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1、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广东、及港澳和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居住的地区。

A、湖南

B、广西

C、贵州

D、北京

2、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A、南国牡丹

B、南国红豆

C、南国木棉

D、南国玉兰

3、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动画片类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的粤剧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

A、《关汉卿》

B、《昭君出塞》

C、《山乡风云》

D、《刁蛮公主戆驸马》

4、清代,为方便粤剧艺人往来各乡演出,有一种专供戏班使用的交通工具,

是。

A、红船

B、马车

C、牛车

D、小船

5、粤剧唱腔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调式:正线、和,显示出粤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A、中线

B、反线

C、乙反线

D、正反线

6、粤剧的基本声腔有梆子、、西皮、牌子、小曲等,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广东地方民间说唱艺术,如南音、粤讴、龙舟、木鱼、板眼以及等,但仍以梆黄为主要声腔。

A、二黄

B、广东音乐

C、昆曲

D、独白

7、粤剧中的唱腔,根据不同角色而有所分别,每类角色有不同的嗓子和专用唱腔,大致分为平喉、、大喉三种。

A、升喉

B、子喉

C、假喉

D、小喉

8、粤剧梆、黄唱腔使用的板式,惯称为“板”,或叫“板路”。其中,自由板有:首板、、叹板和。

A、滚花

B、流水板

C、尾板

D、煞板

9、粤剧唱腔的基本节奏有四种,分别是:慢板、 _、和散板。

A、快板

B、中板

C、急板

D、流水板

10、跳罗伞架是粤剧传统功架之一,一般是指哪个行当的表演基本程式?。

A、刀马旦

B、彩旦

C、小旦

D、老旦

11、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甩发(水发)

B、假发

C、束发

D、扬发

12、戏曲表演艺术中,常见的刀砍、枪扎、剑刺、棍扫等对打或单人挥舞,以及徒手格斗等武打的舞蹈动作,叫做打把子。演员具备的这种表演的基本功,也俗

称。

A、打功

B、做功

C、毯子功

D、把子功

13、“四功五法”是指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五法”则是指、、身、步、法。

A、手

B、腿

C、眼

D、鼻

14、在粤剧艺术中,男角色常常根据剧中人物年龄的不同,使用颜色不同的假须,这种假须一般特称为。

A、胡子

B、胡须

C、须口

D、口须

15、在粤剧舞台上,有一种基本演技和表演方法,它是由有一定规范的锣鼓、唱腔、音乐曲牌、功架、舞台调度、人物心理描写、特定情节和情境构成的组合,一般称之为。

A、程式

B、做功

C、排场

D、唱功

16、粤剧用广州方言演唱。广州方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字音有。

A、四声

B、七声

C、九声

D、十声

17、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粤剧艺术有了巨大的变化,早期粤剧的“十大行当”逐渐演变为“六柱制”,即: _、小生、正印花旦、、丑生、武生。

A、六帮花旦

B、二帮花旦

C、文小生

D、文武生

18、下列戏曲角色中哪一个属于青衣行当? _。

A、《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B、《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C、《春草闯堂》中的春草

D、《宝莲灯》中的王桂英

19、传统戏化妆中,在脸部勾画“脸谱”的行当是。

A、生

B、旦

C、净

D、末

20、1889年,粤剧艺人新华(邝殿卿)等,在广州黄沙建立了一个新的,为粤剧艺人谋福利的粤剧团体是。

A、八和会馆

B、琼花会馆

C、梨园会馆

D、吉庆公所

21、1854年,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粤剧艺人等在佛山等地起义。在戏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A、张五

B、李文茂

C、千里驹

D、勾鼻章

22、抗日战争期间,许多艺人以粤剧为武器支援抗战,创作演出了一批以宣扬抗战为主题的剧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岳飞》、和等。

A、《洪承畴》

B、《还我汉江山》

C、《杨八姐取金刀》

D、《一捧雪》

23、辛亥革命前后,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士纷纷组织戏班,编演了一些具有反清、反帝、反封建思想内容的戏和针砭时弊的剧目,一般把这样的戏班称为。

A、外地班

B、本地班

C、志士班

D、省港大班

24、粤剧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剧种之一。在海外操粤语的华人地区拥有很多观众。早在1852年,一个名叫的粤剧剧团便到美国旧金山,为开掘金矿的粤籍华工演出。

