响。 腹部练习也应该进行。在训练计划中,过早进行腹部练习会削弱支撑系统并容易导致腰部受伤,特别是进行力量练习时如蹲起 第二节最大力量 1定义: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2发展最大力量的途径:加大肌肉横断面(hypertrophy);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3.最大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强度:本人最大负重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负荷(60-80%);一般不采用极限负荷保证重复次数和时间,防止外伤、减轻心理负荷。注意每周穿插;不采用40%以下的强度运动单位少、红肌纤维参加工作的成分增加。注意准备过程。 重复次数组数 负荷 强度 959085807570656055504540 负荷 次数 123456789101112 负荷到8,训练到12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作用 强度重复次数主要作用 95以上85—951 2—3 发展肌肉协调能力 65—85 40—654—7 8—12 促进肌肉肥大 提高速度力量 40以下13以上提高肌肉耐力 练习的持续时间:增大肌肉体积,动作速度应适当放慢,动作保持4-6秒;改善肌肉协调,适当加快1 .

秒;动作速度不可太快,如用惯性去克服阻力,降低训练效果。 间歇时间:增大肌肉体积;改善肌肉协调;注意基本恢复。 力量训练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大力量设计:高负荷、低重复次数、完全休息 肌肉体积:中等负荷、大训练量、完全或不完全休息 力量耐力:低强度、大运动量、不完全休息

篮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基本俯卧式 首先,双肘和双膝着地,双手抱在一起。然后伸直双腿,抬高身体,脚尖支撑地面,双脚分开,与肩部同宽。面向地板,后背不弓起,屁股不上翘。 二、侧面支架式 首先,右侧卧于地板上,单肘着地。左脚放在右脚上,然后身体上撑,身体与地板呈一个完美的三角形。左肩不要前后摆动。尽量长时间的保持姿势。然后换另一侧,重复动作。 三、异侧腿臂支撑 首先,左手和右腿着地支撑地板。然后左腿屈膝够向胸前,同时右手伸抓左脚,屈膝的一条腿脚不能着地。然后换右手和左腿支撑,重复动作。 四、俯卧屈膝直腿支撑

首先呈俯卧撑准备姿势,接下来右腿向前屈膝,呈半跪姿势,保持膝盖与地板保持5公分距离,左腿离地向上翘,两腿之间的距离,不可过小,越大越好。然后换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各保持20秒。 五、肘支撑 仰卧肘支撑练习。首先平躺在地板上,脚跟着地,然后。两肘在背后支撑,将身体撑起,使身体呈一个平面。尽量使身体一直保持水平。 六、俯卧手抓脚踝两头起 俯卧在地板上,从后背用手抓住脚踝,两腿尽量伸直。上体用力,使胸部离开地面,使腹部和腰部贴在地板上,保持15秒。 七、直立交叉腿弯腰拉伸练习

站立后两腿交叉,右腿在左腿前面。弯腰用手抓住脚踝,是身体尽量贴住大腿,注意两腿膝盖不能弯曲,保持伸直状态。然后换另一方向,使左腿在右腿前面,重复动作。 八、直立弯腰手触地后撑拉伸 站立后弯腰,用双手手掌接触地面,向后慢慢移动,达到最大支撑限度,形成后支撑,保持双腿直立伸直。 九、仰卧单腿盘绕拉伸 平躺在地板上,用右腿弯曲盘绕在左腿大腿上,双手在膝盖下方用力,使双腿向身体靠拢。然后换左腿盘绕在右腿大腿上,重复动作,保持20秒。 十、空中跳伞式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

