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二号全月图拍到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中国嫦娥二号全月图拍到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中国嫦娥二号全月图拍到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中国嫦娥二号全月图拍到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遗迹

2012年02月07日 08:06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刘锟/王烜/柳田/梁建刚

字号:T|T

616人参与022条评论0打印转发

图表:中国选择在2012年2月6日,农历元宵节发布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新华社记者崔莹编制

本报见习记者刘锟记者王烜柳田梁建刚

昨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依传统习俗需观灯、赏月、吃元宵。遗憾的是,在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下,国内不少地区出现雨雪天气,佳节圆月不得见。

但一则消息带来惊喜。昨天,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式公布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传回的分辨率达7米、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已发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元宵赏银月,“嫦娥”捧图来。全月球影像图是何模样?7米分辨率有多“牛”?我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将是什么?记者昨天采访了北京上海多位专家,一一解析全月图的奥秘。

7米分辨率,精度究竟如何

●比嫦娥一号所获全月图的分辨率提高了17倍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这次高清晰度的全月球影像图,由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的我国自主研制的CCD立体相机拍摄,分辨率为7米,比嫦娥一号所获全月图120米的分辨率提高了17倍。

最后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按照1比8万的比例全部打印拼接起来,图片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7米分辨率到底意味着什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所长童庆禧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嫦娥一号只能发现机场、港口,嫦娥二号就可以发现机场上的飞机和港口里的轮船。

以前嫦娥一号拍摄的120米分辨率影像图,只能识别直径几百米的月坑,而现在,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不仅可以清楚看到直径数十米的月坑,连月球上很多石头都可以看见。

在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上,可分辨出阿波罗11、12、14、15、16、17六艘飞船登陆月球的遗迹。

●可分辨出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遗迹

令人惊叹的是,在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上,甚至可分辨出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遗迹。

专家介绍说,与低分辨率相比,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获得月球构造的更多细节,能够识别和统计更多的月面撞击坑,从而获得更为精细的月球年代学数据,为月球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更细的时间标尺。

此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10米的全月球影像图。

相关领域专家一致认为,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得到严格、有效控制,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最“牛”全月图是怎样完成的

●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精密观察

月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一架相机究竟如何能完成这样复杂、精准的任务?

专家介绍,完成这次任务的CCD相机,由光学镜头、CCD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CCD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把光学镜头透过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把图像存到卫星上的存储设备里。

在获取全月球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再进行繁琐、细致的辐射校正、光度校正、几何校正等工作,随后再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最终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而要获取清晰的图像,CCD立体相机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介绍,“这主要依靠相机的推扫成像技术。推扫的概念就是用现有的CCD成一个条状的像,然后由若干条状的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如果说嫦娥一号相机是一只单眼,那么嫦娥二号则用了96只单眼组成的复眼去观察月球。与单眼相比,复眼精密配合观察同一目标达到的效果更好。

据国防科工局新闻中心介绍,为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数据,嫦娥二号探测器此前进行多次轨道机动和调整,工程总体和探测器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队伍和参试人员多次进行深入细致论证,对面临的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成像前还经过辐射校正、光度校正等工作

按计划,嫦娥二号先后获取了607轨100km高度和15km高度的月球影像数据。

在获取全月球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再进行繁琐、细致的辐射校正、光度校正等工作,并根据探测器轨道和姿态数据进行影像数据的几何校正,随后再进行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最终形成全月球影像图。

虹湾地区是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的主要候选区

嫦娥二号还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3米的月球虹湾地区图像。“虹湾地区是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的主要候选区,现在高分辨率全月图为最终确定平坦落点提供了更多的基础数据。”童庆禧说。

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东奎说,嫦娥二号全月图的发布,为月球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科学探测数据,也标志着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由探测运行阶段转入数据发布和科学研究阶段。

给月球拍“高清写真”有何用

●发现月球更为细致的地理结构

分辨率大幅提高了17倍,这样的精度到底有啥用?