A、慎和堂

B、銮舆堂

C、鸿福堂

D、普福堂

2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粤剧舞台上出现了“薛马争雄”的景象。“薛马”就是指当时两位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__和 ___。

A、薛觉先

B、薛觉明

C、马师曾

D、新马师曾

26、粤剧《胡不归》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主演的首本戏,至今仍享誉艺坛,历演不衰。

A、靓少佳

B、罗品超

C、薛觉先

D、廖侠怀

27、下列著名粤剧演员中,被誉为“小生王”的是。

A、薛觉先

B、白驹荣

C、桂名扬

D、廖侠怀

28、“……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这是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的一首名曲中的唱词,讲述的是历史人物的故事。

A、西施

B、貂蝉

C、王昭君

D、杨玉环

29、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粤剧界被称为“双王”(花旦王和滚花王)的著名男花旦演员是;三、四十年代,被称为粤剧“花旦王”的著名女花旦演员是。

A、上海妹

B、陈非侬

C、千里驹

D、仙女旺

30、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东方古典音乐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的著名粤剧艺术家是。

A、红线女

B、上海妹

C、芳艳芬

D、邓碧云

3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邓蔓薇、张月儿、徐柳仙、张惠芳被合称为粤曲平喉“四大名家”。其中,艺名为“小明星”的邓蔓薇独创了一种新的声腔,被称为。

A、乞儿腔

B、梅花腔

C、虾腔

D、星腔

32、下面电影中,有两部是反映粤剧艺人生活的,分别

和。

A、《变脸》

B、《虎度门》

C、《青衣》

D、《南海十三郎》

33、建国后,著名粤剧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合演拍摄了两部粤剧电影,分别

是和。

A、《关汉卿》

B、《苦凤莺怜》

C、《搜书院》

D、《斗气姑爷》

34、在粤剧伴奏乐队中,作为头架(主奏乐器)的是。

A、月琴

B、二胡

C、唢呐

D、高胡

35、请指出名作《客途秋恨》的演唱艺术形式是。

A、龙舟

B、木鱼

C、南音

D、粤讴

36、广东音乐著名作曲家、演奏家、粤曲演唱家吕文成一生创作的广东音乐、粤曲、小调以及粤语歌曲近两百首。其中如《醒狮》、《步步高》、、等一批名曲至今仍流传不衰。

A、《平湖秋月》

B、《赛龙夺锦》

C、《渔歌晚唱》

D、《月影寒梅》

37、粤剧中经常用来填词演唱的广东音乐名曲《旱天雷》的作者是。

A、何与年

B、何柳堂

C、严老烈

D、陈德钜

38、在下列著名艺术家中,哪一位是著名的粤剧乐师?。

A、刘天一

B、阿炳

C、何少霞

D、骆津

39、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并传唱的名剧《帝女花》的作者是。

A、杨子静

B、谭青霜

C、陈卓莹

D、唐涤生

40、著名粤剧编剧家陈冠卿一生著作丰富,经其改编或创作的代表剧目有《碧海狂僧》、《宝玉哭晴雯》、《文天祥》和等。

A、《红楼二尤》

B、《梦断香销四十年》

C、《九件衣》

D、《三脱状元袍》

41、建国后,广东的粤剧艺术家们创作排演了一批优秀的现代粤剧,如《山乡风云》、《白燕迎春》、 _和等剧目,深受观众好评。

A、《墙头计》

B、《土缘》

C、《驼哥的旗》

D、《王化买父》

42、广州红豆粤剧团创作演出的粤剧《野金菊》改编自曹禺的话剧。

A、《雷雨》

B、《原野》

C、《日出》

D、《北京人》

43、请指出饰演下列戏剧人物的著名艺术家:在《荆轲》中饰演荆轲的是;在《柳毅传书》中饰演柳毅的是;在《绣襦记》中饰演郑元和的是;在《时迁盗甲》中饰演时迁的是。

A、陈笑风

B、卢启光

C、罗家宝

D、罗品超

44、20世纪50年代,在粤剧舞台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粤剧演员。其中,在《白毛女》中饰演喜儿的是;在《刘胡兰》中饰演刘胡兰的是;在《白蛇传》中是饰演白素贞的是 __;在《女驸马》中饰演冯素珍的是。

A、陈小茶

B、潘楚华

C、小木兰

D、卢秋萍

45、1989年,深圳粤剧团的文武生冯刚毅获得,这是粤剧界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A、曹禺戏剧奖

