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古籍之最

中国文化古籍之最
中国文化古籍之最

中国文化古籍之最

中国典籍浩繁,其中不少具有极大历史价值,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1.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汉朝刘歆编的《七略》。它所采用的“七略分类法”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分类法,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1545年德国吉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要早1,550年。《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辑略是一篇总结六略的学术简史,所以“七略”实际只有6大类,大类之下再分为38个小类,构成了以学术分类为原则的完整分类体系。它对我国的目录学、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成书于西汉时代。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按字、词的性质和意义分类排列,分上、中、下卷,把同词义的词分为19篇,对各种词语及宫、器、乐、天、地、山、水、草、木、虫、鸟等等都作了解释。本书实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特别在我国语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全书30卷,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实收单字8,190个)。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把所收的字分列为540部,每字下有解说文字,共计133,441字。书中以小篆为主体,把古文、籀文等不同的形体,列为重文,根据“六书”的原则,解释字义。本书从创稿至定稿历时22年,是我国文字学上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体例谨严的部首编排法的字书。

2.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08)由解缙总负责编纂的《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全书编制体例,以洪武正韵为纲,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书、史籍、工技,农艺、医学、宗教等一切科目。它是我国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此书卷帙浩繁,当时无法刊行,只书写了一部。明嘉靖期间重录了一部副本。正本已被火烧毁,现在流传下来的副本只存200余册。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730卷。

3.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此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系倩康熙中陈梦雷等原辑,后由蒋廷锡等重辑于全书10,004卷,目录40卷,合计1亿6,000万字,是我国现存最大、搜集最博、内容最丰富的类书。书中按所收内容分类编排,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个汇编,乾象、岁功、历法等32典,6,109部。每部先汇考、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记事等项目,集我国古籍之大成,是一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编成的《春秋》。书中对历史事件按照年月日顺序编写,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计242年的史事。本书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在史学上有较高的价值。

4.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篡的《四库全书》。这部丛书分经、史、子、集4大部分,共编集了古代到清初的著作4,370种,共计79,070卷,大约9亿9,700万字,装订成36,300册。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此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是空前的一部大丛书,对于我国的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此书当时用楷字书写8部,共25万多册。现在流传下来的只存4部。1933年商务印书馆抽选了其中的珍本231种影印出版,定名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全书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等,共130篇,合计52万余字。书中记载了有史以来到汉武帝间2,000多年的史实,反映了从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的全过程。全书文笔生动,语言丰富,

刻划人物生动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名著。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东汉时代史学家班固著的《汉书》。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分12卷。书中记述了汉高祖至王莽时代的史实,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本书没有写完作者就死了,其中8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两人编完。

5.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是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全书42卷。它以历史事件为纲,把《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事,总括为239事,始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终于五代时的“周世宗征淮南”。每事按年代顺序编写,独立成篇,起迄了然,阅读极为方便。

6.我国第一部史评是唐朝刘知几著《史通》,全书20卷,52篇。分别论述史书源流、体例、编撰方法、史官建制沿革、史书得失等。作者长期在史馆“掌知国史”,深悉当时史学的利弊。此书便是作者对唐代以前史学的总结,也是他毕生从事史学研究工作的结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历史理论著作。

6.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志是《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书中用自然分区的方法,有系统地介绍我国的地理情况,把全国分为九洲,还对九洲的划分、山脉、河流、土壤、物产,贡赋等,作了全面的叙述。因而,把夏禹治水的传说,发展成一篇珍贵的古代地理的记载,是我国第一部政治、经济、山岳、水文地理科学著作。我国第一部专门记述河道水系的著作是《水经》,据考证成书于三国时代。本书共收河道137条。后来,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以《水经》为基础,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撰成《水经注》一书,补充的河道增加到1,252条,详记魏晋南北朝各地河流水道、山脉、土地、物产、城市位置沿革等,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是历史地理,而且也是水利学、农业学、考古学的一部古典巨著。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钱币学著作,是宋朝钱币学家洪遵著的《泉志》全书15卷,分钱币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厌胜品等9类,收录了古代虞、夏、商、周、齐、楚、秦、汉、唐、宋等朝钱币329种,其中日本国、秦国等钱币85种。书中对各朝钱币的铸造时间、式样都一一作了介绍,并绘有图样,是研究我国古代钱币的重要资料。

