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06056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岀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一一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问题。

芝加哥机能主义的特点:

1、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分析为元素。

2、关心心理的作用而不关心心理的内容。

3、重视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不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学科。

4、代表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倾向,而不局限于生物学的传统。

5、要求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动物心理、变态心理、儿童心理以及其他各个心理学领域,而不局限于一般成人的正常

心理。

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特点:

1、它摆脱了心理学研究共同的通则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心理测验成为它的主要研究方法。

2、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尽管没有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但似乎认为意识没有多大的作用。于是,

观念的联合就被刺激和反应的联合所代替。

3、摆脱了心理学只用内省法的束缚,采用实验法、测验法以及统计法等。

4、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认为应该更多的了解集体活动的“为什么”。

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1、最突岀的特点是新行为主义这不像早起的行为主义者那样忽视对于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2、新行为主义者把巴甫洛夫学说和操作主义观点相融合,这就是构成新行为主义理论核心的关于条件作用的理论体系。

3、托尔曼等人使操作主义理论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术语相结合,用以说明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成为新行为理论体系

中的独特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尝试错误说的批评: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不存在任何智慧活动,而盲目的尝试和活动的效果对错误动作的消除,以及对

正确当作的选择与巩固,则是学习的基本规律。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是截然对立的,它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领会情景的智

慧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对于其行动的结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情景中的新的格式塔,使原来无关的物体和情

景发生关系。

各市特心理学家对尝试错误说的批评:首先,他们认为,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对于动物来说,难度太大,超岀了

动物可能理解的范围。其次,…格式塔心理学也批判了桑代克的联系律和效果律。

新精神分析的主要特点:

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点神精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新精神分析学家否里比多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2、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鱼弗洛伊德所任俄文ide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来源:

1、本能与动力,来自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

2、前意识,来自莱布尼茨(微觉、统觉)和赫尔巴特(意识阈)

3、无意识,来自叔本华(无意识意志)和尼采(权利意志,超人哲学)

梦的解析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里活动具有严格的因果关系。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体现,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的时候,由于检查作用的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以化装的方式,闯入意识而成梦。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凝缩、换位、戏剧化、润饰。梦的解析即要将这些化装解开,寻求隐义。

梦的解析揭示了弗洛伊德对于人性压抑的体现方式,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

2、最短距离原则或临近原则。

3、类似原则。

4、共同命运原则。

5、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

6、闭合原则。

1、理论关系:

2、笛卡尔一一身心交感说

3、哈特莱一一身心平行的对应关系

4、苛勒一一身心同型说

5、冯特一一身心平行独立说

6、莱布尼茨预定和谐说

7、培因一一身心平行不互为因果笛卡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的观念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天赋的,即与生俱来的,如上帝的观念和数学公理;二是从外面来的,如感觉;三是人造出来

的,如想像。

2、提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笛卡尔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根据光学、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哈维关于血液的机械

解释的启发,提岀“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岀刺激反射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在心身关系上提出“心身交感论”二元论观点。在心物关系上,笛卡尔认为除了物质实体外,还有所谓的精神实体。心灵和身体

即使两个不同的东西,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笛卡尔根据当时的解刨学认为松果体是心身交感的地方。

洛克的主要观点:

1、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提出“白板说”。

2、洛克把感觉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3、洛克又把观念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

4、在欧洲心理学史最先提出“联想” 一词。洛克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和“习得联合” 冯特的主要观点:

1、在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他将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身心平行论。

3、在研究内容上,冯特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分析岀心理元素并分析他们构成符

合概念的原理和规律。…

4、在研究方法上,冯特将生理学上的一套实验方法搬到心理学上,改造传统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法为实验性的内省法,

使内省法在心理学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冯特提岀感情的“三度说”,认为感情存在:愉快一一不愉快,紧张一一松弛,兴奋一.冯特认为意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6、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的方法,想得岀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

冯特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岀来,以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一一实验心理学。

2、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铁欽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铁欽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学的内容,而不讨论其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运用,是

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身。

2、研究方法:铁欽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他打破了冯特的局限,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

理活动。

3、研究问题: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确定这些元素组合的规律;用一个与该过程相应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这一过程。

詹姆士的实用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按他对心理生活的理解,把心理现象和

心理条件都纳入心理学研究对象中。

2、研究方法:他认为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主张心理学研究可以运用实验法,认为可以将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

实验法的补充。

3、心理学的实质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身心关系的问题,仍然是哲学问题,不应该纳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关于意识的功用、意识流等