B、中国戏剧梅花奖

C、文化部文华奖

D、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6、在当今粤剧舞台上,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粤剧演员,深受观众的喜爱。其中,在《伦文叙传奇》中饰演伦文叙的是;在《花月影》中饰演杜采薇的是;在《锦伞夫人》中饰演冼夫人的是;在《楚河汉界》中饰演项羽的是。A、曹秀琴 B、倪惠英 C、丁凡 D、欧凯明

47、2004年10月,广州举办了第__ 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个粤剧社团、2000多名演员演出了36台精彩的节目。

A、三

B、四

C、五

D、六

48、在广州城乡一些爱好粤剧、曲艺者,茶余饭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以曲会友。人们通常把这种自发的群众娱乐活动形式称为。

A、业余剧团

B、私伙局

C、群众剧社

D、票友会

49、1997年,荔湾区华林街、多宝街、、岭南街四条街道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粤曲艺术之乡”;2000年5月,番禺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广东音乐、飘色)之乡;

A、金花街

B、沙湾镇

C、龙津街

D、大石镇

50、目前,广州市内有一批经常上演粤剧的剧场,其中有位于越秀区的和,有位于荔湾区的,还有位于海珠区的和等剧场。

A、平安戏院

B、海珠大戏院

C、江南大戏院

D、光明戏

院 E、南方剧院

答案公布如下:

1. B

2. B

3. D

4. A

5. BC

6. AB

7. B

8. AD

9. BD 10. C 11. A 12. D 13. AC 14. C 15. C 16. C

17. DB 18. D 19. C 20. A 21. B 22. AB 23. C 24. C

25. AC 26. C 27. B 28. C 29. CA 30. A 31. D 32. BD

33. AC 34. D 35. C 36. AC 37. C 38. D 39. D 40. B

41. BC 42. B 43. DCAB 44. DACB 45. B 46. CBAD

47. B 48. B 49. CB 50. BEACD

粤剧初探

粵劇初探戴淑茵博士(學與教材料供教師參考) 粵劇歷史背景及傳統 據陳守仁的研究,早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粵劇已經漸成雛型,於香港新界元朗大樹下天后廟有戲曲演出活動(陳守仁,2007),直至1920年代末,朱次伯(?-1922)演出傳統劇目《寶玉哭靈》時,把粵劇粵曲從官話及古腔時期過渡到白話及平腔,粵劇開始使用廣府話演唱,至1930年代,廣州方言(粵語)正式取代官話。 1930年代,粵劇出現長達九年的「薛馬爭雄」時期,當時薛覺先(1904-1956)建立「覺先聲劇團」及「覺先聲男女劇團」等,而馬師曾(1900-1964)組織「太平劇團」,演出多齣粵劇經典劇目,包括《胡不歸》、《嫣然一笑》、《賊王子》和《苦鳳鶯憐》等。 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後,粵劇演出未有間斷,不過不及1930年代的興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粵劇的編劇、音樂及演員人材輩出,為香港粵劇此後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編劇名家包括李少芸(1916-2002)、陳冠卿(1920-2003)、唐滌生(1917-1959)及潘一帆(1922-1985)等。音樂名家如王粵生(1919-1989)、朱毅剛(1922-1981)及林兆鎏(1917-1979)等。當時活躍的演員如余麗珍(1923-2004)、新馬師曾(1916-1997)、陳錦棠(1906-1981)、靚次伯(1905-1992)、黃千歲(?-1993)、芳艷芬(生於1929年)、何非凡(1919-1980)、紅線女(生於1927年)、任劍輝(1913-1989)、白雪仙(生於1928年)、吳君麗(生於1930年)、麥炳榮(1915-1984)、鳳凰女(1925-1992)、林家聲(生於1933年)和梁醒波(1908-1981)等。 這個年代的粵劇劇目很多成為經典,當今仍然經常上演,如《洛神》(1956年4月;芳艷芬、陳錦棠及黃千歲合演)、《牡丹亭驚夢》(1956年11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帝女花》(1957年6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紫釵記》(1957年8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雙仙拜月亭》(1958年1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白兔會》(1958年6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西樓錯夢》(1958年9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及《再世紅梅記》(1959年;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等。 1960至80年代,麥炳榮及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先後開山了《十年一覺揚州夢》(1960;徐子郎(1936-1965)及劉月峰(1919-2003)合編)和《鳳閣恩仇未了情》(1962;徐子郎與劉月峰合編)等,林家聲及陳好逑先後開山了《雷鳴金鼓戰笳