5.我国第一部兵书是战国时孙武著的《孙子兵法》。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当时的战争经验;强调了对待每一具体战争,必须从各方面考虑它的利弊,反对鲁莽从事;并对战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论述。它对后代的军事科学和哲学都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先秦的阶级斗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它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6.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日期的雕版印刷的书,是我国唐朝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它是一部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的卷子,由六张面积相等印好经文的纸粘缀而成。卷首另有一幅扇画,画着释迎牟尼在抵园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这卷举世闻名的《金刚经》于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盗去,藏在伦敦博物馆。现在我国国内仅存最古的刻本书,是1944年在成都一座唐墓中发现的唐刻梵文《陀罗尼经》,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7.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编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全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包括从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我国周代的社会面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书中大部分诗篇,特别是民歌部分,已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作品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朴素优美的语言与自然和谐的音律,抒情真实,描写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三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崇高的评价,对我国后世文学有极其深广的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9.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是南北朝梁代昭明太子(肖统)编选的《文选》。全书60卷,选录了自先秦到梁朝的屈原、贾谊、

司马迁、班固、张衡、曹植、陆机、陶潜等130个作家的各体文章,分为赋、诗、骚、表、书、序、颂、碑文等38类,共计480篇,700多首。

8.我国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清康熙年间编的《全唐诗》。全书900卷,收录了唐、五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等2,200余诗人的诗歌48,900多首,按照诗人时代前后排列。其中白居易的诗有2,000多首,杜甫的诗有1,400多首,李白的诗也有1,000多首。

10.我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是南北朝梁代钟嵘著的《诗品》。全书3卷,专论五言诗。本书对汉朝至齐梁时代较有成就的陆机、潘岳、陶潜等100多个诗人的文体与创作方法,都作了概要的论述。此书首创了诗歌的批评方法,对后世诗论很有影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批评名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文学评论专著,是梁朝刘勰著的《文心雕龙》。此书分10卷,50篇。主要论述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文章的作法、作家的修养、文学的批评原则和任务、作家和时代的关系等等。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批评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古代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巨著。

中国古代时间+书籍

古代时间 概述: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子时 23:00~00:59 (鼠),五行为“水”。 丑时 1:00~2:59 (牛),五行为“土、金、水”。 寅时 3:00~4:59 (虎),五行为“木、火”。 卯时 5:00~6:59 (兔),五行为“木”。 辰时 7:00~8:59 (龙),五行为“土、水、木”。 巳时 9:00~10:59 (蛇),五行为“火、金”。 午时 11:00~12:59 (马),五行为“火、土”。 未时 13:00~14:59 (羊),五行为“土、火、木”。 申时 15:00~16:59 (猴),五行为“金、水”。 酉时 17:00~18:59 (鸡),五行为“金”。 戌时 19:00~20:59 (狗),五行为“土、金、火”。

亥时 21:00~22:59 (猪),五行为“水、木”。 古代的更: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9:00-21:00为一更, 21:00-23:00为二更, 23:00-01:00为三更, 01:00-03:00为四更, 03:00-05:00为五更. 注: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 时辰历史: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题: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 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 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 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 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 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 中华民族有着 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 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

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 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 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 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 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 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 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 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 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中国古代最值得读的书籍

中国古代最值得读的书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水经注》、《禹贡》、《黄帝内经》 廿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小说:《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儒林外史》、《菜根谭》、《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起名之中国古典文化