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其情绪理论由于提岀了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从而推动了情绪生

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他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于1894年和1904年两度当选该会主席。

勒温的动力场说观点:

勒温借助于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力的动的交涉作用。他认为这些力也像物理的力一样可有三种属性:方向、力量和作用点。前两种力可用向量的概论来表示,而作用点则可用箭头来表示。

他用向量的分析来说明场的力量的相对的矛盾的情境。在个体与心理体系动力的交涉中,由于一定的方向和力量的引拒

作用,由于几个力量的相辅相成,由于障碍的影响,由于目的达到、欲求满足和活动受到阻止而产生的力的分配的改变,于

是就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动力场。

勒温的心理系统说:

勒温由早期的联想研究而转至需求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的研究。他把需求分为需求和准需求,前者是客观的生理需要,而后者是指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求。他认为需求可以引起活动,其目的即在于使需求得到满足。因为在需求的压力下,可引起一定的紧张的心理系统,若需求得到满足,紧张的心理系统就得到解除。

勒温不仅提岀了理论,并且和他的弟子们精心设计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把需求、欲求水准、由欲求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人

格倒退等等复杂的心理现象,置于实验的基础上。这不仅弥补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不足,而且也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

的途径。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岀了学习的认知理论以替代”刺激-反应"学习的理论。符号学习和潜伏学习是他的两项最主要的研究。

1、符号学习

他认为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的、机械的活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他设计了位置学习、阻塞途径等实验,根据结果阐明了学习者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托尔曼

称之为"认知地图"。他认为,”认知地图”是动物对环境有了"顿悟”,建立了一种综合的知识,在动物的头脑中产生了某些类似一张现场的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以适应环境。他的”符号-格式塔"理论是他全部学习理论中最

基本的概念,可用以说明行为的目的性、行为的整体性、行为的期望和预见性。

2、潜伏学习

托尔曼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发现动物存在着效果未显示于外的学习,他称之为"潜伏学习”,并认为潜伏学习的效果正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

托尔曼的实验显示:动物在开头几天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无食物奖励,但同样在进行学习,对新情境有所认识。一旦给予食物,动物获得急切需求的目的物,促使白鼠更好的运用已形成的认知地图,使“符号-格式塔”进一步巩固,因而实验组

的错误从给予食物那天起显然减少。

潜伏学习的效果是有机体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岀生-2岁)。此阶段的儿童能区分自己和客体,逐渐知道运动与效果的关系,开始认识客体的永存性、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动作与动作之间开始逐渐协调。这个阶段只有动作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这一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__ (2-6、7岁)。这阶段的主要是语言的岀现.,思维的表象性和直觉性,自我中心思想比较突岀 . ,还不能进行

可塑性运算,因而不能形成守恒概念。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这个阶段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所及

的事物,只限于初步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运算是零散的、孤立的,还不能把逻辑运算结合为各种可能的变换形式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岀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够超岀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实,朝

着非直接感知或者是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不受具体事务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岀发,作岀应有的结论。它的思维特点是把逻辑运算组合成各种系统,并根据可能的转换形式去解决脱离了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所提岀的有关命题;或是根据掌握的资料,做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发现规律。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有科学创见和理论创新的能力。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伊底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自我

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伊底和外部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对伊底进行压抑和控制;超我就是一般所说的良心,即由外部要求内化而成的内部规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是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中的,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神经病。

华生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华生把人的反应分为四种:1、明显的遗传反应;2、潜在的遗传反应;3、明显的习惯反应;4、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等。从而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而不留下任何所谓精神因素。他把情绪也看成是身体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

变化。

他规定了行为、反应、刺激等定义,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为行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分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为反应,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全体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

华生在强调刺激、反应的同时,极不重视神经组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的行为里,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与其它器

官相等。他贬低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暴露岀他的反中枢说的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学习是一个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的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被遗忘。

3、顿悟说对尝试错误说进行了批评,认为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需要理解、领会和领悟等认识活动的参与。

4、韦特海默认为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把他们与整体就结构联系起来

考虑。他还认为学习应该打破旧的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

1、阿德勒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实际上就是受所谓的“权力意志” 的

支配。

2、所有的人或至少多数人都可能在生理器官上比不过别人,由此导致自卑感。自卑感在性格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

愧不如人,另一方面为掩饰自己的缺陷而力图装腔作势,高出于人。

3、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有生理缺陷的人,力求补偿,结果反而使缺陷器官的机能超过了完好的器官。他后来把