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找到在较低分辨率图像中不可能发现的更为细致的地理结构,从而为月球科学研究打开新的窗口。”

严俊告诉记者,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是月球科学研究最为基础性的资料,对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区划月球地质构造、勾绘月表物质成分的含量与分布图标、分析月表地形地貌特性与成因等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参考作用。

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宇宙离子的照射综合作用,形成了许多太空风化特征。

严俊举例道,月球表面物质长期受到宇宙线、太阳高能和低能离子的照射以及月表温差变化和小天体撞击的综合作用,形成了许多太空风化特征。

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展示的精细特征,为研究月表物质的太空风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这就是高清影像的价值体现之一。

●为“落月”提供地形地貌数据

此外,全月球影像图还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其中,二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其技术跨度和难度都非常大。

嫦娥二号实际上相当于“绕月”与“落月”的桥梁和纽带。现在,人们可以依据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所提供的地形地貌数据,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今后要实施的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球以及载人登月优选着陆区。

目前,嫦娥二号已经完成了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

长征5号火箭亮相 2014年或将携嫦娥4号登月

长征5号火箭亮相2014年或将携嫦娥4号登月 长征五号F火箭结构图,它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2个2.5米直径助推器组成。>>>高清图 集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长征5号火箭模型。>>>高清图集

中国的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也在今年航展上首次亮相。该卫星平台质量达到6.5-7吨,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网易军事11月19日报道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领衔长征系列火箭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记者的眼球。尽管这并不是长征五号火箭首次亮相,但网易军事记者通过对展厅现场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新一代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细节。 据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长征五号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中的大型运载火箭,采用通用化、组合化和系列化的设计,具有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长征五号的技术发展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重点、两种推力系统和三个模块”:两种推力系统指50吨级推力的YF-77氢氧发动机和120吨级推力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三个模块指的是使用氢氧发动机的5米直径芯级模块和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模块,5米直径的氢氧芯级将使用两台YF-77发动机,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分别安装两台和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通过模块化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运载能力的运载火箭系列,满足各种发射任务的需求。 通过不同数量的芯级、助推器模块搭配,长征五号可分为A/B/C/D/E/F六种子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重量的近地轨道发射(如发射神舟飞船)、地球同步轨道发射(如发射中星九号通信卫星)。这六种子型号分别具有近地轨道18吨、近地轨道25吨、近地轨道10吨、地球同步轨道10吨、地球同步轨道14吨和地球同步轨道6吨的运载能力,可适应未来各种主要卫星、航天器发射的需求。例如,长征五号D火箭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2个3.5米直径助推器组成,可以发射重达10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而亮相本届航展的为发射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E型,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4个3.5米助推器组成,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 当记者问到长征五号未来的发射计划,展厅现场工作人员作了进一步介绍。长征五号B火箭将用于发射中国大型空间站的20吨级核心舱室。长征五号E作为长征五号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可以一箭双星发射开发中的东方红五号卫星,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也将由它发射。 由于5米直径火箭无法通过铁路运输,中国正在海南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通过海运将火箭从天津的生产厂运输到文昌。今年长征五号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长征五号预计2014年首次发射,届时它可能将携带将要登陆月球的嫦娥4号卫星。它将实现中国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升中国的航天运输能力,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未来20-30年的航天发射需求。(文/张雪松邱贞玮。网易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

嫦娥二号简介

嫦娥二号简介 一、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 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 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 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 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 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 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2010 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 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 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 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 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二、主要任务; 据了解,“嫦娥二号”是继“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任务后,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是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任务将持续半年。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三、发射过程;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三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嫦娥二号卫星送上了太空。在飞行后的1534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将嫦娥二号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

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多名新华社记者先后奔赴远望号测量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地,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从不同角度见证了嫦娥二号发射的全过程。 镜头1:进入发射倒计时发射前1个多 小时,记者来到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群山深处的卫星发射场。乌云密布的天空 下,高耸的塔架上,一枚乳白色的长征运载 火箭,稳稳托举着2480公斤重的嫦娥二 号,静待发射。火箭上端,雾气缭绕——第 三级火箭使用的燃料液氢液氧,储存温度是 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极为严密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被迅速冷凝为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时刻。离发射塔架500米处的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在常温下不断汽化的液氢和液氧,会使贮箱的压力越来越高,而一粒玉米从一米高处落下产生的能量就能引起爆炸,因此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从发射前负8小时液氢液氧开始加注的那一刻起,两条专用的管路就要不停地把汽化的燃料导入燃烧池烧掉,而燃料的加注也会持续到发射前4分钟。18时20分许,发射场上空飘起零星小雨,发射场内仍有工作人员在忙碌。为了确保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从7月起,各大系统就陆续进入发射场,进行产品质量和技术状态的测试,并对推进剂加注、高空作业、高压气体等29项重大危险源的特性及其主要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逐项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航天发射是高风险事业,‘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对发射任务造成巨大影 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说。18 时40分许,发射塔塔架缓缓打开。这时,雨滴 渐渐变大,很多人开始担心能不能准时发射。 镜头2:火箭点火静谧的山谷间,强烈的灯光 照射着群山环抱着的长征火箭。人们屏着呼吸,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发射场,期待着那个时刻的