粤剧粤曲列表

粤剧歌曲目录 001惆怅杜鹃花.mp3 002文千岁 - 禅院钟声 - 粤剧.mp3 003粤剧 - 啼笑姻缘 - 原唱.mp3 004鹅潭夜月红线女.mp3 005郭凤女魂梦绕山河梁玉嵘.mp3 006梁玉嵘、粤剧 - 惆怅沈园春.mp3 007粤剧 - 鸳鸯泪洒莫愁湖.mp3 008搜书院之柴房自叹红线女粤曲.mp3 009七月落薇花-梁玉嵘-.MP3 010楼台泣别叶幼琪蒋文端.mp3 011啼笑姻缘长亭送别黄少梅郭凤女.mp3 012山伯忆祝黄少梅.mp3 013搜书院初遇诉情马师曾红线女吕玉郎.mp3 014孔雀东南飞之惜别 - 粤剧李宝莹.mp3 015梁山伯祝英台之草亭结拜 - 粤剧李宝莹.mp3 016卖油郎独占花魁.mp3 017 搜书院之初遇诉情 - 粤剧钟丽容.mp3 018游园惊梦 - 粤剧牡丹亭李宝莹.mp3 019文千岁、粤剧 - 唐伯虎点秋香之求神.mp3 020香君守楼红线女.mp3 021新马师曾许仙出家.mp3 022粤剧 - 庵遇.mp3 023粤剧 - 白玉红梅.mp3 024粤剧 - 白云晚望.mp3 025粤剧 - 百年经典.mp3 026粤剧 - 碧玉簪之并蒂花开.mp3 027粤剧 - 边个话我傻.mp3 028粤剧 - 陈笑风.mp3 029粤剧 - 春风得意 - 倪惠英.mp3 030粤剧 - 春宵.mp3 031粤剧 - 崔莺娘.mp3 032粤剧 - 打神红线女.mp3 033粤剧 - 狄青夜闯三关之追夫.mp3 034粤剧 - 帝女花 - 任剑辉白雪仙.mp3 035粤剧 - 帝女花之相认.mp3 036粤剧 - 多情君瑞俏红娘.mp3 037粤剧 - 鹅潭夜月.mp3 038粤剧 - 分飞燕.mp3 039粤剧 - 风雪卑田院.mp3 040粤剧 - 凤阁恩仇末了情.mp3 041粤剧 - 凤烛烧残泪未干.mp3 042粤剧 - 芙奴传之二.mp3 043粤剧 - 观柳还琴.mp3 044粤剧 - 光棍姻缘.mp3 045粤剧 - 光绪皇夜祭珍妃之祭珍妃.mp3 046粤剧 - 光绪皇与珍妃.mp3 047粤剧 - 汉武帝初会卫夫人.mp3 048粤剧 - 红梅记之石牢咏.mp3 049粤剧 - 红线女.mp3 050粤剧 - 红烛泪 - 丽莎.mp3 051粤剧 - 胡不归.mp3 052粤剧 - 胡不归之哭坟.mp3 053粤剧 - 胡不归之慰妻.mp3 054粤剧 - 花木兰 - 谁说女子不如男.mp3 055粤剧 - 花田错会 - 倪惠英梁玉嵘.mp3 056粤剧 - 还琴记之一.mp3 057粤剧 - 魂断马嵬坡.mp3 058粤剧 - 火网梵宫十四年.mp3 059粤剧 - 祭潇湘.mp3 060粤剧 - 祭玉河之哭阿娇.mp3 061粤剧 - 江山美人之龙凤店.mp3 062粤剧 - 锦江诗侣二关国华蒋文端.mp3 063粤剧 - 锦江诗侣一关国华蒋文端.mp3 064粤剧 - 客途秋恨 - 邓志驹.mp3 065粤剧 - 孔雀东南飞之惜别.mp3 066粤剧 - 李宝莹夜送寒衣.mp3 067粤剧 - 李香君之香君守楼.mp3 068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mp3 069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之楼台会.mp3 070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愿为蝴蝶绕孤坟.mp3 071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十八相送.mp3 072粤剧 - 柳毅传书之洞房.mp3 073粤剧 - 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mp3 074粤剧 - 六号门之卖仔.mp3 075粤剧 - 楼台会之二.mp3 076粤剧 - 楼台会之一.mp3 077粤剧 - 罗家宝.mp3 078粤剧 - 卖花女.mp3 079粤剧 - 梦会太湖.mp3 080粤剧 -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mp3 081粤剧 - 穆桂英挂帅 - 李敏华.mp3 082粤剧 - 平湖秋月 - 红线女.mp3 083粤剧 - 七月落薇花.mp3 084粤剧 - 情僧偷到潇湘馆.mp3 085粤剧 - 情殉劫后花梁玉嵘.mp3 086粤剧 - 任剑辉红线女游龙戏凤.mp3 087粤剧 - 三笑姻缘之求神.mp3 088粤剧 - 傻仔 - 洞房梁醒波任冰儿.mp3 089粤剧 - 山伯临终.mp3 090粤剧 - 十八相送 - 文千岁李宝莹.mp3 091粤剧 - 十绣香囊.mp3 092粤剧 - 双星恨 - 天仙别梁耀安.mp3 093粤剧 - 司马琴挑.mp3 094粤剧 - 搜书院.mp3 095粤剧 - 苏三起解 - 李宝莹.mp3 096粤剧 - 投荔曲.mp3