起名字之中国文化参考 摘自----美名腾智能在线起名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8263703.html, 起名字之源于典籍的名人名字 中国历史,文化发达,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有经、史、子、集等,其中包括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等。这些也成为人们起名时的宝贵素材。自古至今,源自典籍的名字往往富有诗情画意与文化内涵,有着古典的意境和独特的美学韵味。 美名腾智能在线起名网结合典籍,给出几个源于典籍的名人名字例子如下: 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2.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辞.卜居》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表明自己要做一个清白自尊的人,以廉洁正直自律。 3.清代史学家戴名世,其名源于《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期间必有名世者”:“名世”即辅佐王者而闻名于世。 4.文字改革家钱玄同,其名出自《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同”即“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之意。 5.哲学家王若水其名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若水”意为:“像水一样有益于万物。” 6.经济学家厉以宁,其名也出于《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7.数学大师陈省身之名源于《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寓“严于律己”之意。 8.文学家谢冰心,“冰心”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指晶莹洁白如冰之水 9.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李敏、李讷,典出《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勤勉、迅捷;讷,语言迟钝,引申为谨慎。这两个名字表达出对子女“多干实事,力戒空谈”的期望。 女宝宝起名字之源于诗经起名 给孩子起名字,中国自古一直就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自古至今,父母们在给女宝宝起名时,特别钟爱于从《诗经》中起名。这是因为一般女孩子名字,以清新、活泼、可爱为佳。而《诗经》中的很多词句,都是清新、柔美的风格,用这些句子为女宝宝起名,就能使名字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显得清新、文雅,同时也能为女宝宝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由于《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每篇中都包含了较多的词句。因此起名时一一查阅这些诗词,从中选择出美好的词句,然后再为自己的宝宝起出好名字。这种从诗经中起的名字不仅蕴含着中国浓浓的文化底蕴,而且让您的宝宝的名字更富有价值,可以享用一生!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

數字中國分類導航數字商品交易免費建站雲計算免費空間免費域名免費推廣創業大舞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print按此返回打印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裝訂(bookding)是書刊印刷的最後一道工序,書刊印刷在印刷完畢後,仍是半成品,隻有將這些半成品用各種不同的 方法連接起來,再採用不同的裝幀方式,使書刊雜志加工成便於閱讀、便於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為書籍、畫冊等,供讀者閱讀。 我國書籍裝訂形式,自古至於有許多形式: 1.簡和策 簡和策是我國最早的讀物。 公元前,把文字寫在狹長的木片上,稱為木簡,寫在竹片上稱為竹簡,統稱為簡,如現今的“頁”。 把文字寫在較寬的竹莖,木板上,稱為牘。 將簡或牘用絲、草或籐編排串連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稱為策,策的含意與現今的“冊”相似。策便成為我國最早的 書籍裝訂形式(圖1)。 圖1 早期裝訂──策 2.卷軸裝 以前寫在絲綢織物上的書,稱為縑帛或“帛書”,帛書上可以依文章的長短剪載下來。卷成一卷,稱為卷裝,或把上下 兩邊粘在木軸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圖面,稱為卷軸裝,收藏時卷起來,閱讀時可將掛線扣在牆上,軸拉著帛書攤平。如文章很長,可以分成多卷,現在有的書籍稱“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軸裝延伸出來的,卷軸裝具有我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圖2。 圖2 卷軸裝 3.經折裝