阿波罗登月计划观后感

阿波罗登月计划观后感 数千年前以前,人类就对夜晚天空的那轮明月心生遐想。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图案等美丽的传说。西方航天学界认为,中国明朝人万户为人类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并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表纪念。19世纪中叶,法国人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几乎启发了所有的现代航天先驱们。但,可惜的是人类对太空无限的遐想一直都停留在小说层面。直到进入20世纪,人们观念中关于宇宙空间的科学概念才逐渐形成,一大批航天先驱活跃在世界各个国家。1921年12月,"现代火箭之父"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但是,戈达德的研究遇到了许多困难:缺少科研经费,挑剔的舆论界讥笑他连高中物理常识都不懂,还嘲笑他整天幻想作"月亮人"。但戈达德没有为这些困难所动摇,经过20年默默无闻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1941年1月,新发动机火箭可达到2000多米的高度,载重447千克,成为了现代火箭的雏形。二战结束后,美苏在航天领域开始展开了激烈竞争。1957年10月4日晚,一枚火箭携带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l号"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真正到来。但是,当时的载人航天非常危险,安全指数只有50%。在苏联首次载人太空之旅的前一年里,载人飞船的6次试发有3次以悲剧告终:一次因为定位系统出故障未能返回地球;一次是发射时发生爆炸;另一次则是完成飞行任务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导致飞船失火。正是这些不成功的事例,苏联首次太空之旅迟迟未能定下日期。最初,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位首航太空的宇航员是邦达连科。不幸的是,1961年3月23日,邦达连科在紧张训练中,舱内燃起大火,他因严重烧伤而死亡,成为航天史上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1961年4月12日,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将开始。当时,谁也没有把握这次能成功。苏联曾有人建议让尚未生儿育女的宇航员戈尔德·季托夫来执行这次任务。当时负责载人航天研究工作的苏联宇航专家谢尔盖·科罗列夫却坚持选用经验更为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doc

- 1 -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新闻:就在今年的1月3日,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月球登陆,人类又“落地”了一个探索宇宙的梦。它就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开始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征程。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遥远的“飞天梦”。神话传说里的“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飞天”的尝试……这个梦,我们的民族已经做了几千年。如今,伟大的祖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嫦娥四号的奔月历程:20XX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XX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

嫦娥四号落月任务是一次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讯,使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 - 2 - 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中国探月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梦想变为现实。祖国数十年在航天事业的辛苦耕耘和积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中国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提高了人们的感官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移动电话:不用远行,便可以及时问候对方。GPS定位系统: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值得一提的是太空蔬菜,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试验,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的、独特的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利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植物性状变异,培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和甘肃等地都有太空育种基地。“航椒三

2020嫦娥5号登月成功个人心得感悟

2020嫦娥5号登月成功个人心得感悟 11 月24 日4 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九天揽月星河阔”,自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以来,探月工程不断取得突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我们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点进步。而“嫦娥工程”的不断突破正是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作为基层干部,也要发扬“航天精神”,不断发光发热,在基层这片“星辰大海”,逐梦远航。 把好思想关,补足精神钙,写好为官路上的“正”字。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经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席曾指出,要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基层干部要行稳致远,就要在思想上、政治上、 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自制力和辨别能力,不逾越底线,不触碰红线,以手中之权行利民之事。 脚踩泥土自芬芳,以干部真心换群众真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群众身上。工作搞得好

不好,不看说得漂亮不漂亮,要看群众认可不认可。下村的时候,会听到一些老百姓说:“党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就走样了。”细细询问就会发现,老乡口中的“走样”很多时候是对政策的不理解、对工作的不清楚造成的,总而言之,还是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搞群众工作就要接地气,高高在上、凌空蹈虚只会不断拉开干群之间的距离。要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付出,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敢啃硬骨头,成长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主席指出,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面对当前复杂形势,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一往无前、迎难而 上、担当作为才是基层干部的本色,才能在复杂任务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实现,“十四五”美好蓝图即将展开,我们乘上了这艘“中国号”,就要用力“划桨”,共开新局。“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基层干部要不畏难、不服输,始终保持奋勇拼搏的姿态,不断攻坚克难,在基层这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嫦娥5号登月成功个人心得感悟2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正式开启我国首次地