就力量训练而言,最好先从大肌肉群开始,例如胸部、腿部和背部。较大的组合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更大且能稳定肌肉。胸部和背部练习应在腿部练习后进行。?对抗肌肉群应按次序进行,例如,胸部、背部、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样对身体动作和姿势不会产生副面影响。 腹部练习也应该进行。在训练计划中,过早进行腹部练习会削弱支撑系统并容易导致腰部受伤,特别是进行力量练习时如蹲起 第二节最大力量 ?1定义: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2发展最大力量的途径:加大肌肉横断面(hypertrophy);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3.最大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1强度:本人最大负重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的负荷(60-80%);一般不采用极限负荷保证重复次数和时间,防止外伤、减轻心理负荷。注意每周穿插;不采用40%以下的强度运动单位少、红肌纤维参加工作的成分增加。注意准备过程。 3.2重复次数组数 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及作用 ,适当加快 1 .5-2.5秒;动作速度不可太快,如用惯性去克服阻力,降低训练效果。 ? 3.4间歇时间:增大肌肉体积;改善肌肉协调;注意基本恢复。 力量训练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大力量设计:高负荷、低重复次数、完全休息 ?肌肉体积:中等负荷、大训练量、完全或不完全休息 ?力量耐力:低强度、大运动量、不完全休息

4.发展最大力量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4.1重复练习法:负荷强度为75-90%。训练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间歇3分钟。 ?4.2阶梯式极限用力法:又称金字塔负荷体系。一次课的练习从较低的负荷开始,逐渐加大负荷而减少练习次数。保加利亚举重教练阿巴杰耶夫将这种方法发展为将负荷的强度加到100%,即要求达到当天最高水平(见图)。?4.3静力训练法: ?以肌肉收缩力克服和对抗外力,使肌肉张力改变,长度不变,环节不运动。 ?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一6秒,练习4次,次间间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林 华1 ,王润生1 ,丛培信 2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最近几年,许多教练员、运动员把一些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练习作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核心肌群是指围绕在身体重心周围的多块肌肉,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稳定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肩、臂和腿等远端肢体上的肌肉工作效率和身体平衡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更多地模拟实际运动的动态特点,对运动员来说比较符合运动技术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果核心肌群得到良好的锻炼,则可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损伤的几率。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医学的角度解析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核心力量训练。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科学原理;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 80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08)02-0066-03 收稿日期:2007-05-14 作者简介:林华(1959-  ),女,辽宁大连人,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Probe into the principle of core training LIN Hua 1 ,WANG Run -sheng 1 ,CONG Pei -xin 2 (1.College o 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 sity ,Dalian 116029,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Committee ,Dalian Univer sity o 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coaches ,trainers and athletes have im plemented s ome type of core training exercises.The core muscles consists of the ones that surround the center of gravity.The main role of core muscles is stabilizing and balancing the body.C ore training will lead to greater maximal power m ore efficient use of the peripheral muscles of the shoulders ,arms and legs ,better body balance.C ore training with m ore mimic the dynamic m ovements of sport ,especially for athletes ,should be specific to the required sports skill.M oreover ,if the core is well trained ,athletes are less likely to be injured in training or com petition.Based on exercise anatomy ,exercise biomechanics and sports medicine ,this study tries to introduce core training to help people well know core training. K ey w ords :core training ;scientific principle ;exercise biomechanics ;exercise anatomy 力量训练一直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已经证明,力量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基础,是运动技术掌握和提高的关键,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是运动水平提高的条件[1]。因此,力量训练的研究进展一直深受各国的体能教练的关注。在近几年间的力量训练发展中,发展运动员重心周围肌肉力量的核心力量训练(C ore T raining )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的研究热点。从2003年开始,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 A )的体能训练杂志,每年都有研究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文章。《中国体育教练员》、《游泳》等杂志也常发表介绍使用健身球等器械发展核心力量的论文。核心力量训练已成为体能训练的一个热点,它对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体中枢平衡稳定性非常有效,是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目前,关于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很多,而进行理论研究比较少见。为此,本研究拟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结合运动医学的实践,对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理论研究,以丰富这一新兴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 1 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原理 1.1 重心与核心部位 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肌肉,核心部位的界定决定核心肌肉的数目。人体核心部位是以重心界定的。这里的重心指的是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第1至第5骶椎的某一水平面上,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4~5cm 处,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稍向右偏的骶骨与耻骨之间;取卧姿时,身体总重心向头部偏移。身体重心会随人体的姿势的变化而改变,运动时变化范围更大,有时会移出体外[2]。重心这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特性,是确定核心肌肉的主要依据。国外的一些专家在核心肌肉具体划分上虽略有不同但范围基本一致。Ian Hasegawa 把腹部、 6 6第24卷第2期2008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 ports V ol.24N o.2February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