卷軸裝幀的文章,在閱讀和加工,保存時不太方便,便產生了折本形式。 經折裝幀就是將一張長幅的書頁按一定的規格,向左右反復折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冊子,再在其前後兩面裱上硬紙板作為封面和封底,閱讀時隻要把它拉開。就成為一本書的形式。這種裝幀最初用於佛教經典,故叫經折裝(圖3)。 圖3-經折裝 4.旋風裝 旋風裝是由經折裝演變而來的,經折裝幀是前面一頁和最後一頁分開的,如果把經折裝的首頁與末頁粘連在一起,閱讀時翻開,遇風時中間的紙頁飛起,猶如旋風,保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圖4)。 圖4 旋風裝 5.蝴蝶裝 將印有圖文的面紙頁對折,再把折縫粘連在預制好的訂口條上,形成一本書籍,這是散頁裝訂的最初形式、稱為蝴蝶裝(圖5)。 圖5 蝴蝶裝 蝴蝶裝是印刷史上第一次把散頁的折縫集中在一邊,形成訂口而成冊。由於蝴蝶裝在鎖線時,線是串在拼貼條上的,所以在書頁的折縫中間沒有線縫,並且在翻閱時可以攤得很平,便於閱讀,現在重要的地圖集,精美的畫冊等,仍有採用這種裝訂方式的。 蝴蝶裝的書頁,適合於單面印刷,圖文向裡對折,現在地圖集中採用正面印了個雙頁圖,背面印文字說明或印用色較少的單面圖用蝴蝶裝,使正面雙頁圖展開平整。 6.和合裝 和合裝的特點是內芯和封殼可以分開,內芯可以調換,而封殼硬而耐用。在封殼裡層的上下接槽處各相連著一條供串線訂本用的訂條,一般與內芯訂口的寬度相同,上面打孔2~3個(圖6)。裝配使用時,將對折或單頁組成的內芯,在訂口部位根據訂條上的孔距位置相應打上孔洞,然後用帶子或羅釘與訂口條串起來紮緊,這種裝訂方式稱為和合裝。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中国古代书籍的“ 第一部”

中国古代书籍的“ 第一部” 《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汉·许慎) 《尔雅》———第一部词典。(汉) 《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汉·杨雄) 《南方草本状》———第一部植物学专著。(晋·嵇含)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书。(秦汉)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司马迁) 《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班固) 《史通》———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唐·刘知几) 《通典》———第一部古代制度史。(唐·杜佑) 《孙子》———第一部兵书。(春秋·孙武)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论语》———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搜神记》———第一部神话小说。(唐·干宝) 《世说新语》———第一部笔记小说。(南朝·刘义庆) 《昭明文选》———第一部文选。(南朝·梁·萧衍) 《全唐诗》———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清·彭定求等) 《文心雕龙》———第一部文艺理论书。(南朝·梁·刘勰) 《闲情偶寄》———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清·李渔) 《古画品录》———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南朝·齐·谢赫)

《切韵》———第一部韵书。(隋·陆法言) 《七略》———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汉·刘歆) 《黄帝内经》———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营造法式》———第一部建筑专著。(宋·李械) 《齐民要术》———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北魏·贾思勰) 《茶经》———第一部茶叶专著。(唐·陆羽) 《天工开物》———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书。(明·宋应星) 《禹贡》———第一部地理书。(战国) 《永乐大典》———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明·解缙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古代官职 (一)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旳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制。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太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厚实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为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2.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3.地方官职。秦汉的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朝的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参军、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个路,路中设若干个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 (二)常见的官名释义 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驸马最早也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驸”。 爵位:即爵称、爵号,士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封为韩国公,李文忠封为曹

最能代表中国的七大文化

最能代表中国的七大文化 五千年浩瀚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岁月的印迹,更多的是数不清的文化资源,在这些厚重又独特的文化资源中,我们还应该向世界推荐什么? ---------题记-------- 一种精神——茶道精神

君山银针、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云南普洱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东方树叶"以其色、 香、味俱全的特质赢得了众多外国人的心。绿茶的清淡、红茶的幼滑、普洱的愈存愈香…… 品完之后回味无穷,清香留在唇齿间。这都是中国茶叶所独具的魅力。 除了舌尖的诱惑之外,饮茶所浓缩的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魅力, 这就是茶道精神,值得中国向全世界推荐。 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一两好茶、一壶沸水、一套古韵犹存又契合茶叶特性的茶具,一个洒落阳光的午后, 煮一壶好茶,看茶叶在沸水间上下翻腾,最后静静沉落,凝练成最适宜的颜色,