阿波罗的登月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阿波罗的登月计划 篇一: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现代系统工程应用 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现代系统工程应用 机电狂人20XX-12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美国继曼哈顿计划、北极星计划之后,在大型项目研制上运用系统工程取得成功的一个实例。阿波罗计划的全部任务分别由地面、空间和登月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计划。它不仅涉及到火箭技术、电子技术和冶金、化工等多种技术,还需要了解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以及月球本身的构造和形状。完成这个计划,除了要考虑每一部分间的配合与协调外,还要估算各种未知因素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这项计划涉及到四十多万人,研制的零件有几百万件,耗资三百亿美元,历时十一年之久。这个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整个组织管理过程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步骤,其实施过程如下: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完成登月活动,首先确定所需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原

则。国家宇航局设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主管全部工作,在该局附属的三个研究中心分别设立了阿波罗项目办公室,受该局设计办公室的领导,负责分管的任务。 计划和项目办公室的职能有:①项目的计划和控制;②系统工程;③可靠性和质量保证;④试验;⑤操作实施。并分别设立主管部门。 为适合于研究和研制工作的情况,整个管理工作分成五个方面:确定计划的基本要求,量测性能、分析和评价、控制和指导变化、动作和反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和五个职能部门内,经常考虑和处理的变量是工程进度、成本费用和技术性能。 (2)制订和选择方案 计划办公室成立后,首先为实现登月选择飞行方案,提供了三个备选方案:①直接飞行,使用新型运载火箭;②地球轨道交汇,使用土星运载火箭分别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和液氧贮箱;③地球轨道交会,使土星运载火箭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和登月舱。对三个方案分别在技术因素、工作进度、成本费用和研制难易度等方面权衡利弊。结果认为第三个方案能确保在最短期间内,最经济地完成阿波罗的全部目标。 (3)组织管理过程 飞行方案确定之后就开始其他的计划和管理工作。

探月雷达方法技术研究及嫦娥三号雷达数据解释

探月雷达方法技术研究及嫦娥三号雷达数据解释我国“嫦娥三号”(Chang’e 3,CE-3)和“嫦娥四号”(Chang’e 4,CE-4)搭载的探月雷达(Lunar Penetrating Radar,LPR)是一种装载在月球巡视器上对月表进行实地登陆观测的探测方式。其理论基础是利用天线向探测目标发射高频电磁波(1MHz~10GHz)进行探测,可以高分辨率地探测月球次表层地质结构与月壤厚度。根据探月雷达测量的数据,可以实现以下科学和工程研究目标:获得沿巡视器路径的月壤的厚度分布,并可以通过反演描述月壤和月球浅层岩石的电磁参数,为月壤层矿产资源的估算提供依据;更好地了解月球地形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为月球地形和地质研究提供科学数据;为详细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选取月球基地的位置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 本文针对月壤层的模型建立,电磁响应模拟,探月雷达数据预处理,月壤参数估计,近月表地质解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展了月球浅表层介质的建模及其电磁响应计算与分析,为探月雷达探测机制和数据解释提供方法技术支撑;研发了嫦娥三号探月雷达数据的解算、校正和初步处理的完整流程,对雷达数据中的反射信号进行分析;设计实现了月壤、月岩物理参数的高精度估计、反演和分析,量化潜在可开发的月球资源,帮助分析资源分布规律;解释了近月表地质界面,有利于确定界面的地质意义和介质组成,为加深对浅月表层的形成演化认识提供基础,也为进一步的月球以及深空探测提供支持。(1)建立了月壤综合模型。 通过将分形技术应用于地形建模,准确地描述了小区域的月球地形,引入磨粒技术来模拟不规则的异常体,应用随机等效介质描述随机介质。同时也考虑了介电常数随深度的变化。月壤综合模型的建立加深了对月壤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根据时间域有限差分法对建立的月壤综合模型进行电磁响应模拟。与简单模