粤曲和广东民歌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

粤剧粤曲表演人才培训

粤剧粤曲表演人才培训 发表时间:2018-04-27T11:20:56.3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彭雪玲 [导读] 粤剧粤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体现着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彭雪玲 开平市文化馆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粤剧粤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体现着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展开探讨十分必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为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剧粤曲;舞台表演;培训 粤剧粤曲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广东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初始的粤剧粤曲表演而言,当前粤剧粤曲表演经过大量粤剧演员的努力探索及创新,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提高了粤剧粤曲艺术的感染力。与此同时,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也越来越受重视。 1.注重培养表演人才的特性 在粤剧粤曲表演中,不仅对学生的表演技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表现能力。如何才能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我认为,应以粤剧表演程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以唱腔念白为切入点,以技术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剧目为内容,目的是在舞台上展示人物形象和展示粤剧综合艺术的美。 目前,粤剧表演专业教学缺乏对粤剧表演程式的系统学习和把握,在吸收与借鉴其他戏曲艺术时往往丢失原有的粤剧表演特色;也由于生源逐渐外地化,教学中出现了“下四府粤剧”、“广西粤剧”这种生源过分单一集中的现象,使其粤味不足,加之文化市场对其的直接影响和因教师对行当掌握不全,使教学迷失了对支撑粤剧表演“六柱制”的重视。广东粤剧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粤剧专业学校,必须牢牢地把握粤剧这一传统地方戏曲的特性,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学中必须对粤剧表演程式学习和系统进行严格准确的把握,重点抓好唱腔念白,使学生达到字正腔圆,有纯正粤味的教学标准。此外,戏曲教学也不能千人一面,而应该追求教学的“个性特色、个性特点、个性魅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达到“两个追求”的教学效果。 (1)追求教材特色化,即所选用的教材具有个性化特色。由于戏曲表演基本功训练是共性化的训练,这些都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基础。然而从表演艺术来看,共性往往小于个性,决定一名成功演员的风格多样、丰富首先要突出个性,因为共性导致了表演的类同,个性才能形成戏曲表演的变化。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从行当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入手,按学生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将其合理划分,做到因材施教,特色化教材、个性化组合编排,对学生分别进行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表现力和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 (2)追求教师的魅力,教师在已有的戏曲程式里发展其创造与想象的魅力,这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戏曲作品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相当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作为教师要具备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创造状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具特性和创造性。 2.科学训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 科学的训练包含合理的专项训练内容、适当的训练程序、必要的训练设施等,诸多教学因素统一于粤剧表演教学的训练中。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是主观随意的,而应对自己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有基本的分析和了解,并用专业知识,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训练中的问题。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应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能力和教材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初学者一般多是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们模仿能力强,却不易理解教师对动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对于初学者应该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即教师给学生做反复的动作示范)。此外,初学者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纠正学生的动作差误。一般来说,有两年以上训练基础的学生,对动作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自我纠正的能力会相应提高。这时,教师除了做必要的示范外,更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适量的理论分析的诱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学生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动作,并能及时地纠正自己动作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要使训练科学化,首先必须规范训练方法。但目前这方面的教学还比较模糊,随意性很大。在课堂上有时同一个动作,不同的教师所讲授的要领和方法却完全不同,这容易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产生困惑,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为基础,集众之长进行集体备课,把训练内容、方法、要求及各种专业术语统一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案,要求教师参照执行。 3.合理选材是表演人才培训的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选材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合理的选材十分必要。合理选材是科学训练的首要环节,材料选好了,科学训练才有基础。粤剧表演艺术有很多行当,对演员的选材也各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招生前应当进行人才设计,确定所需的不同类型和标准。如以“武功”行当为主的学生,人才的挑选必须上下身比例适中,有耐力。这种类型的苗子,便于掌握身体的平衡、避免上重下轻;而尖子学生的选材必须以灵活,有较好声音和体型及协调性见长。从科学选材的要求上看,一般传统的目测是不够的,而应采用科学的生理、心理、骨骼、肌肉、神经、血型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对选材对象的素质和潜能进行预测,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类型进行行当的筛选。 4.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培训优秀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关键。现有的任教老师,大都是从舞台上退下来的演员,这些教师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他们面对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些新课题和要求,特别是对专业理论的研究,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粤剧人才培养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段话揭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所以,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好,使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才能使粤剧表演专业教学步入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还要求教师们掌握扎实的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讲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既有艺术高质量,又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人才!事实上,有成就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都是虚怀若谷、广采博收而后成功的。此外,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勇于开拓,关爱学生,诲