补偿的概念从生理学的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的领域,认为儿童的心理差不多完全受补偿作用的支配。儿童看到成人处处比自己优越,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这一推一拉的过程继续终生而不停止,从而使个体达到更大的成就。补偿也可能造成神经病。

4、他认为每一个儿童用以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在生活中不断加以终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

为方式,用以补偿他的真正的和想象的自卑感,这就是生活风格。他所说的“创造性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风格”以决定自己的人格能力。

5、阿德勒指岀儿童在家庭中岀生的次序及所处的的地位对于人格的形成影响是颇有意义的。儿童都是以“争取优胜”为目

的,长幼达到目的的方法各不相同。

6、他认为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和世界的事业富有责任。社会兴趣发展程度,可用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情况。

7、他认为神经病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补偿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作用。“向上意志”的目标本来志在争胜,但因外界

抵抗力过大,自己无法客服,于是只有逃避竞争。神经病就是逃避的方法之一。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

1、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2、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3、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 (S、

A)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因。然而,他对行为的研究只着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

赫尔的行为理论

1、习得律

赫尔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本身去自动获得那些具有适应作用的感受器一效应器联结的能力。而学习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习惯强度和反应势能是赫尔学习理论的两个中心概念。

2、抑制和消退律

赫尔提出反应抑制和条件抑制的概念。他认为消退的原因是由于条件抑制和反应抑制的逐渐增强,也就是说,消退不是由于强化的重复,而是由于一直的影响。

3、反应的发生和反应的阈限

他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就是反应阈限和一些不相容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有效反应势能在阈限以上,反应就会发生;

同时存在这不相容的反应的情况下,那个反应势能最大的反应,就应该发生的反应。

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又将行为归结为肌肉

和腺体的分泌,而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则归因喻外在和内在的刺激,这便导致了刺激一反应的简化的行为公式。同时,

由于行为主义以行为为研究对象,故而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而反对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1、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华生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四种:1明显的遗传反应;2潜在的遗传反应;3明显的习惯反应;4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等。从而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而不留下任何所谓精神的因素。比如,他认为思维就是默语,是身体肌肉内隐的活动,与其他身体活动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更加复杂,难以观察罢了。他把情绪也看成是身体机构的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他规定了行为、反应、刺激等定义,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之为行为,把作为行为的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

体分泌称为反应,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并认为全体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

动,都不外是由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

而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连结叫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

华生在强调刺激、反应的同时,极不重视神经组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人的行为里,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与其它器

官相等。他贬低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暴露岀他的反中枢说的倾向。

2、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华生反对内省法,而极力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他认为语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反应,因此听取别人在接受某种刺

激后的语言反应和观察别人的身体动作一样,都属于客观观察,所以他主张用语言报告法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反应。由于他混

淆了内省和自我观察,因而他在把内省法从前门赶岀去后,又以语言报告的形式把它从后门迎了进来。

3、与巴甫洛夫的分歧

华生采用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来研究动物行为和人的情绪反应,但他的行为主义与巴甫洛夫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有分歧的。

(1)巴甫洛夫十分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同神经系统的关系,他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来探索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这也就

是他所称的生理学方法;而华生则仅仅注意腺体的生理学而完全忽视大脑皮层的生理学。。

(2)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认为人与动物都拥

有第一信号,但是人还拥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语词;而华生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煞了人类思维的特点。(3)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虽然他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认为反映主观世界的心理学还是需要的;而华生则根本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4、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因为刺激不可能来自遗传,所以最终可归结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行为

也就不可能来自遗传;同时,因为遗传是不能控制的,而行为主义是以控制行为研究目的,故而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

但是在对待行为遗传的问题上,华生的见解是不一贯的。他最初不否认本能,承认有简单反射以及若干反射之间的组合的遗

传。后来,他认为只有一些简单的反射是遗传的。有时,他又完全否认行为的遗传,而只承认身体结构的遗传。

华生逐渐发展起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主张,认为只有一些最简单的与生俱来的非学习行为,而比较复杂的行为以及通常所说的

心理品质则完全来自于学习。有机体结构上的差异和早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全部后来行为的差异,并认为学习的决定

因素是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可通过条件反射法来控制--他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习惯都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的,连结

的关键就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了后继反应的条件刺激--所以无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

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在华生看来,人类特别是人类儿童的行为都可以用学习或训练加以控

制。不过,这样否定遗传的重要,强调教育、学习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种族歧视的批驳。

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冯特认为感情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可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一一不愉快;兴奋一一沉静;紧张一一松弛。每一维度代表一对感情元素沿相反两极不同程度的变化。三个维度相交于零点。每一种具体的感情体验