观嫦娥三号登月有感

观嫦娥三号登月有感 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与“玉兔号”月球 车成功送入太空。2点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月面软着陆,二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落月进行月面“回”三步,待实现“落”月任务后,探月工程三期工程将最终实现探月器的成功返回。届时将由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进行打钻取样。这些采集的样品最终会放置在返回舱内,返回舱自己发动发动机,离开月球表面,进入绕月空间,加速离开月球,最后控制飞向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可使用降落伞将所有样品安全降落在地球上,以进行充分利用。 12月14日,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陆月球虹湾附近区域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漫游车。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把中国变成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月面软着路能力的国家,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使中国人数十年来的登月梦想终于成真,更加激发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回首过去,从1939年的虎门销烟到现在的嫦娥登月,时光荏苒间百年已过,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国家崛起不断奋进,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成功,又掺杂了多少的汗水和欢笑呀。从无数次的经验中不断凝结共识:爱国,是行动。从自己做起,国家势必更强大!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国人,我更加骄傲!祖国的明天同样期待着我们去建设,我相信,我们伟大母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四十年前即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7月20日16:17 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值此阿波罗登月四十周年之际,三峡在线特此盘点,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与大家一起分享。 任务名称:阿波罗1号 发射时间:1967年1月27日 任务简介:由于早已错过1966年尾季发射的机会,于是改为1967年首季发射。此飞行任务的目的为测试“发射操作、地面追踪及控制设施,及阿波罗-土星的表现”。任务原计划长达2星期。但在当晚,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一场大火中身亡。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如果阿波罗1号任务成功,将会有2次阿波罗任务紧接在后,分别计划于1967年夏季及秋末。其中第一次为由土星IB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二批阿波罗指挥/服务舱(Block II Apollo Command/Service Module)及由另外一枚土星IB发射的无人登月舱,之后两者在近地轨道进行对接。另外一次为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同时发射指挥/服务舱及登月舱至地球高轨道。但次两项任务均在阿波罗一号失火后取消,计划稍作更改后,由阿波罗7号、阿波罗8号及阿波罗9号完成。所以说: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另外三峡在线注意到: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 任务名称:阿波罗4号 发射时间:1967年11月9日 任务简介:阿波罗4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的无人任务,也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S-IC级和S-II级的第一次飞行。阿波罗4号任务是土星5号的首次发射,是首次使用专门为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建造的39号发射台,是S-IC第一级火箭和S-II第二级火箭的首次发射,是S-IVB第三级火箭首次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二次点火,也是阿波罗飞船首次以接近月球返回轨道速度的速度返回地球大气层。正是因为这么多个第一次,阿波罗4号任务在飞船和火箭上共上搭载了4098件测量仪器。 任务名称:阿波罗5号 发射时间:1968年1月22日 任务简介:阿波罗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一次无人任务,也是使用登月舱的第一次任务。阿波罗5的任务是在太空中测试登月舱,特别是新的引擎功能,该引擎有能力单独起飞和降落。这个的引擎将成为第一架能够在太空发射的火箭发动机。

2020嫦娥五号登月成功感想心得五篇

2020嫦娥五号登月成功感想心得五篇 a;2020年11月24日,在我国“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参与研制的正推火箭助力“胖五”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第六次探月工程任务,此刻,正推火箭研制中难忘的故事涌上心头。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2020嫦娥五号登月成功感想心得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嫦娥五号登月成功心得1 112小时后嫦娥五号抵达月球轨道 11月27日月球风暴洋吕姆克山地区开始日出 11月28日嫦娥五号月球轨道插入 11月29日-12月2日着陆区间 11月30日 4时30分登陆月球取样时间将持续48小时包括钻取月面深度达到2米的样本上升器返回进入15x180公里的轨道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对接窗口为3.5小时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将在月球轨道停泊6天后返回 返回时间112小时并在地球轨道5000公里高度进行“打水漂”式再入预计12月15日-16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火箭发射为什么是在凌晨 于奔月轨道的设计 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一样,都属于深空探测,在火箭发射轨道设计上,要考虑到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因此相比通信卫星等发射任务,