粤剧有关资料

粤剧有关资料 戏服 一般小武的造型,他穿上的戏服成为靠。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朝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帔、衣。而然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 1、“蟒”:取材自朝廷的官礼服,是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于朝会大典穿着。 2、“靠”:又称“甲”,即将士用的铠甲,是剧中武将的战袍。分“大靠”、“靠仔”、“改良靠”等。亦有人用“扣”字代替“靠”字。它的式样是:圆领、围

靠领、紧袖口、靠身分前后两片,长至足部,前片中部略宽,称“靠肚”,靠肚上绣虎头形谓之“武靠肚”;只绣一般花纹的谓之“文靠肚”。但现今粤剧已无此分别了。双腿的两侧各有一块保护腿部的“靠腿”,京剧称“靠牌子”。背部有“背虎壳”,上插三角形靠旗四支,早期曾有插六支旗,亦有四方形的靠旗,后只有三角形靠旗,旗的颜色是与靠相同,旗内多绣祥纹或龙纹。靠旗即是“令旗”,是将帅重要象征之一。插旗的方式是将旗插在背虎壳上而向外扩散,因而给人有威武的感觉。有些靠有“护心镜”在胸前。而不用靠旗的称“软靠”。靠的纹样多用鱼鳞纹或丁字纹,以模仿真甲上的甲片。而色彩是与蟒袍一样,有正五色及间五色的靠。 3、“褶子”:又称“海青”,是剧中广泛使用的便服。 4、“开氅”:又称“海长”,是剧中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穿着的便服。 5、“官衣”:又称“圆领”或“补子”,是剧中文武百官办理公事时穿着的官服。 6、“帔”:又称“帔风”,是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家居穿着的便服。 7、“衣”:凡不入以上六类的各式人等穿着的服装。 材料方面以布质为主,后期增加了胶片或者铜托小镜点缀戏服。在50-60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根据《广东戏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1、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广东、及港澳和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居住的地区。 A、湖南 B、广西 C、贵州 D、北京 2、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A、南国牡丹 B、南国红豆 C、南国木棉 D、南国玉兰 3、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动画片类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的粤剧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 A、《关汉卿》 B、《昭君出塞》 C、《山乡风云》 D、《刁蛮公主戆驸马》 4、清代,为方便粤剧艺人往来各乡演出,有一种专供戏班使用的交通工具, 是。 A、红船 B、马车 C、牛车 D、小船 5、粤剧唱腔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调式:正线、和,显示出粤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A、中线 B、反线 C、乙反线 D、正反线 6、粤剧的基本声腔有梆子、、西皮、牌子、小曲等,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广东地方民间说唱艺术,如南音、粤讴、龙舟、木鱼、板眼以及等,但仍以梆黄为主要声腔。 A、二黄 B、广东音乐 C、昆曲 D、独白 7、粤剧中的唱腔,根据不同角色而有所分别,每类角色有不同的嗓子和专用唱腔,大致分为平喉、、大喉三种。 A、升喉 B、子喉 C、假喉 D、小喉 8、粤剧梆、黄唱腔使用的板式,惯称为“板”,或叫“板路”。其中,自由板有:首板、、叹板和。 A、滚花 B、流水板 C、尾板 D、煞板 9、粤剧唱腔的基本节奏有四种,分别是:慢板、 _、和散板。 A、快板 B、中板 C、急板 D、流水板 10、跳罗伞架是粤剧传统功架之一,一般是指哪个行当的表演基本程式?。 A、刀马旦 B、彩旦 C、小旦 D、老旦 11、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甩发(水发) B、假发 C、束发 D、扬发