就可按照这三个维度而确定它所在的位置。

苛勒的学习理论:

苛勒总结了黑猩猩在学习实验中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系列迂回实验的结果,提岀了顿悟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

不是由于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所有顿悟而获得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1、否认行为的遗传也是华生的基本观点之一。他认为,因为刺激不可能来自遗传,所以最终可归结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的行为也就不可能来自遗传;同时,因为遗传是不能控制的,而行为主义是以控制行为研究目的,故而所以遗传的作用愈小,

控制的可能性就愈大。

2、在对待行为遗传的问题上,华生最初不否认本能,承认有简单反射以及若干反射之间的组合的遗传。后来,他认为只有一些简单的反射是遗传的。有时,他又完全否认行为的遗传,而只承认身体结构的遗传。

3、华生逐渐发展起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主张,认为只有一些最简单的与生俱来的非学习行为,而比较复杂的行为以及通常所

说的心理品质则完全来自于学习。有机体结构上的差异和早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全部后来行为的差异。

4、认为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可通过条件反射法来控制。

5、他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习惯都是由一系列反应连结而成的,连结的关键就是先行反应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成了后继反应

的条件刺激。所以无论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这一机制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在华生看来,人类特别是人类儿童的行为都可以用学习或训练加以控制。不过,这样否定遗传的重要,强调教育、学习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种族歧视的批驳。

桑代克的两条学习理论: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的实验,提岀了两条学习的定律,即练习律和效果律。前者就是指学习需要重.复,而后者则指刺激

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连结可因导致满足的结果而加强,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华生行为主义与巴甫洛夫的分歧:

1、巴甫洛夫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他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来探索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而华生则

仅仅注意腺体的生理学而完全忽视大脑皮层的生理学。

2、巴甫洛夫热内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他认为人与动物都拥有第一

信号,但是人还拥有动物所没有的第二信号一一语词;而华生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了人类思维的特点。

3、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虽然他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热内反映主观世界的心理学还是需要的;而华生则根本否认意识

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

1、纳岀于对现有教学方法的不满,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设计和制造了为学生安排有效学习程序的教学机器,在他的倡导下,不到一年,机器教学便在美国风行起来并波及了全世界。

2、关于机器教学的理论,也是贯穿着他的行为主义的观点:学习就是行为,任何学习,甚至最复杂的学习都可以分解和编制成为详细的行为目录。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的机器教学中,忽视了社会语言刺激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他的机器教学主张由于这种局限性而受到了批评。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有关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原先应用在教学机器中的程序设计,已以计算机辅助教

学技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了。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将随之增加。

2、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前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岀物体的特性;后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从而理解动作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言语等,它们同样是一些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儿童主动的同

化作用是以儿童是否建立适当的认识结构为前提。

4、平衡过程是心理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平衡过程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这种作用实现儿童认识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沙利文的人格发展过程: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

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

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人格化是个人保持着的关于别人和自己的意象。认知过程指儿童

应付不同种类符号化的真实能力,以及儿童对环境作岀反应的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未分化模式、不完善反应模式

和综合模式。

皮亚杰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

1、在发展进程中可区分为几个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以标志这一

阶段的行为特征。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

2、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而且不能前后互换。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准备,并为后阶段所取代。

3、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义叉重叠的。

4、各阶段岀现的年龄因各人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教育影响而有差异,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1、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被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因而也称为潜意识。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就是在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2、压抑和抵抗

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努力回忆过去的情绪经验时,这些经验会遇到很大的抵抗,这是因为当初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之遗忘的

力量。为使患者从潜意识中挖掘岀过去被压抑的情绪经验,从而使患者的疾病痊愈,精神分析者就得帮助患者进行自由联想

以便克服抵抗。只有当患者不复抵抗时,病情才有可能改善。

3、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徊的道路,通过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神经病患者的最终被压抑的欲望。梦通过它的

工作方式:凝缩、换位、戏剧化和润饰,表现了并非本来面目的欲望,即显梦。因而得对梦加以分析和解释,把这重重化装揭开,由显相寻示其隐义,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4、泛性论

弗洛伊德所谓的性的含义,是极为广泛的,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和性有关。他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

快感,并把它称为"里比多"。在失常情况下,里比多会附丽在别的活动上。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和生殖期。他认为其中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

5、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又受现实的限制,因而提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概念。快乐原则是顺从心理冲动,即本能的要求;而现实原则则要求人们顾及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等等。快乐原则受到现实原则的指导。