约束条件更多。 减少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的影响 长征五号遥五火箭飞向太空时,地球正好把太阳光直接遮蔽住,避免太多太阳辐射对“嫦娥五号”的影响。而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来说非常复杂和麻烦,尤其是其中爆发的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传播,影响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 凌晨的天空云层更少,有利于信号的传播气候条件对航天发射有重要影响。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之前的很多天,专家们会对气象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发射时间段是最佳的天气状况。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基本不会出现突然的天气变化,有利于火箭发射。同时,凌晨云层少,这代表云层更薄,这样的条件更有利于信号的传播。 嫦娥五号有什么寓意含义 嫦娥五号任务有望实现我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 “首先是‘外貌’即外观造型不同。”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阮剑华介绍,与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比,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结构也更为复杂,它是由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等四器组成。这四器就像“糖葫芦”一样,每一个都是单独的个体,放在一起还能组合,比如着陆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组合成了“着上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就成了“轨返组合体”。四器“串”在一起,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探测器。对于中国在40多年后重启月球采样返回计划,路透社认为,这对于月球研究意义重大,可能有助于回答诸如月球内部火山活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新闻:就在今年的1月3日,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的月球登陆,人类又“落地”了一个探索宇宙的梦。它就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开始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征程。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遥远的“飞天梦”。神话传说里的“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飞天”的尝试……这个梦,我们的民族已经做了几千年。如今,伟大的祖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嫦娥四号的奔月历程:20XX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

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 嫦娥四号落月任务是一次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讯,使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面软着陆,每个环节的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中国探月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梦想变为现实。祖国数十年在航天事业的辛苦耕耘和积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中国的航天事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提高了人们的感官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移动电话:不用远

嫦娥三号登月【高三作文】

嫦娥三号登月【高三作文】 今年的12月2日是我国特殊的日子--“嫦娥三号卫星”发射的日子,全国人民都万分激动的期待着和关注着这一刻的到来。 凌晨2点17分,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就将怀抱“玉兔”准时在西昌发射,在现场的人们和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们都抑制着 激动的心情等待着火箭的发射。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情绪也是激动无比,正在这时,几只蝙蝠从外面飞了进来,那黑幽幽的蝙蝠扰乱了我们全家人激动的心情,离火箭发射没剩几分钟了,正因为我怕蝙蝠,所以爸爸带上太阳镜到客厅里把灯开了,才把蝙蝠赶走了。 “一分钟准备!”2日1时29分,零号指挥员洪亮的声音,在静谧的山谷间骤然响起。“5、4、3、2、1,点火!”1时30分,指挥员发出铿锵有力的口令,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白春波迅速按下了红色点火按钮。 刚好爸爸进来时,时间正好到了,发射!火箭一二级分离、火箭二三级分离,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器箭组合体始终保持正常飞行姿态。2日1时48分许,器箭分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显示,卫星在太平洋上空正高速进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日2时18分许,太阳翼展开。火箭发射成功!看到眼前壮观而又雄伟的这一幕时,我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兴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我们全家都分外高兴,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了,也很高兴,有的互相握握手,有的互相拥抱一下,表

示庆祝。 以后,等我长大了,也要学学这些科学家们,要比他们更厉害,发明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更先进的科学仪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同学们,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付出的汗水滴在中国这块沃土上,我们的中国就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让我们一起用行动为美好的中国梦奋斗!

阿波罗计划系统工程报告

阿波罗计划系统工程报告 系统工程案例: 阿波罗计划,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确定登月方案;为登月飞行作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研制“土星”号运载火箭;进行试验飞行;研制“阿波罗”号飞船;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登月方案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3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辅助计划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月球轨道环行器” 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航天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运载火箭“阿波罗”号飞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运载火箭发射。运载火箭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获取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经验并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飞行试验。研制“土星”5号巨型3级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运载工具。 试验飞行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地轨道上鉴定飞船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1969年,发射了“阿波罗”7、8、9号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试验。主要作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离和对接。按登月所需时间进行了持续11天的飞行,检验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航天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阿波罗”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指挥舱航天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壳体结构分为3层:内层为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中层为不锈钢蜂窝夹层隔热层,外层为环氧-酚醛树脂烧蚀防热层。舱内充以34.3千帕(0.35大气压)的纯氧,温度保持在21~24。指挥舱分前舱、航天员舱和后舱3 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航天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航天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服务舱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服务舱采用轻金属蜂窝结构,周围分为6个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doc