粤剧大全

粤剧大全 篇一:粤曲名家资料 什么是粤曲 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 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粤曲名家 粤曲各个时期均产生有杰出人才。“师娘”时期有月英、汉英、翠燕、馥兰、群芳、二妹等。“女伶”时期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是大喉唱家熊飞影,子喉唱家张琼仙(又名张玉京)和四大平喉唱家的小明星(邓曼薇)、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这个时期的著名乐师中,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是佼佼者。此外,还有著名撰曲家王心帆、吴一啸、曾浦生、陈冠卿、杨子静等。建国后,粤曲更是人才济济,著名演员有李少芳、关楚梅、黄佩英、何丽芳、白燕仔、谭佩仪、黄少梅、李丹红、何紫霜、何世荣(失明艺人)、陈燕莺、赖天涯等。著名乐师有梁秋、方汉、朱海、陈萍佳、苏文炳、屈庆、黎浩明、汤凯旋等。著名撰曲家有蔡衍棻、陆风、丁枫、陈自强、刘汉鼐、潘邦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

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乐师。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 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 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文千岁 文千岁, 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於戏剧世家。文千岁曾演出长剧超过百套,如、、、、、、等;折子戏有、、、、等。曾灌录粤曲唱片盒带超过一百八十多款。历年来曾获云雀奖、「粤剧艺术家贡献奖状」、「潇洒腔曲王」荣誉奖等。文氏功底扎实、文武全才、声线甜润、唱腔流畅、吐字清楚,唱功早受行内及观众赞赏,曾拜师高胡大师余其伟教授门下学习高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粤剧艺术家。 任剑辉 (1913年 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又名任婉仪,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她自幼喜爱粤剧,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1、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广东、及港澳和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居住的地区。 A、湖南 B、广西 C、贵州 D、北京 2、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A、南国牡丹 B、南国红豆 C、南国木棉 D、南国玉兰 3、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动画片类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的粤剧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 A、《关汉卿》 B、《昭君出塞》 C、《山乡风云》 D、《刁蛮公主戆驸马》 4、清代,为方便粤剧艺人往来各乡演出,有一种专供戏班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红船 B、马车 C、牛车 D、小船 5、粤剧唱腔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调式:正线、和,显示出粤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A、中线 B、反线 C、乙反线 D、正反线 6、粤剧的基本声腔有梆子、、西皮、牌子、小曲等,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广东地方民间说唱艺术,如南音、粤讴、龙舟、木鱼、板眼以及 等,但仍以梆黄为主要声腔。 A、二黄 B、广东音乐 C、昆曲 D、独白 7、粤剧中的唱腔,根据不同角色而有所分别,每类角色有不同的嗓子和专用唱腔,大致分为平喉、、大喉三种。 A、升喉 B、子喉 C、假喉 D、小喉 8、粤剧梆、黄唱腔使用的板式,惯称为“板”,或叫“板路”。其中,自由板有:首板、、叹板和。 A、滚花 B、流水板 C、尾板 D、煞板 9、粤剧唱腔的基本节奏有四种,分别是:慢板、、和散板。 A、快板 B、中板 C、急板 D、流水板 10、跳罗伞架是粤剧传统功架之一,一般是指哪个行当的表演基本程式?。 A、刀马旦 B、彩旦 C、小旦 D、老旦 11、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甩发(水发) B、假发 C、束发 D、扬发 12、戏曲表演艺术中,常见的刀砍、枪扎、剑刺、棍扫等对打或单人挥舞,以及徒手格斗等武打的舞蹈动作,叫做打把子。演员具备的这种表演的基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