清香溢满心间。 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华过后见真淳。掬一杯好茶,满足味蕾,更体会中国人的智慧。 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一种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出来的。十大古曲、各种传统乐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有着庞大的体系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岁月积淀和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 自己民族的音乐特色。从西周开始民间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排印的整理方式,影印有着短平快的优势:短,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只要选定底本,就可以很快地出版出来;平,对编辑加工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快,其印数有限,销售周期较短,又因定价较高,收益快。 近几年,大多数古籍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均有系统的规划。而这当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具代表性,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影印出版作为其最主要的出版模块,形成了大中小、远中近的系统规划。非古籍专业出版社中,大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也颇有规划。大象出版社以晚清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为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在海外中文文献的影响方面,颇具特色。 下边笔者就对目前的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及其优缺点逐一 进行分析。 型丛书式型 这种模式以“四库系列”最为出名。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商务、上海古籍相继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影印版,催热了大型影印丛书的市场。这种集成性的丛书,因其部头偏大,收书太多,底本征集涉及的收藏单位过多,底本的获取渐渐成为最大的难关:近年来,收藏单位底本费逐年上升,一些收藏单位待价而沽,一些图书馆基于种种考虑,出版社支付再高的底本费也不予以提供。从这方面讲,新编集成性文献丛书编纂的难度较以前要大不少。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在图书馆、高校等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图书馆、高校、科研机构的资金充足情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而且上述机构在大型文献的购置方面也舍得投入。单从销售角度来讲,大型集成性文献的市场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因此,只要有好的选题,严格控制成本,出版社的利润还是有相当保证的。 “近水楼台独占月”型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酒经(中国古典书籍)

酒经 大隐翁著 Hanent整理目录 目录 卷上…… 卷中…… 卷下…… 酒经 卷上 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 抑始于此耶。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 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蘖气之故 尔。麴□气消,皆化为水。昔先王诰庶邦庶士无彝酒,又曰祀 兹酒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六彝有舟所以戒其覆,六尊有 所以戒其□,陶侃剧饮,亦自制其限。后世以酒为浆,不醉 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晋人嗜酒,孔群作 书族人今年秫得七百斛不了□事。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 复相亲。至于刘、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 自肆托于麴蘖以逃世纲,未必真得酒中趣尔。古之所谓得全于 酒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者耶。五 斗先生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醉乡,没身不返,以谓结 绳之政已薄矣。虽黄帝华胥之游,殆未有以过之。由此观之, 酒之境界岂□□者所能与知哉!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不足以 知此,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 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 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投闲自放、 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扶头解酲,忽然而醒,虽道 术之士,炼阳消阴、饥肠如筋,而熟谷之液,亦不能去。唯胡 人禅律,以此为戒,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 酒经 弃卮,焚 折□,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耶?平居无事, □樽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蘖之力, 稻米之功。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朝登糟丘,暮游麴封, 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与酒游 者,死生惊惧交于前而不知,其视穷泰违顺特戏事尔。彼饥饿 其身,焦劳其思;牛衣发儿女之感,泽畔有可怜之色,又乌足 以议此哉!鸱夷丈人以酒为名,含垢受侮,与世浮沉。而彼骚 人高自标持,分别黑白且不足以全身远害,犹以为惟我独醒。 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薰然而慈 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陵轹王公,绐玩妻妾,滑稽不穷,

中国古典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教案 乐至县吴仲良中学杨茜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为文言文阅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2.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来,韩国“公然掠夺我国文化”,挑起“中韩文化之争”,每每大言不惭,使得“国人颇为忧心愤懑”,从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为“人类文化及无形遗产著作”,到网上流传的《韩国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又到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遗,甚至有韩国学者认为神农氏和李时珍都是高丽人。再到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声称豆浆是韩国人发明的,以及一部分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等。后来又声称中国典籍《山海经》里很多神话都源自韩国,将中国的浑天仪印到新版韩币上……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宣传中国古典文化。 二、内容探究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等。 1.天文地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比较发达的天文地理知识。 (1)古诗与星宿(回忆所学诗句)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牵牛星: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面,织女星在银河西面。 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苍龙青色)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玄武黑色)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白虎白色)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朱雀红色) “月”的别称 初月如钩——银钩、玉钩 弦月如弓——玉弓、弓月 满月如轮——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 月中有兔和蟾蜍——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月有桂树——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月有广寒、清虚两宫——广寒、清虚

文学常识之三——中国文化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测试)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和();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