Word 文档仅供参考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 还记得在三年前,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翔,一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 想,向世人显示中国又一次实现了飞天神话! 在今年的 10 月 1 日下午 18 时 59 分 57 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 升空,当晚 8 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此次奔月有以下新亮点: 直接奔月了。嫦娥一号是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绕地球7 天未来才飞向月球。最终到 38 万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一号飞翔了13 天多。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 载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轨道,预计 5 天左右就可到达月球。 飞得更近了。相比嫦娥一号200 公里高度环月轨道,嫦娥二号将进行100 公里高度环月探测,并将进入 100 公里 15 公里椭圆轨道绕月飞翔,最近点距离月球惟独 15 公里,将在更近距离内探测月球地形地貌。 装备更好了。嫦娥二号将携带诸多新装备奔月,分别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进行优于10 米和 1.5 米分辨率的成像试验,能获得更清楚、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 技术更新了。同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技术系统更加复杂。嫦娥一号有9 个分系统,嫦娥二号增加了一具技术验证系统,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积存经验。 嫦娥二号的成功飞翔,是我国航天科学工作者和无数为航天事业作出奉献的科学家和相 关人员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ldqu o;嫦娥二号蕴含着中华儿女别断求索、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当今世 界,开放和利用航天科技成果,正成为衡量一具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站起来、强起来 的中国别仅能够在一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定会比人家做得 * 更美丽。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的 高难试验、一次次新的跨越,一次次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游览太空终究成为事实! 它有力地佐证了中国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别断创新的执著和勇气,生动地表现了中国赶超 世界水准、实现强国梦的理想和信念,鲜亮地凸现了中华儿女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和丰采! 嫦娥二号昭示着科学技术是国家进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知识算是力量,科技算是引擎。 科技强,国家强。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有一种别断求索、 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改日的辉煌而努力奋 斗。