十九世纪感觉生理心理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色觉说

2、听觉说

3、韦伯定律

格式塔心理学对似动现象的解释:

惠太海默认为似动现象说明运动知觉在机能上与静止的光亮知觉不同,它是一种新的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线索可解释的,即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之中。似动现象的关键即在于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发生了一种动的交互作用。

惠太海默也试图用某些中枢机制的机能来解释似动现象,提出了大脑交互历程说,认为似动现象是由于视觉皮层的不同

区域接受了不同位置的光线刺激,因而在皮层的不同区域之间,产生了电流的动力的交互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名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 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大一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史考试要点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简答题 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内容是什么? (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

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问卷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填涂答题卡相应题号里的选项。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君主立宪制 D、宗族家长制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 政治控制 4、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强大 D、经济力量的薄弱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孙中山 C、林则徐 D、郑观应 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8、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自强、求富D、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9、关于洋务运动,错误的说法有 A、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B、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C、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D、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10、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民族的,又有阶级的。 在这所有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因为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以中国封建势力作为其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中国封建势力则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二者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中华民族备受凌辱奴役的总根源。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新民主主义新在哪里)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完成的时间,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2.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 3.后鼻韵母有( 3.iɑ、ie、uɑ、uo、üe。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4.55、35、214、51)5.传统的“六书”是指(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6.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7.合成词是由( 7.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的词,包括(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类。8.语义场的类型有(8.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9.成语的特征是( 9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0.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 1.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3.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4.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6.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三、语音题(共20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 1)m 双唇、浊、鼻音(2)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3)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4)k 舌根(舌面后)、送气、清、塞音(5)x 舌面(前)、清、擦音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 (1)1) z — z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z 舌尖前音, zh舌尖后音。 (2)f— 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清、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f唇齿音,h舌根(舌面后)。 (3)ɑo —iɑ 相同点:都是复韵母。不同点:ɑo 前响复韵母, iɑ后响复韵母。(4)onɡ —ionɡ 相同点:都是后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onɡ 是u,ionɡ是ü)。 (5)en — in 相同点:都是前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en是e,in是i。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 倾销(偏正)利害(联合)房间(补充)老乡(附加) 吩咐(联绵)年轻(主谓)仅仅(重叠)皑皑(叠音) 提高(补充)地震(主谓)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大一现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2.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3.后鼻韵母有( 3.iɑ、ie、uɑ、uo、üe。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4.55、35、214、51)5.传统的“六书”是指(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6.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7.合成词是由(7.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的词,包括(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类。8.语义场的类型有(8.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9.成语的特征是(9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10.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 1.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3.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4.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6.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三、语音题(共20分) 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 1)m 双唇、浊、鼻音(2)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3)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4)k 舌根(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前)、清、擦音 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 (1)1)z — z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z 舌尖前音,zh舌尖后音。 (2)f—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清、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f唇齿音,h舌根(舌面后)。 (3)ɑo — iɑ相同点:都是复韵母。不同点:ɑo 前响复韵母,iɑ后响复韵母。 (4)onɡ—ionɡ相同点:都是后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onɡ是u,ionɡ是ü)。(5)en — in 相同点:都是前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en是e,in是i。四、分析题(共20分) 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 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 倾销(偏正)利害(联合)房间(补充)老乡(附加) 吩咐(联绵)年轻(主谓)仅仅(重叠)皑皑(叠音) 提高(补充)地震(主谓) 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 (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条约》割占,勒索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和澎湖列岛,勒索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使馆区和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大学现代汉语的考题和答案

大学现代汉语的考题和答案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义:汉语的各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4.民族共同语: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6.以何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 7.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新词构成运用“词根复合法” 8.汉语的地位: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9.语言规范化: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10.推普: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困难,利于社会交往,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音识别问题的研究,对推普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减少了语言交际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11.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2.四要素:音高(语音里有声调,语调的不用,主要是因为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音强(语言中的重音青音是由于音强不用所致)音长(有的用来区别意义)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发音体不用;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所以,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 13.语音的社会属性:同样一个意义,比如书,在不同的语言或是方言中就会有不同的语音表示;语音在社会交际中必须代表一定的意义,而和它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的,是由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14.音节:由音素组成,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人们从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片段 15.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6.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气流受阻情况不同;发音器官紧张状况不同;气流强弱不同;声带振动情况不同 17.调值: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8.调类:声调的种类,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的类 19.连读音变: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 20.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1.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22.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23.部件:偏旁,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24.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25.词汇:词语,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6.语素: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27.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单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C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A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是: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