“阿波罗”11号的准备到登月全过程

“阿波罗”11号的准备到登月全过程 “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在60年代结束之前人类将登上月球,并且能平安返回地球。”于是便产生了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它和月亮神是双胞胎姐妹,“阿波罗计划”是姐妹相会的计划。 在10年时间里美国耗资约250亿美元,先后参加这项工作的有400多万人,1200多名专家、工程师和两万多家工厂、120所大学,制造了推力强大的土星-5号火箭,先进的阿波罗飞船,6次将12名宇航员成功地送上了月球。 准备阶段 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大事,尽管在阿波罗计划之前已经施实了徘徊者计划、勘测者计划,但仍需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载人登月以前发射了自“阿波罗1号”-“阿波罗10号”10艘试验飞船。从阿波罗7号开始进行载人飞行。1968年10月11号,“阿波罗7号”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作改变轨道的试验飞行;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进入距月面100千米高的绕月轨道进行试验飞行,1968年12月27日安全返航;1969年3月3日在绕月轨道上“阿波罗9号”的登月舱与母船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对接试验;同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后降至距月面15千米的高度。 在准备过程中出现过不少问题,甚至是巨大的牺牲,1967年1月27日在进行发射试验时,飞船内突然失火,仅几秒种三名年青的宇航员便被大火烧死,原来阿波罗的舱内不是普通空气,而是氧气,偏偏舱内又出现了电火花,于是酿成了这场悲剧。接受了这次教训,飞船装备又作了重大改进,整个计划推迟了一年。 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3、2、1、0,发射 1969年7月16日,在肯尼迪空间中心的发射场上,巨大的土星5号矗立在发射架上,阿波罗傲然挺立在火箭尖端。 发射前8小时15分钟为火箭灌注燃料,这项工作进行了5小时,三名宇航员告别了朋友,提前2小时进入飞船,离发射还有40分钟、20分钟、5分钟……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现在开始以秒倒计时,10、9,点火,8、7,第一级火箭向下喷出红色火焰,6、5、4火焰变成桔黄色,3、2、1、0发射!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土星5号离开地面,徐徐升空。喷向发射架的水遇到近3000摄氏度的高温,立刻变成水蒸气,升腾而上,似火山爆发,在惊雷般的轰鸣声中,土星5号直冲云霄。发射后2分40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开始工作,它一面升高,一面向水平方向转弯,3分17秒甩掉紧急救生火箭,9分11秒甩掉第二级火箭,11分40秒第三级火箭熄火,阿波罗顺利进入被称为待机轨道的预定轨道。 飞行轨道 飞船发射后并不是径直飞向月球、着陆,还要经过几次轨道变换。 待机轨道,这是环绕地球的圆形的轨道,飞船发射后首先进入待机轨道,像卫星一样运行,“待机”的含义是:在这里对飞船进行各项检查,决定是否向月球进发,一切正常,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奔月轨道”,出现问题,便返回地球。“阿波罗11号”在待机轨道上运行一周半,地面控制中心指示“一切正常,向月球进发!”三级火箭再次点火,飞船越飞越快,以近11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奔月轨道。 奔月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人造卫星轨道,椭圆扁而长,远地点达到了月球的背面,飞船适时地由奔月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 漫漫征途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其启示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及其启示 The Making and Im plemeng of A Prollo Program and Its Eulightenment 探测与开发月球是现代空间科学技术的一项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这项庞大的科技工程中,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对登月计划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和分析这一事件中的几个关键片断,PJ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后水. 迎接挑战,作出载人登月飞行的风险决策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提出是与20世纪中叶美国与苏联之间军事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相关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标志了人类空间技术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拉升了苏美空间竞争的序幕. 苏联卫星的发射成功,意味着苏美之间的。导弹差距”和空间差距。已经成为严酷的现实,其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导致了民众对总统的个信任,出现了总统的信任危机和政治危机.这就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以往“重轰炸机轻导弹”的战略方针,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加速发展空间技术.艾森豪威尔总统宣布设立总统科学顾问,国会正式通过航空宇航法,成立了国家航宇总局,军方制定了一系列卫星发射计划.、,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美闲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探测卫星和回收技术等方面相继取得了成功.不过,苏联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先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也折命发展g间技术。!96!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载人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人地球轨道,运行108分种,绕地球一周后胜利返回地面,从而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其实,实现载人飞行在50年代后期就是苏美太空竞赛的争夺目标.早在1960年春美国制定的空间技术10年发展规划里,就提出要在!961年实现载人飞行,并积极推行载人飞行的水星计划.然而,1961年1月上任美围总统的肯尼迪却认为,如果在探测其他行星和发展科学卫星方面获得成功,比载人飞行影响要大得多.他一卜任便取消了载人飞行计划,并在2月813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对太空人的安全十分关心,不能为了抬高我们的声望而将太空人送去冒险.我们一定要等到能达到尽可能的安全程度时才送太空人*去,即使我们输给苏联我也愿岛"加加林太空飞行的成功,充分显示了苏联在苏美太辛竞赛中的绝对领先地位,苏美之间的“宇间差’任。又一次拉什了,再次形成了对美园的强大政治冲击波,使肯尼迪政府在国内外受到巨大的压力,在国内被视为无能,使美国人蒙受耻辱;在西方盟国内,几乎丧失了盟主的权威;在与苏联的抗衡较量中,苏联政府首脑咄咄逼人.严峻的现实迫使肯尼迪不得不迅速调整空间技术发展战略. 为了取得“空间优势”,以保住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经过一番紧张磋商和筹划,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在国会。国情咨文”中宣布了一个当时人们意想不到的决策:“我们的国家应当鞭策自己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在60年代末,把人送上月球,并使他安全返回.在这个阶段,没有哪一项空间计划给人类的印象会比它更深刻,在远程空间探索中比它更重要,没有什么任务会比它更难于完成、耗资更多了,这便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提出,是肯尼迪出于政治需要做出的风险缺策.就美国当时空间技术的水平而言,运载火箭推力只有170吨,仅为登月火箭所需推力的1/20-1/40;载人人空飞行只有15分钟的经验;对于月球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载人飞船究竟能否在月球上安全着陆亦无把握.这些情况肯尼迪无疑是知道的,但他还是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坚定地提出并限定在10年内完成登月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提出,又是肯尼迪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判断而作出的必然抉择.从空间竞争的实力上看,美国自20世纪以来,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一直居于世界之首,只要使各方面充分动员起来,是完全可能如期实现登月目标的;从技术难度上看,登月要求远高于载人太空飞行,是迎头赶超苏联而不是尾随其后;从政治效果看,登月更具有震撼力,可以一举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因此,肯尼迪的登月决策是与苏联进行空间角逐的最佳选择,顺应了美国朝野要在太空与苏联袂一雌雄的社会心态,这个雄心勃勃但又冒着极大风险的计划,终于在国会获得个票通过.这种朝野一致的共识,保证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得以在以后各届政府支持和组织下顺利实施.

2020年北京卷语文长阅读 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和参考答案

2020年北京卷语文长阅读、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18 分。 材料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 球背面。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 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 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 创造了历史。 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 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 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 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 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 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 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 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为 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 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 点”的Halo 轨道上 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 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 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 对固定。L2 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 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 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 “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 年5 月21 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 借力转向、Halo 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 轨道的飞 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 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 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